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0400U - 一种血管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管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0400U
CN219000400U CN202222394889.9U CN202222394889U CN219000400U CN 219000400 U CN219000400 U CN 219000400U CN 202222394889 U CN202222394889 U CN 202222394889U CN 219000400 U CN219000400 U CN 219000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onnecting sleeve
feedback
vascular
feedback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948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赵馨莲
许阳
詹航敏
杨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Newm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Newm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Newma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Newma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948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0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0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0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缝合器,血管缝合器包括线脚组件、推柄组件及反馈线,线脚组件包括线脚主体,在线脚主体的两侧设有连接套筒;连接套筒的筒壁设有窗口及挡片,挡片的远端外侧设有切削部,切削部与连接套筒的内壁相对;在推柄组件的远端设有连接针,连接针能够与连接套筒卡接;反馈线的远端固定于连接套筒中,反馈线的近端由窗口延伸而出;连接针能够穿入连接套筒,并径向挤压挡片,使得切削部嵌入到窗口内,以切断反馈线。通过本实用新型,使得医师在下压推柄组件时通过牵拉缝合器主体近端尾部的反馈线即可判断前针和后针是否都插入到对应的连接套筒内,从而提升血管缝合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血管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血管缝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其具有创伤小,病人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因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类介入手术。由于介入手术多是在人体的动静脉血管上进行一个微创切口,让介入器械通过血管进入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多使用Abbott的ProGlide血管缝合器对切口进行缝合。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下压推柄,使前、后针头分别插入对应的套筒内,再抽拔推柄,从而带动轨线穿过渔夫结,进而实现缝合血管切口的目的。但是在下压推柄时,由于无法直视前、后针头与套筒的接触情况,如果继续进行缝合操作就有可能导致血管缝合失败。
基于上述原因,如何设计一种带有操作反馈功能的血管缝合器,便成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管缝合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血管缝合器,包括:
-线脚组件,线脚组件包括线脚主体,在线脚主体的两侧分别均设有连接套筒;
连接套筒的筒壁设有窗口及挡片,挡片由窗口的近端径向向内并向远端延伸,挡片的远端外侧设有切削部,切削部与连接套筒的内壁相对;
-推柄组件,在推柄组件的远端设有连接针,连接针能够与连接套筒卡接;
-反馈线,反馈线的远端固定于连接套筒中,反馈线的近端由窗口延伸而出;
连接针能够穿入连接套筒,并径向挤压挡片,使得切削部嵌入窗口内,以切断反馈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套筒的筒壁设有一对窗口及挡片,窗口及挡片均沿周向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针的远端包括凸台部和定位凹部;凸台部用于穿过连接套筒时挤压挡片,并使切削部切断反馈线;定位凹部用于为挡片的复位提供容纳空间,并使得挡片卡挡住凸台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凸台部的最大外径小于连接套筒的内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定位凹部的最小外径小于一对挡片之间的最小距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挡片的轴向长度不大于窗口的轴向长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一对挡片的远端均设有切削部,且每个切削部都对应设置一反馈线;
