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9786U -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9786U
CN219019786U CN202223612168.7U CN202223612168U CN219019786U CN 219019786 U CN219019786 U CN 219019786U CN 202223612168 U CN202223612168 U CN 202223612168U CN 219019786 U CN219019786 U CN 219019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re powder
cloth bag
ganoderma lucidum
clamping
bear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121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小春
杜成志
贾天具
赵岑
陈英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ch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Liaoch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ch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Liaoch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236121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9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9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9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灵芝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包括有菌棒承重支架和孢子粉采集组件,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内设置有多层平台,灵芝菌棒放置在平台上;在承重支架外围及平台外周,套设有隔离布袋;孢子粉采集组件包括有吸收支管、喇叭通风口、吸收主管、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孢子粉采集暂时储存布袋、控制柜、孢子粉浓度传感器、进风管道和储存布袋夹紧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加种植量、提高搜集效率、可以标准化种植采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

Description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灵芝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背景技术
灵芝种植温室面积广、效益高,深受农民欢迎。灵芝的主要产品是灵芝子实体和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粉是在菌盖生长过程中,菌盖下部菌管层发育而成,当灵芝子实体渐趋成熟后,成熟的孢子便从菌孔中喷射出来,悬浮在空气中,这时即可收集孢子粉。
目前灵芝孢子粉的收集方式主要有地膜收集方法、机器收集方法、人工套袋收集法,上述几种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地膜收集方法主要适用于南方椴木覆土灵芝栽培的孢子粉收集,操作繁琐,收集到的孢子粉粉尘多,重金属含量高,导致孢子粉质量下降;人工套袋收集法:操作复杂耗费人工,收集的粉在袋中长期堆积容易发霉,且套袋会影响喷粉量,降低产量;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机器收集方法,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机械收集方法为粗犷的,直接负压吸引,将孢子粉生长环境中的粉尘等杂物也吸引到收集袋中,一是影响孢子粉质量,二是所用风机需要功率较高,才能提供孢子粉吸引所需压力。
虽然在专利文献中,也有应用负压方式收集孢子粉,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孢子粉收集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410296651.X灵芝孢子粉收集系统,结构复杂,造价较高,较难适于更大规模生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以达到提高孢子粉质量,提高收获效率的目的。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菌棒承重支架和孢子粉采集组件,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内设置有多层平台,灵芝菌棒放置在平台上;
在承重支架外围及平台外周,套设有隔离布袋;
所述的孢子粉采集组件包括有吸收支管、喇叭通风口、吸收主管、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孢子粉采集暂时储存布袋、控制柜、孢子粉浓度传感器、进风管道和储存布袋夹紧结构;
每层灵芝菌棒上部的菌棒承重支架上设置有吸收支管,所述的吸收支管下部连接有喇叭通风口,
所述的吸收支管连接到吸收主管上,所述的吸收主管上部连接有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所述的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后端连接有进风管道,所述的进风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孢子粉采集暂时储存布袋,所述的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柜;
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上设置有孢子粉浓度传感器,所述的孢子粉浓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柜;
