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2268U - 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012268U CN219012268U CN202223596652.5U CN202223596652U CN219012268U CN 219012268 U CN219012268 U CN 219012268U CN 202223596652 U CN202223596652 U CN 202223596652U CN 219012268 U CN219012268 U CN 2190122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ease
- rod
- arm
- breaking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属于汽车门锁领域,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锁舌和推杆,所述锁舌和所述推杆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锁舌转动到达全锁状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释放杆和打断臂,所述释放杆和所述打断臂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锁舌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释放杆与所述打断臂卡接,所述释放杆用于驱动所述打断臂转动,所述打断臂用于驱动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锁舌,所述打断臂带动所述释放杆复位。本申请具有节约汽车内部空间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门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汽车门锁是汽车车身的重要部件组成部分,是一个集安全性、装饰性和工艺性为一体的特殊部件。
相关技术中,汽车门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半锁状态,没有全锁状态,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汽车门锁设计自吸合机构,使得汽车门锁从半锁状态变成全锁状态,以提高乘客位于汽车中时的安全程度。自吸门锁是在车门没有完全关闭时(处于半锁状态),能自动将门锁吸合至全锁位置,从而保证车门处于安全关闭状态。当自吸合功能出现异常,如线路故障、软件或硬件电气故障时;或者出现一些紧急情况,如汽车上承载有儿童时,儿童手指纤细,被车门夹住时,需要对门锁的自吸合过程进行打断,因此在汽车门锁中都匹配有自吸中断机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现有的自吸中断机构,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导致门锁体积较大,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汽车内部空间较小,具有占用汽车内部空间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节约汽车内部空间,本申请提供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锁舌和推杆,所述锁舌和所述推杆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锁舌转动到达全锁状态;
所述壳体背离所述锁舌的一面设置有释放杆和打断臂,所述释放杆和所述打断臂均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释放杆与所述打断臂卡接,所述释放杆用于驱动所述打断臂转动,所述打断臂用于驱动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锁舌,所述打断臂用于带动所述释放杆复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释放杆转动带动打断臂转动,打断臂朝向推杆的方向转动,将推杆推离锁舌,使得推杆与锁舌脱离连接,停止锁舌的转动,进而实现打断门锁自吸合的目的。当停止对释放杆施加力时,释放杆停止转动,此时打断臂发生转动,并带动释放杆复位。通过打断臂带动释放杆复位,简化驱动释放杆复位处的结构,节约驱动释放杆复位所需零件的占用空间位置,因此门锁内部零部件数量减少,节约门锁内部的空间,节约所占用的汽车内部空间。
优选的,所述壳体背离所述锁舌的一面设置有外释放连杆,所述外释放连杆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外释放连杆上设置有外释放耦合杆,所述外释放耦合杆底面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释放杆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杆抵接,所述外释放耦合杆用于驱动所述释放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与第一限位板卡接,外释放连杆转动带动外释放耦合杆转动,外释放耦合杆带动释放杆转动。通过第一挡板与第一限位杆抵接,实现外释放耦合杆带动释放杆运动,使得外释放耦合杆与释放杆直接连接,节省额外的连接结构,零部件较少,连接结构简单,传动稳定,节省占用门锁空间,进而门锁体积减少,节省汽车内部空间。
