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8971U - 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8971U
CN219018971U CN202222795114.2U CN202222795114U CN219018971U CN 219018971 U CN219018971 U CN 219018971U CN 202222795114 U CN202222795114 U CN 202222795114U CN 219018971 U CN219018971 U CN 219018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wireless microphone
housing
shel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51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雪飞
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he Aixue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he Aixue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he Aixue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he Aixue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51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8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8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8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无线麦克风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壳体,包括第一挡板和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挡板位于壳体内部,第一挡板与第一端形成第一腔体;第一端在第一参考面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第一参考面与第一方向平行;声音接收组件,位于第一腔体内,声音接收组件的声音接收方向的中轴线与第一端的中轴线重合,声音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目标声音信号并输出电信号;处理组件,位于第一挡板朝向第二端的一侧,被配置为接收电信号,输出无线信号。本申请的无线麦克风能够在保证便携性的前提下,提高拾音效果。

Description

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小型麦克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背景技术
小型麦克风通常用于会议或教学等场合。常见的类型包括“小蜜蜂”麦克风和“鹅颈”麦克风。“小蜜蜂”麦克风的拾音和扩音效果较差,容易发生啸叫,底噪明显。“鹅颈”麦克风在使用时需要固定位置,限制了使用者的位置,便携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在保证便携性的前提下,能够提高拾音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麦克风,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壳体,包括第一挡板和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挡板位于壳体内部,第一挡板与第一端形成第一腔体;第一端在第一参考面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第一参考面与第一方向平行;声音接收组件,位于第一腔体内,声音接收组件的声音接收方向的中轴线与第一端的中轴线重合,声音接收组件被配置为接收目标声音信号并输出电信号;处理组件,位于第一挡板朝向第二端的一侧,被配置为接收电信号,输出无线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声音接收组件包括麦克风本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至少部分的麦克风本体固定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第一支架背离麦克风本体的一侧与第一挡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第一端包括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位于第一端的端部,第一开口沿第一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为长条形;壳体还包括与第一参考面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多个第二开口;多个第二开口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按照第一弧形排列;第二侧壁包括多个第三开口,多个第三开口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按照第二弧形排列;第一弧形和第二弧形圆心重合,麦克风本体在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弧形的圆心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声音接收组件还包括覆盖第一开口的第一金属网、覆盖多个第二开口的第二金属网和覆盖多个第三开口的第三金属网,第一金属网、第二金属网和第三金属网均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还包括夹持组件,与壳体的外侧连接,夹持组件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壳体绕垂直于第一参考面的轴线铰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和轴盖;沿第一转轴的延伸方向,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轴盖固定连接;壳体包括夹持连接孔,夹持连接孔贯穿连通壳体的内侧和外侧;第一转轴穿过夹持连接孔,轴盖位于壳体的内侧,轴盖与壳体之间设有阻尼结构;沿第一转轴的径向,轴盖设有第一限位部,壳体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形成限位结构,以限制第一转轴的转动角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处理组件包括:沿第一参考面延伸的主板,位于第一挡板背离声音接收组件的一侧;供电组件,与主板电连接;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键和第二控制键;第一控制键与主板连接,并与主板电连接;第二控制键通过支撑板与壳体连接,并与主板电连接;第一控制键和第二控制键相对壳体暴露;信号发射组件,至少部分的发射组件位于壳体内,与主板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供电组件包括:电池,与主板连接,并与主板电连接;充电接口,与电池电连接,充电接口与壳体连接,充电接口相对壳体暴露。