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6926U -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6926U
CN218986926U CN202223262803.3U CN202223262803U CN218986926U CN 218986926 U CN218986926 U CN 218986926U CN 202223262803 U CN202223262803 U CN 202223262803U CN 218986926 U CN218986926 U CN 218986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abin
shaft
lif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28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tley Marin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Tianjin Haitai Technology Co ltd
Wuhu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tley Marin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tley Marin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tley Marine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28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6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6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6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舱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包括舱体,还包括:传动机构,升降机构;开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通过第二法兰带动转舵管筒转动,转舵管筒带动下齿箱和整个推进机构转动,即完成转舵;开启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使移动块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块带动转舵机构和推进机构移动,即可对螺旋桨的高度进行调整;升降机构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可随时调整升降高度;上述技术方案中:转舵机构用于调整螺旋桨的方向,保证推进机构具有全方位的推力,具有推进船舶前进和操纵船舶运动方向的双重功能;升降机构用于带动螺旋桨上升或下降,即使安装好推进机构也方便调整至最佳的位置,以配合不同水况下船舶的正常航行。

Description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背景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是为保证船舶正常营运而设置的动力设备,是为船舶提供各种能量和使用这些能量,以保证船舶正常航行,人员正常生活,完成各种作业。船舶动力装置是各种能量的产生、传递、消耗的全部机械、设备,它是船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动力舱一般只具有前进的动力,船舶的转向是通过转舵实现的,虽然舵的结构简单,用途广泛,但舵也有转向效率低,反应速度慢等缺点,舵进行转向不适用于一些沿海拖轮等对转向能力需求高的小型船舶;
螺旋桨为船舶推进器的一种,对螺旋桨来说,入水越深越难以产生空泡,对性能有利,因此一般都是尽可能的深。但为了保护螺旋桨,一般螺旋桨都要装在船体基线以上,以免损坏,因此对于不同的船舶来说,螺旋桨安装的高度不相同,而现有的螺旋桨的高度是固定的,不能配合各种不同尺寸的船舶,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缺陷,我们提出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底端为公共机座,所述公共机座上安装有第一动力源,还包括: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位于第一动力源和推进机构之间,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第一动力源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推进机构;
转舵机构,所述转舵机构用于调整螺旋桨的方向;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转舵机构的后侧,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螺旋桨上升或下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万向轴、上齿箱和下齿箱,所述上齿箱的内部设有上传动轴,所述下齿箱的内部设有下传动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轴与所述上传动轴之间通过第一法兰连接,所述上齿箱与所述下齿箱之间通过中间传动轴连接,所述下传动轴与所述推进机构之间通过下传动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舵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二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的前侧设有减速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速箱的前侧设有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和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中间传动轴穿过所述蜗轮的中心处,所述蜗轮的底端设有驱动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蜗轮与所述推进机构之间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内设有转舵管筒,所述转舵管筒与所述驱动轴之间通过第二法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间传动轴位于所述转舵管筒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公共机座上设有机架,所述机架的上方开设有吊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舱体的上方设有消音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立柱与所述公共机座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传动机构、转舵机构和升降机构等,即开启柴油机,柴油机的输出轴带动万向轴转动,万向轴带动上传动轴转动,上传动轴带动第一主动伞齿轮转动,第一主动伞齿轮带动第一被动伞齿轮转动,第一被动伞齿轮带动中间传动轴,中间传动轴转动带动第二主动伞齿轮转动,第二主动伞齿轮带动第二被动伞齿轮转动,第二被动伞齿轮带动下传动轴转动,下传动轴转动带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转动即推进船舶运动;开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箱把该马达的转舵扭矩传递给蜗杆和蜗轮,蜗轮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通过第二法兰带动转舵管筒转动,转舵管筒带动下齿箱和整个推进机构转动,即完成转舵;开启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使移动块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块带动转舵机构和推进机构移动,即可对螺旋桨的高度进行调整;升降机构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可随时调整升降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
