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6244U - 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6244U
CN219056244U CN202123284764.2U CN202123284764U CN219056244U CN 219056244 U CN219056244 U CN 219056244U CN 202123284764 U CN202123284764 U CN 202123284764U CN 219056244 U CN219056244 U CN 219056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rification
module
assembly
decontamination
disinf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847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群
周育伟
罗炜烽
林佳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oborn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oborn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oborn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oborn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847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62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6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62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包括布置于净化路径中的净化单元,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净化模块和第二净化模块,净化路径具有第一位置和位于第一位置后方的第二位置;第一净化模块,布置于净化路径的第一位置,第一净化模块具备初步过滤件以及第一消杀组件,且第一净化模块界定出第一消杀区域,第一消杀组件布置于第一消杀区域中,初步过滤件设置于第一消杀区域后方;第二净化模块,布置于净化路径的第二位置,第二净化模块界定出第二消杀区域,第二消杀区域设置有第二消杀组件。第一净化模块、第二净化模块分别布置于列车空调蒸发器的前、后端,通过第一净化模块和第二净化模共同配合,提高对列车车厢的空气净化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列车作为一种高度密集型公共交通工具,在缺乏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情况下,成为了病毒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消毒杀菌解决方案,以防止病毒在车厢内随意扩散,造成车内人员互相交叉感染。然而当前主流列车空调通风系统欠缺对空气消毒杀菌功能的设计考虑,仅在新回风混合段安装初效过滤器,对列车车厢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能力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旨在提高对列车车厢的空气净化处理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净化组件,包括布置于净化路径中的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净化模块和第二净化模块,所述净化路径具有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后方的第二位置;
第一净化模块,布置于所述净化路径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具备初步过滤件以及第一消杀组件,且第一净化模块界定出第一消杀区域,所述第一消杀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消杀区域中,所述初步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消杀区域后方;
第二净化模块,布置于所述净化路径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净化模块界定出第二消杀区域,所述第二消杀区域设置有第二消杀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净化模块还具备第一支撑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初步过滤件后方的支撑网,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后方设置有保护网,所述初步过滤件和第一消杀组件保持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网上设置有光触媒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消杀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紫外灯、第一驱动电源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源为多个所述第一紫外灯提供电能,所述第一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紫外灯发布动作命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具备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消杀组件保持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保护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消杀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源、第二控制器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独立控制的多个第二紫外灯和多个第三紫外灯,所述第二驱动电源为所述第二紫外灯和第三紫外灯提供电能,所述第二控制器向所述第二紫外灯和第三紫外灯分布动作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消杀组件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检测进入目标空间的人体,第二控制器根据检测情况控制第二紫外灯启闭。
进一步地,所述初步过滤件为亚高效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消杀区域还布置有多个等离子发生器。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净化设备,包括:
风机,与目标空间连通,用于驱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空气沿净化路径流过;以及
如上述的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置于目标空间中,用于净化所述目标空间内的空气。