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还包括:指示组件,与壳体连接,并与处理组件电连接,至少部分的指示组件相对壳体暴露;连接部,与壳体连接,且位于壳体的外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交互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无线麦克风,无线麦克风用于电子交互装置的声音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整个无线麦克风以壳体为安装载体,保证了无线麦克风的便携特性。同时,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一挡板形成第一腔体,声音接收组件安装在第一腔体内,且拾音范围的中轴线与第一端的中轴线重合,使得声音接收组件能够通过第一腔体接收拾音范围内各个方向的声音,且拾音范围内各个方向的拾音能力相同,以使拾音范围内各个方向对应的扩音程度一致,进而提高本申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拾音和扩音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一种零件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另一种零件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夹持组件和部分壳体的一种零件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一种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11、第一子部;111、第二开口;12、第二子部;121、第三开口;13、第一挡板;14、第一端;141、第一开口;15、第二端;16、夹持连接孔;17、第二限位部;
2、声音接收组件;21、麦克风本体;22、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第一金属网;25、第二金属网;26、第三金属网;
3、处理组件;31、主板;32、供电组件;321、电池;322、充电结构;33、控制组件;331、第一控制键;332、第二控制键;333、支撑板;34、信号发射组件;
4、夹持组件;41、第一夹持部;42、第二夹持部;43、第一转轴;44、轴盖;441、第一限位部;45、阻尼结构;
5、指示组件;
6、连接部;
A、第一方向;S、第一参考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申请人发现,常见的小型麦克风难以兼顾拾音效果和便携特性。例如,常见的“小蜜蜂”麦克风,整体采用形状较小的长方体,使用者在使用时需要始终持拿麦克风,并靠近嘴边,或者,悬挂到身上,并外接有线麦克风。虽然“小蜜蜂”麦克风具备一定的便携性,但是,其麦克风本体直接用于拾音,而小型化设计后的麦克风本体的拾音能力变差,使得“小蜜蜂”麦克风的实际拾音能力也变差。此外,当使用者声音受到外界干扰时,“小蜜蜂”麦克风也极容易出现啸叫。又如,常见的“鹅颈”麦克风,设有有线的底座,需要将底座放置在平稳的面上,使用者需要靠近“鹅颈”麦克风,以保证“鹅颈”麦克风能够顺利拾音。因此,“鹅颈”麦克风限制了使用者的移动范围,便携性极差。
鉴于上述分析,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在保证便携特性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拾音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声音接收组件能够进行拾音,并生成电信号,处理组件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输出无线信号,以方便扩音设备接收并用于扩音。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以壳体作为其他部件的安装载体,结合无线信号的传输,使得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能够具备良好的便携特性。同时,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一挡板形成第一腔体,声音接收组件安装在第一腔体内,能够有效地降低外界噪音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拾音过程的干扰。此外,壳体的第一端为弧形,声音接收组件的拾音范围的中轴线与第一端的中轴线重合,使得声音接收组件的拾音范围内的各个方向的拾音能力保持基本一致,从而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实际拾音效果。所以,在保证便携特性的前提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具备良好的拾音效果。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一种零件爆炸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另一种零件爆炸图。
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麦克风,包括:沿第一方向A延伸的壳体1,包括第一挡板13和沿第一方向A的第一端14和第二端15,第一挡板13位于壳体1内部,第一挡板13与第一端14形成第一腔体;第一端14在第一参考面S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第一参考面S与第一方向A平行;声音接收组件2,位于第一腔体内,声音接收组件2的声音接收方向的中轴线与第一端14的中轴线重合,声音接收组件2被配置为接收目标声音信号并输出电信号;处理组件3,位于第一挡板13朝向第二端15的一侧,被配置为接收电信号,输出无线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整体可以采用条形结构,沿第一方向A平行。为了方便说明,还限定了与第一方向A平行的第一参考面S。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可以被第一参考面S分割成两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作为安装载体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其他部件均直接或间接地与壳体1连接。此外,由于声音接收组件2和处理组件3均包含电子元件,因此,至少部分的声音接收组件2和至少部分的处理组件3应当位于壳体1内部,以使壳体1为声音接收组件2和处理组件3提供保护。为了方便安装,壳体1可以拆分为多个部分,再拼合安装形成壳体1。例如,壳体1可以包括第一子部11和第二子部12,第一子部11和第二子部12扣合形成壳体1,第一子部11与第二子部12的连接处可以与第一参考面S平行。
