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7879U -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7879U
CN219047879U CN202223357452.4U CN202223357452U CN219047879U CN 219047879 U CN219047879 U CN 219047879U CN 202223357452 U CN202223357452 U CN 202223357452U CN 219047879 U CN219047879 U CN 219047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pport body
balance guide
guide plat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74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龙飞
陈龙
路跃辉
潘文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ji Shuyi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ji Shuyi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ji Shuyi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ji Shuyi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74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7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7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7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包括座支撑体、背支撑体、底部支撑组件以及连接在底部支撑组件与背支撑体之间的传动支撑件;所述座支撑体的后端设有向上伸出的座连接件,该座连接件与传动支撑件铰接;传动支撑件配置为响应于背支撑体的后仰转动动作相应相对底部支撑组件向前转动以驱动座支撑体同时向前运动;所述座支撑体前端与底部支撑组件前端之间设有平衡导向机构;该平衡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组件前端的两个上、下间隔的滚动横轴,以及设置在座支撑体的前端并向后伸出的平衡导板;滚动横轴能够相对底部支撑组件进行原地滚动;所述平衡导板夹持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且任意一个滚动横轴配置为与平衡导板相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转椅作为居家生活、办公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工具,不仅居家生活使用椅子有愈来愈高的舒适要求,就连办公环境也在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对转椅的舒适性和操作性有明显的提升要求。当下一般的椅子在传统结构上的设计局限了使用者椅背后仰时,无法同时完成椅座的相应位移;即椅背与椅座之间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使得椅背在后仰时与椅座的前后距离将会产生变化,在椅座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椅背与使用者背部发生相对位移和摩擦,导致不适感,从而出现人们所说的“搓背跑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厂家推出了具有座背同步联动功能的座椅,指的是倾仰时椅座与靠背同步运作,达到工学性的联动效果,提高使用舒适性。
且大部分的座背联动椅,为了实现椅座的移动;将椅座前端与底座之间设置滑动机构,又或是设置翘杆;使得椅座能够相对底座前后移动;但是实际椅座与椅背在同步运动过程中,椅座还会存在角度变化,故而使得座椅前端与底座的滑动配合不是水平的,而是发生斜向相对位移的;导座最终椅座向前移动后,椅座前端往往还会相对底座上翘;从而出现上顶压迫用户大腿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通过在座连接件的前端与底部支撑组件的前端设置平衡导向机构,平衡导板夹持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是能够发生角度变化的;使得当座支撑件后端向上抬起并向前运动时,平衡导板的后端将会向上翘起并同时向前运动;平衡导板将会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转动,使平衡导板的前端将会向下运动以使座支撑体的前端将下沉一定距离以抵消座支撑体在此运动过程中向上运动的距离;使得后仰时椅座前端不会向上压迫用户大腿,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包括座支撑体、背支撑体、底部支撑组件以及连接在底部支撑组件与背支撑体之间的传动支撑件;所述座支撑体的后端设有向上伸出的座连接件,该座连接件与传动支撑件铰接;传动支撑件配置为响应于背支撑体的后仰转动动作相应相对底部支撑组件向前转动以驱动座支撑体同时向前运动;所述座支撑体前端与底部支撑组件前端之间设有平衡导向机构;该平衡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组件前端的两个上、下间隔的滚动横轴,以及设置在座支撑体的前端并向后伸出的平衡导板;滚动横轴能够相对底部支撑组件进行原地滚动;所述平衡导板夹持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且任意一个滚动横轴配置为与平衡导板相切。
作为优选,座支撑体具有初始位置及后仰转动位置;初始位置下,所述座支撑体处于前高后低状态;后仰转动位置下,传动支撑件作用座支撑体后端向上并向前运动,所述平衡导板相应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转动。当座支撑件后端向上抬起并向前运动时,平衡导板的后端将会相应抬起并同时向前运动;且平衡导板将会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发生角度变化使其前端将会向下运动,使座支撑体的前端将下沉一定距离以抵消座支撑体在此过程中向上运动的距离;从而使得最终座支撑体前端向前移动,但是其高度几乎保持不变,不会压迫用户大腿。
