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9174U - 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9174U
CN218979174U CN202220631011.XU CN202220631011U CN218979174U CN 218979174 U CN218979174 U CN 218979174U CN 202220631011 U CN202220631011 U CN 202220631011U CN 218979174 U CN218979174 U CN 218979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knife
tube
main body
pip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10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雪英
尹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ec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10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9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9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9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一种刀套组件,其包括第一管套、第二管套以及第三管套;第一管套的近端与第二管套的远端铰接且导通;第三管套可活动地插设于第一管套内,其远端与第一管套的近端铰接且导通;其中,第一管套用于套设于刀头的远端;而第三管套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二管套的轴线运动,以驱动第一管套相对于第二管套转动,从而驱动刀头的远端相对于第二管套转动。该刀套组件能够对刀头的工作弯曲角度进行精确调整,从而能够扩大刀头的工作范围,还能够提高手术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用的刀头主要是为了精确实现切割消融组织和精确术中止血,该类器械一般应用在微创手术中。而现有刀头的结构较为固定,固定的工作角度,使刀头的工作面单一,当应用在复杂、狭小的手术环境中时,单一的工作面无法到达某些特殊位置,器械的灵活程度不够,会影响手术的操作性和实际使用效果。更有甚者,需要两支或两支以上的不同角度刀头来完成同一台手术,不但操作繁琐,而且增加病人的费用,浪费资源。
即使有能弯曲的刀头,有些弯曲半径大,弯曲角度不精确,而且一般是靠手的握力与弹簧的弹力相互作用来实现弯曲,只能弯曲到某个角度,不能维持在这个角度上,操作者随时都要控制好手的握力与弹簧力的大小,不但手累,而且心还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刀套组件,包括第一管套、第二管套以及第三管套;
第一管套的近端与第二管套的远端铰接且导通;
第三管套沿第二管套的轴线可活动地插设于第一管套内,其远端与第一管套的近端铰接且导通;
其中,第一管套用于套设于刀头的远端;而第三管套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二管套的轴线运动,以驱动刀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管套的外周开设有滑槽,滑槽沿第二管套的轴线方向延伸;
第三管套还包括与第一管套可转动地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与滑槽可滑动地配合。
一种刀套,包括主体、外管、内管、驱动组件以及上述的刀套组件;
外管的近端与主体连接,外管的远端与第二管套的近端连接,且外管与第二管体导通;
内管可活动地设置于外管内,内管的远端与第三管套的近端连接,内管的近端可活动地与主体连接;
驱动组件与主体连接,且驱动组件与内管的近端传动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内管相对于外管运动,以带动第三管套相对于第二管套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刀套还包括连接于外管外周的定位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齿条、齿轮以及电机;
齿条与内管的近端连接,且齿条沿内管的轴线方向设置;齿轮与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且齿轮与齿条啮合;
电机与主体连接,电机用于驱动齿轮转动,以驱动齿条运动,进而驱动内管相对于外管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刀套还包括控制器以及多个角度控制按钮;
控制器与角度传感器及电机电连接;
控制器与主体连接;多个角度控制按钮均与主体连接,多个角度控制按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刀套还包括与主体连接的多个指示灯,每个指示灯均与一个角度控制按钮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与主体连接,并用于检测齿轮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主体包括上盖及下盖,上盖与下盖连接,并共同形成容置腔;
驱动组件容置于容置腔内,内管的远端可活动地连接于容置腔。
一种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包括刀头、电缆、插头以及上述的刀套;
第一管套套设于刀头的远端,且刀头的工作极位于第一管套外,电缆的两端分别与插头及刀头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刀套组件包括第一管套、第二管套以及第三管套;第一管套的近端与第二管套的远端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一管套与第二管套导通;第三管套沿第二管套的轴线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一管套及第二管套内,第三管套的远端与第一管套的近端可转动地连接,且第三管套与第一管体导通;其中,第一管套用于套设于刀头的远端;而第三管套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二管套的轴线运动,以驱动第一管套相对于第二管套转动,从而驱动刀头的远端相对于第二管套转动。
由此,在采用该刀套组件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使得第三管套沿第二管套的轴线运动,便可以驱动第一管套相对于第二管套转动,从而驱动刀头的远端相对于第二管套转动,进而能够将刀头的远端调整至手术所需的角度。
