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9911U - 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9911U
CN219039911U CN202222722119.2U CN202222722119U CN219039911U CN 219039911 U CN219039911 U CN 219039911U CN 202222722119 U CN202222722119 U CN 202222722119U CN 219039911 U CN219039911 U CN 219039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airway
head
silica gel
a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221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毅欣
张佳怡
潘奕洁
马瑜婷
田雨涵
伍思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MMU
Priority to CN2022227221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9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9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9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模型主体包括上躯干及上肢,上躯干上设置有可按压胸,上躯干与头部之间通过可转动头颈连接,头部包括硅胶软质头部皮肤,硅胶软质头部皮肤上设置有主气管,口腔及鼻腔入口,头部内设置有设置有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主气管上方设置有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按压胸用于心肺复苏按压训练,通过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的压迫结构对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施加垂直压力,使气道狭窄,达到模拟气道阻塞的效果,用于气道管理中检查气道通畅性以及气管插管等技能的训练,整体设计美观,简便,方便组装,方便了气道管理加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及流程的推广培训。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背景技术
急救模型是用于或者参与模拟急救、演习急救时必须使用的模拟工具。气道管理训练模型是主要针对于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吸引和支气管检查等操作进行训练。现有市面上的急救模型大致分类及特点如下:
A类模型:人体气管插管训练模型。功能特点:1.精确的头颈部解剖特征,可以更加有效地讲解Sellick手法;2.可模拟喉痉挛、舌水肿;3.提供清除气道阻塞和吸引液体异物的操作练习;4.人工通气时可观察肺部呼吸运动并可进行呼吸音听诊练习;5.可经口气管插管;6.可进行鼻饲、洗胃操作;7.可进行口腔、口咽、鼻咽吸引,通过支气管镜进行经口或鼻支气管吸引;8.可以进行打开气道练习和复苏球—面罩,复苏球—气管插管之间通气练习;9.可模拟颈动脉搏动。优点:详细的解剖结构,有效训练气管插管技能。缺点:只能训练气管插管操作,急救训练内容较单一;
B类模型:基础心肺复苏模拟人。功能特点:1、模拟人解剖标志明显,乳头、剑突逼真,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2、模拟生命体征:初始状态时,模拟人瞳孔散大,颈动脉无搏动;满足一定条件后,模拟人瞳孔恢复正常,颈动脉自主搏动;3、可模拟打开气道,气道开放成功后电子显示器上气道指示灯有绿灯提示;4、CPR操作:操作方式分为训练、普及和考核三种模式。优点:功能较齐全,多处创伤位置,缺点:较重,相关定量反馈数据不足,故障率较高;
C类模型:高级多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功能特点:执行美国心脏学会(AHA)201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1.解剖特征明显,手感真实,肤色统一,形态逼真,外形美观;2.模拟生命体征:模拟人瞳孔一边散大一边正常;初始状态颈动脉无搏动,观察散大的瞳孔;按压过程中,颈动脉被动搏动,搏动频率与按压频率一致;抢救成功后,颈动脉恢复自主搏动,观察正常的瞳孔;3.模拟标准气道开放、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主要功能;4.CPR操作方式:训练模式、考核模式、实战模式;5.可实现全程电子监测及语音提示;操作结束后,可打印成绩报告;6.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为;7.带气管插管练习:正确操作插入气管,供气使肺膨胀,胸廓起伏明显。错误操作使喉镜造成牙齿受压,有电子报警功能。优点:更加综合的急救训练使用模型,涉及到的急救训练内容较全面。缺点:市场价格较高,便携性能相对较差。
市场上的有单独的心肺复苏功能的急救模型和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训练模型,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缺乏一个同时具有心肺复苏急救功能和气道管理训练的综合训练模型,特别是针对休克昏迷同时伴随气道阻塞等病患的急救。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同时提供常规心肺复苏急救训练以及同时具备气道管理训练的模拟训练模型,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包括模型主体,模型主体包括上躯干及上肢,所述上躯干上设置有可按压胸,上躯干与头部之间通过可转动头颈连接,头部包括硅胶软质头部皮肤,硅胶软质头部皮肤上设置有口腔及鼻腔入口,头部内设置有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包括主气管、口腔入口模型、鼻腔入口模型,口腔入口模型、鼻腔入口模型分别与对应的口腔及鼻腔入口对应布置,主气管上方设置有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按压胸用于心肺复苏按压训练,通过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的压迫结构对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施加垂直压力,使气道狭窄,达到模拟气道阻塞的效果,从而用于气道管理中检查气道通畅性以及气管插管等技能的训练,整体设计美观,简便,方便组装,较高级创伤模拟人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方便气道管理加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及流程的推广培训。