进一步地,还包括智能控制装置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消毒净化装置的输入端与智能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传感器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监测信号控制所述净化组件对所述目标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净化操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净化模块布置于列车空调蒸发器的前端,第二净化模块布置于列车空调蒸发器的后端,通过第一净化模块和第二净化模共同配合,快速、便捷且低成本地实现了对车厢空气更高效率的过滤净化,提高对列车车厢的空气净化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净化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净化模块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消杀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净化模块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消杀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净化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净化组件;
1、第一净化模块;
10、初步过滤件;11、第一消杀组件;110、第一紫外灯;111、第一驱动电源;112、第一控制器;12、第一消杀区域;13、第一支撑框架;130、外框;131、内框;132、左支架;133、右支架;14、支撑网;15、保护网;
2、第二净化模块;
20、第二消杀组件;21、第二消杀组件;210、第二驱动电源;211、第二控制器;212、第二紫外灯;213、第三紫外灯;214、感应装置;22、第二支撑框架;23、第二保护网;
101、净化设备;102、风机;103、智能控制装置;104、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组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组件100,包括布置于净化路径中的净化单元,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净化模块1以及第二净化模块2。
具体而言,该净化组件100应用于列车车厢中,属于列车车厢的通风系统的其中一部分。列车车厢中界定出净化路径,净化路径具有第一位置和位于第一位置后方的第二位置;第一净化模块布置于净化路径的第一位置,第一净化模块1具备初步过滤件10以及第一消杀组件11,且第一净化模块1界定出第一消杀区域12,第一消杀组件11布置于第一消杀区域12中,初步过滤件10设置于第一消杀区域12后方;第二净化模块2布置于净化路径的第二位置,第二净化模块2界定出第二消杀区域20,第二消杀区域20设置有第二消杀组件21。其中,第一位置指的是列车空调蒸发器的前端,第二位置指的是列车空调蒸发器的后端。
由此可知,第一净化模块1布置于列车空调蒸发器的前端,第二净化模块2布置于列车空调蒸发器的后端。通过第一净化模块1和第二净化模块2共同配合,快速、便捷且低成本地实现了对车厢空气更高效率的过滤净化,并使得整个通风系统具备消毒、杀菌的功能。
如图2、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净化模块1还具备第一支撑框架13和设置于初步过滤件10后方的支撑网14,第一支撑框架13后方设置有保护网15,初步过滤件10和第一消杀组件11保持于第一支撑框架13,支撑网14上设置有光触媒涂层。初步过滤件10可采用H11亚高效过滤器,第一支撑框架13包括可相互分离的外框130和内框131,外框130和内框131可通过左132、右支架133实现固定。
由此可知,H11亚高效过滤器主要作用是过滤颗粒物、气溶胶等;支撑网14的作用是对H11亚高效过滤器进行支撑,以防止H11亚高效过滤器被快速高压的气流损坏,另外支撑网14上设置有光触媒涂层,可配合第一消杀组件11实现光催化功能;外框130主要起装饰和对第一净化模块1的整体保护作用;内框131是整个第一净化模块1的主要框架,提供了所需的大部分机械性能,同时第一消杀组件11安装在内框131上;保护网15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第一净化模块1的内部元器件。
具体地,第一消杀组件11包括多个第一紫外灯110、第一驱动电源111和第一控制器112,第一紫外灯110可采用254nm紫外灯,第一驱动电源111为多个第一紫外灯110提供电能,第一控制器112向第一紫外灯110发布动作命令,用于控制第一紫外灯110打开或关闭。
如图4、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净化模块2具备第二支撑框架22,第二消杀组件21保持于第二支撑框架22,第二支撑框架22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保护网23,其中,第二支撑框的结构和第一支撑框架的结构完全相同。
具体地,第二消杀组件21包括第二驱动电源210、第二控制器211以及通过第二控制器211分别独立控制的多个第二紫外灯212和多个第三紫外灯213,第二紫外灯212采用的是185nm紫外灯,第三紫外灯213采用的是254nm紫外灯,第二驱动电源210为第二紫外灯212和第三紫外灯213提供电能,第二控制器211向第二紫外灯212和第三紫外灯213分布动作指令,第二控制器211分别独立控制第二紫外灯212和第三紫外灯213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地,第二消杀区域20还布置有多个等离子发生器(未示出)。第二消杀组件21还包括感应装置214,感应装置214用于检测进入目标空间的人体,第二控制器221根据检测情况控制第二紫外灯212启闭,其中,目标空间为列车车厢,感应装置214可采用人体红外传感器。有利于当列车正常运营时,有人员在车厢内,此时可以选择关闭会产生臭氧的185nm紫外灯,将其他紫外灯以及等离子发生器开启,从而实现对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实时的消毒净化,确保乘客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当列车停运时,在确保车厢内无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全域消杀模式。开启185nm紫外灯,产生臭氧,叠加等离子和光氢离子等对车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深度消毒净化,不仅可以有效地消毒杀菌,更可以快速分解甲醛、有机挥发物,消除异味。
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净化设备101,包括:风机102以及如上述的净化组件100;
风机102与目标空间连通,用于驱动目标空间内的空气沿净化路径流动;净化组件100设置于目标空间中,用于净化目标空间内的空气。其中,上述的目标空间指的是列车车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设备101还包括智能控制装置103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4,智能控制模块103的输入端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4连接,智能控制模块103的输出端和净化组件100连接,智能控制模块103用于根据空气质量检测装置104的监测信号控制净化组件100对目标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净化操作,从而实现自动消毒净化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设备101,当车厢内的混合空气在风机102的驱动下,首先流经第一净化模块1,此时空气中的颗粒物会被H11亚高效过滤器过滤,经过滤后的空气继续流经第一消杀区域12,该第一消杀区域12内不仅有第一紫外灯发出的强烈的紫外线,还含有光催化产生的大量强氧化因子,它们会对空气中的一些细菌和病毒、甲醛、有机挥发物等进行快速氧化分解。随后空气流经蒸发器,并到达第二净化模块2,第二净化模块2同样具有强烈的第二消杀区域20以及大量由光催化产生的强氧化因子,空气中可能残存的少量细菌病毒会在这个区域内被最终消灭清除,同时该第二消杀区域20内还布置有多个离子发生器产生的高能度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一部分参与该区域的细菌病毒消杀,另一部分则随着干净的空气流入到车厢的各个角落,实现对车厢内部的空气净化和消毒灭菌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于净化路径中的净化单元,所述净化单元包括第一净化模块和第二净化模块,所述净化路径具有第一位置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后方的第二位置;
