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4780U -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4780U
CN215074780U CN202120371711.5U CN202120371711U CN215074780U CN 215074780 U CN215074780 U CN 215074780U CN 202120371711 U CN202120371711 U CN 202120371711U CN 215074780 U CN215074780 U CN 215074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alt
pipe fitting
proliferation
fish reef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17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光远
沈铭辉
欧徽龙
蒲利云
王国福
李丙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HAINAN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1203717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4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4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47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增殖床本体包括若干相互组装的鱼礁单元;鱼礁单元包括玄武岩格栅、若干立柱和若干玄武岩管件;若干立柱压置在玄武岩格栅上;玄武岩管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管壁设有若干交错布置的开孔;玄武岩管件的两端分别装接在两个立柱,立柱之间通过玄武岩管件相连接;相邻的鱼礁单元共用立柱和玄武岩管件。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是一种为底栖贝类、热带海参、大型海藻提供繁育、索饵、生长等栖息场所的多营养层级人工鱼礁,通过多营养层级结合的模块式人工鱼礁小单元的无限组合延伸,可针对海底地形进行投放,充分利用海底空间,对远海岛礁的海参、贝类和大型海藻进行多营养层级增殖。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水渔业增养殖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远海岛礁增殖设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给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改善衰退的渔业资源,修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我国渔业产业方式正在由传统的捕捞、养殖向资源养护转变。人工鱼礁建设作为养护资源、修复环境的重要措施,已成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沿海各省都已开展人工鱼礁建设,投放的礁体以石块礁和混凝土礁为主,虽然对海域资源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礁体结构简单、礁区生态功能单一等问题。以黄渤海人工鱼礁建设为例,其主要目的是增殖刺参等海珍品,为节约成本、追求经济价值,礁体基本为天然石料及简单的方形、圆管形等混凝土,只重视增殖对象生境需求,没有充分考虑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群配置,导致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出现因生物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引发的增殖物种死亡、食物网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鱼礁功能单一、礁区群落结构简单、生态维持能力较低的问题,依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按照不同营养级生物在食物网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提供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可促进上下层水体中营养物质的交换,为藻类、恋礁性鱼类、海珍品及附着生物提供适宜生境,提升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平和群落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包括增殖床本体;所述增殖床本体包括若干相互组装的鱼礁单元;所述鱼礁单元包括玄武岩格栅、若干立柱和若干玄武岩管件;所述若干立柱压置在所述玄武岩格栅上;所述玄武岩管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管壁设有若干交错布置的开孔;所述玄武岩管件的两端分别装接在两个所述立柱,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玄武岩管件相连接;相邻的鱼礁单元共用立柱和玄武岩管件。
一实施例中,每个鱼礁单元由四个立柱及连接该四个立柱的四个玄武岩管件组成四边形结构。
一实施例中,所述玄武岩格栅的网目大小为25~26mm。
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的侧壁设有若干插接块;所述玄武岩管件的端部套接在所述插接块。
