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61264U - 无源锁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源锁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61264U
CN219061264U CN202223315591.0U CN202223315591U CN219061264U CN 219061264 U CN219061264 U CN 219061264U CN 202223315591 U CN202223315591 U CN 202223315591U CN 219061264 U CN219061264 U CN 219061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shell
core
pin
pa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55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捷
栾光辉
郑兆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eike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eik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eike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eik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55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61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61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61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源锁具结构,包括锁具主体、锁壳、锁芯、导电轴、第一弹针、电路板、活动销、复位弹簧和电磁铁,锁壳、锁芯可导电;锁壳装在锁具主体;锁芯与锁壳转动配合穿设于锁具主体;锁芯端面设有插接槽、周面设有止转槽;插接槽内设有插接孔;导电轴设在插接孔并与锁芯绝缘;第一弹针设在锁壳周面并抵接在导电轴,且与锁壳绝缘;电路板装在锁具主体内,并设有抵接第一弹针的第二弹针,抵接锁壳的第三弹针;活动销设在锁具主体内,并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与止转槽配合;电磁铁与电路板电连接并设在锁具主体内,其铁芯设在活动销后端。本实用新型无需导线即可实现电连接,导电性良好、通信稳定,并实现结构简化、减少配件、压缩体积。

Description

无源锁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源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无源锁具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锁具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机械锁具存在着物理钥匙容易丢失、被复制等安全隐患,电子锁具则采用电子密钥的方式,解决了机械锁具的安全隐患。但是电子锁具如果密钥泄漏,依然存在被盗用的风险,同时电子锁具需要电池或者连接电线进行供电:前者需要定期更换电池,且有着电子锁具的产品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等诸多缺点;后者断电即不可用,用户体验差。为此,行业内逐渐发展出无源锁。
无源锁包括锁具和钥匙,其中锁具本身不具备电源,由适配的钥匙插入时进行供电,以驱动锁具内部的电磁结构进行开闭锁。现有的无源锁锁具,其电磁结构组成复杂且体积大,电连接结构的触点与内部电路板之间通常采用的是导线进行电连接,如图1所示的为现有专利CN217205883U公开的《新型无源锁芯3与电子钥匙的配合结构》,包括无源锁芯100和与之配合的钥匙头200:无源锁芯100的锁壳102上部设有上方敞口的多边形腔体101,多边形腔体101内设有导电组件,导电组件包括多个同心圆导电层104,相邻的两个导电层之间设有绝缘层(图中未画出),且每个导电层104的底部至少设有一个接线点,接线点用于与无源锁芯100内的电路板通过导线实现电连接;钥匙头200的外形为与多边形腔体101相匹配的多棱柱,钥匙头200与导电组件相对的配合面上设有弹性触点201,用于与导电组件的导电层104抵接相连。
由于锁芯在锁具中经常需要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锁舌转动以实现开锁,长期使用后容易导致导线接触不良等现象发生;其次,为避免锁芯转动时拉断导线的接线点,需要为导线预留足够的长度,这就要求锁具内部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便导线的拉伸和弯曲变形,因而增大了无源锁芯100的体积;再者,由于供电和双向通信的需要,无源锁芯100的导电组件至少需要3个导电层,产品的配件更多,组装也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源锁具结构,无需导线即可实现电连接,导电性良好、稳定,并且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化、减少配件,实现对锁具体积的压缩,能够满足小体积产品的客户需求。