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6930U - 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6930U
CN219016930U CN202320179646.5U CN202320179646U CN219016930U CN 219016930 U CN219016930 U CN 219016930U CN 202320179646 U CN202320179646 U CN 202320179646U CN 219016930 U CN219016930 U CN 219016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frame
server
backflow
fa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964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呈瑜
韩子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Supermicro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Supermicro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Supermicro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Supermicro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964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6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6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6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服务器风扇盒,包括前框、后框和围框;前框的顶面和底面上设置有卡勾,后框的顶面和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卡勾卡入第一卡槽,以完成前框与后框的装配;后框的顶面和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槽,围框的顶面和底面上设置有弹性卡扣,弹性卡扣滑入第二卡槽内,以形成用于容纳风扇的空腔;围框的左面和右面设置有安装孔,围框内设置有防回流扇叶组件,防回流扇叶组件的两端插入安装孔,当风扇工作产生抽风压力时,防回流扇叶组件打开;当风扇失效时,相邻风扇产生反向风压,以使防回流扇叶组件关闭,实现风扇的防回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回流扇叶组件,以解决风扇失效导致服务器内部风道紊乱、风冷效率降低和整机能耗升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服务器的性能越来越高,整机功率也越来越大,服务器内部各器件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而目前服务器主要通过安装风扇来进行散热。为了满足散热的需求,风扇的转速及风量需要不断提高,使得风扇的故障率也越来越高。当服务器内的某一个或几个风扇失效时,风扇停止转动,如果该失效的风扇所属空间成为相邻风扇的进风口,会使得服务器内部的风道发生紊乱,造成服务器风冷效率降低,以及服务器整机能耗升高的问题。
鉴于此,克服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风扇失效所导致服务器内部风道发生紊乱,进而造成服务器风冷效率降低,以及服务器整机能耗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务器风扇盒,包括前框1、后框2和围框3;
所述前框1的顶面和底面上的延伸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勾11,所述后框2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21,所述卡勾11卡入所述第一卡槽21内,以完成前框1与后框2的装配;
所述后框2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槽22,所述围框3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卡扣31,所述第二卡槽22靠近后框2的后面,所述围框3的弹性卡扣31滑入第二卡槽22内,以形成用于容纳风扇的空腔;
所述围框3的左面和右面对称设置有安装孔32,所述围框3内设置有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的两端插入安装孔32内,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绕所述安装孔32转动,当风扇工作产生抽风压力时,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打开;当风扇失效时,相邻风扇产生反向风压,以使防回流扇叶组件33关闭,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
优选的,所述围框3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凸出部34,所述凸出部34和所述前框1前面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处安装有硅胶垫4,风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通过所述硅胶垫4固定,以便于为风扇工作提供支撑和缓存作用。
优选的,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包括扇叶331和转动连杆332,所述转动连杆332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围框3左面和右面的安装孔32内,所述扇叶331固定在转动连杆332上,转动连杆332旋转带动扇叶331转动,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
优选的,所述围框3的左面和右面内侧设置有限位块35,所述限位块35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2的前侧,转动连杆332带动扇叶331转动至与所述限位块35抵接,以便于风扇工作时将扇叶331固定。
优选的,所述前框1的侧面上设置有风扇安装标识12,风扇按照所述风扇安装标识12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以避免风扇反向安装。
优选的,所述前框1的一侧设置有风扇接线端子卡槽13,风扇内的接线通过所述风扇接线端子卡槽13与外部电源连接,以便于给风扇供电。
优选的,所述前框1的侧面与顶面相交处设置有缺口14,所述前框1的侧面与底面相交处设置有提手15,以便于将风扇安装在预设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前框1前面和后框2后面分别设置有通风窗口5,以便于风顺着所述通风窗口5吹进服务器内。
优选的,所述后框2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装配孔23,以便于将风扇盒固定在服务器内。
优选的,所述围框3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开槽36,所述开槽36设置在靠近弹性卡扣31处,以避免弹性卡扣31滑入所述第二卡槽22造成围框3变形。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盒的前框1上设置有卡勾11,通过卡勾11与后框2第一卡槽21配合,完成前框1与后框2的装配;后框2上设置的第二卡槽22,围框3上设置有弹性卡扣31,围框3上的弹性卡扣31滑入后框2的第二卡槽22内,以形成用于容纳风扇的空腔;在风扇盒的围框3内设置防回流扇叶组件33,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绕所述安装孔32转动,当风扇工作产生抽风压力时,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打开;当风扇失效时,相邻风扇产生反向风压,以使防回流扇叶组件33关闭,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扇盒内设置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以有效的避免服务器风扇失效所导致服务器内部风道发生紊乱,进而造成服务器风冷效率降低,以及服务器整机能耗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风扇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风扇盒的前框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风扇盒的后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风扇盒的围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风扇盒的防回流扇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风扇盒的前框另一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风扇盒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风扇盒,包括前框1、后框2和围框3;