第一净化模块,布置于所述净化路径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净化模块具备初步过滤件以及第一消杀组件,且第一净化模块界定出第一消杀区域,所述第一消杀组件布置于所述第一消杀区域中,所述初步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消杀区域后方;
第二净化模块,布置于所述净化路径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净化模块界定出第二消杀区域,所述第二消杀区域设置有第二消杀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模块还具备第一支撑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初步过滤件后方的支撑网,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后方设置有保护网,所述初步过滤件和第一消杀组件保持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所述支撑网上设置有光触媒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杀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紫外灯、第一驱动电源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驱动电源为多个所述第一紫外灯提供电能,所述第一控制器向所述第一紫外灯发布动作命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净化模块具备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消杀组件保持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二保护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杀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源、第二控制器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独立控制的多个第二紫外灯和多个第三紫外灯,所述第二驱动电源为所述第二紫外灯和第三紫外灯提供电能,所述第二控制器向所述第二紫外灯和第三紫外灯分布动作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杀组件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用于检测进入目标空间的人体,第二控制器根据检测情况控制第二紫外灯启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过滤件为亚高效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净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杀区域还布置有多个等离子发生器。
9. 一种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与目标空间连通,用于驱动所述目标空间内的空气沿净化路径流过;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置于目标空间中,用于净化所述目标空间内的空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控制装置和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净化组件的输入端与智能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传感器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监测信号控制所述净化组件对所述目标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净化操作。
CN202123284764.2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Active CN2190562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4764.2U CN21905624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84764.2U CN21905624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6244U true CN219056244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84764.2U Active CN219056244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62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T74543A (en) Cleaning arrangement including filters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
JP3769595B2 (ja) 殺菌・脱臭手段を備えた空調装置
KR101785093B1 (ko) 살균 장치
CN106352428B (zh) 智能灭菌消毒净化系统
WO2007022703A1 (fr) Appareil purificateur d'air a vaporisation d'eau et procede de purification associe
CN215607953U (zh) 带加热装置的空气消毒装置
KR102446938B1 (ko) 복합살균식 공기 살균기
KR20170065724A (ko) 비열 플라즈마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실내 공기 청정 장치
JP3924589B2 (ja) 空気清浄機
KR20080059959A (ko) 공기 살균장치
US11911538B2 (en)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 system for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KR200451416Y1 (ko) 살균 탈취 기능을 가진 공기조화기
CN115297901A (zh) 空气净化和灭菌单元
JP2005300111A (ja) 空気清浄ユニット、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3442740A (zh) 使用臭氧和雾化流体的净化系统
KR101525445B1 (ko) 차량의 실내 공기 개선 장치
KR20090028299A (ko) 살균 장치가 구비된 청소기
KR101987397B1 (ko) 자동차용 바이오 살균 시스템 및 그 살균방법
CN219056244U (zh) 一种净化组件及净化设备
JPH10246468A (ja) 滅菌手段を備えた空調装置及び滅菌方法
US20220378972A1 (en) Uvc disinfection and fil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KR102403260B1 (ko) 멸균 기능을 갖춘 이동형 음압기
KR200357824Y1 (ko) 공기살균기
CN110481279A (zh) 一种车体空气净化方法
JP6878663B1 (ja) 室内清浄装置およ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