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70389U -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70389U
CN219070389U CN202223378562.9U CN202223378562U CN219070389U CN 219070389 U CN219070389 U CN 219070389U CN 202223378562 U CN202223378562 U CN 202223378562U CN 219070389 U CN219070389 U CN 219070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anus
support sleeve
limiting ring
intracavity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785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宪全
钱林学
黄钰清
赵欣宇
鲁媛媛
邱兰燕
王春梅
赵晶
冯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33785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70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70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70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相连接的用于撑开肛门的支撑套筒、用于隔离超声波探头与肛肠内壁的防护套筒;所述支撑套筒靠近所述防护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套筒、防护套筒,使用时将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置入患者肠道内,通过第二限位环与患者肛周位置外侧抵触,通过肠道内壁的褶皱对限位塞、第一限位环进行限位,在固定后的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隔离作用下,可有效避免因超声探头多次进出肛门时将肠道内污染物带出外界,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降低了操作和手术的感染几率,减小了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背景技术
在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粒子置入或消融治疗等操作和手术过程中,超声探头需要使用无菌隔离套以实现无菌操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超声探头需要在肛门内移动,已经进入肛门的部分因操作的需要会多次进出肛门,退出的部分实际上已受到污染,并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增加了前列腺穿刺活检、粒子置入或消融治疗等操作的感染几率,提高了手术风险,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来满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以解决现有的超声探头操作过程中,超声探头需要在肛门内移动,已经进入肛门的部分因操作的需要会多次进出肛门,退出的部分实际上已受到污染,增加了患者手术操作的感染几率,提高了手术风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包括相连接的用于撑开肛门的支撑套筒、用于隔离超声波探头与肛肠内壁的防护套筒;所述支撑套筒靠近所述防护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支撑套筒远离所述防护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上开设有平面,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支撑套筒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圆角;所述防护套筒远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内部套设有限位塞;所述第二限位环远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远离所述第二限位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横截面均为半椭圆形。
优选地,所述支撑套筒为硬质材质,所述防护套筒为柔性材质。
优选地,所述防护套筒远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斜面。
优选地,所述防护套筒上设置有收缩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弯曲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带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弱化点。
优选地,所述支撑套筒、所述防护套筒、所述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棱角处均为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支撑套筒、防护套筒,使用时将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置入患者肠道内,通过第二限位环与患者肛周位置外侧抵触,通过肠道内壁的褶皱对限位塞、第一限位环进行限位,在固定后的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隔离作用下,可有效避免因超声探头多次进出肛门时将肠道内污染物带出外界,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降低了操作和手术的感染几率,减小了手术风险。
通过开设平面,避免第二限位环对手术区域造成遮盖,影响手术操作,保障手术的稳步进行。
通过硬质材质的支撑套筒对肛门位置处进行支撑,避免医护人员操作超声探头移动时,在肠道内壁对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挤压下,将支撑套筒、防护套筒带出肠道外,保障防护套筒的限位效果以及手术操作的便捷性。通过设置收缩部对防护套筒放置限位塞的位置处进行收口,使该位置处的内径小于限位塞的最大外径,提高限位塞与防护套筒远离支撑套筒一端的限位稳定性,并通过限位塞在肠道内壁挤压和褶皱的作用下提高防护套筒远离支撑套筒一端的限位稳定性,避免防护套筒因超声探头移动产生较大形变,通过设置引导斜面提高支撑套筒、限位塞推入患者体内的操作便利性。
通过设置弯曲部、连接杆,使连接带向远离第二限位环轴心的一侧弯曲延伸,使拉环限位在远离第二限位环轴心的一侧,避免拉环对超声波探头的进出造成干扰,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当检测完成需要移除支撑套筒、防护套筒时,拉动拉环,直至支撑套筒、防护套筒在拉力作用下移出至患者体外,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该操作过程中,弱化点位置处受力断裂,拉环在拉力作用下使连接带形变并与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移动方向趋于平行,提高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受力效果,增加了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移除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图1为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局部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套筒;2、防护套筒;3、第一限位环;4、第二限位环;5、平面;6、圆角;7、限位塞;8、收缩部;9、引导斜面;10、连接带;11、拉环;12、弯曲部;13、连接杆;14、弱化点。