该刀套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在手术的过程中,能够对刀头的工作弯曲角度进行精确调整,从而能够扩大刀头的工作范围,在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及工作强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手术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刀套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刀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刀套组件的转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角度控制按钮及指示灯的设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的闭环检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的转动示意图。
图标:100-刀套组件;110-第一管套;120-第二管套;130-第三管套;121-滑槽;200-刀套;210-主体;220-外管;230-内管;240-驱动组件;250-定位套;241-齿条;242-齿轮;243-电机;244-角度传感器;260-控制器;270-角度控制按钮;280-指示灯;300-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10-刀头;320-电缆;330-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包括刀头310、电缆320、插头330以及刀套200;第一管套110套设于刀头310的远端,且刀头310的工作极位于第一管套110外,电缆320的两端分别与插头330及刀头310电连接。
其中,刀套200包括主体210、外管220、内管230、驱动组件240以及刀套组件100;
而刀套组件100包括第一管套110、第二管套120以及第三管套130;第一管套110的近端与第二管套120的远端铰接且导通;第三管套130可活动地插设于第一管套110内,其远端与第一管套110的近端铰接且导通;其中,第一管套110用于套设于刀头310的远端;而第三管套13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第二管套120的轴线运动,以驱动第一管套110相对于第二管套120转动,从而驱动刀头310的远端相对于第二管套120转动。
外管220的近端与主体210连接,外管220的远端与第二管套120的近端连接,且外管220与第二管体导通;内管230可活动地设置于外管220内,内管230的远端与第三管套130的近端连接,内管230的近端可活动地与主体210连接;驱动组件240与主体210连接,且驱动组件240与内管230的近端传动连接,驱动组件240用于驱动内管230相对于外管220运动,以带动第三管套130相对于第二管套120运动。
请参照图1-图7,该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的工作原理是:
该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通过驱动组件240驱动内管230的近端的运动,便可使得内管230相对于外管220运动,而在手术的过程中,当外管220相对于患者的位置不变时,内管230在外管220中的运动,便可带动与内管230连接的第三管套130运动;进而通过第三管套130相对于第二管套120运动,便可驱动第一管套110相对于第二管套120转动;
进而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对位于第一管套110内的刀头310的弯曲角度进行调整,从而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通过对内管230的运动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精确的控制刀头310的弯曲角度进行精确控制,进而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手术刀的工作极的工作范围。
综上,该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在手术的过程中,能够对刀头310的工作弯曲角度进行精确调整,从而能够扩大刀头310的工作范围,在降低医生的操作难度及工作强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手术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全文中,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在使用过程中,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的前端用于伸入人体内,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的后端由医生操作。因此,相对地,每个零部件靠近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的前端的部分称为该零部件的远端,该零部件靠近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后端的部分称为该零部件的近端。
其次,插头330用于外部电源插座插接,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而电缆320将刀头310与插头330电连接,其目的是向刀头310提供电能;而由上述内容可知,刀头310组件包括第一管套110、第二管套120及第三管套130,而刀套200还包括内管230及外管220;且第一管套110与第二管套120导通,第三管套130与第一管套110导通,而内管230与第三管套130导通,由此,在布置电缆320时,电缆320可以经由内管230、第三管套130及第二管套120伸入第一管套110,并与刀头310电连接。
另外,在将第二管套120与外管220连接,第三管套130与内管230连接时,可以使得第二管套120的外径与外管220的外径一致,第三管套130的外径与内管230的外径一致,以便于进行对接,而且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或可拆卸地连接;而在采用第二管套120与外管220可拆卸地连接,第三管套130与内管230可拆卸地连接时,可以通过对外管220及内管230的长度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类型的手术需求。
