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7896U - 一种mimo矩阵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mimo矩阵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7896U
CN219017896U CN202320800002.3U CN202320800002U CN219017896U CN 219017896 U CN219017896 U CN 219017896U CN 202320800002 U CN202320800002 U CN 202320800002U CN 219017896 U CN219017896 U CN 219017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liquid cooling
matrix antenna
cooling plat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00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戈冬
花福军
王烁栋
钟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ea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00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7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7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7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MIMO矩阵天线,包括降温板组、设在降温板组工作面上的散热区、设在降温板组工作面上的封装矩阵天线、粘贴在封装矩阵天线上的石墨烯散热膜、填充在散热区内的导热凝胶、设在降温板组上的液冷管道以及与液冷管道连接的液冷模组,石墨烯散热膜的边缘部分与液冷管道接触。本申请公开的MIMO矩阵天线,使用定向热传递配合液冷降温的方式进行物理降温,用以实现温度控制,需要散热空间小,同时还规避了液冷泄露造成的维护困难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MIMO矩阵天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MIMO矩阵天线。
背景技术
天线承担收发信号的任务,在通信技术发展(2G-3G-4G-5G)阶段,尤其是5G天线采用了MIMO技术(例如Massive MIMO技术)后,天线的规模阵列程度与功率也在不断上升。规模阵列程度与天线的性能成正相关,但是随之带来的功率上升与发热量也不容忽视。
针对于上述问题,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案有功率优化和提供更好的物理降温方式,功率优化的目的是降低天线的能耗;物理降温方式是通过额外的手段来降低天线的温度。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有风冷降温与液冷降温,风冷降温方式需要更多的风道面积,这会导致天线的体积变大,并且随着规模阵列程度的增加,天线中心处的降温效果下降明显。
液冷降温对天线的体积影响有限,但是漏液问题可能导致天线损坏,尤其是考虑到天线的安装位置以及维护难度,导致液冷降温方案几乎不被采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MIMO矩阵天线,使用定向热传递配合液冷降温的方式进行物理降温,用以实现温度控制,需要散热空间小,同时还规避了液冷泄露造成的维护困难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MIMO矩阵天线,包括:
降温板组;
散热区,设在降温板组的工作面上;
封装矩阵天线,设在降温板组的工作面上;
石墨烯散热膜,粘贴在封装矩阵天线上;
导热凝胶,填充在散热区内;
液冷管道,设在降温板组上,石墨烯散热膜的边缘部分与液冷管道接触;以及
液冷模组,与液冷管道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温板组上设有凹槽;
液冷管道位于凹槽内;
石墨烯散热膜的边缘部分位于凹槽和液冷管道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温板组上设有固定压环,石墨烯散热膜的边缘部分位于固定压环和液冷管道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散热区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用于将散热区划分为多个独立空间;
分隔板的高度小于散热区的深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温板组设有多个注射通道,每个注射通道与一个独立空间连通;
还包括用于封堵注射通道的封堵螺栓。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独立空间的形状为矩形和/或环形。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降温板组上设有多个散热区。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散热区在降温板组上顺序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MIMO矩阵天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MIMO矩阵天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基于图2给出的一种MIMO矩阵天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了导热凝胶。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有凹槽在降温板组上的形状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MIMO矩阵天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隔板对散热区进行划分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个散热区在降温板组上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多个散热区在降温板组上的示意图。