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无源锁具结构,包括锁具主体、锁壳、锁芯、导电轴、第一弹针、电路板、活动销、复位弹簧和电磁铁,所述锁壳、锁芯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锁壳安装在所述锁具主体上;所述锁芯转动配合在所述锁壳内,并穿设于所述锁具主体;所述锁芯的端面设置有插接槽、周面设置有止转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导电轴设置在所述锁芯内并与所述插接孔同轴设置,且所述导电轴与所述锁芯之间绝缘;所述第一弹针设置在所述锁壳的周面,并抵接在所述导电轴的周面,且所述第一弹针与所述锁壳之间绝缘;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锁具主体内,并设置有抵接在所述第一弹针上的第二弹针,以及抵接在所述锁壳周面的第三弹针;所述活动销设置在所述锁具主体内,其前端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穿设于所述锁壳以配合在所述止转槽内;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锁具主体内,其铁芯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销的后端,用以限位所述活动销。
所述锁芯包括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第二芯体插接配合,两者之间留有供所述第一弹针穿设的空腔;所述插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芯体背向所述第二芯体的端面上,所述插接孔连通至所述空腔;所述止转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芯体的周面上;所述导电轴的前端穿设于所述插接孔、后端位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锁芯在上锁、开锁位置均设置有所述止转槽。
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还包括绝缘套管和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套管设置在所述插接孔的侧壁;所述绝缘垫片套置在所述导电轴上并贴合在所述锁芯的内壁。
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还包括绝缘导套;所述绝缘导套贯穿地设置在所述锁壳的周面上,并与所述导电轴的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针安装在所述绝缘导套内,以实现与所述锁壳之间的绝缘;所述锁壳的周面上设置有供所述绝缘导套安装的第一安装孔。
所述锁具主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锁壳的安装槽,以及分别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电磁铁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弹针穿设于所述穿孔以抵接所述第一弹针、所述第三弹针穿设于所述穿孔以抵接所述锁壳;所述活动销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动销上,并抵接在所述第一凸缘面向所述安装槽的一面。
优选地,所述锁具主体包括互相盖合的锁体和盖板;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锁体上,所述锁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围成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
所述锁壳的前端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缘,用于配合所述锁具主体实现无源锁具的安装。
优选地,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还包括固定座、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所述锁壳的内腔前端设置有第三凸缘,所述锁芯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缘匹配的台阶部;所述第一螺钉穿设于所述锁具主体并锁付在所述固定座的周面;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供所述锁芯的后端穿设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设于所述锁具主体并锁付在所述固定座的端面。
优选地,所述锁具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和活动销的配合处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嵌入硅胶塞,以使所述活动销保持缩回的状态。
所述锁芯的周面与所述锁壳的内腔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所述电路板分割为相平行且电连接的若干片子电路板。
所述活动销、电磁铁的铁芯均设置在所述锁芯的径向平面上,且所述活动销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相垂直。
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芯上的钢珠;所述锁芯的周面设置有供所述钢珠活动配合的活动孔,所述锁壳的内腔在上锁、开锁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活动孔同高度设置的让位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①通过使用导电材料制成锁壳和锁芯,并在锁芯的插接孔内设置导电轴,导电轴通过第一弹针、第二弹针与电路板电连接,锁芯通过锁壳、第三弹针与电路板电连接,且导电轴与锁芯之间电气绝缘,从而在电子钥匙插入锁芯的插接槽以后,可以实现供电线路的导通;
②在使用时,导电轴随着锁芯的开闭锁动作而转动,而电路板则是通过第二弹针、第一弹针实现抵接在导电轴的周面上,不受导电轴转动的影响,可以保持供电线路的稳定性,也即电路板的正负极都是弹性连接的方式实现导电,导电性良好;
