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4807U -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4807U
CN219064807U CN202320083485.XU CN202320083485U CN219064807U CN 219064807 U CN219064807 U CN 219064807U CN 202320083485 U CN202320083485 U CN 202320083485U CN 219064807 U CN219064807 U CN 219064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switch
detecting
gas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348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胜龙
冯瑞祥
武卫忠
吴观模
黄绍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348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4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4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4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检测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检测支路,形成于基座上,且连通于第一气源与待检测件之间,第一检测支路用于检测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第二检测支路,形成于基座上,且连通于第二气源与待检测件之间,第二检测支路用于检测待检测件中目标气体的浓度。本申请通过在基座上同时集成第一检测支路与第二检测支路,通过第一检测支路对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并且通过第二检测支路对待检测件内部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在使用时,只需将检测装置与待检测件进行一次连接,即可同时对待检测件的气密性以及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由电池箱体及放置于电池箱体内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组成,在电池制作完成投入使用之前,需要对电池进行多种检测,使其满足使用需求方能投入市场。其中,最基础的检测包括气密性检测及电解液漏液检测。
目前,电池的气密性检测及电解液漏液检测需要分别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检测装置,不仅检测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检测时需要将电池与不同的检测装置频繁拆装,使得检测过程的效率较低,不利于提高电池的检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检测电池的检测工序复杂、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
基座;
第一检测支路,形成于基座上,且连通于第一气源与待检测件之间,第一检测支路用于检测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
第二检测支路,形成于基座上,且连通于第二气源与待检测件之间,第二检测支路用于检测待检测件中目标气体的浓度。
通过上述结构,在基座上同时集成第一检测支路与第二检测支路。其中,第一检测支路对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第二检测支路对待检测件内部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在使用时,只需将检测装置与待检测件进行一次连接,即可同时对待检测件的气密性以及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上开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第一接口用于连通第一气源,第二接口用于连通第二气源,第三接口分别与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连通,且用于连通待检测件;
其中,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界定形成第一检测支路,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界定形成第二检测支路。
由此,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的设置,可以简化检测装置与待检测件之间的连接过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简单方便,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支路包括第一管道及第一检测件,第一管道连通于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第一检测件设于第一管道上。
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第一气源与待检测件,使得第一气源与待检测件之间形成封闭气路,然后通过第一检测件对封闭气路中的压力值进行检测,从而能够通过压力值的变化程度判断待检测件内部气密性是否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被配置为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检测件内的压力值。由此,能够快速检测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支路还包括均设于第一管道上的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第一开关位于第一气源与第一检测件之间,第二开关位于第一检测件与待检测件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能够快速控制第一检测支路的通断,以便于更好地控制气密性检测的过程,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包括:
第二管道,连通于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之间;
抽气件,设于第二管道上,并用于将待检测件内部气体抽出;
第二检测件,设于第二管道上,且位于抽气件与待检测件之间,第二检测件分别与抽气件及待检测件连通,用于检测从待检测件内部抽出的气体中目标气体的浓度;
第三开关,设于第二管道上,且位于第二检测件与待检测件之间,用于控制位于第二检测件与待检测件之间的第二管道的通断;以及