而且,在转动连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套120以及第一管套110及第三管套130时,为简化刀套组件100的结构以及结构体积,故,可以采用将铆钉作为转轴的方式。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7,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二管套120时,可以在第二管套120的外周开设有滑槽121,滑槽121沿第二管套120的轴线方向延伸;而第三管套130还包括与第一管套110可转动地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与滑槽121可滑动地配合。
由此,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避免第三管套130在第二管体中滑动,并驱动第一管套110在预设活动范围内转动时,第二管套120对其起到干涉的作用;还能够对连接部的运动进行限制,以将第一管套110的转动角度限制在预设活动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转动连接第一管套110及第二管套120,以及转动连接第一管套110及第三管套130时,第一管套110上用于与第二管套120及第三管套130的位置不同,而且两个转动连接处的转动轴线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在手术的过程中,对外管220的位置固定,故,刀套200还包括连接于外管220外周的定位套250。
基于上述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主体210时,为便于对其进行维护,故,主体210包括上盖及下盖,上盖与下盖连接,并共同形成容置腔;驱动组件240容置于容置腔内,内管230的远端可活动地连接于容置腔。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7,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驱动组件240时,驱动组件240可以包括齿条241、齿轮242以及电机243;其中,齿条241与内管230的近端连接,且齿条241沿内管230的轴线方向设置;齿轮242与主体210可转动地连接,且齿轮242与齿条241啮合;
而电机243与主体210连接,电机243用于驱动齿轮242转动,以驱动齿条241运动,进而驱动内管230相对于外管220运动。
由此,通过电机243的转动,便可驱动齿轮242相对于主体210转动,而由于齿轮242与齿条241啮合,故齿轮242的转动,会驱动齿条241及内管230运动,从而在内管230运动的过程中,便可带动第三管套130运动,从而确定第一管套110运动,由此,实现调整刀头310的弯曲角度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240还可以包括变速轮组,且目的是在电机243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输出的转速进行调整,从而以精确控制刀头310的弯曲角度。
而在此过程中,为实现对刀头310的弯曲角度的精确控制,故,可以通过对齿轮242的转动角度进行精确控制,基于此,在电机243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电机243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时间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刀头310弯曲角度的精确控制。
具体的,请参照图1-图7,为实现对刀头310弯曲角度的精确控制,而刀套200还包括控制器260以及多个角度控制按钮270;控制器260与角度传感器244及电机243电连接;控制器260与主体210连接;多个角度控制按钮270均主体210连接,多个角度控制按钮270均与控制器260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260容置于容置腔内,而多个角度控制按钮270均与上盖或下盖连接。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控制器260能够在接收到其中一个角度控制按钮270的控制信号后,便可按预设的工作状态工作,对电机243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刀头310弯曲角度的精确控制;
而且在此过程中,为对弯曲角度的进行检测,并对使用者起到提示的作用,故,驱动组件240还包括角度传感器244;角度传感器244与主体210连接,并用于检测齿轮242的转动角度。刀套200还包括与主体210连接的多个指示灯280,每个指示灯280均与一个角度控制按钮270对应;而且多个指示灯280均与上盖或下盖连接。
由此,当控制器260能够在接收到其中一个角度控制按钮270的控制信号后,并按预设的工作状态对电机243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并使得刀头310弯曲至预设角度时,通过角度传感器244能够对齿轮242的转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反馈至控制器260中,在控制器260确认电机243的实际转动角度与预设的转动角度一致时,便可控制与该角度控制按钮270对应的指示灯280亮起,从而能够便于向使用者反馈该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的使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内容可知,该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包括多个角度控制按钮270,并在控制器260中,每个角度控制按钮270均对应于一种预设运行程序,从而使得每个角度控制按钮270对应的控制器260控制电机243转动的角度均不同;同理,每个指示灯280均对应于一个转动角度,且每个指示灯280的对应角度,与角度控制按钮270的对应角度一致;由此,通过指示灯280、交底传感器以及控制器260形成了对刀头310弯曲角度控制的闭环检测,具体的,控制器260接受来自角度控制按钮270的控制信号,并控制电机243转动,电机243带动齿轮242驱动齿条241转动,此时,角度传感器244便会将表征检测到的齿轮242实际转动角度的转动信号传递至控制器260中,而后在控制器260确认电机243的实际转动角度与预设的转动角度一致时,控制该角度控制按钮270对应的指示灯280亮起。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控制器260能够对电机243的工作状态以及齿轮242的转动进行控制以及记忆,以便于在接收到多次的角度控制按钮270的控制信号后,对刀头310的弯曲交底进行精确控制。具体的,当每按其中一个角度控制按钮270后,控制器260控制电机243带动齿轮242驱动齿条241转动后,通过控制器260对控制指令的存储,并结合角度传感器244的检测作用,使得其他角度控制按钮270被按下后,控制器260能够根据所在齿轮242及齿条241的位置决定电机243转动的方向和速度,从而达到目标的转动角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以控制信号周期为20MS的脉宽调制(PWM)信号为例,其中脉冲宽度从0.5-2.5MS,相对应的输出轴位置为0-180度,呈线性变化。也就是说,给他提供一定的脉宽,它的输出轴就会保持一定对应角度上,无论外界转矩怎么改变,直到给它提供一个另外宽度的脉冲信号,它才会改变输出角度到新的对应位置上。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7,以刀头310的转动角度为0°(如图7-A所示)、15°(如图7-B所示)、30°(如图7-C所示)、45°(如图7-D所示)及60°(如图7-E所示)为例;