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柱本体为八棱柱,所述立柱本体的侧壁设有四个所述插接块,四个插接块两两相对。
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的侧壁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玄武岩管件的端部插接在所述凹槽。
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为圆柱。
一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为水泥、混凝土等较重的材料制成,例如为水泥立柱。
一实施例中,所述玄武岩管件的相对的两侧管壁上设有若干所述开孔,且两侧管壁上的开孔位置相交错,不直接相对。
一实施例中,所述玄武岩管件由两个设有若干所述开孔的玄武岩工件拼接组合而成,且两个玄武岩工件上的开孔位置相交错,不直接相对。
一实施例中,所述玄武岩管件为方管。
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是一种为底栖贝类、热带海参、大型海藻提供繁育、索饵、生长等栖息场所的多营养层级人工鱼礁,其特点是通过多营养层级结合的模块式人工鱼礁小单元的无限组合延伸,针对海底地形进行投放,充分利用海底空间,对远海岛礁的海参、贝类和大型海藻进行多营养层级增殖。
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所有范围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点值。
本实用新型所述“大约”、“约”或“左右”等指的是所述范围或数值的±20%范围内。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体人工鱼礁,其优势在于,基本鱼礁单元形状为正方形,可以对海底平面形成无隙密铺;通过小型模块化的基本鱼礁单元的密铺延伸,其布放可以根据海域情况随意调整,且布放的各单元整体有机联系在一起,导致理论上形成的整体可以无限大,给增殖生物充足的活动空间,如果布置在斜坡甚至可以满足生物季节性移动的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采用多营养层级复合的单元结构,藻类在增殖床的玄武岩部件表面附着并进行光合作用,利用水体中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营养物质,鲍鱼啃食藻类,将海藻转化成自身营养,而底部的热带海参则摄食鲍鱼啃食藻类产生的碎屑和排出的粪便。根据生态系统原理,海藻、鲍鱼和海参具有不同的生长空间、生物习性和营养需求,在增殖床的半封闭空间形成三个营养层级:海藻是系统的生产者;鲍鱼是系统中的消费者;而底部的热带海参成为系统中的分解者。三种增殖生物在半封闭的空间内完成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物链和生境,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与物质能量,提高了增殖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可有效为多种生物提供隐蔽、附着、营养的各种需求,有效解决人工鱼礁功能单一、食物网简单、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在保证了增殖生物的活动范围、固定了海底底质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覆盖海底,大大减少布放位置因为被鱼礁单元覆盖重压而导致的原有的生物种群死亡现象,避免对原有生境造成负面生态影响。
(5)相较已有的人工鱼礁因一体化钢筋混凝土结构导致整体巨大沉重,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的结构单元易于拆装运输装配,可以更灵活地运用到近海、岛礁泻湖等大型船只不易进入的区域,填补传统鱼礁的应用区域空白。
(6)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材料生物友好,不造成污染。玄武岩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环保绿色高性能纤维材料,不仅强度高,韧性也很好,还具有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等多种优异性能。此外,相比于现在常用的钢架混凝土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由玄武岩纤维制成的格栅和管件不会锈蚀,不会影响海域本身的重金属离子分布;其生产工艺产生的废弃物少,对环境污染小,且产品废弃后可直接在环境中降解,无任何危害,因此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材料。玄武岩纤维经过表面改性后,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微生物负载性能,能够负载更多的生物量,利于藻类在其表面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鱼礁单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柱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管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管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6个鱼礁单元组装成增殖床本体的延伸布置效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鱼礁单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柱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管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
