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6319U - 无损检测模型 - Google Patents
无损检测模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66319U CN219066319U CN202223405791.5U CN202223405791U CN219066319U CN 219066319 U CN219066319 U CN 219066319U CN 202223405791 U CN202223405791 U CN 202223405791U CN 219066319 U CN219066319 U CN 2190663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testing
- hole
- matrix
-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损检测模型,涉及教学工具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损检测模型只能支撑单一的检测项目且不便于对不同高度操作人员进行使用,使用性不高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检测基体及高度调节机构,检测基体采用混凝土制成,检测基体上设有钢筋孔洞设置区、变形检测区以及缺陷检测区,钢筋孔洞设置区上开设有多个能容放钢筋的钢筋孔洞,变形检测区内设有混凝土应变计,缺陷检测区内设有缺陷部,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检测基体底部且能带动检测基体抬升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或降落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解决了传统的无损检测模型只能支撑单一的检测项目的问题,且能方便不同高度操作人员进行使用,提高检测模型的使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相关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教学的无损检测模型。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等均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管在施工过程中,还是竣工验收以及日常养护检修,传统的有损检测技术均对结构具有破坏性,除了影响美观外,取样的多少也会影响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尤其是在土木建筑飞速发展,同时伴随新老建筑时有倒塌等事故。无损检测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害、不伤害被检测对象时,对检测对象内部进行检测。无损检测模型,正是为满足施工一线检测的需求,对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工程检测专业在校大学生,以及一线的有岗位需求的施工员、质检员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保证。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无损检测模型体积庞大、结构简单,价格昂贵,建设时需要较大的场地;只能支撑单一的检测项目,使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损检测模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损检测模型只能支撑单一的检测项目且不便于对不同高度操作人员进行使用,使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损检测模型,包括检测基体以及高度调节机构,其中:
所述检测基体采用混凝土制成,所述检测基体上设置有钢筋孔洞设置区、变形检测区以及缺陷检测区,所述钢筋孔洞设置区上开设有多个能容放钢筋的钢筋孔洞,所述变形检测区内设置有混凝土应变计,所述缺陷检测区内设置有缺陷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检测基体的底部且能带动所述检测基体抬升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或降落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筋孔洞包括第一钢筋孔洞和第二钢筋孔洞,所述第一钢筋孔洞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钢筋孔洞的内径,所述第一钢筋孔洞和所述第二钢筋孔洞内用于放置不同直径的钢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形检测区中预埋有多个所述混凝土应变计,所述混凝土应变计沿着所述检测基体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基体底部的伸缩支撑部,所述伸缩支撑部分布在所述检测基体底部的四周且与地面呈倾斜设置,所述伸缩支撑部能带动所述检测基体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支撑部包括伸缩驱动结构以及刚性支撑件,所述伸缩驱动结构与所述检测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驱动结构上远离所述检测基体的端部连接有所述刚性支撑件,所述刚性支撑件与用于放置所述无损检测模型的放置面向接触,所述伸缩驱动结构能相对所述刚性支撑件发生移动以带动其上的所述检测基体实现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驱动结构包括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缸体与所述检测基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刚性支撑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损检测模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基体底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检测基体的底部用于驱动所述无损检测模型移动以改变所述无损检测模型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腿和移动轮,所述支撑腿固定于所述检测基体的底部且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腿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基体中预埋有锚杆,用以对锚杆的埋入长度进行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基体中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绞线的孔道,所述孔道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钢绞线能通过所述开口安装于所述孔道内且能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