第三管道,一端与位于第三开关及待检测件之间的第二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通过上述方式,将待检测件内部的气体抽出并通过第二检测件实现目标气体的浓度检测,根据检测出的浓度范围能够快速判断待检测件内部的漏液情况,不仅操作简单快捷,而且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还包括设于第三管道上的第四开关,第四开关用于控制第三管道的通断。通过设置第四开关,能够快速实现第三管道的通断,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还包括第四管道及设于第四管道上的第五开关,第四管道的一端与位于第二检测件及第三开关之间的第二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第五开关用于控制第四管道的通断。
通过设置第四管道,使得检测结束后,通过大气中无电解液挥发气体的清洁空气将第二管道内残留的电解液挥发气体清除干净,防止电解液挥发气体长期残留而腐蚀第二检测件,延长第二检测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五开关,能够快速实现第四管道的通断,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气件包括真空发生器,真空发生器一端与第二检测件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接口。真空发生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待检测件内部的稳定抽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还包括设于第二管道上的第六开关,第六开关位于真空发生器与第二接口之间,且用于控制位于真空发生器与第二接口之间的第二管道的通断。
通过设置第六开关,能够快速实现真空发生器与第二气源之间的通断,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包括漏液传感器,漏液传感器用于检测从待检测件内部抽出的气体中目标气体的浓度。
漏液传感器可以对待检测件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能够快速得到待检测件内部气体中目标气体的浓度,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待检测件内部是否发生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还包括第五管道,第五管道一端与抽气件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漏液传感器设于第二管道和/或第五管道上。
通过设置第五管道,可以在检测之前将第二检测支路内部残留的空气排放干净,避免空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漏液传感器设于第五管道上时,第二检测件还包括用于暂存气体的储气罐,储气罐设于第五管道上。
在真空发生器的作用下被抽出的气体,经过第五管道暂存于储气罐内,漏液传感器能够对储气罐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由于暂存于储气罐内部的气体为静止状态,检测时间可灵活控制,因此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气罐内的压力值。
待检测件内部的气体被抽出并暂存于储气罐内之后,可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对储气罐内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到达到预设的压力值时,可开启漏液传感器对储气罐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上的第七开关,第七开关位于储气罐靠近外部的一侧,用于控制位于储气罐与外部之间的第五管道的通断。
通过设置第七开关,能够顺利实现检测之前检测装置内部的空气排放,便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上的第八开关,第八开关位于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漏液传感器之间,用于控制位于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漏液传感器之间的第五管道的通断。
通过设置第八开关,能够快速实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漏液传感器之间的通断,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上的消声器,消声器位于第七开关靠近外部的一侧,用于降低排气时的噪音。
当第二检测支路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五管道排出时,消声器可以有效降低排气时的噪音,提高检测装置的使用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
上述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在基座上同时集成第一检测支路与第二检测支路,通过第一检测支路对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并且通过第二检测支路对待检测件内部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在使用时,只需将检测装置与待检测件进行一次连接,即可同时对待检测件的气密性以及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检测装置;200、待检测件;10、基座;20、第一检测支路;30、第二检测支路;40、第一气源;50、第二气源;11、第一接口;12、第二接口;13、第三接口;21、第一管道;22、第一检测件;23、第一开关;24、第二开关;31、第二管道;32、抽气件;33、第二检测件;34、第三开关;35、第三管道;36、第四开关;37、第四管道;38、第五开关;39、第六开关;321、真空发生器;331、漏液传感器;332、第五管道;333、储气罐;334、第二压力传感器;335、第七开关;336、第八开关;337、消声器;338、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电池单体是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具体地,电池包括电池箱体和放置于电池箱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而电池单体又包括端盖、壳体、电芯组件以及其他的功能性部件,其中,端盖盖合于壳体的开口处,并将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此外,壳体与端盖共同围合形成的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组件、电解液以及其他部件。
在电池制作完成投入市场之前,需要对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电池的质量满足使用需求。其中,最基础的包括气密性检测及电解液漏液检测。
对于电池结构而言,良好的气密性是确保电池内部顺利进行电化学反应的前提,若电池的密封失效,空气中的灰尘或者液体进入电池内部将会引起电池短路,甚至导致电池发生爆炸。
而正常情况下,储存于电池单体内部的电解液与外部环境隔绝。当各电池单体容置于电池箱体内部时,电池箱体中是没有电解液的,因此也没有电解液的挥发气体。然而,电池单体可能会因自身缺陷或封装工艺等原因而出现密封失效的问题,当电池单体的密封失效时,电解液可能会从电池单体内部流出,到达电池箱体中。
