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0803U - 一种假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假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0803U
CN219070803U CN202222393651.4U CN202222393651U CN219070803U CN 219070803 U CN219070803 U CN 219070803U CN 202222393651 U CN202222393651 U CN 202222393651U CN 219070803 U CN219070803 U CN 219070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preset channel
preset
clamping
im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36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冠冠
胡占明
李芳�
李文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mai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36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0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0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080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7486 priority patent/WO202405178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假体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假体;输送装置包括连接轴和第一控制丝;假体包括基座和第一活动件;第一预设通道与连接轴轴线呈角度设置于连接轴或基座,第一预设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控制丝包括相连的第一本体以及第一卡体,第一本体与第一卡体相连处的尺寸小于第一卡体的尺寸,第一卡体位于第一预设通道内,第一本体用于独立地驱动第一活动件运动;封堵件,用于封堵第二端口,以防止第一卡体从第二端口窜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假体系统,在能够安全可靠地调整假体的状态的情况下,防止控制丝与输送装置的其他零部件、假体或人体内的某些器官卡塞,降低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假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假体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在对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微创手术应用而生。微创手术是指:采用诸如输送装置等现代医疗器械通过人体自然腔道将假体输送至目标位置,再通过输送装置操控假体以利用假体实现手术目的的一类手术。
目前,微创手术中通过输送装置操控假体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一种为通过输送装置中与假体活动连接的控制丝来操控假体的状态。其中,中国专利文献CN114302698A公开了一种通过输送装置的控制丝来操控假体的状态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4302698A中,控制丝的一端具有凸点,控制丝的另一端沿预设方向穿过连接轴并与假体活动连接后延伸至输送装置的近端。同时,凸点通过输送装置的连接轴与中心杆之间的配合被限制为无法沿预设方向穿过连接轴,从而便于操作者在输送装置的近端对控制丝进行操作以操控假体的状态。
然而,在采用此种方式实施手术时,控制丝具有凸点的一端易沿与预设方向的相反的方向窜出连接轴,继而使得控制丝具有凸点的一端易与输送装置的其他零部件、假体或人体内的某些器官卡塞,致使手术风险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体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调整假体的状态的情况下,防止控制丝与输送装置的其他零部件、假体或人体内的某些器官卡塞,降低手术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假体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假体;输送装置包括连接轴和第一控制丝;假体包括基座和第一活动件,其中,基座与连接轴可拆卸的耦合;第一预设通道,第一预设通道与连接轴轴线呈角度设置于连接轴或基座,第一预设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控制丝包括相连的第一本体以及第一卡体,第一本体中至少与第一卡体相连处的尺寸小于第一卡体的尺寸,第一卡体位于第一预设通道内,第一本体从第一端口处延伸出第一预设通道以用于独立地驱动第一活动件运动;封堵件,用于封堵第二端口,以防止第一卡体从第二端口窜出;其中,第一预设通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第一预设通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卡体被约束于第一预设通道中;当第一预设通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卡体被允许从第一端口处与第一预设通道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假体系统,在实施微创手术时,可通过连接轴与基座之间的耦合使得输送装置与假体连接,并使得第一预设通道处于第一状态将第一卡体约束于第一预设通道内,继而可通过输送装置经由人体自然腔道等手术路径将假体输送至人体内的目标位置;当需操控假体时,第一预设通道仍处于第一状态将第一卡体约束于第一预设通道内,从而可利用从第一端口处延伸出第一预设通道的第一本体来调整假体的第一活动件运动,而使得假体的状态发生变化,以实现假体的植入,进而达到治疗、诊断的目的;当假体植入后,需要将输送装置与假体分离,可使得第一预设通道处于第二状态,以使第一卡体被允许从第一端口处与第一预设通道分离,从而可通过抽动第一本体使得第一卡体与第一预设通道分离,继而可通过抽动第一本体将第一控制丝与假体分离。此时,还可使得假体的基座与输送装置的连接轴拆卸,以将输送装置和假体分离,继而便于将输送装置从人体中撤回,以完成植入手术。如此,在实施微创手术的过程中,需操控假体时,可通过输送装置的第一控制丝安全可靠地调整假体中的活动件,实现假体状态的改变。
而在需将第一卡体约束在第一预设通道内时,通过封堵件封堵第二端口,从而可防止第一卡体从第二端口窜出,以避免第一卡体像在先技术般沿与第一本体延伸出第一预设通道的相反方向窜出第一预设通道,继而避免第一控制丝中设有第一卡体的部分像在先技术般容易与输送装置的其他零部件、假体或人体内的某些器官卡塞,进而降低手术风险,使得假体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手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输送装置远端与二尖瓣夹子耦合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与输送装置耦合的二尖瓣夹子的夹合臂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控制丝和第二控制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假体系统位于第一预设通道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轴与中心杆位于第一预设通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种连接轴与中心杆位于第一预设通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轴与基座的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种连接轴与基座的结构分解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假体系统位于封堵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假体系统位于封堵件处沿连接轴轴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封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封堵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假体系统位于第二预设通道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二尖瓣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夹合臂与控制丝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又一种夹合臂与控制丝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再一种夹合臂与控制丝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输送装置100,连接轴110,第一容纳段111,第一接触面112,第一远端阻挡面113,第一近端阻挡面114,第一斜面115,凸起116,第三远端阻挡面117,第一连接面118,第三近端阻挡面119,第一控制丝120,第一本体121,第一卡体122,中心杆130,第二控制丝140,第二本体141,第二卡体142,导管150;
