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6539U - 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6539U
CN219046539U CN202223361564.7U CN202223361564U CN219046539U CN 219046539 U CN219046539 U CN 219046539U CN 202223361564 U CN202223361564 U CN 202223361564U CN 219046539 U CN219046539 U CN 219046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headset
hanging structure
conductive part
earpho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615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正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615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6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6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6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本公开提供的蓝牙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充电结构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可拆卸连接;充电结构设置在挂持结构内,挂持结构的靠近耳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耳机本体具有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在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连接时与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充电结构向耳机本体充电。本公开的蓝牙耳机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蓝牙耳机由于自身具有的便携性能而被广泛使用。
一般的蓝牙耳机大多包括两个耳机单体和连接在两个耳机单体之间的耳机线,耳机线与耳机单体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将耳机单体与耳机线组装在一起进行使用;在需要充电时,需要将耳机单体拆下对耳机单体进行充电。
然而,上述的蓝牙耳机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充电,从而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充电结构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可拆卸连接;充电结构设置在挂持结构内,挂持结构的靠近耳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耳机本体具有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在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连接时与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充电结构向耳机本体充电。
可选的,第一导电部为导电磁铁;和/或,第二导电部为充电底盘。
可选的,挂持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座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件,连接座位于挂持件的靠近耳机本体的一端;充电结构设置在挂持件内,第一导电部设置在连接座内,第一导电部的至少部分结构面向第二导电部设置且可与第二导电部接触导通。
可选的,挂持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挂持件与连接座之间的连接套;充电结构与第一导电部之间通过导电连接线连接,导电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导电部,导电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和连接套连接于充电结构。
可选的,耳机本体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出音部和连接部;挂持结构具有供连接部插入的插接腔,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插接腔的腔底,第二导电部设置于连接部的面向插接腔腔底的一端。
可选的,挂持结构与连接部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卡接结构卡合连接挂持结构与连接部,以卡合连接挂持结构与耳机本体。
可选的,卡接结构包括卡扣和卡槽,卡扣设置在挂持结构与连接部中的一者上,卡槽设置在挂持结构与连接部中的另一者上;卡扣能够位于卡槽内,以卡合连接挂持结构与耳机本体。
可选的,在连接部的周向上,卡扣设置于挂持结构的面向连接部的一侧,卡槽设置于连接部的面向挂持结构的一侧;耳机本体上还开设有与卡槽连通的滑槽,滑槽沿连接部的轴向延伸,且卡扣能够从滑槽内滑动至卡槽内;卡槽沿耳机本体的周向延伸,且卡扣能够在卡槽内滑动。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耳机设备,包括两个上述的蓝牙耳机。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产品和上述的蓝牙耳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中,蓝牙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可拆卸连接,挂持结构内设有充电结构,且挂持结构具有与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耳机本体具有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在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连接时与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充电结构向耳机本体充电,从而不仅能够实现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对耳机本体进行充电,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充电,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沿一种方向的剖视图;
图2b为图2a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a为图1沿另一种方向的剖视图;
图4b为图4a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a为图3a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中的耳机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中E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
1、耳机本体;2、挂持结构;3、导电磁铁;4、卡接结构;
10、蓝牙耳机;11、充电底盘;12、出音部;13、连接部;14、滑槽;21、挂持件;22、连接套;23、连接座;24、插接腔;31、磁铁块;41、卡扣;42、卡槽;
