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9153U -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9153U
CN218979153U CN202222685989.7U CN202222685989U CN218979153U CN 218979153 U CN218979153 U CN 218979153U CN 202222685989 U CN202222685989 U CN 202222685989U CN 218979153 U CN218979153 U CN 218979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stabilization
lumbar
stabilization structure
dynamic
constr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859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祥耀
鲁世保
张庆明
王居勇
曹立
黄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anwu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wu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Xuanwu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26859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9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9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9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外科腰椎手术内固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动态稳定结构位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动态稳定结构包括翼凸和C型槽;C型槽设置在动态稳定结构的中部、且背向椎体安装;翼凸设有多个,多个翼凸分别沿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端;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翼凸中间设有与腰椎棘突相匹配凹槽;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需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降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和内固定断裂风险,减少椎旁肌等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减少对腰椎后柱结构完整性的依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外科腰椎手术内固定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背景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主诉为神经源性跛行或臀部和腿部疼痛,如果保守治疗失败或生活质量逐渐受损,则需手术治疗。经典的手术治疗是减压以缓解神经根症状和神经源性跛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需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是为了防止腰椎滑脱等腰椎失稳逐步进展,并允许广泛的腰椎减压,包括部分切除增生肥大的关节突关节。然而,腰椎融合术也有其局限性。腰椎融合会增加邻近活动节段的应力,并可能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腰椎融合失败后假关节形成也会降低临床疗效。腰椎融合术依赖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提供稳定的融合环境,而安装椎弓根钉棒系统需要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对椎旁软组织造成损伤。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在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无动态稳定结构,现有技术是由连接杆A纵向固定于椎体B两侧,需要将固定椎板C切除节段及上下邻近节段椎体,并将全部节段的椎旁肌D完全剥离,创伤较大。
动态稳定技术是融合的另一种选择,目的是通过恢复稳定性来消除或尽可能减少相邻节段退变,同时保持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常用的动态稳定系统包括人工椎间盘(如Active-L、Prodisc-L等)、动态内固定系统(如Dynesys系统、K-ROD系统以及Isobar等)以及棘突间撑开装置(如Coflex、X-STOP等)。
人工椎间盘通常分为球窝关节型(第一代人工腰椎间盘,如Charité、ProDisc)、粘弹性型(第二代人工腰椎间盘,如activ-L、Freedom)两种。球窝关节设计在轴向上是完全刚体,并且没有像正常椎间盘或变形椎间盘一样对屈曲以及旋转进行限制,这将会导致活动范围的变化,节段性前凸形成或者关节突关节超负荷。粘弹性人工腰椎间盘(第二代人工腰椎间盘)在生物力学性能上占有绝对优势,通常能够提供3个活动轴的6个自由度的活动;并且能够吸收振动;能够更好地缓解背痛和腿痛。然而,人工椎间盘的应用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出现椎间盘高度明显下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失稳的患者不适于采用此治疗方法。除此之外,人工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性能高度依赖腰椎后柱结构的完整性,需进行腰椎全椎板切除减压的患者同样不适用此种动态稳定装置。
动态内固定系统主要采用弹性连接棒取代传统刚性钛合金连接棒,从而使钉棒系统产生动态稳定效果。然而,此类动态稳定系统尚有不足。其中,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由聚碳酸酯聚氨酯柔性连接棒,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轴心条带,以及钛合金椎弓根螺钉构成。Dynesys系统中有较少载荷作用于后方骨性单元,从而导致椎弓根螺钉周围应力集中现象更为明显。其植入后的运动限制导致椎弓根螺钉的扭矩更高,屈伸和侧弯的扭矩分别增加56%和86%。K-ROD系统由钛合金椎弓根螺钉、两根钛合金线缆连接棒和两根聚芳醚酮柔性连接棒组成。此系统无法按照脊柱曲度进行有效折弯,并且在切割后会破坏连接棒内部结构,影响其机械性能。Isobar系统为半刚性稳定系统,主要由通用的椎弓根螺钉和两根动态连接棒组成。此系统同样不适用于长节段固定,并且无法按照实际脊柱曲度要求进行折弯。除此之外,上述动态内固定系统均不适用于需要进行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棘突间撑开装置(如Coflex、X-STOP等)为固定于棘突间隙的弹性结构。其主要作用为撑开棘突间隙,扩大椎间孔,增加后柱载荷,使腰椎力线前移,缓解腰椎间盘压力。其适应症较窄,主要适用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狭窄、无明显腰椎失稳、腰椎后柱完整的患者。不适用于椎间盘高度明显下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腰椎失稳的患者。除此之外,其植入后棘突所受应力增加,因此会增加手术节段棘突骨折的风险。并且,此类动态稳定系统伸展及旋转稳定性较差,对腰椎的稳定作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出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在置入后能使固定脊柱节段保留活动度,降低内固定系统应力集中现象,降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和内固定断裂风险,能够应用于需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适用范围更广,能够减少内固定节段,并且减少椎旁肌等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并能够有效减少其对腰椎后柱结构完整性的依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所述动态稳定结构位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
