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00279U - 植入式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入式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00279U
CN219000279U CN202222117030.3U CN202222117030U CN219000279U CN 219000279 U CN219000279 U CN 219000279U CN 202222117030 U CN202222117030 U CN 202222117030U CN 219000279 U CN219000279 U CN 219000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device
shell
housing
measuring
implantabl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70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凯炳
朱泽荀
卢飞
姚瑶
李俊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imally Invasive Investment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imally Invasive Investment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Investment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Minimally Invasive Investment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70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00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00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00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入式监测装置,包括测量结构和固定结构,测量结构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中的测量部;外壳的部分结构设置为应变区,应变区能够随同外部压力变化而产生形变;测量部能够将应变区的形变转换为自身信号的变化;固定结构设置在外壳的外部并与外壳连接;固定结构和外壳用于夹持目标腔体的腔壁,以将植入式监测装置固定在目标腔体内;测量结构和固定结构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且测量结构仅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得测量结构沿预定方向转动后,应变区面向压力源放置。本实用新型可植入体内实现压力监测,还能防止测量结构的错误转向,降低测量出现错误或无法测量的风险。

Description

植入式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入人体并测量人体中目标腔体内压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心衰患者的急性失代偿会导致呼吸困难、水肿和疲劳,这是导致心力衰竭入院的最常见症状。
目前,对此类患者的预防和入院评判主要依靠频繁的评估,但心力衰竭住院率仍然很高。在心衰患者经历从血流动力学稳定到急性失代偿过程中,一般在恶化到需要入院治疗前20-30天率先出现充盈压升高,再到胸腔阻抗改变(住院前10-20天),最后出现水肿(体液潴留)、呼吸困难等需要入院治疗的症状。因此,对心脏压力(如左房压、肺动脉压)等进行监测,可以给心衰患者的提前医疗干预提供一个时间窗口,通过对左房压或肺动脉压进行控制,达到改善充血症状、减少住院治疗或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相较于肺动脉压监测,通过左房压(LAP)进行心衰监测更为直接、可靠,原因在于:大约90%的因心衰入院的患者有与左房压升高有关的肺充血;在肺阻力增加的情况下,通过肺动脉压估计左心充盈压力可能不可靠,这种情况发生在50%以上的晚期心衰患者中;直接的心内压力信息可提高检测其他病理实体的敏感性,如二尖瓣返流、心肌缺血和房性心律失常。
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监测左房压的设备,可直接检测左心房的压力,但是该系统的结构复杂,在房间隔上的固定也不稳定,特别地传感部位会凸出左心房较长一段长度,会影响左心房的血流动力学,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式监测装置,可植入体内实现压力监测,以解决现有心房压力监测等所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入式监测装置,其包括测量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测量结构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测量部;所述外壳的部分结构设置为应变区,所述应变区能够随同外部压力变化而产生形变;所述测量部能够将所述应变区的形变转换为自身信号的变化;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外壳用于夹持目标腔体的腔,以将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固定在所述目标腔体内;所述测量结构和所述固定结构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且所述测量结构被配置为仅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测量结构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后,所述应变区面向压力源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件和夹持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夹持件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用于横贯所述目标腔体的腔壁,以使所述夹持件和所述外壳分别位于所述腔壁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侧并用于夹持所述腔壁;所述外壳具有长度和宽度所限定的顶面,所述顶面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应变区,所述外壳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壳的宽度和高度,所述外壳上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用于贴靠所述腔壁。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还包括止逆结构,所述止逆结构与所述外壳及所述固定结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连接;所述止逆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测量结构仅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被设置为止逆结构;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转动路径上,且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外壳之间能够通过所述止逆结构进行抵靠。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上,并能够使所述夹持件在自身轴向上与所述外壳进行抵靠;
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上,并能够使所述夹持件在自身横向上与所述外壳进行抵靠;
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能够使所述外壳在自身轴向上与所述夹持件进行抵靠;
