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5773U - 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35773U CN219035773U CN202320015604.8U CN202320015604U CN219035773U CN 219035773 U CN219035773 U CN 219035773U CN 202320015604 U CN202320015604 U CN 202320015604U CN 219035773 U CN219035773 U CN 2190357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clamping groove
- clip
- groove
- horizon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转向固定卡件及布线组件,所述转向固定卡件配置为容置限位线/管使得所述线/管由垂直延伸切换至水平延伸,所述线/管包括第一线/管、第二线/管以及第三线/管,所述转向固定卡件包括:卡件本体,具有弯折形状;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线/管;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线/管;以及第三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三直径的第三线/管,所述第一直径、第二直径以及第三直径中至少两者具有不同的尺寸。本公开能够同时对两种以上不同直径规格的线/管进行铺设,空间占用面积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管固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活环境中水管和/或线缆的使用规格越来越多,则需要满足用户对多种规格的水管和/或线缆的铺设需求。传统卡件在固定水管和/或线缆时,每个卡件只能固定一种规格的水管或线缆,此时通过多个卡件来固定多种规格的水管和/或线缆,会增大空间占用面积大,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所述转向固定卡件,配置为容置限位线/管使得所述线/管由垂直延伸切换至水平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管包括第一线/管、第二线/管以及第三线/管,所述转向固定卡件包括:
卡件本体,具有弯折形状;
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线/管;
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线/管;以及
第三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三直径的第三线/管,
所述第一直径、第二直径以及第三直径中至少两者具有不同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件本体包括:
垂直延伸部,具有第一自由端以及第一连接端;
水平延伸部,具有第二自由端以及第二连接端;以及
弯折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使得所述垂直延伸部、弯折连接部以及水平延伸部构成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沿所述卡件本体自所述第一自由端依次经垂直延伸部、弯折连接部以及水平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三卡槽沿所述水平延伸部上自所述第二自由端延伸至第二连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垂直延伸部和弯折连接部中,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并行,在所述水平延伸部,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相互并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垂直延伸部中,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分别开设在所述垂直延伸部两侧,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垂直延伸部中,所述第一卡槽在所述垂直延伸部的垂直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卡槽在所述垂直延伸部的垂直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水平延伸部中,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开设在所述水平延伸部一侧,所述第三卡槽开设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三卡槽的第三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水平延伸部中,所述第三卡槽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水平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水平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连接部具有相对设置弯折内壁以及弯折外壁,在所述弯折连接部中,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弯折外壁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所述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弯折内壁与所述第一卡槽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径大于第二直径与第三直径中的任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管包括污水管,所述第二线/管包括清水管,所述第三线/管包括线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中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具有镂空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中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具有卡扣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中的至少一个的截面呈弧形或方形。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布线组件包括:
上述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
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配置为容置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第一端部;以及
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配置为容置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第二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布线组件还包括:
卡件扣盖,配置为扣合在所述转向固定卡件上;
垂直直线型扣合盖,配置为扣合在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上;以及
水平直线型扣合盖,配置为扣合在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上。
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与相关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通过设置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能够同时满足对一种、两种或三种不同直径规格的水管和/或线缆的铺设需求,且有效降低空间占用面积,使产品融入不同的家庭环境;
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外观整洁、大方、美观;
