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7122U - 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17122U CN219017122U CN202222855127.4U CN202222855127U CN219017122U CN 219017122 U CN219017122 U CN 219017122U CN 202222855127 U CN202222855127 U CN 202222855127U CN 219017122 U CN219017122 U CN 2190171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opening
- communicating
- gear
- wate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其中,连通器包括:连通主体,其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第一端和第一容纳腔的第一端相连通、并在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容纳腔的第二端设置为连通外部的第二开口,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立的两端;第一容纳腔内设置开设有进水通道的空心管,进水通道的第一端开设注水口、第二端形成进水口;第一挡水组件,第一挡水组件活动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并具有在连通主体正向放置时开启第一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在连通主体反向放置时而关闭第一开口的第二状态。本申请解决了现有连通器中注入液体时,液体不能盛满整个第一容纳腔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
背景技术
倒流壶是一种盛装液体(茶水、酒)的用具,其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因此,在讲解连通器的相关知识时,常在课堂教学中用作连通器原理的具体应用的例子而作为演示。现有的倒流壶具有相对立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壶体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当倒流壶正向放置时,第一端为下端,第二端为上端,以下结构描述,均以倒流壶正向放置作为参考,第二容纳腔的下端和第一容纳腔的下端相连通并在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容纳腔的上端设置为连通外部的第二开口;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空心管,空心管内开设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的一端开设在壶体的第一端的底面上并形成注水口、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容纳腔的上部区域并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并形成进水口。当壶体在反向放置时(第一端向上,第二端向下),通过朝上的注水口而倒入液体(水),水会通过进水通道填充第一容纳腔的空间,如果液面到达第一开口位置的底端,水会顺着第二容纳腔流出,这样会导致壶内无法装满水。当壶体正向放置时(第一端向下,第二端向上),由于连通器的原理,水会进入到第二容纳腔,从而使第二容纳腔的液面与第一容纳腔的液面持平,倒流壶可以当正常茶壶来使用,使水可从第二开口中将水倒出。
现有倒流壶在注水时(反向放置)容易进入第二容纳腔,而从第二容纳腔内溢出,水不能盛满整个第一容纳腔。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通器,以解决现有的连通器中注入液体时,液体不能盛满整个第一容纳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通器,包括:连通主体,其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的第一端和第一容纳腔的第一端相连通、并在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容纳腔的第二端设置为连通外部的第二开口,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立的两端;
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空心管,空心管内开设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的第一端开设在连通主体的第一端的底面上并形成注水口、第二端与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并形成进水口;
第一挡水组件,第一挡水组件活动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并具有在连通主体正向放置时开启第一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在连通主体反向放置时关闭第一开口的第二状态。
可选地,第一挡水组件包括:铰接部,铰接部设置在连通主体内朝向第一端的内壁上;
挡水阀板,挡水阀板连接在铰接部上,并绕铰接部转动;
当连通主体的第一端朝向上、第二端朝下时,第一挡水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挡水阀板通过朝向第一开口翻转而抵靠第一开口的边缘,以覆盖第一开口;
当连通主体的第一端朝向下、第二端朝上时,第一挡水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挡水阀板通过远离第一开口翻转,以打开第一开口。
可选地,第一挡水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水开关组件,第一挡水开关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连接铰接部,