二尖瓣夹子200,基座210,第二容纳段211,第二接触面212,第二远端阻挡面213,第二近端阻挡面214,第二斜面215,凹槽216,第四远端阻挡面217,第二连接面218,第四近端阻挡面219,第一夹合臂220,过渡部221,固定线222,固定线本体223,固定结224,第二通孔225,第三通孔226,凸块227,第四通孔228,第二夹合臂230,第一夹合座240,第二夹合座250,第一连杆261,第二连杆262,滑块263;
第一预设通道300,直通槽301,第一壁孔302,第二壁孔303,第一孔壁部分304,第二孔壁部分305,第一端口310,第二端口320,限定空间330,限位段340;
封堵件400,第一开口410,第二卡合部420,第二开口430;
预设段500,第一卡合部510;
第二预设通道600,第三端口610,第四端口620;
二尖瓣700,第一瓣叶边缘710,第二瓣叶边缘7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近端”,“近侧”是指更加靠近操作者,远离患者的一端;相应的,“远端”,“远侧”是指更加靠近患者,远离操作者的一端。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平行”,“垂直”不应狭隘的理解为0°或者90°,而应理解为在实现技术效果前提下包括与0°或者90°并具有一定浮动的合理角度范围。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假体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和假体;输送装置包括连接轴和第一控制丝;假体包括基座和第一活动件,其中,基座与连接轴可拆卸的耦合;第一预设通道,第一预设通道与连接轴轴线呈角度设置于连接轴或基座,第一预设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控制丝包括相连的第一本体以及第一卡体,第一本体中至少与第一卡体相连处的尺寸小于第一卡体的尺寸,第一卡体位于第一预设通道内,第一本体从第一端口处延伸出第一预设通道以用于独立地驱动第一活动件运动;封堵件,用于封堵第二端口,以防止第一卡体从第二端口窜出;其中,第一预设通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第一预设通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卡体被约束于第一预设通道中;当第一预设通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卡体被允许从第一端口处与第一预设通道分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假体系统,在实施微创手术时,可通过连接轴与基座之间的耦合使得输送装置与假体连接,并使得第一预设通道处于第一状态将第一卡体约束于第一预设通道内,继而可通过输送装置经由人体自然腔道等手术路径将假体输送至人体内的目标位置;当需操控假体时,第一预设通道仍处于第一状态将第一卡体约束于第一预设通道内,从而可利用从第一端口处延伸出第一预设通道的第一本体来调整假体的第一活动件运动,而使得假体的状态发生变化,以实现假体的植入,进而达到治疗、诊断的目的;当假体植入后,需要将输送装置与假体分离,可使得第一预设通道处于第二状态,以使第一卡体被允许从第一端口处与第一预设通道分离,从而可通过抽动第一本体使得第一卡体与第一预设通道分离,继而可通过抽动第一本体将第一控制丝与假体分离。此时,还可使得假体的基座与输送装置的连接轴拆卸,以将输送装置和假体分离,继而便于将输送装置从人体中撤回,以完成植入手术。如此,在实施微创手术的过程中,需操控假体时,可通过输送装置的第一控制丝安全可靠地调整假体中的活动件,实现假体状态的改变。
而在需将第一卡体约束在第一预设通道内时,通过封堵件封堵第二端口,从而可防止第一卡体从第二端口窜出,以避免第一卡体像在先技术般沿与第一本体延伸出第一预设通道的相反方向窜出第一预设通道,继而避免第一控制丝中设有第一卡体的部分像在先技术般容易与输送装置的其他零部件、假体或人体内的某些器官卡塞,进而降低手术风险,使得假体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完成手术。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参见图1至图18,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假体系统,包括:输送装置100和假体;输送装置100包括连接轴110和第一控制丝120;假体包括基座210和第一活动件,其中,基座210与连接轴110可拆卸的耦合;第一预设通道300,第一预设通道300与连接轴110轴线呈角度设置于连接轴110或基座210,第一预设通道3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310和第二端口320;第一控制丝120包括相连的第一本体121以及第一卡体122,第一本体121中至少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的尺寸小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第一卡体122位于第一预设通道300内,第一本体121从第一端口310处延伸出第一预设通道300以用于独立地驱动第一活动件运动;封堵件400,用于封堵第二端口320,以防止第一卡体122从第二端口320窜出;其中,第一预设通道3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卡体122被约束于第一预设通道300中;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卡体122被允许从第一端口310处与第一预设通道300分离。
这里,第一预设通道300与连接轴110轴线呈角度设置于连接轴110或基座210是指,第一预设通道300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轴110轴线之间具有大于0°且小于180°的夹角,且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于连接轴110或基座210。优选,第一预设通道300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轴110轴线相互垂直。
这里,尺寸是指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尺寸。如第一端口310的尺寸为第一端口310在垂直于第一预设通道300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尺寸。当第一端口310的截面为圆形孔时,则第一端口310的尺寸为第一端口310的截面的直径。而当第一端口310为非圆形孔时,则第一端口310的尺寸为按照特定规则得出的尺寸,如:从其截面的几何中心到截面上某点的距离的两倍。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口310的尺寸为第一端口310的外接圆的直径。第二端口320的尺寸乃至于第一控制丝120各处的尺寸亦是如此,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第一端口310的尺寸和第二端口320的尺寸相当,即,第一端口310与第二端口320在设计时设计出相同的尺寸,在制造时按相同的尺寸对第一端口310以及第二端口320进行制造,但可能由于制造时的精度、误差等因素致使第一端口310的尺寸与第二端口320的尺寸存在些许偏差。如此,可便于对第一端口310以及第二端口320进行加工以便于形成第一预设通道300。
如图3与图4,为了便于制造第一控制丝120,第一本体121各处的尺寸相同。即第一本体121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的尺寸与第一本体121其他处的尺寸相同。此时,第一本体121任一处的尺寸均小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
替代性地,第一本体121中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的尺寸小于第一本体121其他处的尺寸。
