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42011U -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42011U
CN219042011U CN202223282031.XU CN202223282031U CN219042011U CN 219042011 U CN219042011 U CN 219042011U CN 202223282031 U CN202223282031 U CN 202223282031U CN 219042011 U CN219042011 U CN 219042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wire
film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20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奋杰
陈焯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Racer New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Racer New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Racer New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Racer New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32820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42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42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42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包括膜体,所述膜体设有呈左右设置的正极线和负极线。正极线和负极线之间排列有多个发热区块组。发热区块组排列有多个发热单元。发热区块组的两端均覆盖有电极连接线,相邻的两条电极连接线分别与正极线或负极线相连。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热铺装模块,包括上述的发热膜和设于发热膜两侧的外壳和填充层。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通过电极连接线将纵横排列的多个发热单元连接到正极线和负极线,使得发热单元能够被单独裁开实现开孔,而不影响其余发热单元的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发热铺装模块,所述外壳和填充层能够对发热膜进行防护,使得发热铺装模块能够满足铺装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电热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背景技术
石墨烯导电性能好,电子迁移率快,发热速度快,更加节能环保,并且石墨烯发热原理是远红外发热,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石墨烯发热油墨膜在诸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尤其是发热桌面、发热地板、发热墙体、电热壁画等家装场合。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这些产品在应用时发热油墨膜都是成片铺装,在遇到需要局部避空(例如需要避开墙面开关或插座位置)时,只能不铺装避空位置的整片区域,或者是额外走线单独铺装不同规格的发热油墨膜。而且,成片铺装的发热膜,一旦表面被局部覆盖,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时,会导致整片发热膜无法使用,甚至会引发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包括:膜体,所述膜体设有呈左右设置的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正极线和负极线之间前后排列有多个互不相连的发热区块组,所述发热区块组左右排列有多个互不相连的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区块组的前后两端均覆盖有电极连接线,相邻的两条电极连接线分别与所述正极线或负极线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所述发热区块组的前后两端通过所述电极连接线与所述正极线和负极线连接,使得所述正极线和负极线通电时,所述发热区块组的前后两端具有点压差,实现发热功能。相邻发热区块组之间、以及相邻发热单元之间均互不相连留有间隔,使得发热膜能够以发热单元为单位进行掏空开孔,从而让发热膜在铺装时能够匹配特定形状,满足复杂的避空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通过电极连接线将纵横排列的多个发热单元连接到正极线和负极线,使得发热单元能够被单独裁开实现开孔,且开孔后不影响其余发热单元的正常工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线和负极线相互平行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相互平行的正极线和负极线能够为两者之间的发热单元进行供电发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连接线具有与所述正极线或负极线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呈鱼骨状沿前后方向延伸。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端呈鱼骨状延伸,使得电极连接线与正极线或负极线的接触范围更大,不容易断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连接线包括两条连接子线,所述两条连接子线分别覆盖于相邻的两个发热区块组边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两条连接子线分别覆盖在两个发热区块组的边缘,使得对应发热区块组的发热单元与正极线或负极线连接,避免电极连接线完全覆盖相邻两个发热区块组之间的区域,节省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条连接子线之间还设有连接桥,所述连接桥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连接子线连接,所述连接桥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开孔需求来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条连接子线分别与两个发热区块组的端部连接,两条连接子线的端部与正极线或负极线连接,所述连接桥将两条连接子线除与正极线或负极线连接的端部位置以为的其他位置连接起来,当对其中的发热单元进行挖空开孔时,断开的连接子线仍能通过连接桥与另一条连接子线连接避免断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热铺装模块,包括:外壳、填充层、和上述的发热膜;所述外壳罩设于所述填充层外侧,所述发热膜设于所述外壳和填充层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热铺装模块,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所述外壳和填充层能够对其两者之间的发热膜进行防护,使得发热铺装模块能够满足铺装需求,在铺装时能够直接掩埋在墙体或地板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和填充层的形状与所述发热膜的形状一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发热膜、填充层和外壳的形状相互对应,方便开孔避位和铺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充层为聚氨酯制品,所述外壳为工程塑料制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和填充层都能具备良好的强度和性能,且重量较轻,大大降低了发热铺装模块的运输成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铺装模块还包括导电线,所述导电线与所述正极线和负极线连接,所述导电线的两端具有设于所述外壳外侧的接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同发热铺装模块之间能够通过导电线连接,或者通过导电线与电源总线连接,方便铺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线为橡胶导线,所述导电线还连接有温控元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导线采用耐高温高强型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耐高温耐低温性能。