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7471U - 电力压板 - Google Patents

电力压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7471U
CN219067471U CN202222963847.2U CN202222963847U CN219067471U CN 219067471 U CN219067471 U CN 219067471U CN 202222963847 U CN202222963847 U CN 202222963847U CN 219067471 U CN219067471 U CN 219067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base
conductive jack
rotating shaft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38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学文
胡汉
谭泳
李银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38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7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7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7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力压板,其中,电力压板包括基座;拉手,拉手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的转轴,基板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的开口的方向朝向基板的侧边设置,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基座,以带动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转动;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穿设于基座,且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位于转轴的两侧;转轴相对基座转动使得电力压板在投位状态和退位状态间切换,在投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分别插入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在退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分别退出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压板,使得电触头和接触头的连接方式简单且接触可靠,接触性能更加稳固。

Description

电力压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压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防护系统中,国内大多变电站保护屏柜上的压板均为手动操作,需要操作人员现场对压板进行投或退,操作繁琐,且由于人为因素的不可控性,容易导致压板误投误退,从而酿成电力安全事故。有的厂家在电力保护系统中提出虚拟压板,可通过微机保护实现自动投退,但由于虚拟压板不能提供机械断开点,安全性不足。
现有连片式电力压板采用双电机驱动方案,一个电机带动连片做水平旋转运动,负责压板的投退,另一个电机带动电极做上下运动,用于将电极夹紧连片,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连片式压板无法自动投退的问题,但双电机带来动力元件和检测元件的增加,控制逻辑复杂,压板连片和电触头接触不可靠,可能出现断路的状况,影响了压板的正常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压板,使得电触头与接触头的连接简单且接触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压板,包括:基座;拉手,拉手包括基板以及设于基板的转轴,基板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的开口的方向朝向基板的侧边设置,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基座,以带动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转动;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穿设于基座,且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位于转轴的两侧;转轴相对基座转动使得电力压板在投位状态和退位状态间切换,在投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分别插入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在退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分别退出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方式,第一导电插孔、第二导电插孔的内部设有网状导电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基座包括第一表面,第一电触头、第二电触头分别包括伸入基座内的伸入部和外露于第一表面的外露部,外露部呈U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基座开设有安装孔以及与安装孔连通的第一安装槽,外露部包括依次连接为U形的定位部、连接部、插入部,插入部与定位部相互平行,定位部与伸入部相互交叉,定位部嵌设于第一安装槽,伸入部穿设于安装孔,插入部能够插入第一导电插孔或第二导电插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插入部呈圆柱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基座还包括保护壁,保护壁立设于第一表面,保护壁半围绕外露部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拉手还包括两个第二安装槽,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槽内部,保护壁的外周形状与第二安装槽的内周形状匹配,在投位状态时,保护壁插入第二安装槽,保护壁与第二安装槽共同包围外露部以及第一导电插孔或第二导电插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拉手还包括:电极,设置于基板内,电极杆将第一导电插孔与第二导电插孔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基座还包括与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基座还包括:套筒,设置于第二表面,转轴穿过套筒,套筒的外周设有活动卡扣;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设置于第二表面,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外部设有螺纹,电力压板还包括: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第一导电柱穿入第一固定柱并与第一电触头电连接,第二导电柱穿入第二固定柱并与第二电触头电连接;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第一固定螺母能够与第一固定柱螺纹连接,第二固定螺母能够与第二固定柱螺纹连接,拉手还包括限位圈,限位圈、基板分别连接于转轴的相对的两个端部,限位圈与套筒远离基板的一端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电力压板还包括:压板投退装置,压板投退