由于电解液是由有机溶剂组成,该有机溶剂具有易燃、易挥发且具有腐蚀性的特点。因此,若电池单体发生漏液,则电解液将进入电池箱体并腐蚀电子元器件,可能引起电池内部线路短路,从而影响电池箱体的使用性能。
基于此,对电池进行气密性检测以及电解液漏液检测是确保电池能够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
申请人注意到,目前的气密性检测及电解液漏液检测需要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检测装置。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频繁的进行不同检测装置的拆装更换,使得检测过程变得十分繁琐,降低了检测效率。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解决目前电池的检测过程复杂、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申请人经过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一种检测装置,通过在基座上同时集成第一检测支路与第二检测支路,通过第一检测支路对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并且通过第二检测支路对待检测件内部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在使用时,只需将检测装置与待检测件进行一次连接,即可同时对待检测件的气密性以及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提高检测效率。
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100,包括基座10、第一检测支路20以及第二检测支路30。其中,第一检测支路20形成于基座10上,且连通于第一气源40与待检测件之间,第一检测支路20用于检测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第二检测支路30形成于基座10上,且连通于第二气源50与待检测件之间,第二检测支路30用于检测待检测件中目标气体的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源40能够在第一检测支路20对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时,向第一检测支路20中提供气体,以便进行气密性检测,第二气源50能够在第二检测支路30对待检测件中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时,向第二检测支路30中提供气体。第一气源40及第二气源50可以是外置气源,也可以包括在检测装置中。
此外,第一气源40和第二气源50可以根据第一检测支路20及第二检测支路30的检测要求,设置为相同气源或者不同气源。例如,第一气源40可以设置为可调气源,以便于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对第一检测支路20中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其达到指定压力范围。而对待检测件中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时,不需要对第二检测支路30中的压力进行调节,因此,第二气源50可以设置为恒定气源。
进一步地,第一检测支路20与第二检测支路30可以相互独立设置,且分别与待检测件连通,也可以部分重叠,并共同连通至待检测件内部。
具体地,当检测装置应用于电池的气密性检测及漏液检测时,上述待检测件是指用于容置电池单体的电池箱体,上述目标气体是指电解液挥发气体。
通过上述结构,在基座10上同时集成第一检测支路20与第二检测支路30。其中,第一检测支路20对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第二检测支路30对待检测件内部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在使用时,只需将检测装置与待检测件进行一次连接,即可同时对待检测件的气密性以及目标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上开设有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以及第三接口13,第一接口11用于连通第一气源40,第二接口12用于连通第二气源50,第三接口13分别与第一接口11及第二接口12连通,且用于连通待检测件。其中,第一接口11与第三接口13之间界定形成第一检测支路20,第二接口12与第三接口13之间界定形成第二检测支路30。
第一接口11与第三接口13可以实现第一气源40与待检测件之间的快速连接,以便于形成封闭的第一检测支路20。第二接口12与第三接口13可以实现第二气源50与待检测件之间的快速连接,以便于形成封闭的第二检测支路30。
由此,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以及第三接口13的设置,可以简化检测装置与待检测件之间的连接过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简单方便,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支路20包括第一管道21及第一检测件22,第一管道21连通于第一接口11与第三接口13之间,第一检测件22设于第一管道2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检测件22是指能够检测第一检测支路20中压力变化的部件。具体地,通过第一检测件22在指定时间内对第一检测支路20中的压力进行检测,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压力检测值,即可得到第一检测支路20中的气密性指标。
由此,通过第一管道21连接第一气源40与待检测件,使得第一气源40与待检测件之间形成封闭气路,然后通过第一检测件22对封闭气路中的压力值进行检测,从而能够通过压力值的变化程度判断待检测件内部气密性是否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件22被配置为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检测件内的压力值。
具体地,通过第一气源40向第一检测支路20中通入气体,并对第一检测支路20中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得第一检测支路20中的压力达到指定压力范围并保压一定时间。
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对第一检测支路20中的压力进行检测,得到至少两个压力检测值。对各压力检测值进行比较,若各压力检测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说明待检测件的气密性良好,若各压力检测值的差值超出预设范围,则说明待检测件的气密性不良。
由此,能够快速检测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支路20还包括均设于第一管道21上的第一开关23及第二开关24,第一开关23位于第一气源40与第一检测件22之间,第二开关24位于第一检测件22与待检测件之间。
具体地,在检测气密性时,首先打开第一开关23,关闭第二开关24。开启第一气源40,使气体进入第一检测支路20中。通过气体对第一检测支路20中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其达到指定压力范围。