优选的,所述外释放连杆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外释放耦合杆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穿设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外释放连杆远离壳体的一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杆与限位板从安装槽中穿过,转动外释放耦合杆,使得外释放连杆卡设于外释放耦合杆和限位板之间,进而将安装杆与外释放耦合杆安装好,减少格外的安装固定结构,零部件较少,占用空间少,节约汽车内部空间。
优选的,所述释放杆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打断臂上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释放杆与所述第二挡板均位于所述打断臂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挡板与第一卡槽卡接,释放杆与打断臂保持连接,因此当释放杆转动时,带动打断臂转动。停止对释放杆施力时,打断臂带动释放杆复位。打断臂与释放杆直接接触,减少额外的传动结构,传动简单,零部件较少,节省汽车内部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打断臂上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打断臂朝向所述锁舌的一侧,所述打断臂转动时,所述驱动杆推动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锁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实现打断臂与推杆的连接,转动打断臂,使得驱动杆与推杆接触,将推杆推向远离锁舌的方向,使得锁舌停止自吸合上锁,节省传动结构,进而节省汽车内部空间。
优选的,所述壳体背离所述锁舌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穿设于所述打断臂中,所述安装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位于所述安装柱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复位槽,所述扭簧一端位于复位槽内,且与复位槽的槽壁抵接,所述扭簧用于驱动所述打断臂复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带动打断臂复位,打断臂带动释放杆复位。通过打断臂带动释放杆复位,减少驱动释放杆复位所需的零部件,因此门锁内结构简单,节省占用门锁内空间,因此门锁体积减小,节省汽车内部空间。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棘爪,所述棘爪用于与所述锁舌配合以调整门锁的开合状态,所述棘爪远离所述锁舌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释放杆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板卡接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卡槽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释放杆带动棘爪复位,因此减少复位棘爪所需要的结构。门锁内部结构简单,门锁体积减小,进而节省汽车内部空间。
优选的,所述释放杆朝向打断臂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朝向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限位杆对释放杆起到支撑作用,减少释放杆长期使用后发生形变,朝向壳体的方向弯折,导致释放杆与打断臂脱离连接的可能性。第三限位杆延长释放杆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打断臂与释放杆连接,通过打断臂驱动释放杆复位,能够起到节省驱动释放杆复位的结构,精简门锁内部结构,节省占用门锁的空间,进而节省汽车内部空间的效果;
2.通过设置安装杆和限位板,将外释放耦合杆与外释放连杆连接,能够起到减少外释放连杆与外释放耦合杆之间传动结构的需求,使得外释放连杆之间驱动外释放耦合杆转动,传动简单,有节省汽车内部的空间的效果;
3.通过设置第三限位杆,对释放杆起到支撑作用,减少释放杆长期使用后朝向壳体方向弯折的情况,能够起到延长释放杆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的仰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复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三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安装柱;12、扭簧;13、棘爪;14、第二限位杆;2、锁舌;3、推杆;4、释放杆;41、第一限位杆;42、第一卡槽;43、第二卡槽;44、第三限位杆;5、打断臂;51、第二挡板;511、复位槽;52、驱动杆;6、外释放连杆;61、安装槽;7、外释放耦合杆;71、第一挡板;72、安装杆;73、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锁舌2和推杆3,锁舌2和推杆3均与壳体1转动连接,推杆3转动并带动锁舌2转动,使得门锁从半锁状态变为全锁状态。壳体1背离锁舌2的一面还设置有释放杆4和打断臂5,释放杆4和打断臂5均与壳体1转动连接,释放杆4位于打断臂5远离壳体1的一侧。释放杆4与打断臂5抵接,释放杆4带动打断臂5转动,打断臂5转动后与推杆3接触,使得推杆3朝向远离锁舌2的方向转动,使得推杆3与锁舌2分离,打断门锁的自吸过程,使得门锁不能到达全锁的状态。停止对释放杆4施加力,打断臂5复位带动释放杆4复位,节省对释放杆4复位的结构,精简门锁内部结构,零部件数量少,传动简单稳定,节省门锁内部空间,进而减少门锁体积,节省门锁占用的车内空间。
参照图1和图3,打断臂5上设置有驱动杆52,驱动杆52位于打断臂5朝向推杆3的一侧,转动打断臂5,驱动杆52与推杆3接触,使得推杆3朝向远离锁舌2的方向转动。