鱼礁单元1;玄武岩格栅2;水泥立柱3/3’,立柱本体31,插接块32,凹槽33’;玄武岩管件4/4’,开孔41/41’,玄武岩工件42’;中级单元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可能出现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横”、“竖”、“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中的立体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请查阅图1至图5,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包括增殖床本体;增殖床本体包括若干相互组装的鱼礁单元1;鱼礁单元1包括玄武岩格栅2、若干水泥立柱3和若干玄武岩管件4;
请查阅图1,玄武岩格栅2为玄武岩土工格栅,格栅的网目大小为25.4mm(1英寸)。
请查阅图2,水泥立柱3包括立柱本体31和四个插接块32;立柱本体31为棱长30cm的正方体纵向切掉四角10cm边长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柱体而形成的八棱柱;立柱本体31的侧壁均匀间隔地设有四个插接块32,四个插接块32两两相对,插接块32尺寸为10cm×10cm×5cm。水泥立柱3的体积约为23000cm3,质量约为46kg(水泥密度以2g/cm3估算)。
请查阅图3,玄武岩管件4为中空的方管,尺寸为长150cm、宽12cm、高12cm、厚0.6cm,玄武岩管件4的重量约为7.5kg/m,每条玄武岩管件4的重量约为11kg;玄武岩管件4的相对的两侧管壁上设有若干开孔41,每一侧管壁设有5个开孔41;开孔41的尺寸为10cm×5cm,相邻的开孔41间具有20cm的间隔;在玄武岩管件4一侧的管壁上,玄武岩管件4的一端距离第一个开孔41有15cm的间隔,玄武岩管件4的另一端距离最后一个开孔41有30cm的间隔;在玄武岩管件4另一侧的相对的管壁上,玄武岩管件4的一端距离第一个开孔41有30cm的间隔,玄武岩管件4的另一端距离最后一个开孔41有15cm的间隔,这样使得两侧管壁上的开孔41位置相交错布置,不直接相对,如图4。
本实施例的鱼礁单元1布置方法为:先将玄武岩格栅2铺在海底,之后在玄武岩格栅2上压上第一个水泥立柱3以固定玄武岩格栅2;将第一个玄武岩管件4的第一端套接在第一个水泥立柱3的一个插接块32上以将玄武岩管件4固定在水泥立柱3,但玄武岩管件4并不与水泥立柱3粘连,以便随时拆装;再将第二个水泥立柱3压在玄武岩格栅2上,将第一个玄武岩管件4的另一端套接在第二个水泥立柱3的一个插接块32上。以此类推,将若干个水泥立柱3都压置在玄武岩格栅2上,若干个玄武岩管件4各自的两端分别套接在各个水泥立柱3的插接块32,使得水泥立柱3之间通过玄武岩管件4连接起来。
本实施例之中,每个鱼礁单元1由四个水泥立柱3及连接该四个水泥立柱3的四个玄武岩管件4组成大致的正方形。由于水泥立柱3四面都设有插接块32,所以相邻的鱼礁单元1可以共用水泥立柱3和玄武岩管件4,不同的鱼礁单元1之间是互相联通的。水泥立柱3、玄武岩管件4等为模块化生产,通过一个方格结构的鱼礁单元1作为基础模块单元相邻组合布置,可以起到根据海底地形任意调整增殖面积形状、相邻单位共用结构单元以节省组成部件用量等效果。
请查阅图5,为6个鱼礁单元1组装的延伸布置效果图,6个基础的鱼礁单元1以3×2的排列方式彼此相邻,形成5.7m×3.9m的中级单元5。每个中级单元5由12个水泥立柱3、17根玄武岩管件4组成,相比各鱼礁单元1单独布置时可节省一半的水泥立柱3和约四分之一的玄武岩管件4。
这样,增殖床整体由多个结构一致的鱼礁单元1组合而成,可以根据布放区域海底地形任意调整延伸。每个鱼礁单元1自下而上分为藻类、海参增殖区和贝类增殖区。藻类、海参增殖区由铺在海底的玄武岩土工格栅构成,贝类增殖区则由玄武岩管件4以及固定管件的水泥立柱3组成。玄武岩管件4的开孔41设置,利用鲍鱼、海参喜好躲入缝隙的习性,方便增殖生物进入方管内部躲避敌害,也能保证内部水流通畅。玄武岩管件4相对于水泥立柱3来说十分轻,因此装置的结构重心很低,对于海流的冲击十分稳定。
实施例2
请查阅图6至图8,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与实施例1所不同之处在于:
请查阅图7,水泥立柱3’为圆柱,直径40cm、高40cm;水泥立柱3’的侧壁均匀间隔地设有4个尺寸为22cm×17cm×10cm的凹槽33’。
请查阅图8,玄武岩管件4’的尺寸为长100cm、宽10cm、高20cm、厚1cm,由两条截面呈C字型、侧面开有6个开孔41’的玄武岩工件42’拼接组合而成;开孔41’的尺寸为15cm×5cm,相邻的开孔41’间具有10cm的间隔;两个玄武岩工件42’上的开孔41’位置相交错,不直接相对。
本实施例的玄武岩管件4’通过其端部插接在水泥立柱3’的凹槽33’内而固定,但玄武岩管件4’并不与水泥立柱3’粘连,以便随时拆装。
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包括玄武岩管件、玄武岩格栅、水泥立柱的尺寸、形状并不限定为上述实施例所规定的尺寸。任何能够保证管件、格栅在海底形成密铺的形式均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例如,玄武岩管件可以是直径11cm的圆管,相应地,水泥立柱的侧面则需要预留圆形的孔以配合管件;水泥立柱的侧面不一定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孔,也可为三个或六个,则此时单个鱼礁单元的形状相应变为正六边形或正三角形。