作为优选,由前往后,所述平衡导板朝后下方倾斜;且平衡导板与座支撑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平衡导板转动对座支撑体整体的角度影响不大,只是起到使座支撑体前端不被抬起的作用。
作为优选,初始位置下,两个滚动横轴轴心之间的连线与平衡导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使得初始位置下,平衡导板更容易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座支撑体为“口”字型框架结构,座支撑体包括位于前端的座前横杆,所述平衡导板连接在该座前横杆上。平衡导板不会与座支撑体发生干涉,完全不影响座支撑体的支撑。
作为优选,由后往前,所述座连接件朝前上方延伸,且座连接件的上端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撑件的上部。使得传动支撑件向前转动时对座连接件的施力方向与座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吻合,使得力传导效果更好,更有效的拉动座连接件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斜向前上方延伸的支架,传动支撑件底端转动配合在该支架上;所述滚动横轴设置在该支架的前端。支架斜向设置,使支架不会与座支撑体运动发生干涉。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在座连接件的前端与支架的前端进一步设有平衡导向机构,该平衡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前端的两个上下间隔的滚动横轴以及设置在座支撑体前端并向后下方伸出的平衡导板;平衡导板夹持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是能够发生角度变化的;当座支撑件后端向上抬起并向前运动时,平衡导板的后端将会向上翘起并同时向前运动;使得平衡导板将会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转动,平衡导板的前端将会向下运动以使座支撑体的前端将下沉一定距离以抵消座支撑体在此运动过程中向上运动的距离;从而使得最终座支撑体前端向前移动,但是其前端高度几乎保持不变;使得用户在后仰过程中,座支撑体前端不会上顶压迫用户大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支撑体与座椅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椅前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椅侧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座支撑体由初始位置运动至后仰转动位置,座支撑体前端高度对比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撑体、座支撑体、底部支撑组件及侧部传动装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转动齿件配合在传动支撑件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支架前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动齿、传动支撑件与背连接件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传动支撑件转动时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传动支撑件连接侧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撑体初始状态时,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背支撑体后仰状态时,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背支撑体1;背连接件101;座支撑体2;座前横杆2a;座连接件201;底部支撑组件3;底座3a;支架3b;侧部传动装置4;支臂5;传动支撑件6;侧盖601;转动齿件7;转柱701;第一转齿8;第二转齿9;转动座10;限位套柱11;限位卡板12;背动齿13;转动轴柱14;轴孔15;卡接槽16;卡块17;底部定齿18;滚动横轴19;平衡导板20;支撑板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的座背联动椅包括背支撑体1、座支撑体2、底部支撑组件3及侧部传动装置4;所述背支撑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向前伸出的背连接件101,所述的座支撑体2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伸出的座连接件201;所述的底部支撑组件3包括用于与气杆连接的底座3a以及由底座3a向前伸出的支架3b;在该支架3b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伸出的支臂5;所述的侧部传动装置4镜像设置于座椅的两侧,且单个的侧部传动装置4的两端分别与背连接件101和支臂5连接,且所述座连接件201上端转动连接在侧部传动装置4上。在侧部传动装置4的作用下,实现背支撑体1及座支撑体2的联动。
具体的说:如图1-12所示,所述的侧部传动装置4包括纵向设置的传动支撑件6以及设置在该传动支撑件6内的转动齿件7;该转动齿件7包括沿传动支撑件6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转柱701以及分别设置在转柱701两头的第一转齿8和第二转齿9;所述的第一转齿8的轴向方向及第二转齿9的轴向方向与转柱701的长度方向重合。且所述的转柱701转动配合在传动支撑件6内,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所述的传动支撑件6内设有两个间隔的转动座10,该转动座10与传动支撑件6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转柱701转动配合在两个转动座10内,使得转动齿件7能够在传动支撑件6内进行稳定的旋转运动,不会晃动;从而使得两端的第一转齿8和第二转齿9同时进行旋转运动。且第一转齿8和第二转齿9分别与传动支撑件6之间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齿8或第二转齿9上的朝转柱701的中心方向延伸的限位套柱11,以及相应设置在传动支撑件6上的限位卡板12;沿传动支撑件6的长度方向,所述的限位套柱11与限位卡板12相抵接;从而使得转动齿件7仅能在传动支撑件6内进行原地旋转,而不能相对传动支撑件6发生位移。