所述的储存布袋夹紧结构包括有电磁吸盘、拉紧弹簧、夹紧支架和夹紧橡胶辊;电磁吸盘连接入控制柜;拉紧弹簧的一端连接有金属块,电磁吸盘的两端分别吸引金属块,从而使拉紧弹簧动作,拉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夹紧支架的一端,两个拉紧弹簧连接的夹紧支架呈X型在连接位置铰接,铰接点再通过支撑杆连接在管道上;夹紧支架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夹紧橡胶辊;夹紧橡胶辊夹紧时,夹紧在储存布袋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喇叭通风口位于吸收支管两侧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离布袋以拉链或者粘扣连接为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与平台外周焊接有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外套设隔离布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使用双向风机,在灵芝生长时,向内输送空气,达到送风效果;在灵芝孢子粉采收时,在进风管道上套设储存布袋,风机向外送风,夹带孢子粉到储存布袋中;因设置了孢子粉浓度传感器,所以双向风机运行有了依据,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2、通过设置孢子粉隔离布袋,将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与外界隔离,从而避免了其他杂物对孢子粉质量的影响。
3、因孢子粉较轻,在风机送风停止瞬间,储存布袋中的孢子粉可能不能完全进入储存布袋;以及人工将储存布袋取下时,防止布袋内的孢子粉飞出,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储存布袋夹紧结构,在风机停止运行的同时,夹紧橡胶辊将布袋口部位置夹紧;因布袋需要人工捆绑在进风管道处,所以夹紧位置选择时,需要距离储存布袋口端部一段距离,防止在夹紧橡胶辊夹紧时,将储存布袋在进风管道处扯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增加种植量、提高搜集效率、可以标准化种植采收,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孢子粉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储存布袋夹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储存布袋夹紧结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储存布袋夹紧结构俯视图;
图中:1、承重支架;2、平台;3、灵芝菌棒;4、吸收支管;5、喇叭通风口;6、吸收主管;7、双向风机;8、储存布袋;9、控制柜;10、孢子粉浓度传感器;11、支撑框架;12、隔离布袋;13、进风管道;14.1、电磁吸盘;14.2、拉紧弹簧;14.3、夹紧支架;14.4、夹紧橡胶辊;14.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1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菌棒承重支架1和孢子粉采集组件,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内设置有多层平台2,灵芝菌棒3放置在平台2上;
在承重支架1外围及平台2外周,套设有隔离布袋12;所述的隔离布袋12以拉链或者粘扣连接为整体;透气隔离布袋套装,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双向风机有效的将孢子粉夹带到储存布袋8中,且防止其他空间内的杂物对孢子粉质量有影响。
所述的孢子粉采集组件包括有吸收支管4、喇叭通风口5、吸收主管6、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7、孢子粉采集暂时储存布袋8、控制柜9、孢子粉浓度传感器10(型号可采用斯弗特品牌的DR系列,DUST100型号)、进风管道13和储存布袋夹紧结构;
每层灵芝菌棒3上部的菌棒承重支架上设置有吸收支管4,所述的喇叭通风口5位于吸收支管两侧端部。
所述的吸收支管4连接到吸收主管6上,所述的吸收主管6上部连接有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7,所述的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7后端连接有进风管道13,所述的进风管道13另一端连接有孢子粉采集暂时储存布袋8,所述的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7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柜9;
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1上设置有孢子粉浓度传感器10,孢子粉浓度传感器10可以设置多个,在某个孢子粉浓度传感器达到采收浓度时,孢子粉浓度传感器10将信号传递至控制柜9,控制柜信号控制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7启动,开始收集孢子粉;随着孢子粉在空气中含量的降低,孢子粉浓度传感器10传递到控制柜9中的浓度信号较低后,控制柜9关闭双向风机7;孢子粉继续喷发,浓度达到时双向风机7再次启动。
所述的储存布袋夹紧结构包括有电磁吸盘14.1、拉紧弹簧14.2、夹紧支架14.3和夹紧橡胶辊14.4;电磁吸盘连接入控制柜9,且控制柜9为其供电;拉紧弹簧14.2的一端连接有金属块,电磁吸盘14.1的两端分别吸引金属块,从而使拉紧弹簧14.2动作,拉紧弹簧14.2的另一端连接夹紧支架14.3的一端,两个拉紧弹簧14.2连接的夹紧支架14.3呈X型在连接位置铰接,铰接点再通过支撑杆14.5连接在管道上;夹紧支架14.3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夹紧橡胶辊14.4;夹紧橡胶辊14.4夹紧时,夹紧在储存布袋8上端。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结构基础上,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1与平台2外周焊接有支撑框架11,在支撑框架11外套设隔离布袋12(为方便显示,图3中仅给出了一部分隔离布袋示意图)。焊接支撑框架11时,更容易套设隔离布袋12。
具体使用时,灵芝大棚内平台2设置三层,种植灵芝,即增加了单位面积灵芝种植量,以承重支架1为单位进行隔离布袋管理,利用双向风机7进行孢子粉的采收,可保证孢子粉的质量,同时对温室大棚内灵芝方便管理。
承重支架1、平台2长度可根据棚内结构设计,但一个棚内要标准一致,方便设计制作收集袋标准化,最后要形成系列化;采收系统的宽度以比灵芝种植袋宽50毫米为宜,一般在550毫米左右;高度一般不大于2100毫米,方便操作。