然后,打开第二开关24,使气体进入待检测件内部。此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感应气体压力达到目标压力之后,关闭第一开关23,并保压一定时间。
保压稳定后,进入压力检测阶段。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例如在60秒之内,分别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进行两次压力检测,得到两个压力值。比较两个压力值,若两个压力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说明待检测件气密性良好。若两个压力值的差值超出预设范围,即待检测件在规定时间内的气体排出量超出预设范围,则说明待检测件气密性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关23及第二开关24均可以设置为电磁阀,并且可与外部控制装置进行通讯连接,以便于更好地控制第一开关23及第二开关24的启闭。
通过设置第一开关23及第二开关24,能够快速控制第一检测支路20的通断,以便于更好地控制气密性检测的过程,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30包括第二管道31、抽气件32以及第二检测件33。其中,第二管道31连通于第二接口12与第三接口13之间,抽气件32设于第二管道31上,并用于将待检测件内部气体抽出。第二检测件33设于第二管道31上,且位于抽气件32与待检测件之间,第二检测件33分别与抽气件32及待检测件连通,用于检测从待检测件内部抽出的气体中目标气体的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抽气件32是指,能够从待检测件200内部抽出气体,并且能够接收所抽出气体的部件。在抽气件32的抽气作用下,待检测件200内部气体能够被抽出至第二检测件33,以便于对被抽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具体地,当检测装置100应用于电池单体的漏液检测时,上述待检测件200是指用于容置电池单体的电池箱体,上述目标气体是指电解液挥发气体。
实际使用时,首先需要确保电池箱体内部的密封性能良好。然后将第二管道31通过第三接口13连接于电池箱体的泄压机构处,使第二管道31通过泄压机构与电池箱体内部连通,第二管道3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接口12与第二气源50连通。其中,泄压机构具体可以是防爆阀。
开启抽气件32,对电池箱体内部抽气,被抽出的气体经过第二管道31到达第二检测件33,第二检测件33检测被抽出的气体中电解液挥发气体的浓度。当检测出的电解液挥发气体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时,则说明电池箱体内部的电池单体未发生漏液,或者发生少量漏液,但漏液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当检测出的电解液挥发气体的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则说明电池箱体内部的电池单体发生漏液,超出安全范围的值越大,则说明电池单体漏液越严重。
通过上述方式,将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抽出并通过第二检测件33实现目标气体的浓度检测,根据检测出的浓度范围能够快速判断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漏液情况,不仅操作简单快捷,而且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解液挥发气体浓度是指,电解液所挥发出的气体中某一种或多种特殊物质含量的浓度。所检测的具体物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例如可以选择较特殊的、更利于区分电池箱体内原有气体的物质,即选择电池箱体内原有气体中不含有的物质,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判断。
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例,电解液中挥发的溶剂成分主要有碳酸甲乙酯(EMC)和碳酸乙烯酯(EC)等碳酸酯类,其中,从电解液中挥发的气体成分主要有乙烯(
Figure SMS_1
)、乙烷(
Figure SMS_2
)、甲烷(/>
Figure SMS_3
)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以及一氧化碳(CO)、氢气(/>
Figure SMS_4
)等还原性气体,也就是所检测的具体物质。对从电池箱体内部抽出的气体进行检测,若所抽出的气体中目标气体的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则说明电池箱体内的电池单体已发生漏液。
可以理解地,所检测的具体物质也可以是电解液挥发气体中的其他物质,具体可根据电解液的实际成分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30还包括设于第二管道31上的第三开关34,第三开关34位于第二检测件33与待检测件200之间,且用于控制位于第二检测件33与待检测件200之间的第二管道31的通断。
第三开关34打开时,第二检测件33与待检测件200之间的第二管道31为连通状态,此时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可以在抽气件32的作用下抽出,并经过第二检测件33,便于第二检测件33对所抽出气体进行检测。
第三开关34关闭时,可以确保待检测件200内部处于封闭状态,避免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出现泄漏。
通过设置第三开关34,能够更加方便的控制第二检测件33与待检测件200之间的通断,便于操作。
具体地,第三开关34可以设置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与外部控制装置进行通讯连接,以便于更好地控制第三开关34的启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30还包括第三管道35,第三管道35的一端与位于第三开关34及待检测件200之间的第二管道31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具体地,由于在检测时,需要从待检测件200内部向外抽气,抽气之后会引起待检测件200内部气压的变化。因此,在检测完成后,可通过第三管道35使得待检测件200内部与大气连通,恢复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压,使得待检测件200恢复至正常状态。
通过设置第三管道35,能够实现待检测件200内部气压的快速转换,使得待检测件200能够在检测状态与正常状态之间快速切换,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30还包括设于第三管道35上的第四开关36,第四开关36用于控制第三管道35的通断。
检测过程中,打开第三开关34,同时保持第四开关36处于关闭状态,使得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能够顺利被抽出,以便于顺利完成检测。当检测完成后,关闭第三开关34,打开第四开关36,使得待检测件200内部与大气连通,迅速恢复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压。