211、第一延伸部;212、主体部;213、第二延伸部;411、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目前,蓝牙耳机由于自身具有的便携性能而被广泛使用。一般的蓝牙耳机大多包括两个耳机单体和连接在两个耳机单体之间的耳机线,耳机线与耳机单体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将耳机单体与耳机线组装在一起进行使用;在需要充电时,需要将耳机单体拆下对耳机单体进行充电。然而,上述的蓝牙耳机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充电,从而不便于使用。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和电子设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充电结构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可拆卸连接;充电结构设置在挂持结构内,挂持结构的靠近耳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耳机本体具有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在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连接时与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充电结构向耳机本体充电。从而不仅能够实现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对耳机本体进行充电,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充电,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至图2b,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沿一种方向的剖视图,图2b为图2a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2a可以理解为图1沿主视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2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10,包括耳机本体1、充电结构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2,耳机本体1与挂持结构2可拆卸连接,耳机本体1和挂持结构2均绝缘,且耳机本体1用于与人耳接触;充电结构包括电池和主板,电池和主板均设置在挂持结构2内,具体的,其中,电池和主板均可以粘接至挂持结构2内,在此,对电池与挂持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主板与挂持结构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挂持结构2的靠近耳机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耳机本体1具有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在耳机本体1与挂持结构2连接时与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充电结构能够向耳机本体1充电。在对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进行使用,并使得耳机本体1能够充电时,将挂持结构2挂持在人体部位上,例如是耳朵、脖子等,然后,通过第一导电部与第二导电部之间的吸附作用将耳机本体1吸附在挂持结构2上,从而不仅可以将耳机本体1与挂持结构2连接在一起,还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耳机本体1进行充电,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包括挂持结构2,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挂持结构2与耳机本体1连接,并将挂持结构2挂持在人体部位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耳机本体1丢失;另外,在耳机本体1电量充足的情况下,耳机本体1也可以与挂持结构2分离,对耳机本体1进行单独使用,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的使用性能较高。
而为了提升挂持结构2挂持在人体部位上的舒适度,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挂持结构2的至少部分为硅胶结构或橡胶结构。这样,则能够提升挂持结构2挂持在人体部位上的舒适度,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挂持结构2对人体部位产生损伤。
进一步地,为了使充电结构能够对耳机本体1进行充电,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池通过导电连接线(图中未示出)与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
请参见图1至图3b,其中,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部为导电磁铁3,第二导电部为充电底盘11;且导电磁铁3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磁铁块31,充电底盘11为两个,两个充电底盘11与两个磁铁块31一一对应设置,磁铁块31的一端能够与对应的充电底盘11吸附贴合;导电连接线包括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正极连接线连接于两个磁铁块31中一者的另一端与电池之间,负极连接线连接于两个磁铁块31中另一者的另一端与电池之间。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磁铁块31的纵截面图形为“L”形,且两个磁铁块31相对设置。具体的,“L”形磁铁块31的竖直壁的端部能够与对应的充电底盘11吸附贴合,“L”形磁铁块31的水平壁的背离竖直壁的一端与正极连接线或负极连接线相连。
为了使挂持结构2能够挂持于人体部位上,并能够对充电结构和第一导电部进行设置,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挂持结构2包括挂持件21、连接套22和连接座23,挂持件21与连接座23之间通过连接套22连接,充电结构设置在挂持件21内,且挂持件21上具有用于与人体部位配合的挂持腔;第一导电部设置在连接座内,即导电磁铁3设置在连接座23内,导电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于导电磁铁3,导电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23和连接套22连接于电池。具体的,正极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磁铁块31的背离充电底盘11的一侧,正极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23和连接套22连接于电池;负极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磁铁块31的背离充电底盘11的一侧,负极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23和连接套22连接于电池。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挂持件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部211、主体部212和第二延伸部213,第一延伸部211连接于连接套22,第一延伸部211与主体部212之间具有夹角,主体部212与第二延伸部213之间具有夹角,以在第一延伸部211、主体部212和第二延伸部213之间形成一接近“U”形的挂持腔。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挂持件21挂持在人体部位上的舒适感,第一延伸部211与主体部212之间以及主体部212和第二延伸部213之间均过渡连接,即第一延伸部211与主体部212的连接处为圆角,主体部212与第二延伸部213的连接处为圆角。这样,则能够避免第一延伸部211与主体部212的连接处以及主体部212与第二延伸部213的连接处形成棱边结构,此外,还能够提升蓝牙耳机10的外管性能。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211、主体部212和第二延伸部213一体式成型,在此,对第一延伸部211、主体部212和第二延伸部2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制。
而为了对电池和主板进行设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挂持件21的内部可以是空心结构,或者,挂持件21内部可以设置供电池和主板安装的空腔。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挂持件21由硅胶制成。在此,对挂持件21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制。
而为了实现与挂持结构2的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耳机本体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出音部12和连接部13,出音部12用于与人耳接触;挂持结构2具有供连接部13插入的插接腔24,具体的,连接座23上开设有供连接部13插入的插接腔24,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插接腔24的腔底上,第二导电部设置于连接部13的面向插接腔24的腔底的一端,具体的,充电底盘11设置于连接部13的面向插接腔24腔底的一端,磁铁块31的背离对应的充电底盘11的一端连接于插接腔24的腔底;正极连接线和负极连接线能够贯穿插接腔24的腔底,以连接磁铁块31与电池。其中,磁铁块31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插接腔24的腔底连接,在此,对磁铁块31与插接腔24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插接腔24为与连接部13匹配的柱形腔,在此,对插接腔24的形状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耳机本体1还应该包括其他能够使耳机本体1出音或收音的模块或单元,在此,对耳机本体1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制。
