CN219070994U - 一种车载急救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急救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0994U
CN219070994U CN202222870563.9U CN202222870563U CN219070994U CN 219070994 U CN219070994 U CN 219070994U CN 202222870563 U CN202222870563 U CN 202222870563U CN 219070994 U CN219070994 U CN 219070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id kit
vehicle
fixing
back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05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nian Ship Tianjin Emergenc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nian Ship Tianjin Emerge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nian Ship Tianjin Emergenc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nian Ship Tianjin Emerge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05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0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0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0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载急救包,包括:底座,底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底座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底座可以设置在车辆中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位置,底座与连接头枕与靠背的调节杆处可拆卸连接;急救包主体:急救包主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由上,底座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安装在调节杆上,急救包可以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底座上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从而将急救包固定在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且第三连接部负责固定,第二连接部负责保险固定。由于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是车辆轿厢中乘员伸手即可触摸到的位置,由此可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乘员打开第二连接部即可将急救包取出。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急救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载急救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工作郊游等活动越来越频繁,汽车作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加和出行范围的日益拓展,人们的日常出行的危险系数有所增加。为此,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在车内放置车主急救包,以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的对伤患进行有效的救治,从而减少事故伤害和损失。
目前车载急救包多为大容量多功能箱包,内涵汽车维修、告示告警、应急医疗等多种功能,包/箱内物品多达数十件,且混放在一起,不利于查找,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可能相互间造成干扰或污染;这些箱/包多放置于前储物盒内或后备箱角落内,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拿取不便,也有作为装饰放置于车操作台上,阻碍视线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交通事故具有偶发性,急救包内的物品经过长时间的存放暴晒很容易发生变质甚至发生爆燃等危险,对用户使用造成威胁和不便。为此,亟需一种车载急救包,可以安装在车内适当的位置,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便于取放急救物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急救包,可以安装在车内适当的位置,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便于取放急救物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急救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可以设置在车辆中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位置,所述底座与连接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的调节杆处可拆卸连接;急救包主体,所述急救包主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由上,底座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安装在调节杆上,急救包可以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底座上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从而将急救包固定在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且第三连接部负责固定,第二连接部负责保险固定。由于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是车辆轿厢中乘员伸手即可触摸到的位置,由此可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乘员打开第二连接部即可将急救包取出。另外,由于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的位置处于驾驶员的后方,因此,急救包不会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阻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成对设置,所述底座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成对的所述调节杆之间的距离。
由上,可以通过调节杆为底座提供支撑,从而可以提高底座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为魔术贴,所述第一连接部布满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
由上,可以通过魔术贴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部布满底座的一侧表面,从而使急救包通过第三连接部与底座上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急救包的位置以及姿态。由此可以提高了急救包安装位置的灵活性,避免急救包对乘员造成阻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可分离连接形成环状,以拉伸状态将所述调节杆套设在中间位置。
由上,可以通过弹性带将底座固定在调节杆上。另外,由于弹性带可以通过形变从而改变尺寸,从而可以使第二连接部适应不同间距规格的调节杆。由此,可以提高车载急救包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辅助带,所述辅助带与所述弹性带交叉设置,所述辅助带的两端可分离连接形成环状,将所述头枕套设在中间位置。
由上,可以通过辅助带将底座固定在头枕上,从而可以提高底座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可以设置在所述调节杆前侧;第一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弹性部件,驱动所述底座朝向接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移动,将所述调节杆夹持固定在中间。
由上,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对调节杆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将底座固定在调节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在与所述调节杆或所述靠背前侧表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形状与所述调节杆或所述靠背前侧表面相适配。