挡水电机,挡水电机设置在连通主体内,挡水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挡水齿轮,挡水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可选地,连通器还包括第二挡水组件,第二挡水组件设置在进水口处,并用于关闭进水口或者开启进水口。
可选地,第二挡水组件包括:转动件,转动件转动设置在空心管的第二端;
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固定连接转动件;
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设置在空心管内,第一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开关按钮,开关按钮设置在连通主体的外壁上,并电连接第一电机。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倒流壶教具,包括支架,以及如上所述的连通器,连通主体可转动设置在支架上;
连通主体为透明倒流壶体。
可选地,倒流壶教具还包括水位标识组件,水位标识组件用于标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液面高度。
可选地,水位标识组件包括:升降部,升降部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在支架上;
伸缩部,伸缩部连接在升降部上,并用于沿水平方向伸缩。
可选地,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架,支撑架设置在底座上;
转动架,转动架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连通主体固定设置在转动架上;
连通器通过转动架的转动而翻转,以使连通主体正向放置、反向放置或倾斜放置。
可选地,支架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第四齿轮;
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五齿轮,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通过在第一开口处设置第一挡水组件,当连通主体反向放置时(第一端向上,第二端向下),通过第一挡水组件而关闭第一开口,使第二容纳腔与第一容纳腔不连通,形成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液体通过注水口而倒入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内的液面会慢慢上升,到达第一开口的位置时,由于第一挡水组件的封闭,从而使水不会顺着第二容纳腔流出,而在第一容纳腔内继续上升,直至第一容纳腔内装满水。当连通主体正向放置时(第一端向下,第二端向上),第一挡水组件开启第一开口形成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由于连通器的原理,水会进入到第二容纳腔,从而使第二容纳腔的液面与第一容纳腔的液面持平,倒流壶可以当正常茶壶来使用,实现倒水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通器的反向放置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通器的正向放置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通器的一种视角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通器的另一种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通器的第二挡水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倒流壶教具的主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倒流壶教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倒流壶教具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连通主体;110、第一容纳腔;120、第二容纳腔;121、第一开口;122、第二开口;200、空心管;210、进水通道;211、注水口;212、进水口;300、第一挡水组件;310、铰接部;320、挡水阀板;330、第一挡水开关组件;331、第一齿轮;332、挡水电机;333、挡水齿轮;400、第二挡水组件;410、转动件;420、第二齿轮;430、第一电机;440、第三齿轮;500、支架;510、底座;520、支撑架;530、转动架;531、把手;540、第二电机;550、第四齿轮;560、第五齿轮;600、水位标识组件;610、升降部;620、伸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倒流壶作为教具来展现连通器的原理时,具有如下问题:通常采用的是传统连通器的结构,其形状、功能较为单一;传统倒流壶采用的是非透明的壶体,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对学生对于连通器原理的理解不直观,而且注水时容易从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中溢出,导致水不能盛满,教学过程中需要手持操作实现正反两方向的切换,导致操作不便,而且倒流壶在倒水时容易从进水口中流出,无法实现进水口的开合从而进行对比教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以下实施例,对现有的连通器进行改进。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连通器,主要包括:连通主体100,以及第一挡水组件300。连通主体100主要作为壳体结构,具有相对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将连通主体100沿竖直方向正向放置,第一端朝向下,第二端朝向上进行结构描述。连通主体100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第一容纳腔110的体积大,其作为主要的容纳腔而用于盛装液体。本实施例以盛装水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容纳腔120较小,其作为正向放置时水的倒出通道而进行倒水。