所述动态稳定结构包括翼凸和C型槽;
所述C型槽设置在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中部、且背向椎体安装;
所述翼凸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翼凸分别沿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端;
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所述翼凸中间设有与腰椎棘突相匹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稳定结构为C型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凸面;
所述凸面为弯曲面、且设置在所述C型结构的一侧;
所述凸面朝向椎体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为所述凸面一侧到所述C型槽一侧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所述翼凸中间的凹槽内卡入腰椎棘突。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固定孔;
所述第一固定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C型槽的上端和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长度方向贯穿;
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辅助连接装置相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固定孔;
所述第二固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两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孔。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孔的中心轴分别与所述C型槽的上端和下端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中心轴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C型槽内植入有适量的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夹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采用C型结构,其凸面朝向椎体,C型槽朝向外侧,根据实际要求对本动态稳定结构进行撑开或折弯,将腰椎棘突卡入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翼凸中间的凹槽内,在卡入后能使固定脊柱节段保留活动度,降低内固定系统应力集中现象,降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和内固定断裂风险;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翼凸中间设有与腰椎棘突相匹配凹槽结构,放置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上下两个翼凸中间的凹槽结构能够将腰椎棘突卡入,能够应用于需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适用范围更广;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动态稳定结构具有屈伸、侧弯和旋转活动度,模拟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和转胯回旋,能够被撑开或压缩塑型,更加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特点,能够更好地维持腰椎生理性活动度;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C型槽内可以按照患者实际需要植入有机硅等高分子材料夹层,有助于调节其整体生物力学性能;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动态稳定结构上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用于横向安装辅助连接装置,第二固定孔用于将辅助连接装置与本动态稳定结构锚定在一起,通过辅助连接装置配合安装,手术过程中只需要显露椎板切除部位及植入件的植入部位,无需完全剥离全部节段的椎旁肌,创伤较小,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之一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之一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之一的示意图二。
其中,A-连接杆;B-椎体;C-椎板;D-椎旁肌;1-翼凸;2-凸面;3-第一固定孔;4-第二固定孔;5-C型槽;E-辅助连接装置;F-第一紧固装置;G-植入件;H-第二紧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本动态稳定结构为C型结构,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具有屈伸、侧弯和旋转活动度,用于模拟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和转胯回旋,能够被撑开或压缩塑型,方便植入和腰椎曲度矫正,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其对腰椎后柱结构完整性的依赖。
在本实施例中,本动态稳定结构的屈伸范围+10°至-5°,侧弯范围+5°至-5°,旋转范围+5°至-5°。
本动态稳定结构包括翼凸1、凸面2、第一固定孔3、第二固定孔4和C型槽5。
凸面2为弯曲面、且设置在C型结构的一侧,C型槽5设置在C型结构的另一侧的中部位置,C型槽5用于本动态稳定结构在安装过程中的撑开及压缩操作,同时能够更好地维持腰椎生理性活动度。
凸面2一侧到C型槽5一侧的距离为本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
翼凸1对称设有四个、且沿本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方向贯穿设置于本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端,每两个翼凸1中间为凹槽结构,用于与腰椎棘突相匹配,有助于将上下节段腰椎的棘突与本动态稳定结构进行固定。
本动态稳定结构的两侧且垂直于第一固定孔3设有两个贯穿的第二固定孔4,每个第二固定孔4的中心轴分别与C型槽5的上下区域的第一固定孔3的中心轴共面,第二固定孔4用于穿入本动态稳定结构的辅助连接装置。
C型槽5的上下区域设有第一固定孔3,第一固定孔3对称设有四个、且沿本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方向贯穿;第一固定孔3用于安装紧固装置,并通过紧固装置将本动态稳定结构的辅助连接装置与本动态稳定结构固定在一起。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通过在C型槽5内植入适量的有机硅等高分子材料夹层,有助于调节其整体生物力学性能。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本动态稳定结构的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图5所示,首先将本动态稳定结构放置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凸面2朝向椎体,C型槽5朝向外侧,根据实际要求对本动态稳定结构进行撑开或折弯,使上下两个翼凸1中间的凹槽结构将腰椎棘突卡入,本动态稳定结构能够在腰椎棘突间产生弹性支撑作用,从而稳定腰椎后柱结构;然后将辅助连接装置E穿入第一固定孔3,调整植入件F的位置,使植入件F的钉头朝向患者的椎弓根,植入件F的固定槽与辅助连接装置E同轴匹配,通过第一紧固装置G对辅助连接装置E和本动态稳定结构进行锚定,通过第二紧固装置H对辅助连接装置E和植入件F进行锚定;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用折弯钳调整辅助连接装置E的曲度并将植入件F植入椎弓根。