如图2-9所示,所述的背连接件101的端部设有背动齿13,该背动齿13与背连接件101卡接固定;且背动齿13转动配合在传动支撑件6的上端并与第一转齿8齿轮转向配合;具体是指:所述的背动齿13与背连接件101可拆卸连接,背动齿13具有突出的转动轴柱14,所述传动支撑件6的上端设有轴孔15;且在所述背连接件101的端部设有突出的多边形的卡块17,转动轴柱14上相应凹设有卡接槽16;装配时,将所述的背动齿13的转动轴柱14转动穿设在轴孔15内,然后使得背连接件101上的卡块17卡接在卡接槽16内;从而使得背动齿13能够相对传动支撑件6转动,且背动齿13与背连接件101保持相对固定。在所述支架3b的支臂5上设有底部定齿18,同理,该底部定齿18与传动支撑件6及支臂5的配合结构和背动齿13与传动支撑件6的配合结构相同,使得该底部定齿18与传动支撑件6的底端转动配合并与支臂5卡接固定。采用卡接的方式,使得背动齿13与背连接件101之间、底部定齿18与质变5之间能够始终保持周向固定。
结构间的装配顺序为:先将所述的背动齿13和底部定齿18分别与传动支撑件6转动连接,然后再将转动齿件7转动装配在传动支撑件6内。使得背动齿13将与第一转齿8齿轮转向配合,即背动齿13的齿轮轴向方向与第一转齿8的齿轮轴向方向相垂直。所述的底部定齿18将与第二转齿9齿轮转向配合,即底部定齿18的齿轮轴向方向与第二转齿9的齿轮轴向方向相垂直。从而实现背动齿13、转动齿件7及底部定齿18之间的联动。
如图4、9、11、12所示,当背支撑体1由初始位置运动至后仰转动位置时,背支撑体1将会带动背连接件101驱使背动齿13转动,背动齿13与第一转齿8之间发生齿轮转动,使得转动齿件7在传动支撑件6内旋转;从而使得第二转齿9将会同时相对底部定齿18进行齿轮转动。而底部定齿18是连接固定在支架3b上的,支架3b是与气杆连接固定的,即底部定齿18是保持固定的;从而如图9所示,第二转齿9相对底部定齿18进行齿轮转动的同时,将会使得转动齿件7以底部定齿18的中心为圆心向前进行圆周转动,而转动齿件7仅能在传动支撑件6内进行原地旋转,故而传动支撑件6将与转动齿件7同步转动。所以得出,当背支撑体1相对支架3b向后转动的同时,所述传动支撑件6将会同时相对支架3b向前转动。而所述的座连接件201上端是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撑件6上部的,继而当所述的传动支撑件6向前转动时,将会作用座连接件201带动座支撑体2同时向前运动;且由后往前,所述座连接件201朝前上方延伸,使得传动支撑件6向前转动时对座连接件201的施力方向与座连接件201的长度方向吻合,使得力传导效果更好,更有效的向前拉动座支撑体2运动。
此外,如图10所示,所述的传动支撑件6为开口朝向外侧的壳体结构,所述转动齿件7位于传动支撑件6内部;在传动支撑件6上进一步可拆卸连接有侧盖601,从而能够隐藏传动支撑件6的内部连接结构,使得座椅整体结构十分简约美观。进一步的,在该传动支撑件6上还能够安装扶手(未图示),因为传动支撑件6刚好位于座椅的侧部,所以将扶手安装在其上也很容易实现;从而使得扶手也能够与座背同步运动,设计更加巧妙;从而完全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无需配备传统座椅的底盘结构,能够大大降低成本。
重点在于:如图1-5、11、12所示,且在所述的座支撑体2的前端与支架3b的前端之间进一步设有平衡导向机构,该平衡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架3b前端的两个上、下间隔的滚动横轴19以及设置在座支撑体2前端并向后下方伸出的平衡导板20;该平衡导板20夹持在两个滚动横轴19之间,平衡导板20配置为始终与任意一个滚动横轴19相切;且滚动横轴19配置为能够相对支架3b进行原地滚动;从而使得座支撑体6进行前后运动时,平衡导板20将会稳定的在两个滚动横轴19之间进行前后移动,使得座支撑体6的运动平稳,不会晃动。且所述支架3b包括由底座3a向前上方伸出的支撑板21,该支撑板21为钢板,能够保证结构的支撑性。
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所述的座支撑体2为“口”字型框架结构,座支撑体2包括位于前端的座前横杆2a,所述平衡导板20的前端连接在该座前横杆2a上。初始位置下,座支撑体2处于前高后底的状态;所述座连接件201设置在座支撑体2的后端,继而当所述的背支撑体1向后转动时使得传动支撑件6向前转动时,主要是作用座支撑体2的后端向上向前运动,对座支撑体2的后端施加向上向前的作用力。此外,平衡导板20夹持在两个滚动横轴19之间是能够发生角度变化的;且由前往后,所述平衡导板20朝后下方倾斜,继而当座支撑件2后端向上抬起并向前运动时,所述的平衡导板20的后端将会向上翘起并同时向前运动;使得平衡导板20将会相应的在两个滚动横轴19之间转动,平衡导板20转动的同时,平衡导板20的前端将会向下运动以使座支撑体2的前端将下沉一定距离以抵消座支撑体2在此运动过程中向上运动的距离;从而使得最终座支撑体2前端向前移动,但是其高度几乎保持不变;即使被抬高,抬起的部分也可忽略不计,用户几乎感受不到,从而使得用户在后仰过程中,座支撑体2前端不会发生上顶用户的大腿的现象,使用舒适。且平衡导板20与座支撑体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平衡导板20转动对座支撑体2整体的角度影响不大,只是起到使座支撑体2前端不被抬起的作用。此外,如图4所示,在初始位置下,两个滚动横轴19轴心之间的连线与平衡导板2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使得初始位置下,平衡导板20更容易在两个滚动横轴19之间转动,使平衡导板20转动顺畅。