或者,一对挡片中仅一个挡片的远端设有切削部,且仅在该切削部对应设置反馈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切削部呈朝向连接套筒内壁延伸的楔形,切削部与连接套筒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反馈线的直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血管缝合器还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缝合器主体、近端管件及远端管件;
推柄组件的近端沿轴向穿设于缝合器主体中;推柄组件的远端穿设于近端管件中,线脚组件设置于近端管件与远端管件之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针包括前针及后针;连接套筒包括前针连接套筒及后针连接套筒;前针连接套筒及后针连接套筒的远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反馈线包括前针反馈线及后针反馈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前针的远端设有缝线结及轴线,后针的远端设有轨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前针反馈线和/或后针反馈线设有2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反馈线穿设于近端管件中,并由缝合器主体的近端穿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缝合器主体在靠近反馈线近端穿出位置处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用于固定反馈线的近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血管缝合器,在线脚组件两端的连接套筒中设置了切削部及反馈线,切削部设置于连接套筒中挡片的外侧,反馈线一端固定在连接套筒中,另一端从连接套筒的窗口向外延伸出去,一直延伸到缝合器主体的近端并穿出;当缝合器中的连接针(包括前针和后针)插入连接套筒内时,挡片受到径向挤压,使得切削部对反馈线进行切断,医生可从缝合器主体的近端抽出反馈线;通过该结构,使得医师在下压推柄组件时即可判断前针和后针是否都插入到对应的连接套筒内,从而实现血管缝合的成功率。
(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连接套筒内的挡片上都设有切削部,每个切削部都对应有一根反馈线,在按下推柄组件后,只有当前针与后针都与相应的连接套筒组合后,全部的反馈线才能被抽出,以进一步增加缝合的准确性及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操作反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套管及反馈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血管缝合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血管缝合器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血管缝合器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线脚组件、反馈线及连接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公开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线脚组件、反馈线及连接针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缝合器主体10,扳手11,快速剪刀口12;推柄组件20,连接针21,凸台部211,定位凹部212,前针22,后针23;线脚组件30,连接套筒31,前针连接套筒311,后针连接套筒312,挡片32,切削部321,窗口33,连接线34,线脚主体35;缝线40;反馈线50,前针反馈线51,后针反馈线52;近端管件60,远端管件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述实施例中。“近端”是指接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缝合器,包括线脚组件30、推柄组件20及反馈线50;线脚组件30包括线脚主体35,在线脚主体35的两侧分别均设有连接套筒31;连接套筒31的筒壁设有窗口33及挡片32,挡片32由窗口33的近端径向向内并向远端延伸,挡片32的远端外侧设有切削部321,切削部321与连接套筒31的内壁相对;在推柄组件20的远端设有连接针21,连接针21能够与连接套筒31卡接;反馈线50的远端设有膨突部,膨突部设置于连接套筒31中,反馈线50的近端由窗口33延伸而出;连接针21能够穿入连接套筒31,并径向挤压挡片32,使得切削部321嵌入窗口33内,以切断反馈线50。
实施例1
伴随着介入手术的大量应用,术后能否快速、有效止血成为了关系到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术中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传统上医生借助多种外部压力的办法来闭合动/静脉,包括直接加压、沙袋或机械夹协助等;近年来,越来越多医生在患者介入术后对其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大中血管的缝合,以促进止血及伤口快速恢复;其中使用率最高的血管缝合器当属Abbott的Proglide血管缝合器,因其与切开缝合相比,有降低并发症几率、缩短患者制动及住院时间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冠脉介入、射频消融、结构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等心脏领域相关术式。