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能够使所述外壳在自身横向上与所述夹持件进行抵靠。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上并与所述夹持件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为止挡凹槽,所述夹持部为由至少一根弹性丝在同一平面内绕制而成的环形结构,所述弹性丝的部分区段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止挡凹槽。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为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设置在所述外壳沿宽度方向的侧面或沿长度方向的端面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止逆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止逆结构相对于所述测量结构对称地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具有弹性,所述止逆结构分别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连接件;所述止逆结构受外力时产生弹性变形,并在解除所述外力后利用自身弹性力推动所述测量结构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为弹性丝制成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臂受外力朝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偏转时产生弹性变形,所述弹性臂解除外力后朝所述预定方向偏转,以推动所述测量结构一同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由螺旋主体和弹力臂组成;所述螺旋主体螺旋绕制于所述连接件上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螺旋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弹力臂连接,所述弹力臂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面设置有与所述止逆结构适配的装配槽,所述止逆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装配槽中。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壳沿宽度方向的侧面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侧面之间的连接点到所述底面的距离小于到所述顶面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测量结构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时的第一转动半径小于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的第二转动半径;其中,所述连接点到推送杆的远端端面的距离介于所述第一转动半径和所述第二转动半径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部为无源LC振动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中,包括:测量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测量结构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测量部;所述外壳的部分结构设置为应变区,所述应变区能够随同外部压力变化而产生形变;所述测量部能够将所述应变区的形变转换为自身信号的变化;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外壳用于夹持目标腔体的腔壁,以将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固定在所述目标腔体内;所述测量结构和所述固定结构之间可相对转动,且所述测量结构被配置为仅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测量结构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后,所述应变区面向压力源放置。
以左房压测量为示意进行说明,采用以上配置后,使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测量结构兼具固定和压力感测的功能,使整个植入式监测装置的机械结构得到较大简化,提升了植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外壳与固定结构的配合来共同夹持房间隔(腔壁),固定方式简单且固定稳定;(2)由于借助于外壳自身的应变区来感测左心房压力,减小了内皮化对压力测量的影响,从而可避免植入式监测装置向左心房凸出较长的一段高度,降低对左心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3)对测量结构设置了防错机制,使测量结构只能沿预定方向转动,从而使测量结构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后的所述应变区能够面向压力源放置,防止出现无法测量或测量结果错误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且附图中不可见部分采用虚线表示,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采用一体式连接的固定结构时的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采用分体式连接的固定结构时的视图;
图7和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在鞘管中输送时的视图,其中图8示出了推送杆远端的剖面结构;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鞘管的远端穿过房间隔,并将植入式监测装置中的测量结构释放在左心房中的应用场景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鞘管和推送杆后撤,使测量结构的底面贴靠在房间隔位于左心房一侧的应用场景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固定在房间隔上的应用场景图;
图11b为图11a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中测量结构正确转向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对比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中测量结构错误转向后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于夹持件上设置止挡凹槽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15a至图15i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夹持件上设置不同形式的止挡凹槽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在鞘管内输送时止挡凹槽阻挡测量结构的视图;
图17为图16中的测量结构脱离鞘管后正确转向的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于外壳上设置止挡凸起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在鞘管内输送时止挡凸起阻挡测量结构的视图;
图20为图19中的测量结构脱离鞘管后正确转向的视图;
图21a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止逆结构设置为弹性臂的植入式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1b为图21a中的弹性臂与固定结构上的连接件形成为一体的结构视图;
图21c为图21b中的弹性臂与外壳的底面固定连接的结构视图;
图22a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装置在鞘管内输送时弹性臂发生偏转而弹性变形时的视图;
图22b为图22a中的弹性臂发生偏转后的视图;
图23a为图22a中的测量结构脱离鞘管后正确转向的视图;
图23b为图23a中的弹性臂恢复原状的结构视图;
图24a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止逆结构设置为螺旋主体和弹力臂的植入式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24b为图24a中的螺旋主体与固定结构上的连接件连接的结构视图;
图24c为图24b中的外壳的底面设置有装配槽的结构视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螺旋主体与连接件装配时的视图;
图26a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装置在鞘管内输送时螺旋主体发生扭转而弹性变形时的视图;
图26b为图26a中的固定结构、螺旋主体及弹力臂的状态图;
图27a为图26a中的测量结构脱离鞘管后正确转向的视图;
图27b为图27a中的弹力臂和螺旋主体恢复原状的结构视图;
图28a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取消止逆结构后利用转动半径的不对称性来阻止测量结构错误转向的原理图;
图28b为图28a中的测量结构正确转向时的状态图;
