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50619U -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50619U
CN219050619U CN202223316728.4U CN202223316728U CN219050619U CN 219050619 U CN219050619 U CN 219050619U CN 202223316728 U CN202223316728 U CN 202223316728U CN 219050619 U CN219050619 U CN 2190506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filter
layer
wel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167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志强
郭小荣
郭浩伟
徐文亮
罗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och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och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och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och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167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506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506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506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所述雨水回用结构为地埋式结构;所述雨水回用结构包括:安全分流井、弃流井、过滤井、蓄水池、雨水总汇管道和雨水处理装置,所述安全分流井的出水端与所述弃流井连通,所述弃流井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井连通,所述过滤井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雨水总汇管道贯穿所述安全分流井、所述弃流井、所述过滤井和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隔水层、集水模块层和保护层,通过在雨水处理装置中设置由过滤结构,过滤网对雨水中较大的杂质进行去除,通过电机控制打碎杆进行转动,打碎杆对较大杂质或杂物进打碎,避免大量的较大杂质堵塞过滤网。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背景技术
雨水可以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和道路冲洗等,为环保节约用水,可对雨水进行收集后处理使用。
相关技术中,地埋式的雨水回收系统中初期雨水经弃流过滤后进入雨水储水池,在储水池里自然沉淀等方式后,可作为绿植浇灌和人类生活杂用水;然而一般初期雨水含杂比较多,经弃流过滤后初步过滤后的雨水也无法直形成供生活杂用水,因此抽取雨水的装备在抽取过程中需对雨水进行加工净化,以减少初步过滤后雨水中残留滤的杂质可能会堵塞抽取雨水的装置及管道的问题。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初期雨水含杂比较多,经弃流过滤后初步过滤后的雨水也无法直形成供生活杂用水,初步过滤后雨水中残留滤的杂质可能会堵塞抽取雨水的装置及管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所述雨水回用结构为地埋式结构;所述雨水回用结构包括:安全分流井、弃流井、过滤井、蓄水池、雨水总汇管道和雨水处理装置,所述安全分流井的出水端与所述弃流井连通,所述弃流井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井连通,所述过滤井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雨水总汇管道贯穿所述安全分流井、所述弃流井、所述过滤井和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隔水层、集水模块层和保护层,所述蓄水池上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连接,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内设有过滤结构;
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框体、第二过滤框体、过滤网、电机、打碎杆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框体和所述第二过滤框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框体内靠近所述第二过滤框体的位置设有所述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框体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设有打碎杆,所述第二过滤框体内设有过滤层。
优选地,所述隔水层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有碎石层、混凝土垫层和防渗土工布层。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内部四周设有聚苯板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侧壁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溢流管,所述蓄水池侧壁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反冲洗出水管,所述反冲洗出水管与所述溢流管连通,所述溢流管与市政污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集水模块层包括上下两层PP集水模块,同层相邻所述PP集水模块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内设有变频出水泵和稳压装置。
优选地,所述集水模块层侧壁设有防渗透膜。
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由所述第一过滤框体向所述第二过滤框体方向依次设有滤棉、PP棉和活性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雨水处理装置中设置由过滤结构,过滤网对雨水中较大的杂质进行去除,通过电机控制打碎杆进行转动,打碎杆对较大杂质或杂物进打碎,避免大量的较大杂质堵塞过滤网,同时,打碎杆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过滤框体中的水流进行转动,如此可以带动过滤网表面过滤的杂质进行流动,避免杂质吸附在过滤网上,过滤层再次对雨水中较小的杂质以及臭气进行净化,扩大雨水的使用范围,雨水在后续抽取使用时,可以尽量避免管道堵塞,提高抽取雨水装置及管道的使用期限;