尽管Proglide血管缝合器有着众多优点,但是由于其结构相对精细,当按压其推柄组件时,推柄组件远端的连接针未必能准确穿入连接套筒以与之卡接,可以预知的是,当连接针与连接套筒不能正确卡接时,缝线便无法互相配合以缝合血管的伤口,从而造成血管缝合的失败。
基于上述原因,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反馈结构,适用于各种需要连接针21及连接套筒31互相卡接的血管缝合器。
参考图1—图3,操作反馈结构包括连接套筒31、连接针21及反馈线50,连接套筒31一端开放,一端封闭,连接针21能够穿入连接套筒31中并使得二者卡接,反馈线50一端膨大,另一端从连接套筒31的侧壁穿出,并一直向外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套筒31即为血管缝合器的线脚组件30两端设置的套筒,套筒封闭的一端内设置的是连接线34,连接线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套筒的两端固接;连接针21为推柄组件20远端的前针22和/或后针23,通过按压推柄组件20即可使得前针22及后针23分别穿入对应的套筒内,前针22穿设于一条缝线40的缝线结中(优选为渔夫结),后针23与另一缝线40并列设置,如图7。
参考图3,优选地,连接套筒31的筒壁设有至少两个窗口33,两窗口33沿筒壁周向对称分布,且窗口33的长度方向与连接套筒31的长度方向一致;优选地,窗口33的尺寸应允许反馈线50从中穿出。
优选地,每个窗口33的近端都设有挡片32,挡片32由窗口33的近端向径向向内并向远端延伸,与连接套筒31的筒壁呈现一小于90°的夹角;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挡片32的尺寸略小于窗口33的尺寸,且挡片32由形状记忆金属或偏压设置的回弹材料制作;当连接针21穿入连接套筒31内时,两个挡片32首先受到径向挤压而外扩,其尺寸小于窗口33能够保证挡片32可以弯折到与筒壁在同一个曲面,以便于连接针21通过,而后挡片32复位,以抵压连接针21远端,防止其脱离连接套筒31,以实现连接套筒31与连接针21之间的卡接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当挡片32受到连接针21挤压而弯折到与连接套筒31筒壁处于同一曲面时,挡片32的内侧弯曲弧度应与筒壁的弧度相匹配,以保证筒壁内形成一光滑的通道,便于连接针21穿过。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为增强结构的一体性及结构强度,挡片32选用与连接套筒31相同的材料进行制作,或对连接套筒31进行冲压、激光切割或弯折等工艺以形成挡片32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为使挡片32实现其弯曲并复位的功能,亦可选择使用其他加工工艺。
优选地,挡片32的远端外侧设有切削部321,切削部321呈大致的楔形或刀片形,切削部321与连接套筒31的内壁相对。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挡片32受到连接针21挤压时能够弯折到与连接套筒31筒壁处于同一曲面,挡片32的轴向长度应略小于窗口33的轴向长度,更优选地,挡片32在受到连接针21挤压而变形时,能够与窗口33的尺寸精密配合。
与切削部321相匹配的是反馈线50,反馈线50的远端膨大,形成一膨突部,其余部分即为普通细线状,并且从窗口33中向外穿出;优选地,膨突部可以是反馈线50打结形成,也可以另外添加卡环等限位结构;优选地,反馈线50的膨突部直径大于切削部321与连接套筒31内壁之间的距离,其余部分的直径小于切削部321与连接套筒31内壁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反馈线50的一端能够固定于连接套筒31内,而其余部分能够从窗口33中穿出;更优选地,反馈线50从窗口33穿出,且与切削部321之间存在一定空隙,避免连接针21未穿入连接套筒31前反馈线50被意外切断。
优选地,反馈线50在穿出窗口33后的位置还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略微膨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馈线50的自由活动;更优选地,在反馈线50穿出窗口33的两侧均设有限位结构,避免因反馈线50的自由活动而无法对其切断。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限位结构也是由反馈线50打结而成。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反馈线50使用有一定结构强度且易切断的材料制成,不选择编织线(不易切断),可选择聚酯纤维等材料制作。
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设置于连接套筒31内壁的挡片32上均设有切削部321,且每个窗口33内均设有一根反馈线50;当连接针21穿入连接套筒31内时,只有两根反馈线50均被切断的情况下,才能证明连接针21与相应的连接套筒31正确卡接,以进一步增加缝合的准确性及成功率。