将发菌完毕的灵芝菌棒放置在承重支架1的每层平台2上,分管道的管径要小于主管道的管径,主管道与双向风机7相连;灵芝生长阶段双向风机送风,以满足灵芝生长对空气的需求;灵芝孢子粉喷发时,孢子粉喷发后要在空气中漂浮一段时间,双向风机与孢子粉储存布袋8连接,双向风机运转将漂浮在孢子粉隔离布袋内的孢子粉送入储存布袋8内暂时储存。夹紧支架14.3固定在进风管道13上,双向风机7工作时,电磁吸盘14.1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电磁力,夹紧支架14.3顶端的夹紧橡胶辊14.4张开,保证双向风机7所吸孢子粉顺利进入储存布袋8内,当双向风机7停止,电磁吸盘14.1断电,电磁吸力消失,在拉紧弹簧14.2作用下,支架顶端的夹紧橡胶辊14.4将储存布袋8口部加紧,防止孢子粉倒流,保证孢子粉储存在储存布袋8内。

Claims (4)

1.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菌棒承重支架和孢子粉采集组件,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内设置有多层平台,灵芝菌棒放置在平台上;
在承重支架外围及平台外周,套设有隔离布袋;
所述的孢子粉采集组件包括有吸收支管、喇叭通风口、吸收主管、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孢子粉采集暂时储存布袋、控制柜、孢子粉浓度传感器、进风管道和储存布袋夹紧结构;
每层灵芝菌棒上部的菌棒承重支架上设置有吸收支管,所述的吸收支管下部连接有喇叭通风口,
所述的吸收支管连接到吸收主管上,所述的吸收主管上部连接有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所述的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后端连接有进风管道,所述的进风管道另一端连接有孢子粉采集暂时储存布袋,所述的孢子粉采集双向风机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柜;
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上设置有孢子粉浓度传感器,所述的孢子粉浓度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柜;
所述的储存布袋夹紧结构包括有电磁吸盘、拉紧弹簧、夹紧支架和夹紧橡胶辊;电磁吸盘连接入控制柜;拉紧弹簧的一端连接有金属块,电磁吸盘的两端分别吸引金属块,从而使拉紧弹簧动作,拉紧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夹紧支架的一端,两个拉紧弹簧连接的夹紧支架呈X型在连接位置铰接,铰接点再通过支撑杆连接在管道上;夹紧支架的另一端上连接有夹紧橡胶辊;夹紧橡胶辊夹紧时,夹紧在储存布袋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喇叭通风口位于吸收支管两侧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布袋以拉链或者粘扣连接为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棒承重支架与平台外周焊接有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外套设隔离布袋。
CN202223612168.7U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Active CN219019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2168.7U CN219019786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12168.7U CN219019786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9786U true CN219019786U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7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12168.7U Active CN219019786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97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8840A (zh) * 2023-09-07 2023-10-13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 一种用于灵芝孢子粉的收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68840A (zh) * 2023-09-07 2023-10-13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 一种用于灵芝孢子粉的收集装置
CN116868840B (zh) * 2023-09-07 2023-11-17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 一种用于灵芝孢子粉的收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19786U (zh) 一种灵芝孢子粉采收系统
CN208724561U (zh) 一种方便生长的食用菌培育装置
CN111133958A (zh) 一种食用菌提取装置
CN207054124U (zh) 一种气吸梳刷式红花丝采收机
CN205961854U (zh) 木耳采摘机
CN207544145U (zh) 一种简易型移动式米蛾成虫收集装置
CN207022549U (zh) 一种气吸式摘果器
CN201131173Y (zh) 悬挂式小型采棉机
CN206538504U (zh) 一种羽绒除杂净化装置
CN210157771U (zh) 一种伞菌类真菌孢子收集装置
CN214482568U (zh) 一种食用菌菇房空气检测预警装置
CN201418285Y (zh) 遥控采摘飞机
CN105220241B (zh) 一种自动吸茧机
CN204796208U (zh) 花粉采集、保存装置
CN208402536U (zh) 一种便携式枣子拾分装置
CN203167607U (zh) 负压式花粉采集器
CN207185693U (zh) 一种家蚕养殖用饲养装置
CN207294808U (zh) 一种铁皮石斛原球茎通气悬浮培养装置
CN212436993U (zh) 一种鳞翅目蛾类蛾卵自动收集系统
CN220875360U (zh) 一种便捷移动式竹林蝉花智慧培植屋
CN205707438U (zh) 一种小型手推式收谷机
CN214385364U (zh) 一种食用菌接种装置
CN212184702U (zh) 一种拾蛋器
CN216424187U (zh) 一种可移动式花粉干燥储藏装置
CN216931551U (zh) 一种自动化便于收集的驱虫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