参照图1和图4,壳体1背离锁舌2的一面还设置有外释放连杆6,外释放连杆6与壳体1转动连接。外释放连杆6上设置有外释放耦合杆7,外释放耦合杆7一端与外释放连杆6连接,另一端与释放杆4连接。外释放耦合杆7位于外释放连杆6与释放杆4之间,且外释放连杆6位于外释放耦合杆7远离壳体1的一端。外释放耦合杆7靠近外释放连杆6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杆72和限位板73,安装杆72竖直设置于外释放耦合杆7上,且位于外释放耦合杆7背离壳体1的一面,外释放连杆6上开设有供安装杆72和限位板73穿过的安装槽61,安装槽61的开设形状贴合限位板73的形状。将安装杆72和限位板73穿过安装槽61,转动外释放耦合杆7,限位板73与外释放连杆6表面发生滑移摩擦,此时外释放连杆6卡设于外释放耦合杆7和限位板73之间,外释放耦合杆7与外释放连杆6保持连接关系。
参照图4和图5,外释放耦合杆7远离外释放连杆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板71,第一挡板71位于外释放耦合杆7朝向壳体1的一面,释放杆4朝向外释放耦合杆7的一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杆41,第一限位杆41与第一挡板71抵接。外释放耦合杆7与释放杆4连接。拉动外释放连杆6,外释放连杆6移动并通过拉动安装杆72而带动外释放耦合杆7发生位移,外释放耦合杆7通过第一挡板71带动第一限位杆41运动,进而带动释放杆4转动。
参照图1和图4,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柱11,安装柱11穿设于打断臂5中,打断臂5与安装柱11转动连接。安装柱11上套设有扭簧12,扭簧12位于打断臂5远离壳体1的一侧。
参照图4和图5,释放杆4上开设有第一卡槽42,打断臂5上设置有第一卡槽42卡接的第二挡板51。第二挡板51上开设有复位槽511,扭簧12一端位于复位槽511内,且与复位槽511的槽壁抵接。释放杆4转动时,第一卡槽42槽壁与第二挡板51抵接,释放杆4带动打断臂5转动,打断臂5转动时对扭簧12施加压力。当停止对释放杆4施加力时,扭簧12释放压力,推动打断臂5复位,此时第二挡板51对第一卡槽42的槽壁施加推力,打断臂5对释放杆4施加压力,使得释放杆4复位。同时,第一限位杆41与第一挡板71抵接,释放杆4辅助外释放耦合杆7复位。节省驱动外释放耦合杆7与释放杆4复位的零部件,门锁内部零部件数量少,传动简单,节省门锁内部空间,减少门锁占用体积,进而节省占用汽车内部空间。
参照图5和图6,释放杆4朝向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杆44,第三限位杆44朝向壳体1的一端与壳体滑移连接。当打断臂5带动释放杆4复位时,第三限位杆44对释放杆4起到支撑作用,减少释放杆4长期使用发生形变,朝向壳体1的方向弯折而与打断臂5脱离连接的情况,延长释放杆4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2,壳体1朝向锁舌2的一面设置有棘爪13,棘爪13与壳体1转动连接,棘爪13用于配合锁舌2,改变门锁的开合状态。
参照图3和图4,释放杆4远离外释放耦合杆7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43,棘爪13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槽43卡接的第二限位杆14,第二限位杆14位于棘爪13旋转中心的另一端。第二卡槽43与第一卡槽42位于释放杆4旋转中心的两侧。当打断臂5复位时,释放杆4推动释放杆4复位的同时,释放杆4带动棘爪13复位。节省了对释放杆4与棘爪13处复位的结构,如驱动释放杆4与棘爪13复位的其他复位扭簧12,因此门锁内零部件少,传动简单,节省门锁内部空间,减少门锁体积,进而节省占用汽车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拉动外释放连杆6,外释放连杆6带动外释放耦合杆7转动,第一挡板71拉动第一限位杆41,进而释放杆4转动,第一卡槽42与第二挡板51抵接,因此释放杆4带动打断臂5转动。当松开外释放连杆6时,扭簧12驱动打断臂5复位,第二挡板51推动第一卡槽42的另一侧槽壁,第三限位杆44对释放杆4进行支撑,使得释放杆4复位。释放杆4上的第一限位杆41拉动第一挡板71,进而外释放耦合杆7复位。第二限位杆14与第二卡槽43卡接,因此棘爪13发生转动从而复位。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锁舌(2)和推杆(3),所述锁舌(2)和所述推杆(3)均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推杆(3)用于推动所述锁舌(2)转动到达全锁状态;
所述壳体(1)背离所述锁舌(2)的一面设置有释放杆(4)和打断臂(5),所述释放杆(4)和所述打断臂(5)均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释放杆(4)与所述打断臂(5)卡接,所述释放杆(4)用于驱动所述打断臂(5)转动,所述打断臂(5)用于驱动所述推杆(3)远离所述锁舌(2),所述打断臂(5)用于带动所述释放杆(4)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背离所述锁舌(2)的一面设置有外释放连杆(6),所述外释放连杆(6)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外释放连杆(6)上设置有外释放耦合杆(7),所述外释放耦合杆(7)底面设置有第一挡板(71),所述释放杆(4)顶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杆(41),所述第一挡板(71)与所述第一限位杆(41)抵接,所述外释放耦合杆(7)用于驱动所述释放杆(4)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释放连杆(6)上开设有安装槽(61),所述外释放耦合杆(7)背离