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33370U -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33370U
CN219033370U CN202223516374.8U CN202223516374U CN219033370U CN 219033370 U CN219033370 U CN 219033370U CN 202223516374 U CN202223516374 U CN 202223516374U CN 219033370 U CN219033370 U CN 219033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pply
water
cooling
pressure
con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63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何林
魏举明
蒋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ong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ong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ong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ong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63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33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33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33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水池、沉淀水池和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安装有供水管道以及位于所述供水管道上的供水泵,所述冷却水池连接有冷却装置,所述供水管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水泵和所述冷却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且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控制所述供水泵的功率实现恒温恒压供水。采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能够在保证供水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光缆束管和护套工序进行降温时,使用的是水箱储水的方式,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恒温恒压供水装置示意图,其中包括冷水箱101、热水箱102、与冷水箱连接的市政供水103、与热水箱连接的太阳能热水器104,当热水箱102里面的水位比较低时,开启第一水泵105为其供水,当热水箱102满水时停止第一水泵105,太阳能热水器104给热水箱102加热,当恒压罐106内的水压降低时,启动第二水泵107,当水压到达设定值后停止第二水泵107,操作人员在用水点108通过手动调节热水和冷水的比例,实现恒温恒压供水。
然而,上述现有方式使用的是水箱,其储水供水量比较小,只有3立方米,而束管和护套工序的机台重新启动一次就需要10立方米的供水量,才能装满各个冷却水槽,并且当水温过高时还需要使用大量的冷水进行冷却,导致用水量非常大,而且,其温控方式是使用冷热水管在一个用水点进行混合,这种人为控制温度的方式不够准确,温度会在6℃至30℃之间进行大范围波动,这种供水系统的每日用水量大约为40立方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能够在保证供水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水池、沉淀水池和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安装有供水管道以及位于所述供水管道上的供水泵,所述冷却水池连接有冷却装置,所述供水管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水泵和所述冷却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且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控制所述供水泵的功率实现恒温恒压供水。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所述冷却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冷却塔。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所述供水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还包括与所述冷却水池连通的回水管道。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所述冷却塔通过冷却水泵连通至位于所述冷却水池内的海底阀。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所述供水泵通过海底阀与所述蓄水池内的水连通。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所述蓄水池内还设置有水位浮球阀。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所述蓄水池还具有供水入口。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所述供水泵的另一端还安装有多个与供水对象连接的电动球阀。
优选的,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中,所述控制装置为PLC装置。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由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水池、沉淀水池和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安装有供水管道以及位于所述供水管道上的供水泵,所述冷却水池连接有冷却装置,所述供水管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水泵和所述冷却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且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控制所述供水泵的功率实现恒温恒压供水,因此该系统能够在保证供水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恒温恒压供水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能够在保证供水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该系统可以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水池1、沉淀水池2和蓄水池3,蓄水池3安装有供水管道4以及位于供水管道4上的供水泵5,冷却水池1连接有冷却装置6,供水管道4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和温度传感器8,且压力传感器7、温度传感器8、供水泵5和冷却装置6均与控制装置9电连接,且控制装置9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8的温度数值控制冷却装置6的冷却速率,且根据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数值控制供水泵5的功率实现恒温恒压供水。
需要说明的是,该系统中,水的流向是从冷却水池1流到沉淀水池2中进行沉淀,然后流入蓄水池3中,再在供水泵5的作用下通过供水管道4将水输送至松套管工序中的各个套管机冷却槽和二次护套工序中的各个护套机冷却槽中,然后被加热后的水又可以返回到冷却水池1中继续利用冷却装置6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又依次从冷却水池1流回沉淀水池2和蓄水池3,以此往复,实现松套管工序和二次护套工序的冷却,采用恒温恒压的水对束管和护套进行冷却,就能够提高束管和护套的质量,通过压力传感器7检测供水管道4内的水压,将水压信息反馈到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可以通过PID运算得出所需控制信号,控制供水泵5的电机开启台数和相应变频器以输出合适的频率,从而调节电机转速,实现恒压供水,而且利用上述温度传感器8能够检测到温度信号,并传输给控制装置9以计算温度值,按照设定要求控制冷却装置6中的水泵和风机开机台数和启停时机,以实现恒温供水。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实施例中,由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水池、沉淀水池和蓄水池,蓄水池安装有供水管道以及位于供水管道上的供水泵,冷却水池连接有冷却装置,供水管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供水泵和冷却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控制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且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控制供水泵的功率实现恒温恒压供水,因此该系统能够在保证供水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