优选,所述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两个直杆端靠近开口一端设置有贯穿的通孔,U型结构的两个直杆端中部设置有弧形段,弧形段的圆弧面向外侧凸起。
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结构的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施加对软质硅胶气道的垂直压力和旋转微调,使气道狭窄,达到模拟气道阻塞的效果,从而用于气道管理中检查气道通畅性以及气管插管等技能的训练,方便培训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按流程完成常规心肺复苏以及气道管理的急救动作,通过一体化设计和反复测试,达到在急救培训中,在增加止气道管理功能的同时不影响常规急救功能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模型内部安装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对气道模拟阻塞压迫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对喉部压迫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口腔及鼻腔入口;2.可活动的下颌;3.手臂;4.可按压胸;5.可转动头颈;6.硅胶软质头部皮肤;7.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8.ABS头部内固定骨骼件;9.ABS活动上下颌;10.ABS颈部固定件;11.ABS颈部与躯干固定件;12.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701.咽喉模型;702.主气管;703.左主支气管;704.右主支气管;705.口腔入口模型;706.鼻腔入口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6,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仍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参考图1、图2、图4,包括模型主体,模型主体包括上躯干及上肢,上肢包括上躯干两侧的手臂3,手臂3包括大臂,大臂的一端通过可活动肘关节与小臂的一端连接,小臂的另一端连接手掌,大臂的另一端通过可活动肩关节与上躯干连接;所述上躯干上设置有可按压胸4,上躯干与头部之间通过可转动头颈5连接,头部包括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上设置有口腔及鼻腔入口1,头部内设置有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7,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7包括主气管702、口腔入口模型705、鼻腔入口模型706,口腔入口模型705、鼻腔入口模型706分别与对应的口腔及鼻腔入口1对应布置,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7的主气管702上方设置有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12。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按压胸用于心肺复苏按压训练,通过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的压迫结构对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施加垂直压力,使气道狭窄,达到模拟气道阻塞的效果,从而用于气道管理中检查气道通畅性以及气管插管等技能的训练,整体设计美观,简便,方便组装,较高级创伤模拟人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方便气道管理加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及流程的推广培训。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5、图6,所述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12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两个直杆端靠近开口一端设置有贯穿的通孔,U型结构的两个直杆端中部设置有弧形段,弧形段的圆弧面向外侧凸起。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结构的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施加对软质硅胶气道的垂直压力和旋转微调,使气道狭窄,达到模拟气道阻塞的效果,从而用于气道管理中检查气道通畅性以及气管插管等技能的训练,方便培训医护人员在紧急状态下按流程完成常规心肺复苏以及气道管理的急救动作,通过一体化设计和反复测试,达到在急救培训中,在增加止气道管理功能的同时不影响常规急救功能的使用。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上设置有可活动的下颌2,头部内设置有ABS活动上下颌9,ABS活动上下颌9与可活动的下颌2对应布置。本实用新型采用ABS活动上下颌,将口部张开,可模拟训练人工呼吸。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内设置有对合的ABS头部内固定骨骼件8,两个ABS头部内固定骨骼件8对应于ABS活动上下颌9位置设置有安装轴,ABS活动上下颌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安装轴上。本实用新型采用ABS头部内固定骨骼件,不仅能支撑硅胶软质头部皮肤,同时能给ABS活动上下颌提供安装位。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内还设置有ABS颈部固定件10,ABS颈部固定件10的一端连接ABS头部内固定骨骼件8,ABS颈部固定件10的另一端依次通过ABS颈部与躯干固定件11、可转动头颈5与上躯干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转动头颈,方便调整模拟人的姿态,用于模拟气道管理及心肺复苏急救中的对人体上半身及头颈姿态的调整。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主气管702的一端与口腔入口模型705相通,主气管702的另一端分成左主支气管703、右主支气管704输出。所述主气管702的下方设置有食道管,食道管的一端与鼻腔入口模型706相通,主气管702靠近口腔入口模型705的一端设置有咽喉模型701,咽喉模型701通过连接管连通食道管。本实用新型采用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包含口腔、鼻腔、咽喉、主气道、食道管。