通过所述温控元件能够控制发热铺装模块的通断,避免发热铺装模块因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烧坏,大大延长发热铺装模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热铺装模块,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热铺装模块,其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热膜,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热膜,其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热铺装模块,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00、外壳;110、卡口;200、填充层;300、导电线;310、公插头;320、母插头;330、温控元件;400、发热膜;410、正极线;420、负极线;430、发热区块组;431、发热单元;432、纵向隔离带;440、电极连接线;441、连接子线;442、连接桥;450、横向隔离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发热铺装模块作出如下实施例:
一种发热铺装模块,包括:外壳100、填充层200、导电线300和发热膜400。
所述外壳100罩设于所述填充层200的外侧,所述发热膜400设于所述外壳100和填充层200之间。所述导电线300的中段设于所述填充层200内并与所述发热膜400连接。所述导电线300的两端分别外露于所述外壳100的异端两侧。所述外壳100的两侧设有可供所述导电线300嵌设的卡口110。所述导电线300卡设于所述卡口110,所述导电线300的两端分别从两个所述卡口110往外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0为耐热工程塑料制品。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电绝缘性好,可在较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所述外壳100采用工程塑料制成,使得发热铺装模块整体质量轻,在铺装时覆盖甚至浸没在水泥中也不会被腐蚀。所述填充层200为聚氨酯材质,在生产时通过模具在所述外壳100的内侧直接成型固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200为硬质聚氨酯塑料,具有质轻、隔音、绝热性能优越、耐化学药品,电性能好,易加工,吸水率低等优点。此外,聚氨酯泡沫塑料还有优良的加工性、粘合性、绝热性等性能,属于性能优良的缓冲材料,十分适合应用在发热铺装模块的填充层200。
以所述发热膜400靠近所述外壳100的一侧为上侧,所述发热膜400靠近所述填充层200的一侧为下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层200的下侧还设有反射膜。通过反射膜对发热膜400的热量进行阻挡,避免热量往下侧发散,提高能效。
所述发热膜400设有呈左右设置的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均为铜质导线,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分别设于所述发热膜400的左右两端。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相互平行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之间设有多个发热区块组430。所述多个发热区块组430沿前后方向排列设置且互不相连。所述发热区块组430设有多个发热单元431。所述多个发热单元431沿左右方向排列设置且互不相连。
所述发热区块组430之间设有电极连接线440。在前后相邻的两条所述电极连接线440中,其中一条与所述正极线410相连,另一条与负极线420相连。所述电极连接线440覆盖其前后两侧的所述发热区块组430的边缘。每个所述发热区块组430的前后两端都能够通过所述电极连接线440分别与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相连,使得所述正极线410和正极线410通电时,能够在发热区块组430的前后两端形成电压,使得所述发热单元431内的导电油墨通电发热。
相邻的所述发热区块组430之间形成左右延伸的横向隔离带450,相邻的发热单元431之间也形成前后延伸的纵向隔离带432。当需要对发热膜400进行开孔时,沿所述发热单元431周围的横向隔离带450和纵向隔离带432将对应位置的所述发热单元431掏空,实现发热膜400的开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连接线440为镀银印刷而成。所述电极连接线440的成本较高。若完全覆盖所述发热区块组430之间的横向隔离带450,成本较高。因此,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极连接线440包括两条连接子线441。两条所述连接子线441分别覆盖在相邻两个所述发热区块组430的边缘上。
所述连接子线441沿左右方向延伸。以所述连接子线441的两端为连接端和远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正极线410或负极线420相连。
为在满足导电需求的同时,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子线441的宽度沿自所述连接端向所述远端的方向减小。既越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位置,所述连接子线441的宽度越大。
为避免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正极线410或负极线420之间存在接触不良甚至脱离,所述连接端呈鱼骨状沿上下方向延伸。
为避免所述发热膜400在开孔之后,对应的发热单元431前后两端的连接子线441断开,对邻近的未掏空的发热单元431造成影响,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条所述连接子线441之间还设有连接桥442。所述连接桥442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连接子线441连接。
所述连接桥44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开孔需求来设置。如图3所示,若开孔需求只针对单个所述发热单元431,且不需要对相邻的发热单元431进行开孔时,所述连接桥442可以设置在两个前后相邻的发热单元431之间。特别地,由于开孔时不会对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造成破坏,靠近所述连接端的两个发热单元431之间不需要设置所述连接桥442。
若需要对相邻的发热单元431进行开孔,则所述连接桥442覆盖设置于所述纵向隔离带432和横向隔离带450的交接处为佳。所述连接桥442的前后两个端部均与左右相邻的两个发热单元431的角部接触,当沿纵向隔离带432和横向隔离带450进行裁剪开孔后,与开孔区域相邻的发热单元431仍然能够通过未被完全裁断的连接桥442相互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孔范围可以设置在相邻的横向隔离带450之间,开孔范围的边缘并未沿所述纵向隔离带432或横向隔离带450延伸。对所述发热单元431的范围内进行开孔,所述连接桥442未被裁剪的情况下,各个发热单元431仍然能够处于通电状态,但所裁剪的发热单元431发热效果很差;且开孔范围的边缘温度不稳定性高,容易局部过热,安全性低。
所述外壳100和填充层200的形状均与所述发热膜400的形状一致。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膜400为矩形形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若所述发热膜400在局部区域进行开孔,所述外壳100和填充层200的形状也在对应的位置进行开孔。
