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4707U - 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 Google Patents

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4707U
CN219014707U CN202223271110.0U CN202223271110U CN219014707U CN 219014707 U CN219014707 U CN 219014707U CN 202223271110 U CN202223271110 U CN 202223271110U CN 219014707 U CN219014707 U CN 219014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nnecting pipe
reservoir
fluorine pump
super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111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勇
吴天青
易平
贺光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7111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4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4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4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过冷储液器包括储液部和散热部;所述储液部具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分别位于所述储液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储液部相连,且所述散热部位于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之间。本申请能够避免制冷剂汽化。

Description

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背景技术
氟泵空调是一种适用于全天候运行的空调设备,特别适用于数据中心这种不仅需要夏季运行,也需要冬季运行的环境。
在相关技术中,氟泵空调中配置有储液器,储液器连接在冷凝器和氟泵之间,储液器用于储存适量的制冷剂,从而能够调节氟泵空调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对于制冷剂的需求量,使得氟泵空调能够正常的运行。
然而,由于储液器中储存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状态,液态制冷剂处于饱和液体状态,较容易发生汽化。一旦发生汽化,很容易使得氟泵空转,甚至导致氟泵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能够避免制冷剂汽化。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冷储液器,包括储液部和散热部;
所述储液部具有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分别位于所述储液部的相对两侧;
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储液部相连,且所述散热部位于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液部包括第一分液腔体、连接管和第二分液腔体;
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和所述第二分液腔体之间,且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液腔体相连;
所述进液接口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相连,所述出液接口与所述第二分液腔体相连;
所述散热部与所述连接管相连。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液接口位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的中部,所述出液接口位于所述第二分液腔体的中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储液部包括多个所述连接管;
各所述连接管沿所述第一分液腔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分液腔体和所述第二分液腔体相互平行;
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垂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翅片;
各所述翅片分别与所述连接管相连,且各所述翅片沿所述连接管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翅片具有散热翅和穿孔;
所述散热翅与所述穿孔相间隔;
所述连接管插接在所述穿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翅片为铝制结构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氟泵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氟泵、蒸发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前文所述的过冷储液器;
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过冷储液器、所述氟泵和所述蒸发器依次相连,以形成回路;
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压缩机并联,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氟泵并联。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过冷储液器与所述冷凝器相互间隔,且所述过冷储液器位于所述冷凝器的进风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冷储液器配置于氟泵空调中,制冷剂由进液接口流入储液部内,并由出液接口流出储液部。由于散热部与所述储液部相连,且所述散热部位于所述进液接口和所述出液接口之间,所以在制冷剂流经储液部的过程中,散热部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冷却,从而形成较多的过冷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冷储液器,不仅能够储存制冷剂,还能够对流经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从而形成较多的过冷度,有效的避免了制冷剂发生汽化,进而避免氟泵出现空转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冷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氟泵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0、储液部;
110、进液接口;120、出液接口;130、第一分液腔体;140、连接管;150、第二分液腔体;
20、散热部;
210、翅片;211、散热翅;212、穿孔;
100、压缩机;200、冷凝器;300、氟泵;400、蒸发器;500、第一单向阀;600、第二单向阀;700、过冷储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氟泵空调是一种适用于全天候运行的空调设备,特别适用于数据中心这种不仅需要夏季运行,也需要冬季运行的环境。
在相关技术中,氟泵空调中配置有储液器,储液器连接在冷凝器和氟泵之间,储液器用于储存适量的制冷剂,从而能够调节氟泵空调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对于制冷剂的需求量,使得氟泵空调能够正常的运行。