③本实用新型不再设置导线,锁具内部结构得到简化,各弹针都可以实现短程、稳定的电连接,使得锁具的体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压缩,满足小体积产品的用户需求;
④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线路同时可以作为通信线路进行使用,通信同样稳定,并且电连接的配件更少,组装更容易、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专利CN217205883U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中A-A方向剖视);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上锁状态示意图一(图5中B-B方向剖视);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上锁状态示意图二(图6中C-C方向剖视);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开锁状态示意图一(图5中B-B方向剖视);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开锁状态示意图二(图6中C-C方向剖视);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硅胶塞使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与电子钥匙的插接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钢珠的功能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锁具主体; 11---锁体; 111--安装槽;
112--第一腔室; 113--第二腔室; 114--穿孔;
115--活动通道; 116--第一凸缘; 12---盖板;
121--通孔; 2----锁壳; 21---第一安装孔;
22---第二凸缘; 23---第三凸缘; 24---让位槽;
3----锁芯; 31---第一芯体; 311--插接槽;
312--插接孔; 313--连接孔; 314--台阶部;
315--活动孔; 32---第二芯体; 321--止转槽;
322--连接柱; 33---空腔; 4----导电轴;
5----第一弹针; 6----电路板; 61---第二弹针;
62---第三弹针; 7----活动销; 8----复位弹簧;
9----电磁铁; 91---铁芯; 10---锁舌;
20---绝缘套管; 30---绝缘垫片; 40---绝缘导套;
50---门板; 60---固定座; 601--第二安装孔;
70---第一螺钉; 80---第二螺钉; 90---硅胶塞;
100--密封环; 200--钢珠; 300--电子钥匙;
3001-凹槽; 3002-金属插头; 3003-弹性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参考图1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源锁具结构,包括锁具主体1、锁壳2、锁芯3、导电轴4、第一弹针5、电路板6、活动销7、复位弹簧8和电磁铁9,其中,锁壳2、锁芯3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锁壳2安装在锁具主体1上;
锁芯3转动配合在锁壳2内,并穿设于锁具主体1;锁芯3的端面设置有供电子钥匙配合的插接槽311、周面设置有止转槽321;插接槽311内设置有插接孔312;
导电轴4设置在锁芯3内并与插接孔312同轴设置,且导电轴4与锁芯3之间绝缘;
第一弹针5设置在锁壳2的周面,并抵接在导电轴4的周面,且第一弹针5与锁壳2之间绝缘;
电路板6安装在锁具主体1内,并设置有抵接在第一弹针5上的第二弹针61,以及抵接在锁壳2周面的第三弹针62;
活动销7设置在锁具主体1内,其前端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穿设于锁壳2以配合在止转槽321内;
电磁铁9与电路板6电连接,并设置在锁具主体1内,其铁芯91相对设置在活动销7的后端:铁芯91伸出时对活动销7进行限位以实现对锁芯3的锁止,铁芯91缩回时让出活动销7的移动空间以解除对锁芯3的锁止。
以下示出了无源锁具的具体实施例。
上述锁芯3包括第一芯体31和第二芯体32;第一芯体31与第二芯体32插接配合以实现两者的同轴转动,两者之间留有供第一弹针5穿设的空腔33;上述的插接槽311设置在第一芯体31背向第二芯体32的端面上(也即外侧端面),插接孔312连通至空腔33;上述的止转槽321设置在第二芯体32的周面上;导电轴4的前端穿设于插接孔312、后端位于空腔33内。将锁芯3分体设计为第一芯体31和第二芯体32,可以方便导电轴4、第一弹针5等配件的装配,降低组装难度、提高效率。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芯体32的后端穿设于锁具主体1,以便安装锁舌10,锁舌10可采用螺钉锁付在第二芯体32上。
同时,上述第一芯体31与第二芯体32的相对面设置有若干对插接配合的连接孔313和连接柱322,以实现两者的插接配合并且两者可同轴转动。钥匙插入第一芯体31的插接槽311并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芯体32进行同步转动,从而转动第二芯体32上配合的锁舌10。
上述锁芯3在上锁、开锁位置均设置有止转槽321,以提高开关锁的手感。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绝缘套管20和绝缘垫片30;绝缘套管20设置在插接孔312的侧壁;绝缘垫片30套置在导电轴4上并贴合在锁芯3的内壁(可以是上述空腔33的上下壁)。通过绝缘套管20可以避免导电轴4与插接孔312的内壁接触;绝缘垫片30可以避免导电轴4与铁芯91的内壁接触,并且让出第一弹针5与导电轴4配合的位置,在导电轴4随着锁芯3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干涉第一弹针5与导电轴4的接触,确保电连接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绝缘导套40;绝缘导套40贯穿地设置在锁壳2的周面上,并与导电轴4的周面相对设置;第一弹针5安装在绝缘导套40内,以实现与锁壳2之间的绝缘;锁壳2的周面上设置有供绝缘导套40安装的第一安装孔21。