为防止水泥腐蚀以及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导电线300为橡胶导线,所述导电线300的外层为橡胶。所述导电线300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公插头310和母插头320,在使用时能够将两个不同的发热铺装模块通过所述公插头310和母插头320快捷地连接起来。所述导电线300内设有分别与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连接的火线和零线。
所述火线和正极线410之间还设有温控元件330。通过温控元件330避免发热铺装模块温度过热。采用发热铺装模块铺装的发热地板或发热墙壁,在局部被覆盖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时,温控元件330监测到温度达到预设的限制温度后,将所述火线和正极线410断开,使得对应发热铺装模块停止工作,直至温度降低至预设的重启温度。例如:发热铺装模块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为25℃至45℃。当温控元件330检测到实时温度达限制温度50℃时,则断开该发热铺装模块的通电。等待温度降至重启温度30℃时,温控元件330再次连通所述火线和正极线410,使得该发热铺装模块重新启动升温。
特别地,所述发热铺装模块的发热温度一般根据用户实时需求来调节,限制温度和重启温度均根据实时的发热温度档位来实时设定为佳。限制温度高于发热温度,重启温度不高于发热温度。例如,用户调节发热铺装模块使其保持40℃档位工作,则限制温度和重启温度可以设定为50℃和30℃;当用户调节发热铺装模块使其保持45℃档位工作,则限制温度和重启温度可以设定为55℃和35℃;当用户调节发热铺装模块使其保持30℃档位工作,则限制温度和重启温度可以设定为38℃和22℃。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所作出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所列的发热铺装模块中涉及的发热膜的各种举例,此处不再进行各种举例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这些变化、修改、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膜体,所述膜体设有呈左右设置的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之间前后排列有多个互不相连的发热区块组(430),所述发热区块组(430)左右排列有多个互不相连的发热单元(431),所述发热区块组(430)的前后两端均覆盖有电极连接线(440),相邻的两条电极连接线(440)分别与所述正极线(410)或负极线(42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相互平行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线(440)具有与所述正极线(410)或负极线(420)连接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呈鱼骨状沿前后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连接线(440)包括两条连接子线(441),所述两条连接子线(441)分别覆盖于相邻的两个发热区块组(430)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连接子线(441)之间还设有连接桥(442),所述连接桥(442)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连接子线(441)连接,所述连接桥(442)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开孔需求来设置。
6.一种发热铺装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填充层(200)、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便开孔的发热膜(400);所述外壳(100)罩设于所述填充层(200)外侧,所述发热膜(400)设于所述外壳(100)和填充层(20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铺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和填充层(200)的形状与所述发热膜(400)的形状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铺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200)为聚氨酯制品,所述外壳(100)为工程塑料制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铺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铺装模块还包括导电线(300),所述导电线(300)与所述正极线(410)和负极线(420)连接,所述导电线(300)的两端具有设于所述外壳(100)外侧的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铺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300)为橡胶导线,所述导电线(300)还连接有温控元件(330)。
CN202223282031.X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Active CN219042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2031.XU CN219042011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2031.XU CN219042011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42011U true CN219042011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4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2031.XU Active CN219042011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42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42011U (zh)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CN116193650A (zh) 一种方便开孔的发热膜和一种发热铺装模块
CN1874619A (zh) 电热地膜
CN201039481Y (zh) 一种远红外发热芯片
CN211671000U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电热板
CN212992630U (zh) 一种石墨烯刚性发热膜
CN209840242U (zh) 一种防水的智能电地暖模块
CN209710351U (zh) 一种复合型发热板
CN211041119U (zh) 一种发热模块
CN213207989U (zh) 一种金属电热板
CN210399111U (zh) 一种定制型电热膜
CN104930580A (zh) 电采暖发热、保温、接地、防水电路连接集成供暖模块
CN209588161U (zh) 石墨烯免布线自热地砖
CN209391845U (zh) 一种快速电加热马桶电控装置
CN217985439U (zh) 一种纳米远红外碳纤维发热片
CN206890643U (zh) 发热模块
CN215412096U (zh) 一种高频热复合电热采暖垫
CN213686989U (zh) 一种多层复合石墨烯电热地板
CN220631770U (zh) 具有集成式电源控制器的双控电热毯
CN204739663U (zh) 电采暖发热、保温、接地、防水电路连接集成供暖模块
CN110418445A (zh) 一种ptc发热单管及ptc发热芯体及ptc加热器
CN203857516U (zh) 一种拼贴地暖防水端子的连接装置
CN213119273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石墨烯加热瓷砖
CN213425229U (zh) 一种用于发热体的隔热保温接线装置
CN212544084U (zh) 一种复合型电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