具体地,第四开关36可以设置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与外部控制装置进行通讯连接,以便于更好地控制第四开关36的启闭。
通过设置第四开关36,能够快速实现第三管道35的通断,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30还包括第四管道37及设于第四管道37上的第五开关38,第四管道37的一端与位于第二检测件33及第三开关34之间的第二管道31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第五开关38用于控制第四管道37的通断。
检测完成后,在待检测件200内部气压恢复的同时,抽气件32可通过第四管道37将大气中无电解液挥发气体的清洁空气抽进第二检测支路30中,清洁空气在第二管道31内经过第二检测件33后从抽气件32排出,由此能够将第二管道31内残留的电解液挥发气体清除干净,防止电解液挥发气体长期残留而腐蚀第二检测件33,延长第二检测件33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第四管道37,使得检测装置100能够具备自清洁功能,在检测结束后,通过大气中无电解液挥发气体的清洁空气将第二管道31内残留的电解液挥发气体清除干净,防止电解液挥发气体长期残留而腐蚀第二检测件33,延长第二检测件33的使用寿命。
检测时,关闭第五开关38,确保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能够被抽气件32顺利抽出。检测结束后,打开第五开关38,且关闭第三开关34,抽气件32将大气中的无电解液挥发气体的清洁空气抽进第三管道35中,以将第二检测件33内部残留的电解液挥发气体清除干净。
通过设置第五开关38,能够快速实现第四管道37的通断,提高检测效率。
具体地,第五开关38可以设置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与外部控制装置进行通讯连接,以便于更好地控制第五开关38的启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气件32包括真空发生器321,真空发生器321一端与第二检测件33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第二接口12。
真空发生器321通过第二接口12与第二气源50连通,第二气源50输出的压缩空气经过真空发生器321,真空发生器321产生稳定负压,从而将待检测件内部的气体抽出。
真空发生器321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待检测件内部的稳定抽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支路30还包括设于第二管道31上的第六开关39,第六开关39位于真空发生器321与第二接口12之间,且用于控制位于真空发生器321与第二接口12之间的第二管道31的通断。
进行检测时,同时打开第三开关34及第六开关39,并且关闭第四开关36及第五开关38。第二气源50输出的压缩空气经过真空发生器321,产生稳定的负压将电池箱体内部气体抽出。
检测完成后,可通过关闭第六开关39切断真空发生器321与第二气源50之间的连通,从而实现真空发生器321的关闭。
具体地,第六开关39可以设置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与外部控制装置进行通讯连接,以便于更好地控制第六开关39的启闭。
通过设置第六开关39,能够快速实现真空发生器321与第二气源50之间的通断,提高检测效率。
请参看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33包括漏液传感器331,漏液传感器331用于检测从待检测件200内部抽出的气体中目标气体的浓度。
具体地,漏液传感器331可以设置为PID传感器。漏液传感器331可以对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进行检测,能够快速得到待检测件200内部气体中目标气体的浓度,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待检测件200内部是否发生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33还包括第五管道332,第五管道332一端与抽气件32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其中,所述漏液传感器331设于第二管道31和/或第五管道332上。
具体地,第五管道332一端与真空发生器321连通,另一端连通至外部。
当设置有第五管道332时,漏液传感器331可以设置于第五管道332上,也可以同时设置于第二管道31及第五管道332上。可以理解地,当漏液传感器331同时设于第二管道31及第五管道332上时,漏液传感器331包括两个。
在开始检测之前,可以通过第五管道332将第二检测支路30内部暂留的空气排出,避免第二检测支路30内部空气干扰检测结果,从而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当第二检测支路30内部空气排放干净之后,继续通过真空发生器321从待检测件200内部抽气,并使被抽出的气体流向第五管道332,通过第五管道332上的漏液传感器331对气体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由真空发生器321的结构可知,真空发生器321具有三个相互独立且彼此连通的第一入口、第二入口以及出口,其中第一入口用于向真空发生器321内部通入高速流动的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从出口排出。在此过程中,第二入口处产生压强差,导致第二入口外的气体被抽入真空发生器321中。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当未设置第五管道332时(即如图2所示),第一入口与第二气源50相连,出口通过第二管道31与第二检测件33相连,第二入口与外部连通,以使待检测件200内的气体能够被抽向真空发生器321,并且经过第二检测件33,从而通过第二检测件33进行检测。
当设置第五管道332时(即如图3所示),第一入口与第二气源50相连,出口通过第二管道31与第二检测件33相连,第二入口与第五管道332连通。由此,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被抽入真空发生器321后在气流的带动下流向第五管道332。
通过设置第五管道332,可以在检测之前将第二检测支路30内部残留的空气排放干净,避免空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漏液传感器331设于第五管道332上时,第二检测件33还包括用于暂存气体的储气罐333,储气罐333设于第五管道332上。
在真空发生器321的作用下被抽出的气体,经过第五管道332暂存于储气罐333内,漏液传感器331能够对储气罐333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由于暂存于储气罐333内部的气体为静止状态,检测时间可灵活控制,因此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使检测结果更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33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332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334,第二压力传感器334用于检测储气罐333内的压力值。