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驱动件以及电控板,电控板与驱动件电连接,驱动件与转轴连接,驱动件能够接收电控板的控制信号并驱动转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压板,电力压板由退位状态转变为投位状态时,拉手转动使得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分别与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同时接触,由于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的形状为圆柱状,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为圆形筒状,使得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分别能够插入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且被包裹在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内部,导电插孔与电触头的形状配合,使得导电插孔与电触头的四周完全接触,接触面积更大,进而接触性能更加稳固,如此电触头和接触头的连接方式简单且接触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力压板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力压板一实施例中拉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力压板一实施例中电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力压板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力压板一实施例中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力压板一实施例中电力压板处于投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力压板一实施例中电力压板处于退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力压板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电力压板;11-基座;111-第一表面;1121-安装孔;1122-第一安装槽;113-保护壁;114-第二表面;115-套筒;1151-活动卡扣;1161-第一固定柱;1162-第二固定柱;121-第一电触头;1211-伸入部;1212-外露部;12121-定位部;12122-连接部;12123-插入部;122-第二电触头;13-拉手;131-基板;1311-第一导电插孔;1312-第二导电插孔;132-转轴;133-第二安装槽;134-电极杆;135-限位圈;141-第一导电柱;142-第二导电柱;151-第一固定螺母;152-第二固定螺母;161-第一固定螺钉;162-第二固定螺钉;17-压板投退装置;171-壳体;1711-卡接口;172-驱动件;173-电控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压板,使得电触头与接触头的连接简单且接触稳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压板10,包括:基座11;拉手13,拉手13包括基板131以及设于基板131的转轴132,基板131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的开口的方向朝向基板131的侧边设置,转轴132可转动地穿设于基座11,以带动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转动;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穿设于基座11,且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位于转轴132的两侧;转轴132相对基座11转动使得电力压板10在投位状态和退位状态间切换,在投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分别插入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在退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分别退出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力压板10,电力压板10由退位状态转变为投位状态时,拉手13转动使得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分别与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同时接触,由于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的形状为圆柱状,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为圆形筒状,使得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分别能够插入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且被包裹在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内部,导电插孔与电触头的形状配合,使得导电插孔与电触头的四周完全接触,接触面积更大,进而接触性能更加稳固,如此电触头和接触头的连接方式简单且接触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插孔1311、第二导电插孔1312的内部设有网状导电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插孔内部具有多根铜丝缠绕组成的铜丝网,在压板的投退过程中,电触头与导电插孔实现接触和分离,接触时,电触头头部插入到导电插孔中,电触头的圆柱面与导电插孔内部的铜丝网形成多点、多线接触,保证了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的朝向相反,对应的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的朝向也相反,第一导电插孔1311的朝向与第一电触头121的朝向相对,使得在电力压板10处于投位状态时,第一电触头121能够插入第一导电插孔1311,如此利用空间旋转的特点,使得拉手13设计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相对于转轴132垂直设置,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插入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的结构部分同样相对于转轴132垂直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插孔1311与第一电触头121的部分结构适配,第二导电插孔1312与第二电触头122的部分结构适配即可。