图中,1、降温板组,2、散热区,3、封装矩阵天线,4、石墨烯散热膜,5、导热凝胶,6、液冷管道,7、液冷模组,11、凹槽,12、固定压环,13、注射通道,14、封堵螺栓,21、分隔板。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MIMO矩阵天线,由降温板组1、封装矩阵天线3、石墨烯散热膜4、液冷管道6和液冷模组7等组成,借助于石墨烯散热膜4优秀的横向导热能力,将封装矩阵天线3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转移;同时使用导热凝胶5来转移石墨烯散热膜4在纵向方向上导出的热量,两种降温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封装矩阵天线3的工作温度。
请参阅图1至图3,降温板组1的工作面上设有散热区2,散热区2是位于降温板组1的工作面上的一个凹陷区域,该凹陷区域内填充有导热凝胶5。封装矩阵天线3固定在降温板组1的工作面上,其上粘贴有石墨烯散热膜4,具体的说,石墨烯散热膜4粘贴在封装矩阵天线3的背面。
应理解,封装矩阵天线3由PCB板、中间层、天线地和辐射单元等组成,PCB板、中间层、天线地和辐射单元顺序设置。石墨烯散热膜4粘贴在PCB板的背面上。
液冷管道6设在降温板组1上,同时,石墨烯散热膜4的边缘部分与液冷管道6接触,二者的接触部分进行热交换。液冷模组7与液冷管道6连接并组成回路,工作过程中,液冷管道6内的冷却液循环流动,使液冷管道6保持在低温状态。
还应理解,石墨烯散热膜4具有独特的晶粒取向,沿两个方向均匀导热,片层状结构可很好地适应任何表面,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石墨烯散热膜4的水平导热系数在100 W/mK -1500W/mK,垂直导热系数在5 W/mK -20W/mK。
使用石墨烯散热膜4可以有效降低散热的需求高度,例如和风冷方式对比,封装矩阵天线3的背面需要设置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高度与封装矩阵天线3的功率成正相关。
工作过程中,石墨烯散热膜4将封装矩阵天线3产生的热量向四周,也就是液冷管道6处传递,二者在接触位置处发生热交换,热交换产生的热量由冷却液转移至液冷模组7处进行释放。
这种方式在满足散热的同时降低了高度需求,同时还从物理上隔绝了冷却液与封装矩阵天线3发生接触的可能。还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将泄露发生处限制在了液冷管道6与液冷模组7的连接处。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液冷模组7可以部署在封装矩阵天线3下方甚至使用外挂的方式进行安装。
这样,即使发生了泄露情况,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向下流动,不会与封装矩阵天线3发生接触。
对比图1和图4,在一些例子中,在降温板组1上增加了凹槽11,同时将液冷管道6转移至凹槽11内,这种方式能够将降低散热所需要的高度,将有限的空间供给封装矩阵天线3使用。
进一步地,将石墨烯散热膜4的边缘部分转移到凹槽11和液冷管道6之间。这种结构在增加石墨烯散热膜4的固定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增大石墨烯散热膜4和液冷管道6的接触面积。
当然,请参阅图5,也可以使用固定压环12来固定石墨烯散热膜4,此时,石墨烯散热膜4的边缘部分位于固定压环12和液冷管道6之间。
在一些例子中,请参阅图6,使用分隔板21对散热区2内的空间进行划分,划分的目的是降低导热凝胶5的流动性,使导热凝胶5能够在散热区2内的分布趋于均匀。因为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本申请公开的MIMO矩阵天线多采用竖直安装的方式,在重力作用下,导热凝胶5具有向地面流动的趋势。增加分隔板21可以避免散热区2内出现空鼓区域。
同时,分隔板21的高度要小于散热区2的深度,避免与石墨烯散热膜4直接接触。
降温板组1设置有多个注射通道13,每个注射通道13与一个独立空间连通,注射通道13的作用是向独立空间内注入导热凝胶5,注射通道13使用封堵螺栓14封闭。
独立空间的形状为矩形和/或环形。
导热凝胶5的作用有以下几个:
吸收石墨烯散热膜4在垂直方向上导出的热量并将其传递给降温板组1。
向石墨烯散热膜4施加压力,使其能够与封装矩阵天线3的背面完全贴合。
降温板组1使用具有较高传热系数的材料,例如铝材制作。
在一些例子中,如图7和图8所示,在降温板组1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区2,增加散热区2数量的目的是控制单个散热区2的面积,因为随着散热区2面积的增加,会导致热传递路径延长,进而影响降温效果。
散热区的数量增加后,降温板组1上液冷管道6的数量也会增加,这些液冷管道6采用并联的方式连通。多个散热区2在降温板组1上顺序设置,目的是使液冷管道6能够规则排列。
应理解,石墨烯散热膜4具有均热能力,能够使封装矩阵天线3上的温度分布趋于均匀,但是当封装矩阵天线3的尺寸较大时,依然存在局部温度过高的可能,因此在本申请中使用了散热区2划分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通过对散热区2的划分,缩短了石墨烯散热膜4上的热传递路径,有助于使大尺寸的封装矩阵天线3在工作时的表面温度分布趋于一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MIMO矩阵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降温板组(1);