所述前框1的顶面和底面上的延伸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勾11,所述后框2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21,所述卡勾11卡入所述第一卡槽21内,以完成前框1与后框2的装配;
所述后框2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槽22,所述围框3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卡扣31,所述第二卡槽22靠近后框2的后面,所述围框3的弹性卡扣31滑入第二卡槽22内,以形成用于容纳风扇的空腔;
所述围框3的左面和右面对称设置有安装孔32,所述围框3内设置有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的两端插入安装孔32内,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绕所述安装孔32转动,当风扇工作产生抽风压力时,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打开(在图1中,防回流扇叶组件33处于打开状态);当风扇失效时,相邻风扇产生反向风压,以使防回流扇叶组件33关闭,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其中,防回流扇叶组件33关闭指的是,防回流扇叶组件33大概转动90度,遮挡住相邻防回流扇叶组件33之间的通道。
即,在本实施例中,防回流扇叶组件33位于风扇进风侧,风扇正常工作产生的抽风压力可促使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打开;风扇失效后,相邻风扇对其的抽风风压与风扇正常工作时相反,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反向旋转至关闭状态。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盒的前框1上设置有卡勾11,通过卡勾11与后框2第一卡槽21配合,完成前框1与后框2的装配;后框2上设置的第二卡槽22,围框3上设置有弹性卡扣31,围框3上的弹性卡扣31滑入后框2的第二卡槽22内,以形成用于容纳风扇的空腔;在风扇盒的围框3内设置防回流扇叶组件33,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绕所述安装孔32转动,当风扇工作产生抽风压力时,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打开;当风扇失效时,相邻风扇产生反向风压,以使防回流扇叶组件33关闭,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扇盒内设置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以有效的避免服务器风扇失效所导致服务器内部风道发生紊乱,进而造成服务器风冷效率降低,以及服务器整机能耗升高的问题。
为了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完整的方案,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做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风扇能稳定地安装在围框3与前框1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围框3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凸出部34,所述凸出部34和所述前框1前面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处安装有硅胶垫4,风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通过所述硅胶垫4固定,以便于为风扇工作提供支撑和缓存作用,进而通过软胶垫的设置减少风扇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对设备内部其它功能模组的影响。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包括扇叶331和转动连杆332,所述转动连杆332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围框3左面和右面的安装孔32内,所述扇叶331固定在转动连杆332上,转动连杆332旋转带动扇叶331转动,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常设置有多个防回流扇叶组件33,防回流组件的数量根据围框3的大小,以及扇叶331的大小共同决定,当风扇失效时,以使防回流扇叶组件33关闭,防回流扇叶组件33的数量需刚好满足能完全覆盖围框3,使得失效的风扇盒能形成密封环境。
当风扇工作的过程中,在风扇所形成的风压作用下,防回流扇叶组件33内的扇叶331发生转动,使得扇叶331最终处于风道轴向方向(扇叶331平行于风道方向)。为了避免扇叶331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左右受力情况,使得扇叶331长时间处于摆动状态,对服务器内部的气流造成一定的紊乱,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服务器风冷效率降低,以及服务器整机能耗升高的问题。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围框3的左面和右面内侧设置有限位块35,所述限位块35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2的前侧,转动连杆332带动扇叶331转动至与所述限位块35抵接,以便于风扇工作时将扇叶331固定。防回流扇叶组件33内的扇叶331转动时,通过限位块35和风扇风压的共同作用,使得扇叶331快速处于平行风道方向的状态,进而使得服务器能快速的趋于稳定。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前框1的侧面上设置有风扇安装标识12,风扇按照所述风扇安装标识12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以避免风扇反向安装。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安装标识12相当于风扇风道的方向。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前框1的一侧设置有风扇接线端子卡槽13,风扇内的接线通过所述风扇接线端子卡槽13与外部电源连接,以便于给风扇供电。
当风扇插入前框1与围框3所形成的空腔内时,需要通过调整风扇的位置,使得风扇能固定在预设位置上。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能顺利固定在预设位置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前框1的侧面与顶面相交处设置有缺口14,所述前框1的侧面与底面相交处设置有提手15,以便于将风扇安装在预设位置上。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预设位置根据风扇安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盒上设置有提手15和缺口14,当风扇设置在前框1与围框3之间形成的空腔时,一方面,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缺口14和提手15将风扇移动至预设位置,另一方面,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缺口14和提手15将设置在预设位置上的风扇连带风扇盒安装在服务器内。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围框3两端开口,为了避免围框3发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本实用新型所述围框3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开槽36,所述开槽36设置在靠近弹性卡扣31处,以避免弹性卡扣31滑入所述第二卡槽22造成围框3变形。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框1前面和后框2后面分别设置有通风窗口5,以便于风顺着所述通风窗口5吹进服务器内。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通风窗口5,一方面可以保证风扇工作形成的风能吹进服务器内,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硬物直接进入风扇内,对风扇造成一定的损伤。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框2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装配孔23(如图3所示),以便于将风扇盒固定在服务器内。
