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0570U -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0570U
CN218980570U CN202223507681.XU CN202223507681U CN218980570U CN 218980570 U CN218980570 U CN 218980570U CN 202223507681 U CN202223507681 U CN 202223507681U CN 218980570 U CN218980570 U CN 218980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sludge
mud
collecting
tank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76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治军
李睿
梁虎
李世胜
何灼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anfeng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anfeng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anfeng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anfeng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76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0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0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0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进水管、沉淀池出水管和沉淀池本体,所述沉淀池进水管和沉淀池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沉淀池本体的两端;设置有所述沉淀池进水管和沉淀池出水管一侧的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设有倾斜板,使沉淀池本体的底部形成泥斗;所述泥斗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所述污泥收集装置的每一个平面均设有污泥收集管,相邻污泥收集装置之间的污泥收集管相互错开,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可以根据泥斗底部的长度,在泥斗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使其与倾斜板配合,便于污泥的集中沉降,而污泥收集管可以对污泥进行快速抽取。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但是,在人们日常的生产和活动中,难免会产生污水,并且往往在大部分的污水中,还混杂有大量的污泥,因此,人们需要对这部分的污水进行过滤,使污水中的污泥被分离出来。
而对于污水中的污泥进行分离,一般会在沉淀池的污水中加入絮凝剂,絮凝剂在反应后,污泥会形成沉淀并沉降在沉淀池底部的泥斗中,此外,对于这样的污水处理,其泥斗也是很大型的,其长宽度都会较长,但是,泥斗两侧的倾斜板的倾斜角度和设置高度是有坡度的要求限制的,因此,泥斗的两个倾斜板之间的泥斗底部,往往会有一段水平的区域,当污水中的污泥量并不多时,沉降下来的污泥沉降物会散落在泥斗中的每一个角落里,这样就导致了在对污泥进行抽取时存在了困难,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多个泥斗的沉淀池,便于污泥的集中沉降和吸附,但是,具有多个泥斗的沉淀池,其价格是较为昂贵的。
此外,目前的沉淀池在对泥斗中的污泥进行抽取时,一般会通过螺旋转轴将污泥由泥斗的底部导出,但是,通过螺旋转轴导出污泥的方式,也使得沉淀池的价格进一步提高。
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实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进水管、沉淀池出水管和沉淀池本体;
所述沉淀池进水管和沉淀池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沉淀池本体的两端;
设置有所述沉淀池进水管和沉淀池出水管一侧的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设有倾斜板,使沉淀池本体的底部形成泥斗;
所述泥斗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所述污泥收集装置的每一个平面均设有污泥收集管,相邻污泥收集装置之间的污泥收集管相互错开,通过倾斜板的设置,使得沉淀池本体的底部形成泥斗,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泥斗底部的长度,在泥斗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使其与倾斜板配合,将泥斗的底部分隔成多个较小的污泥沉降区,便于污泥沉降收集的同时,再利用相互错开设置的污泥收集管,就可以配合抽泥泵快速的对泥斗底部的污泥进行吸附收集,简单方便,而通过利用污泥收集装置对泥斗的底部进行分隔,并利用抽泥泵抽出污泥,能大幅度降低沉淀池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收集装置包括抽泥泵连接端口、连接加强块和设置在泥斗底部呈中空状的污泥收集固定座;
所述污泥收集固定座的横截面呈梯形;
所述污泥收集管设置在污泥收集固定座的每一个平面上,相邻所述污泥收集管之间通过连接加强块相连接;