然而,由于储液器中储存的制冷剂处于气液两相状态,液态制冷剂处于饱和液体状态,较容易发生汽化。一旦发生汽化,很容易使得氟泵空转,甚至导致氟泵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冷储液器,图1为该过冷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过冷储液器包括储液部10和散热部20。储液部10具有进液接口110和出液接口120,进液接口110和出液接口120分别位于储液部10的相对两侧,散热部20与储液部10相连,且散热部20位于进液接口110和出液接口120之间。
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冷储液器配置于氟泵空调中,制冷剂由进液接口110流入储液部10内,并由出液接口120流出储液部10。由于散热部20与储液部10相连,且散热部20位于进液接口110和出液接口120之间,所以在制冷剂流经储液部10的过程中,散热部20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冷却,从而形成较多的过冷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冷储液器,不仅能够储存制冷剂,还能够对流经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从而形成较多的过冷度,有效的避免了制冷剂发生汽化,进而避免氟泵300出现空转的问题。
继续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储液部10包括第一分液腔体130、连接管14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连接管140位于第一分液腔体13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之间,且连接管140的一端与第一分液腔体130相连,连接管140的另一端与第二分液腔体150相连。进液接口110与第一分液腔体130相连,出液接口120与第二分液腔体150相连,散热部20与连接管140相连。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制冷剂由进液接口110进入第一分液腔体130,并经由连接管140流动至第二分液腔体150,第二分液腔体150内的制冷液再由出液接口120流出。由于散热部20与连接管140相连,所以散热部20能够对在连接管140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冷却,从而形成较多的过冷度。
并且,在过冷储液器使用的过程中,过冷储液器竖直放置,也即第一分液腔体130、连接管14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由上至下依次布置。如此一来,制冷剂在进入第一分液腔体130后,饱和或非饱和制冷剂在第一分液腔体130中少部分分离汽化,使得气态的制冷剂位于第一分液腔体130的顶部,液态的制冷剂位于第一分液腔体130的底部,并能够经由连接管140流动至第二分液腔体150。
示例性的,第一分液腔体130、连接管14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使得储液部10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保证,避免出现制冷剂泄露的问题。
示例性的,第一分液腔体13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相互平行,连接管140与第一分液腔体130垂直。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分液腔体13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为管状结构件,且平行于水平面布置,有利于制冷剂在第一分液腔体13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内储存。连接管140分别与第一分液腔体13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垂直,也即垂直于水平面,有利于将第一分液腔体130内的制冷剂导流至第二分液腔体150内。
在一些示例中,进液接口110位于第一分液腔体130的中部,出液接口120位于第二分液腔体150的中部。
将进液接口110布置在第一分液腔体130的中部,能够有利于制冷剂在进入第一分液腔体130后,快速的均匀分布在第一分液腔体130内,充分的利用第一分液腔体130的内部空间,避免出现反流的问题。相似的,将出液接口120布置在第二分液腔体150的中部,能够有利于制冷剂流出第二分液腔体150。
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分液腔体130为例,若第一分液腔体130为前文的管状结构件,那么第一分液腔体130的中部,指的是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若第一分液腔体130为矩形结构件,那么第一分液腔体130的中部,指的是对称中心的部位。若第一分液腔体130为圆盘形结构件,那么第一分液腔体130的中部,指的是圆心的部位。第二分液腔体150的中部含义与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部10包括多个连接管140,各连接管140沿第一分液腔体1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第一分液腔体13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之间设置多个连接管140,能够有效的增加制冷剂流通的路径,从而提高制冷剂的流量。并且,设置多个连接管140,还能够增大储液部10与散热部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部20对于制冷剂的冷却效果。并且,由于各连接管140沿第一分液腔体1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所以使得第一分液腔体130各处的制冷剂能够均匀的流动至第二分液腔体150。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部20包括多个翅片210,各翅片210分别与连接管140相连,且各翅片210沿连接管14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将各翅片210分别与连接管140相连,且各翅片210沿连接管14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能够有效的保证散热部20与连接管14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于连接管140的冷却效果,进而提高了对于制冷剂的冷却效果。
示例性的,若储液部10包括多个连接管140,那么翅片210则分别与各连接管140相连,也即翅片2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分液腔体130的长度方向一致,使得翅片210沿着连接管140的排布方向延伸,从而分别与各连接管140相连。如此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储液部10的冷却效果。
图2为翅片210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翅片210具有散热翅211和穿孔212,散热翅211与穿孔212相间隔,连接管140插接在穿孔212内。
翅片210通过穿孔212套设至连接管140上,使得翅片210能够与连接管140充分接触。穿孔212与连接管140一一对应,从而保证翅片210能够套设在每一个连接管140上。散热翅211与穿孔212相间隔,能够避免散热翅211与穿孔212之间相互影响干涉。
在一些示例中,各穿孔212沿翅片2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相应地,散热翅211具有多个,且与穿孔212一一对应,各散热翅211沿翅片21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由于连接管140插接在穿孔212内,而散热翅211与穿孔212一一对应,所以散热翅211能够有效的对相应的连接管140进行冷却。
在另一些示例中,散热翅211为一个整体,并沿翅片210的长度方向延伸,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翅片210的冷却效果。
示例性的,翅片210为铝制结构件、铜制结构件、钢制结构件中的任一种。如此设计,能够利用材质的良好导热性,提高对于翅片210对于连接管140的冷却效果。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氟泵空调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氟泵空调包括压缩机100、冷凝器200、氟泵300、蒸发器400、第一单向阀500、第二单向阀600和图1和2所示的过冷储液器700。
