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5253U - 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5253U
CN218975253U CN202223276614.1U CN202223276614U CN218975253U CN 218975253 U CN218975253 U CN 218975253U CN 202223276614 U CN202223276614 U CN 202223276614U CN 218975253 U CN218975253 U CN 218975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main
current transformer
auxiliary magnetic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766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
查秀旺
罗玉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Anse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ngw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ngw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ngw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766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5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5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5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涉及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包括主壳体和固定安装在主壳体顶端的副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导磁环,所述主导磁环的正面转动连接有副导磁环,所述副导磁环的中部设置有豁口R,所述副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缠绕在主导磁环和副导磁环的外侧。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该电流互感器输出的感应电流信号的信号强度,便于该电流互感器与测量仪表或保护回路的采样信号强度进行匹配,提高该电流互感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互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的原理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的,和变压器原理类似,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绕组匝数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二次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一级绕组在工作状态时只有几毫欧,二次绕组用于输出检测的电流信号。
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匝数是固定的,其串接在测量仪表或保护回路中,为测量仪表或保护回路提供感应电流信号的信号强度是一定的,而在实际的实施应用中,电流互感器输出的感应电流信号的信号强度并不一定与测量仪表或保护回路的采样信号强度相匹配,往往需要调试,这就导致电流互感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的兼容性和适用性差。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包括主壳体和固定安装在主壳体顶端的副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导磁环,所述主导磁环的正面转动连接有副导磁环,所述副导磁环的中部设置有豁口R,所述副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缠绕在主导磁环和副导磁环的外侧;
所述主导磁环靠近副导磁环的一侧面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副导磁环靠近主导磁环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设置于环形滑槽内的滑环,所述副导磁环通过滑环和环形滑槽能够关于主导磁环的圆心转动;
所述主壳体底部的内腔设置有一级线圈,所述一级线圈缠绕在主导磁环和副导磁环的外侧,所述主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蜗壳,所述蜗壳的内部设置有与副导磁环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主壳体的底面固定镶嵌有一组内螺纹柱。
上述的,所述副壳体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次级接电端,两个所述次级接电端分别与次级线圈的两端电连接,所述主壳体底部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一级接电端,两个一级接电端分别与一级线圈的两端电连接。
上述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蜗壳内部的齿轮和固设与副导磁环内侧壁的环形齿条,所述齿轮与环形齿条相啮合,所述齿轮的转轴延伸至蜗壳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转钮盘。
上述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主壳体内侧壁的弹性阻尼片,所述弹性阻尼片远离主壳体内侧壁的一端通过自身弹性与环形齿条相接触。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电流互感器的传动组件和副导磁环的配合设计,人工转动齿轮,能够使副导磁环关于主导磁环的圆心转动,因副导磁环的中部设置有豁口R,所以当副导磁环的豁口R在次级线圈的位置处时,或副导磁环的豁口R不在次级线圈的位置处时,都会影响主导磁环和副导磁环内的磁通量的变化,从而能够使次级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信号的强弱发生变化,能够调节该电流互感器输出的感应电流信号的信号强度,便于该电流互感器与测量仪表或保护回路的采样信号强度进行匹配,提高该电流互感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视角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视角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中副导磁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壳体;2、副壳体;3、主导磁环;4、副导磁环;5、次级线圈;6、一级线圈;7、蜗壳;
8、传动组件;81、齿轮;82、环形齿条;83、转钮盘;84、弹性阻尼片;
9、环形滑槽;10、次级接电端;11、一级接电端;12、内螺纹柱;R、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包括主壳体1和固定安装在主壳体1顶端的副壳体2,主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导磁环3,主导磁环3的正面转动连接有副导磁环4,副导磁环4的中部设置有豁口R,副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次级线圈5,次级线圈5缠绕在主导磁环3和副导磁环4的外侧,且次级线圈5与主导磁环3和副导磁环4不接触,主壳体1底部的内腔设置有一级线圈6,一级线圈6缠绕在主导磁环3和副导磁环4的外侧,且一级线圈6与主导磁环3和副导磁环4不接触;
主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蜗壳7,蜗壳7的内部设置有与副导磁环4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8,通过传动组件8能够操控副导磁环4,使副导磁环4在主导磁环3的表面转动,主导磁环3靠近副导磁环4的一侧面开设有环形滑槽9,副导磁环4靠近主导磁环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设置于环形滑槽9内的滑环,副导磁环4通过滑环和环形滑槽9能够关于主导磁环3的圆心转动。
传动组件8包括转动连接于蜗壳7内部的齿轮81和固设与副导磁环4内侧壁的环形齿条82,齿轮81与环形齿条82相啮合,齿轮81的转轴延伸至蜗壳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转钮盘83,通过转动转钮盘83带动齿轮81一并转动,能够使副导磁环4在主导磁环3的表面转动。
传动组件8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主壳体1内侧壁的弹性阻尼片84,弹性阻尼片84远离主壳体1内侧壁的一端通过自身弹性与环形齿条82相接触,在弹性阻尼片84的弹性作用下,能够为副导磁环4提供一定的转动阻尼,避免副导磁环4发生随意旋转。