所述垂直延伸部无需设置第三卡槽,进一步缩小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空间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又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在应用场景中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在应用场景中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拐角扣盖在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拐角扣盖在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对应的水平直线型扣合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的又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图1中结构的不同角度的背面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可以应用于不同环境,例如室内环境或室外露天环境中各种线/管的铺设,亦可以应用于不同设备,例如自动清洁设备中各种线/管的铺设。具体的,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配置为容置限位线/管使得所述线/管由垂直延伸切换至水平延伸,所述线/管包括第一线/管、第二线/管以及第三线/管,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包括:卡件本体110、第一卡槽120、第二卡槽130以及第三卡槽140。所述卡件本体110具有弯折形状;所述第一卡槽120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110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线/管;所述第二卡槽130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110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线/管;所述第三卡槽140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110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三直径的第三线/管,所述第一直径、第二直径以及第三直径中至少两者具有不同的尺寸。
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可用于将线/管由垂直延伸切换至水平向左侧延伸,或者,将线/管由垂直延伸切换至水平向右侧延伸。为了方面说明,下面以线/管由垂直延伸切换至水平向左侧延伸为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图1中,建立XYZ三维坐标系,X,Y,Z三者两两相互垂直。其中XY表示水平面,Z表示垂直方向,X表示水平左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件本体110的弯折形状不限。如图1所示,所述卡件本体110呈类似“┚”型,由Z方向弯折至X方向,所述卡件本体110包括:垂直延伸部111、水平延伸部112以及弯折连接部113,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具有第一自由端1110以及第一连接端1111;所述水平延伸部112具有第二自由端1120以及第二连接端1121;所述弯折连接部11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1111以及第二连接端1121使得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弯折连接部113以及水平延伸部112构成一体结构。可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垂直延伸部1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水平延伸部112的延伸方向基本上成90°。
所述第一卡槽120和第二卡槽130沿所述卡件本体110自所述第一自由端1110依次经垂直延伸部111、弯折连接部113以及水平延伸部112延伸至所述第二自由端1120,所述第三卡槽140沿所述水平延伸部112自所述第二自由端1120延伸至第二连接端1221。即,所述水平延伸部112设置有第一卡槽120、第二卡槽130以及第三卡槽140;所述弯折连接部113与所述垂直延伸部111中仅设置有第一卡槽120与第二卡槽130。
具体的,在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和弯折连接部113中,所述第一卡槽120和第二卡槽130相互并行,所述第一卡槽120与第二卡槽130分别开设在所述垂直延伸部111两侧。在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和弯折连接部113中未设置第三卡槽140,使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和弯折连接部两者可以扁平化、小型化,降低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的空间占用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包括第一垂直侧壁1112,垂直中间壁1113以及第二垂直侧壁1114,所述第一垂直侧壁1112与所述第二垂直侧壁111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垂直侧壁1112为所述垂直延伸部111靠近水平延伸部112的侧壁,所述第二垂直侧壁1114为所述垂直延伸部111远离水平延伸部112的侧壁。所述垂直中间壁1113位于所述第一垂直侧壁1112与第二垂直侧壁1114之间,将垂直延伸部111划分出第一卡槽120与第二卡槽13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垂直中间壁1113更加靠近所述第一垂直侧壁1112。
所述垂直延伸部111中,所述第二卡槽130通过所述第一垂直侧壁1112与垂直中间壁1113形成,所述第一卡槽120通过所述第二垂直侧壁1114与垂直中间壁1113形成。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的宽度,即所述第二垂直侧壁1114与垂直中间壁1113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卡槽130的宽度,即所述第一垂直侧壁1112与垂直中间壁1113之间的横向间距,如此在所述垂直延伸部111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相对于第二卡槽130更加远离所述水平延伸部11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所述垂直延伸部111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的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130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反,所述第一卡槽120在所述垂直延伸部111的垂直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卡槽130在所述垂直延伸部111的垂直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其中,所述垂直延伸部111的垂直延伸截面为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在垂直方向上的截面,其平行于XZ平面。
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12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第二卡槽130以及第三卡槽140相互并行。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水平延伸部112包括第一水平侧壁1122,水平中间壁1123,以及第二水平侧壁1124,所述第一水平侧壁1122与所述第二水平侧壁112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水平侧壁1122例如所述水平延伸部112靠近或接触墙面的侧壁,所述第二水平侧壁1124例如所述水平延伸部112远离墙面的侧壁,所述水平中间壁1123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侧壁1122与所述第二水平侧壁1124之间,将所述水平延伸部112划分出第一卡槽120、第二卡槽130及第三卡槽14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平中间壁1123更加靠近所述第一水平侧壁1122。