且初始位置下,座支撑体2处于前高后底的状态,使得当用户背部对背支撑体1施加后仰的背倾力时;该背倾力通过侧部传动装置4将力传导至对座支撑体2后端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得该作用力将与用户自身施加在座支撑体2后端向下的重力形成对抗关系,且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使体重较轻或较重的人都能轻松地倾仰和回复起身;使得该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同时具备重力自适应功能。
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转齿8与背动齿13的齿轮传动比为1:1;所述的第二转齿9与底部定齿18的齿轮传动比为1:3。这是由于背支撑体1后仰过程中,背支撑体1的后仰角度变化肯定是大于座支撑体2的角度变化的;故而第二转齿9与底部定齿18的齿轮比设置为1:3,使得传动支撑件6能够在一个合理的角度内旋转以驱动座支撑体2向前运动,使得座支撑体2的角度变化在用户接受范围内。并且,采用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背支撑体1与座支撑体2之间的联动;虽然侧部传动装置4是镜像设置与座椅的两侧,但是齿轮传动的精度很高,从而使得两侧的传动支撑件6转动的同步性高,使得背支撑体1与座支撑体2的两侧能够保持同步运动,使座椅倾仰运动非常稳定。

Claims (7)

1.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支撑体、背支撑体、底部支撑组件以及连接在底部支撑组件与背支撑体之间的传动支撑件;所述座支撑体的后端设有向上伸出的座连接件,该座连接件与传动支撑件铰接;传动支撑件配置为响应于背支撑体的后仰转动动作相应相对底部支撑组件向前转动以驱动座支撑体同时向前运动;所述座支撑体前端与底部支撑组件前端之间设有平衡导向机构;该平衡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底部支撑组件前端的两个上、下间隔的滚动横轴,以及设置在座支撑体的前端并向后伸出的平衡导板;滚动横轴能够相对底部支撑组件进行原地滚动;所述平衡导板夹持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且任意一个滚动横轴配置为与平衡导板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座支撑体具有初始位置及后仰转动位置;初始位置下,所述座支撑体处于前高后低状态;后仰转动位置下,传动支撑件作用座支撑体后端向上并向前运动,所述平衡导板相应在两个滚动横轴之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前往后,所述平衡导板朝后下方倾斜;且平衡导板与座支撑体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初始位置下,两个滚动横轴轴心之间的连线与平衡导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支撑体为“口”字型框架结构,座支撑体包括位于前端的座前横杆,所述平衡导板连接在该座前横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后往前,所述座连接件朝前上方延伸,且座连接件的上端转动连接在传动支撑件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组件包括斜向前上方延伸的支架,传动支撑件底端转动配合在该支架上;所述滚动横轴设置在该支架的前端。
CN202223357452.4U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Active CN219047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7452.4U CN219047879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7452.4U CN219047879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7879U true CN219047879U (zh) 2023-05-23

Family

ID=86376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7452.4U Active CN219047879U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7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020739A (ja) 折り畳み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CN219047879U (zh) 一种用于座背联动椅的座框连接结构
CN218852280U (zh) 一种坐具
CN213962552U (zh) 用于背座联动座椅的锁定装置
CN113197456B (zh) 一种多功能座椅
CN115886478A (zh) 一种座椅及其就坐支撑方法
CN115413901A (zh)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的底盘装置
CN219877770U (zh) 一种座椅
CN210810110U (zh) 一种自动放松用智能沙发
CN209950776U (zh) 按摩靠椅
CN218474346U (zh) 一种自负重转椅底盘
CN218515909U (zh) 一种扶手装配机构及按摩椅
CN213993008U (zh) 人体工学座椅
CN214258640U (zh) 一种椅座椅背联动装置
CN219782052U (zh) 一种扶手及座椅
JP2517135Y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シート
CN220756975U (zh) 一种椅具
CN220192598U (zh) 一种沙发椅架的坐垫与脚踏联动机构
CN220088984U (zh) 一种可倾仰座椅的滑动支撑机构
CN220212474U (zh) 一种调节椅背深度的线控安装结构
CN220403537U (zh) 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椅架结构
CN212325905U (zh) 一种椅背折叠机构及坐具
JP3615717B2 (ja) 採血用椅子
CN218978427U (zh) 一种座椅手臂支撑装置
CN220001301U (zh) 一种可滑动调节的椅背装置及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