请参见图1至图6b,其中,图4a为图1沿另一种方向的剖视图,图4b为图4a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a为图3a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中的耳机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中E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图4a可以理解为图1沿右视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6b所示,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在使用的过程中丢失,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挂持结构2与连接部13之间设有卡接结构4,具体的,卡接结构4设置在连接座23与连接部13之间;卡接结构4卡合连接连接座23与连接部13,以卡合连接挂持结构2与连接部13,进而卡合连接挂持结构2与耳机本体1。这样,则能够提升挂持结构2与耳机本体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提升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1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卡接结构4包括卡扣41和卡槽42,卡扣41设置在挂持结构2与连接部13中的一者上,卡槽42设置在挂持结构2与连接部13中的另一者上;卡扣41能够位于卡槽42内,以卡合连接挂持结构2与耳机本体1。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13的周向上,卡扣41设置于挂持结构2的面向连接部13的一侧,卡槽42设置于连接部13的面向挂持结构2的一侧,具体的,卡扣41设置于插接腔24的侧壁上。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将卡扣41卡入卡槽42内,卡扣41的背离插接腔24腔底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411,具体的,导向斜面411的靠近插接腔24中轴线的一侧靠近插接腔24腔底设置,这样,则便于将卡扣41卡入卡槽42内,以便于对挂持结构2与耳机本体1之间进行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使连接部13与连接座23之间连接的更为可靠,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插接腔24的腔壁上设置有两个沿插接腔24的腔壁间隔设置的卡扣41,相应的,连接部13上开设有两个与卡扣41一一对应的卡槽42。在此,对卡扣41和卡槽42的个数不作限制。
而为了便于对耳机本体1与挂持结构2之间进行卡合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耳机本体1上还开设有与卡槽42连通的滑槽14,滑槽14沿连接部13的轴向延伸,且卡扣41能够从滑槽14内滑动至卡槽42内;卡槽42沿耳机本体1的周向延伸,且卡扣41能够在卡槽42内滑动。具体的,滑槽14的面向插接腔24腔底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滑槽14的背离插接腔24腔底的一端与卡槽42的一端连通,卡槽42的另一端封闭。
具体的,当需要使耳机本体1与挂持结构2进行卡合连接时,首先使滑槽14与卡扣41对准,将连接部13的面向连接座23的一侧插接于插接腔24内,当卡扣41进入卡槽42内时,顺着卡槽42的延伸方向转动耳机本体1,当卡扣41与卡槽42卡合连接时停止对耳机本体1的转动,此时,在卡扣41与卡槽42的卡合作用下以及在磁铁块31对充电底盘11的吸附作用下,使得耳机本体1与挂持结构2可靠连接,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耳机本体1的丢失。
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充电结构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可拆卸连接;充电结构设置在挂持结构内,挂持结构的靠近耳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耳机本体具有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在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连接时与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充电结构向耳机本体充电。从而不仅能够实现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对耳机本体进行充电,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充电,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设备,包括两个上述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10。
需要说明的是,蓝牙耳机10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过,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设备,包括两个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充电结构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可拆卸连接;充电结构设置在挂持结构内,挂持结构的靠近耳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耳机本体具有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在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连接时与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充电结构向耳机本体充电。从而不仅能够实现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对耳机本体进行充电,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充电,使得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进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设备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子产品和上述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10,蓝牙耳机10能够与电子产品无线通讯连接。其中,电子产品可以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在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10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过,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产品和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充电结构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可拆卸连接;充电结构设置在挂持结构内,挂持结构的靠近耳机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耳机本体具有第二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在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连接时与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充电结构向耳机本体充电。从而不仅能够实现耳机本体与挂持结构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对耳机本体进行充电,从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充电,使得本实施例中的蓝牙耳机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进而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较强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耳机(10),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1)、充电结构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结构(2),所述耳机本体(1)与所述挂持结构(2)可拆卸连接;