上述锁具主体1设置有用于安装锁壳2的安装槽111,以及分别用于安装电路板6、电磁铁9的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也可以合并为一个大的安装腔);第一腔室112与安装槽111之间设置有穿孔114,第二腔室113与安装槽111之间设置有活动通道115,活动通道115内设置有第一凸缘116;第二弹针61穿设于穿孔114以抵接第一弹针5、第三弹针62穿设于穿孔114以抵接锁壳2;活动销7设置在活动通道115内;复位弹簧8套设在活动销7上,并抵接在第一凸缘116面向安装槽111的一面,从而在复位弹簧8的弹力作用下可以将活动销7的前端推向安装槽111。
进一步地,上述锁具主体1包括互相盖合的锁体11和盖板12;安装槽111设置在锁体11上,锁体11与盖板12之间围成上述的第一腔室112、第二腔室113。将锁具主体1分体设计为锁体11、盖板12,主要是为了方便电路板6、电磁铁9等配件的安装,降低组装难度、提高效率。本实施例中,上述锁体11与盖板12之间通过螺钉实现锁付。
上述锁壳2的前端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缘22,安装方式可参考图13所示,锁具安装时第二凸缘22与锁具主体1配合进行夹紧门板50(或者其他的安装位置),以完成锁具在门板50上的安装。也即出厂时可以是锁壳2及其内的锁芯3、导电轴4、第一弹针5为一个整体结构,锁具主体1及其内的电路板6、活动销7、复位弹簧8、电磁铁9为另一个整体结构,将整个锁具分成前、后端安装,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用户自行安装的体验良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固定座60、第一螺钉70和第二螺钉80;锁壳2的内腔前端设置有第三凸缘23,锁芯3的前端(可以是上述的第一芯体31)设置有与第三凸缘23匹配的台阶部314;第一螺钉70穿设于锁具主体1并锁付在固定座60的周面,以使固定座60与第三凸缘23配合实现限位锁芯3的轴向移动;固定座60设置有供锁芯3的后端(可以是上述的第二芯体32)穿设的第二安装孔601,以便锁芯3穿出后与锁舌10进行组装;第二螺钉80穿设于锁具主体1(可以是上述的盖板12)并锁付在固定座60的端面,从而最终将锁壳2、锁具主体1形成的两个整体结构组装在一起,完成固定连接。
其次,上述锁具主体1(可以是上述的盖板12)上设置有与电磁铁9的铁芯91和活动销7的配合处相对设置的通孔121,参考图12所示,通孔121可以在产品组装时嵌入硅胶塞90,以使活动销7保持缩回的状态,避免干涉锁壳2在锁具主体1内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将硅胶塞90拔出,活动销7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自动伸出,完成对锁壳2的轴向限位,锁壳2不会从锁具主体1上掉出。
上述锁芯3的周面(可以是上述的第一芯体31)与锁壳2的内腔之间设置有密封环100,以提高锁具正面(可见插接槽311的一面)的防水性能,避免水流入锁壳2、锁具主体1内而导致电路失效,进而保证锁具使用时安全性能。
上述电路板6分割为相平行且电连接的两片甚至更多片子电路板,以此来减少电路板6的面积。由于在电路板6上直接设计第二弹针61、第三弹针62,电路板6需要平行设置在锁壳2的侧面,过大的电路板6面积将增加整个锁具主体1的厚度,将电路板6设计成电连接的多片后,可以减少锁具产品的厚度。
上述活动销7、电磁铁9的铁芯91均设置在锁芯3的径向平面上,且活动销7与电磁铁9的铁芯91相垂直,也即电磁铁9的铁芯91与锁具主体1的安装面相平行,可有效避免从锁具的外部用磁吸进行开锁。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锁芯3上的钢珠200;锁芯3的周面设置有供钢珠200活动配合的活动孔315,锁壳2的内腔在上锁、开锁位置均设置有与活动孔315同高度设置的让位槽24。参考图14和图15所示,可以在电子钥匙300上设置与活动孔315对应的凹槽3001,实现防止使用过程中电子钥匙300被拔出的功能,从而有效防止电子钥匙300旋转的过程中电子钥匙300被拔出而造成与锁具接触不良引起的开关锁不正常的问题:由于锁壳2在上锁、开锁位置均设置有让位槽24,电子钥匙300设置有对应的凹槽3001,当锁芯3处于上锁或开锁状态时,进行插拔电子钥匙300的动作都会将钢珠200挤入让位槽24;当锁芯3处于上锁与开锁之间的状态时,锁壳2的侧壁会将钢珠200挤入电子钥匙300的凹槽3001,此时则无法拔出电子钥匙300,只有转动电子钥匙300以实现带着锁芯3旋转至上锁或开锁位置,电子钥匙300才可拔出。
参考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锁状态为:
电磁铁9的铁芯91被电磁铁9的弹簧顶出,此时活动销7的前端处于第二芯体32的止转槽321内;转动钥匙带动第一芯体31、第二芯体32同步转动时,由于活动销7的后端被铁芯91挡住而无法被第二芯体32挤压缩回,实现对锁芯3的限位而无法开锁。
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锁状态为:
插入钥匙,并由钥匙向电路板6发送开锁指令,电路板6控制电磁铁9工作,电磁铁9得电以将铁芯91吸回而不再挡住活动销7的后端。此时转动钥匙,第二芯体32将活动销7挤回活动通道115内以实现缩回,从而开锁成功。
参考图7和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电状态为:
a.其一电连接线路为:导电轴4外周的绝缘套管20使其与锁芯3隔离开来,第一弹针5通过绝缘导套40固定在锁壳2上并与导电轴4弹性连接(导电轴4随锁芯3的开关锁动作一起转动);第二弹针61通过弹性连接与第一弹针5连接后传递给电路板6,也即导电轴4、第一弹针5、第二弹针61至电路板6形成一条电路;
b.另一电连接线路为:锁芯3的前端与锁壳2接触,锁壳2的周面与第三弹针62弹性连接,锁芯3通过锁壳2、第三弹针62传递给电路板6,也即锁芯3、锁壳2、第三弹针62至电路板6形成另一条电路;
c.以上a、b两条电路可以择一作为正极线路,另一条作为负极线路,同时a、b电路可以作为通信线路。