孔道内灌入水泥砂浆,用于对所述孔道内的灌浆密实度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损检测模型,包括检测基体以及高度调节机构,检测基体采用混凝土制成,检测基体上设置有钢筋孔洞设置区、变形检测区以及缺陷检测区,钢筋孔洞设置区上开设有多个能容放钢筋的钢筋孔洞,变形检测区内设置有混凝土应变计,缺陷检测区内设置有缺陷部,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检测基体的底部且能带动检测基体抬升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或降落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解决了传统的无损检测模型只能支撑单一的检测项目的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得到的设置能方便不同高度操作人员进行使用,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基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损检测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检测基体;2、第一钢筋孔洞;3、第二钢筋孔洞;4、混凝土应变计;5、伸缩驱动结构;6、刚性支撑件;7、支撑腿;8、移动轮;9、锚杆;10、钢绞线;11、缺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损检测模型,包括检测基体1以及高度调节机构,其中,检测基体1采用混凝土制成,整体呈长方形结构。检测基体1上形成有钢筋孔洞设置区、变形检测区以及缺陷检测区,支撑多种检测项目教学,比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内部缺陷检测、变形检测等。
本实施例中的钢筋孔洞设置区上开设有多个能容放钢筋的钢筋孔洞,其中,钢筋孔洞包括第一钢筋孔洞2和第二钢筋孔洞3,第一钢筋孔洞2的内径大于第二钢筋孔洞3的内径,第一钢筋孔洞2和第二钢筋孔洞3内用于放置不同直径的钢筋。
如图1所示,检测基体1上预留有多个第一钢筋孔洞2,其中在检测基体1的正面设置有三处,左侧面设置有两处,用于插入相应尺寸的钢筋。检测基体1上还预留有多个第二钢筋孔洞3,用于插入相应尺寸的钢筋,其中,正面设置有三处,左侧面设置有两处。第一钢筋孔洞2内能插入φ17的钢筋,第二钢筋孔洞3内能插入φ13的钢筋,用于检测不同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直径的教学。
通过在检测基体1上不同位置预留不同直径的钢筋孔洞,在检测时能根据实际需求在不同位置插入钢筋,形成了钢筋在检测基体1中位置的变化,检测的数据也会变化,解决了传统的无损检测模型中钢筋位置固定,检测数据单一的问题。
变形检测区内设置有混凝土应变计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施例,变形检测区中预埋有多个混凝土应变计4,混凝土应变计4沿着检测基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具体的,在检测基体1底部、1/4h、1/2h、3/4h和检测基体1的顶部分别布置混凝土应变计4,其中h为检测基体1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在检测基体1中预埋混凝土应变计4,检测的时候直接使用,进行数据采集。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缺陷检测区内还设置有缺陷部11,比如可以在缺陷检测区内部放置木块,制造混凝土的缺陷,对缺陷位置进行检测,用以开展混凝土内部缺陷位置及缺陷大小的教学。
为了更好的支撑多种检测项目教学,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基体1中还预埋有锚杆9,用以对锚杆9的埋入长度进行检测。此外,检测基体1中还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绞线10的孔道,孔道的两端设置有开口,钢绞线10能通过开口安装于孔道内且能通过开口向孔道内灌入水泥砂浆,用于对孔道内的灌浆密实度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的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检测基体1的底部,并且能带动检测基体1抬升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或降落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检测基体1底部的伸缩支撑部,四个伸缩支撑部分布在检测基体1底部的四周且与地面呈倾斜设置,伸缩支撑部能带动检测基体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实施方式,伸缩支撑部包括伸缩驱动结构5以及刚性支撑件6,伸缩驱动结构5与检测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伸缩驱动结构5上远离检测基体1的端部连接有刚性支撑件6,刚性支撑件6与用于放置无损检测模型的放置面向接触,伸缩驱动结构5能相对刚性支撑件6发生移动以带动其上的检测基体1实现升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实施方式,伸缩驱动结构5包括伸缩缸,可以为液压缸,伸缩缸的缸体与检测基体1固定连接,伸缩缸的伸缩杆与刚性支撑件6相连接。
此外,无损检测模型还包括设置于检测基体1底部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安装于检测基体1的底部用于驱动无损检测模型移动以改变无损检测模型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实施方式,移动机构包括支撑腿7和移动轮8,四个支撑腿7固定于检测基体1底部,且在检测基体1的底部均匀布置,移动轮8设置于对应的支撑腿7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采用高度调节机构和移动机构配合使用,在需要搬运移动的时候,可以收起高度调节机构,使移动机构投入使用,实现对无损检测模型的移动搬运;在无损检测模型移动至所需位置后,打开高度调节机构将无损检测模型撑起,使移动机构离开地面,此时完全由高度调节机构实现支撑作用,搬运移动更加方便。并且该模型升高后,可以检测检测基体1的底面的混凝土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无损检测模型可以开展保护层厚度检测、内部缺陷检测、变形检测、锚杆9检测仪测锚杆9的埋入长度及灌浆状态检测的培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模型,为高校土木工程大类专业群开展无损检测教学,以及检测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学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基体以及高度调节机构,其中:
所述检测基体采用混凝土制成,所述检测基体上设置有钢筋孔洞设置区、变形检测区以及缺陷检测区,所述钢筋孔洞设置区上开设有多个能容放钢筋的钢筋孔洞,所述变形检测区内设置有混凝土应变计,所述缺陷检测区内设置有缺陷部,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检测基体的底部且能带动所述检测基体抬升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或降落至竖直方向上预定的高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孔洞包括第一钢筋孔洞和第二钢筋孔洞,所述第一钢筋孔洞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钢筋孔洞的内径,所述第一钢筋孔洞和所述第二钢筋孔洞内用于放置不同直径的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检测区中预埋有多个所述混凝土应变计,所述混凝土应变计沿着所述检测基体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基体底部的伸缩支撑部,所述伸缩支撑部分布在所述检测基体底部的四周且与地面呈倾斜设置,所述伸缩支撑部能带动所述检测基体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部包括伸缩驱动结构以及刚性支撑件,所述伸缩驱动结构与所述检测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驱动结构上远离所述检测基体的端部连接有所述刚性支撑件,所述刚性支撑件与用于放置所述无损检测模型的放置面向接触,所述伸缩驱动结构能相对所述刚性支撑件发生移动以带动其上的所述检测基体实现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结构包括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缸体与所述检测基体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刚性支撑件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损检测模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基体底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检测基体的底部用于驱动所述无损检测模型移动以改变所述无损检测模型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腿和移动轮,所述支撑腿固定于所述检测基体的底部且所述移动轮设置于所述支撑腿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基体中预埋有锚杆,用以对锚杆的埋入长度进行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检测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基体中设置有用于放置钢绞线的孔道,所述孔道的两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钢绞线能通过所述开口安装于所述孔道内且能通过所述开口向所述孔道内灌入水泥砂浆,用于对所述孔道内的灌浆密实度进行检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05791.5U CN219066319U (zh) | 2022-12-14 | 2022-12-14 | 无损检测模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05791.5U CN219066319U (zh) | 2022-12-14 | 2022-12-14 | 无损检测模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66319U true CN219066319U (zh) | 2023-05-23 |
Family
ID=86377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05791.5U Active CN219066319U (zh) | 2022-12-14 | 2022-12-14 | 无损检测模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66319U (zh) |
-
2022
- 2022-12-14 CN CN202223405791.5U patent/CN2190663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35374A (zh) | 一种桩基抗扭、抗拉扭、抗压扭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206143824U (zh) | 一种桩基静载试验加载系统 | |
CN111170171A (zh) | 核心筒动臂式塔吊安装爬升结构及其方法 | |
CN219066319U (zh) | 无损检测模型 | |
CN109098217B (zh) | 一种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插拔桩对邻近桩靴影响研究试验装置及方法 | |
CN213476561U (zh) | 一种沥青路面裂缝检测装置 | |
CN220649471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地基沉降检测装置 | |
CN108179749B (zh) | 一种格构柱定位器及其定位方法 | |
CN111502120A (zh) | 站台钢立柱吊装的施工方法 | |
CN109883673B (zh) | 导洞开挖工艺中棚架试验方法 | |
CN203514368U (zh) | 边坡检测工作平台 | |
CN212391189U (zh) | 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加载装置 | |
CN205209795U (zh) | 古建筑木柱倾覆变形加载测量装置 | |
CN215052138U (zh) | 一种可调节式节段梁预埋件精准定位装置 | |
CN212772505U (zh) | 一种桩基静载节能试验设备 | |
CN211172116U (zh) | 模拟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基桩承载力影响的实验装置 | |
CN211621558U (zh) | 一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标高控制安装结构 | |
CN207730607U (zh) | 一种便携式坍落度测试装置 | |
CN110616751A (zh) | 模拟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基桩承载力影响的实验装置 | |
CN107101561B (zh) | 锚唇型值测量器 | |
CN212513013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检测装置 | |
CN218813614U (zh) | 一种载荷测试自制试验平台 | |
CN210487507U (zh) | 一种测试建筑护栏动静承载性能的试验装置 | |
CN216049806U (zh) | 一种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延伸装置 | |
CN212670221U (zh) | 一种用于螺纹钢筋上立放塔尺提高测量精度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