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98573U - 复合式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98573U
CN218998573U CN202223038517.9U CN202223038517U CN218998573U CN 218998573 U CN218998573 U CN 218998573U CN 202223038517 U CN202223038517 U CN 202223038517U CN 218998573 U CN218998573 U CN 218998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main control
shell
control board
binding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85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文娟
张琳
张善睿
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gu Electronics Co ltd
Beigu 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Beigu Electronics Wuxi Co ltd
Luogu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gu 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Beigu Electronics Wuxi Co ltd
Luogu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North Valle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gu 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Beigu Electronics Wuxi Co ltd, Luogu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North Valle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gu 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Branch
Priority to CN2022230385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98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98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98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控制器,包括壳体及位于壳体内的功能板组件、接线柱组件和支撑组件;其中,壳体,包括底板和外壳,外壳扣合在底板上并形成一密闭空间;接线柱组件,包括电源接线柱及电机接线柱,电源接线柱用于连接一电源的输入和输出,电机接线柱用于连接一电机;支撑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底板上的支撑柱;功能板组件,包括基板、电容板及主控板,基板及电容板均设置在底板上且通过电源接线柱压接在一起,主控板通过支撑柱固定在基板及电容板的上方;电机接线柱安装在基板上,电源接线柱及电机接线柱分别贯穿主控板后延伸至外壳外。通过将电容板、基板和主控板合理布局,设计为复合式叠板结构,满足小体积控制器需求。

Description

复合式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车行业的发展,车辆市场竞争日剧激烈,市场开始趋于特定应用场景的特定车型需求发展,比如普通剪叉车要求能够室内施工、可进电梯、电驱噪音小且价格便宜,对车辆的车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对车辆控制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小型车辆结构紧凑的同时,相应的要求控制器往小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设计,对控制器的结构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控制器,结构紧凑,能够合理利用空间,满足小体积多功能控制器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控制器,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功能板组件、接线柱组件和支撑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外壳,所述外壳扣合在所述底板上并形成一密闭空间;
所述接线柱组件,包括电源接线柱及电机接线柱,所述电源接线柱用于连接一电源的输入和输出,所述电机接线柱用于连接一电机;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柱;
所述功能板组件,包括基板、电容板及主控板,所述基板及所述电容板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通过所述电源接线柱压接在一起,所述主控板通过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基板及所述电容板的上方;
所述电机接线柱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电源接线柱及所述电机接线柱分别贯穿所述主控板后延伸至所述外壳外。
可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沿周向开设有胶封槽,所述外壳的底部卡入所述胶封槽内,所述胶封槽内还填充有密封胶。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材质为铝合金。
可选的,所述功能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方的安全功能板,所述主控板上固定有若干贴片铜柱,所述安全功能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贴片铜柱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安全功能板通过插接件通信连接。
可选的,所述底板上容置所述电容板的部分开设有引脚避让槽。
可选的,所述电源接线柱包括导电部及连接部,所述导电部将所述基板及所述电容板压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可选的,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基板还通过排线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机接线柱上还设置有电流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式控制器中,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通过将电容板、基板和主控板合理布局,设计为复合式叠板结构,结构紧凑,能够合理利用空间,满足小体积控制器需求;
2)各功能板之间结构设计合理,整机稳定可靠;
3)装配简单,适用于自动化产线操作,装配效率高;
