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9951U - 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9951U
CN219019951U CN202223012972.1U CN202223012972U CN219019951U CN 219019951 U CN219019951 U CN 219019951U CN 202223012972 U CN202223012972 U CN 202223012972U CN 219019951 U CN219019951 U CN 219019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f
fish
fish reef
group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297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敏
胡芬
李惠玉
金艳
高小迪
宋小晶
张寒野
凌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Sea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2301297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9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9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9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包括多个鱼礁主体,鱼礁主体是由混凝土制成的长方体结构,鱼礁主体的中央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鱼礁主体的高度在0.8m‑1m之间,鱼礁主体的长度在0.4m‑0.6m之间,鱼礁主体的宽度在0.6m‑0.8m之间;多个鱼礁主体排布构成第一鱼礁群,第一鱼礁群呈目字形结构,第一鱼礁群的宽度在16m‑20m之间,第一鱼礁群的长度在45m‑50m之间,第一鱼礁群的中央设有三个用于投放石块的养殖区;多个鱼礁主体还排布构成第二鱼礁群,第二鱼礁群包括九个排布呈九宫格结构的鱼礁主体,第二鱼礁群设置在第一鱼礁群的外侧。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背景技术
在我国海洋渔业发展中,针对海洋虾类的育幼和增殖礁数量较少,并且现有的虾类养殖育幼礁的培养产能不够,虾苗容易受到海洋中敌害的侵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包括多个鱼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主体是由混凝土制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鱼礁主体的中央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所述鱼礁主体的高度在0.81m之间,所述鱼礁主体的长度在0.4m-0.6m之间,所述鱼礁主体的宽度在0.6m-0.8m之间;
多个所述鱼礁主体排布构成第一鱼礁群,所述第一鱼礁群呈目字形结构,所述第一鱼礁群的宽度在16-20m之间,所述第一鱼礁群的长度在45-50m之间,所述第一鱼礁群的中央设有三个用于投放石块的养殖区;多个所述鱼礁主体还排布构成第二鱼礁群,所述第二鱼礁群包括九个排布呈九宫格结构的鱼礁主体,所述第二鱼礁群设置在所述第一鱼礁群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鱼礁主体作为小型鱼礁,同时存在大量中空空间,很适合作为虾类如葛氏长臂虾、鹰爪虾的栖息庇护场所。本实用新型以大石块散抛作为海洋虾类栖息庇护场所,然后周边用九宫格型鱼礁环绕,这种模式优点是可以利用波浪驱动形成内生小循环流,循环流有利于海水交换,改善生存环境,提高附近溶解氧含量,同时适当碎石也有利于虾类寻找庇护场所,躲避鱼类敌害。而围绕一圈的格子型鱼礁,因为单个鱼礁最大可承载虾类资源量比普通鱼礁要高,所以相当于在公园周边营建多圈高层建筑,能最大限度提升幼虾栖息量,实现集约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了水体立体空间增殖了海洋虾类种群。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鱼礁设有四个,四个第二鱼礁相对排布在所述第一鱼礁的左右两侧。
在第一鱼礁群附近不同方位营建不同规模的九宫格鱼礁群,方便中间地带生长较快的虾类个体,迁移到附近更加适宜生长的区域,从而从整体提升虾类种群增殖潜力。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鱼礁群设有四个,四个第二鱼礁相对排布在所述第一鱼礁的前后两侧。
在第一鱼礁群附近不同方位营建不同规模的九宫格鱼礁群,方便中间地带生长较快的虾类个体,迁移到附近更加适宜生长的区域,从而从整体提升虾类种群增殖潜力。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鱼礁群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鱼礁群相邻排布在所述第一鱼礁群的前侧。
增加两个第二鱼礁群可以节约鱼礁主体所需的数量,也能更快的根据虾类生长情况进行迁移,并且左右两侧往往容易受到海浪的侵袭,所以将两个鱼礁设置在前侧能够躲避海浪,有利于虾类的生长。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鱼礁群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鱼礁群相邻排布在所述第一鱼礁群的后侧。
因为左右两侧往往容易受到海浪的侵袭,所以将两个鱼礁设置在后侧能够躲避海浪,有利于虾类的生长。
进一步优选,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边缘呈圆弧形,且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有自容纳槽底部向容纳槽开口处延伸的条状沟槽。
可以为虾类生物提供更好的附着点,也有利于藻类生物的繁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鱼礁群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3是鱼礁群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4是鱼礁群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5是鱼礁群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中:1、鱼礁主体;2、容纳槽;3、第一鱼礁群;4、第二鱼礁群;5、养殖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包括多个鱼礁主体1,鱼礁主体是由混凝土制成的长方体结构,鱼礁主体的中央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2,鱼礁主体的高度在0.8-1m之间,鱼礁主体的长度在0.4m-0.6m之间,鱼礁主体的宽度在0.6m-0.8m之间;多个鱼礁主体排布构成第一鱼礁群3,第一鱼礁群呈目字形结构,第一鱼礁群的宽度在16-20m之间,第一鱼礁群的长度在45-50m之间,第一鱼礁群的中央设有三个用于投放石块的养殖区5;多个鱼礁主体还排布构成第二鱼礁群4,第二鱼礁群包括九个排布呈九宫格结构的鱼礁主体,第二鱼礁群设置在第一鱼礁群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鱼礁主体作为小型鱼礁,同时存在大量中空空间,很适合作为虾类如葛氏长臂虾、鹰爪虾的栖息庇护场所。本实用新型以大石块散抛作为海洋虾类栖息庇护场所,然后周边用九宫格型鱼礁环绕,这种模式优点是可以利用波浪驱动形成内生小循环流,循环流有利于海水交换,改善生存环境,提高附近溶解氧含量,同时适当碎石也有利于虾类寻找庇护场所,躲避鱼类敌害。而围绕一圈的格子型鱼礁,因为单个鱼礁最大可承载虾类资源量比普通鱼礁要高,所以相当于在公园周边营建多圈高层建筑,能最大限度提升幼虾栖息量,实现集约化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利用了水体立体空间增殖了海洋虾类种群。
