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21146U -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21146U
CN219021146U CN202223079378.4U CN202223079378U CN219021146U CN 219021146 U CN219021146 U CN 219021146U CN 202223079378 U CN202223079378 U CN 202223079378U CN 219021146 U CN219021146 U CN 219021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
adjusting
module
measured
dio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93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梦晨
王海松
王丹琦
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os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os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os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osh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93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21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21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21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包括光源、屈光调节模块和像差测量模块,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经被测眼反射后进入像差测量模块;所述屈光调节模块包括位于同一光路上的屈光矫正装置和调节刺激装置,所述屈光矫正装置设置在被测眼与所述调节刺激装置之间,用于矫正被测眼的屈光度;所述调节刺激装置用于为被测眼提供不同屈光度的调节刺激;所述像差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被测眼受所述调节刺激装置刺激后的像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屈光调节模块中的屈光矫正装置和调节刺激装置设置在同一光路,实现屈光矫正功能与诱导调节功能合二为一,同时对人眼进行屈光矫正与诱导调节,可提高测试速度,降低成本与光路模块的复杂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背景技术
人眼是一个复杂的光学模块,其中除了存在离焦、散光等低价像差,还存在着球差、慧差等高阶像差,正是因为这些像差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眼的视觉质量。国内目前主要针对离焦和散光进行监控和矫正,为了获得更高的视觉质量,必须克服高阶像差所带来的影响。因此,人眼高阶像差的研究已经成为眼科检测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高阶像差,更是重中之重。目前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主流的理论如周边视网膜离焦理论、控制视网膜前后像差理论等等,都是要基于测量人眼的像差。测量人眼的像差可以为近视防控的设计来建立数据库,依此来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
在不同的物距下,人眼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前后面的曲率半径来调节,使光线汇聚于视网膜之上。在人眼调节的过程中,因为前后曲率的变化,像差肯定会发生变化,研究调节状态下的像差变化对于更好的矫正视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测量像差的设备基于的原理有Hartmann-Shack原理,光线追迹原理,视网膜检影原理等,其中Hartmann-Shack原理有着快速、实时等优点,已经广泛运用并成为测量像差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的测量像差的设备如专利号为CN201010253157.7的一种可诱导人眼自主调节的哈特曼动态像差测量仪,该技术中将屈光补偿模块与诱导调节模块分开,导致其整体结构冗余;而且将测量看无穷远处与调节状态下的像差光路分开,增加测量的成本;补偿屈光需要第二移动机构整体移动,增加稳定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将矫正视力模块与调节模块整合在一起,以解决整体结构冗余、测量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包括光源、屈光调节模块和像差测量模块,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经被测眼反射后进入像差测量模块;所述屈光调节模块包括位于同一光路上的屈光矫正装置和调节刺激装置,所述屈光矫正装置设置在被测眼与所述调节刺激装置之间,用于矫正被测眼的屈光度;所述调节刺激装置用于为被测眼提供不同屈光度的调节刺激;所述像差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被测眼受所述调节刺激装置刺激后的像差。