图28c为图28a中的测量结构错误转向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数量不作限定。另外,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在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描述,使用了“轴向”、以及“横向”,还使用了“近端”及“远端”;“轴向”参照的是沿着植入式监测装置或输送装置的长度方向,如在鞘管内时,植入式监测装置的长度方向大致与鞘管的轴线平行,如脱离鞘管后,植入式监测装置的长度方向大致与房间隔的壁平行;“横向”参照的是植入式监测装置或输送装置的宽度方向,如在鞘管内时,植入式监测装置的宽度方向即为沿鞘管横截面的方向,如脱离鞘管后,植入式监测装置的宽度方向大致与房间隔的壁平行;“近端”参照的是输送装置植入体内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或者参照的是植入式监测装置在鞘管中输送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参照的是输送装置植入体内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或者参照的是植入式监测装置在鞘管中输送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本申请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植入式监测装置,用于植入体内并测量目标腔体内压力,可简化体内压力监测设备的结构,提升植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将装置稳定地固定在目标腔体内,此外,压力测量几乎不受内皮化影响,降低装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特别地,还设置了防错机制,防止出现无法测量或测量结果错误的问题,确保压力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然而,本申请公开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对心房压力进行测量,如还可以对心房、心室或除心脏以外的其他位置进行压力测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说明,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以下描述中,以左心房压力测量为示意进行说明,此时,植入式监测装置夹持房间隔,以将植入式监测装置固定在左心房和右心房中,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修改以下描述,在细节上作适当修改后将所述描述用于对非左心房压力测量的情况。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植入式监测装置100,可植入心脏对左心房压力进行监测,其包括测量结构110和固定结构120。所述测量结构110包括外壳111和设置于所述外壳111中的测量部112。所述外壳111用于密封和支撑测量部112,还用于与固定结构120配合夹持房间隔。所述外壳111的部分结构设置为应变区,所述应变区能够随同左心房压力变化而产生形变。所述测量部112能够将所述应变区的形变转换为自身信号的变化,优选信号为无线信号。所述测量部112所发出的信号能够被外部设备所检测,外部设备只要检测测量部112所发出的信号,即可获知左心房压力值,由此实现左心房压力的测量,优选为无线测量。所述固定结构120设置在外壳111的外部并与外壳111连接。所述固定结构120和外壳111用于夹持房间隔(AS),以将整个植入式监测装置100固定在心房(包括左心房和右心房)内。所述测量结构110和固定结构120之间可相对转动,便于经鞘管输送植入式监测装置100。为避免应变区被房间隔(AS)所阻挡,造成测量结果错误或无法测量的情况,所述测量结构110被配置为仅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得测量结构110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后,所述应变区面向压力源放置。这里的“压力源”是指左心房内血液,也就是说,只有应变区能够接触到血液才可感知左心房压力。
因此,所述测量结构110兼具夹持固定和压力感测的功能,无需将左心房中的夹持固定和压力感测在结构上分开设置,使整个植入式监测装置100的机械结构得到较大简化,提升了植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所述外壳111与固定结构120的配合来共同夹持房间隔(AS),该固定方式简单且固定稳定。另外,借助于外壳111自身的应变区来感测左心房压力,减小了内皮化对压力测量的影响,从而可避免植入式监测装置100向左心房凸出较长的一段高度,降低对左心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再者,为测量结构110设置了防错机制,使测量结构110只能沿预定方向转动,从而使测量结构110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后,所述应变区能够面向压力源放置,防止出现无法测量或测量结果错误的问题,确保了压力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述预定方向可以理解为,当植入式监测装置100脱离鞘管时,所述测量结构110的近端朝远端翻转,需避免测量结构110的远端朝近端翻转。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11具有长度和宽度所限定的顶面1111,所述顶面1111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应变区,所述外壳111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壳111的宽度和高度,所述外壳111上与所述顶面1111相对的底面1112用于贴靠左心房壁。因此,所述外壳111通过自身长度和宽度所限定的顶面1111上的应变区感应左心房压力。所述测量部112与顶面111上的应变区连接。通过外壳111的长度和宽度来限定压力感测面,使得测量结构110在自身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可大大减小,而压力感测面的面积增大,不仅提高了压力感测的灵敏度,也降低了内皮化对压力测量的影响。优选地,所述外壳111的总高度为1.6mm~2.7mm,该高度显然很小,对左心房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血栓形成风险可以被极大地降低。所述外壳111的高度与垂直于房间隔的方向相对应。
作为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结构120包括连接件121和夹持件122;所述连接件121分别与所述夹持件122和所述外壳111连接;所述连接件121至少部分用于横贯房间隔(AS),以使所述夹持件122和所述外壳111分别位于房间隔(AS)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侧并夹持房间隔(AS)。所述连接件121可以是垂直房间隔(AS)的方向横穿房间隔(AS),也可以是相对于房间隔(AS)倾斜的方向穿过房间隔(AS),也就是说,对连接件121横穿房间隔(AS)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120为弹性结构,能够弹性变形。弹性式的固定结构120可以简化手术操作过程,而且对房间隔(AS)的夹持更牢固。具体地,所述固定结构120具有约束状态和非约束状态,并能够在所述约束状态和所述非约束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固定结构120在所述非约束状态时受到外力后产生弹性变形;所述固定结构120在所述约束状态时被解除所述外力后恢复初始形态。
更详细地,参考图11a~图11b,当植入式监测装置100植入心脏并定位固定后,其连接件121至少部分容纳在房间隔(AS)的穿孔中,而外壳111设置在左心房(LA)中,夹持件122设置在右心房(RA)中,并且所述外壳111上与顶面1111相对的底面1112贴靠在左心房壁上,一方面由外壳111与夹持件122共同配合夹持房间隔(AS),另一方面由顶面1111上的应变区感测左心房压力。
本申请对外壳111的形状不作特殊要求,所述外壳111只需区别于传统的细长柱状结构,避免高度过大即可。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111设置为长条块状结构,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11也可以是椭圆形、方形、圆形等规则形状或者异形形状;所述异形形状指的是除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外的图形,所述规则形状应理解为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参考图2,所述外壳111一般由分体式成型的盖板111a和底座111b连接而成,所述盖板111a具有所述顶面1111,所述底座111b具有所述底面1112。进一步地,所述盖板111a的厚度不均匀,使得盖板111a在中间部分的厚度小于边缘区域的厚度而形成应变区。例如,所述盖板111a的边缘部分的厚度比中间部分的厚度大1.0um~1.5u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11a的内侧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凹槽1113,所述底座111b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113连通的第二凹槽1114,所述第一凹槽1113和第二凹槽1114围合形成容纳所述测量部112的腔体。因此,所述盖板111a的厚度不均匀,形成中间薄、两边厚的“凹形”结构。由于盖板111a的中间较薄而容易随同压力变化而形变,同时盖板111a的边缘区域需要与底座111b连接而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优选地,所述测量部112为无源LC振荡器,电路结构简单,压力监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好。需理解,所述无源LC振荡器自身为无源设备,未配置集成电路和电池,即,所述测量结构110中的电气部分仅为测量部112。