主体210上设置有与0°、15°、30°、45°及60°一一对应的5°个角度控制按钮270;以及与0°、15°、30°、45°及60°一一对应的5个指示灯280;需要说明的是,以与第二管套120的轴线平齐的状态为0°。
而且在开始手术前,刀头310的转动角度默认处于0°;
当按一下15°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后,刀头310在第一管套110的转动作用下,会转动至15°的位置并维持在15°;同时,对应15°的指示灯280以绿色高亮显示;
同理,当按一下30°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后,刀头310在第一管套110的转动作用下,会转动至30°的位置并维持在30°;同时,对应30°的指示灯280以绿色高亮显示;
当按一下45°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后,刀头310在第一管套110的转动作用下,会转动至45°的位置并维持在45°;同时,对应45°的指示灯280以绿色高亮显示;
当按一下60°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后,刀头310在第一管套110的转动作用下,会转动至60°的位置并维持在60°;同时,对应60°的指示灯280以绿色高亮显示;
即,在0°、15°、30°、45°及60°中相对应的角度控制按钮270被按下后,不管刀头310当前处在哪一个角度,都会快速地旋转到按下角度控制按钮270对应的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上,对应的角度数字绿色高亮显示。比如,刀头310的处于15°,按一下60°对应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后,则刀头310会快速地旋转到60°并维持在60°,对应60°的指示灯280以绿色高亮显示;再按一下0°对应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后,则刀头310会快速地旋转到0°并维持在0°,对应0°的指示灯280以绿色高亮显示;
而且在开始手术前,刀头310的转动角度默认处于0°;当刀头310连接到主机后,刀头310处于0°,方便刀头310以最小尺寸进出手术通道。刀头310以0°进入手术区域,操作者可根据手术需要按一下相应角度对应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刀头310都会快速地旋转到对应的角度并维持在该角度上,此时操作者就可轻松地握着主体210进行手术;如果需要换另一个角度,只需按一下另一角度对应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就又可以轻松地握着主体210进行手术,直至手术完成,操作者按一下0°对应的角度控制按钮270,则刀头310会快速地旋转到0°并维持在0°,刀头310又以最小尺寸从手术通道轻松地出来。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刀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套(110)、第二管套(120)以及第三管套(130);
所述第一管套(110)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管套(120)的远端铰接且导通;
所述第三管套(130)可活动地插设于所述第一管套(110)内,其远端与所述第一管套(110)的近端铰接且导通;
其中,所述第一管套(110)用于套设于刀头(310)的远端;而所述第三管套(13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管套(120)的轴线运动,以驱动所述刀头(31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套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套(120)的外周开设有滑槽(121),所述滑槽(121)沿所述第二管套(120)的轴线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管套(13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管套(110)可转动地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滑槽(121)可滑动地配合。
3.一种刀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套(200)包括主体(210)、外管(220)、内管(230)、驱动组件(240)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刀套组件(100);
所述外管(220)的近端与所述主体(210)连接,所述外管(220)的远端与所述第二管套(120)的近端连接,且所述外管(220)与所述第二套管导通;
所述内管(23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管(220)内,所述内管(230)的远端与所述第三管套(130)的近端连接,所述内管(230)的近端可活动地与所述主体(210)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240)与所述主体(210)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240)与所述内管(230)的近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240)用于驱动所述内管(230)相对于所述外管(220)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三管套(130)相对于所述第二管套(120)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套(2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外管(220)外周的定位套(2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240)包括齿条(241)、齿轮(242)以及电机(243);
