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2887U - 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72887U
CN218972887U CN202223046605.3U CN202223046605U CN218972887U CN 218972887 U CN218972887 U CN 218972887U CN 202223046605 U CN202223046605 U CN 202223046605U CN 218972887 U CN218972887 U CN 218972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zone
combustion
heat exchanger
zon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466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子晗
王以龙
张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smith China Water System Co ltd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smith China Water System Co ltd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smith China Water System Co ltd,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smith China Wate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466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72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72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72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其涉及水加热装置领域,燃气热水装置包括:热交换器;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并能向所述热交换器供应热能的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燃烧区、第二燃烧区,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第一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第二点火装置。本申请能够解决热交换器某一局部区域长期受热而导致的易失效的问题,提升热交换器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加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燃气热水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分段式燃烧,在用户刚开始用水时,燃气热水装置一直通过同一组燃烧器进行点火,再根据所需负荷确定是否引燃其它组燃烧器。由于在全屋某一时刻出现所需负荷很大下的热水供应相对较少,可能就偶尔的几次,且持续的时间也相对很短,大部分热水使用情况下,燃气热水器相对满负荷加热而言都是以小负荷或者中等负荷对水进行加热的,因此,燃烧装置中用于进行点火的该组燃烧器基本一直处于燃烧状态,以及靠近用于点火的该组燃烧器的部分组燃烧器经常处于燃烧状态,而其余组燃烧器一般是没有燃气供给,处于关闭状态的。上述情况导致燃气热水器每次在小负荷或者中等负荷进行加热时都是相同位置的那部分组燃烧器处于燃烧,这样会造成该部分组燃烧器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会长期处于较高强度的受热状态,容易发生结垢,进而易导致失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其能够解决热交换器某一局部区域长期受热而导致的易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包括:
热交换器;
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并能向所述热交换器供应热能的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燃烧区、第二燃烧区,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第一点火装置;
设置在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第二点火装置。
优选地,所述燃气热水装置还包括向所述燃烧装置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两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两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两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区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区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三燃烧区,所述第三燃烧区位于在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
优选地,所述燃气热水装置还包括向所述燃烧装置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三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三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三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三个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三燃烧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燃烧区与部分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燃烧区与部分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燃烧区与部分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燃烧区、所述第二燃烧区和所述第三燃烧区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三燃烧区的一侧紧靠所述第一燃烧区,所述第三燃烧区的另一侧紧靠所述第二燃烧区。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四燃烧区,所述第一燃烧区位于所述第三燃烧区与所述第四燃烧区之间或者所述第四燃烧区位于所述第一燃烧区和所述第三燃烧区之间;
向所述燃烧装置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四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四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四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五燃烧区,所述第四燃烧区和所述第五燃烧区位于所述第一燃烧区和所述第三燃烧区之间,所述第四燃烧区相对所述第五燃烧区更靠近所述第一燃烧区;
向所述燃烧装置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五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五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五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燃气热水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火焰的第一火焰检测单元;
设置在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火焰的第二火焰检测单元。
一种燃烧装置,包括:第一燃烧区和第二燃烧区,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第一点火装置;
设置在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第二点火装置。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三燃烧区,所述第三燃烧区位于在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