所述抽泥泵连接端口设置在污泥收集固定座上,通过将呈中空状的污泥收集固定座设置在泥斗的底部,由于污泥收集固定座的横截面呈梯形,因此,当泥斗两侧的倾斜板之间的距离过长时,可以通过污泥收集固定座的增设,使泥斗底部形成两个甚至多个相互独立的污泥沉降区,因此便于污泥的集中沉降,而连接加强块则可以加强多个污泥收集管之间的连接关系,当需要对沉淀池本体中沉降的污泥进行抽取时,可以将抽泥泵的抽泥管连接在污泥收集固定座的抽泥泵连接端口上,此时,抽泥泵启动,就可以对污泥进行吸附,污泥收集固定座在抽取泥污时,会在污泥收集固定座的周围形成负压区,因此,沉降的污泥能更好的被抽出,简单方便。
更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收集管的端部设有扩展端口,所述扩展端口的边缘包设有耐磨包边,通过扩展端口的设置,使污泥收集管能扩大吸附的范围,加强污泥收集管对污泥的吸附效果,而耐磨包边的设置,可以避免在搬运或安装的过程中,扩展端口直接与其它器件接触出现磨损的情况,对扩展端口起到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收集固定座、污泥收集管、扩展端口和连接加强块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的污泥收集固定座、污泥收集管、扩展端口和连接加强块,简化了污泥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便于污泥收集装置的安装与拆卸。
更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收集固定座的倾斜面与泥斗底部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50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污泥收集固定座,使污泥收集固定座的倾斜面与泥斗底部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能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板与泥斗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50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倾斜板的角度进行设置,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本体的顶部设有漂浮物隔板,通过漂浮物隔板的设置,可以对沉淀池进水管输入到沉淀池本体中的浮水植物或浮在水面上油污进行阻隔,便于人们进行处理的同时,也延长了二次过滤池中活性炭过滤棉或活性炭过滤滤芯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外侧设有二次过滤池,所述沉淀池本体通过沉淀池出水管与二次过滤池相连通,通过在沉淀池本体的外侧设置二次过滤池,可以对沉淀处理后的水体进行再次过滤,确保水体在过滤后更加干净。
更进一步的,所述二次过滤池内设有安装网,所述安装网上设有活性炭过滤棉或活性炭过滤滤芯,所述二次过滤池的底部设有二次过滤池出水管,通过在二次过滤池内设置的安装网,可以对活性炭过滤棉或活性炭过滤滤芯起到支撑的作用,而在二次过滤池底部设置的二次过滤池出水管,可以对二次过滤池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排出,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板、泥斗、漂浮物隔板、沉淀池本体和二次过滤池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的倾斜板、泥斗、漂浮物隔板、沉淀池本体和二次过滤池,简化了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的整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通过倾斜板的设置,使得沉淀池本体的底部形成泥斗,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泥斗底部的长度,在泥斗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使其与倾斜板配合,将泥斗的底部分隔成多个较小的污泥沉降区,便于污泥沉降收集的同时,再利用相互错开设置的污泥收集管,就可以配合抽泥泵快速的对泥斗底部的污泥进行吸附收集,简单方便,而通过利用污泥收集装置对泥斗的底部进行分隔,并利用抽泥泵抽出污泥,能大幅度降低沉淀池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在泥斗内设有多个污泥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污泥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沉淀池进水管、2为沉淀池出水管、3为沉淀池本体、4为倾斜板、5为泥斗、6为污泥收集装置、7为污泥收集管、8为抽泥泵连接端口、9为连接加强块、10为污泥收集固定座、11为扩展端口、12为耐磨包边、13为漂浮物隔板、14为二次过滤池、15为安装网、16为活性炭过滤棉、17为二次过滤池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进水管1、沉淀池出水管2和沉淀池本体3;沉淀池进水管1和沉淀池出水管2分别设置在沉淀池本体3的两端;设置有沉淀池进水管1和沉淀池出水管2一侧的沉淀池本体3的底部设有倾斜板4,使沉淀池本体3的底部形成泥斗5;泥斗5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6,污泥收集装置6的每一个平面均设有污泥收集管7,相邻污泥收集装置6之间的污泥收集管7相互错开,通过倾斜板4的设置,使得沉淀池本体3的底部形成泥斗5,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泥斗5底部的长度,在泥斗5的底部设置一个或多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6,使其与倾斜板4配合,将泥斗5的底部分隔成多个较小的污泥沉降区,便于污泥沉降收集的同时,再利用相互错开设置的污泥收集管7,就可以配合抽泥泵快速的对泥斗5底部的污泥进行吸附收集,简单方便,而通过利用污泥收集装置6对泥斗5的底部进行分隔,并利用抽泥泵抽出污泥,能大幅度降低沉淀池的生产成本。