此外,本实施方式对第一本体121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第一本体121可以为球状、半球状、球冠状、球缺状或者椭圆体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活动件被配置可相对于基座210运动。进一步,第一活动件直接与基座210活动连接,或者,第一活动件通过其他零部件与基座210活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例如,第一活动件缠绕在基座210或者假体表面,并在第一控制丝120驱动下移离基座210或者假体。又例如,第一活动件可相对于基座210转动,并在第一控制丝120驱动下转动靠近或远离基座2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本体121需控制第一活动件运动,故第一控制丝120由刚性、且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制备而成,例如医用不锈钢,钛合金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通道300和第一控制丝120之间通过相互的尺寸配置,来实现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卡体122被约束在第一预设通道300内;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卡体122被允许从第一端口310处与第一预设通道300分离。
第一预设通道300在第一状态时的尺寸和第一预设通道300在第二状态时的尺寸是不同的。具体而言,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预设通道300的最小尺寸为第一尺寸,第一尺寸至少大于第一本体121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的尺寸且小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预设通道300的最小尺寸为第二尺寸,第二尺寸大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
其中,“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预设通道300的最小尺寸为第一尺寸”是指,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在垂直于第一预设通道300的延伸方向上的各个截面中的最小截面尺寸。相应的,“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预设通道300的最小尺寸为第二尺寸”是指,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在垂直于第一预设通道300的延伸方向上的各个截面中的最小截面尺寸。
通过“第一尺寸至少大于第一本体121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的尺寸且小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的设置,可利于使得第一本体121中至少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可被收容于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预设通道300内,且利于将第一卡体122被约束于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一预设通道300内。通过“第二尺寸大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的设置,即可确保第一卡体122可从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一预设通道300中穿出,以使得第一控制丝120可与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一预设通道300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100还包括中心杆130,通过控制中心杆130与第一预设通道300是否重合,以调整第一预设通道300的尺寸。具体而言,连接轴110设有沿连接轴110轴向布置的容纳道,或,连接轴110和基座210设有沿连接轴110轴向布置的容纳道;中心杆130可移动地容纳于容纳道中;其中,容纳道与第一预设通道300相交,容纳道与第一预设通道300相交重合的区域为重合区域;当中心杆130占据至少部分重合区域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当中心杆130处于重合区域外部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
如此,即可使得第二尺寸大于第一尺寸,从而便于满足第一尺寸大于第一本体121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的尺寸、且小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以及第二尺寸大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
进一步的,第一预设通道300可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例如,当需使得第一预设通道300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时,仅需使中心杆130位于重合区域外部即可实现。
参见图5,并同时结合图6与图7,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于连接轴110;容纳道包括设置在连接轴110上的第一容纳段111,第一容纳段111与第一预设通道300被配置为至少部分重合,且重合的区域为重合区域。中心杆130占据至少部分重合区域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而当中心杆130位于重合区域外部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
结合图8与图9,替代性地,容纳道包括设置在连接轴110上的第一容纳段111,以及设置在基座210上的第二容纳段211,其中,第一容纳段111与第二容纳段211在基座210与连接轴110耦合时相互连通。此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可设置于基座210;第二容纳段211与第一预设通道300被配置为至少部分重合,且重合的区域为重合区域。中心杆130从第一容纳段111向第二容纳段211移动且经由第一容纳段111与第二容纳段211的相连处进入第二容纳段211、并占据至少部分重合区域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而当中心杆130位于重合区域外部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
进一步,重合区域的尺寸小于第二尺寸。如图6,以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在连接轴110上举例来说,第一预设通道300在连接轴110的内壁上形成直通槽301,还在连接轴110上形成了与直通槽301相对的第一壁孔302。第一容纳段111与第一预设通道300部分重合,第一壁孔302对应的区域为重合区域。当中心杆130占据至少部分重合区域,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一预设通道300的空间由直通槽301和中心杆130的外表面中与直通槽301对应的部分所限定。当中心杆130没有占据重合区域时,即中心杆130位于重合区域外部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直通槽301和第一壁孔302都用于容纳第一控制丝120,第一预设通道300的空间包括由直通槽301和第一壁孔302所限定的空间。相应的,当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在基座210上时,也可具有与上述功能作用相同的直通槽301以及第一壁孔302,在此不在赘述。图8所示的第一预设通道300亦是如此布置,区别在于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在基座210。
重合区域的尺寸还可以等于与第二尺寸。如图7,仍以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在连接轴110上举例来说,第一预设通道300在连接轴110上形成贯穿连接轴110的第二壁孔303。第一预设通道300完全重合于第一容纳段111,第二壁孔303所限定的区域为重合区域。中心杆130的尺寸小于第一容纳段111的尺寸,所以中心杆130只能占据部分重合区域,由此,第二壁孔303分为可由中心杆130占据的重合区域所对应的第一孔壁部分304和不能被中心杆130占据的重合区域所对应的第二孔壁部分305。当中心杆130占据部分重合区域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第一预设通道300的空间由第二孔壁部分305和中心杆130外表面对应部分所限定。当中心杆130没有占据重合区域时,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一孔壁部分304和第二孔壁部分305都可以用于容纳第一控制丝120,第一预设通道300的空间包括由第一孔壁部分304和第二孔壁部分305限定的空间,即第二壁孔303所限定的空间。相应的,当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在基座210上时,也可具有与上述功能作用相同的第二壁孔303,在此不在赘述。图9所示的第一预设通道300亦是如此布置,区别在于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在基座210。