优选地,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向三个燃烧区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三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三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三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用户每次开始用水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第一点火装置对第一燃烧区进行点火以使第一燃烧区点燃开启燃烧,或者利用第二点火装置对第二燃烧区进行点火以使第二燃烧区点燃开启燃烧,之后,利用刚点燃开启燃烧的该燃烧区对热交换器进行供热。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燃气热水装置在刚启动开启燃烧进行加热时以及所需负荷较小时,一直采用同一燃烧区进行点火并对热交换器进行加热,从而造成该燃烧区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区域长期高强度受热而导致的易失效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2、由于第一燃烧区与第二燃烧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因此,第一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与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隔,这样当第一燃烧区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减小,同理,第二燃烧区进行燃烧时,第一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减小,如此一来,无论是第一燃烧区进行燃烧时或者第二燃烧区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或第一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不会长期处于较高强度的受热状态,因此,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和第一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不易出现易失效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的,这样当第一燃烧区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靠近第一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一侧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大幅减小,同理,第二燃烧区进行燃烧时,第一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靠近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一侧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大幅减小,如此一来,无论是第一燃烧区进行燃烧时或者第二燃烧区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靠近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一侧或第一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靠近第二燃烧区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一侧不会一直处于很高强度的受热状态,这样就降低了上述区域出现失效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热交换器;11、第一区域;12、第二区域;13、第三区域;14、第四区域;15、第五区域;2、燃烧装置;21、第一燃烧区;22、第二燃烧区;23、第三燃烧区;24、第四燃烧区;25、第五燃烧区;26、火排燃烧器;3、第一点火装置;4、第二点火装置;5、分配器;51、输气通道;52、开闭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解决热交换器某一局部区域长期受热而导致的易失效的问题,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燃气热水装置可以包括:热交换器1;与热交换器1相对设置并能向热交换器1供应热能的燃烧装置2,燃烧装置2至少包括第一燃烧区21、第二燃烧区22;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在第一燃烧区21的第一点火装置3;设置在第二燃烧区22的第二点火装置4。
本申请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用户每次开始用水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第一点火装置3对第一燃烧区21进行点火以使第一燃烧区21点燃开启燃烧,或者利用第二点火装置4对第二燃烧区22进行点火以使第二燃烧区22点燃开启燃烧,之后,利用刚点燃开启燃烧的该燃烧区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热。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燃气热水装置在刚启动开启燃烧进行加热时以及所需负荷(所需负荷指将进入燃气热水装置中的水加热至用户设定温度燃气热水装置所需要提供的热负荷)较小时,一直采用同一燃烧区进行点火并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从而造成该燃烧区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局部区域长期高强度受热而导致的易失效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其次,由于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因此,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与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隔,这样当第一燃烧区21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减小,同理,第二燃烧区22进行燃烧时,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减小,如此一来,无论是第一燃烧区21进行燃烧时或者第二燃烧区22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或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不会长期处于较高强度的受热状态,因此,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和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不易出现易失效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的,这样当第一燃烧区21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靠近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一侧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大幅减小,同理,第二燃烧区22进行燃烧时,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靠近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一侧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大幅减小,如此一来,无论是第一燃烧区21进行燃烧时或者第二燃烧区22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靠近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一侧或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靠近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的区域的一侧不会一直处于很高强度的受热状态,这样就降低了上述区域出现失效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燃气热水装置,下面将对其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所示,燃气热水装置可以包括:热交换器1、燃烧装置2、第一点火装置3和第二点火装置4。其中,如图1所示,燃烧装置2能处于燃烧状态和关闭状态,在燃烧状态下,其用于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热交换器1在燃烧装置2供应热能下对流经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从而得到满足用户温度需求的热水。热交换器1与燃烧装置2相对应设置,热交换器1可以位于燃烧装置2的上方,燃烧装置2在燃烧下形成的高温烟气流经热交换器1。整个燃烧装置2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热交换器1也可以与燃烧装置2相对应大体沿同一水平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燃烧装置2至少包括第一燃烧区21、第二燃烧区22。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第一燃烧区21可以位于左侧,第二燃烧区22可以位于右侧。第一点火装置3设置在第一燃烧区21,当第一燃烧区21需要开启进行燃烧时,第一点火装置3能够对第一燃烧区21进行点火。第二点火装置4设置在第二燃烧区22,由于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因此,当第二燃烧区22需要开启进行燃烧时,需要一个第二点火装置4以对第二燃烧区22进行点火。