所述水平延伸部112中的第一卡槽120通过所述第一水平侧壁1122与所述水平中间壁1123形成,所述第二卡槽130通过所述第二水平侧壁1124与所述水平中间壁1123形成。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的宽度,即所述第二水平侧壁1124与水平中间壁1123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卡槽130的宽度,即所述第一水平侧壁1122与水平中间壁1123之间的横向间距,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水平延伸部112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相对于第二卡槽130远离墙面。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槽120与所述第二卡槽130开设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12一侧,所述第三卡槽140开设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1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卡槽120的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130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三卡槽140的第三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130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反。其中,所述第一敞口、第二敞口及第三敞口为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的开口,方便放置水管或电缆。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水平延伸部112中,第三卡槽140通过所述第一水平侧壁1122与所述水平中间壁1123形成,与所述第二卡槽130背向设置,从而所述第二线/管与第三线/管在同一槽底相对的两侧进行铺设,铺设轨迹基本一致。所述第三卡槽140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12的水平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卡槽130在所述水平延伸部112的水平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所述水平延伸部112的水平延伸截面为所述水平延伸部112在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其平行于XY平面。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三卡槽140与所述第二卡槽130在垂直于所述水平延伸截面的方向上的纵向截面呈类似“H”型,如图1所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第二卡槽130以及第三卡槽140中的至少一个的纵向截面呈弧形或方形,其形状具体可以根据每个卡槽承载的线/管形状设置。水管截面通常为圆形,因此将其放置于截面为弧形的卡槽中;若电缆截面例如为方形,则将其放置于截面为方形的卡槽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槽120的截面呈弧形,第二卡槽130的截面呈弧形,第三卡槽140的截面呈方形,通过设置不同截面形状,方便用户识别线/管的铺设卡槽。
所述弯折连接部113的具体结构不限,只需确保能够将垂直延伸部111中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相对位置转换为水平延伸部112中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的相对位置即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弯折连接部113具有相对设置的弯折内壁1131以及弯折外壁1132,所述第一卡槽120设置在所述弯折外壁1132与所述第二卡槽130之间,所述第二卡槽130设置在所述弯折内壁1131与所述第一卡槽120之间。可以理解为,在所述弯折连接部113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卡槽130的曲率半径。在弯折连接部113中,第一卡槽120和第二卡槽130均亦为弯折形状,弯折角度一致,当在第一卡槽120和第二卡槽130中放置线/管时,所述线/管弯折位置固定且不会随意弯折,避免水流不畅。
实际应用中,当对第一线/管、第二线/管、第三线/管进行布线时,所述第一线/管铺设于依次经过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弯折连接部113、水平延伸部112的第一卡槽120内;所述第二线/管铺设于依次经过所述垂直延伸部111、弯折连接部113、水平延伸部112中的第二卡槽130内;所述第三线/管仅铺设于所述水平延伸部112的第三卡槽140内,在所述弯折连接部113与垂直延伸部111中自由设置不受卡槽束缚。所述第一线/管例如包括污水管、清水管、电缆中任意一种线/管;所述第二线/管例如包括污水管、清水管、电缆中任意一种线/管;所述第三线/管例如包括污水管、清水管、电缆中任意一种线/管。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将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应用于自动清洁设备,如自动上下水机器人的清洗桩时,所述第一线/管例如包括污水管,所述第二线/管例如包括清水管,所述第三线/管例如包括线缆。
所述第一直径、第二直径与第三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管的第一直径可大于第二直径与第三直径中任意一个,且在弯折连接部中,容置第一线/管的第一卡槽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这样较粗的第一线/管具有较大的弯折半径,能够避免弯折损坏,从而延长线/管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第一直径可以为3/8英寸,第二直径为1/4英寸,第三直径为5.2mm英寸。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将线/管由垂直延伸切换至水平向左侧延伸时,在垂直延伸部与弯折连接部设置两个卡槽,在水平延伸部设置三个卡槽,可同时卡固三种不同直径规格的水管或线缆,这样在满足铺设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有效降低整体线/管布置的空间占用面积,并且整洁、美观、大方。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槽120、第二卡槽130以及第三卡槽140中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具有镂空结构121,通过设置镂空结构可减轻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的重量,保证卡件轻量化。所述镂空结构的形状、位置及数量不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第二卡槽130以及第三卡槽140中的至少一个内壁具有卡扣结构150,该卡扣结构150例如设置于所述镂空结构121的相邻位置,用于固定线/管,防止线/管脱离转向固定卡件100。
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在应用场景中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在应用场景中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自动上下水清洁系统的应用中,由于所述自动上下水清洁系统的清洗桩需要与水源连通,以便自动上下水,同时也需要与电控盒连接,以便控制水源开关,当线/管需要从垂直方向改变为水平方向铺设时,可利用所述转向固定卡件进行方向转换,避免线/管折损,可选的,将污水管铺设在第一卡槽120内,清水管铺设在第二卡槽130内,电缆铺设在所述第三卡槽140内。如图4所示,安装场景中,所述垂直延伸部111中所述第一卡槽120的第一敞口背离墙面向外,所述第二卡槽130的第二敞口朝向所述墙面,所述水平延伸部112中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敞口与第二卡槽的第二敞口均背离地面向上,所述第三卡槽的第三敞口朝向地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在所述垂直延伸部的第一自由端上方设置有穿透墙体的孔道,所述第三线/管从所述第二连接端1121拉伸穿过所述孔道与电控盒连接,自所述第一自由端1110伸出的第一线/管与第二线/管也穿过所述孔道与水源连通,从而简化布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固定卡件通过设置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能够同时满足对一种、两种或三种不同直径规格的水管和/或线缆的铺设需求,且有效降低空间占用面积,使产品融入不同的家庭环境。另外,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外观整洁、大方、美观,提升用户体验感。
本公开还提供了与上述实施例承接的另一实施例,基于相同的名称含义的解释与如上实施例相同,具有与如上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布线组件,所述布线组件包括转向固定卡件100、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以及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前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描述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在此不再赘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配置为容置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第一端部;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配置为容置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第二端部。