第二容纳腔120的第一端(下端)和第一容纳腔110的第一端(下端)相连通;在连通处,第二容纳腔120在第一容纳腔110的内壁上形成第一开口121,第二容纳腔120的第二端设置为连通外部的第二开口122,方便水倒出。在第一容纳腔110内设置有空心管200,空心管200沿上下方向设置,空心管200内开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进水通道210;进水通道210的第一端(下端)开设在连通主体100的下的第一端底面上并形成注水口211,进水通道210的上端向上延伸,并与第一容纳腔110相连通并形成进水口212,翻转过程中,水易从进水口212进入到进水通道210,从而使正立时水从注水口211流出,只有操作得当才会有“倒而不流”的效果,为减少翻转过程中水从注水口211流出的概率,进水通道210的上端尽量靠近第一容纳腔110的上端内壁处(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一挡水组件300活动设置在第一开口121处,并具有在连通主体100正向放置时开启第一开口121的第一状态以及在连通主体100反向放置时而关闭第一开口121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容纳腔120和第一容纳腔110之间通过第一挡水组件300而关闭,方便朝向第一容纳腔110内注水;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容纳腔120和第一容纳腔110之间通过第一挡水组件300的活动而相连通,从而方便实现倒水。另外,为方便拿握,连通主体100上还可以设置壶把。
本实施例提供的连通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在第一开口121处设置第一挡水组件300,当连通主体100反向放置时(第一端向上,第二端向下),通过第一挡水组件300而关闭第一开口121,使第二容纳腔120与第一容纳腔110不连通,形成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液体通过注水口211而倒入第一容纳腔110,第一容纳腔110内的液面会慢慢上升,到达第一开口121的位置时,由于第一挡水组件300的封闭,从而使水不会顺着第二容纳腔120流出,而在第一容纳腔110内继续上升,直至第一容纳腔110内装满水。当连通主体100正向放置时(第一端向下,第二端向上),第一挡水组件300开启第一开口121形成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由于连通器的原理,水会进入到第二容纳腔120,从而使第二容纳腔120的液面与第一容纳腔110的液面持平,倒流壶可以当正常茶壶来使用,实现倒水等功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水组件300可以设置多种形式。具体如下:
第一种结构中(没有具体的图示,可参考图1、图2、图3,只是采用图中结构中的部分部件实现了第一种结构的功能),第一挡水组件300具体包括:铰接部310,以及挡水阀板320。铰接部310设置在连通主体100内靠近第一端(或)的内壁上,挡水阀板320连接在铰接部310上,并绕铰接部310转动;如果铰接部310固定设置在连通主体100上,那么挡水阀板320转动连接在铰接部310上,从而实现挡水阀板320的转动设置。如果铰接部310转动设置在连通主体100上,那么挡水阀板320固定连接在铰接部310上,从而实现挡水阀板320的转动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铰接部310可以是铰接杆,铰接杆可以转动设置在连通主体100上,挡水阀板320固定连接在铰接杆上。挡水阀板320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实现旋转,从而可以打开第一开口121和关闭第一开口121。当连通主体100的第一端朝向上、第二端朝下时,第一挡水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挡水阀板320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而朝向第一开口121翻转而抵靠第一开口121的边缘,以覆盖第一开口121;当连通主体100的第一端朝向下、第二端朝上时,第一挡水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挡水阀板320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而远离第一开口121翻转,以打开第一开口121。为方便通过挡水阀板320的重力作用而实现开启和封闭的功能,可以使第一开口121所在的斜面倾斜,而且在连通主体100正向放置时,倾斜方向为从下至上逐渐靠近位于中间的空心管200。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第二种结构中,第一挡水组件300具体包括:铰接部310,挡水阀板320,以及第一挡水开关组件330,通过第一挡水开关组件可以实现手动或自动对挡水阀板320的控制。第二种结构中的挡水阀板320和铰接部310可以采用第一种结构中的设置,铰接部310转动设置在连通主体100的内壁上,挡水阀板320绕铰接部310转动。第一挡水开关组件330具体包括:第一齿轮331,挡水电机332,以及挡水齿轮333。第一齿轮331固定连接铰接部310,挡水电机332固定设置在连通主体100内(例如,在连通主体100的壁上开设安装腔,挡水电机332安装在安装腔内,挡水电机332的转轴贯穿出安装腔,并延伸至第一容纳腔110内,在安装腔内壁和转轴之间设置密封圈,防止第一容纳腔110内的水进入到设置有挡水电机332的安装腔),挡水电机332的转轴上连接挡水齿轮333,挡水齿轮333与第一齿轮331相啮合。控制挡水电机332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挡水齿轮333旋转,旋转的挡水齿轮333带动第一齿轮331转动,从而带动铰接部31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挡水阀板320进行转动。当连通主体100的第一端朝向上、第二端朝下时,第一挡水组件300处于第二状态,挡水电机332正转,带动挡水阀板320朝向第一开口121翻转而抵靠第一开口121的边缘,以覆盖第一开口121。当连通主体100的第一端朝向下、第二端朝上时,挡水电机332反转,第一挡水组件300处于第一状态,挡水阀板320通过远离第一开口121翻转,以打开第一开口121。