如图5所示,污泥收集装置6包括抽泥泵连接端口8、连接加强块9和设置在泥斗5底部呈中空状的污泥收集固定座10;污泥收集固定座10的横截面呈梯形;污泥收集管7设置在污泥收集固定座10的每一个平面上,相邻污泥收集管7之间通过连接加强块9相连接;抽泥泵连接端口8设置在污泥收集固定座10上,通过将呈中空状的污泥收集固定座10设置在泥斗5的底部,由于污泥收集固定座10的横截面呈梯形,因此,当泥斗5两侧的倾斜板4之间的距离过长时,可以通过污泥收集固定座10的增设,使泥斗5底部形成两个甚至多个相互独立的污泥沉降区,因此便于污泥的集中沉降,而连接加强块9则可以加强多个污泥收集管7之间的连接关系,当需要对沉淀池本体3中沉降的污泥进行抽取时,可以将抽泥泵的抽泥管连接在污泥收集固定座10的抽泥泵连接端口8上,此时,抽泥泵启动,就可以对污泥进行吸附,污泥收集固定座10在抽取泥污时,会在污泥收集固定座10的周围形成负压区,因此,沉降的污泥能更好的被抽出,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污泥收集管7的端部设有扩展端口11,扩展端口11的边缘包设有耐磨包边12,通过扩展端口11的设置,使污泥收集管7能扩大吸附的范围,加强污泥收集管7对污泥的吸附效果,而耐磨包边12的设置,可以避免在搬运或安装的过程中,扩展端口11直接与其它器件接触出现磨损的情况,对扩展端口11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中,污泥收集固定座10、污泥收集管7、扩展端口11和连接加强块9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的污泥收集固定座10、污泥收集管7、扩展端口11和连接加强块,简化了污泥收集装置6的整体结构,便于污泥收集装置6的安装与拆卸。
其中,污泥收集固定座10的倾斜面与泥斗5底部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50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污泥收集固定座10,使污泥收集固定座10的倾斜面与泥斗5底部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能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而倾斜板4与泥斗5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50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倾斜板4的角度进行设置,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在沉淀池本体的顶部设有漂浮物隔板13,通过漂浮物隔板13的设置,可以对沉淀池进水管1输入到沉淀池本体3中的浮水植物或浮在水面上油污进行阻隔,便于人们进行处理的同时,也延长了二次过滤池14中活性炭过滤棉16或活性炭过滤滤芯的使用寿命,而在沉淀池本体3的外侧设有二次过滤池14,沉淀池本体3通过沉淀池出水管2与二次过滤池14相连通,通过在沉淀池本体3的外侧设置二次过滤池14,可以对沉淀处理后的水体进行再次过滤,确保水体在过滤后更加干净,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二次过滤池14内设有安装网15,安装网15上设有活性炭过滤棉16或活性炭过滤滤芯,二次过滤池14的底部设有二次过滤池出水管2,通过在二次过滤池14内设置的安装网15,可以对活性炭过滤棉16或活性炭过滤滤芯起到支撑的作用,而在二次过滤池14底部设置的二次过滤池出水管17,可以对二次过滤池14净化后的水体进行排出,简单方便,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倾斜板4、泥斗5、漂浮物隔板13、沉淀池本体3和二次过滤池14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的倾斜板4、泥斗5、漂浮物隔板13、沉淀池本体3和二次过滤池14,简化了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的整体结构。
实施例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在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设有倾斜板,使沉淀池本体的底部形成泥斗,其中,在泥斗的底部设有一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并在除底面外的污泥收集装置除底面外的每一个平面上均设有污泥收集管。
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长度较长的泥斗底部被分隔成多个长度较小的污泥沉降区,便于污泥的集中沉降,在需要对污泥进行抽取时,只需要通过开启抽泥泵,即可以对污泥进行抽取,在污泥抽取时,污泥收集固定座周围形成负压区,因此,沉降在污泥收集固定座周围的污泥能更好的被抽出,简单方便。
在实际应用中,污泥收集管可以设置在污泥收集固定座的两侧和上端面上,污泥收集固定座上端面设置的污泥收集管可以抽取上层的污泥从而减轻下层污泥的所受到的压力,而污泥收集固定座两侧的污泥收集管则可以快速抽取泥斗底部的污泥,利用这样的结构,既简化了污泥分离的难度,也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简单实用。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泥斗的底部设有两个甚至多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其中,相邻污泥收集装置上的污泥收集管相互错开设置,利用这样的结构,能更好的配合抽泥泵快速的对泥斗底部沉降的污泥进行抽取,简单方便。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进水管、沉淀池出水管和沉淀池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进水管和沉淀池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沉淀池本体的两端;