具体实施时,本实用新型参照正常男性上躯干及上肢尺寸,设计模型整体外形。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目前心肺复苏急救技能训练模型缺乏气道管理,而气道管理模型缺乏其他急救训练功能的现状,根据急救流程要求,在心肺复苏急救模型主要技能训练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气道管理功能,通过一体化设计和反复测试,达到在急救培训中,在增加止气道管理功能的同时不影响常规急救功能的使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包括模型主体,模型主体包括上躯干及上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躯干上设置有可按压胸(4),上躯干与头部之间通过可转动头颈(5)连接,头部包括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上设置有口腔及鼻腔入口(1),头部内设置有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7),硅胶一体软质气道模型(7)包括主气管(702)、口腔入口模型(705)、鼻腔入口模型(706),口腔入口模型(705)、鼻腔入口模型(706)分别与对应的口腔及鼻腔入口(1)对应布置,主气管(702)上方设置有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模拟阻塞压迫杆(12)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两个直杆端靠近开口一端设置有贯穿的通孔,U型结构的两个直杆端中部设置有弧形段,弧形段的圆弧面向外侧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上设置有可活动的下颌(2),头部内设置有ABS活动上下颌(9),ABS活动上下颌(9)与可活动的下颌(2)对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内设置有对合的ABS头部内固定骨骼件(8),两个ABS头部内固定骨骼件(8)对应于ABS活动上下颌(9)位置设置有安装轴,ABS活动上下颌(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安装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软质头部皮肤(6)内还设置有ABS颈部固定件(10),ABS颈部固定件(10)的一端连接ABS头部内固定骨骼件(8),ABS颈部固定件(10)的另一端依次通过ABS颈部与躯干固定件(11)、可转动头颈(5)与上躯干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管(702)的一端与口腔入口模型(705)相通,主气管(702)的另一端分成左主支气管(703)、右主支气管(704)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管(702)的下方设置有食道管,食道管的一端与鼻腔入口模型(706)相通,主气管(702)靠近口腔入口模型(705)的一端设置有咽喉模型(701),咽喉模型(701)通过连接管连通食道管。
CN202222722119.2U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Active CN219039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2119.2U CN219039911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22119.2U CN219039911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9911U true CN219039911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3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22119.2U Active CN219039911U (zh) 2022-10-17 2022-10-17 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9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23787A (en) Training mannequin for management of normal and abnormal airways
US4850876A (en) Training device for practicing emergency life saving techniques
CN206388419U (zh) 一种自动心肺复苏训练系统
US20070218438A1 (en) Tracheotomy teaching aid
US11847933B2 (en) Patient simulator and associate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339834B2 (en) CPR patient training mannequin
CN203102716U (zh) 多功能急救训练模拟人
CN202257989U (zh) 一种用于心肺复苏技能训练的仿真模拟系统
CN214312323U (zh) 一种多机互联群体化心肺复苏急救考核模型
CN203102714U (zh) 高级成人护理及cpr模拟人
CN219039911U (zh) 一种具有气道管理功能的急救技能训练模型
CN109172986A (zh) 一种辅助发声装置及仿生发声方法
JP2541337Y2 (ja) 新生児挿管訓練人形
CN110349488A (zh) 一种可模拟多种状态的人体喉咽疾病诊疗装置
CN101877191A (zh) 电子警示气管插管训练仿真模型
Noh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airway management training system WKA-4: For improved high-fidelity reproduction of real patient conditions, and improved tongue and mandible mechanisms
CN88211384U (zh) 人体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RU2144218C1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отработки навыков первой медицинской помощи
WO2006118207A1 (ja) 上気道エアウェイ挿入練習装置
RU94044481A (ru)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манекен - тренажер
RU163369U1 (ru)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отработки навыков оказания первой медицинской помощи
CN220820913U (zh) 一种新生儿人工通气教学模型
CN216211812U (zh) 一种用于卫勤训练中心肺复苏模拟设备
US10699598B2 (en) CPR patient training mannequin
CN214752364U (zh) 一种模拟人鼻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