相应地,如图5,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卡体122位于封堵件400、中心杆130以及第一预设通道300所限定的限定空间330中;中心杆130的外表面,第一预设通道300中与重合区域相对一侧的壁面之间形成限位段340;第一本体121从限定空间330延伸,通过限位段340后,从第一端口310处延伸出第一预设通道300。
封堵件400、中心杆130以及第一预设通道300所限定的限定空间330是指,由封堵件400用于封堵第二端口320的部分表面、中心杆130朝向处于第二端口320处的部分表面、第一预设通道300位于第二端口320附近的部分壁面共同限定出的限定空间330。
限位段340也即为,在中心杆130占据重合区域后,第一预设通道300位于重合区域处的一段未被中心杆130占据的部分。
进一步的,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段340的尺寸为第三尺寸,第三尺寸大于第一本体121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的尺寸且小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如此,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即可利用限位段340将第一卡体122约束在限位段340靠近第二端口320的一侧,也即利用限位段340将第一卡体122约束在限定空间330。
更进一步的,当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预设通道300位于限位段340处的尺寸为最小尺寸。如此,在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时,可便于第一本体121与第一卡体122相连处收纳于限位段340乃至于位于限位段340靠近第一端口310一侧的部分第一预设通道300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封堵件400被配置为覆盖第二端口320以封堵该端口。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封堵件400被配置为阻塞第二端口320以封堵该端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轴110或基座210设有第一预设通道300的部分为预设段500;封堵件400为中空结构,封堵件400套设并固定在预设段500上,封堵件400的部分内壁面设置为覆盖第二端口320以封堵该端口。通过套设在预设段500上的封堵件400的部分内壁面设置为覆盖第二端口320以封堵该端口,即可避免位于第一预设通道300内的第一卡体122从第二端口320窜出。
进一步的,封堵件400上还设有第一开口410,第一开口410正对第一端口310设置以露出该端口,第一开口410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通过封堵件400上的第一开口410正对第一端口310设置以露出该端口,可便于第一本体121从第一预设通道300的第一端口310伸出后能够从第一开口410出伸出封堵件400。在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第一开口410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可使得第一卡体122可从第一端口310处脱离第一预设通道300后,第一卡体122从第一开口410处脱离封堵件400。
优选的,第一开口410的形状与第一端口310横截面形状相匹配。优选的,第一开口410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端口310的尺寸。如此,在第一卡体122从第一端口310处脱离第一预设通道300后,可便于第一卡体122从第一开口410处脱离封堵件400。
进一步,预设段500的外壁面具有第一卡合部510,封堵件400的内壁面具有第二卡合部420,其中,封堵件400套设在预设段500上时,第二卡合部420与第一卡合部510相互卡合。如此,在封堵件400套设在预设段500上后,可通过第一卡合部510与第二卡合部420之间的相互卡合,避免封堵件400相对于预设段500移动。继而确保封堵件400套设预设段500上后,封堵件400的部分内壁面可一直覆盖第二端口320,且封堵件400上的第一开口410可一直正对第一端口310。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510为由预设段500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此时,凹陷部的外壁面的直径小于预设段500其他部分的外壁面的直径。第二卡合部420为由封堵件400的内壁面向内收缩形成的收缩部,此时,收缩部的内壁面的直径小于封堵件400其他部分的内壁面的直径。如此,当封堵件400套设在预设段500上后,可通过收缩部卡设在凹陷部内以实现第一卡合部510与第二卡合部420之间的相互卡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陷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凹陷部呈弧状或环状,沿预设段500的周向布置。如此,当第一卡合部510与第二卡合部420卡合后,可使得第一卡合部510与第二卡合部420之间的固定更为牢固。
上述的凹陷部的数量也可为多个,多个凹陷部沿预设段500的周向设置。上述的收缩部的数量与上述的凹陷部的数量相同,每一收缩部与一个凹陷部对应设置。如此,当每个收缩部分别卡设在一个凹陷部内后,即第一卡合部510与第二卡合部420相互卡合后,还可避免封堵件400相对于预设段500沿预设段500周向转动,继而进一步确保封堵件400的部分内壁面可一直覆盖第二端口320,且封堵件400上的第一开口410可一直正对第一端口310。
替代性地,第一卡合部510为由预设段500的外壁面向外凸出形成的凸出部,第二卡合部420为由封堵件400的内壁面向外扩张形成的扩张部。如此,当封堵件400套设在预设段500上后,也可通过凸出部卡设在扩张部内以实现第一卡合部510与第二卡合部420之间的相互卡合。
参见图5,并结合图10至图13,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封堵件400的横截面为O型或类O型。具体的,封堵件40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环形;封堵件400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内部圆形,外部多边形等封闭形状,例如内圆外方。此时,封堵件400设有第一开口410时,第一开口410可在封堵件400成型后再对封堵件400进行孔洞加工而形成,当然,第一开口410也可在封堵件400成型时直接形成而无需后期加工,本申请对此实施方式中在封堵件400上形成第一开口410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封堵件400的横截面呈C形、U形等不完全封闭的形状。如此,封堵件400形成了沿封堵件400轴向延伸的第一开口。此时,可与上述实施方式类似,封堵件400套设并固定(例如卡设、胶粘等方式)在预设段500上,且封堵件400的部分内壁面被配置为覆盖第二端口320,同时第一开口被配置为正对第一端口310以露出该端口,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一卡体122的尺寸。
在另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封堵件400为片状结构。封堵件400固定(例如胶粘等方式)在预设段500上,且封堵件400的至少部分内壁面被配置为覆盖第二端口320。例如,封堵件400为医用胶带。
在又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封堵件400包括覆盖部分和阻塞部分,阻塞部分的尺寸稍大于第二端口320的尺寸,将阻塞部分塞入第二端口320以阻塞第二端口320;覆盖部分的尺寸大于阻塞部分的尺寸,以使覆盖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320的外部,而不进入第二端口320中。例如,封堵件400为T型硅胶塞。
本实施方式对封堵件400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封堵件400与预设段500的固定方式不同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封堵件400紧束在预设段500时,封堵件400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备,或者,封堵件400为热缩管材。如此,当封堵件400紧束在预设段500上后,可便于封堵件400的内壁面与预设段500的外壁面紧密贴合。继而在预设段500设有上述的凹陷部时,封堵件400易于在对应凹陷部的位置形成上述的收缩部;而在预设段500设有上述的凸出部时,封堵件400易于在对应凸出部的位置形成上述的扩张部。
更进一步,当封堵件400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备时,封堵件400的内径小于预设段500对应部位的外径,以实现紧束在预设段500上;当封堵件400为热缩管材时,封堵件400的内径大于预设段500对应部位的外径,并在套设在预设段500上后,还对封堵件400进行加热以使封堵件400的内径缩小,以使封堵件400贴合在预设段500的外表面。如此,当封堵件400套设在预设段500上后,即可确保封堵件400的内壁面与预设段500的外壁面紧密贴合。