第一挡板13将壳体1的内部分隔成两个空间,第一挡板13与壳体1的第一端14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拾音腔体使用。声音接收组件2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用于接收目标声信号。第一腔体能够加强目标声信号在第一腔体内的声音强度,进而增加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拾音效果。此外,第一端14在第一参考面S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使得弧形对应范围内的目标声信号进入第一腔体后,声音强度的变化程度基本一致。同时声音接收组件2的声音接收方向的中轴线与第一端14的中轴线重合。在弧形对应的范围内的各个角度的目标声信号,都能够以基本同等程度被声音接收组件2接收。因此,针对弧形对应范围内的各个角度的目标声信号,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能够以基本相同的程度进行拾音,减小了不同角度的目标声信号的拾音效果差异,从而提高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整体拾音效果。
此外,处理组件3主要用于信号处理和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控制。处理组件3与声音接收组件2分别位于第一挡板13的两侧,避免处理组件3占用第一腔体的空间能够使第一腔体内的空间能够被更充分地用于拾音,以保证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拾音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采用无线的形式来传输信号。当声音接收组件2接收目标声音信号后,声音接收组件2会根据目标声音信号生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处理组件3,其中,电信号包含目标声信号的信息。处理组件3接收声音接收组件2发出的电信号,将电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将无线信号向外发射,其中,无线信号包含目标声信号的信息。此时,可以通过外加的扩音设备来接收无线信号,再将无线信号中的目标声信号的信息识别出来,并生成扩音声信号,达到拾音并扩音的目的。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能够增强拾音效果,因此,相应地,经过扩音设备后的扩音效果也能够被增强。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通过无线信号与外界的扩音设备连接,且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以壳体1作为其他部件的安装载体,因此,只需要持拿或携带壳体1,就能够随身携带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具备良好的便携特性。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至图3,声音接收组件2包括麦克风本体21、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至少部分的麦克风本体21固定于第一支架22与第二支架23之间第一支架22背离麦克风本体21的一侧与第一挡板13固定连接。
麦克风本体21作为声音接收组件2的核心,能够接收目标声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麦克风本体21通常为声音传感器,例如具有120°的扇形拾音区域的高灵敏度的声音传感器。麦克风本体21能够保证使用者左右摆头的情况下,均匀拾音,且可以达到20cm以上的收音距离。麦克风本体21固定于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之间,使得麦克风本体21、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形成的声音接收组件2能够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整体。第二支架23除了固定麦克风本体21以外,还用于支撑第一腔体,以保持第一腔体的结构稳定,降低因目标声信号引发第一腔体内的结构振动而产生噪音或啸叫的可能性。第一支架22还用于连接第一挡板13,以使声音接收组件2稳定地被固定在第一挡板13上。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至图3,第一端14包括第一开口141,第一开口141位于第一端14的端部,第一开口141沿第一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为长条形;壳体1还包括与第一参考面S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包括多个第二开口111;多个第二开口111在第一参考面S的正投影按照第一弧形排列;第二侧壁包括多个第三开口121,多个第三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S的正投影按照第二弧形排列;第一弧形和第二弧形圆心重合,麦克风本体21在第一参考面S的正投影位于圆心处。
第一端14的端部设置第一开口141,也就是说,第一开口141位于第一端14对应弧形的位置处。因此,目标声信号能够经由第一开口141传播进第一腔体内。壳体1的第一侧壁设有第二开口111,第二侧壁设有第三开口121。当目标声信号进入第一开口141时,空气作为传播介质也会进入第一腔体,第二开口111和第三开口121能够使进入第一腔体的空气能够及时从第一腔体中流出。在目标声信号进入第一腔体并被声音接收组件2识别后,目标声信号能够随空气的流动而及时衰减,减少声音接收组件2识别到目标声信号的尾音的可能性。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拾音后,扩音得到的扩音声信号更加清脆干净,减少尾音。多个第二开口111在第一参考面S的正投影沿第一弧形排列,第二开口111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第二开口111的可以为弧形开口,在第一参考面S的正投影为第一弧形的一部分。多个第三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S的正投影沿第二弧形排列,第三开口121的形状不做限制,示例性地,第三开口121可以为圆形开口,第一参考面S的正投影的圆心位于第二弧形。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至图3,声音接收组件2还包括覆盖第一开口141的第一金属网24、覆盖多个第二开口111的第二金属网25和覆盖多个第三开口121的第三金属网26,第一金属网24、第二金属网25和第三金属网26均与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开口141、第二开口111和第三开口121处均设置金属网。第一金属网24、第二金属网25和第三金属网26能够减少目标声信号在第一腔体内的过度反射,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生啸叫的可能性。此外,遮挡第一开口141、第二开口111和第三开口121后,第一金属网24、第二金属网25和第三金属网26能够降低外界物体进入第一腔体的风险。考虑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与第一参考面S平行,第一端14与第一参考面S相交,因此,第一金属网24、第二金属网25、第三金属网26和第一挡板13能够围绕声音接收组件2,也能够保证第一腔体内的结构强度。