1、所述转舵机构用于调整螺旋桨的方向,保证推进机构具有全方位的推力,具有推进船舶前进和操纵船舶运动方向的双重功能;
2、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螺旋桨上升或下降,即使安装好推进机构也方便调整至最佳的位置,以配合不同水况下船舶的正常航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图之二。
图中各个标记的意义为:
1、舱体;11、公共机座;
2、柴油机;21、出气管;
3、传动机构;31、万向轴;32、上齿箱;321、第一主动伞齿轮;322、上传动轴;323、第一被动伞齿轮;33、中间传动轴;34、下齿箱;341、第二主动伞齿轮;342、第二被动伞齿轮;343、下传动轴;35、第一法兰;
4、转舵机构;41、箱体;411、伺服电机;412、减速箱;413、蜗杆;414、蜗轮;415、驱动轴;42、立柱;43、转舵管筒;44、第二法兰;45、反馈发讯装置;
5、升降机构;51、底架;52、升降电机;53、丝杆;54、移动块;
6、推进机构;61、螺旋桨;62、后盖;
7、机架;71、吊装孔;
8、密封结构;
9、消音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9,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详述上述技术方案:
包括舱体1,舱体1的底端为公共机座11,公共机座11上安装有第一动力源,本实施例的第一动力源为柴油机2,柴油机2包括出气管21,出气管21的外侧安装有消音器9,消音器9的底端固定连接于舱体1的顶端,该技术方案消音器9对柴油机2启动的声音进行消除,避免产生大量噪音。
还包括传动机构3,传动机构3位于柴油机2和推进机构6之间,传动机构3包括万向轴31、上齿箱32和下齿箱34,上齿箱32的内部设有上传动轴322,上传动轴32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法兰35,上传动轴322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主动伞齿轮321的中心处,下齿箱34的内部设有下传动轴343,下传动轴343的一端固定于螺旋桨61的中心处,另一端可转动地伸入后盖62的内侧壁,下传动轴343穿过第二主动伞齿轮341的中心处并与第二主动伞齿轮341之间固定连接,上齿箱32和下齿箱34之间设有中间传动轴33,中间传动轴33的上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被动伞齿轮323的中心处,中间传动轴33的下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被动伞齿轮342的中心处;第一主动伞齿轮321与第一被动伞齿轮323之间啮合,第二主动伞齿轮341与第二被动伞齿轮342之间啮合,万向轴3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法兰35与上传动轴322和柴油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万向轴31具有较大的角向补偿能力,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存在轴线夹角的情况下能实现所联接的两轴连续回转,并可靠地传递转矩和运动,万向轴31保证升降机构5带动上齿箱32上升或下降而使柴油机2的输出轴的中心与上传动轴322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传动机构3仍能将柴油机2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推进机构6,带动螺旋桨61转动。
转舵机构4,转舵机构4包括箱体41,箱体41内设有第二动力源,本实施例中第二动力源为伺服电机411,伺服电机411的前侧安装有减速箱412,减速箱412的前侧设有蜗杆413和蜗轮414,蜗杆413的前侧设有反馈发讯装置45,减速箱412的输出轴与蜗杆413同轴连接,蜗杆413与蜗轮414之间啮合,伺服电机411通过减速箱412把该马达的转舵扭矩传递给蜗杆413和蜗轮414,反馈发讯装置45与蜗杆413同步旋转,并包括一个推进方向的指针,该技术方案用于本地指示。
蜗轮414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中间传动轴33可转动地穿过蜗轮414的中心处通孔,蜗轮4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驱动轴415,驱动轴415为空心轴,中间传动轴33可转动地穿过驱动轴415,蜗轮414与推进机构6之间设有立柱42,立柱42内设有转舵管筒43,转舵管筒43与驱动轴415之间通过第二法兰44固定连接,中间传动轴33的下端可转动地穿过第二法兰44中心处并位于转舵管筒43内部,转舵管筒43的下端与下齿箱34的顶端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转舵机构4用于调整螺旋桨61的方向,保证推进机构6具有全方位的推力,具有推进船舶前进和操纵船舶运动方向的双重功能。
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位于转舵机构4的后侧,升降机构5包括底架51,底架51的底端固定连接于公共机座11上,底架51的底端内侧壁上安装有升降电机52,升降电机52的输出轴可转动地穿过底架51后与丝杆53同轴连接,丝杆53上设有移动块54,移动块54与丝杆53之间螺纹连接,移动块54与箱体41后侧壁固定连接,丝杆53的底端可转动地伸入机架7的底端内侧壁,升降机构5用于带动螺旋桨61上升或下降,方便配合不同尺寸的船舶,调整至最佳的高度。
公共机座11上设有机架7,机架7的上方开设有吊装孔71,该技术方案中吊装孔71用于吊装整个装置。
立柱42与公共机座11之间设有密封结构8,防止漏水。
推进机构6包括螺旋桨61,螺旋桨61的一侧设有后盖62,螺旋桨61与后盖62之间为下齿箱34,后盖62固定在下齿箱34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使用人员开启柴油机2,柴油机2的输出轴带动万向轴31转动,万向轴31带动上传动轴322转动,上传动轴322带动第一主动伞齿轮321转动,第一主动伞齿轮321带动第一被动伞齿轮323转动,第一被动伞齿轮323带动中间传动轴33,中间传动轴33转动带动第二主动伞齿轮341转动,第二主动伞齿轮341带动第二被动伞齿轮342转动,第二被动伞齿轮342带动下传动轴343转动,下传动轴343转动带动螺旋桨61转动,螺旋桨61转动即推进船舶运动;
开启伺服电机411,伺服电机411的输出轴通过减速箱412把该马达的转舵扭矩传递给蜗杆413和蜗轮414,蜗轮414转动带动驱动轴415转动,驱动轴415通过第二法兰44带动转舵管筒43转动,转舵管筒43带动下齿箱34和整个推进机构6转动,即完成转舵;