参考图1和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测量部112由并联连接的电容1121和电感1122组成;所述电容1121与顶面1111连接;所述测量部112能够将所述顶面1111上的应变区的形变转变为自身电容值的变化,且所述测量部112自身谐振频率的变化随同电容值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外部设备检测测量结构110所发出的谐振频率,即可获知左心房压力值,此时,谐振频率作为无线信号向外发射。应理解,所述电感1122既作为谐振元件使用,又作为无线传输天线使用以实现能量和信号的传递。当所述外部设备(如另一电感)贴近人体时,便与电感1122通过近场耦合的方式传递能量和信号,不仅可以向测量部112提供电能,还能读取测量部112的谐振频率(即无线信号)。
继续参考图2,所述电容1121由活动电极11211与固定电极11212组成;所述固定电极11212在压力测量过程中位置和姿态保持不变;所述活动电极11211与盖板111a连接,以跟随盖板111a的变形而产生变形。通过活动电极11211的形变,使得活动电极11211与固定电极11212之间的电极间距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电容1121的电容值。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活动电极11211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1113;所述固定电极11212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114;所述电感1122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1114和所述第一凹槽1113之间,此时可以理解为,电感1122设置于第二凹槽1114中,但某些情况下,电感1122部分进入第一凹槽1113与活动电极11211连接;所述电感1122的两端分别与电容1121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导通。应理解,所述盖板111a即作为活动电极11211的绝缘衬底使用,反之,活动电极11211的绝缘衬底构成盖板111a。所述固定电极112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所述固定电极11212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电感1122的一端与所述活动电极11211的接线端电连接导通,所述电感1122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电极11212的接线端电连接导通。当所述固定电极11212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电感11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电极11212的接线端电连接导通,两个所述固定电极11212与活动电极11211相对设置,相当于构成两个串联电容,即图2所示。
所述电容1121的本质为一个极板间距可变的平行板电容器,其中,电容值随电极间距变化而变化,因此,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100的谐振频率也随电容值变化而变化。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100的谐振频率f满足以下公式的要求:
Figure BDA0003793123880000101
其中:L为电感值;C为电容值;π取值为3.14;p为心脏压力;C(p)表示电容值随着左心房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且电容值与压力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已知的,可以事先标定。测量过程中,电感值L保持恒定,故K为已确定的常数,通过测量谐振频率f的变化即可计算出电容值C的变化,进一步根据电容值C的变化确定左心房压力。本申请对谐振频率的测量方式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对谐振频率的测量方式进行理解,如可以通过时域法、扫频法等公知方法测量谐振频率,此处不再展开说明。
本申请对衬底或外壳111的制备材料不作特殊限定,衬底或外壳111的材料只需为绝缘材料即可,一般选用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绝缘材料,诸如:玻璃、石英、石英玻璃、蓝宝石、单晶硅、聚醚醚酮(PEEK)、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的组合。本申请对制备电极的材料也没有特殊要求,其电极材料可选用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金属材料,诸如:金、银、铜或合金材料。任意电极与衬底或外壳111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没有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对两者的连接方式进行理解,例如,电极与衬底或外壳111之间可通过多种可选的材料沉积技术进行连接。
所述固定结构120的结构可以是各种,诸如:固定结构120的本体可以为线条、弹片、网盘等结构,具体不作特殊要求。优选地,所述夹持件122为由至少一根弹性丝在同一平面内绕制而成的环形结构,且所述夹持件122在所述非约束状态下呈U字形、口字形或其他合适形状,该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所述连接件121可由另一平面内的至少一根弹性丝按照预定形状(如“U”形、C形等)弯折成型,所述连接件121所在的平面与夹持件122所在的平面大体垂直。制备固定结构120的弹性丝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本申请优选弹性丝为形状记忆合金丝,如镍钛合金丝,弹性好,使用效果好。
参考图3至图5,并结合图1,在一非限制性实施例中,从所述固定结构120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上观察,所述连接件21和所述夹持件122在非约束状态连接成T形结构,且所述连接件21与所述外壳111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面连接,其中,在非约束状态下,所述连接件121、所述夹持件122和所述外壳111的长度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3793123880000111
其中:L1为所述连接件121的长度,L0为所述外壳111的长度,L2为所述夹持件122的长度。
当L0、L1和L2之间满足上述要求时,可以确保在经输送装置200的鞘管201输送过程中,植入式监测装置100能顺利进入鞘管201,并且固定结构120能够与输送装置20的推送杆202顺利连接而不与外壳111发生干涉。
所述连接件121的长度L1应确保植入式监测装置100能够稳定地固定在房间隔(AS)上。所述连接件121的长度L1例如由外壳111和夹持件122之间的间距D与连接孔1115到底面1112的距离d之和所限定,或者,所述连接件121的长度L1大于(D+d)。为更牢固的夹持,优选地,所述夹持件122与底面1112之间的间距D小于房间隔(AS)的厚度。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非约束状态下,所述外壳111的长度L0可以为10mm~20mm,所述连接件121的长度L1可以为0.1mm~3.0mm,所述夹持件122的长度L2可以为5mm~30mm。
所述连接件121与外壳111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转动地连接。当所述连接件121与外壳11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时,可以降低植入式监测装置100经鞘管201输送时的难度,还可以降低连接件121与外壳111连接部位的受力,降低连接件121断裂的风险。当所述连接件121与外壳111之间固定连接时,可以增强在房间隔上夹持固定时的稳定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121与外壳111之间可相对转动,使固定结构120和测量结构110之间转动更为容易,如固定结构120可相对于外壳111转动而约束在鞘管201中,又使得测量结构110相对于固定结构120转动后先脱离鞘管201进行释放,并且固定结构120释放时又可相对于测量结构110转动后夹持在房间隔(AS)上。