如图3、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包括第一表面111;第一电触头121、第二电触头122分别包括伸入基座11内的伸入部1211和外露于第一表面111的外露部1212,外露部1212呈U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触头121、第二电触头122分别包括伸入部1211和外露部1212,伸入部1211位于基座11内部,外露部1212呈U型结构,使得伸入接触头的部分结构相对于转轴132垂直设置,方便第一电触头121、第二电触头122分别与第一导电插孔1311、第二导电插孔1312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开设有安装孔1121以及与安装孔1121连通的第一安装槽1122,外露部1212包括依次连接为U形的定位部12121、连接部12122、插入部12123,插入部12123与定位部12121相互平行,定位部12121与伸入部1211相互交叉,定位部12121嵌设于第一安装槽1122,伸入部1211穿设于安装孔1121,插入部12123能够插入第一导电插孔1311或第二导电插孔1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上的外露部1212的插入部12123能够插入基座11上的第一安装槽1122,第一安装槽1122限制了电触头的转动,使得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相对于基座11保持固定,防止电触头自由转动导致电触头与导电插孔配合时接触不良,如此电力压板10的稳定性得以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露部1212与伸入部1211连接,外露部1212呈U型,伸入部1211伸入基座11内部,外露部1212包括依次连接为U形的定位部12121、连接部12122、插入部12123,定位部12121与基座11上的第一安装槽1122卡接,插入部12123在电力压板10位于投位状态时插入导电插孔,连接部12122将定位部12121与插入部12123连接,如此使得外露部1212相对于基座11固定,电触头相对于基座11固定不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入部12123呈圆柱状,方便电触头与导电插孔的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还包括保护壁113,保护壁113立设于第一表面111,保护壁113半围绕外露部1212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壁113设置于基座11的第一表面111,用于保护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的外露部1212,保护壁113也呈U型,能够适配外露部1212的形状,如此设置既方便电力压板10的转动操作,同时保护了电触头,避免了电触头在拉手13转动过程中受到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13还包括两个第二安装槽133,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分别位于第二安装槽133内部,保护壁113的外周形状与第二安装槽133的内周形状匹配,在投位状态时,保护壁113插入第二安装槽133,保护壁113与第二安装槽133共同包围外露部1212以及第一导电插孔1311或第二导电插孔1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13上的第二安装槽133的内部形状与保护壁113的外部形状相匹配,导电插孔位于第二安装槽133内部,电触头的外露部1212位于保护壁113内侧,在电力压板10位于投位状态时,拉手13相对于基座11转动,第二安装槽133能够将保护壁113包裹在内,相应的,第二安装槽133和保护壁113将电触头的外露部1212以及第一导电插孔1311或第二导电插孔1312包围,从而对导电插孔和电触头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13还包括:电极杆134,设置于基板131内,电极杆134将第一导电插孔1311与第二导电插孔131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杆134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插孔13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插孔1312连接,电极杆134将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连接起来,当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分别与第一导电插孔1311和第二导电插孔1312接触时,使得第一电触头121和第二电触头122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还包括与第一表面111相背离的第二表面114,基座11还包括:套筒115,设置于第二表面114,转轴132穿过套筒115,套筒115的外周设有活动卡扣1151;第一固定柱1161和第二固定柱1162,设置于第二表面114,第一固定柱1161、第二固定柱1162外部设有螺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压板10还包括:第一导电柱141和第二导电柱142,第一导电柱141穿入第一固定柱1161并与第一电触头121电连接,第二导电柱142穿入第二固定柱1162并与第二电触头122电连接;第一固定螺母151和第二固定螺母152,第一固定螺母151能够与第一固定柱1161螺纹连接,第二固定螺母152能够与第二固定柱1162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柱141和第二导电柱142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柱1161和第二固定柱1162内部,第一导电柱141的一端和第一电触头121的伸入部1211连接,第二导电柱142的一端和第二电触头122的伸入部1211连接,第一导电柱141、第二导电柱142的另一端与外部电线连接,如此当电力压板10处于投位状态时,电力压板10的内部形成一个闭环的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螺母151、第二固定螺母152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一固定柱1161、第二固定柱1162,电力压板10还包括第一固定螺钉161和第二固定螺钉162,第一固定螺钉161和第二固定螺钉162与第一固定螺母151、第二固定螺母152配合将第一导电柱141和第二导电柱142固定在第一固定柱1161和第二固定柱116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拉手13还包括限位圈135,限位圈135、基板131分别连接于转轴132的相对的两个端部,限位圈135与套筒115远离基板131的一端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圈135与基座11同轴设置并转动连接于基座11,转轴132上设有通孔,限位圈135上设置有限位孔,转轴132伸出基座11与限位圈135时,通孔和限位孔能够重合,将定位销依次插入限位孔和通孔使得转轴132在轴向方向上被固定。
如图6、7、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力压板10还包括压板投退装置17,压板投退装置17包括壳体171以及设置于壳体171内的驱动件172以及电控板173,电控板173与驱动件172电连接,驱动件172与转轴132连接,驱动件172能够接收电控板173的控制信号并驱动转轴13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现场使用时,先把电力压板10固定在变电站屏柜上,再把压板投退装置17从屏柜后面对准电力压板10的转轴132插入,此时转轴132上的方形块与驱动件172上的动力输出口匹配连接,将驱动件172的动力传递到电力压板10的转轴132上,压板投退装置17的壳体171上设有卡接口1711,电力压板10的套筒115上的活动卡扣1151可扣挂于卡接口1711上,使得电力压板10卡接在压板投退装置17上,在驱动件172的驱动下,拉手13随着转轴132的转动使得电力压板10在投位状态和退位状态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拉手,所述拉手包括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基板的转轴,所述基板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所述第二导电插孔的开口的方向朝向所述基板的侧边设置,所述转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以带动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所述第二导电插孔转动;