开启升降电机52,升降电机52带动丝杆53转动,丝杆53使移动块54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块54带动转舵机构4和推进机构6移动,即可对螺旋桨61的高度进行调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的底端为公共机座(11),所述公共机座(11)上安装有第一动力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传动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3)位于第一动力源和推进机构(6)之间,所述传动机构(3)用于将第一动力源输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推进机构(6);
转舵机构(4),所述转舵机构(4)用于调整螺旋桨(61)的方向;
升降机构(5),所述升降机构(5)位于所述转舵机构(4)的后侧,所述升降机构(5)用于带动螺旋桨(61)上升或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万向轴(31)、上齿箱(32)和下齿箱(34),所述上齿箱(32)的内部设有上传动轴(322),所述下齿箱(34)的内部设有下传动轴(3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轴(31)与所述上传动轴(322)之间通过第一法兰(35)连接,所述上齿箱(32)与所述下齿箱(34)之间通过中间传动轴(33)连接,所述下传动轴(343)与所述推进机构(6)之间通过下传动轴(34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舵机构(4)包括箱体(41),所述箱体(41)内设有第二动力源,第二动力源的前侧设有减速箱(4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412)的前侧设有蜗杆(413)和蜗轮(414),所述蜗杆(413)和所述蜗轮(414)啮合,所述中间传动轴(33)穿过所述蜗轮(414)的中心处,所述蜗轮(414)的底端设有驱动轴(4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414)与所述推进机构(6)之间设有立柱(42),所述立柱(42)内设有转舵管筒(43),所述转舵管筒(43)与所述驱动轴(415)之间通过第二法兰(4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传动轴(33)位于所述转舵管筒(43)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机座(11)上设有机架(7),所述机架(7)的上方开设有吊装孔(7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上方设有消音器(9)。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2)与所述公共机座(11)之间设有密封结构(8)。
CN202223262803.3U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Active CN218986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2803.3U CN21898692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2803.3U CN21898692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6926U true CN218986926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2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2803.3U Active CN218986926U (zh) 2022-12-06 2022-12-06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6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7082C (zh) 整体全回转升降式舵桨装置
US7485018B2 (en) Marine drive system
CN202848014U (zh) 电动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
US20110263165A1 (en) Electric Marine Surface Drive
CN101475057A (zh) 360°全回转船舶对转桨推进装置
CN201737152U (zh) 一种整体升降式全回转辅助推进装置
CN202295269U (zh) 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
CN102501958B (zh) 电动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
CN102390508A (zh) 360°全回转舷内外(双机)对转桨推进装置
CN2808736Y (zh) 整体回转升降式舵桨装置
CN107521648A (zh) 折叠式全回转侧推装置
CN103963952A (zh) 一种小型潜水器转向推进系统
CN218986926U (zh)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CN204750542U (zh) 电动船舶对转桨推进装置整体和艉管结构
CN204916148U (zh) 船舶用紧凑型全回转推进器
CN116080877A (zh) 一种船用拼装组合式可升降全回转动力舱
CN1721272B (zh) 360°全回转对转桨推进装置
CN201842246U (zh) 新型船舶可调螺距侧向推进器
CN111301650A (zh) 一种全回转舵桨无人船
CN214648954U (zh) 一种舵桨推进器
CN101007567A (zh) 一种可侧向推进并能减少兴波阻力的船舶
CN213323628U (zh) 一种井式安装的全回转舵桨
CN2141398Y (zh) 360°全回转导流管螺旋桨挂桨机
CN114132499A (zh) 一种海陆空水底四栖航行器
CN110920846B (zh) 一种基于电机的帆船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3

Address after: Room 1202A, Building 2, Caizhi Center, No. 1155 Baodai West Road, Gusu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ntley Marine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U SHIPYARD Co.,Ltd.

Patentee after: TIANJIN HAIT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02A, Building 2, Caizhi Center, No. 1155, Baodai West Road, Gusu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26

Patentee before: Bentley Marine Technology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