由上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可总结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无源锁具的通信结构,包括上述的无源锁具结构,以及电子钥匙300;
电子钥匙300具有与插接槽311相匹配的金属插头3002,以及设置在金属插头3002内的弹性触点3003,弹性触点3003与金属插头3002之间绝缘;金属插头3002插置在插接槽311内,以使弹性触点3003抵接在导电轴4的端面;金属插头3002、弹性触点3003分别与电子钥匙300的内置电池的两个电极电连接,且内置电池的电压最高不超过3.6V。
以上无源锁具的通信结构,可用于实现以下的无源锁具的开锁方法。
开锁端为电子钥匙300,集成供电和数据通信二合一功能,细分特性如下:
Figure BDA0003991005130000111
锁具端为无源锁具结构,集成取电和数据通信二合一功能,细分特性如下:
Figure BDA0003991005130000112
为实现开锁端的功能,开锁端共设置以下7种状态(各时长仅为示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Figure BDA0003991005130000113
/>
Figure BDA0003991005130000121
因而,上述开锁方法以电子钥匙300、弹性触点3003、导电轴4、第一弹针5、第二弹针61、电路板6、第三弹针62、锁壳2、锁芯3、金属插头3002、电子钥匙300构成供电线路和通信线路。
上述开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锁端与锁具端插接,双方进行配对验证,以验证是否是匹配的开锁端和锁具端;若验证通过则进入步骤二,否则开锁端进入待机状态;
步骤二、开锁端向锁具端发送开锁信号,并等待锁具端的应答;
步骤三、开锁端接收到锁具端的应答后,打开供电线路,向电路板及电磁铁供电,电磁铁取电后将铁芯吸回,用户转动开锁端以实现开锁;
步骤四、开锁端断开供电线路,并进入待机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一中,通过密码、生物特征、RFID或NFC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以判断用户是否有开锁权限,之后再进行开锁端与锁具端的配对验证。
其次,上述开锁端在工作过程中定时检测通信线路是否有中断信号产生,用于判断开锁端是否插入锁具端,如果没有中断信号,则开锁端进入待机状态。
再者,上述步骤三中,电路板在电磁铁启动后生成并保存开锁记录。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导电材料制成锁壳2和锁芯3,并在锁芯3的插接孔312内设置导电轴4,导电轴4通过第一弹针5、第二弹针61与电路板6电连接,锁芯3通过锁壳2、第三弹针62与电路板6电连接,且导电轴4与锁芯3之间电气绝缘,从而在电子钥匙300插入锁芯3的插接槽311以后,可以实现供电线路的导通;在使用时,导电轴4随着锁芯3的开闭锁动作而转动,而电路板6则是通过第二弹针61、第一弹针5实现抵接在导电轴4的周面上,不受导电轴4转动的影响,可以保持供电线路的稳定性,也即电路板6的正负极都是弹性连接的方式实现导电,导电性良好;本实用新型不再设置导线,锁具内部结构得到简化,各弹针都可以实现短程、稳定的电连接,使得锁具的体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压缩,满足小体积产品的用户需求;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线路同时可以作为通信线路进行使用,通信同样稳定,并且电连接的配件更少,组装更容易、成本更低。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锁具主体、锁壳、锁芯、导电轴、第一弹针、电路板、活动销、复位弹簧和电磁铁,所述锁壳、锁芯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所述锁壳安装在所述锁具主体上;
所述锁芯转动配合在所述锁壳内,并穿设于所述锁具主体;所述锁芯的端面设置有插接槽、周面设置有止转槽;所述插接槽内设置有插接孔;
所述导电轴设置在所述锁芯内并与所述插接孔同轴设置,且所述导电轴与所述锁芯之间绝缘;
所述第一弹针设置在所述锁壳的周面,并抵接在所述导电轴的周面,且所述第一弹针与所述锁壳之间绝缘;
所述电路板安装在所述锁具主体内,并设置有抵接在所述第一弹针上的第二弹针,以及抵接在所述锁壳周面的第三弹针;
所述活动销设置在所述锁具主体内,其前端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穿设于所述锁壳以配合在所述止转槽内;
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并设置在所述锁具主体内,其铁芯相对设置在所述活动销的后端,用以限位所述活动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芯包括第一芯体和第二芯体;所述第一芯体与所述第二芯体插接配合,两者之间留有供所述第一弹针穿设的空腔;所述插接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芯体背向所述第二芯体的端面上,所述插接孔连通至所述空腔;所述止转槽设置在所述第二芯体的周面上;所述导电轴的前端穿设于所述插接孔、后端位于所述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绝缘套管、绝缘垫片和绝缘导套;所述绝缘套管设置在所述插接孔的侧壁;所述绝缘垫片套置在所述导电轴上并贴合在所述锁芯的内壁;所述绝缘导套贯穿地设置在所述锁壳的周面上,并与所述导电轴的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弹针安装在所述绝缘导套内,以实现与所述锁壳之间的绝缘;所述锁壳的周面上设置有供所述绝缘导套安装的第一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具主体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锁壳的安装槽,以及分别