进一步的,所述屈光矫正装置包括固定透镜与移动透镜,通过移动透镜的位置改变实现焦距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透镜与移动透镜之间的间隙方程式如下:
P(x)=-4.8366x+39.654;
其中,P(x)为屈光度;x为固定透镜与移动透镜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刺激装置包括图像显示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于提供检测图像;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连接,用于调整图像显示装置与被测眼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移动装置通过调整第一显示装置与屈光矫正模块之间的距离,给被测眼提供第一屈光度范围内的调节刺激;所述移动装置通过调整第二显示装置与屈光矫正模块之间的距离,给被测眼提供第二屈光度范围内的调节刺激。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数量为1个,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屈光矫正装置之间还设有变焦装置,用于改变图像显示装置与被测眼之间的距离,给被测眼提供不同屈光度的调节刺激。
进一步的,所述被测眼前方还设有散光补偿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像差仪还包括人眼定位模块,用于对被测眼进行三维定位;经被测眼反射后的光一部分进入像差测量模块,另一部分进入人眼定位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被测眼与像差测量模块之间还设有振镜和无焦装置;经被测眼反射后的光先进入无焦装置,再入射至振镜,然后进入像差测量模块;所述振镜用于改变经被测眼反射后的光进入像差测量模块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经振镜反射后进入无焦装置,再入射至被测眼。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屈光调节模块中的屈光矫正装置和调节刺激装置同设置在眼轴上,实现屈光矫正功能与诱导调节功能合二为一。同时对人眼进行屈光矫正与诱导调节,可提高测试速度,降低成本与光路模块的复杂程度。
2)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给定的调节刺激与实测的像差值进行比较,可以测出被测者的调节超前与调节滞后的状态,调节超前与调节滞后的状态可以反应被测者看近看远的能力。测量被测者的调节超前与调节滞后对于近视防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本实用新型的屈光矫正装置,只需要改变移动透镜的位置以实现对人眼的屈光补偿,无需整体移动屈光调节模块,保证了像差仪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设置变焦装置使得调节刺激装置不再需要设置在5m的距离,实现像差仪小型化便携化的需求,易于操作。
5)本实用新型通过散光补偿模块对被测眼进行散光矫正,使得像差测量数据更加精确。
6)本实用新型通过二维振镜,获得人眼水平和垂直±30°全范围内的视网膜周边离焦,角度范围更加广泛。测量视网膜离焦以及人眼高阶像差在眼科相关手术中(如角膜切削术和晶体植入术等),对手术精确规划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并且可以根据测量的数据建立个性化人眼模型给出更加有效的视力矫正手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的模块结构图,图中虚线为光源光的光路,实线为眼反射光的光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的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的模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包括光源5、屈光调节模块3和像差测量模块2,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源光6经被测眼(即人眼9)的反射后进入像差测量模块2;所述屈光调节模块3包括位于同一光路上的屈光矫正装置和调节刺激装置,所述屈光矫正装置位于人眼9与所述调节刺激装置之间,用于矫正人眼9的屈光度;所述调节刺激装置用于为人眼9提供不同屈光度的调节刺激;所述像差测量模块2用于测量人眼9受所述调节刺激装置刺激后的像差。
本实施例中的像差仪还包括人眼定位模块1和二向色镜4,所述光源光6与屈光调节模块3的屏幕光7均通过二向色镜4共光路后射入人眼9,本实用新型中并非限定光源光6与屈光调节模块3必须同时启动,屈光调节模块3独自可进行诱导调节功能。所述屈光调节模块3不仅能够矫正-8D到0D的近视,还能给被测人眼9提供0到4D的调节刺激(每0.5D为一个step),提供特定调节刺激后,测量对应调节刺激下的人眼9像差,能够模拟人眼9实际的调节情况,后续可针对调节情况建立人眼9模型数据库,对研究和个性化设计近视防控相关参数具有重要意义。二向色镜4与人眼9之间可设置补光光源8,用于对人眼9进行补光。