通过设置地埋式雨水处理回收结构,由于整体结构设置在地表以下,如此,无需额外增加收集雨水的设备,以及对相关雨水收集设备的防护厂房,从而不会占用地表面积,降低整体成本;通过设置安全分流井、弃流井和过滤井,可实现对雨水进行弃流截污和过滤的作用,提高雨水的洁净程度,同时可以尽量避免杂物进入蓄水池中,造成堵塞以及杂物腐烂影响水质的问题出现;通过设置上下两层集水模块,提高储水量,PP集水模块对存储水无二次污染、孔隙率高、耐腐蚀、承压强,实现更好的储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全分流井;2、弃流井;3、过滤井;4、蓄水池;401、隔水层401、集水模块层;402、隔水层401、集水模块层;5、雨水总汇管道;6、雨水处理装置;61、第一过滤框体;62、第二过滤框体;63、过滤网;64、电机;65、打碎杆;66、过滤层;7、出水管;8、溢流管;9、反冲洗出水管;10、聚苯板保护层;11、市政污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请参阅附图1-3,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雨水回用结构为地埋式结构;雨水回用结构包括:安全分流井1、弃流井2、过滤井3、蓄水池4、雨水总汇管道5和雨水处理装置6,安全分流井1的出水端与弃流井2连通,弃流井2的出水端与过滤井3连通,过滤井3的出水端与蓄水池4连通,雨水总汇管道5贯穿安全分流井1、弃流井2、过滤井3和蓄水池4;蓄水池4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隔水层401、集水模块层402和保护层,蓄水池4上设有出水管7,出水管7与雨水处理装置6连接,雨水处理装置6内设有过滤结构;
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框体61、第二过滤框体62、过滤网63、电机64、打碎杆65和过滤层66,第一过滤框体61和第二过滤框体62连通,第一过滤框体61内靠近第二过滤框体62的位置设有过滤网63,第一过滤框体61内部设有电机64,电机64的输出端上设有打碎杆65,第二过滤框体62内设有过滤层66。
详细的说,蓄水池4在设置时,先进行测量放线,然后初步挖成矩形基坑,并在基坑底部铺设隔水层401、集水模块层402和保护层,保护层包括100mm厚中粗砂层,用于对集水模块层402进行防护,随后对保护层顶部覆土回填。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雨水通过雨水总汇管道5由地表渗透至安全分流井1,进而流向弃流井2、过滤井3和蓄水池4,安全分流井1可以防止多余雨水影响后续设备正常使用,弃流井2可以实现对雨水弃流截污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流经初期弃流井2时,因重力的作用,雨水将首先通过低位敞口的排污水管排放掉。在雨量增大后,打在挡板上的压力增大,位于排污管上端的浮球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将排污管关闭,桶中液位升高,雨水通过水平的过滤网进行过滤后流向出水口,进行收集。雨停后,随装置中存储的雨水的减少,浮球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将桶中过滤产生的垃圾带出,从而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过滤、自动排污等多功能。弃流井2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标注或累述。通过弃流井2实现对雨水弃流截污后,再经过滤井3对雨水进行初步的简单过滤,过滤后的雨水流向蓄水池4,并通过集水模块层402对简单过滤后的雨水进行收集,隔水层401可以对集水模块层402和地表之间进行隔绝,同时隔水层401的设置可以提高集水模块层402的固定效果,由于整体结构设置在地表以下,如此,无需额外增加收集雨水的设备,以及对相关雨水收集设备的防护厂房,从而不会占用地表面积,降低整体成本,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雨水处理装置6对蓄水池4内的雨水进行抽取和输送,同时通过雨水处理装置6最后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经过多种过滤的雨水可以用于绿化、道路喷洒等;
由于经弃流过滤后初步过滤后的雨水也无法直形成供生活杂用水,因此抽取雨水的装备在抽取过程中需对雨水进行加工净化,以减少初步过滤后雨水中残留滤的杂质,本申请通过在雨水处理装置6中设置过滤结构,具体实施时,雨水进入雨水处理装置6中的过滤结构中的第一过滤框体61,详细的说,第一过滤框体61上开有槽,雨水通过第一过滤框体61上的槽进入第一过滤框体61中,然后雨水依次穿过过滤网63和过滤层66实现双层过滤后,进入第二过滤框体62中等待后续使用,过滤网63可以对雨水中较大的杂质进行去除,通过电机64控制打碎杆65进行转动,详细的说,打碎杆65为螺旋杆,打碎杆65对较大杂质或杂物进打碎,避免大量的较大杂质堵塞过滤网63,同时,打碎杆65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过滤框体61中的水流进行转动,如此可以带动过滤网63表面过滤的杂质进行流动,避免杂质吸附在过滤网63上,影响后续的过滤效果,过滤层66的设置则是可以对雨水中较小的杂质以及臭气进行净化,具体而言,过滤层66由第一过滤框体61向第二过滤框体62方向依次设有滤棉、PP棉和活性炭,雨水经过双层过滤处理后,可以提高雨水的使用范围,同时,自来水管道对雨水抽取使用时,净化后的雨水可以尽量避免管道堵塞,提高抽取雨水装置及管道的使用期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水层401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有碎石层、混凝土垫层和防渗土工布层。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隔水层401先铺设150mm深度粒径为0.8-40mm的厚碎石,然后铺设200mm混凝土垫层、绑扎间距250mm的φ12钢筋,钢筋的设置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避免因部分泥土塌陷而导致集水模块层402不稳固,最后使用平板振动器振实振平,然后搭接防渗土工布层,详细的说,防渗土工布搭接宽度≥500mm,搭接过程中先从最低位向高位延伸,搭接时不应拉伸过紧,搭接用热熔焊接接缝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水池4内部四周设有聚苯板保护层10。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聚苯板保护层10对集水模块层402进行防护,避免出现集水模块层402与泥土接触造成集水模块层402的损坏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蓄水池4侧壁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溢流管8,蓄水池4侧壁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反冲洗出水管9,反冲洗出水管9与溢流管8连通,溢流管8与市政污水管11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蓄水池4内储存的雨水量超过集水模块层402的储水量时,会通过溢流管8流出,防止雨水回流,反冲洗出水管9的设置可以对蓄水池4底部进行清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模块层402包括上下两层PP集水模块,同层相邻PP集水模块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上下两层PP集水模块通过纵向固定杆进行连接,提高对雨水的储存量,其中,PP集水模块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增强PP,对存储水无二次污染、孔隙率高、耐腐蚀、承压强,实现较好的储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雨水处理装置6内设有变频出水泵和稳压装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需要抽取蓄水池4中的雨水进行使用时,变频出水泵和稳压装置可以保证雨水顺利被抽取,可选地,雨水处理装置6内可设置过滤层,对储存好的雨水再次进行过滤,提高雨水的洁净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模块层402侧壁设有防渗透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防渗透膜可对集水模块层402进行防护,详细的说,防渗透膜与集水模块层402的接缝处采用双道电溶焊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8)