副壳体2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次级接电端10,两个次级接电端10分别与次级线圈5的两端电连接,主壳体1底部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一级接电端11,两个一级接电端11分别与一级线圈6的两端电连接。
主壳体1的底面固定镶嵌有一组内螺纹柱12,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内螺纹柱12内的螺纹孔内,便于该电流互感器进行固定安装。
工作原理:通过两个一级接电端11把该电流互感器的一级线圈6串接在主流回路上,再通过两个次级接电端10把该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5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该电流互感器在使用时,一级线圈6内有电流流过时,主导磁环3和副导磁环4内就会产生相应的磁场,就能使次级线圈5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信号,以反馈给与次级线圈5串接的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实现该电流互感器的基本功用,基于上述原理,通过该电流互感器的传动组件8和副导磁环4的配合设计,人工转动齿轮81,能够使副导磁环4关于主导磁环3的圆心转动,因副导磁环4的中部设置有豁口R,所以当副导磁环4的豁口R在次级线圈5的位置处时,或副导磁环4的豁口R不在次级线圈5的位置处时,都会影响主导磁环3和副导磁环4内的磁通量的变化,从而能够使次级线圈5产生的感应电流信号的强弱发生变化,从而能够调节该电流互感器输出的感应电流信号的信号强度,便于该电流互感器与测量仪表或保护回路的采样信号强度进行匹配,提高该电流互感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的兼容性和适用性,另外,通过固定连接在主壳体1内侧壁的弹性阻尼片84在弹性阻尼片84的弹性作用下,能够为副导磁环4提供一定的转动阻尼,避免副导磁环4发生随意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安装”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包括主壳体(1)和固定安装在主壳体(1)顶端的副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导磁环(3),所述主导磁环(3)的正面转动连接有副导磁环(4),所述副导磁环(4)的中部设置有豁口(R),所述副壳体(2)的内部设置有次级线圈(5),所述次级线圈(5)缠绕在主导磁环(3)和副导磁环(4)的外侧,所述主壳体(1)底部的内腔设置有一级线圈(6),所述一级线圈(6)缠绕在主导磁环(3)和副导磁环(4)的外侧,所述主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蜗壳(7),所述蜗壳(7)的内部设置有与副导磁环(4)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8)包括转动连接于蜗壳(7)内部的齿轮(81)和固设与副导磁环(4)内侧壁的环形齿条(82),所述齿轮(81)与环形齿条(82)相啮合,所述齿轮(81)的转轴延伸至蜗壳(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转钮盘(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8)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主壳体(1)内侧壁的弹性阻尼片(84),所述弹性阻尼片(84)远离主壳体(1)内侧壁的一端通过自身弹性与环形齿条(82)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磁环(3)靠近副导磁环(4)的一侧面开设有环形滑槽(9),所述副导磁环(4)靠近主导磁环(3)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设置于环形滑槽(9)内的滑环,所述副导磁环(4)通过滑环和环形滑槽(9)能够关于主导磁环(3)的圆心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壳体(2)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次级接电端(10),两个所述次级接电端(10)分别与次级线圈(5)的两端电连接,所述主壳体(1)底部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一级接电端(11),两个一级接电端(11)分别与一级线圈(6)的两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的底面固定镶嵌有一组内螺纹柱(12)。
CN202223276614.1U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Active CN218975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6614.1U CN218975253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76614.1U CN218975253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5253U true CN218975253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5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76614.1U Active CN218975253U (zh) 2022-12-07 2022-12-07 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5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75253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
CN220137368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电流检测设备
CN214377889U (zh) 一种智能配变用开合式低压电流互感器用节能驱动装置
CN209327440U (zh) 一种带有铁芯位置调整结构的交流数字钳形表
CN21354465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力检测装置
CN217114042U (zh) 一种单体铁芯抗直流电流互感器
CN208819724U (zh) 一种球形可变电感器
CN215933316U (zh) 一种微型罗氏线圈
CN214410912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端口引线固定装置
CN215988291U (zh) 一种便捷式电流隔离互感器
CN216119789U (zh) 一种无底盘的贴片工字套管型电感
CN218333333U (zh) 多点贴片式变压器外壳线漏电检测机构
CN217822267U (zh) 一种联体式电流互感器
CN111326314A (zh) 一种具有自动散热功能的可调节互感器
CN216718528U (zh) 一种电流、电压传感器及自取电组合装置
CN205941874U (zh) 一种电能现场校验用内置式虚负荷装置
CN216562762U (zh) 一种电抗器线圈缠线装置
CN218918601U (zh) 一种可切换式电流互感器
CN217008910U (zh) 一种10kv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运行指示装置
CN217086375U (zh) 一种用于电流互感器铁芯绕线的定位机构
CN219873122U (zh) 一种可拆装的电流互感器
CN215008834U (zh) 一种创新插口插排
CN219225064U (zh) 一种电能计量装置检测仪
CN218730371U (zh) 一种多功能互感器
CN215527453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工程用具有风冷散热功能的电流互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30

Address after: 430074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No. 778 Guanggu 3rd Road, Free Trade Biological Innovation Port Area A (Industrial Suppor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R&D Office Building) 926-927 (Wuhan Area of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after: Wuhan Ansei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Tiangong security market d5-10, niulanqian industrial building, Xinniu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angWe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