上述光源光6到达被测眼的眼底后,经被测眼反射生成眼反射光10,眼反射光10一部分进入像差测量模块,另一部分进入人眼定位模块,即所述眼反射光10经第一分光镜11分光后得到第一分光12与第二分光13,所述第一分光12射入人眼定位模块1,所述第二分光13射入像差测量模块2,实现人眼定位模块1、像差测量模块2共用部分光路,二者之间基于相同的眼反射光进行定位和像差测量,能够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提高测量速度,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而且合理的光路设计降低了光路模块的复杂程度。
所述人眼定位模块1根据眼反射光10成像,用于对人眼9三维定位,具体的,其设有相机14,本实施例中采用深度相机或双目相机等直接进行三维定位,或者采用有限距相机等,下面以有限距相机为例具体说明相机14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定义三维坐标系中,原点为瞳孔中心,人眼9的鼻侧和颞侧的连线方向为Y轴,与之垂直的竖直方向为X轴,人眼9相对像差仪前后移动的方向为Z轴。根据相机14获取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定位图像中的瞳孔中心,通过图像中瞳孔中心与目标位置的偏移程度,确定X轴的偏移量与Y轴的偏移量,根据图像的清晰度确定Z轴的偏移量。操作者可根据偏移量调整人眼9的位置,使人眼9的瞳孔中心位于理想的位置,有利于观察和采集准确的数据。此外,人眼定位模块1的相机14能够实时输出人眼图像,便于观察和调整定位,并能够通过人眼图像实时获取各调节状态下的瞳孔大小,为准确确定人眼9的状态提供参考。所述有限距相机14装有中心波长为940nm的滤光片,防止SLD(超辐射发光二极管)光源5对X轴、Y轴及Z轴定位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分光镜11设置在人眼定位模块1内,使人眼定位模块1具有分光功能,降低模块的整体复杂度,可缩小设备体积。或者,该第一分光镜11也可单独设置在人眼定位模块1之外,或设置在像差测量模块2中。根据人眼9的耐受能量、相机14需要的光强以及波前传感器25需要的光强共同确定第一分光镜11的分光比,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于第一分光镜11的分光比为80:20的分光平片。
所述人眼定位模块1内设有第二分光镜15,所述第二分光镜15用于使光源光6与第一分光12共用部分光路。光源5发出的光源光6通过第二分光镜15反射,射入二向色镜4,将光源光6与人眼定位模块1的光路合并,可降低整个模块的光路复杂程度。或者,第二分光镜15可设置在像差测量模块2中或单独设置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根据人眼9的耐受能量、相机14需要的光强以及波前传感器25需要的光强共同确定第二分光镜15的分光比,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于第二分光镜15的分光比为80:20的分光平片。
所述像差测量模块2接收眼反射光10,由波前传感器25检测人眼9的波前像差,得到人眼9的屈光度。所述像差测量模块2包括波前传感器25、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及光阑24,所述第二分光13先经过第一透镜21、光阑24及第二透镜22,最后进入波前传感器25,其中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组成共轭光学系统,该共轭光学系统的扩束比为f1:1.5,共轭点是人眼9的瞳孔中心和波前传感器25的光心,光阑24用于挡住杂散光,像差测量模块2中可使用多个反射镜23改变光路方向,缩小设备体积。本实施例中波前传感器25是由微透镜阵列和CCD相机组成的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带有波前信息的光束通过微透镜阵列的每一个子透镜成像在焦面上,CCD相机可获取到携带波前信息的点阵图,CCD相机上的点阵图可以计算出人眼9的波前像差。所述波前传感器25前装有中心波长为840nm的窄带滤光片,进一步防止杂散光影响计算结果。
所述调节刺激装置包括图像显示装置16和第一移动装置17,所述图像显示装置16用于提供检测图像,本实施例中检测图像为E字,E字标的大小根据模块的放大倍率以及GB11533-2011标准对数视力表来设定,第一移动装置17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16连接,用于调整图像显示装置16与被测眼之间的距离。当图像显示装置16位于0D的位置时,由于屈光矫正装置只矫正屈光度未矫正散光,或设定的屈光矫正度数未对被测眼进行足矫,因此需要进行初始调试,首先提供红绿视标,根据人眼9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微调,直至被测对象主观认为红绿视标中的标识一样清楚,然后可进行测试,调整相应的检测图像,供被测人员辨认。本实施例中为了设备整体小型化,并易于调节控制,没有使用一块大尺寸屏幕进行移动,而是根据调节刺激进行分段设计,本实施例中所述图像显示装置16包括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7通过调整第一显示装置与屈光矫正模块之间的距离,给被测眼提供第一屈光度范围内的调节刺激;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7通过调整第二显示装置与屈光矫正模块之间的距离,给被测眼提供第二屈光度范围内的调节刺激。在使用位于光路上的后一个图像显示装置时,前一个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从光路移除,避免产生遮挡。