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挂持结构(2)内,所述挂持结构(2)的靠近所述耳机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充电结构电连接的第一导电部;
所述耳机本体(1)具有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在所述耳机本体(1)与所述挂持结构(2)连接时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磁性吸附并接触导通,以使所述充电结构向所述耳机本体(1)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为导电磁铁(3);和/或,所述第二导电部为充电底盘(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结构(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座(23)和能够悬挂在人体部位上的挂持件(21),所述连接座(23)位于所述挂持件(21)的靠近所述耳机本体(1)的一端;
所述充电结构设置在所述挂持件(21)内,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座(23)内,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至少部分结构面向所述第二导电部设置且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接触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牙耳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结构(2)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挂持件(21)与所述连接座(23)之间的连接套(22);
所述充电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部之间通过导电连接线连接,所述导电连接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导电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座(23)和所述连接套(22)连接于所述充电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耳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出音部(12)和连接部(13);
所述挂持结构(2)具有供所述连接部(13)插入的插接腔(24),所述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插接腔(24)的腔底,所述第二导电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3)的面向所述插接腔(24)腔底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蓝牙耳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持结构(2)与所述连接部(13)之间设有卡接结构(4);
所述卡接结构(4)卡合连接所述挂持结构(2)与所述连接部(13),以卡合连接所述挂持结构(2)与所述耳机本体(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4)包括卡扣(41)和卡槽(42),所述卡扣(41)设置在所述挂持结构(2)与所述连接部(13)中的一者上,所述卡槽(42)设置在所述挂持结构(2)与所述连接部(13)中的另一者上;
所述卡扣(41)能够位于所述卡槽(42)内,以卡合连接所述挂持结构(2)与所述耳机本体(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13)的周向上,所述卡扣(41)设置于所述挂持结构(2)的面向所述连接部(13)的一侧,所述卡槽(42)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3)的面向所述挂持结构(2)的一侧;
所述耳机本体(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卡槽(42)连通的滑槽(14),所述滑槽(14)沿所述连接部(13)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卡扣(41)能够从所述滑槽(14)内滑动至所述卡槽(42)内;
所述卡槽(42)沿所述耳机本体(1)的周向延伸,且所述卡扣(41)能够在所述卡槽(42)内滑动。
9.一种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耳机(10)。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产品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耳机(10)。
CN202223361564.7U 2022-12-14 2022-12-14 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046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1564.7U CN219046539U (zh) 2022-12-14 2022-12-14 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1564.7U CN219046539U (zh) 2022-12-14 2022-12-14 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6539U true CN219046539U (zh) 2023-05-19

Family

ID=8632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61564.7U Active CN219046539U (zh) 2022-12-14 2022-12-14 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6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0645B2 (en) Multifunctional socket
US8529274B2 (en) Electrical coupler
US20160105047A1 (en) Mobile device mounting and charging system
CN207542466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US9496642B1 (en) Charging connector having a body with a magnetic member
US20100137038A1 (en) Interchangeable Docking Cradle
US20200235519A1 (en) Adap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04505679A (zh) 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实现方法
US20220286544A1 (en) Attachment module for coupling at least one wireless earphone with a mobile device
CN209592526U (zh) 一种磁吸连接器
CN219046539U (zh) 蓝牙耳机、耳机设备及电子设备
CN211456175U (zh) 一种数据线
CN21022453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7611897U (zh) 一种转接头、转接装置以及充电设备
CN211376990U (zh) 蓝牙耳机及电连接器
CN210093457U (zh) 一种头戴耳机
CN214338111U (zh) 耳挂结构及耳机
CN216903461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09587595A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充电系统
CN218101855U (zh) 无线适配器及vr系统
CN218161875U (zh) 一种带转接功能的手机便携充电装置
CN211351206U (zh) 一种数据线插头及数据线
WO2022160472A1 (zh) 耳机组件
CN211126385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8570423U (zh) 无线耳机及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