4)底板采用铝合金制作,成本低且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控制器的剖视图。
附图中:
1-底板;2-外壳;3-电源接线柱;4-电机接线柱;5-支撑柱;6-基板;7-电容板;8-主控板;9-胶封槽;10-电流传感器;11-引脚避让槽;12-排线;13-外部插接件;14-安全功能板;15-插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与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控制器的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控制器,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功能板组件、接线柱组件和支撑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底板1和外壳2,所述外壳2扣合在所述底板1上并形成一密闭空间;
所述接线柱组件,包括电源接线柱3及电机接线柱4,所述电源接线柱3用于连接一电源的输入和输出,所述电机接线柱4用于连接一电机;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的支撑柱5;
所述功能板组件,包括基板6、电容板7及主控板8,所述基板6及所述电容板7均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且通过所述电源接线柱3压接在一起,所述主控板8通过所述支撑柱5固定在所述基板6及所述电容板7的上方;
所述电机接线柱4安装在所述基板6上,所述电源接线柱3及所述电机接线柱4分别贯穿所述主控板8后延伸至所述外壳2外。
本实施例将控制器和单交流控制器合二为一,形成一种二合一复合控制器,通过将电容板7、基板6和主控板8合理布局,设计为复合式叠板结构,结构紧凑,能够合理利用空间,满足小体积控制器需求,同时各功能板之间结构设计合理,整机稳定可靠。
具体的,所述壳体主要起防护作用,用于整机密封和防护。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选用PA6+GF20注塑成型,材料刚性和韧性较好,成本较低。所述底板1可选用6061铝合金,散热系数高,能将基板6上的大功率元件的热量快速导出。
所述底板1与所述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为矩形,其四个顶角处分别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壳体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将所述壳体锁紧在所述底板1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上沿周向开设有胶封槽9,所述壳体的底部卡入所述胶封槽9内,所述胶封槽9内还填充有密封胶。通过打胶的方式实现密封,整机可实现IPX7防护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6为驱动器功能板,其上承载有大功率电流驱动部件,其材质例如为铝;所述电容板7对整机电流起滤波作用,其上承载有若干电容;所述主控板8为产品的主功能板,通过主控板8实现外部控制器对产品的功能输入,以此操纵车辆作业。所述基板6及所述电容板7均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且通过所述电源接线柱3压接在一起,不需要额外占用主控板8的面积,相当于扩大了主控板8的布板面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8通过所述支撑柱5固定在所述基板6及所述电容板7的上方,抗震系数高。所述支撑柱5可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与所述主控板8上对应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可将所述主控板8锁紧在所述固定在所述支撑柱5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接线柱3为两根,分别用于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电源接线柱3包括导电部及连接部,所述导电部将所述基板6及所述电容板7压接在一起,实现通电,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实现固定。较佳的,所述连接部、所述电容板7、所述基板6及所述底板1上对应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螺钉从下往下顺次贯穿所述连接部、所述电容板7、所述基板6上的连接孔后旋入所述底板1上的连接孔内,同时实现了所述电源接线柱3、所述电容板7及所述基板6的固定,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安装更为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接线柱4为三根,记为接线柱U、接线柱V和接线柱W,可用于驱动三相电机,电流经接电源正极的所述电源接线柱3接入所述电容板7,所述电机接线柱4为所述电源接线柱3经过逆变后的交流输出端,用于电机驱动。
较佳的,所述电机接线柱4上还设置有电流传感器10。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柱U和所述接线柱V上设置有所述电流传感器10,所述电流传感器10用于检测所述接线柱U和接线柱V的电流,并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符合一定标准需要的电信号,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较佳的,所述底板1上容置所述电容板7的部分开设有引脚避让槽11。
较佳的,所述主控板8与所述基板6还通过排线12电连接,以实现功能对接和传输。由于所述电容板7高度较高,导致所述主控板8与所述基板6的间距较大,故选用排线12装配要比排针装配安全可靠。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8上设置有外部插接件13,外部控制器通过所述外部接插件将操作信息传输给主控板8,所述主控板8再通过所述排线12发送指令给所述基板6,实现电机驱动及车辆操作。
请继续参照图1-图2,所述功能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控板8上方的安全功能板14,所述主控板8上固定有若干贴片铜柱,所述安全功能板14通过螺钉与所述贴片铜柱螺纹连接。所述安全功能板14用于对整机起到安全监测作用,保证车辆可靠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8与所述安全功能板14通过5颗贴片铜柱螺纹连接,贴片铜柱焊接方便且占用板面较小,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主控板8面积,且连接可靠性也高。
较佳的,所述主控板8与所述安全功能板14通过插接件15通信连接,以实现安全功能传输监控。所述插接件15包括配套的公接头和母接头,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中的一者设置在所述主控板8上,另一则设置在所述安全功能板14上。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控制器,将控制器和单交流控制器合二为一,形成一种二合一复合控制器,通过将电容板7、基板6和主控板8合理布局,设计为复合式叠板结构,结构紧凑,能够合理利用空间,满足小体积控制器需求,同时各功能板之间结构设计合理,整机稳定可靠。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功能板组件、接线柱组件和支撑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外壳,所述外壳扣合在所述底板上并形成一密闭空间;