此外,封堵件400还可以由其他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制备。此时,封堵件400的形状、大小分别与预设段500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在封堵件400套设于预设段500时采用胶水将两者粘接。通过利用胶水将封堵件400粘接固定于预设段500上,可避免封堵件400相对于预设段500移动以及转动。
另一方面,由于假体需要被输送到人体内,所以制备封堵件400的材料还需为生物相容性材料。如此,可使得封堵件400与人体具有较佳的相容性,继而避免封堵件400与人体产生排异反应。同时,如果采用胶水粘接方式,则上述胶水设置为生物胶水,这可使得上述胶水与人体具有较佳的相容性,继而避免上述胶水与人体产生排异反应。
当预设段500设置在基座210上时,预设段500为假体的一部分。制备封堵件400的材料优选为生物可降解的。由于假体术后需要长期植入人体内部,故固定在预设段500的封堵件400会长期留置在人体内。通过制备封堵件400的材料为生物可降解的设置,可使得留置在人体内的封堵件400被人体降解,而避免长期留置引起血栓、炎症等排异症状。
继续参见图1与图2,并结合图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控制丝140;假体还包括第二活动件;第二预设通道600,第二预设通道600与连接轴110轴线呈角度设置于连接轴110或基座210,第二预设通道6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口610和第四端口620;第二控制丝140包括相连的第二本体141以及第二卡体142,第二本体141中至少与第二卡体142相连处的尺寸小于第二卡体142的尺寸,第二卡体142位于第二预设通道600内,第二本体141从第三端口610处延伸出第二预设通道600以用于独立地驱动第二活动件运动;封堵件400还用于封堵第四端口620,以防止第二卡体142从第四端口620窜出;其中,第二预设通道60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第二预设通道60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卡体142被约束于第二预设通道600中,以使第二本体141与第二卡体142的相连处被约束;当第二预设通道6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卡体142被允许从第三端口610处与第二预设通道600分离。
当需要将输送装置100与假体分离时,可使得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二状态,从而使得第一控制丝120能够从第一预设通道300中脱离,以便于从人体内抽出第一控制丝120且使第一控制丝120与假体的第一活动件分离。同时,使得第二预设通道600处于第二状态,从而使得第二控制丝140能够从第二预设通道600中脱离,以便于从人体内抽出第二控制丝140且使第二控制丝140与假体的第二活动件分离。
优选,第三端口610尺寸和第四端口620尺寸相当。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端口610尺寸和第四端口620尺寸相当的具体含义,可与上述第一端口310尺寸和第二端口320尺寸相当的具体含义相同,在此不在赘述。第二本体141与第二卡体142之间的尺寸配合关系,可与上述的第一本体121与第一卡体122之间的尺寸配合关系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此外,第二控制丝140与第二预设通道600之间的尺寸配合关系,可与上述的第一控制丝120与第一预设通道300之间的尺寸配合关系相同,在此不在赘述。乃至于第二控制丝140与第二预设通道600之间的构造关系,也可与第一控制丝120与第一预设通道300之间的构造关系也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另外,第二预设通道600也可通过利用中心杆130来实现第二预设通道600处于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其中,利用中心杆130来实现第二预设通道600处于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可参考上述利用中心杆130来实现第一预设通道300处于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不在赘述。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对封堵件400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当第一预设通道300以及第二预设通道600均设置在连接轴110上,或者,第一预设通道300以及第二预设通道600均设置在基座210上时,可利用一个封堵件400既对第二端口320进行封堵,也对第四端口620进行封堵,或者封堵件400为两个分别对第二端口320、第四端口620进行封堵。
而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在连接轴110上,第二预设通道600设置在基座210上时,封堵件400的数量可为两个,一个封堵件400设置在连接轴110上以用于封堵第二端口320,另一个封堵件400设置在基座210上以用于封堵第四端口620。其中,用于封堵第四端口620的封堵件400的材质也可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材料制备。
需要说明的是,封堵件400和第二预设通道600之间的配合关系,与封堵件400和第一预设通道300之间的配合关系相同。例如,通过覆盖、阻塞等方式封堵第四端口620;又例如,封堵件400还设有与第一开口410作用相同的第二开口430,以利用第二开口430露出第三端口610。其他内容在此不在赘述。还需说明的是,当封堵件400的数量为两个时,用于封堵第四端口620的封堵件400和基座210(或连接轴110)之间的固定关系,与用于封堵第二端口320的封堵件400和预设段500之间的固定关系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对第一预设通道300以及第二预设通道600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第一预设通道300以及第二预设通道600均设置在连接轴110上,或者,第一预设通道300以及第二预设通道600均设置在基座210上,又或者,第一预设通道300设置在连接轴110上,而第二预设通道600设置在基座210上。当第一预设通道300以及第二预设通道600均设置在连接轴110或基座210上时,第一预设通道300的轴线与第二预设通道600的轴线在连接轴110的轴向错位或平行布置。如此,可以自由调整第一预设通道300与第二预设通道600之间周向的相对关系,并可以使得第一预设通道300的尺寸以及第二预设通道600的尺寸较大。或,第一预设通道300的轴线与第二预设通道600的轴线相交且呈角度布置。如此,能够使得预设段500在其沿伸方向上的尺寸较小。
本实施方式对连接轴110与基座210之间可拆卸地耦合的具体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示范性地,参见图8,连接轴110具有第一接触面112;基座210具有用于当连接轴110和基座210耦合时,与第一接触面112相接触的第二接触面212;第一接触面112与第二接触面212被配置为:第二接触面212与第一接触面112的接触部分使得当连接轴110沿连接轴110轴向上远离基座210移动时,连接轴110被约束相对于基座210在连接轴110径向上移动。如此,可以将约束连接轴110沿其轴向相对于基座210移动,转化为仅需约束连接轴110沿其径向相对于基座210移动即可,便于实现连接轴110与基座210之间的耦合。
具体的,第一接触面112包括远端的第一远端阻挡面113,近端的第一近端阻挡面114,位于第一远端阻挡面113和第一近端阻挡面114之间的第一斜面115;第二接触面212包括远端的且用于与第一远端阻挡面113相贴合的第二远端阻挡面213,近端的且用于与第一近端阻挡面114相贴合的第二近端阻挡面214,位于第二远端阻挡面213和第二近端阻挡面214之间且用于与第一斜面115相贴合的第二斜面215;第一斜面115到连接轴110的边缘的最大垂直距离(如图8中H),随到基座210远端的距离变大而变小。
通过对第一斜面115的设置,即可实现第二接触面212与第一接触面112的接触部分使得当连接轴110沿连接轴110轴向上远离基座210移动时,连接轴110同时相对于基座210在连接轴110径向上移动。进一步的,第一斜面115为斜面、曲面或波浪面。优选,第一斜面115为斜面或曲面。如此,可便于第一斜面115的制造。
进一步的,中心杆130被配置为当中心杆130位于连接轴110与基座210的耦合处时,连接轴110与基座210至少保持径向相对静止,以实现连接轴110与基座210耦合。如此,在结合上述的“第二接触面212与第一接触面112的接触部分使得当连接轴110沿连接轴110轴向上远离基座210移动时,连接轴110被约束相对于基座210在连接轴110径向上移动”这一实施方式时,即可通过利用中心杆130使得连接轴110与基座210至少保持径向相对静止,以实现连接轴110与基座210之间的耦合。
具体的,可通过连接轴110和基座210设有沿连接轴110轴向布置的容纳道;当中心杆130置入容纳道后、并置于连接轴110和基座210的耦合处时,即可使得连接轴110与基座210至少保持径向相对静止。