参考图1,所述外壳111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设有贯通的连接孔1115,所述连接孔1115优选靠近外壳111的底面1112设置。所述连接件121的一端从外壳111的一侧面进入所述连接孔1115后,从外壳111的另一侧面穿出所述连接孔115,所述连接件1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件122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21与连接孔1115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即,所述连接孔1115的孔径大于所述连接件121的丝径。所述连接孔1115一般为圆孔,所述连接件121的丝径可为0.05mm~0.90mm,所述连接孔1115的孔径可为0.1mm~1.0mm,略大于连接件121的丝径即可。
参考图4,当连接件121与外壳111的两侧面连接时,为避免外壳111与固定结构120发生干涉,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21的宽度W1和所述夹持件122的宽度W2均大于所述外壳111的宽度W0,可以进一步确保在经鞘管201输送过程中,植入式监测装置100能顺利进入鞘管201,并且固定结构120与外壳111之间不发生干涉。所述连接件121的宽度W1与所述夹持件122的宽度W2可以相同或不相同。所述连接件121的宽度W1可以理解为在非约束状态或约束状态下沿外壳111横向的两侧之间的距离,距离可以是连接件121内侧面之间的距离,距离也可以是连接件121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如连接件121为线条状的弹性丝时(参阅图4),连接件121的宽度W1定义为一整根弹性丝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又如连接件121为弹片或编织结构时,连接件121的宽度W1定义为弹片或编织结构在外壳111横向上的尺寸。同理,夹持件122的宽度W2可以理解为在非约束状态或约束状态下沿外壳111横向的两侧之间的最大距离,距离可以是夹持件122内侧面之间的距离,距离也可以是夹持件122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如夹持件122为线条状的弹性结构时(参阅图4),夹持件122的宽度W2定义为弹性丝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又如夹持件122为弹片或编织网盘结构时,夹持件122的宽度W2定义为弹片或编织网盘结构在外壳111横向上的尺寸。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121的宽度W1与所述夹持件122的宽度W2可以为3mm~10mm,所述外壳111的宽度为W0可以为2mm~6mm。
所述连接件121与所述夹持件122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或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件121自身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或一体式结构;所述夹持件122自身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或一体式结构。所述分体式结构应理解为结构之间独立制作成型,也即,分体成型结构;所述一体式结构应理解为结构之间一体制作成型,也即,一体成型结构。
参考图1、图3至图5,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120为一体式结构,可由一根弹性丝一体制作成型,该一根弹性丝在不同平面内绕制形成夹持件122和连接件121。参考图6,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120为分体式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121与所述夹持件122之间为分体式结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夹持件122自身为分体式结构;这样设置时,在入鞘时,所述连接件121与所述夹持件122相连接部位(参见图5,标注A所在的位置为连接部位)的应变较小,避免造成过度变形致使固定结构120形状无法完全恢复甚至在入鞘时发生损伤、断裂的问题。
继续参考图6,所述夹持件122较佳地为分体式结构,此时,可以理解为,所述夹持件122包括两个独立成型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连接件12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夹持部均通过一定方式固定于连接件121上,诸如:所述连接件121和所述夹持件122之间可采用焊接、粘接、压接、熔接等方式连接固定。在一优选方案中,首先用金属套管123连接两个夹持部与连接件121的端部,然后,使用激光焊进一步固定金属套管123、夹持件122和连接件121。所述金属套管123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或其他合适材料。
为便于经鞘管201输送,所述夹持件122在所述约束状态时用于与输送装置20中的推送杆202可解脱地连接,或者与推送杆202及束缚件203可解脱地连接。通过推送杆202或者推送杆202与束缚件203的作用,使夹持件122不会干涉测量结构110的释放和定位,也使得夹持件122能够顺利经鞘管201输送和释放。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件122自身需经过折叠后与输送装置200中的推送杆202及束缚件203可解脱地连接。所述夹持件122可以沿连接线对折,对折后的夹持件122分别与推送杆202和束缚件203可解脱地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线为夹持件122与连接件121的连接点B之间的连线。所述夹持件122的结构通常关于所述连接线对称设置。
参考图7和图8,本申请实施例一还提供一种输送装置200,所述输送装置200用于与植入式监测装置100配合,以将植入式监测装置100递送至体内目标位置。所述输送装置200具体包括鞘管201和推送杆202,优选还包括束缚线203。
以束缚线203为示意,所述推送杆202的远端设有卡槽2021;所述卡槽2021沿推送杆202的轴向贯通推送杆202的远端端面,便于夹持件122折叠后嵌入卡槽2021中,由卡槽2021对夹持件122进行束缚,防止夹持件122展开和转动;所述推送杆202的远端侧面设有一对侧孔2022,所述束缚线203从推送杆202的近端进入推送杆202后沿推送杆202的轴向延伸,并经一个侧孔2022后穿过所述夹持件122,然后穿过另一个侧孔0222后返回至推送杆202中,并进一步沿推送杆202的轴向延伸至推送杆202的近端。所述束缚线203和推送杆202一起限制固定结构120和推送杆202之间的相对位移,使固定结构120在鞘管21内时既不可转动,又不可轴向移动。
接下去参阅图7至图10、以及图11a和图11b,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100的使用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手术过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先将植入式监测装置100装入鞘管201中,通过鞘管201将植入式监测装置100输送至心房,且在鞘管201内输送时,整个植入式监测装置100的轴向(即长度方向)与鞘管201的轴向近似平行,并且夹持件122分别与推送杆202及束缚线203可解脱地连接;在束缚线203与推送杆202的共同作用下,确保输送过程中植入式监测装置100与推送杆202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
如图9所示,当鞘管201的远端穿过房间隔(AS)进入左心房(LA)后,由推送杆202将测量结构110推出鞘管201的远端,使测量结构110率先脱离鞘管201释放,测量结构110脱离鞘管201后朝正确的预定方向发生转动,使原本沿鞘管201轴线放置的测量结构110转动至与鞘管201轴线近似垂直的姿态,即测量结构110发生横置。因此,测量结构110可以自主调整姿态,并使顶面1111背离房间隔(AS)。
如图10所示,当测量结构110发生横置后,再同时后撤推送杆202与鞘管201,使横置的测量结构110首先贴靠于左心房壁,此时,还不能解开夹持件122与推送杆202及束缚线203之间的连接。当确认测量结构110的释放位置无误后,再解开夹持件122与推送杆202及束缚线203之间的连接。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正确释放植入式监测装置100后,先从一端抽走束缚线203,然后后撤推送杆202和鞘管201,即可释放夹持件122,夹持件122解除约束后自主弹开并最终夹持于房间隔(AS)上,最后,依次撤离推送杆202和鞘管201,即完成植入式监测装置100的植入。
