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1480U -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1480U
CN218981480U CN202223552173.3U CN202223552173U CN218981480U CN 218981480 U CN218981480 U CN 218981480U CN 202223552173 U CN202223552173 U CN 202223552173U CN 218981480 U CN218981480 U CN 218981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pipe
liquid
shell
liq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521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凯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Jiny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Jiny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Jiny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Jiny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521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1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1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1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连接有上管板,所述上管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进液腔和负压腔,所述进液腔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贯穿壳体,所述负压腔设有进气口和多个混合组件,所述进气口贯穿壳体,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的一端与进液腔连通,上管与下管对应设置,所述下管与上管之间设有进气间隙。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液腔和负压腔,使得液体和气体分别从不同通道进入壳体,然后通过进气间隙使得气体与液体混合。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反应器,是指利用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特征尺寸在10到300微米(或者1000微米)之间的微型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的“微”表示工艺流体的通道在微米级别,而不是指微反应设备的外形尺寸小或产品的产量小。微通道反应器中可以包含有成百万上千万的微型通道,因此也实现很高的产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殊设计的微结构单元对流经的反应流体进行切割,实现反应流体见以微米时空尺寸,甚至更小进行混合反应和换热。
现有的反应器大多通过正压力对气体和液体进行加压,使其混合,但正压力需要较大动力的同时,高压气体对液体的流向会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通过液体高速流动产生的负压对气体进行吸附,产生负压吸力。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连接有上管板,所述上管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进液腔和负压腔。
所述进液腔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贯穿壳体。
所述负压腔设有进气口和多个混合组件,所述进气口贯穿壳体。
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上管和下管,所述上管的一端与进液腔连通,上管与下管对应设置,所述下管与上管之间设有进气间隙。
通过设置进液腔和负压腔,使得液体和气体分别从不同通道进入壳体,然后通过进气间隙使得气体与液体混合。
通过设置多个混合组件,使得气体和液体在多个混合组件中进行混合,使得气体与液体反应更加充分,提高反应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和进气口均设有内螺纹,在进液口和进气口设置内螺纹,方便管路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管远离下管的一端内径较大,上管靠近下管的一端内径较小,所述下管远离上管的一端内径较大,下管靠近上管的一端内径较小,上管和下管均位于负压腔内,由于上管具有变径结构,液体进入后上管后,随着内径的减小,液体流速增加,当液体从上管出来后具有较快的流速,液体在流进下管时,由于流速快,会带走周围的气体,进而形成负压,加速气体的流入。
进一步的,所述上管连接于上管板,上管靠近下管的一端为压缩口,所述下管靠近上管的一端为混合口,所述混合口的内径大于压缩口的内径,由于压缩口的口径小于混合口的口径,因此液体会全部流入混合口,不会飞溅到负压腔内,同时液体会带动下管中的气体流动,进而产生负压,使得气体更快的进入下管。
进一步的,所述上管和下管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柱,多个连接柱呈环形分布,由于上管中的液体经过加速后需要直接冲入下管中,因此要保证上管与下管的同轴度,在上管和下管之间增加多个连接柱,保证上管与下管的连接稳定,使得上管与下管对中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连接有下管板,负压腔位于上管板和下管板之间,所述下管连接于下管板,所述出料口贯穿下管板,通过设置下管板,使得下管连接于下管板,保证下管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液腔和负压腔,使得液体和气体分别从不同通道进入壳体,然后通过进气间隙使得气体与液体混合。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混合组件,使得气体和液体在多个混合组件中进行混合,使得气体与液体反应更加充分,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壳体;2-下管板;3-进液口;4-进气口;5-进液腔;6-上管板;7-负压腔;8-上管;9-下管;10-进气间隙;11-连接柱;12-出料口;13-压缩口;14-混合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和5所示,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连接有上管板6,所述上管板6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进液腔5和负压腔7。
所述进液腔5设有进液口3,所述进液口3贯穿壳体1。
所述负压腔7设有进气口4和多个混合组件,所述进气口4贯穿壳体1。
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上管8和下管9,所述上管8的一端与进液腔5连通,上管8与下管9对应设置,所述下管9与上管8之间设有进气间隙10。