继续参见图9,连接轴110和基座210的耦合可以实现连接轴110和基座210之间的轴向相对静止,需要其他零件实现连接轴110和基座210之间的径向上相对静止。例如,第一接触面112和第二接触面212中的一者具有凸起116,另一者具有凹槽216,凸起116的凸伸方向与凹槽216的凹陷方向均为连接轴110的径向方向;第一接触面11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接触面212接触时,凸起116嵌设于凹槽216内。这样一来,当凸起116嵌合在凹槽216内时,若需使得连接轴110相对于基座210沿连接轴110轴向移动,则需先将凸起116移离凹槽216,而由于凸起116的凸伸方向与凹槽216的凹陷方向均为连接轴110的径向方向,所以在将凸起116移离凹槽216时,则需使连接轴110相对于基座210在连接轴110径向上移动。如此,能够实现当连接轴110沿连接轴110轴向上远离基座210移动时,连接轴110需先相对于基座210在连接轴110径向上移动,从而便于实现连接轴110与基座210之间的耦合。
进一步,第一接触面112可包括远端的第三远端阻挡面117,由近及远的第一连接面118和近端的第三近端阻挡面119;第二接触面212可包括远端的且用于与第三远端阻挡面117相贴合的第四远端阻挡面217,由近及远的且用于与第一连接面118相贴合的第二连接面218,近端的且用于与第三近端阻挡面119相贴合的第四近端阻挡面219。此时,上述的凸起116和凹槽216中的一者可设置在第一连接面118上、另一者可设置在第二连接面218上。进一步,此时第一连接面118以及第二连接面218可平行于连接轴110的轴线。
此时,输送装置100也可设有中心杆130,中心杆130可被配置为当中心杆130位于连接轴110与基座210的耦合处时,连接轴110与基座210至少保持径向相对静止,以实现连接轴110与基座210耦合。例如,连接轴110和基座210可设有沿连接轴110轴向布置的容纳道;当中心杆130置入容纳道后、并置于连接轴110和基座210的耦合处时,即可使得连接轴110与基座210至少保持径向相对静止,进而实现连接轴110和基座210之间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连接轴110和基座210可拆卸地耦合的具体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方式之外,还可以为其他任一合适的方式,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395331B中说明书附图图82A、82B所示的方式,还可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395331B中说明书附图图84所示的方式等。
本实施方式对假体中活动件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假体可以只包括一个活动件,即包括上述的第一活动件。通过第一本体121控制第一活动件运动,可以实现假体状态的变化。
假体还可以包括两个活动件,即包括上述的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通过第一本体121控制第一活动件运动,并通过第二本体141控制第二活动件运动,来实现假体状态的变化。当然,假体还可以包括两个以上活动件,通过控制丝中的本体来控制活动件中一个或多个运动,以来实现假体状态的变化。
上述的“状态”可以是假体整体或部分的结构、形状的变化,例如从压缩态变为展开态,又例如实现假体与目标组织之间、假体与输送系统之间、假体内部部件之间的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或,由锁定状态变为解锁状态;“状态”还可以是假体整体或者部分(例如第一活动件)的位置和/或姿态的变化。
以假体包括一个活动件举例来说,假体可为用于治疗主动脉狭窄的覆膜支架,一般在输送过程中采用束缚丝(即第一活动件)束缚处于压缩状态的覆膜支架,当覆膜支架定位到目标位置后,通过控制丝释放束缚丝,以实现覆膜支架从压缩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
以假体包括两个活动件举例来说,假体可为瓣膜夹子,瓣膜夹子通过夹合臂、夹合座的运动来实现对瓣叶边缘的夹持,来治疗瓣膜逆流。在瓣膜夹子夹持瓣叶边缘的过程中,通过控制丝来控制夹合臂的运动,改变夹合臂的姿态。
结合参见图15,以假体为用于治疗二尖瓣返流的二尖瓣夹子200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假体为二尖瓣夹子200仅是举例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假体也可不为二尖瓣夹子200,而是三尖瓣夹子等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假体。本申请对假体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定,本示范性说明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具体的,二尖瓣夹子200包括基座210、夹合臂(即活动件)以及夹合座,夹合臂和夹合座可以相对于基座210的轴线转动。夹合臂位于基座210的近端,夹合座位于基座210的远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合臂包括第一夹合臂220(即第一活动件)和第二夹合臂230(即第二活动件),两者关于基座210的轴线对称布置。
仍需强调的是,这里的第一活动件为第一夹合臂220,以及第二活动件为第二夹合臂230也仅是在假体为二尖瓣夹子200的情况下进行的举例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也可不为第一夹合臂220,以及第二活动件也可不为第二夹合臂230,本申请对第一活动件以及第二活动件的具体类型也不做限定。
同样,夹合座包括第一夹合座240和第二夹合座250,两者关于基座210的轴线对称布置,且位于第一夹合臂220和第二夹合臂230所在的平面上,以更好的夹合二尖瓣700前后瓣叶的边缘。这里,“第一夹合臂220和第二夹合臂230所在的平面”是指第一夹合臂220的轴线和第二夹合臂230的轴线所形成的平面;“第一夹合座240和第二夹合座250位于第一夹合臂220和第二夹合臂230所在的平面上”,是指第一夹合座240和第二夹合座250的轴线均位于第一夹合臂220和第二夹合臂230所在的平面。在二尖瓣夹子200输送到二尖瓣700目标位置后,通过驱动夹合臂和夹合座的转动,以将二尖瓣700的前后瓣叶夹持在夹合臂和夹合座之间,实现对二尖瓣返流的治疗。
具体而言,继续参见图1、图2和图15,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夹合臂220与第二夹合臂230均为片状,且第一夹合臂220与第二夹合臂230通过过渡部221弹性连接。进一步,过渡部221设置在基座210的远端。优选,第一夹合臂220、过渡部221与第二夹合臂230一体成型,形成类似倒置的Ω形状。且第一夹合臂220与第二夹合臂230在自然状态下呈伸展状态。如图2所示,当在提拉第一本体121时,第一夹合臂220被驱动发生转动以向上并向基座210靠拢,且第一夹合臂220发生弹性形变。而当推送第一本体121时,第一夹合臂220转动以远离基座210,恢复原状。相应地,在提拉第二本体141时,第二夹合臂230被驱动发生转动以向上并向基座210靠拢,且第二夹合臂230发生弹性形变。而当推送第二本体141时,第二夹合臂230转动以远离基座210,恢复原状。
继续参见图1和图2,第一夹合座240和第二夹合座250均与基座210可转动连接。优选,第一夹合座240和第二夹合座250通过同一转轴与基座210可转动连接。优选,第一夹合座240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以更好地包裹二尖瓣700的第一瓣叶边缘710和第一夹合臂220。同样,第二夹合座250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以更好地包裹二尖瓣700的第二瓣叶边缘720和第二夹合臂230。当二尖瓣夹子200夹持二尖瓣700的瓣叶时,第一夹合座240和第二夹合座250被驱动转动,并挤压二尖瓣700的瓣叶边缘以及第一夹合臂220与第二夹合臂230,实现二尖瓣夹子200对二尖瓣700的瓣叶的夹持。
本实施例对第一本体121控制第一活动件运动,第二本体141控制第二活动件运动的方式没有特别的限制。对于二尖瓣夹子200而言,只需第一本体121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夹合臂220即可。如此,一方面,第一夹合臂220可以随着第一本体121的运动而转动;另外一方面,当输送装置100需要与二尖瓣夹子200分离时,第一控制丝120可以与第一夹合臂220的分离。第二本体141与第二夹合臂230的关系同样如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见图1,图3,结合图16至图18,第一本体121从第一预设通道300向远端延伸,在延伸至第一夹合臂220所处的位置处后,反向向输送装置100近端延伸。如此,第一本体121则会在第一夹合臂220所处的位置处形成弯曲部分,弯曲部分与第一夹合臂220或设置于第一夹合臂220的附件互穿,以便于控制第一夹合臂220的转动。
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卡体122被配置为可脱离第一夹合臂220。如此,当需将第一控制丝120从第一夹合臂220上抽离时,可确保第一卡体122可从第一夹合臂220上抽离。
参见图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附件为固定线222,固定线222通过捆扎、打结等方式设置于第一夹合臂220,并且固定线222形成了用于与第一本体121的弯曲部分互穿的固定线本体223。