设置有所述沉淀池进水管和沉淀池出水管一侧的沉淀池本体的底部设有倾斜板,使沉淀池本体的底部形成泥斗;
所述泥斗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横截面呈梯形的污泥收集装置,所述污泥收集装置的每一个平面均设有污泥收集管,相邻污泥收集装置之间的污泥收集管相互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装置包括抽泥泵连接端口、连接加强块和设置在泥斗底部呈中空状的污泥收集固定座;
所述污泥收集固定座的横截面呈梯形;
所述污泥收集管设置在污泥收集固定座的每一个平面上,相邻所述污泥收集管之间通过连接加强块相连接;
所述抽泥泵连接端口设置在污泥收集固定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管的端部设有扩展端口,所述扩展端口的边缘包设有耐磨包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固定座、污泥收集管、扩展端口和连接加强块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收集固定座的倾斜面与泥斗底部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5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与泥斗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15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顶部设有漂浮物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本体的外侧设有二次过滤池,所述沉淀池本体通过沉淀池出水管与二次过滤池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过滤池内设有安装网,所述安装网上设有活性炭过滤棉或活性炭过滤滤芯,所述二次过滤池的底部设有二次过滤池出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泥斗、漂浮物隔板、沉淀池本体和二次过滤池为一体式结构。
CN202223507681.XU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Active CN218980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7681.XU CN2189805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7681.XU CN2189805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0570U true CN218980570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88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7681.XU Active CN21898057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05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2052U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CN206045510U (zh) 水处理用过滤池
CN108328762A (zh) 一种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CN218980570U (zh) 一种新型污泥收集沉淀池
CN2801258Y (zh) 家庭自来水立式不锈钢净水过滤器
CN2291960Y (zh) 一种新型弧形格栅污水过滤器
CN109650587B (zh) 一种多级沉降园林污水再生系统
CN106242234A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和矿业污泥处理的环保净化装置
CN216687626U (zh) 一种多重过滤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CN104623935B (zh) 配备气水反冲洗系统的小型快滤池及其过滤及反冲洗工艺
CN213610238U (zh)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废水回收装置
CN106365406A (zh) 一种工业污泥压缩净化装置
CN202146674U (zh) 腮式过滤器
KR20030058803A (ko) 간이 상수도 여과장치
CN207371213U (zh) 一种折流式污水处理沉淀池
CN102258912B (zh) 腮式过滤器
CN111632430B (zh) 一种基于不同介质的模块化斜板式污水高效沉淀工艺
CN206081818U (zh) 高压精细过滤器
CN215483263U (zh)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模块
CN214634644U (zh) 一种高效石英砂过滤器
CN213555837U (zh) 一种用于梁场养护水的水处理装置
CN217679389U (zh) 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15161872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CN108529775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1486798U (zh) 一种低阻力的管道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