为使测量装置110脱离鞘管201的过程中只沿预定方向转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100还包括止逆结构,所述止逆结构与所述外壳111和所述固定结构120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连接;所述止逆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测量结构110仅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从而确保植入式监测装置100的顶面1111始终转向背离房间隔(AS)的一侧,防止出现无法测量或测量结果错误的问题。
以图12和图13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当测量结构110脱离鞘管201时,正常情况下,测量结构110应该朝远离推送杆202的方向顺时针A1转动,此时为正确的转动方向;反之,如图13所示,当测量结构110脱离鞘管201时,如果测量结构110朝靠近推送杆202的方向逆时针A2转动,则导致顶面1111转向靠近房间隔(AS)的一侧而发生错位的转向。如果发生错误转向,将导致顶面1111贴于房间隔(AS),从而造成测量结果错误或无法测量的问题。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逆结构为止挡装置,设置在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转动路径上,且所述夹持件121与所述外壳111之间能够通过所述止挡装置进行抵靠。以图12中的顺时针为预定方向进行说明,当所述测量结构110脱离所述鞘管201时,在逆时针转动路径上,由于外壳111被止挡装置所阻挡而无法逆时针转动,而顺时针的转动路径上没有阻挡,故外壳111可沿顺时针转动。
所述止挡装置的实施方式可以有多种。一实施例中,所述止挡装置直接设置在所述夹持件122上,并能够使所述夹持件122在自身轴向上与所述外壳111进行抵靠,也即,外壳111在与预定方向相反的转动路径上能够与夹持件122在长度方向上的止挡装置抵靠。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止挡装置设置在所述夹持件122上,并能够使所述夹持件122在自身横向上与所述外壳111进行抵靠,也即,外壳111在与预定方向相反的转动路径上能够与夹持件122在宽度方向上的止挡装置抵靠。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止挡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111上,并能够使所述外壳111在自身轴向上与所述夹持件122进行抵靠,即,外壳111在与预定方向相反的转动路径上能够通过自身长度方向上的止挡装置与夹持件122进行抵靠。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止挡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111上,并能够使所述外壳111在自身横向上与所述夹持件122进行抵靠,即,外壳111在与预定方向相反的转动路径上能够通过自身宽度方向上的止挡装置与夹持件122进行抵靠。
需理解,当所述止挡装置在夹持件122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时,使得夹持件122部分区域的长度小于外壳111的长度,即,止挡装置到连接点B(即,连接件121与外壳111之间的连接点B)的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小于外壳111的长度;当止挡装置在夹持件122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时,使得夹持件122部分区域的宽度小于外壳111的宽度;同理,当止挡装置在外壳11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时,使得外壳111的长度大于夹持件122的长度;当止挡装置在外壳11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时,使得外壳111的宽度大于夹持件122的宽度。
在图14、图15a~图15i以及图16~图17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装置设置在夹持件122上,可与夹持件122一体成型。优选地,制作夹持件122的弹性丝的部分区段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止挡装置,所述止挡装置即为止挡凹槽124。
如图14所示,所述夹持件121上设置有止挡凹槽124,所述止挡凹槽124可以设置在连接件121一侧或两侧的夹持件122上,所述止挡凹槽124可以设置在夹持件122轴向的一端或两端,也可以设置在夹持件122横向上的一侧或两侧。所述止挡凹槽124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止挡凹槽124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止挡凹槽124对称或非对称设置在夹持件122上。
图15a至图15i分别列举了止挡凹槽124的一些示范性实施方式。如图15a所示,四个所述止挡凹槽124设于夹持件122沿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且所述连接线两侧的夹持件122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止挡凹槽12。如图15b所示,两个所述止挡凹槽124设于夹持件122沿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且仅所述连接线一侧的夹持件122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止挡凹槽124。如图15c所示,两个所述止挡凹槽124设于夹持件122沿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且仅所述连接线另一侧的所述夹持件122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止挡凹槽124。如图15d所示,两个所述止挡凹槽124设于夹持件122沿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且所述连接线两侧的夹持件122的同一侧均设有一个止挡凹槽124。如图15e所示,两个所述止挡凹槽124设于夹持件122沿宽度方向的不同侧,且所述连接线两侧的夹持件122的异侧均设有一个止挡凹槽124。如图15f所示,一个所述止挡凹槽124设于夹持件122沿宽度方向的一侧,且仅所述连接线一侧的夹持件122设有一个所述止挡凹槽124。如图15g所示,两个所述止挡凹槽124分别设于夹持件12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连接线两侧的夹持件122的端面均设有一个止挡凹槽124。如图15h所示,一个所述止挡凹槽124设于夹持件12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仅所述连接线一侧的夹持件122的端面设有一个所述止挡凹槽124。如图15i所示,一个所述止挡凹槽124设于夹持件12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且仅所述连接线另一侧的夹持件122的端面设有一个所述止挡凹槽124。其中,所述连接线在图15a至图15i中以虚线绘示。所述止挡凹槽124可以是各种形状,实际不限于为U形的止挡凹槽124。
以图15a为示意,并参考图16和图17,在鞘管201内输送时,所述夹持件122的远侧部分转向折叠在近侧部分上,所述夹持件122折叠后被卡入推送杆202的卡槽2021中并由束缚线203约束,此时,所述夹持件122上沿宽度方向的止挡凹槽124到推送杆202的远端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测量结构110的近端端面到推送杆202的远端端面的距离,因此止挡凹槽124可以成功阻挡测量结构110沿逆时针转动,使得将植入式监测装置100推出鞘管201后,测量结构110沿顺时针转动。
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装置直接设置在外壳111上。在图18~图20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装置设置在外壳111上,可与外壳111分体成型或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止挡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111沿宽度方向的侧面上,所述止挡装置突出于所述侧面设置,所述止挡装置即为止挡凸起113。
图18列举了止挡凸起113的一示范性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所述外壳11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止挡凸起113,两个所述止挡凸起113相对于外壳111对称地设置。需理解,所述止挡凸起113也可仅设置在外壳111的一个侧面上,并且当止挡凸起11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止挡凸起113可以在外壳111上对称或非对称地设置。所述止挡凸起113为多个时,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为两个。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止挡凸起113除设置在外壳111的侧面外,还可以设置在外壳11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当所述止挡凸起113设置在外壳111的侧面时,通常设置在靠近外壳111的近端端面的位置,止挡效果更好。所述止挡凸起113可以是各种形状,因此不限于为圆柱凸起,如还可以为棱柱形、球形或其他形状。