第一金属网24、第二金属网25和第三金属网26通过其自身的孔洞来加强目标声信号的透传,开孔率应大于等于70%,以保证目标声信号能够顺利透射第一金属网24、第二金属网25和第三金属网26。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夹持组件和部分壳体的一种零件爆炸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一种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麦克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至图3,并结合图4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还包括夹持组件4,与壳体1的外侧连接,夹持组件4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第一夹持部41壳体1绕垂直于第一参考面S的轴线铰接。
夹持组件4能够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被夹持在使用者的衣物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不用必须持拿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解放使用者的双手。夹持组件4通过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来实现夹持功能。示例性地,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可以通过弹性件来实现夹持功能。例如,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通过夹持转轴铰接,弹性件为扭簧,套设于夹持转轴上,扭簧对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均施加弹力,以使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夹紧。第一夹持部41与壳体1铰接,可以旋转壳体1相对第一夹持部41的角度,以使壳体1的第一端14朝向使用者的嘴部,获得更好的拾音效果。
此外,第一夹持部41朝向第二夹持部42的一面,以及,第二夹持部42朝向第一夹持部41的一面,均可以设置多个防滑凸起,以降低使用者的衣物从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之间滑出的可能性。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至图7,夹持组件4还包括第一转轴43和轴盖44;沿第一转轴43的延伸方向,第一转轴43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41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3的另一端与轴盖44固定连接;壳体1包括夹持连接孔16,夹持连接孔16贯穿连通壳体1的内侧和外侧;第一转轴43穿过夹持连接孔16,轴盖44位于壳体1的内侧,轴盖44与壳体1之间设有阻尼结构45;沿第一转轴43的径向,轴盖44设有第一限位部441,壳体1设有第二限位部17,第一限位部441和第二限位部17形成限位结构,以限制第一转轴43的转动角度。
夹持组件4的第一夹持部41通过第一转轴43和轴盖44与壳体1铰接。第一转轴43穿过壳体1的夹持连接孔16,第一夹持部41位于壳体1的外侧,轴盖44位于壳体1的内侧,使得夹持组件4能够与壳体1形成稳定的铰接结构。轴盖44、第一转轴43和第一夹持部41固定连接,可以看作为一体结构。当第一夹持部41相对壳体1旋转时,第一转轴43和轴盖44会一同随着第一夹持部41相对壳体1旋转,也就是说夹持组件4作为整体会相对壳体1转动。示例性地,轴盖44与第一转轴43可以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连接。
在轴盖44与轴体之间设置阻尼结构45,以固定轴盖44与壳体1的相对角度,也就是说,通过设置阻尼结构45,使夹持组件4和壳体1保持在某个角度,只有外力足够大时,夹持组件4才会相对壳体1转动。因此,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时,无线麦克风能够保持在调整好的姿态。此外,轴盖44设有沿第一转轴43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限位部441,与壳体1的第二限位部17形成周向的限位结构,能够限制轴盖44相对壳体1的可转动角度,也就是说限制夹持组件4相对壳体1的转动角度,从而避免夹持组件4相对壳体1过度转动。示例性地,夹持组件4相对壳体1的转动角度为0°-180°。
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通过设置可旋转的夹持组件4后,使得使用者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佩戴到任意位置,方便使用者将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佩戴在领口。通过调整夹持组件4相对壳体1的转动角度,可以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指向使用者的嘴部,以获得良好的收音效果。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2至图3,处理组件3包括:沿第一参考面S延伸的主板31,位于第一挡板13背离声音接收组件2的一侧;供电组件32,与主板31电连接;控制组件33,与壳体1连接,并与主板31电连接,至少部分的控制组件33相对壳体1暴露;信号发射组件34,至少部分的发射组件位于壳体1内,与主板31电连接。控制组件33包括:第一控制键331,与主板31连接,并与主板31电连接;第二控制键332,通过支撑板333与壳体1连接,并与主板31电连接。第一控制键331和第二控制键332相对壳体1暴露。处理组件3的核心电路主要位于主板31,主板31沿第一参考面S延伸,能够增加主板31的整体面积,从而方便电路设计。供电组件32用于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提供电力。供电组件32可以为充电电源,也可以为可更换电池321。控制组件33用于控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功能。例如,能够被控制组件33控制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启动和关闭,音量的大小,无线信号的连接。控制组件33可以采用触摸形式的虚拟按键,也可以采用实体按键。示例性地,第一控制键331可以用于控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音量;第二控制键332可以用于控制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开启或关闭。控制组件33需要至少部分的相对壳体1暴露,可以与壳体1平齐,也可以相对壳体1外凸或内凹。信号发射组件34用于向外界发射无线信号。信号发射组件34应当包括天线。无线信号的种类可以为蓝牙信号、红外信号、无线电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2至图3,供电组件32包括:电池321,与主板31连接,并与主板31电连接;充电接口,与电池321电连接,充电接口与壳体1连接,充电接口相对壳体1暴露。