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与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和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配合共同实现线/管的布线。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沿垂直延伸部的垂直延伸方向固定于墙面,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沿水平延伸部的水平延伸方向固定。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的第一端部,即第一自由端1110处的部分结构放置于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内,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的第二端部,即第二自由端1120处的部分结构放置于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内。
如图6所示,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具有底壁211、第一侧壁212以及第二侧壁213,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分别位于所述底壁211的两侧,所述底壁211、第一侧壁212以及第二侧壁213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配置为容置第一线/管、第二线/管以及第三线/管的直线延伸部分,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与该容置空间对接。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在使用时,所述第一侧壁212紧贴墙体,例如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在墙壁上。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212在远离所述底壁211方向上的高度较大于所述第二侧壁213的高度,所述第二侧壁213略凸出所述底壁211即可。
所述第一侧壁212与所述第二侧壁213远离所述底壁211的一端分别设置有条状凹槽214,该条状凹槽214沿所述底壁的延伸方向例如X方向设置,所述条状凹槽214与线型扣合盖配合,以对容置在容置空间中的第一线/管、第二线/管以及第三线/管进行保护,且避免第一线/管、第二线/管以及第三线/管外露,保持布线结构美观。
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与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结构相似,两者区别仅在于,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中所述第一侧壁212与所述第二侧壁213在远离所述底壁211方向上的高度相同,使与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相扣合的垂直直线型扣合盖240所在平面平行于墙面,布线结构更加美观,具体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图7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拐角扣盖在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拐角扣盖在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对应的水平直线型扣合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布线组件200还包括拐角扣盖230、垂直直线型扣合盖240以及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拐角扣盖230配置为扣合在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上;垂直直线型扣合盖240配置为扣合在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上;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配置为扣合在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上。
具体地,如图4和5所示,在安装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后,所述转向固定卡件100暴露,灰尘容易落入所述转向固定卡件内缝隙内,不易清扫,此时可设置所述拐角扣盖230、垂直直线型扣合盖240以及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对所述转向固定卡件、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分别进行扣合,避免灰尘进入。
所述拐角扣盖230的具体结构不限,只要能够扣合于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弯折连接部处即可。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拐角扣盖230包括扣盖本体231,第一扣合部232和第二扣合部233,所述扣盖本体结构不限,所述扣盖本体231具有多个加强筋234,增强所述扣盖本体231的强度,使其不易损坏。所述第一扣合部232和第二扣合部233用于将所述拐角扣盖扣合在所述转向固定卡件上,即所述卡件本体的弯折连接部113处,使灰尘不易落入。
所述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的结构不限,只要能够分别与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和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匹配,使灰尘不易落入即可。如图9所示,所述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包括顶壁241、第一延伸壁242、第二延伸壁243,所述第一延伸壁242与第二延伸壁243分别位于所述顶壁241两侧,所述第一延伸壁242与第二延伸壁243在远离所述顶壁两侧的位置设有条状凸起244,该条状凸起244沿顶壁的延伸方向设置,配置为当所述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扣合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时,所述条状凸起244位于所述条状凹槽214内,从而完成扣合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向固定卡件安装完成后,所述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扣合在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上,所述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的长度与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的延伸长度相匹配,可选的,所述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亦可以设置为可伸缩结构。
所述垂直直线型扣合盖240结构不限,只需能够完全扣合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避免灰尘落入即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10上扣合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220对应的所述水平直线型扣合盖25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布线组件200,能够固定转向固定卡件,安装过程简单方便;且通过设置不同扣合盖,能够避免灰尘进入所述转向固定卡件,无需进行清扫。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转向固定卡件,配置为容置限位线/管使得所述线/管由垂直延伸切换至水平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管包括第一线/管、第二线/管以及第三线/管,所述转向固定卡件包括:
卡件本体,具有弯折形状;
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线/管;
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线/管;以及
第三卡槽,设置在所述卡件本体上,配置为容置具有第三直径的第三线/管,
所述第一直径、第二直径以及第三直径中至少两者具有不同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所述卡件本体包括:
垂直延伸部,具有第一自由端以及第一连接端;
水平延伸部,具有第二自由端以及第二连接端;以及
弯折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使得所述垂直延伸部、弯折连接部以及水平延伸部构成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沿所述卡件本体自所述第一自由端依次经垂直延伸部、弯折连接部以及水平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第二自由端,
所述第三卡槽沿所述水平延伸部自所述第二自由端延伸至第二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在所述垂直延伸部和弯折连接部中,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互并行,
在所述水平延伸部,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相互并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在所述垂直延伸部中,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分别开设在所述垂直延伸部两侧,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在所述垂直延伸部中,所述第一卡槽在所述垂直延伸部的垂直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卡槽在所述垂直延伸部的垂直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在水平延伸部中,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开设在所述水平延伸部一侧,所述第三卡槽开设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同,所述第三卡槽的第三敞口与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敞口朝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在水平延伸部中,所述第三卡槽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水平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水平延伸部的水平延伸截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所述弯折连接部具有相对设置弯折内壁以及弯折外壁,在所述弯折连接部中,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弯折外壁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所述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弯折内壁与所述第一卡槽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所述第一直径大于第二直径与第三直径中的任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所述第一线/管包括污水管,所述第二线/管包括清水管,所述第三线/管包括线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中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具有镂空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中的至少一个的内壁上具有卡扣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其中,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第三卡槽中的至少一个的截面呈弧形或方形。
14.一种布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组件包括:
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固定卡件;
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配置为容置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第一端部;以及
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配置为容置所述转向固定卡件的第二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布线组件,其中,所述布线组件还包括:
卡件扣盖,配置为扣合在所述转向固定卡件上;
垂直直线型扣合盖,配置为扣合在所述垂直直线型线/管容置槽上;以及
水平直线型扣合盖,配置为扣合在所述水平直线型线/管容置槽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15604.8U CN219035773U (zh) | 2023-01-04 | 2023-01-04 | 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15604.8U CN219035773U (zh) | 2023-01-04 | 2023-01-04 | 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35773U true CN219035773U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6293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15604.8U Active CN219035773U (zh) | 2023-01-04 | 2023-01-04 | 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35773U (zh) |
-
2023
- 2023-01-04 CN CN202320015604.8U patent/CN2190357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87713B2 (en) | Metal raceway system | |
US5271585A (en) | Modular fiber optics raceway permitting flexible installation | |
US5732747A (en) | Cove molding cover for electrical cables | |
US5929380A (en) | Outside corner fitting for use in a duct system | |
US7193159B2 (en) | Divided raceway with downwardly facing outlet devices | |
US20030182881A1 (en) | Cable support bracket | |
JPH0546607U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中間口出し装置 | |
JPH0786259B2 (ja) | パワーパネル体 | |
CN219035773U (zh) | 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 |
GB2137305A (en) | Duct system | |
CN219300079U (zh) | 转向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 |
CN219035774U (zh) | 外拐角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 |
KR20180072094A (ko) | 케이블 배관부를 구비한 조명레일 시스템 | |
CN219035812U (zh) | 内拐角固定卡件以及布线组件 | |
US11223186B2 (en) | Utility conduit system | |
EP0035516B1 (en) | Wall for partitioning into sections a channel for electrical cables | |
US6455780B2 (en) | Branch connection accessory for fitting at a junction between two lengths of trunking | |
US6349655B1 (en) | Wire management system | |
KR100360752B1 (ko) | 배선덕트용 코너연결장치 | |
JP3458672B2 (ja) | 配線ダクト | |
KR200466124Y1 (ko) | 다용도 결합형 클립 | |
KR200338447Y1 (ko) | 슬림형 배선덕트에 설치되는 배선기구를 결합하기 위한연결구 | |
KR200236523Y1 (ko) | 배선덕트용 코너연결장치 | |
EP1246334B1 (en) | Power track system | |
KR200285096Y1 (ko) | 노출형 전선 배관용 받침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