如图1所示,热交换器1可以具有多个区域,如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第一燃烧区21主要用于对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进行加热,第二燃烧区22主要用于对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进行加热。当热交换器1和燃烧装置2之间不存在用于对烟气进行导流的导流机构时,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大体位于第一燃烧区21的正上方,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大体位于第二燃烧区22的正上方。由于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因此,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
如图1和图5所示,燃气热水装置可以包括向燃烧装置2输送燃气的分配器5,分配器5包括至少两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51,至少两个输气通道51与至少两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也就是说,至少一个输气通道51与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连通设置,至少一个输气通道51与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连通设置。当第一燃烧区21需要开启进行燃烧时,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打开,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关断,当第二燃烧区22需要开启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打开,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关断。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分配器5上具有输气总通道,至少两个输气通道51分别通过分配器5上的各自相对应的通孔与输气总通道相连通,分配器5上安装有开闭阀52,开闭阀52能够控制通孔的开启和封闭,当通孔封闭时,输气通道51与输气总通道断开,即输气通道51关闭,当通孔开启时,输气通道51与输气总通道连通,即输气通道51开启。
如图1所示,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火排燃烧器26,第一燃烧区21至少包括一个火排燃烧器26,第二燃烧区22至少包括一个火排燃烧器26。当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打开时,燃气进入第一燃烧区21的火排燃烧器26,再被第一点火装置3点燃从而燃烧。同理,当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打开时,燃气进入第二燃烧区22的火排燃烧器26,再被第二点火装置4点燃从而燃烧。
在用户每次开始用水时,燃气热水装置可以选择性的利用第一点火装置3对第一燃烧区21进行点火以使第一燃烧区21点燃开启燃烧,或者利用第二点火装置4对第二燃烧区22进行点火以使第二燃烧区22点燃开启燃烧,之后,利用刚点燃开启燃烧的该燃烧区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热。如当所需负荷较小时,即所需负荷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仅开启刚点火的第一燃烧区21或者第二燃烧区22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当选择对第一燃烧区21进行点火并使其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时,先将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打开,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关断,燃气进入第一燃烧区21的火排燃烧器26中,之后,通过第一点火装置3实现对第一燃烧区21的点火,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主要对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进行供应热能。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第一燃烧区21产生的高温烟气并非完全不对热交换器1的其它进行供应热能,只是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接收到的热能最多,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处的温度最高,其它区域也能受到一些热能,但相较于第一区域11而言,热交换器1的其它区域处的温度偏低。当开启第二燃烧区22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时,先将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打开,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关断,燃气进入第二燃烧区22的火排燃烧器26中,之后,通过第二点火装置4实现对第二燃烧区22的点火,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主要对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进行供应热能。
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燃气热水装置在刚启动开启燃烧进行加热时以及所需负荷较小时,一直采用同一燃烧区进行点火并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从而造成该燃烧区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局部区域长期高强度受热而导致的易失效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在用户用水量相对较小,且所需负荷较小时,此时,热交换器1中水流速度慢,一直采用的同一燃烧区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局部区域长期受热强度大,该热交换器1的局部区域容易产生结垢,且因水流速度慢,产生的结垢都更加会附着在热交换器1的换热管内壁处,产生的结垢更容易导致在该处热交换器1的换热管无法将接收的热量快速的传递给水,因此导致该处热交换器1的换热管更容易被烧坏而失效。
预设距离可以为当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下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较少的影响到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时的距离,以避免第二区域12也较高强度受热。同理,预设距离也可以保证当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下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较少的影响到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时的距离,以避免第一区域11也较高强度受热。
由于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因此,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与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之间也具有一定的间隔,这样当第一燃烧区21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受到加热的程度减小,同理,第二燃烧区22进行燃烧时,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受到加热的程度就减小,如此一来,无论是第一燃烧区21进行燃烧时或者第二燃烧区22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或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不会一直处于高强度的受热状态,因此,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和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区域不易出现易失效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如果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不存在间隔预设距离,那么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也会相紧靠着,即使当所需负荷较小时,仅开启第一燃烧区21或者第二燃烧区22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如仅开启第一燃烧区21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也会处于较高强度的受热状态,或者仅开启第二燃烧区22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也会处于较高强度的受热状态。也就是说,当所需负荷较小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和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会始终一直处于较高强度的受热状态,因此热交换器1容易被烧坏而失效。