第一电触头和第二电触头,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穿设于所述基座,且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所述转轴相对所述基座转动使得所述电力压板在投位状态和退位状态间切换,在所述投位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所述第二导电插孔,在所述退位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触头和所述第二电触头分别退出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所述第二导电插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插孔、所述第二导电插孔的内部设有网状导电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电触头、所述第二电触头分别包括伸入所述基座内的伸入部和外露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外露部,所述外露部呈U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开设有安装孔以及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外露部包括依次连接为U形的定位部、连接部、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与所述定位部相互平行,所述定位部与所述伸入部相互交叉,所述定位部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伸入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插入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导电插孔或所述第二导电插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呈圆柱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保护壁,所述保护壁立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保护壁半围绕所述外露部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还包括两个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插孔和第二导电插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部,所述保护壁的外周形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周形状匹配,在所述投位状态时,所述保护壁插入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保护壁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共同包围所述外露部以及所述第一导电插孔或所述第二导电插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还包括:
电极杆,设置于所述基板内,所述电极杆将所述第一导电插孔与所述第二导电插孔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基座还包括:
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周设有活动卡扣;
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外部设有螺纹,
所述电力压板还包括:
第一导电柱和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一导电柱穿入所述第一固定柱并与所述第一电触头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柱穿入所述第二固定柱并与所述第二电触头电连接;
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螺母能够与所述第一固定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螺母能够与所述第二固定柱螺纹连接,
所述拉手还包括限位圈,所述限位圈、所述基板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的相对的两个端部,所述限位圈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抵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压板还包括:
压板投退装置,所述压板投退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驱动件以及电控板,所述电控板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电力压板的转轴连接,所述驱动件能够接收所述电控板的控制信号并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CN202222963847.2U 2022-11-07 2022-11-07 电力压板 Active CN219067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3847.2U CN219067471U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力压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3847.2U CN219067471U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力压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7471U true CN219067471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5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3847.2U Active CN219067471U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力压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7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67471U (zh) 电力压板
CN214091405U (zh) 无源智能锁芯和智能锁
CN218975315U (zh) 电力压板
CN210243705U (zh) 一种检测性能好的测试探针
CN218919428U (zh) 一种配电柜的控制开关接线结构
CN208970807U (zh) 一种高压电气用安全连接器
CN113410675A (zh) 一种汇流钳
CN220290057U (zh) 一种带断线检测的漏水检测线用控制器
CN115799868B (zh) 一种带二次锁的储能用线对板连接器
CN216598248U (zh) 一种小型圆形连接器
CN221466959U (zh) 一种卡接式的新能源汽车用电子连接器
CN215579395U (zh) 一种工程监测连接器装置
CN220706137U (zh) 一种可锁定的接头及内窥镜
CN221100900U (zh) 一种gis/hgis开关回路电阻测试专用接线工具
CN115663500B (zh) 一种板端插座连接器
CN219371465U (zh) 一种具有滑动型保护门结构的电源插座
CN111029851B (zh) 一种用于5g信号传输的连接信号线及其接头
CN220710805U (zh) 一种转接头
CN116505309B (zh) 一种用于电连接器的快接头和电连接器
CN221102523U (zh) 一种可转向调节的电线插头
CN219207294U (zh) 一种避免针身弯折的一次性使用微波消融针
CN219874137U (zh) 一种通用端子
CN115799852A (zh) 电力压板
CN220253612U (zh) 一种防脱接线端子
CN213212452U (zh) 一种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