压缩机100、冷凝器200、过冷储液器700、氟泵300和蒸发器400依次相连,以形成回路,第一单向阀500与压缩机100并联,第二单向阀600与氟泵300并联。
由于该氟泵空调包括图1和2所示的过冷储液器700,所以具备图1和2所示的过冷储液器7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过冷储液器700一方面可以储存多余的制冷剂,起到调节氟泵空调制冷剂填充量,保证氟泵空调中各部件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可以让离开过冷储液器700的制冷剂有足够的过冷度,保证下游的氟泵300或膨胀阀的正常工作,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过冷储液器700与冷凝器200相互间隔,且过冷储液器700位于冷凝器200的进风侧。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室外的冷空气会先经过过冷储液器700,再经过冷凝器200,而制冷剂则先经过冷凝器200凝结成液态之后,再进入过冷储液器700进行再次冷却并储存。
示例性的,过冷储液器700与冷凝器200之间相互平行,从而能够更为充分的利用室外的冷空气来进行热交换。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部(10)和散热部(20);
所述储液部(10)具有进液接口(110)和出液接口(120),所述进液接口(110)和所述出液接口(120)分别位于所述储液部(10)的相对两侧;
所述散热部(20)与所述储液部(10)相连,且所述散热部(20)位于所述进液接口(110)和所述出液接口(1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10)包括第一分液腔体(130)、连接管(140)和第二分液腔体(150);
所述连接管(140)位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130)和所述第二分液腔体(150)之间,且所述连接管(1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130)相连,所述连接管(1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液腔体(150)相连;
所述进液接口(110)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130)相连,所述出液接口(120)与所述第二分液腔体(150)相连;
所述散热部(20)与所述连接管(14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口(110)位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130)的中部,所述出液接口(120)位于所述第二分液腔体(150)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部(10)包括多个所述连接管(140);
各所述连接管(140)沿所述第一分液腔体(1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130)和所述第二分液腔体(150)相互平行;
所述连接管(140)与所述第一分液腔体(130)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20)包括多个翅片(210);
各所述翅片(210)分别与所述连接管(140)相连,且各所述翅片(210)沿所述连接管(14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10)具有散热翅(211)和穿孔(212);
所述散热翅(211)与所述穿孔(212)相间隔;
所述连接管(140)插接在所述穿孔(2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冷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10)为铝制结构件、铜制结构件、钢制结构件中的任一种。
9.一种氟泵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0)、冷凝器(200)、氟泵(300)、蒸发器(400)、第一单向阀(500)、第二单向阀(600)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过冷储液器(700);
所述压缩机(100)、所述冷凝器(200)、所述过冷储液器(700)、所述氟泵(300)和所述蒸发器(400)依次相连,以形成回路;
所述第一单向阀(500)与所述压缩机(100)并联,所述第二单向阀(600)与所述氟泵(300)并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氟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储液器(700)与所述冷凝器(200)相互间隔,且所述过冷储液器(700)位于所述冷凝器(200)的进风侧。
CN202223271110.0U 2022-12-07 2022-12-07 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Active CN219014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1110.0U CN219014707U (zh) 2022-12-07 2022-12-07 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1110.0U CN219014707U (zh) 2022-12-07 2022-12-07 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4707U true CN219014707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5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1110.0U Active CN219014707U (zh) 2022-12-07 2022-12-07 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4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47307B1 (en) Serpentine heat pipe i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JPWO2018066206A1 (ja) 機器温調装置
JP3909520B2 (ja) 冷却装置
JP6678235B2 (ja) 熱交換器
CN214199797U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风冷热管散热器
JP3906830B2 (ja) 自然循環型冷却装置及び自然循環型冷却装置を用いた熱交換方法
CN219014707U (zh) 过冷储液器及氟泵空调
CN207762059U (zh) 液压机液压油散热装置
KR101116138B1 (ko) 분리형 히트 파이프를 이용한 냉방 장치
CN112595154B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风冷热管散热器及工作方法
CN216048500U (zh) 一种过冷型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EP1843109A2 (en) Cooling System
CN215216776U (zh) 蒸发器
CN202254509U (zh) 一种风冷冰箱翅片蒸发器的布局结构
CN213955674U (zh) 包含φ4小管径换热器的冷水机
CN211352940U (zh) 多温区冷液系统
CN212720083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多联空调系统
CN210862316U (zh) 传热系统
CN114531830A (zh) 一种功率模块及功率柜
CN111212553A (zh) 多温区冷液系统
CN113587498A (zh) 一种过冷型高效蒸发式冷凝器
JP2012229897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12230740A (zh) 一种电脑cpu冷却装置
CN219415279U (zh) 一种新型制冷装置
KR102342956B1 (ko) 고효율 증발식 응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