作为可行的,预设距离可以为当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下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较少的影响到热交换器1第二区域12的靠近第一区域11的一侧时的距离,以避免第二区域12的靠近第一区域11的一侧高强度受热。同理,预设距离也可以保证当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下产生的高温烟气能够较少的影响到热交换器1第一区域11的靠近第二区域12的一侧时的距离,以避免第一区域11的靠近第二区域12的一侧也高强度受热。这样当第一燃烧区21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靠近第一区域11的一侧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大幅减小,同理,第二燃烧区22进行燃烧时,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靠近第二区域12的一侧受到加热的程度就会大幅减小,如此一来,无论是第一燃烧区21进行燃烧时或者第二燃烧区22进行燃烧时,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靠近第一区域11的一侧或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靠近第二区域12的一侧不会一直处于很高强度的受热状态,这样就降低了上述区域出现失效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当所需负荷增加,如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和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打开,第一燃烧区21和第二燃烧区22均处于燃烧状态,以对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供给热能。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如图1所示,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第三燃烧区23,第三燃烧区23位于在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第一燃烧区21、第二燃烧区22和第三燃烧区23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
如图1所示,相对应的,分配器5可以包括至少三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51,至少三个输气通道51与至少三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至少三个火排燃烧器26,第一燃烧区21包括至少一个火排燃烧器26,第二燃烧区22包括至少一个火排燃烧器26,第三燃烧区23包括至少一个火排燃烧器26。
如图1所示,第一燃烧区21与部分热交换器1相对设置,第二燃烧区22与部分热交换器1相对设置,第三燃烧区23与部分热交换器1相对设置。也就是说,热交换器1可以具有多个区域,如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以及第三区域13。第一燃烧区21主要用于对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进行加热,第二燃烧区22主要用于对热交换器1的第二区域12进行加热,第三燃烧区23主要用于对热交换器1的第三区域13进行加热。当热交换器1和燃烧装置2之间不存在用于对烟气进行导流的导流机构时,热交换器1的第三区域13大体位于第三燃烧区23的正上方,热交换器1的第三区域13位于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之间,通过第三区域13从而使得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当第三燃烧区23需要进行燃烧时,第三燃烧区23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打开,已经处于燃烧的第一燃烧区21或第二燃烧区22的火焰可以引燃第三燃烧区23的燃气,从而使其进入燃烧。为了便于已经处于燃烧的第一燃烧区21或第二燃烧区22的火焰可以立即引燃第三燃烧区23的燃气,进一步的,第三燃烧区23的一侧紧靠第一燃烧区21,第三燃烧区23的另一侧紧靠第二燃烧区2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所需负荷较小时,即所需负荷小于第二预设值时,例如,可以仅开启第一燃烧区21或者第二燃烧区22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例如当开启第一燃烧区21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时,先将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打开,第二燃烧区22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关断,燃气进入第一燃烧区21的火排燃烧器26中,之后,通过第一点火装置3实现对第一燃烧区21的点火,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主要对热交换器1的第一区域11进行供应热能。
当所需负荷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值,且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可以将第三燃烧区23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开启,通过第一燃烧区21或第二燃烧区22对第三燃烧区23的燃气进行引燃,以使第三燃烧区23处于燃烧状态从而对热交换器1的第三区域13进行加热。当所需负荷继续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可以将第一燃烧区21、第二燃烧区22、第三燃烧区23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最后一个燃烧区可以通过第三燃烧区23进行引燃。第一燃烧区21、第二燃烧区22和第三燃烧区23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
进一步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第四燃烧区24,第一燃烧区21位于第三燃烧区23与第四燃烧区24之间或者第四燃烧区24位于第一燃烧区21和第三燃烧区23之间。相对应的,分配器5包括至少四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51,至少四个输气通道51与至少四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第四燃烧区24与部分热交换器1相对设置,热交换器1可以具有第四区域14,第四燃烧区24主要用于对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进行加热。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大体位于第四燃烧区24的正上方。第一区域11位于第三区域13与第四区域14之间或者第四区域14位于第一区域11和第三区域13之间。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至少四个火排燃烧器26,第四燃烧区24包括至少一个火排燃烧器2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所需负荷较小时,即所需负荷小于第四预设值时,例如,可以仅开启第一燃烧区21或者第二燃烧区22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