具体的,固定线本体223呈环状以形成用于与上述的弯曲部分互穿的第一通孔,固定线222还具有与固定线本体223连接的固定结224,固定结224设置在第一夹合臂220上。其中,第一本体121的弯曲部分穿过第一通孔以与固定线本体223互穿。
进一步,第一夹合臂220在其表面设有第二通孔225,固定线本体223从第一夹合臂220远离基座210的一侧穿过第二通孔225,固定结224设置于第一夹合臂220远离基座210的一侧,且固定结224被配置为无法穿过第二通孔225。
替代性地,固定线222的固定结224缠绕在第二通孔225周围,以与第一夹合臂220固定连接。
参见图17,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合臂220上设有两个第三通孔226,第一本体121远离第一卡体122的一端(即弯曲部分的一端)从第一夹合臂220远离第一夹合座240的一侧穿过一第三通孔226,然后从第一夹合臂220的靠近第一夹合座240的一侧穿过另一第三通孔226。如此,即可使得第一本体121的弯曲部分与第一夹合臂220互穿。
替代性地,第一夹合臂220上设有多于两个的偶数个第三通孔226,第一本体121远离第一卡体122的一端(即弯曲部分的一端)交替穿过这些第三通孔226。如此,亦可使得第一本体121的弯曲部分与第一夹合臂220互穿。
参见图18,在再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合臂220上设有凸块227,第一夹合臂220上的凸块227上设有第四通孔228,第一本体121远离第一卡体122的一端(即弯曲部分的一端)穿过第四通孔228。如此,亦可使得第一本体121的弯曲部分与第一夹合臂220互穿。优选的,第四通孔228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夹合臂220的延伸方向同向。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本体141与第二夹合臂23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考上述第一本体121与第一夹合臂220之间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第二卡体142也可均被配置为可脱离第二夹合臂230。如此,当需将第二控制丝140从第二夹合臂230上抽离时,可确保第二卡体142可从第二夹合臂230上抽离。
进一步,二尖瓣夹子200还包括:致动组件,致动组件用于控制第一夹合座240和第二夹合座250的转动。
继续参考图1、图2,致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杆261、第二连杆262以及滑块263。其中,第一连杆261近端与第一夹合座240可转动连接,远端与滑块263可转动连接,滑块263可以相对于基座210轴向移动。由此,第一连杆261,第一夹合座240,基座210以及滑块263形成类似于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机构。当滑块263被驱动靠近或远离基座210时,第一夹合座240被驱动发生转动运动。同样,第二连杆262近端与第二夹合座250可转动连接,远端与滑块263可转动连接。同样,第二连杆262,第二夹合座250,基座210以及滑块263也形成类似于上述的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机构。当滑块263被驱动靠近或远离基座210时,第二夹合座250被驱动发生转动运动。
进一步,滑块263呈“T”字形,即滑块263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滑块263的水平部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261和第二连杆262转动连接,滑块263的竖直部分与中心杆130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如此,可以通过中心杆130驱动滑块263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夹合座240,第二夹合座250转动。优选,第一连杆261、第二连杆262关于基座210的轴线对称布置。如此,在滑块263带动第一夹合座240以及第二夹合座250移动时,第一夹合座240的转动角度与第二夹合座250的转动时转动角度相同。
优选,输送装置100还包括:套设在连接轴110上的导管150,导管150设有沿导管150轴向延伸的两个通道;第一本体121远离第一卡体122的一端自一个通道远端穿过通道并延伸至该通道近端,第二本体141远离第二卡体142的一端自另一个通道远端穿过通道并延伸至该通道近端。
如此,可便于操作者在导管150近端提送第一本体121远离第一卡体122的一端以调整第一夹合臂220的转动角度,以及便于操作者在导管150近端提送第二本体141远离第二卡体142的一端以调整第二夹合臂230的转动角度。
当需要将第一控制丝120以及第二控制丝140与二尖瓣夹子200分离时,将第一预设通道300以及第二预设通道600均调整至第二状态,操作者在导管150近端抽拉第一本体121远离第一卡体122的一端,以及抽拉第二本体141远离第二卡体142的一端,实现第一控制丝120以及第二控制丝140与二尖瓣夹子200的分离。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假体;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连接轴和第一控制丝;
所述假体包括基座和第一活动件,其中,所述基座与所述连接轴可拆卸的耦合;
第一预设通道,所述第一预设通道与所述连接轴轴线呈角度设置于所述连接轴或所述基座,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所述第一控制丝包括相连的第一本体以及第一卡体,所述第一本体中至少与所述第一卡体相连处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卡体的尺寸,所述第一卡体位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内,所述第一本体从所述第一端口处延伸出所述第一预设通道以用于独立地驱动所述第一活动件运动;
封堵件,用于封堵所述第二端口,以防止所述第一卡体从所述第二端口窜出;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体被约束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中;当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卡体被允许从所述第一端口处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的最小尺寸为第一尺寸,所述第一尺寸至少大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卡体相连处的尺寸且小于所述第一卡体的尺寸;
当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的最小尺寸为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大于第一卡体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中心杆;
所述连接轴设有沿所述连接轴轴向布置的容纳道,或,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基座设有沿所述连接轴轴向布置的容纳道;
所述中心杆可移动地容纳于所述容纳道中;
其中,所述容纳道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相交,所述容纳道与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相交重合的区域为重合区域;
当所述中心杆占据至少部分所述重合区域时,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
当所述中心杆处于所述重合区域外部时,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卡体位于所述封堵件、所述中心杆以及所述第一预设通道所限定的限定空间中;
所述中心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预设通道中与所述重合区域相对一侧的壁面之间形成限位段;
所述第一本体从所述限定空间延伸,通过所述限位段后,从所述第一端口处延伸出所述第一预设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限位段的尺寸为第三尺寸,所述第三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卡体相连处的尺寸且小于所述第一卡体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件设置为覆盖所述第二端口以封堵该端口,或者,