所述齿条(241)与所述内管(230)的近端连接,且所述齿条(241)沿所述内管(230)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齿轮(242)与所述主体(210)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齿轮(242)与所述齿条(241)啮合;
所述电机(243)与所述主体(210)连接,所述电机(243)用于驱动所述齿轮(242)转动,以驱动所述齿条(241)运动,进而驱动所述内管(230)相对于所述外管(220)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240)还包括角度传感器(244);所述角度传感器(244)与所述主体(210)连接,并用于检测所述齿轮(242)的转动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套(200)还包括控制器(260)以及多个角度控制按钮(270);
所述控制器(260)与所述角度传感器(244)及所述电机(243)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260)与主体(210)连接;多个所述角度控制按钮(270)均与所述主体(210)连接,多个所述角度控制按钮(270)均与所述控制器(26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套(200)还包括与所述主体(210)连接的多个指示灯(280),每个所述指示灯(280)均与一个所述角度控制按钮(270)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刀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210)包括上盖及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并共同形成容置腔;
所述驱动组件(240)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管(230)的远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置腔。
10.一种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300)包括刀头(310)、电缆(320)、插头(330)以及如权利要求3-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刀套(200);
所述第一管套(110)套设于所述刀头(310)的远端,且所述刀头(310)的工作极位于所述第一管套(110)外,所述电缆(3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插头(330)及所述刀头(310)电连接。
CN202220631011.X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Active CN218979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1011.XU CN218979174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1011.XU CN218979174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9174U true CN218979174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22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1011.XU Active CN218979174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91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2627A (zh) * 2024-01-15 2024-02-20 诺美伊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旋切手术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2627A (zh) * 2024-01-15 2024-02-20 诺美伊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旋切手术刀
CN117562627B (zh) * 2024-01-15 2024-04-19 诺美伊创医疗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旋切手术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5619B2 (en) Depth controllable and measurable medical drive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896230B2 (en) Handheld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device including load sensor having spherical ball pivots
US11857194B2 (en) Handheld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system
US11864768B2 (en) Handheld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system
US11317909B2 (en) Surgical device having multiple drivers
EP1912572B1 (en) A surgical device
EP1485028B1 (en) Drive shaft for an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device
EP23324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contact electronic articulation sensing
CN218979174U (zh) 一种刀套组件、刀套及弯曲角度可调的手术刀
US11771432B2 (en) Stapling and cutting to default values in the event of strain gauge data integrity loss
WO2023037232A1 (en) Slow speed staple and staple relaxation for stapling optimization
EP3939521B1 (en) Handheld electromechanical surgical system
CN209269763U (zh) 一种带有器械击发指示功能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