为方便教学演示,可以在连通主体100的外壁上设置第一挡水控制开关,第一挡水控制开关电连接挡水电机332,从而通过使用者对第一挡水控制开关的操作而控制挡水电机332的正、反转,从而控制第一开口121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1、图3、图5所示,另外的实施例中的连通器结构中,连通器还包括第二挡水组件400,第二挡水组件400设置在进水口212处,并用于关闭进水口212或者开启进水口212。通过对进水口212的开启和关闭,可以在进水口212关闭的情况下进行倒水时,使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水不会从进水通道210中流出;而在进水口212开启的情况下进行倒水时,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水容易从进水通道210流出,通过第二挡水组件400对进水口212进行开启和关闭的两种情况下进行倒水时的水流出情况,进行情况对比,从而直观的理解倒流连通的结构。当第二挡水组件400将进水口212开启时,实现正常的倒流壶结构;当第二挡水组件400将进水口212关闭时,可以实现普通的茶壶的存水和倒水的功能,从而实现两者的对比。
而且第二挡水组件400还可以实现另外的功能,当连通主体100反向放置时,此时的注水口211是朝上的,使用者向注水口211中注入水,水顺着进水通道210而向下流动,由于进水口212是开启的,从而可以顺利流入到第一容纳腔110中。当第一挡水组件300封闭,而可以使第一容纳腔110中注满水,使用者将连通主体100调整方向,实现正向放置时,此时的进水口212是朝上的,由于第二挡水组件400将进水口212关闭,从而在倒水时,即使第一容纳腔110中的液面高过空心管200,水也不会进入到进水通道210而溢出。
本实施中的第二挡水组件400也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第一种结构中,第二挡水组件400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在进水口212处,单向阀使水只能从注水口211朝向进水口212流入,而阻止水从进水口212朝向注水口211流动。单向阀为本领域的常用阀体结构,本申请不作具体结构描述。
如图5、图6所示,第二种结构中,第二挡水组件400具体包括:转动件410,第二齿轮420,开关按钮以及第一电机430。转动件410转动设置在空心管200的第二端,并通过转动而关闭或开启进水口212;转动件410可以是一端连接第二齿轮420的阀板,也可以是球阀。第二齿轮420固定连接转动件410,第一电机430设置在空心管200内部,或者在空心管200的外壁上设置防水安装腔,第一电机430位于防水安装腔内,其转轴贯穿出防水安装腔,防水安装腔与转轴之间通过设置密封圈进行防水,第一电机430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440,第三齿轮440与第二齿轮420相啮合。开关按钮设置在连通主体100的外壁上,并电连接第一电机430。通过使用者对开关按钮的操作,使第一电机430带动第三齿轮440转动,通过转动的第三齿轮440而带动第二齿轮420,从而使转动件410进行转动。当需要对进水口212进行关闭时,可以控制第一电机430正向旋转,从而使转动件410封闭进水口212。当需要对进水口212进行开启时,可以控制第一电机430反向旋转,从而使转动件410打开进水口212。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挡水组件400进行对比试验时,第二挡水组件400闭合进水口212时,在反转过程中,水超过空心管200的上端也不会从小孔中流出;第二挡水组件400打开进水口212时,在翻转过程中,水超过空心管200的顶端就会从进水孔中流出。从而通过直观对比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倒流连通的结构。
实施例二
如图7、图8所示,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倒流壶教具,其中包括支架500,以及如上实施例一所述的连通器,连通主体100为透明倒流壶体,连通主体100可转动设置在支架500上。
透明倒流壶体可以方便教学过程中,学生直观看到连通器的内部结构以及液面高度,方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连通器的原理。通过设置支架500方便了对透明倒流壶体的支撑,不需要再进行手持,使透明倒流壶体可以在支架500上进行转动而形成正向放置、反向放置或倾斜放置等不同状态,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教学操作。将透明倒流壶体从正向放置转动后,形成反向放置,可以进行注水。将透明倒流壶体从反向放置转动后,形成正向放置,可以作为茶壶的正常放置状态。将透明倒流壶体从正向放置转动后,形成倾斜放置,可以进行倒水。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倒流壶教具还包括水位标识组件600,水位标识组件600用于标识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内的液体的液面高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展现联通器水位向平(液体达平衡时水位相平)的原理,因此,对液面进行标识或各容纳腔的液面进行清楚对比,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水位标识组件600可以设置为多种形式,例如可以采用不收缩的水平杆,水平杆可以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不使用时沿竖直方向收纳,使用时旋转90°沿水平方向与水平面齐平。例如还可以是在瓶内放置带颜色的小球,其在瓶内浮起于同一水平面,则说明瓶内液面相平。还可以采用带颜色的液体等。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位标识组件600具体包括:升降部610,以及伸缩部620。升降部610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在支架500上,伸缩部620连接在升降部610上,并用于沿水平方向伸缩。具体结构中,升降部610采用带有导向孔的滑块,滑块套设在支架500上沿上下方向滑移,伸缩部620包括收卷件以及钢带,收卷件固定在滑块上,钢带缠绕在收卷件上可以进行收放卷,进行放卷时,钢带沿水平方向伸出,钢带的表面可以与液面齐平,从而对液面进行标识(类似于卷尺的结构)。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架500具体包括:底座510,支撑架520以及转动架530。支撑架520设置在底座510上(其中部分竖直设置,部分水平设置),转动架530转动连接在支撑架520上,连通主体100固定设置在转动架530上,连通器通过转动架530的转动而正向放置、反向放置或倾斜放置。转动架530上连接有手柄,在对支架500进行使用时,通过使用者手动摇动手柄,可以带动转动架530转动,从而使透明倒流壶体可以在支架500上进行转动而形成不同的状态,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用于教学展示更加方便。