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限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数意义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的组合。另外,术语“基于”可以被理解为不一定旨在传达一组排他性的因素,而是可以替代地,至少部分地取决于上下文,允许存在不一定明确描述的其他因素。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的“在……上”、“在……之上”和“在……上方”的含义应当以最宽方式被解读,以使得“在……上”不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之上”或“在……上方”不仅表示“在”某物“之上”或“上方”的含义,而且还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之上”或“上方”且其间没有居间特征或层的含义。
此外,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部”、“在…之上”、“上部”等空间相关术语在本文中为了描述方便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空间相关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所描绘的取向之外的在设备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设备可以以另外的方式被定向,并且本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可以类似地被相应解释。
如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包括相连接的用于撑开肛门的支撑套筒、用于隔离超声波探头与肛肠内壁的防护套筒;支撑套筒靠近防护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支撑套筒远离防护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上开设有平面,第二限位环与支撑套筒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圆角;防护套筒远离支撑套筒的一端内部套设有限位塞;第二限位环远离支撑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连接带远离第二限位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
通过设置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使用前,将限位塞7置于防护套筒2远离支撑套筒1的一端,使用时将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置入患者肠道内,通过第二限位环4与患者肛周位置外侧抵触,随后通过推动限位塞7将防护套筒2远离支撑套筒1的一端推至最大深度,并通过肠道内壁的褶皱对限位塞7、第一限位环3进行限位,完成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的固定,在固定后的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的隔离作用下,可有效避免因超声探头多次进出肛门时将肠道内污染物带出外界,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降低了操作和手术的感染几率,减小了手术风险。
通过开设平面5,避免第二限位环4对手术区域造成遮盖,影响手术操作,保障手术的稳步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筒1为硬质材质,例如现有技术中的硬质塑料,防护套筒2为柔性材质,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橡胶套。
通过硬质材质的支撑套筒1对肛门位置处进行支撑,避免医护人员操作超声探头移动时,在肠道内壁对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的挤压下,将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带出肠道外,保障防护套筒2的限位效果以及手术操作的便捷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环3、第二限位环4的横截面均为半椭圆形,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第一限位环3、第二限位环4的棱角处均为圆滑过渡。
通过半椭圆形的结构设计以及棱角位置出的圆滑过渡使得本装置置入患者体内时,不会划伤患者肠道内壁,并减小患者的不适感。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筒2远离支撑套筒1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斜面9,防护套筒2上设置有收缩部8。
通过设置收缩部8对防护套筒2放置限位塞7的位置处进行收口,使该位置处的内径小于限位塞7的最大外径,提高限位塞7与防护套筒2远离支撑套筒1一端的限位稳定性,并通过限位塞7在肠道内壁挤压和褶皱的作用下提高防护套筒2远离支撑套筒1一端的限位稳定性,避免防护套筒2因超声探头移动产生较大形变,通过设置引导斜面9提高支撑套筒1、限位塞7推入患者体内的操作便利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带10上设置有弯曲部12,连接带10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远离连接带1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环4固定连接,连接杆13上开设有弱化点14。
通过设置弯曲部12、连接杆13,使连接带10向远离第二限位环4轴心的一侧弯曲延伸,使拉环11限位在远离第二限位环4轴心的一侧,避免拉环11对超声波探头的进出造成干扰,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当检测完成需要移除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时,拉动拉环11,直至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在拉力作用下移出至患者体外,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该操作过程中,弱化点14位置处受力断裂,拉环11在拉力作用下使连接带10形变并与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的移动方向趋于平行,提高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的受力效果,增加了支撑套筒1、防护套筒2移除的便捷性。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带10远离第二限位环4的一端朝向下方,避免对手术区域造成遮盖,影响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套筒、防护套筒,使用前,将限位塞置于防护套筒远离支撑套筒的一端,使用时将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置入患者肠道内,通过第二限位环与患者肛周位置外侧抵触,随后通过推动限位塞将防护套筒远离支撑套筒的一端推至最大深度,并通过肠道内壁的褶皱对限位塞、第一限位环进行限位,完成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固定,在固定后的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隔离作用下,可有效避免因超声探头多次进出肛门时将肠道内污染物带出外界,造成手术环境的污染,降低了操作和手术的感染几率,减小了手术风险。