由上,通过在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第一固定槽,从而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在将调节杆或靠背进行夹持固定后,将调节杆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从而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与调节杆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与所述调节杆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卡合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通过将所述第二固定槽卡合固定于所述调节杆内,来将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调节杆。
由上,可以通过卡合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底座固定在调节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伸缩杆,其位于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之间,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伸缩杆内,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第三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所述另一侧表面连接,对所述底座向所述调节杆侧施力;其中,弹簧驱动伸缩杆伸长后的长度,大于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之间的距离。
由上,将第二连接部放置在头枕与靠背之间后,伸缩杆在弹簧的驱动下伸长,从而使伸缩杆的两端与头枕及靠背抵接,进而将底座固定在头枕与靠背之间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急救包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载急救包的底座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车载急救包在调节杆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急救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11座椅;12头枕;13靠背;14调节杆;20车载急救包;100底座;110第一连接部;120第二连接部;121弹性带;121a第一端;121b第二端;122辅助带;122a第三端;122b第四端;200急救包;210第三连接部;220容置兜;230容置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视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载急救包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车载急救包20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车载急救包20的底座100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车载急救包20在调节杆14前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底座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急救包主体2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车辆10的轿厢中设置有座椅11,座椅11包括头枕12与靠背13,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通过调节杆14连接。通过调节调节杆14由靠背露出的长度,可以调节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的距离。
如图1-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载急救包20可以包括底座100与急救包主体200两部分。其中,底座100可以是由片状材料制成,也可以是由其他适合形状的材料制成,对此并不限制。底座10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0,底座100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20。底座1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中座椅11后侧位于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位置,具体的,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位于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间隙的位置,也可以是贴附在头枕12与靠背13的后侧表面上。底座100与连接头枕12与靠背13的调节杆14可拆卸连接。急救包主体200与底座100彼此独立设置,急救包主体200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210,第三连接部210与第一连接部110可拆卸连接。
由上,底座100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120安装在调节杆14上,急救包主体200可以通过第三连接部210与底座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10可拆卸连接,从而将急救包主体200固定在前排座椅11后侧位于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的位置,且第三连接部210负责固定,第二连接部120负责保险固定。由于前排座椅11后侧位于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的位置是车辆10轿厢中乘员伸手即可触摸到的位置,由此可以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乘员打开第二连接部210即可将急救包取出。另外,由于前排座椅11后侧位于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的位置处于驾驶员的后方,因此,急救包主体200不会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阻碍。
如图1、图2所示,调节杆14成对设置,底座100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成对的调节杆14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杆14为底座100提供支撑,从而可以提高底座100的稳定性。
如图1-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三连接部210可以为魔术贴(又称子母扣),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三连接部210可以是相对应的魔术贴的字母两面,从而使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三连接部210可以实现可分离连接。第一连接部110可以是布满底座100的一侧表面,由此,可以通过魔术贴方便地实现第一连接部110与第三连接部2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将第一连接部110布满底座100的一侧表面,从而使急救包主体200通过第三连接部210与底座100上的第一连接部110连接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急救包主体200的位置以及姿态。由此可以提高了急救包主体200安装位置的灵活性,避免急救包主体200对乘员造成阻碍。
如图1-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120可以包括弹性带121,弹性带121的两端设置有可分离连接的第一端121a与第二端121b,第一端121a与第二端121b连接可以使弹性带121形成环状,以拉伸状态将调节杆14套设在中间位置。由此,可以通过弹性带121将底座100固定在调节杆14上。另外,由于弹性带121可以通过形变从而改变尺寸,从而可以使第二连接部120适应不同间距规格的调节杆14。由此,可以提高车载急救包20的适用范围。弹性带121的第一端121a与第二端121b实现连接的方式可以是例如通过魔术贴、卡扣、钩挂等方式实现,对此并不限制。
如图1-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120还可以包括辅助带122,辅助带122与弹性带121交叉设置,辅助带122的两端设置有可分离连接的第三端122a与第四端122b,第三端122a与第四端122b连接可以使辅助带形成环状,可以将头枕12套设在中间位置。由此,可以通过辅助带122将底座100固定在头枕12上,从而可以提高底座100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