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采用充电电池321来供电。电池321与主板31连接,位于第一挡板13背离声音接收组件2的一侧,以充分利用第一挡板13两侧的空间。考虑到电池321的体积可能会明显大于声音接收组件2,第一挡板13在壳体1内的位置可以更靠近第一端14。电池321通过充电接口来与外界电连接,以进行充电。示例性地,充电接口与外界的充电接头可以采用磁吸的形式进行连接,在充电接口内部设置充电柱作为充电用的电极,并通过定位磁铁来是充电接口和充电接口保持连接状态。
可选地,继续参阅图2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还包括:指示组件5,与壳体1连接,并与处理组件3电连接,至少部分的指示组件5相对壳体1暴露;连接部6,与壳体1连接,且位于壳体1的外侧。
指示组件5用于指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工作状态,例如,红色等指示无线麦克风处于工作状态。指示组件5的发光形式不做限制,示例性地,指示组件5可采用导光柱的形式来进行发光指示。
连接部6可以用于与外界的物理连接,示例性地,连接部6可以与悬挂绳连接,用于悬挂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连接部6也可以与装饰挂件连接,用于装饰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交互装置,包括本申请前述实施例的的无线麦克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交互装置通过本申请前述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来与外界声音交互。
当无线麦克风接收声音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交互装置可以实现与声音相对应的功能,示例性地,电子交互装置可以还包括大型显示屏,无线麦克风接收声音,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给大型显示屏,以使大型显示屏在显示图像的同时播放无线麦克风接收的声音,也可以根据无线麦克风接收的声音来对大型显示屏进行语音控制或语音识别;此外,大型显示屏也可以与不同的无线麦克风进行无线传输配对。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整个无线麦克风以壳体为安装载体,采用无线信号传输的方式,保证了无线麦克风的便携特性。同时,壳体的第一端与第一挡板形成第一腔体,声音接收组件安装在第一腔体内,且拾音范围的中轴线与第一端的中轴线重合,使得声音接收组件能够通过第一腔体接收拾音范围内各个方向的声音,且拾音范围内各个方向的拾音能力相同,以使拾音范围内各个方向对应的扩音程度一致,进而提高本申实施例的无线麦克风的拾音和扩音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壳体(1),包括第一挡板(13)和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14)和第二端(15),所述第一挡板(13)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挡板(13)与所述第一端(14)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端(14)在第一参考面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第一参考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声音接收组件(2),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声音接收组件(2)的声音接收方向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端(14)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声音接收组件(2)被配置为接收目标声音信号并输出电信号;
处理组件(3),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3)朝向所述第二端(15)的一侧,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电信号,输出无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接收组件(2)包括麦克风本体(21)、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所述第一支架(22)与所述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至少部分的所述麦克风本体(21)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22)与所述第二支架(23)之间所述第一支架(22)背离所述麦克风本体(21)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挡板(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4)包括第一开口(141),所述第一开口(141)位于所述第一端(14)的端部,所述第一开口(14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正投影的形状为长条形;
所述壳体(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参考面平行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多个第二开口(111);多个所述第二开口(111)在所述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按照第一弧形排列;所述第二侧壁包括多个第三开口(121),多个所述第三开口(121)在所述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按照第二弧形排列;所述第一弧形和所述第二弧形圆心重合,所述麦克风本体(21)在所述第一参考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的圆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接收组件(2)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开口(141)的第一金属网(24)、覆盖多个所述第二开口(111)的第二金属网(25)和覆盖多个所述第三开口(121)的第三金属网(26),所述第一金属网(24)、所述第二金属网(25)和第三金属网(26)均与所述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持组件(4),与所述壳体(1)的外侧连接,所述夹持组件(4)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夹持部(41)和第二夹持部(42);所述第一夹持部(41)所述壳体(1)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