在第一燃烧区21位于第三燃烧区23与第四燃烧区24之间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当所需负荷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四预设值,且小于第五预设值时,若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四燃烧区24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开启,通过第一燃烧区21对第四燃烧区24的燃气进行引燃,以使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从而对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进行加热;若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三燃烧区23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开启,通过第二燃烧区22对第三燃烧区23的燃气进行引燃,以使第三燃烧区23处于燃烧状态从而对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进行加热。当所需负荷继续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五预设值,且小于第六预设值时,若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三燃烧区23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可以通过第一燃烧区21进行引燃,第一燃烧区21、第三燃烧区23和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若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一燃烧区21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可以通过第三燃烧区23进行引燃,第一燃烧区21、第三燃烧区23和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当所需负荷继续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六预设值时,可以将所有燃烧区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第一燃烧区21、第二燃烧区22、第三燃烧区23和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
在第四燃烧区24位于第一燃烧区21和第三燃烧区23之间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当所需负荷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四预设值,且小于第五预设值时,若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四燃烧区24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开启,通过第一燃烧区21对第四燃烧区24的燃气进行引燃,以使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从而对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进行加热;若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三燃烧区23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开启,通过第二燃烧区22对第三燃烧区23的燃气进行引燃,以使第三燃烧区23处于燃烧状态从而对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进行加热。当所需负荷继续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五预设值,且小于第六预设值时,若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三燃烧区23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可以通过第四燃烧区24进行引燃,第一燃烧区21、第三燃烧区23和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若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四燃烧区24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可以通过第三燃烧区23进行引燃,第二燃烧区22、第三燃烧区23和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当所需负荷继续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六预设值时,可以将所有燃烧区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第一燃烧区21、第二燃烧区22、第三燃烧区23和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
进一步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燃气热水装置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燃烧装置2还可以包括:第五燃烧区25,第四燃烧区24和第五燃烧区25位于第一燃烧区21和第三燃烧区23之间,第四燃烧区24相对第五燃烧区25更靠近第一燃烧区21。分配器5包括至少五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51,至少五个输气通道51与至少五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至少五个火排燃烧器26,第五燃烧区25包括至少一个火排燃烧器26。第五燃烧区25与部分热交换器1相对设置,热交换器1可以具有第五区域15,第五燃烧区25主要用于对热交换器1的第五区域15进行加热。热交换器1的第五区域15大体位于第五燃烧区25的正上方。第四区域14和第五区域15位于第一区域11和第三区域13之间,第四区域14相对第五区域15更靠近第一区域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所需负荷较小时,即所需负荷小于第七预设值时,例如,可以仅开启第一燃烧区21或者第二燃烧区22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当所需负荷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七预设值,且小于第八预设值时,若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四燃烧区24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开启,通过第一燃烧区21对第四燃烧区24的燃气进行引燃,以使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从而对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进行加热;若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三燃烧区23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开启,通过第二燃烧区22对第三燃烧区23的燃气进行引燃,以使第三燃烧区23处于燃烧状态从而对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进行加热。当所需负荷继续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八预设值,且小于第九预设值时,若第一燃烧区21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五燃烧区25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可以通过第四燃烧区24进行引燃,第一燃烧区21、第五燃烧区25和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若第二燃烧区22处于燃烧状态,则可以将第五燃烧区25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可以通过第三燃烧区23进行引燃,第二燃烧区22、第三燃烧区23和第五燃烧区25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当所需负荷继续增加,即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九预设值时,可以将所有燃烧区相对应的输气通道51均开启,第一燃烧区21、第二燃烧区22、第三燃烧区23、第四燃烧区24和第五燃烧区25处于燃烧状态,产生的高温烟气对热交换器1进行供应热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所需负荷大于等于第七预设值,且小于第八预设值时,燃烧装置2的第一燃烧区21、第四燃烧区24处于燃烧状态,或者,燃烧装置2的第二燃烧区22、第三燃烧区23处于燃烧状态,其中,第五燃烧区25将第一燃烧区21、第四燃烧区24和第二燃烧区22、第三燃烧区23间隔开来,因此,此时热交换器1中的第五区域15也将第一区域11、第四区域14和第二区域12、第三区域13间隔开来,第四区域14的最右侧或第三区域13的最左侧不会经常处于高强度的受热状态,因此,热交换器1的第四区域14的最右侧和第三区域13的最左侧不易出现易失效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燃气热水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所有实施方式中,作为可行的,燃气热水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燃烧区21的用于检测第一燃烧区21的火焰的第一火焰检测单元;设置在第二燃烧区22的用于检测第二燃烧区22的火焰的第二火焰检测单元。由于所需负荷较小时,仅开启第一燃烧区21或者第二燃烧区22对热交换器1进行加热,因此第一燃烧区21和第一燃烧区21需要各自相对应的火焰检测单元,从而使得燃气热水装置判断出第一点火装置3和第二点火装置4是否将自己相对应的燃烧区点燃。