如图2,优选地,连接针21的远端包括凸台部211和定位凹部212,其中,凸台部211可以用于在连接针21穿入连接套筒31内时挤压两侧的挡片32,以便于连接针21远端顺利穿入连接套筒31内,同时使得挡片32远端的切削部321向连接套筒31的内壁运动,并最终和窗口33精密配合,以切断反馈线50,从而使得医师能够抽出反馈线50,证明连接针21与连接套筒31正确卡接;定位凹部212用于为挡片32的复位提供活动和容纳空间,当挡片32复位后能够卡抵住凸台部211的近端,防止连接针21从连接套筒31内脱出。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凸台部211呈大致锥形、箭头形或类似形状;其远端直径较小,便于穿入连接套筒31内;而近端直径较大,且呈一个环形平面,能够与挡片32互相配合,完成连接针21与连接套筒31的卡接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当连接套筒31内设置两根反馈线50时,则内部设有两个膨突部,此时凸台部211的轴向长度相应减小,应小于外侧的膨突部到一对挡片32所在平面的距离。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定位凹部212呈大致的锥形,且定位凹部212的外轮廓与挡片32适配,保证凸台部211穿越挡片32后,挡片32能够在定位凹部212进行复位,保证挡片32能够抵住凸台部211的近端。优选地,定位凹部212的最小外径小于一对挡片32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操作反馈结构可应用于血管缝合器的线脚组件30中,医生在使用血管缝合器进行血管缝合时,按压推柄组件20,其远端的连接针21能够穿入线脚组件30的连接套筒31中,当连接针21与相应的连接套筒31正确卡接时,反馈结构中的切削部321能够切断反馈线50,此时医生若能从血管缝合器中拉出反馈线50,则证明连接针21与线脚组件30正确配合,若某根反馈线50无法从血管缝合器中拉出,则证明相应的连接针21未插入相应的连接套筒31中,此时需要调整或更换新的血管缝合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缝合器,该血管缝合器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操作反馈结构,因此上述实施例1中的各个特征在本实施例得到自然继承。
如图4—图9,血管缝合器的主要结构包括缝合器主体10、近端管件60、远端管件70、线脚组件30、推柄组件20及反馈线50,实施例1中的操作反馈结构分别由线脚组件30、推柄组件20中的部分结构及反馈线50组成。
优选地,缝合器主体10与近端管件60、远端管件70依次连接,推柄组件20的近端沿轴向穿设于缝合器主体10中,推柄组件20的远端穿设于近端管件60中,线脚组件30设置于近端管件60与远端管件70之间。
优选地,缝合器主体10上设有扳手11,该扳手11通过一联动件与线脚组件30连接,当抬起扳手11,即可使得线脚组件30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缝合器主体10的结构与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结构一致,缝合器主体10与线脚组件30之间的联动及配合关系也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7—图9,优选地,线脚组件30呈大致扁柄状,在线脚组件30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套筒31,分别为前针连接套筒311及后针连接套筒312,连接套筒31的远端通过同一连接线34相连;在初始状态下,线脚组件30的长轴方向与近端管件60的长轴方向保持一致,当抬起扳手11时,线脚组件30能够顺时针旋转大致90°,使得前针连接套筒311及后针连接套筒312的开口方向均朝向近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线脚组件30两端的前针连接套筒311及后针连接套筒312并非平行设置,而是存在一定角度,具体角度的设置应与推柄组件20远端的连接针21的角度相匹配,如图9。
优选地,推柄组件20内设有两根支杆,两针支杆的远端设有连接针21,分别为前针22和后针23;在初始状态下,前针22和后针23顺应于近端连接管的延伸方向,且置于近端连接管内,当按下推柄组件20,前针22及后针23向远端延伸,二者呈一定角度张开,分别卡接于前针连接套筒311及后针连接套筒312。
优选地,前针22及一根支杆穿设于一条缝线40(轴线)的缝线结中,后针23与另一支杆并列设置,且后针23与另一缝线40(轨线)固定;当按下推柄组件20,前针22卡接于前针连接套筒311,后针23卡接与后针连接套筒312,当从缝合器主体10中拔出推柄组件20时,前针22及前针连接套筒311带动连接线34、连接线34带动后针连接套筒312及轨线,使得轨线能够穿入到轴线的线结中,以完成血管缝合的初始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血管缝合器的操作方式及各个结构的配合方式与Proglide血管缝合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前针连接套筒311及后针连接套筒312内均设有反馈线50及与其相匹配的切削部321,反馈线50包括前针反馈线51及后针反馈线52,两根反馈线50穿设于近端管件60中,并延伸至缝合器主体10的近端开口穿出;当前针22与后针23分别穿入前针连接套筒311及后针连接套筒312内,前针反馈线51及后针反馈线52分别被切削部321所切断,医师能够分别抽出前针反馈线51及后针反馈线52,证明连接针21与线脚组件30正确配合,若某根反馈线50无法从血管缝合器中拉出,则证明相应的连接针21未插入相应的连接套筒31中,此时需要调整或更换新的血管缝合器。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前针连接套筒311及后针连接套筒312内分别设置两根反馈线50,每根反馈线50对应一个挡片32的切削部321,医师在按压推柄组件20后,只有当每个连接针21所对应的两条反馈线50都能拉出,才能证明连接针21与线脚组件30正确配合,若某根反馈线50无法拉出,则证明相应的连接针21未插入或未完全插入相应的连接套筒31中,此时需要调整血管缝合器。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缝合器主体10在靠近反馈线50近端穿出位置处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能够固定反馈线50,保证反馈线50在被切削时能够处于张紧状态,避免反馈线50因松弛而发生不期望的移动,造成切削部321难以对其切断。