通过设置进液腔5和负压腔7,使得液体和气体分别从不同通道进入壳体1,然后通过进气间隙10使得气体与液体混合。
通过设置多个混合组件,使得气体和液体在多个混合组件中进行混合,使得气体与液体反应更加充分,提高反应效率。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和3所示,所述进液口3和进气口4均设有内螺纹,在进液口3和进气口4设置内螺纹,方便管路的连接,使用时,通过螺纹连接相应的输液管和输气管,防止漏水漏气。
所述上管8远离下管9的一端内径较大,上管8靠近下管9的一端内径较小,所述下管9远离上管8的一端内径较大,下管9靠近上管8的一端内径较小。
上管8和下管9均位于负压腔7内,由于上管8具有变径结构,液体进入后上管8后,随着内径的减小,液体流速增加,当液体从上管8出来后具有较快的流速,液体在流进下管9时,由于流速快,会带走周围的气体,进而形成负压,加速气体的流入。
液体通过进液口3进入进液腔5,然后进入上管8,由于上管8具有变径结构,液体由大径处流至小径处时,随着通道变窄液体流速会增加,然后以高速冲入下管9,由于下管9也是变径结构,随着管径逐渐变大,液体在下管9中的流速逐步减慢,使得液体在下管9中流动的时间更长,由于液体和气体反应是在下管9中完成,液体在下管9中的时间越长,与气体的反应越充分。
所述上管8连接于上管板6,上管8靠近下管9的一端为压缩口13,所述下管9靠近上管8的一端为混合口14,所述混合口14的内径大于压缩口13的内径。
由于压缩口13的口径小于混合口14的口径,因此液体会全部流入混合口14,不会飞溅到负压腔7内。
同时液体会带动下管9中的气体流动,进而产生负压,使得气体更快的进入下管9。
当液体从压缩口13出来时,通过管道变径的加速具有一定的速度,能够直接冲入混合口14,同时将混合口14周边的气体带走,此时混合口14周边会产生负压,从而吸附周围的气体快速进入下管9,然后随着下管9的内径逐渐变大,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减缓,在下管9中充分反应,最后从出料口12排出。
所述上管8和下管9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柱11。
多个连接柱11呈环形分布。
由于上管8中的液体经过加速后需要直接冲入下管9中,因此要保证上管8与下管9的同轴度,在上管8和下管9之间增加多个连接柱11,保证上管8与下管9的连接稳定,使得上管8与下管9对中性好。
所述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下管板2,负压腔7位于上管板6和下管板2之间,所述下管9连接于下管板2。
所述出料口12贯穿下管板2,通过设置下管板2,使得下管9连接于下管板2,保证下管9的稳定性。
具体工作原理:
液体通过进液口3进入进液腔5,气体通过进气口4进入负压腔7,液体通过上管8进入下管9,同时气体通过进气间隙10进入下管9,液体和气体在下管9中进行反应,反应后从出料口12排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连接有上管板(6),所述上管板(6)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进液腔(5)和负压腔(7);
所述进液腔(5)设有进液口(3),所述进液口(3)贯穿壳体(1);
所述负压腔(7)设有进气口(4)和多个混合组件,所述进气口(4)贯穿壳体(1);
所述混合组件包括上管(8)和下管(9),所述上管(8)的一端与进液腔(5)连通,上管(8)与下管(9)对应设置,所述下管(9)与上管(8)之间设有进气间隙(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8)远离下管(9)的一端内径较大,上管(8)靠近下管(9)的一端内径较小,所述下管(9)远离上管(8)的一端内径较大,下管(9)靠近上管(8)的一端内径较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8)连接于上管板(6),上管(8)靠近下管(9)的一端为压缩口(13),所述下管(9)靠近上管(8)的一端为混合口(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口(14)的内径大于压缩口(13)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8)和下管(9)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柱(11),多个连接柱(11)呈环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连接有下管板(2),所述下管(9)连接于下管板(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3)和进气口(4)均设有内螺纹。
CN202223552173.3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Active CN218981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2173.3U CN218981480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52173.3U CN218981480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1480U true CN218981480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52173.3U Active CN218981480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1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5087B (zh) 扩散/收缩组合管无阀压电泵
CN218131107U (zh) 一种射流式混合器
CN218981480U (zh) 一种负压微通道反应器
CN112047425A (zh) 一种流体动力三级空化装置
CN102435017A (zh) 一种采用多效复叠引射方式的喷射式热泵及大压比真空泵
TW202009059A (zh) 遞進射孔式粉碎細化結構
CN210224184U (zh) 一种引射器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进氢调节回氢装置
CN201621908U (zh) 一种双向活动式节流阀
EP3839209B1 (en) Pneumatic device
CN101116786A (zh) 气液分离装置及方法
CN100422568C (zh) 具有泵和过滤器组件的装置
WO2020078023A1 (zh) 一种液体活塞空压机
CN116044611A (zh) 变流阻缓冲罐以及火箭发动机输送系统
CN212277248U (zh) 一种新型带阀座的引射腔壳体
CN201972900U (zh) 扩散/收缩组合管无阀压电泵
CN211141627U (zh) 一种多孔直通式微细气泡发生装置
CN201990511U (zh) 微纳气泡释放器
CN111229073A (zh) 一种低压降高效管道混合器
CN215333686U (zh) 一种水喷射抽气器
CN214533601U (zh) 单面双组叶片式氢气循环泵
CN108843618A (zh) 一种增压件
CN216077521U (zh) 一种隔膜泵
CN218509821U (zh) 一种节能型增粘真空喷射泵
CN116656473A (zh) 一种高速相流生物细胞破碎装置
CN2746164Y (zh) 自吸泵的整合式泵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