如图7、图8所示,另外的方案中,支架500还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支架500具体包括:底座510,支撑架520、转动架530、以及第二电机540。第二电机540固定在支撑架520上,第二电机540的转轴上连接有第四齿轮550,转动架530上设置有第五齿轮560,第五齿轮560与第四齿轮550相啮合。另外还可以设置操作开关,操作开关电连接第二电机540,并对第二电机540进行控制。从而通过第二电机540的转动而带动第四齿轮550转动,转动的第四齿轮550带动第五齿轮560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架530实现自动控制转动,完成倒立注水、翻转、正立三个过程。具体过程中,通过操作开关调整到正转档,使第二电机540通电后正转,通过啮合的齿轮而带动转动架540正转,使正向放置的透明倒流壶体顺时针转动180°,从而使透明倒流壶体反向放置,注水口朝上,可以方便水从注水口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10内,实现倒立注水的过程。当注水完成后,通过操作开关调整到反转档,使第二电机540通电后反转,通过啮合的齿轮而带动转动架540反转,使反向放置的透明倒流壶体逆时针转动180°,从而实现翻转的过程,当透明倒流壶体翻转后使透明倒流壶体正向放置,第二容纳腔120的第二开口122朝上,此时可以观察到第一容纳腔110和第二容纳腔120内的液体达平衡时水位相平的情况。通过操作开关调整到倒水档,使第二电机540通电后继续反转,通过啮合的齿轮而带动转动架540反转,使正向放置的透明倒流壶体继续逆时针转动一锐角角度,实现倒水功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的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通过对倒流壶结构的改进,能够完成研究连通器结构、探究连通器中液体等的特点的实验、以及了解倒流壶的精妙设计。与传统的连通器相比,增加了多种功能,增强实用性;透明的壶体,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便于学生观察其内部结构,使学生对于连通器原理的理解更加直观,而且注水时不会从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中溢出,水可以盛满整个第一容纳腔,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手持操作可方便实现正反两方向的切换,减少教学操作的难道,而且倒水时不易因操作不当导致水会从进水通过的进水口中流出,并增加了第二挡水组件可进行对比试验,从而通过直观对比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倒流连通的结构。通过水位标识组件可以实现对连通后达平衡后连通器各容器中水位的标识,利于学生理解连通器的原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主体,所述连通主体具有相对立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通主体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端相连通、并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端设置为连通外部的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空心管,所述空心管内开设有进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第一端开设在所述连通主体的第一端的底面上并形成注水口、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并形成进水口;
第一挡水组件,所述第一挡水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并具有在所述连通主体正向放置时开启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在所述连通主体反向放置时而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二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组件包括:铰接部,所述铰接部设置在所述连通主体内朝向所述连通主体的第一端的内壁上;
挡水阀板,所述挡水阀板连接在所述铰接部上,并绕所述铰接部转动;
当所述连通主体的第一端朝向上、第二端朝下时,所述第一挡水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挡水阀板通过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翻转而抵靠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以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当所述连通主体的第一端朝向下、第二端朝上时,所述第一挡水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所述挡水阀板通过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翻转,以打开所述第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水开关组件,所述第一挡水开关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铰接部,