可选地,限位装置设置为夹状结构、绕线板状结构或其他能够固定反馈线50的近端的其他结构;优选地,限位装置可设置一个或多个。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缝合系统,包血管缝合器和缝线调整器,已经包括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各个特征在本实施例得到自然继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缝线调整器与Pro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当中的缝线调整器结构相同,且其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优选地,血管缝合器的缝合器主体10上还设有一个快速剪刀口12,用于切断缝线40。
在本实施例中,血管缝合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
以股动脉的缝合为例,首先从导引鞘内行股动脉造影确定穿刺点在股总动脉上,防止缝线40打到血管后壁及可能造成的血管前后壁的缝闭,透视评估股总动脉的直径、钙化、扭曲,以及动脉壁是否有夹层或其他血管疾病,经导管鞘置入导丝,撤出鞘时按压腹股沟处止血,然后沿导丝置入血管缝合器,直到导丝快速交换口靠近皮肤表面,在导丝快速交换口进入体内前移除导丝,继续推送器械进去,直到标记腔处看到持续的搏动性血流流出,停止推进器械,将血管缝合器保持在45°角,抬起缝合器主体10上的扳手11,打开线脚组件30,轻轻回撤器械,使线脚组件30抵住动脉壁,如果线脚组件30的位置正确,回血将停止或明显减少。
稳定并保持住器械,按下推柄组件20,直到推柄组件20与缝合器主体10的近端紧密接触,在直视下确认推柄组件20与器械紧密接触后,证明前针22与前针22连接套管卡接、后针23与后针23连接套管卡接,此时如果前针反馈线51及后针反馈线52均能拉出,则证明连接针21与连接套筒31均正确卡接,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需要调整推柄组件20或更换血管缝合器。
将推柄组件20和缝线40完全从缝合器主体10中拔出,直到缝线40收紧,使用快速剪刀口12剪断缝线40,放松器械,然后将扳手11推回至原始位置,收回线脚组件30,回撤器械,直到导丝快速标记口露出皮肤,从近端部分同时拉紧两根缝线40,将缝线40末端从近端管件60中拿出。
将一根缝线40缠绕在左手食指上,沿肌肉同轴方向轻轻拉动,另一根缝线40放在左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打开缝线调整器上的操作手柄,将两根缝线40同时置于缝线调整器远端的缝线40窗,松开操作手柄置入缝线40,向前推结,缝线调整器送到位置后,轻拉两根缝线40中的轴线锁紧线结,从穿刺通道内撤出缝线调整器,通过让病人咳嗽或曲腿来测试止血效果。
一旦确认止血,使用缝线调整器上的剪刀剪断缝线40,在保持缝线40张力的情况下,将两根缝线40都置入缝线调整器并一直顶到动脉表面,向后拉动红色剪刀扳手11,剪断缝线40,并保持扳手11关闭状态撤出缝线40,完成血管的缝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缝线调整器的操作方法与其自身结构相匹配,其结构及操作方法均已经是公开技术,因此不再一一赘述其结构之间的配合关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脚组件,所述线脚组件包括线脚主体,在所述线脚主体的两侧分别均设有连接套筒;
所述连接套筒的筒壁设有窗口及挡片,所述挡片由所述窗口的近端径向向内并向远端延伸,所述挡片的远端外侧设有切削部,所述切削部与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壁相对;
-推柄组件,在所述推柄组件的远端设有连接针,所述连接针能够与所述连接套筒卡接;
-反馈线,所述反馈线的远端固定于所述连接套筒中,所述反馈线的近端由所述窗口延伸而出;
所述连接针能够穿入所述连接套筒,并径向挤压所述挡片,使得所述切削部嵌入所述窗口内,以切断所述反馈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的筒壁设有一对所述窗口及所述挡片,所述窗口及所述挡片均沿周向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针的远端包括凸台部和定位凹部;所述凸台部用于穿过所述连接套筒时挤压所述挡片,并使所述切削部切断所述反馈线;所述定位凹部用于为所述挡片的复位提供容纳空间,并使得所述挡片卡挡住所述凸台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部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连接套筒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部的最小外径小于一对所述挡片之间的最小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的轴向长度不大于所述窗口的轴向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挡片的远端均设有所述切削部,且每个所述切削部都对应设置一所述反馈线;
或者,一对所述挡片中仅一个所述挡片的远端设有所述切削部,且仅在该所述切削部对应设置所述反馈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呈朝向所述连接套筒内壁延伸的楔形,所述切削部与所述连接套筒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反馈线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的缝合器主体、近端管件及远端管件;