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盒的前框1上设置有卡勾11,通过卡勾11与后框2第一卡槽21配合,完成前框1与后框2的装配;后框2上设置的第二卡槽22,围框3上设置有弹性卡扣31,围框3上的弹性卡扣31滑入后框2的第二卡槽22内,以形成用于容纳风扇的空腔;在风扇盒的围框3内设置防回流扇叶组件33,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绕所述安装孔32转动,当风扇工作产生抽风压力时,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打开;当风扇失效时,相邻风扇产生反向风压,以使防回流扇叶组件33关闭,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扇盒内设置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以有效的避免服务器风扇失效所导致服务器内部风道发生紊乱,进而造成服务器风冷效率降低,以及服务器整机能耗升高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风扇盒结构简单,只需要对卡勾11和弹性卡扣31进行操作,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风扇盒的安装或拆卸。
如图7所示,表示本实用新型实际装配的一种具体应用场景示意图。在实际使用中,该服务器风扇盒能够适配6038和6056多种规格风扇,并能够应对服务器系统单风扇失效场景,自动为系统风道提供防回流功能,可提升风冷效率,降低整机能耗。由于可同时兼容6038和6056风扇,该风扇盒也提升了服务器产品模块化程度,降低了开发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框(1)、后框(2)和围框(3);
所述前框(1)的顶面和底面上的延伸方向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勾(11),所述后框(2)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21),所述卡勾(11)卡入所述第一卡槽(21)内,以完成前框(1)与后框(2)的装配;
所述后框(2)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卡槽(22),所述围框(3)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弹性卡扣(31),所述第二卡槽(22)靠近后框(2)的后面,所述围框(3)的弹性卡扣(31)滑入第二卡槽(22)内,以形成用于容纳风扇的空腔;
所述围框(3)的左面和右面对称设置有安装孔(32),所述围框(3)内设置有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的两端插入安装孔(32)内,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可绕所述安装孔(32)转动,当风扇工作产生抽风压力时,防回流扇叶组件(33)打开;当风扇失效时,相邻风扇产生反向风压,以使防回流扇叶组件(33)关闭,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3)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凸出部(34),所述凸出部(34)和所述前框(1)前面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处安装有硅胶垫(4),风扇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通过所述硅胶垫(4)固定,以便于为风扇工作提供支撑和缓存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扇叶组件(33)包括扇叶(331)和转动连杆(332),所述转动连杆(332)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围框(3)左面和右面的安装孔(32)内,所述扇叶(331)固定在转动连杆(332)上,转动连杆(332)旋转带动扇叶(331)转动,以便于实现风扇的防回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3)的左面和右面内侧设置有限位块(35),所述限位块(35)设置在所述安装孔(32)的前侧,转动连杆(332)带动扇叶(331)转动至与所述限位块(35)抵接,以便于风扇工作时将扇叶(331)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1)的侧面上设置有风扇安装标识(12),风扇按照所述风扇安装标识(12)安装在所述空腔内,以避免风扇反向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1)的一侧设置有风扇接线端子卡槽(13),风扇内的接线通过所述风扇接线端子卡槽(13)与外部电源连接,以便于给风扇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1)的侧面与顶面相交处设置有缺口(14),所述前框(1)的侧面与底面相交处设置有提手(15),以便于将风扇安装在预设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1)前面和后框(2)后面分别设置有通风窗口(5),以便于风顺着所述通风窗口(5)吹进服务器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框(2)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装配孔(23),以便于将风扇盒固定在服务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务器风扇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3)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有开槽(36),所述开槽(36)设置在靠近弹性卡扣(31)处,以避免弹性卡扣(31)滑入所述第二卡槽(22)造成围框(3)变形。
CN202320179646.5U 2023-01-19 2023-01-19 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Active CN219016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9646.5U CN219016930U (zh) 2023-01-19 2023-01-19 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9646.5U CN219016930U (zh) 2023-01-19 2023-01-19 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6930U true CN219016930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7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9646.5U Active CN219016930U (zh) 2023-01-19 2023-01-19 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69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238C (zh) 散热装置
TW201431479A (zh) 散熱裝置
WO2019242182A1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散热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EP2254019B1 (en) Fan unit
CN219016930U (zh) 一种服务器风扇盒
CN219108082U (zh) 一种高效冷却空调机组
CN212781883U (zh) 一种带有可变风道的导风罩的服务器机箱
CN111414065A (zh) 一种风冷防回流装置及冷却模组
CN111309122A (zh) 便携式计算机的散热器
CN111683496A (zh) 一种贯流式单机柜数据中心应急通风系统
CN219418106U (zh) 一种物联网工控机机箱
CN207379025U (zh) 出风面板及具有出风面板的空调室内机
JPH099642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9577714U (zh) 一种温控器的散热结构
CN217360658U (zh) 一种带散热结构的变频主板
CN220823427U (zh) 一种机电设备散热器
CN214795837U (zh) 一种计算机降噪组件
CN21920227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计算机散热装置
CN215816970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高压开关柜内散热装置
CN216742196U (zh) 一种高强度风机散热罩
CN219459606U (zh) 一种交换机散热防尘组件
CN219457835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铝合金动力电池壳
CN215954237U (zh) 具有防尘和散热功能的电脑机箱
CN216057342U (zh) 一种新型的光交换机
CN214852475U (zh) 一种并条机伺服驱动器穿墙式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