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被抽出并暂存于储气罐333内之后,可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334对储气罐333内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到达到预设的压力值时,可开启漏液传感器331对储气罐333内的气体进行检测。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33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332上的第七开关335,第七开关335位于储气罐333靠近外部的一侧,用于控制位于储气罐333与外部之间的第五管道332的通断。
在检测开始之前,首先打开第三开关34及第六开关39,第二气源50输出的压缩空气经过真空发生器321,产生稳定的负压,以将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抽出。同时,打开第七开关335,被抽出的气体可以经过第二压力传感器334、漏液传感器331、储气罐333以及第七开关335排出第二检测支路30外,从而将第二检测支路30内部残留的空气排放干净,避免空气干扰检测结果。
空气排放干净后,关闭第七开关335,真空发生器321继续从待检测件200内部抽出气体,气体暂存于储气罐333内,第二压力传感器334对储气罐333内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当达到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漏液传感器331对储气罐333内的气体进行检测。
通过设置第七开关335,能够顺利实现检测之前第二检测支路30内部的空气排放,便于操作。
此外,第七开关335可以设置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与外部控制装置进行通讯连接,以便于更好地控制第七开关335的启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33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332上的第八开关336,第八开关336位于第二压力传感器334与漏液传感器331之间,用于控制位于第二压力传感器334与漏液传感器331之间的第五管道332的通断。
在检测开始之前,打开第八开关336,以便于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334对储气罐333内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当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值时,开始进行检测,此时关闭第八开关336,能够避免第二压力传感器334影响检测,使得检测过程更加顺利。
具体地,第八开关336可以设置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与外部控制装置进行通讯连接,以便于更好地控制第八开关336的启闭。
通过设置第八开关336,能够快速实现第二压力传感器334与漏液传感器331之间的通断,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33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332上的消声器337,消声器337位于第七开关335靠近外部的一侧,用于降低排气时的噪音。
当第二检测支路30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五管道332排出时,消声器337可以有效降低排气时的噪音,提高检测装置100的使用性能。
具体地,第二检测支路30的工作过程为:检测之前,首先打开第三开关34、第六开关39、第七开关335以及第八开关336,此时第四开关36及第五开关38保持关闭。第二气源50输出的压缩空气经过真空发生器321,产生稳定的负压,从而将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抽出。
被抽出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三开关34、真空发生器321、第二压力传感器334、第八开关336、漏液传感器331、储气罐333、第七开关335以及消声器337后被排出,在此过程中,能够将第二检测支路30中的空气排放干净,防止检测装置100内部的空气干扰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空气排放干净后,关闭第七开关335,继续通过真空发生器321从待检测件内部抽出气体。被抽出的气体暂存于储气罐333中。与此同时,第二压力传感器334对储气罐333内的压力值进行检测。
当达到预设压力值时,关闭第八开关336,漏液传感器331持续检测储气罐333中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待检测结果稳定后,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以便于对检测结果进行读取。通过将检测结果与浓度的安全范围进行对比,即可准确判断出待检测件200内部是否发生漏液。
与此同时,关闭第三开关34,打开第四开关36,使得待检测件200内部与大气连通,恢复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压。
此外,打开第五开关38、第七开关335以及第八开关336,真空发生器321将大气中的无目标气体的清洁空气抽进第二检测支路30中,清洁空气依次经过第五开关38、真空发生器321、第二压力传感器334、第八开关336、漏液传感器331、储气罐333、第七开关335以及消声器337后排出,从而能够将漏液传感器331中的目标气体清除干净,防止目标气体长期腐蚀漏液传感器331,从而延长漏液传感器331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33还包括设于第五管道332上的过滤器338,过滤器338位于第七开关335与消声器337之间,用于过滤从第五管道332排出的气体中的有害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五管道332,可以实现气密性检测及漏液检测的同步进行。
如图2中所示,当未设置第五管道332时,由于漏液检测时需要对待检测件内部进行抽气,因此,需要先进行气密性检测,然后进行漏液检测。
而如图3所示,设置第五管道332后,首先打开第三开关34和第六开关39,第二气源50输出的压缩空气经过真空发生器321,产生稳定的负压,将待检测件内部的气体抽出。然后打开第七开关335及第八开关336,持续抽出待检测件内部的气体并依次通过第三开关34、真空发生器321、第二压力传感器334、第八开关336、漏液传感器331、储气罐333、第七开关335、过滤器338以及消声器337之后被排出,从而将第二检测支路30中的空气排放干净。
进一步地,空气排放干净后,关闭第七开关335,继续通过真空发生器321从待检测件内部抽出气体。被抽出的气体暂存于储气罐333中。与此同时,第二压力传感器334对储气罐333内的压力值进行检测。
当达到预设压力值时,关闭第八开关336,漏液传感器331持续检测储气罐333中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待检测结果稳定后,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以便于对检测结果进行读取。