所述推柄组件的近端沿轴向穿设于所述缝合器主体中;所述推柄组件的远端穿设于所述近端管件中,所述线脚组件设置于所述近端管件与所述远端管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针包括前针及后针;所述连接套筒包括前针连接套筒及后针连接套筒;所述前针连接套筒及所述后针连接套筒的远端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所述反馈线包括前针反馈线及后针反馈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针的远端设有缝线结及轴线,所述后针的远端设有轨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针反馈线和/或所述后针反馈线设有2条。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线穿设于所述近端管件中,并由所述缝合器主体的近端穿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血管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主体在靠近所述反馈线近端穿出位置处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固定所述反馈线的近端。
CN202222394889.9U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血管缝合器 Active CN219000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4889.9U CN219000400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血管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94889.9U CN219000400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血管缝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0400U true CN219000400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44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94889.9U Active CN219000400U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血管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0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51801B2 (en) Closure devices and methods
US7931669B2 (en) Integrated vascular device with puncture site closure component and sealant and methods of use
US702948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of internal puncture sites
JP6022999B2 (ja) 脈管外シーリ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US6767356B2 (en) Advanced wound sit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AU2017322329B2 (en) System for suture trimming
US6991635B2 (en) Intracardiac suture device
US7198631B2 (en) Advanced wound sit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US6641592B1 (en) System for wound closure
US20060190014A1 (en) Integrated vascular device with puncture site closure component and sealant and methods of use
JP2008500125A (ja) 縫合デバイス
JP2002537887A (ja) 関節運動可能の縫合装置及び方法
KR20140114838A (ko) 유체 유동을 차단 또는 촉진시키기 위한 장치들 및 방법들
CN219000400U (zh) 一种血管缝合器
CN116211367A (zh) 一种血管缝合器及血管缝合系统
CN219021327U (zh) 一种血管缝合器及血管缝合系统
CN113081131A (zh) 一种经心尖手术辅助系统
CN219501081U (zh) 血管闭合器及血管闭合系统
CN214805070U (zh) 一种经心尖手术辅助系统
JP3859257B2 (ja) 心腔内縫合手術用縫合糸切断器具
CN214857060U (zh) 一种多功能持针器械
CN209899502U (zh) 穿刺型血管夹
CN116077112A (zh) 血管闭合器、血管闭合系统及血管闭合系统的操作方法
RU215155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липирования перфорантных вен нижних конечностей
JP2004174002A (ja) 縫合糸留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