参考面的轴线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还包括第一转轴(43)和轴盖(44);沿所述第一转轴(43)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转轴(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3)的另一端与所述轴盖(44)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1)包括夹持连接孔(16),所述夹持连接孔(16)贯穿连通所述壳体(1)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一转轴(43)穿过所述夹持连接孔(16),所述轴盖(44)位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所述轴盖(44)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有阻尼结构(45);
沿所述第一转轴(43)的径向,所述轴盖(44)设有第一限位部(441),所述壳体(1)设有第二限位部(17),所述第一限位部(44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7)形成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第一转轴(43)的转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组件(3)包括:
沿所述第一参考面延伸的主板(31),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3)背离所述声音接收组件(2)的一侧;
供电组件(32),与所述主板(31)电连接;
控制组件(33),包括第一控制键(331)和第二控制键(332);所述第一控制键(331)与所述主板(31)连接,并与所述主板(31)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键(332)通过支撑板(333)与所述壳体(1)连接,并与所述主板(31)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键(331)和所述第二控制键(332)相对所述壳体(1)暴露;
信号发射组件(34),至少部分的所述发射组件位于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主板(31)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32)包括:
电池(321),与所述主板(31)连接,并与所述主板(31)电连接;
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321)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相对所述壳体(1)暴露。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组件(5),与所述壳体(1)连接,并与所述处理组件(3)电连接,至少部分的所述指示组件(5)相对壳体(1)暴露;
连接部(6),与所述壳体(1)连接,且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
10.一种电子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无线麦克风,所述无线麦克风用于所述电子交互装置的声音交互。
CN202222795114.2U 2022-10-21 2022-10-21 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Active CN219018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5114.2U CN2190189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5114.2U CN2190189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8971U true CN219018971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5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5114.2U Active CN219018971U (zh) 2022-10-21 2022-10-21 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89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64541A1 (en) Wrist Band and Other Portable Loudspeaker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tilizing Same
CN213342622U (zh) 耳机
CN115052222A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头及骨传导耳机
CN219018971U (zh) 无线麦克风及电子交互装置
WO2024055580A1 (zh) 开放式耳机
CN207995325U (zh) 具有微机电麦克风的耳道式耳机麦克风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10491121U (zh) 一种机器人音箱及声音采集设备
CN211481439U (zh) 无线耳机、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WO2022100111A1 (zh) 一种蓝牙音频装置及悬挂式蓝牙耳机
CN113709618A (zh) 充电盒和耳机组件
CN112468920A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以及使用该耳机充电盒充电的无线耳机
CN215010669U (zh) 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套装
CN211630350U (zh) 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12970012U (zh) 具有防水功能的蓝牙音箱
CN218352697U (zh) 一种耳机盒
CN220985819U (zh) 开放式耳机
CN218473337U (zh) 耳挂式耳机
CN216625985U (zh) 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CN213126424U (zh)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
CN214252782U (zh) 一种镜腿结构和音频眼镜
CN220067664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20754875U (zh) 一种具有磁吸的支架手机壳
CN211019198U (zh) 无线音箱
CN214481108U (zh) 防水蓝牙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