图像显示装置16可根据使用场景选择本领域常见的显示屏,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像显示装置为平板电脑,其提供0D和0.5D调节刺激的位置,第二图像显示装置为ips屏,其提供1D至4D的调节刺激,本实施例中选择0.5D为一个step,即分别提供0D、0.5D、1D、1.5D…4D的调节刺激,当图像显示装置16位于0D时,所显示的检测图像距离人眼9的距离为至少5m。实际使用时也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step值,并设置不同的第一屈光度、第二屈光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图像显示区域位于屈光调节模块3的屏幕光7的光路内。由于本实施例图像显示装置16具有多个,控制模块分别控制多个图像显示装置16的第一移动装置17,使图像显示区域内仅出现1个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幕,当使用位于光路较后方的第一显示装置时,第二显示装置翻转、移动后停留在图像显示区域的一侧,当使用第二显示装置时,第二显示装置恢复到工作位,第一显示装置由于位于后方,不会产生遮挡,可以不移动,也可通过第一移动装置17移动到图像显示区域的一侧,或者第一显示装置关闭屏幕,实现同轴上两个显示屏幕的显示切换。所述第一移动装置17为电机控制的导轨传动装置、齿轮线性传动装置、丝杠线性传动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
所述屈光矫正装置包括固定透镜18与移动透镜19,通过改变移动透镜19的位置实现焦距的变化。固定透镜18为固定不动的透镜,移动透镜19用于通过线性移动改变移动透镜19与固定透镜18之间的相对距离,调节移动透镜19和固定透镜18组合的焦距,以矫正-8-0D的近视,而改变屈光矫正装置与图像显示装置16之间的间隙,用于给定被测人眼9提供0-4D的调节刺激(每0.5D一个step)。其中调焦原理是通过改变移动透镜19的位置,来实现焦距的变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透镜18及移动透镜19按图中方式放置,即固定透镜比移动透镜在光路上更加靠近人眼9,其组合提供的屈光度、固定透镜18及移动透镜19之间的间隙方程式如下:
P(x)=-4.8366x+39.654;
其中,P(x)为屈光度;
x为固定透镜18与移动透镜19之间的间隙,该方程会根据选择的固定透镜18与移动透镜19参数改变而变化;此外,固定透镜18及移动透镜19也可以不按图1中的方式放置,即移动透镜可以比固定透镜在光路上更加靠近人眼9。
所述移动透镜19设有第二移动装置20,若移动透镜19的数量大于1块,则多个移动透镜19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本实施例中移动透镜19的数量为2块,两个移动透镜19均固定在第二移动装置20上。第二移动装置20的驱动指令由矫正软件根据不同矫正度数计算得出,控制第二移动装置20带动移动透镜19做线性移动。所述第二移动装置20为电机控制的导轨传动装置、齿轮线性传动装置、丝杆线性传动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6的数量为1个,并且图像显示装置16无需移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16与屈光矫正装置之间还设有变焦装置26,用于改变图像显示装置16与人眼9之间的距离,给人眼9提供不同屈光度的调节刺激。
变焦装置26可以实现实施例1同等的调节刺激,并将图像显示装置16与人眼9之间的距离范围缩小,具体的,实施例1中当提供0D的调节刺激时,图像显示装置16距离人眼9的距离为至少5m。而本实施中,当提供0D的调节刺激时,图像显示装置16距离人眼9的距离可为20cm,该距离会根据变焦装置的选材参数而改变,即本实施例中图像显示装置16与人眼9的最远距离在0.2m~5m的范围内,进一步缩小了设备的体积,且省去了一个显示屏以及第一移动装置17。
变焦装置26与屈光矫正装置的内部结构类似,也包括固定的透镜与移动的透镜,当需要提供不同的调节刺激时,显示屏无需移动,只需要改变变焦装置26中移动的透镜的位置,即可实现焦距的变化,提供不同的调节刺激。
实施例3
为了实现测量人眼9的眼底更大视场角的像差,如图3所示,在人眼9与像差测量模块2之间设有振镜27和无焦装置28;经被测眼反射后的光先进入无焦装置28,再入射至振镜27,然后进入像差测量模块;所述振镜27用于改变经被测眼反射后的光进入像差测量模块的角度。此外,光源出射的光经振镜27反射后进入无焦装置28,再入射至人眼9。
本实施例中的振镜27为二维振镜,无焦装置28是由多个透镜组成的共轭光学系统,实现人眼9的瞳孔中心与振镜27的反射中心共轭,使用二维振镜30扫描,能够测试人眼9在调节状态下全眼视场角±30°甚至更广的像差,测得的数据更加丰富,应用范围更大。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中任意一个的基础之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如图2和3所示,所述人眼9的前方还设有散光补偿模块29,用于在矫正屈光的同时,同步矫正人眼9的散光,增加了适用范围。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包括光源、屈光调节模块和像差测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经被测眼反射后进入像差测量模块;所述屈光调节模块包括位于同一光路上的屈光矫正装置和调节刺激装置,所述屈光矫正装置设置在被测眼与所述调节刺激装置之间,用于矫正被测眼的屈光度;所述调节刺激装置用于为被测眼提供不同屈光度的调节刺激;所述像差测量模块用于测量被测眼受所述调节刺激装置刺激后的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矫正装置包括固定透镜与移动透镜,通过移动透镜的位置改变实现焦距的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透镜与移动透镜之间的间隙方程式如下:
P(x)=-4.8366x+39.654;
其中,P(x)为屈光度;x为固定透镜与移动透镜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刺激装置包括图像显示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用于提供检测图像;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连接,用于调整图像显示装置与被测眼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所述移动装置通过调整第一显示装置与屈光矫正模块之间的距离,给被测眼提供第一屈光度范围内的调节刺激;所述移动装置通过调整第二显示装置与屈光矫正模块之间的距离,给被测眼提供第二屈光度范围内的调节刺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数量为1个,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屈光矫正装置之间还设有变焦装置,用于改变图像显示装置与被测眼之间的距离,给被测眼提供不同屈光度的调节刺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眼前方还设有散光补偿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像差仪还包括人眼定位模块,用于对被测眼进行三维定位;经被测眼反射后的光一部分进入像差测量模块,另一部分进入人眼定位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眼与像差测量模块之间还设有振镜和无焦装置;经被测眼反射后的光先进入无焦装置,再入射至振镜,然后进入像差测量模块;所述振镜用于改变经被测眼反射后的光进入像差测量模块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经振镜反射后进入无焦装置,再入射至被测眼。
CN202223079378.4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Active CN219021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9378.4U CN219021146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9378.4U CN219021146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21146U true CN219021146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12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9378.4U Active CN219021146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21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0710B (zh) 用於操作即時大屈光度範圍之連續波前感測器之裝置及方法
US10188282B2 (en) Subjective optometry apparatus
CN107920731B (zh) 改进的客观式综合验光仪
JP2001095760A (ja) 眼の光学特性測定装置
US20140176904A1 (en) Ophthalmic Aberrometer Capable of Subjective Refraction
CN110367924B (zh) 一种主客观一体式精准验光装置及验光方法
US11983308B2 (en) Virtual reality instrument for the automatic measurement of refraction and aberrations of the eye
JP2017086652A (ja) 自覚式検眼装置
CN219021146U (zh)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CN113208554A (zh) 一种具备离焦和散光精准矫正功能的验光装置及验光方法
JP2022179009A (ja) 自覚式検眼装置
CN115736813A (zh) 一种测量人眼调节状态下的像差仪
CN215584101U (zh) 具有双眼自动定位跟踪机构的主客观一体式精准验光装置
JP7021540B2 (ja) 自覚式検眼装置
CN220124665U (zh) 大视场验光装置及验光系统
CN216221411U (zh) 一种调焦及散光补偿机构及主客观一体式精准验光装置
JP7375332B2 (ja) 検眼装置及び検眼プログラム
Chang et al. Binocular 3D Vision Fusion Measurement Technique
JP2017086654A (ja) 自覚式検眼装置及び自覚式検眼プログラム
CN112754419A (zh) 视知觉学习训练仪和视知觉学习训练系统
CN116616695A (zh) 人眼光学特征获取方法、大视场验光装置及验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