所述接线柱组件,包括电源接线柱及电机接线柱,所述电源接线柱用于连接一电源的输入和输出,所述电机接线柱用于连接一电机;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支撑柱;
所述功能板组件,包括基板、电容板及主控板,所述基板及所述电容板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通过所述电源接线柱压接在一起,所述主控板通过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基板及所述电容板的上方;
所述电机接线柱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电源接线柱及所述电机接线柱分别贯穿所述主控板后延伸至所述外壳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沿周向开设有胶封槽,所述外壳的底部卡入所述胶封槽内,所述胶封槽内还填充有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材质为铝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控板上方的安全功能板,所述主控板上固定有若干贴片铜柱,所述安全功能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贴片铜柱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安全功能板通过插接件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容置所述电容板的部分开设有引脚避让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线柱包括导电部及连接部,所述导电部将所述基板及所述电容板压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基板还通过排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接线柱上还设置有电流传感器。
CN202223038517.9U 2022-11-14 2022-11-14 复合式控制器 Active CN218998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8517.9U CN218998573U (zh) 2022-11-14 2022-11-14 复合式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8517.9U CN218998573U (zh) 2022-11-14 2022-11-14 复合式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98573U true CN218998573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3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8517.9U Active CN218998573U (zh) 2022-11-14 2022-11-14 复合式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98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05547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
US7957169B2 (en) Power inverter
EP2398136B1 (en) Inverter device and inverter-integrated electric compressor
EP2224584A2 (en) Power inverter
CN102804447A (zh) 包括结构新颖的感测构件的电池模块
EP1675249A3 (de) Elektromotor und Baureihe von Elektromotoren
US7303405B2 (en) Junction block circuit structure having a negative electrode connector and a positive electrode connector
CN105406791A (zh) 一种电动车辆电机控制器及控制器总成的结构方式
CN218998573U (zh) 复合式控制器
CN113114053B (zh) 一种高电磁兼容等级的逆变器总成
CN110932567A (zh) 一种主电机驱动器及新能源车
EP1036994B1 (en) Air conditioner
CN212573323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用高效滤波装置
CN206401719U (zh) 一种具有叠层母排的车载高压配电柜
CN103872924B (zh) 变频控制装置及具有它的防爆变频电机
CN211294877U (zh) 电容模块及伺服驱动器
CN207559896U (zh) 电机控制器
CN217544807U (zh) 电芯模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
CN114884282A (zh) 电驱系统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638100A (zh)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CN103872832B (zh) 防爆变频电机
CN217935738U (zh) 一种车载摄像头
CN214757430U (zh)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CN215990551U (zh) 充电机功率模块及充电机
CN219678905U (zh) 功率转换模块及车载充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and 1-3 floors of Building 2 of Jinan Energy Industry Park, No. 1815 Gangyuan 7th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after: Beigu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gu Electronics (Wuxi) Co.,Ltd.

Patentee after: Luogu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gu 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250104 building 20, zhizaogu, 2966 Chunhui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ORTH VALLEY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gu Electronics (Wuxi) Co.,Ltd.

Patentee before: Luogu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gu 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