实施例1,参见图2,第二鱼礁设有四个,四个第二鱼礁相对排布在第一鱼礁的左右两侧。在第一鱼礁群附近不同方位营建不同规模的九宫格鱼礁群,方便中间地带生长较快的虾类个体,迁移到附近更加适宜生长的区域,从而从整体提升虾类种群增殖潜力。
实施例2,参见图3,第二鱼礁群设有四个,四个第二鱼礁相对排布在第一鱼礁的前后两侧。在第一鱼礁群附近不同方位营建不同规模的九宫格鱼礁群,方便中间地带生长较快的虾类个体,迁移到附近更加适宜生长的区域,从而从整体提升虾类种群增殖潜力。
实施例3,参见图4,第二鱼礁群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鱼礁群相邻排布在第一鱼礁群的前侧。增加两个第二鱼礁群可以节约鱼礁主体所需的数量,也能更快的根据虾类生长情况进行迁移,并且左右两侧往往容易受到海浪的侵袭,所以将两个鱼礁设置在前侧能够躲避海浪,有利于虾类的生长。
实施例4,参见图5,第二鱼礁群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鱼礁群相邻排布在第一鱼礁群的后侧。因为左右两侧往往容易受到海浪的侵袭,所以将两个鱼礁设置在后侧能够躲避海浪,有利于虾类的生长。
进一步优选,容纳槽的内壁边缘呈圆弧形,且容纳槽的内壁设有自容纳槽底部向容纳槽开口处延伸的条状沟槽。可以为虾类生物提供更好的附着点,也有利于藻类生物的繁殖。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包括多个鱼礁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主体是由混凝土制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鱼礁主体的中央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容纳槽,所述鱼礁主体的高度在0.8m-1m之间,所述鱼礁主体的长度在0.4m-0.6m之间,所述鱼礁主体的宽度在0.6m-0.8m之间;
多个所述鱼礁主体排布构成第一鱼礁群,所述第一鱼礁群呈目字形结构,所述第一鱼礁群的宽度在16m-20m之间,所述第一鱼礁群的长度在45m-50m之间,所述第一鱼礁群的中央设有三个用于投放石块的养殖区;多个所述鱼礁主体还排布构成第二鱼礁群,所述第二鱼礁群包括九个排布呈九宫格结构的鱼礁主体,所述第二鱼礁群设置在所述第一鱼礁群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鱼礁设有四个,四个第二鱼礁相对排布在所述第一鱼礁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鱼礁群设有四个,四个第二鱼礁相对排布在所述第一鱼礁的前后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鱼礁群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鱼礁群相邻排布在所述第一鱼礁群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鱼礁群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鱼礁群相邻排布在所述第一鱼礁群的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边缘呈圆弧形,且所述容纳槽的内壁设有自容纳槽底部向容纳槽开口处延伸的条状沟槽。
CN202223012972.1U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Active CN219019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2972.1U CN219019951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2972.1U CN219019951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9951U true CN219019951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8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2972.1U Active CN219019951U (zh) 2022-11-11 2022-11-11 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9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40195U (zh) 一种鱼虾养殖人工巢穴
CN106719220B (zh) 一种具有消浪功能的海洋牧场的建设方法
CN201312516Y (zh) 人工鱼礁
CN201894116U (zh) 饵料培养型贝壳混凝土礁
CN203181787U (zh) 一种用于池塘海参养殖的组合式多层三角体人工礁
CN201976614U (zh) 爬沙虫单头养殖箱
KR100890281B1 (ko) 대형 정삼각뿔 인공어초
CN102217565A (zh) 一种贝壳方礁的制备方法
CN113179985A (zh) 一种海洋牧场增殖放流幼苗培育塔式人工鱼礁及培育方法
CN104126532A (zh) 一种用于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鱼礁体
CN103081794A (zh) 一种兼顾藻类附着和海草移植的人工藻礁
CN219019951U (zh) 一种高效集约海洋虾类育幼增殖礁及其排布
CN100591204C (zh) 青蟹仔蟹培育池及培育方法
CN202535898U (zh) 一种用于池塘刺参养殖的组合式多层复合体人工礁
KR101198069B1 (ko) 콘크리트 인공어초
CN103053454A (zh) 一种适用于多元混养的海珍品增殖礁体及其使用方法
CN215074780U (zh)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KR20090000182U (ko) 굴 패각 투석식 강제어초
CN102405862A (zh) 新型鲍鱼排
CN219019950U (zh) 一种适用于葛氏长臂虾和鹰爪虾的育幼增殖礁
CN220191845U (zh) 带有不规则斜面的开合式双腔保育礁
CN219165441U (zh) 一种鱼类仔稚鱼保育鱼礁组
CN203040415U (zh) 一种适用于鱼、参、鲍多元混养的增殖礁体
CN112293316A (zh) 一种西藏双须叶须鱼鱼卵的人工规模化孵化方法及其系统
CN206713807U (zh) 枝型框架式海珍品增殖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