在上述检测过程进行的同时,因为真空发生器321将待检测件内部的气体抽出并暂存于储气罐333中进行检测,因此,可以同步进行气密性检测,从而缩短了检测过程所用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基于与上述检测装置100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100。
本申请具体使用时,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首先打开第一开关23,关闭第二开关24。开启第一气源40,使气体进入第一检测支路20中。通过气体对第一检测支路20中的压力进行调节,使其达到指定压力范围。
然后,打开第二开关24,使气体进入待检测件内部。此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感应气体压力达到目标压力之后,关闭第一开关23,并保压一定时间。
保压稳定后,进入压力检测阶段。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例如在60秒之内,分别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进行两次压力检测,得到两个压力值。比较两个压力值,若两个压力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则说明待检测件气密性良好。若两个压力值的差值超出预设范围,即待检测件在规定时间内的气体排出量超出预设范围,则说明待检测件气密性不良。
在进行漏液检测时,首先打开第三开关34、第六开关39、第七开关335以及第八开关336,此时第四开关36及第五开关38保持关闭。第二气源5012输出的压缩空气经过真空发生器321,产生稳定的负压,从而将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体抽出。
被抽出的气体依次经过第三开关34、真空发生器321、第二压力传感器334、第八开关336、漏液传感器331、储气罐333、第七开关335以及消声器337后被排出,在此过程中,能够将第二检测支路30中的空气排放干净,防止检测装置100内部的空气干扰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空气排放干净后,关闭第七开关335,继续通过真空发生器321从待检测件内部抽出气体。被抽出的气体暂存于储气罐333中。与此同时,第二压力传感器334对储气罐333内的压力值进行检测。
当达到预设压力值时,关闭第八开关336,漏液传感器331持续检测储气罐333中的目标气体的浓度,待检测结果稳定后,将检测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以便于对检测结果进行读取。通过将检测结果与浓度的安全范围进行对比,即可准确判断出待检测件200内部是否发生漏液。
与此同时,关闭第三开关34,打开第四开关36,使得待检测件200内部与大气连通,恢复待检测件200内部的气压。
此外,打开第五开关38、第七开关335以及第八开关336,真空发生器321将大气中的无目标气体的清洁空气抽进第二检测支路30中,清洁空气依次经过第五开关38、真空发生器321、第二压力传感器334、第八开关336、漏液传感器331、储气罐333、第七开关335以及消声器337后排出,从而能够将漏液传感器331中的目标气体清除干净,防止目标气体长期腐蚀漏液传感器331,从而延长漏液传感器331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检测支路,形成于所述基座上,且连通于第一气源与待检测件之间,所述第一检测支路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件内部的气密性;
第二检测支路,形成于所述基座上,且连通于第二气源与所述待检测件之间,所述第二检测支路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件中目标气体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以及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气源,所述第二接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气源,所述第三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及所述第二接口连通,且用于连通所述待检测件;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界定形成所述第一检测支路,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界定形成所述第二检测支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支路包括第一管道及第一检测件,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所述第一检测件设于所述第一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被配置为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件内的压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支路还包括均设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位于所述第一气源与所述第一检测件之间,所述第二开关位于所述第一检测件与所述待检测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支路包括:
第二管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之间;
抽气件,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并用于将所述待检测件内部气体抽出;
第二检测件,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且位于所述抽气件与所述待检测件之间,所述第二检测件分别与所述抽气件及所述待检测件连通,用于检测从所述待检测件内部抽出的气体中目标气体的浓度;
第三开关,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检测件与所述待检测件之间,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第二检测件与所述待检测件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的通断;以及