通过开设平面,避免第二限位环对手术区域造成遮盖,影响手术操作,保障手术的稳步进行。
通过硬质材质的支撑套筒对肛门位置处进行支撑,避免医护人员操作超声探头移动时,在肠道内壁对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挤压下,将支撑套筒、防护套筒带出肠道外,保障防护套筒的限位效果以及手术操作的便捷性。
通过半椭圆形的结构设计以及棱角位置出的圆滑过渡使得本装置置入患者体内时,不会划伤患者肠道内壁,并减小患者的不适感。
通过设置收缩部对防护套筒放置限位塞的位置处进行收口,使该位置处的内径小于限位塞的最大外径,提高限位塞与防护套筒远离支撑套筒一端的限位稳定性,并通过限位塞在肠道内壁挤压和褶皱的作用下提高防护套筒远离支撑套筒一端的限位稳定性,避免防护套筒因超声探头移动产生较大形变,通过设置引导斜面提高支撑套筒、限位塞推入患者体内的操作便利性。
通过设置弯曲部、连接杆,使连接带向远离第二限位环轴心的一侧弯曲延伸,使拉环限位在远离第二限位环轴心的一侧,避免拉环对超声波探头的进出造成干扰,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当检测完成需要移除支撑套筒、防护套筒时,拉动拉环,直至支撑套筒、防护套筒在拉力作用下移出至患者体外,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该操作过程中,弱化点位置处受力断裂,拉环在拉力作用下使连接带形变并与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移动方向趋于平行,提高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的受力效果,增加了支撑套筒、防护套筒移除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另外,为了避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造成不必要的混淆,并没有详细说明众所周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用于撑开肛门的支撑套筒、用于隔离超声波探头与肛肠内壁的防护套筒;
所述支撑套筒靠近所述防护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支撑套筒远离所述防护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上开设有平面,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支撑套筒的连接位置处开设有圆角;
所述防护套筒远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内部套设有限位塞;
所述第二限位环远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远离所述第二限位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横截面均为半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为硬质材质,所述防护套筒为柔性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筒远离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引导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筒上设置有收缩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弱化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筒、所述防护套筒、所述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棱角处均为圆滑过渡。
CN202223378562.9U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Active CN219070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8562.9U CN219070389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78562.9U CN219070389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70389U true CN219070389U (zh) 2023-05-26

Family

ID=86388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78562.9U Active CN219070389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70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74648B1 (en) Compact packaged intermittent urinary catheter
US10265499B2 (en) Compact urinary catheter
US10765833B2 (en) Urinary catheter assemblies with funnel-mounted gripping member
JP2002325753A (ja) 血液採集セット
US20140171921A1 (en) Urethral catheter assembly with a guide wire
CN219070389U (zh) 一种固定于肛门的无菌腔内探头隔离套
EP3554607B1 (en) Medical probe
CN211797151U (zh) 可扩张式造瘘管
JP2020512082A5 (zh)
CN207370922U (zh) 乳腺患者术后引流设备固定装置
CN106037819B (zh) 喇叭口组件及探头套的喇叭口缠绕方法
CN213131132U (zh) 一种外科临床护理用导尿装置
CN112022310B (zh) 妇科产钳
CN218889680U (zh) 一种b超探头快装保护套
CN217794069U (zh) 一种用于固定鼻塞导管的防压力性损伤鼻塞
US20200237193A1 (en) Long hood retrieval device
CN112587178B (zh) 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肠套叠复位器
CN202409020U (zh) 一种引导附件
CN217286856U (zh) 一种可回缩式内固定引流导管装置
CN211243300U (zh) 一种无菌保护套
CA2893538A1 (en) Urethral catheter assembly with a guide wire
CN216798452U (zh) 一种picc导管
CN215386270U (zh) 一种吸痰连接管的固定保护套
CN211934215U (zh) 一种心血管介入穿刺引流装置
CN219398653U (zh) 一种简易抽吸的球囊导引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