所述封堵件设置为阻塞所述第二端口以封堵该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或所述基座设有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的部分为预设段;所述封堵件为片状结构,所述封堵件固定在所述预设段上,且所述封堵件的至少部分内壁面用于覆盖所述第二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轴或所述基座设有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的部分为预设段;所述封堵件为中空结构,所述封堵件套设并固定在所述预设段上,所述封堵件的部分内壁面设置为覆盖所述第二端口以封堵该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件上还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正对所述第一端口设置以露出该端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卡体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段的外壁面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封堵件的内壁面具有第二卡合部,其中,所述封堵件套设在所述预设段上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为由所述预设段的外壁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凹陷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为由所述封堵件的内壁面向内收缩形成的收缩部,其中,所述凹陷部绕所述预设段轴线一周,所述收缩部绕所述预设段轴线一周,所述收缩部卡设于所述凹陷部内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
或所述第一卡合部为由所述预设段的外壁面向外凸出形成的凸出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为由所述封堵件的内壁面向外扩张形成的扩张部,其中,所述凸出部绕所述预设段轴线一周,所述扩张部绕所述预设段轴线一周,所述凸出部卡设于所述扩张部内以使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堵件包括覆盖部分和阻塞部分,所述阻塞部分用于置入所述第二端口以阻塞所述第二端口,所述覆盖部分用于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丝;
所述假体还包括第二活动件;
第二预设通道,所述第二预设通道与所述连接轴轴线呈角度设置于所述连接轴或所述基座,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
所述第二控制丝包括相连的第二本体以及第二卡体,所述第二本体中至少与所述第二卡体相连处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卡体的尺寸,所述第二卡体位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内,所述第二本体从所述第三端口处延伸出所述第二预设通道以用于独立地驱动所述第二活动件运动;
所述封堵件还用于封堵所述第四端口,以防止所述第二卡体从所述第四端口窜出;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卡体被约束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中;当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卡体被允许从所述第三端口处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预设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预设通道均设置在所说连接轴或所说基座上时,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的轴线在连接轴的轴向错位布置,或,所述第一预设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预设通道的轴线相交且呈角度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假体为二尖瓣夹子,或三尖瓣夹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假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动件为第一夹合臂,所述第二活动件为第二夹合臂,所述第一夹合臂和所述第二夹合臂关于所述基座的轴线转动;
所述第一本体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合臂,所述第二本体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夹合臂。
CN202222393651.4U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假体系统 Active CN219070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3651.4U CN219070803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假体系统
PCT/CN2023/117486 WO2024051782A1 (zh) 2022-09-08 2023-09-07 一种假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3651.4U CN219070803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假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0803U true CN219070803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400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3651.4U Active CN219070803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假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08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782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假体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51782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假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2480B2 (en) Epicardial anchor devices and methods
EP3787561B1 (en) Devices for crimping prosthetic implants
CN109922757B (zh) 假体二尖瓣保持器
CN109996581B (zh) 用于快速收回经导管心脏瓣膜递送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US20200101210A1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anting and using a connector in a tissue wall
US9889029B2 (en) Implant delivery system
US20180021132A1 (en) Catheter system for implantation of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US8414603B2 (en) Applica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an inlet conduit to a hollow organ
CN115501001A (zh) 一种假体系统
JP2017504410A (ja) 心弁用人工器官
CN219148061U (zh) 一种假体系统
JP2004530453A (ja) 経皮的な大動脈弁
US11911273B2 (en) Prosthetic heart valve with collapsible holder
CN219070803U (zh) 一种假体系统
CN219184341U (zh) 一种假体系统
US10940004B2 (en) Device for treating a body tissue, and associated treatment kit
WO2024051782A1 (zh) 一种假体系统
WO2024067828A1 (zh) 一种假体系统
CN117137681A (zh) 一种假体系统及输送装置
WO2024046309A1 (zh) 一种假体系统
CN110582250B (zh) 具有自动部署机构的假体瓣膜支持器
CN117653411A (zh) 一种假体系统
CN117796964A (zh) 一种假体系统
EP4138730B1 (en)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delivery apparatus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CN116035772A (zh) 固定器及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