挡水电机,所述挡水电机设置在所述连通主体内,所述挡水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挡水齿轮,所述挡水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器还包括第二挡水组件,所述第二挡水组件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并用于关闭所述进水口或者开启所述进水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水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空心管的第二端,并通过转动而关闭或开启所述进水口;
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空心管内,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
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设置在所述连通主体的外壁上,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
6.一种倒流壶教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连通器,所述连通主体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连通主体为透明倒流壶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倒流壶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流壶教具还包括水位标识组件,所述水位标识组件用于标识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的液体的液面高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流壶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标识组件包括:升降部,所述升降部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伸缩部,所述伸缩部连接在所述升降部上,并用于沿水平方向伸缩。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倒流壶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连通主体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架上;
所述连通器通过所述转动架的转动而翻转,以使所述连通主体正向放置、反向放置或倾斜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倒流壶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第四齿轮;
所述转动架上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相啮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55127.4U CN219017122U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55127.4U CN219017122U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17122U true CN219017122U (zh) | 2023-05-12 |
Family
ID=86250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55127.4U Active CN219017122U (zh) | 2022-10-27 | 2022-10-27 | 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17122U (zh) |
-
2022
- 2022-10-27 CN CN202222855127.4U patent/CN2190171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017122U (zh) | 一种连通器以及倒流壶教具 | |
CN108590336A (zh) | 一种施工用高度可调节围挡 | |
CN206499341U (zh) | 一种免开壶盖的烧水装置 | |
CN215016145U (zh) | 一种用于盖碗的自动泡茶装置 | |
CN212788260U (zh) | 一种加热器 | |
CN212102053U (zh) | 一种净水器水箱的自动注水结构 | |
CN205006501U (zh) | 操作便捷的出液装置 | |
CN209689837U (zh) | 铸件密封性检测的固定装置 | |
CN207275195U (zh) | 一种储水用水桶 | |
CN215464506U (zh) | 一种试剂注射装置 | |
CN107313334B (zh) | 一种桥面维护设备 | |
CN111870129A (zh) | 一种智能茶饮片机 | |
CN216282226U (zh) | 一种冰箱 | |
CN215599460U (zh) | 一种儿童角膜塑形镜的除蛋白盒 | |
CN220212200U (zh) | 一种便于更换护理液的便携式隐形眼镜护理盒 | |
CN215304997U (zh) | 一种智能烧水壶 | |
CN221192169U (zh) | 一种新型酶解搅拌装置 | |
CN211835612U (zh) | 医用输液架 | |
CN216944270U (zh) | 自动泡茶设备 | |
CN214049764U (zh) | 一种中药学煎药装置 | |
CN216932753U (zh) | 一种智能泡茶饮水一体装置 | |
CN218652618U (zh) | 一种可控制排放的引流袋 | |
CN215533619U (zh) | 一种改进型过滤净水烧水套装 | |
CN210930889U (zh) | 一种半圆柱形饮水机 | |
CN211533973U (zh) | 一种安全型电热水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