但综合考虑到零部件的制造、运输、布放的难易程度,以方形玄武岩管件、单个鱼礁单元正方形作为最适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包括增殖床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殖床本体包括若干相互组装的鱼礁单元;所述鱼礁单元包括玄武岩格栅、若干立柱和若干玄武岩管件;所述若干立柱压置在所述玄武岩格栅上;所述玄武岩管件为中空管状结构,其管壁设有若干交错布置的开孔;所述玄武岩管件的两端分别装接在两个所述立柱,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所述玄武岩管件相连接;相邻的鱼礁单元共用立柱和玄武岩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每个鱼礁单元由四个立柱及连接该四个立柱的四个玄武岩管件组成四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格栅的网目大小为25~2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本体,所述立柱本体的侧壁设有若干插接块;所述玄武岩管件的端部套接在所述插接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为八棱柱,所述立柱本体的侧壁设有四个所述插接块,四个插接块两两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侧壁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玄武岩管件的端部插接在所述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水泥立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管件的相对的两侧管壁上设有若干所述开孔,且两侧管壁上的开孔位置不直接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管件由两个设有若干所述开孔的玄武岩工件拼接组合而成,且两个玄武岩工件上的开孔位置不直接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生态增殖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玄武岩管件为方管。
CN202120371711.5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Active CN215074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1711.5U CN215074780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1711.5U CN215074780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4780U true CN215074780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3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1711.5U Active CN215074780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47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22256A (zh) * 2023-11-28 2024-01-02 宁波碧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森林栽种培育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22256A (zh) * 2023-11-28 2024-01-02 宁波碧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森林栽种培育装置及其方法
CN117322256B (zh) * 2023-11-28 2024-05-07 宁波碧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森林栽种培育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9019B (zh) 一种藻类鱼类混合型立体生态鱼礁及其投放方法
Ranta Population biology of Darwinula stevensoni (Crustacea, Ostracoda) in an oligotrophic lake
CN202565905U (zh) 一种人工藻礁
CN204426348U (zh) 一种生态养殖混合网箱
CN102405868A (zh) 一种苗绳—贝壳复合式人工藻礁
CN101982069A (zh) 集成化海底森林的营造方法
KR20110115917A (ko) 해삼 양식용 인공 어초
CN215074780U (zh) 一种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KR101180523B1 (ko) 해삼 및 전복용 초
KR100999372B1 (ko) 파이프형 인공 어초
CN106577432A (zh) 一种海洋森林牧场
CN204317262U (zh) 一种适合游钓休闲渔业开发的贝壳礁
CN206284122U (zh) 一种海洋森林牧场
CN203482752U (zh) 一种池塘悬挂式海参中间培育装置
CN109349165A (zh) 一种海洋牧场发展模式
KR101489428B1 (ko) 전복 가두리 양식장
CN202396302U (zh) 一种浅水型涵管人工鱼礁
CN111387120B (zh) 三角形人工鱼礁及其投放布局方法
CN203492588U (zh) 人工鱼礁
CN112806293A (zh) 模块式生态增殖床
CN202310872U (zh) 钢筋混凝土组合方礁
CN206005575U (zh) 一种石笼建筑废料的生态鱼礁
KR101355164B1 (ko) 침하식 문어과 생물 양식 장치
CN212087634U (zh) 人工海上浮岛及海洋牧场平台
CN201182133Y (zh) 一种附着生物实验试板的固定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