第三管道,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三开关及所述待检测件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支路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支路还包括第四管道及设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五开关,所述第四管道的一端与位于所述第二检测件及所述第三开关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五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件包括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一端与所述第二检测件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支路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六开关,所述第六开关位于所述真空发生器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且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真空发生器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的通断。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包括漏液传感器,所述漏液传感器用于检测从所述待检测件内部抽出的气体中所述目标气体的浓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一端与所述抽气件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所述漏液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管道和/或所述第五管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漏液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五管道上时,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用于暂存气体的储气罐,所述储气罐设于所述第五管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气罐内的压力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七开关,所述第七开关位于所述储气罐靠近外部的一侧,用于控制位于所述储气罐与外部之间的所述第五管道的通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第八开关,所述第八开关位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漏液传感器之间,用于控制位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漏液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五管道的通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五管道上的消声器,所述消声器位于所述第七开关靠近外部的一侧,用于降低排气时的噪音。
18.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装置。
CN202320083485.XU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Active CN219064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3485.XU CN219064807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3485.XU CN219064807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4807U true CN219064807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3485.XU Active CN219064807U (zh) 2023-01-29 2023-01-29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48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8499A (zh) * 2023-05-26 2023-06-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电池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168711A (zh) * 2023-11-03 2023-1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38499A (zh) * 2023-05-26 2023-06-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电池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168711A (zh) * 2023-11-03 2023-1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68711B (zh) * 2023-11-03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64807U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KR100900037B1 (ko) 연료탱크시스템
CN111418102B (zh) 带有集成的气体接口的燃料电池系统
KR101829692B1 (ko) 연료 전지의 이온 교환기 중합체 멤브레인의 투과성 상태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1769636B1 (ko) 연료 전지의 밀봉 상태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CA2645176A1 (en) Moving body equipped with fuel cells
JP7398010B2 (ja) 筐体の漏洩検知方法及び漏洩検知システム
CN214010686U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密封性测试设备
CN108731888A (zh) 一种电池包ip67防护可靠性测试系统
US20230253632A1 (en) Method for leak testing a battery cell
US202302536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eak testing a battery cell
CN112345176A (zh) 电堆检漏结构、电堆检漏方法与燃料电池测试台
CN114964643A (zh) 二次电池检漏方法、控制器和二次电池检漏系统
CN217822891U (zh) 燃料电池电堆气密性测试装置
JP5498901B2 (ja) 燃料電池の膜破損検知方法
CN218496344U (zh)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CN112326141A (zh) 一种燃料电池极板定点检漏系统和方法
CN217687701U (zh) 密封性检测装置
JP5077723B2 (ja) 燃料電池劣化診断装置
CN218444350U (zh) 燃料电池电堆气密性检测系统
CN115127737A (zh) 密封性检测装置
JP4582390B2 (ja) 燃料電池劣化診断装置
CN115127736A (zh) 密封性测试装置及密封性测试系统
CN213902771U (zh) 适用于燃料电池测试台的电堆检漏结构和燃料电池测试台
JP3879096B2 (ja) ガス漏れ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