在本申请中还提出了燃烧装置2,该燃烧装置2可以包括:第一燃烧区21和第二燃烧区22,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在第一燃烧区21的第一点火装置3;设置在第二燃烧区22的第二点火装置4。进一步的,燃烧装置2还包括:第三燃烧区23,第三燃烧区23位于在第一燃烧区21与第二燃烧区22之间。进一步的,燃烧装置2还可以包括向三个燃烧区输送燃气的分配器5,分配器5包括至少三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51,至少三个输气通道51与至少三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交换器;
与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并能向所述热交换器供应热能的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至少包括第一燃烧区、第二燃烧区,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第一点火装置;
设置在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第二点火装置;
向所述燃烧装置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两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两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两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区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区至少包括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三燃烧区,所述第三燃烧区位于在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装置还包括向所述燃烧装置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三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三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三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包括至少三个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一燃烧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二燃烧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所述第三燃烧区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火排燃烧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区与部分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燃烧区与部分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燃烧区与部分所述热交换器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区、所述第二燃烧区和所述第三燃烧区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燃烧区的一侧紧靠所述第一燃烧区,所述第三燃烧区的另一侧紧靠所述第二燃烧区。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四燃烧区,所述第一燃烧区位于所述第三燃烧区与所述第四燃烧区之间或者所述第四燃烧区位于所述第一燃烧区和所述第三燃烧区之间;
向所述燃烧装置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四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四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四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五燃烧区,所述第四燃烧区和所述第五燃烧区位于所述第一燃烧区和所述第三燃烧区之间,所述第四燃烧区相对所述第五燃烧区更靠近所述第一燃烧区;
向所述燃烧装置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五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五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五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热水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火焰的第一火焰检测单元;
设置在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火焰的第二火焰检测单元。
12.一种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燃烧区和第二燃烧区,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设置在所述第一燃烧区的第一点火装置;
设置在所述第二燃烧区的第二点火装置;
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两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两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两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第三燃烧区,所述第三燃烧区位于在所述第一燃烧区与所述第二燃烧区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还包括向三个燃烧区输送燃气的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三个能独立打开和关断的输气通道,至少三个所述输气通道与至少三个燃烧区分别对应设置。
CN202223046605.3U 2022-11-16 2022-11-16 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Active CN218972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6605.3U CN218972887U (zh) 2022-11-16 2022-11-16 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46605.3U CN218972887U (zh) 2022-11-16 2022-11-16 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72887U true CN218972887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46605.3U Active CN218972887U (zh) 2022-11-16 2022-11-16 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72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10890A (en) Infrared water heater
CN101338894A (zh) 低热值燃料双预热蓄热式节能锅炉
CN110131895B (zh) 燃烧装置、壁挂炉及分段燃烧控制方法
CA2467604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ple stages of fuel
CN101825295B (zh) 一种节能燃气灶
GB2060946A (en) Domestic heating system
CN210035893U (zh) 燃烧装置、壁挂炉
CN101191659B (zh) 蓝火苗燃气热水器的换热装置
CN218972887U (zh) 燃气热水装置和燃烧装置
US6418882B1 (en) Power vented, fuel fired water heater with soft ignition system
KR101496542B1 (ko) 온수 믹싱 구조를 갖는 순간식 온수 보일러
CN2890657Y (zh) 蓄热式脉冲烧嘴
CN205878622U (zh) 一种壁挂炉内部防冻的装置
CN208764914U (zh) 一种燃烧器
CN209623110U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
CN101338906A (zh) 低热值燃料双预热蓄热式冷凝节能锅炉
CN115900092A (zh) 燃气热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95444A (zh) 一种燃烧器及其点火燃烧控制方法
CN100396996C (zh) 供热水器
CN105973028B (zh) 一种应用于烤炉的燃气加热系统装置
CN220417677U (zh) 一种节能冷凝锅炉
CN211503221U (zh) 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JPS5838698B2 (ja) 太陽熱暖房給湯システム
CN215808476U (zh) 炉头总成以及燃气取暖器
CN101338907A (zh) 低热值燃料单预热蓄热式节能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