参考图19~图20,在鞘管201内输送时,所述止挡凸起113可在测量结构110的宽度方向上与夹持件122抵靠,因此当测量结构110脱离鞘管201进行释放时,由于止挡凸起113的阻挡,测量结构110只能沿顺时针A1方向转动。需说明的是,所述止挡凹槽124和所述止挡凸起113可以单独设置或同时设置,为了简化结构,优选仅选择一种止逆结构。可以理解,以上所述止逆结构只能被动地阻止测量结构110发生错误转向,而无法主动推推动测量结构110进行正确转向。
为了使防错误转向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将所述止逆结构设置为自身具有弹性,所述止逆结构分别连接所述外壳111和所述连接件121;当所述止逆结构受外力时产生弹性变形,并在解除所述外力后利用自身弹性力推动所述测量结构110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更详细地,当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100在鞘管201中处于所述约束状态时,所述止逆结构已产生弹性变形;而当所述测量结构110脱离鞘管201后,所述止逆结构随同测量结构110被一起释放,从而由止逆结构释放弹性力并推动测量结构110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
图21a~图21c、图22a~22b以及图23a~图23b示出了主动式的止逆结构的一示范性实施方式。以分体式的固定结构120为示意进行说明,所述止逆结构为弹性丝制成的弹性臂125,所述弹性臂125与所述连接件121可为一体成型式结构,所述弹性臂125在自然状态下与夹持件122的至少部分同向延伸(参见图21b),且所述弹性臂125与所述外壳111的所述底面11112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臂125在非约束状态下受力朝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偏转时产生弹性变形,使得弹性臂125在约束状态下与夹持件122沿相反方向延伸(参见图22b),所述弹性臂125解除外力后朝所述预定方向偏转,以推动所述测量结构110一同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可以理解,弹性臂125与外壳111的底面1112固定连接,放入鞘管201时,外壳111带动弹性臂125偏转,脱离鞘管201后,弹性臂125与外壳111一同脱离鞘管201的约束,弹性臂125脱离鞘管201的约束后利用自身弹性力恢复原状。
更详细地,如图22a和图22b所示,在鞘管201内,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100受到鞘管201内壁的约束,使得弹性臂125发生偏转(与图21b中的非约束状态进行对比),偏转角度约90°,使弹性臂125发生弹性形变;如图23a和图23b所示,从鞘管201中推出后,鞘管201的约束解除,使得弹性臂125从弹性形变中恢复,从而带动测量结构110发生正确转向。所述弹性臂125的弹性形变形式可以是弯曲、扭转等各种形式,对此不作限定。参考图21b和图21c,所述底面1112设置有与弹性臂125适配的装配槽1116,所述弹性臂125设置于所述装配槽1116中并固定。
图24a~图24c、图25、图26a~图26b以及图27a~图27b图示出了主动式的止逆结构的另一示范性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止逆结构由螺旋主体126和弹力臂127组成,所述螺旋主体126螺旋绕制于所述连接件121上并与所述连接件121连接,所述螺旋主体126的一端与所述弹力臂127连接,所述弹力臂127与所述外壳111的所述底面1112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螺旋主体126和弹力臂127均设置于底面1112的装配槽1116中。在鞘管201内,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100受到鞘管201内壁的约束,使得弹力臂127发生旋转从而带动螺旋主体126扭转,见图26a和图26b;当测量结构110从鞘管201中推出时,螺旋主体126的扭转变形恢复从而带动测量结构110正确转向,见图27a和图27b。
为使测量结构110脱离鞘管201的过程中只沿预定方向转动,也可取消止逆结构,而是借助于测量结构110转动半径的不对称性来阻挡测量结构110发生错误转向。
图28a~图28c示出了测量结构110因为自身转动半径的不对称性而防止错误转向的示范性实施方式。如图28a所示,所述连接件121与外壳111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面连接,且所述连接件121与所述侧面之间的连接点B到所述底面1112的距离h1小于到所述顶面1111的距离h2,以使得所述测量结构110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时的第一转动半径P1小于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的第二转动半径P2。即,利用连接点B到推送杆202的远端端面的距离D’实现止逆功能。
由于连接件121与外壳111的连接点B设置在接近底面1112的高度,使得植入式监测装置100发生正确转向与错误转向时不被推送杆202的远端端面所阻挡的转动半径有所不同,且发生正确转向时所需最小半径D1小于错误转向时所需最小半径D2
当发生正确转向时,需满足:
Figure BDA0003793123880000191
当发生错误转向时,需满足:
Figure BDA0003793123880000192
其中:L0为外壳111的长度;h1为连接点到底面1112的距离;h2为连接点到顶面1111的距离;P1为测量结构11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第一转动半径;P2为测量结构11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第二转动半径。h2>h1,故P2>P1
如果将D’的取值介于P1与P2之间,则由于推送杆202的远端端面的阻挡,使测量结构110仅能正确转向。如图28b所示,从图示的角度观察,当测量结构110顺时针转动时,测量结构110的近端底部(虚线位置)恰好可以通过推送杆202的远端端面,基本上不受阻挡;如图28c所示,从图示的角度看,当测量结构110逆时针转动时,测量结构110的近端顶部(虚线位置)会受到推送杆202的远端端面的阻挡而不能错误转向。如此设置时,无需额外增加机械结构,使结构更简单。
需理解,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任意一中止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例如在转动半径不对称的情况下,还可配合主动式和/或被动式的止逆结构来实现,以达到最佳的防错效果。还需说明的是,当止逆结构为止挡装置时,测量装置110脱离鞘管21后或许不会自动翻转,此时,可以将连接点B设置在外壳111侧面的长度方向上非中线位置上,那么由于重力作用,测量结构110的远端也会自动向下翻。再者,当止逆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无论止逆结构是设置在固定结构120上,还是设置在测量结构110上,多个止逆结构均可以相对于测量结构110对称或非对称地布设。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可利用固定结构120和测量结构110的配合夹持固定于房间隔(AS)上,并且在固定于房间隔(AS)上的同时,还能防止测量结构110出鞘过程中的错误转向,降低了测量出现错误或无法测量的风险。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内容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测量结构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测量部;所述外壳的部分结构设置为应变区,所述应变区能够随同外部压力变化而产生形变;所述测量部能够将所述应变区的形变转换为自身信号的变化;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部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固定结构和所述外壳用于夹持目标腔体的腔壁,以将所述植入式监测装置固定在所述目标腔体内;所述测量结构和所述固定结构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且所述测量结构被配置为仅沿预定方向转动,以使得所述测量结构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后,所述应变区面向压力源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件和夹持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夹持件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用于横贯所述目标腔体的腔壁,以使所述夹持件和所述外壳分别位于所述腔壁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侧并用于夹持所述腔壁;所述外壳具有长度和宽度所限定的顶面,所述顶面的至少部分构成所述应变区,所述外壳的长度大于所述外壳的宽度和高度,所述外壳上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用于贴靠所述腔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逆结构,所述止逆结构与所述外壳及所述固定结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连接;所述止逆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测量结构仅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转动路径上,且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外壳之间能够通过所述止逆结构进行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具有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上,并能够使所述夹持件在自身轴向上与所述外壳进行抵靠;