另外,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底座100与调节杆14之间还可以通过夹持固定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部12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第一固定件可以设置在调节杆14前侧,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00的另一侧表面连接,第一连接件为弹性部件,对底座100向调节杆14一侧施力,驱动底座100朝向接近第一固定件的方向移动,将调节杆14夹持固定在中间。具体的,第一连接件可以是例如设置在第一固定件两端的两个橡皮筋,第一固定件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底座100的另一侧表面上,从而驱动第一固定件将调节杆14夹持在中间位置。由此,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对调节杆14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将底座100固定在调节杆14上。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在与调节杆14或靠背13前侧表面相对应的位置还可以设置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的形状与调节杆14或靠背13前侧表面相适配。由此,通过在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第一固定槽,从而使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在将调节杆14或靠背13进行夹持固定后,将调节杆14或靠背13固定在第一固定槽内,从而可以提高第二连接部120与调节杆14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底座100还可以通过卡合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与调节杆14实现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部120包括:第二固定件与第二连接件,第二固定件上设置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与调节杆14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连接件设置在底座100的另一侧表面,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固定件通过卡合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通过将调节杆14卡合固定在第二固定槽内,来将调底座固定在第二固定槽内。由此,可以通过卡合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底座100固定在调节杆14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0包括:伸缩杆以及设置在伸缩杆内的弹簧,弹性可以驱动伸缩杆伸长。具体的,弹簧在伸缩杆内呈压缩状态,弹簧驱动伸缩杆伸长后,伸缩杆的长度大于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的距离。将第二连接件放置在头枕12与靠背13之间位置后,伸缩杆可以在弹性件的驱动下,使伸缩杆的两端与头枕12及靠背13抵接,从而对底座100进行固定。由此,可以将底座100固定在调座椅11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急救包主体200可以是针对交通意外进行设计,急救包主体200的开口可以通过拉链、粘贴等方式打开或关闭,急救包主体200的内部可以设置为分层多格结构,针对交通驾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进行专项设计,用于放置不同的急救用品。急救包主体200的外部还包括模块化轻型负载设计(MOLLE系统)、消毒酒精快速取放系统、应急照明器具快速取放系统、求生哨快速取放系统、魔术贴以及弹力绳固定系统等。除了急救用品外,急救包主体200的内部还设置了紧急联络卡片、急救应对教育手册和课程学习卡。急救包主体200的设计针对开放外伤、出血、骨折等伤情对物品进行分类,确保紧急时刻使用者能够快速有效的找到所需物品,对伤患进行救治。
如图1所示,急救包主体200背向底座100一侧表面上还可以设置容置兜220以及容置网230,容置兜220与容置网230可以是水平排布也可以是竖直排布,对此并不限制。容置网230可以是由具有一定弹性的绳子编制形成,以便容纳多种尺寸的急救物品。
进一步的,急救包主体200可以根据需要横向粘贴在底座100上,也可以竖向粘贴在底座100上,对此并不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座可以设置在车辆中前排座椅后侧位于头枕与靠背之间位置,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连接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的调节杆处可拆卸连接;
急救包主体,所述急救包主体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成对设置,所述底座在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成对的所述调节杆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为魔术贴,所述第一连接部布满所述底座的所述一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可分离连接形成环状,以拉伸状态将所述调节杆套设在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辅助带,所述辅助带与所述弹性带交叉设置,所述辅助带的两端可分离连接形成环状,将所述头枕套设在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杆前侧;
第一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所述另一侧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弹性部件,驱动所述底座朝向接近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方向移动,将所述调节杆夹持固定在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在与所述调节杆或所述靠背前侧表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形状与所述调节杆或所述靠背前侧表面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与所述调节杆的形状相适配;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另一侧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卡合固定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连接,
将所述调节杆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急救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弹簧,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
伸缩杆,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伸缩杆内,驱动所述伸缩杆伸长;
其中,弹簧驱动伸缩杆伸长后的长度,大于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之间的距离。
CN202222870563.9U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车载急救包 Active CN219070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0563.9U CN21907099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车载急救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0563.9U CN21907099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车载急救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0994U true CN219070994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23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0563.9U Active CN219070994U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车载急救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09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5898B2 (en) Two point wheelchair securement system
US7665642B2 (en) Portable activity case with fold-out table
US8528983B2 (en) Inflatable child airplane seat
US5857832A (en) Restraint seat and hoist
JPS6175026A (ja) 自動車用吊り構造
JP2007508181A (ja) 車両安全拘束システム
EP1348616A3 (en) Compact vehicle
CN219070994U (zh) 一种车载急救包
WO2001023208A1 (fr) Siege de voiture
US7798527B2 (en) Over-the shoulder portable seatbelt
US4431234A (en) Vehicle passenger restraint
US8465055B2 (en) Seatbelt relief device
US5624136A (en) Safety system attached to seat belt in a motor vehicle
US20190327932A1 (en) Protective Sling for Vehicle
US20030085246A1 (en) First aid organizer kit assembly
US20050092793A1 (en) Viewing platform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device
CN201227981Y (zh) 四点式座椅安全带系统
CN2463229Y (zh) 弹性安全座椅
CN110154975B (zh) 一种穿戴式固定装置
US5806926A (en) Convertible vehicle child safety seat
GB2497425A (en) A seat liner
US10875425B1 (en) Combination child seat and blanket
US20020149253A1 (en) Novel seating apparatus
CN207481717U (zh) 车用吊床式座椅套
CN210852148U (zh) 车辆座椅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