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电磁铁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穿孔,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活动通道,所述活动通道内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弹针穿设于所述穿孔以抵接所述第一弹针、所述第三弹针穿设于所述穿孔以抵接所述锁壳;所述活动销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活动销上,并抵接在所述第一凸缘面向所述安装槽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具主体包括互相盖合的锁体和盖板;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所述锁体上,所述锁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围成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座、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所述锁壳的前端周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缘,用于配合所述锁具主体实现无源锁具的安装;所述锁壳的内腔前端设置有第三凸缘,所述锁芯的前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凸缘匹配的台阶部;所述第一螺钉穿设于所述锁具主体并锁付在所述固定座的周面;所述固定座设置有供所述锁芯的后端穿设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设于所述锁具主体并锁付在所述固定座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具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和活动销的配合处相对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嵌入硅胶塞,以使所述活动销保持缩回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分割为相平行且电连接的若干片子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销、电磁铁的铁芯均设置在所述锁芯的径向平面上,且所述活动销与所述电磁铁的铁芯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源锁具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芯上的钢珠;所述锁芯的周面设置有供所述钢珠活动配合的活动孔,所述锁壳的内腔在上锁、开锁位置均设置有与所述活动孔同高度设置的让位槽。
CN202223315591.0U 2022-12-09 2022-12-09 无源锁具结构 Active CN219061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5591.0U CN219061264U (zh) 2022-12-09 2022-12-09 无源锁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5591.0U CN219061264U (zh) 2022-12-09 2022-12-09 无源锁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61264U true CN219061264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1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5591.0U Active CN219061264U (zh) 2022-12-09 2022-12-09 无源锁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61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38713A (zh) 一种电子锁芯及防盗门
CN219061264U (zh) 无源锁具结构
CN205158483U (zh) 机电一体化电脑钥匙
CN102930622A (zh) 一种新型电子机械锁
CN207485150U (zh) 一种配电网户外设备五防智能锁
CN115874871A (zh) 无源锁具的通信结构及其开锁方法
CN219061260U (zh) 无源锁体结构
CN202176172U (zh) 安全防盗锁具
CN105863379B (zh) 一种具有安全加固措施的智能锁
CN210264230U (zh) 无源电子锁芯
CN220203647U (zh) 新型无源锁具
CN106884579B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
CN218912549U (zh) 无源电子锁具
CN220064809U (zh) 一种支持保密或涉密场景下的微型主机机箱
CN207048499U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
CN212656684U (zh)
CN213573439U (zh) 电子锁芯、指纹锁和带钥匙锁芯的指纹锁
CN213807064U (zh) 一种电气锁
CN115822380A (zh) 无源电子锁具
CN220667238U (zh) 一种锁具
CN102268941A (zh) 一种安全防盗锁具
CN204850755U (zh) 锁控电子防盗锁
CN212614147U (zh) 一种触发方式为限位开关的智能锁芯
CN214463294U (zh) 镶嵌式智能门锁
CN114704162B (zh) 无源锁芯与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