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上,并能够使所述夹持件在自身横向上与所述外壳进行抵靠;
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能够使所述外壳在自身轴向上与所述夹持件进行抵靠;
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能够使所述外壳在自身横向上与所述夹持件进行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上并与所述夹持件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为止挡凹槽,所述夹持部为由至少一根弹性丝在同一平面内绕制而成的环形结构,所述弹性丝的部分区段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止挡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为止挡凸起,所述止挡凸起设置在所述外壳沿宽度方向的侧面或沿长度方向的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止逆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止逆结构相对于所述测量结构对称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具有弹性,所述止逆结构分别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连接件;所述止逆结构受外力时产生弹性变形,并在解除所述外力后利用自身弹性力推动所述测量结构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为弹性丝制成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臂受外力朝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偏转时产生弹性变形,所述弹性臂解除外力后朝所述预定方向偏转,以推动所述测量结构一同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逆结构由螺旋主体和弹力臂组成;所述螺旋主体螺旋绕制于所述连接件上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螺旋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弹力臂连接,所述弹力臂与所述底面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设置有与所述止逆结构适配的装配槽,所述止逆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装配槽中。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壳沿宽度方向的侧面连接,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侧面之间的连接点到所述底面的距离小于到所述顶面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测量结构沿所述预定方向转动时的第一转动半径小于沿与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的第二转动半径;其中,所述连接点到推送杆的远端端面的距离介于所述第一转动半径和所述第二转动半径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部为无源LC振动器。
CN202222117030.3U 2022-08-11 2022-08-11 植入式监测装置 Active CN219000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7030.3U CN219000279U (zh) 2022-08-11 2022-08-11 植入式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7030.3U CN219000279U (zh) 2022-08-11 2022-08-11 植入式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00279U true CN219000279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7030.3U Active CN219000279U (zh) 2022-08-11 2022-08-11 植入式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002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169A1 (zh) * 2022-08-11 2024-02-15 微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医疗系统及输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32169A1 (zh) * 2022-08-11 2024-02-15 微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医疗系统及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021207U (zh) 无线压力测量装置
CN219000279U (zh) 植入式监测装置
US7983765B1 (en) Left chamber pressure sensor lead delivery system
US7340288B1 (en) Trans-septal intra-cardiac lead system
KR100889697B1 (ko) 원격 측정 의료 장치
JP3881230B2 (ja) 医療センサのための遠隔通信型・読取兼充電装置
KR100862173B1 (ko) 이식가능한 원격측정 의료 센서용 고정 메카니즘
JP3971177B2 (ja) 心臓内の圧力監視装置
US20130178751A1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for measuring pressure via an l-c resonant circuit
KR20020048892A (ko) 삽입형 원격 측정식 의료 센서 및 방법
US7274965B1 (en) Trans-septal intra-cardiac lead system
JP2010523227A (ja) 一つ以上の感知電極を有する分析対象物感知装置
CN102791318B (zh) 探针
EP2866874B1 (en) Side-loading connectors for use with intravascular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30056924A1 (en) Intracardiac pressure sensor with clip structure
CN116269276A (zh) 植入式传感器及传感器系统
CN117617925A (zh) 植入式监测装置
US7448999B1 (en) Trans-septal intra-cardiac lead system
CN219147560U (zh) 医疗检测装置的输送装置
CN219000280U (zh) 医疗系统及输送装置
CN117617976A (zh) 无线压力测量装置
EP3842000A1 (en) Contact force spring with mechanical stops
US20220184402A1 (en) Leadless pacemaker and leadless pacemaker system
CN110152191B (zh) 无导线起搏器
CN209932730U (zh) 一种心电图胸导联电极辅助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