通过本动态稳定结构,将腰椎棘突卡入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翼凸中间的凹槽内,仅需要固定椎板切除节段及下位邻近节段椎体,能够应用于需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适用范围更广;通过辅助连接装置E配合安装,手术过程中只需要显露椎板切除部位及植入件F的植入部位,无需完全剥离全部节段的椎旁肌,创伤较小,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本动态稳定结构植入过程简单,掌握传统手术方法的医生能够快速掌握其使用技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位于全椎板切除节段腰椎及下位腰椎之间;
所述动态稳定结构包括翼凸(1)和C型槽(5);
所述C型槽(5)设置在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中部、且背向椎体安装;
所述翼凸(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翼凸(1)分别沿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端;
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所述翼凸(1)中间设有与腰椎棘突相匹配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为C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面(2);
所述凸面(2)为弯曲面、且设置在所述C型结构的一侧;
所述凸面(2)朝向椎体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宽度为所述凸面(2)一侧到所述C型槽(5)一侧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顶面和底面的两个所述翼凸(1)中间的凹槽内卡入腰椎棘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孔(3);
所述第一固定孔(3)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C型槽(5)的上端和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3)沿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长度方向贯穿;
所述第一固定孔(3)与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辅助连接装置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孔(4);
所述第二固定孔(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孔(4)对称设置在所述动态稳定结构的两侧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孔(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固定孔(4)的中心轴分别与所述C型槽(5)的上端和下端的所述第一固定孔(3)的中心轴共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槽(5)内植入有适量的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夹层。
CN202222685989.7U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Active CN218979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5989.7U CN218979153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5989.7U CN218979153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9153U true CN218979153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5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85989.7U Active CN218979153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9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5244B2 (en)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er devices
US9451997B2 (en) Facet device and method
US2019010508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US7695496B2 (en)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Y-device
US20100063547A1 (en) Dynamic motio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7351261B2 (en) Multi-joint implant
US7789898B2 (en) Transverse process/laminar spacer
US20070288012A1 (en) Dynamic motio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and device
US20070233096A1 (en) Dynamic inter-spinous device
US20070093829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er-vertebral orthopedic device placement
US20070233090A1 (en) Aligning cross-connector
US2008009744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US20080021459A1 (en) Dynamic constructs for spinal stabilization
KR20060105882A (ko) 후관절의 기능을 대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GUYER et al.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seven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for the lumbosacral junction
US9314346B2 (en) Spinal implant
US20110218574A1 (en) Dynamic vertebral construct
CN203647451U (zh) 拉伸式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
CN218979153U (zh)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
CN211156493U (zh) 脊柱融合假体
CN115474996A (zh) 一种用于腰椎手术的动态稳定结构及辅助装置
WO2017092000A1 (zh) 一种万向弹性固定棒
CN219070587U (zh) 一种用于脊柱手术的动态螺钉
CN110538013A (zh) 脊柱融合假体
CN115363728A (zh) 一种用于脊柱的动态稳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