1.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用结构为地埋式结构;所述雨水回用结构包括:安全分流井(1)、弃流井(2)、过滤井(3)、蓄水池(4)、雨水总汇管道(5)和雨水处理装置(6),所述安全分流井(1)的出水端与所述弃流井(2)连通,所述弃流井(2)的出水端与所述过滤井(3)连通,所述过滤井(3)的出水端与所述蓄水池(4)连通,所述雨水总汇管道(5)贯穿所述安全分流井(1)、所述弃流井(2)、所述过滤井(3)和所述蓄水池(4);所述蓄水池(4)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隔水层(401)、集水模块层(402)和保护层,所述蓄水池(4)上设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6)连接,所述雨水处理装置(6)内设有过滤结构;
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框体(61)、第二过滤框体(62)、过滤网(63)、电机(64)、打碎杆(65)和过滤层(66),所述第一过滤框体(61)和所述第二过滤框体(62)连通,所述第一过滤框体(61)内靠近所述第二过滤框体(62)的位置设有所述过滤网(63),所述第一过滤框体(61)内部设有电机(64),所述电机(64)的输出端上设有打碎杆(65),所述第二过滤框体(62)内设有过滤层(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层(401)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有碎石层、混凝土垫层和防渗土工布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4)内部四周设有聚苯板保护层(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4)侧壁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溢流管(8),所述蓄水池(4)侧壁靠近底端的位置设有反冲洗出水管(9),所述反冲洗出水管(9)与所述溢流管(8)连通,所述溢流管(8)与市政污水管(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模块层(402)包括上下两层PP集水模块,同层相邻所述PP集水模块之间通过卡接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装置(6)内设有变频出水泵和稳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模块层(402)侧壁设有防渗透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66)由所述第一过滤框体(61)向所述第二过滤框体(62)方向依次设有滤棉、PP棉和活性炭。
CN202223316728.4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Active CN2190506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6728.4U CN21905061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16728.4U CN21905061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50619U true CN219050619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45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16728.4U Active CN21905061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506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5050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4919757U (zh) 一种雨水原位净化修复系统
KR20100008787A (ko) 불순물 제거 관리 구조물
CN106638917B (zh) 一种分体式雨水回收蓄调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JP5356115B2 (ja) 貯水施設、給水用貯水施設および給水用貯水施設の構築方法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114396108B (zh)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
CN105201068A (zh) 雨水资源化处理工艺
CN204898828U (zh) 一种雨水涵养-修复一体装置
CN106193186A (zh) 一种居民区复合雨水管理系统
CN108625456A (zh) 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KR101208694B1 (ko) 우수의 여과장치
CN219050619U (zh) 一种大型地埋式一体化雨水回用结构
CN104452941A (zh) 一种防止地面沉降变形的雨水收集渗透系统
JP3873255B2 (ja) 雨水集水処理方法および雨水集水装置、ならびに飲料水製造装置
CN213014561U (zh) 一体化雨水收集回用装置
CN109518793A (zh) 一种防堵雨污水管道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4530988U (zh) 雨水花园溢流口
CN212271090U (zh) 组合式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9482432U (zh) 一种防堵雨污水管道系统
CN111663626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水管系统
CN21446098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装置
CN217517704U (zh) 集水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海绵城市道路铺装结构与停车场
KR101928854B1 (ko) 비점오염을 정화하는 기능을 갖는 콤팩트형 우수받이
CN217782065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坑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