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杆(72),所述安装杆(72)穿设于所述安装槽(61)中,所述安装杆(72)上设置有限位板(73),所述限位板(73)与所述外释放连杆(6)远离壳体(1)的一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杆(4)开设有第一卡槽(42),所述打断臂(5)上设置有第二挡板(51),所述释放杆(4)与所述第二挡板(51)均位于所述打断臂(5)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51)与所述第一卡槽(42)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断臂(5)上设置有驱动杆(52),所述驱动杆(52)位于所述打断臂(5)朝向所述锁舌(2)的一侧,所述打断臂(5)转动时,所述驱动杆(52)推动所述推杆(3)远离所述锁舌(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背离所述锁舌(2)的一面设置有安装柱(11),所述安装柱(11)穿设于所述打断臂(5)中,所述安装柱(11)上套设有扭簧(12),所述扭簧(12)位于所述安装柱(11)远离所述壳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51)上开设有复位槽(511),所述扭簧(12)一端位于复位槽(511)内,且与复位槽(511)的槽壁抵接,所述扭簧(12)用于驱动所述打断臂(5)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棘爪(13),所述棘爪(13)用于与所述锁舌(2)配合以调整门锁的开合状态,所述棘爪(13)远离所述锁舌(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杆(14),所述释放杆(4)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杆(14)卡接的第二卡槽(43),所述第二卡槽(43)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卡槽(42)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杆(4)朝向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限位杆(44),所述第三限位杆(44)朝向所述壳体(1)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滑移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96652.5U CN219012268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96652.5U CN219012268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012268U true CN219012268U (zh) | 2023-05-12 |
Family
ID=86243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96652.5U Active CN219012268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012268U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596652.5U patent/CN2190122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72247B1 (ko) | 차량 도어 록킹 장치 | |
WO2017148378A1 (zh) | 自吸式侧门门锁总成 | |
CN112459623A (zh) | 电动锁体 | |
CN219012268U (zh) | 一种简易型自吸合打断结构 | |
CN105756458A (zh) |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隔离装置 | |
CN112627653B (zh) | 一种客机舱门锁装置 | |
CN213953301U (zh) | 一种可实现应急离合的侧门自吸锁传动机构 | |
CN209413568U (zh) | 一种一体式上吸锁 | |
CN216866331U (zh) | 一种车用电动侧门锁 | |
CN111119601A (zh) | 门锁 | |
CN211258180U (zh) | 一种航空器尾门锁和航空器 | |
CN109914945B (zh) | 车辆门机械锁装置 | |
CN221169091U (zh) | 用于电梯轿厢安全窗/安全门的锁紧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电梯 | |
CN110528978B (zh) | 一种一体式上吸锁 | |
CN219451808U (zh) | 一种具有自动吸合功能的汽车侧门锁 | |
CN103058038B (zh) | 杠杆式电梯轿门机械锁 | |
CN219910401U (zh) | 一种汽车门锁的复位机构 | |
CN219887811U (zh) | 一种汽车用电动前盖锁 | |
CN219045368U (zh) | 一种平升式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 |
CN114856328B (zh) | 汽车车门用电吸电开锁 | |
CN218991227U (zh) | 紧急解锁装置及塞拉门 | |
CN220976218U (zh) | 一种电梯门刀组件 | |
CN214697324U (zh) | 一种全高门电磁锁 | |
CN201095905Y (zh) | 一种安全电控锁 | |
CN114291707B (zh) | 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