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冷却装置6可以至少包括两个冷却塔。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根据水温检测自动启停2台冷却塔中的一个或两个,当需要降温幅度较低时只需要开启一台冷却塔,这样能够节约能源,当需要降温幅度较大时就需要开启两台冷却塔,保证冷却速度足够快,从而满足生产的需求,可见采用两台冷却塔就能够提高冷却的灵活性。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其他数量,此处并不限制。
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供水泵5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供水量较小时,就可以只开启一个供水泵,节约能源,而需要供水量较大时,就可以同时开启两个供水泵,以满足短时间大量用水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可见采用两个供水泵就能够提高供水的灵活性,提升工作效率,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数量的供水泵,此处并不限制。
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还可以包括与冷却水池1连通的回水管道10。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一个水循环模式,就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被加热之后的水重新冷却后可以再次进入工序发挥冷却作用,无需投入更多水。
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冷却塔6可以通过冷却水泵11连通至位于冷却水池1内的海底阀12,这种海底阀12是一种单向阀,会随着冷却水泵的开启而开启,关闭而关闭,保证冷却水泵内一直满水不漏气,在这种情况下,当需要冷却时开启冷却水泵11,海底阀12也同时被打开,并将冷却水池中的水输送至冷却塔6中实现冷却,当冷却完毕后就将水输送回冷却池。
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供水泵5可以通过海底阀13与蓄水池3内的水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需要供水时,开启该海底阀13,并且开启供水泵5,将蓄水池3中的水输送到松套管工序和二次护套工序中实现冷却作用。而且,上述蓄水池3内还可以设置有水位浮球阀14,另外,上述蓄水池3还可以具有供水入口15。需要说明的是,蓄水池3中由于生产线冷却和水池内水不断的蒸发,而且冷却塔蒸发量也比较大,水位会不断降低,蓄水池3通过这种水位浮球阀14就可以检测到水位降低的情况,从而就可以控制市政供水的补水量,保证水池中的水量在下限以上,不会出现缺水的情况。
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供水泵5的另一端还可以安装有多个与供水对象连接的电动球阀16,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供水对象可以但不限于为套管机冷却槽和护套机冷却槽,采用这种电动球阀16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控制起来更加方便快速,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类型的控制阀门,此处并不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恒温恒压供水系统的各个实施例中,上述控制装置9可优选为PLC装置。
下面以一个具体例子对上述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采用两个供水泵,其中一个为7.5KW,另一个为15KW。
(1)设定水压后按启动开关,PLC控制7.5KW水泵启动并到达最大转速,压力传感器反馈压力值给PLC,PLC通过PID运算控制7.5KW水泵的转速,当转速减小到生产线未开机时的水泵最小转速,停止水泵;当7.5KW水泵全速运转不能达到设定水压时,则全速启动15KW水泵,PLC通过PID运算调整水泵转速,使实际压力约等于设定压力,当水泵转速减小到出水最小转速时停止水泵;
(2)水分别供应到套管工序和护套工序,机台电动球阀和主机联动,当主机启动时打开机台电动球阀,关闭时同时关闭;水进入机台冷却槽冷却光缆产品和中间品,水通过溢流后进入回水管道,进入冷却水池;
(3)温度传感器持续传送温度信号给PLC,当温度过高时启动1#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温度降到设定范围停止1#冷却水泵;当1#冷却系统在30分钟内不能给水降温到设定值时,启动2#冷却系统,直到水温达到设定值后停止2#冷却系统;
(4)生产工序高温回水经过冷却池后,经过滤网进入沉淀池,沉淀后经过滤网流入蓄水池,实现恒压恒温循环使用。
利用上述系统,可以配置有水温和水压历史曲线图、设备故障报警记录、压力报警记录便于出现断水、过温情况时维修;在每条生产线总进水管处加装电动水阀和设备一起启动,当停机时及时关闭水阀节约能源,每日消耗水量只有2立方米。在控制参数方面可以将水温控制在19℃,水压控制在1.1kg,平均能耗为13KW/h,束管外径控制在1.8±0.05mm,护套外径控制在9.8±0.1mm。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冷却水池、沉淀水池和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安装有供水管道以及位于所述供水管道上的供水泵,所述冷却水池连接有冷却装置,所述供水管道内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供水泵和所述冷却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值控制所述冷却装置的冷却速率,且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值控制所述供水泵的功率实现恒温恒压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至少包括两个冷却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冷却水池连通的回水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通过冷却水泵连通至位于所述冷却水池内的海底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通过海底阀与所述蓄水池内的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内还设置有水位浮球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还具有供水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泵的另一端还安装有多个与供水对象连接的电动球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恒温恒压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PLC装置。
CN202223516374.8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Active CN219033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6374.8U CN219033370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6374.8U CN219033370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33370U true CN219033370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6374.8U Active CN219033370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33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9667A (zh) 燃料电池堆发电系统的信号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550877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分布式冷启动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2109220A (zh) 一种速热式空气源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70527A (zh) 一种供能的方法和供能系统
CN219033370U (zh) 一种恒温恒压供水系统
CN206174035U (zh) 火电厂水循环系统
CN202449878U (zh) 商标材料生产中的甲醇及废水热量回收系统
CN102005861A (zh) 用于风力双馈发电机的循环冷却装置
CN211316605U (zh) 一种基于多种制备热水能源方式的智能控制系统
CN217055814U (zh) 一种注塑机液压油冷却循环水自动控制装置
CN203403273U (zh) 溢流机中温水和高温水循环回用系统
CN210486203U (zh) 一种水冷却系统
CN205002391U (zh) 混水装置及具有其的混水系统
CN201907976U (zh) 一种氧化铝生产中的熔盐熔化装置
CN201680606U (zh) 太阳能油导热供热装置
CN206260471U (zh) 兔子养殖房的温度控制系统
CN218266043U (zh) 一种汽电耦合节能给水系统
CN219186486U (zh) 一种膜机组恒温自动化学清洗装置
CN212339401U (zh) 一种具有混水和换热双工能的机组
CN219778927U (zh) 一种低温条件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甲醇进料装置
CN117311416A (zh) 一种多回路水温机控制系统
CN215112554U (zh) 一种蓄热储能系统
CN217421303U (zh) 低温环境下大功率柴油机水暖式机油加热系统
CN216348010U (zh) 一种智能高效恒温水循环换热系统
CN220621823U (zh) 油井内部自动除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