散热区(2),设在降温板组(1)的工作面上;
封装矩阵天线(3),设在降温板组(1)的工作面上;
石墨烯散热膜(4),粘贴在封装矩阵天线(3)上;
导热凝胶(5),填充在散热区(2)内;
液冷管道(6),设在降温板组(1)上,石墨烯散热膜(4)的边缘部分与液冷管道(6)接触;以及
液冷模组(7),与液冷管道(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矩阵天线,其特征在于,降温板组(1)上设有凹槽(11);
液冷管道(6)位于凹槽(11)内;
石墨烯散热膜(4)的边缘部分位于凹槽(11)和液冷管道(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矩阵天线,其特征在于,降温板组(1)上设有固定压环(12),石墨烯散热膜(4)的边缘部分位于固定压环(12)和液冷管道(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MIMO矩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散热区(2)内设有分隔板(21),分隔板(21)用于将散热区(2)划分为多个独立空间;
分隔板(21)的高度小于散热区(2)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IMO矩阵天线,其特征在于,降温板组(1)设有多个注射通道(13),每个注射通道(13)与一个独立空间连通;
还包括用于封堵注射通道(13)的封堵螺栓(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IMO矩阵天线,其特征在于,独立空间的形状为矩形和/或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MO矩阵天线,其特征在于,降温板组(1)上设有多个散热区(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MIMO矩阵天线,其特征在于,多个散热区(2)在降温板组(1)上顺序设置。
CN202320800002.3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mimo矩阵天线 Active CN219017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002.3U CN219017896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mimo矩阵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002.3U CN219017896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mimo矩阵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7896U true CN219017896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3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0002.3U Active CN219017896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mimo矩阵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78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8518B (zh) 一种tec制冷装置及其应用的电器装置
CN109037882A (zh) 机载相控阵天线相变储热液冷散热箱
CN108800655B (zh) 半导体制冷装置
CN110459829A (zh) 一种相变材料耦合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池热管理装置
CN110567301A (zh) 一种散热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10376A (zh) 一种阻燃冷却型锂离子电池模块
CN111403847B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u型扁平热管耦合的动力电池极耳散热系统
CN110380153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系统
CN219017896U (zh) 一种mimo矩阵天线
CN108565527B (zh) 一种扁平热管用于电池模组散热的装置
CN216436101U (zh) 一种辅助天线散热的主动循环系统
CN212511921U (zh) 一种智能控温模块
CN114857964A (zh) 基于三维热管网络的等温化装置
CN206820723U (zh) 一种新型聚光光伏电池散热用多通道歧管装置
CN111613422B (zh) 无线充电座
CN102270768A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105050371A (zh) 一种高热流密度电子设备热点去除装置
CN217464940U (zh) 电卡模组及电卡制冷设备
CN201797002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9046300U (zh) 一种散热板及电池系统
CN110085941A (zh) 一种用于圆柱型锂电池组的散热结构
CN219456569U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率qsfp-dd光模块的散热器
CN220292410U (zh) 一种多介质复合散热双面冷板
CN220755363U (zh) 一种模块电源散热组件
CN2301792Y (zh) 功率半导体相变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