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70432U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970432U CN218970432U CN202223560279.8U CN202223560279U CN218970432U CN 218970432 U CN218970432 U CN 218970432U CN 202223560279 U CN202223560279 U CN 202223560279U CN 218970432 U CN218970432 U CN 2189704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groove
- fixedly connected
- protection cylinder
- buf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包括外柱,外柱垂直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安装槽内,外柱底端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内柱,内柱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内柱嵌设安装在外柱内腔并同轴设置;内柱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吸能机构,吸能机构设置在内柱顶端与外柱内腔顶端之间;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外柱外壁的内防护筒,内防护筒底端伸入安装槽内;内防护筒外套设有外防护筒,外防护筒安装在基础平台上;内防护筒与外防护筒之间设置有若干抗冲击组件。本实新型安装方便、全部构件均为预制件,现场安装工作量低,效率高,提高了桩柱的抗震和抗冲击能力,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背景技术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柱以预制构件的形式存在,相较于现浇构件具有施工效率高、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地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雨棚等工程中基础的承重构件,具有良好的塑性、抗震性能和较大的承载力;但是混凝土柱主要承载纵向的压力,当受到水平剪切力时,容易错位甚至折断,失去承压能力,导致建筑结构倒塌。
专利号CN20212021123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包括钢筋混凝土外圆环柱和钢筋混凝土内柱,钢筋混凝土内柱安装到外柱内;钢筋混凝土内柱的上端固定有钢耗能构件,钢筋混凝土外圆环柱与钢耗能构件采用螺杆进行连接;外圆环柱和内柱形成间隙配合的“双柱”结构,耗能构件连接于内、外柱之间,适应抗震耗能时的变形,实现在遇地震时水平向传递内、外柱间水平力,使内、外柱能连接为整体共同工作,提高抗震能力。
但是上述的抗震柱结构的底端仅通过数跟钢筋安装在基础上,结合强度低,受到震动时容易导致抗震柱与基础分离,抗震柱倒塌。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包括:
外柱,所述外柱垂直安装在基础平台的安装槽内,所述外柱底端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
内柱,所述内柱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内柱嵌设安装在所述外柱内腔并同轴设置;所述内柱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加固组件;
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柱顶端与所述外柱内腔顶端之间;
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外柱外壁的内防护筒,所述内防护筒底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内防护筒外套设有外防护筒,所述外防护筒安装在所述基础平台上;所述内防护筒与所述外防护筒之间设置有若干抗冲击组件。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包括开设在所述基础平台上的第一凹槽,所述外柱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的底端中心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内柱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外柱的间隙之间和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内柱的间隙之间均填充有混凝土填料;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外柱固接,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内柱固接。
优选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垂直固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顶端伸入所述内柱内并与所述内柱固接;所述内柱内嵌设有若干与所述连接筋相适配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筋伸入所述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筋与所述连接管的间隙之间通过所述混凝土填料灌浆。
优选的,所述外柱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环形设置的加固槽,所述加固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混凝土填料填满所述加固槽。
优选的,所述抗冲击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内防护筒外壁的缓冲套筒,所述缓冲套筒远离所述内防护筒的一端开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伸出所述缓冲腔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防护筒的内壁;所述缓冲杆与所述缓冲腔之间固接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所述缓冲套筒朝向所述内防护筒的一端固接有与所述内防护筒外壁相适配的第一垫板,所述第一垫板远离所述缓冲套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一插接头,所述内防护筒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相适配的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插接头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孔内;所述缓冲杆朝向所述外防护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垫板,所述第二垫板上固接有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二插接头插接在所述外防护筒内壁的第二插接孔内。
优选的,所述吸能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预制螺栓固接在所述内柱顶端,所述连接板上固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四周固接有若干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外柱固接;所述连接盒的顶端固接有吸能杆,所述吸能杆外话筒套设有吸能套筒,所述吸能套筒插接在所述外柱内腔顶端的让位槽内;所述吸能杆的顶端与所述吸能套筒内腔之间固接有吸能弹簧。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连接盒侧壁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连接螺杆伸出所述连接套筒并从连接孔内伸入所述外柱,所述连接孔与开设在所述外柱外壁的连接槽连通,所述连接槽的底端抵接有挡片,所述连接螺杆穿过所述挡片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挡片抵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内柱同轴设置在外柱内腔,二者之间通过吸能机构连接,当受到地震或者撞击时,吸能机构吸收地震或者撞击的冲击力,使内柱与外柱之间发生滑动位移,降低水平向的错动,防止抗震柱整体折断导致的失去支撑力,同时双柱设计即使任一桩柱失效均能保证支撑力的稳定,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内柱和外柱均通过加固组件安装在基础平台上的安装槽内,安装后通过灌浆加固,方便进行定位,同时增加了内柱和外柱与基础平台的整体性,提高了抗震和抗撞击能力;防护机构设置在外柱的下部,主要防止车辆或者其他结构对外柱的撞击,当受到撞击时,内防护筒和外防护筒之间的抗冲击组件吸收撞击的冲击力,降低对外柱的影响;同时内防护筒和外防护筒也增加了外柱与基础平台的结合紧密程度,提高了桩柱的稳定性。本实新型安装方便、全部构件均为预制件,现场安装工作量低,效率高,提高了桩柱的抗震和抗冲击能力,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挡片的侧视图;
其中,1、外柱;2、内柱;3、基础平台;4、内防护筒;5、外防护筒;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混凝土填料;9、连接筋;10、连接管;11、加固槽;12、缓冲套筒;13、缓冲腔;14、缓冲杆;15、缓冲弹簧;16、第一垫板;17、第一插接头;18、第一插接孔;19、第二垫板;20、第二插接头;21、第二插接孔;22、连接板;23、预制螺栓;24、支撑柱;25、连接盒;26、吸能杆;27、吸能套筒;28、让位槽;29、吸能弹簧;30、连接套筒;31、连接螺杆;32、连接孔;33、连接槽;34、挡片;35、螺母;36、长条孔;37、封堵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包括:
外柱1,外柱1垂直安装在基础平台3的安装槽内,外柱1底端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
内柱2,内柱2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内柱2嵌设安装在外柱1内腔并同轴设置;内柱2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
吸能机构,吸能机构设置在内柱2顶端与外柱1内腔顶端之间;
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外柱1外壁的内防护筒4,内防护筒4底端伸入安装槽内;内防护筒4外套设有外防护筒5,外防护筒5安装在基础平台3上;内防护筒4与外防护筒5之间设置有若干抗冲击组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内柱2同轴设置在外柱1内腔,二者之间通过吸能机构连接,当受到地震或者撞击时,吸能机构吸收地震或者撞击的冲击力,使内柱2与外柱1之间发生滑动位移,降低水平向的错动,防止抗震柱整体折断导致的失去支撑力,同时双柱设计即使任一桩柱失效均能保证支撑力的稳定,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内柱2和外柱1均通过加固组件安装在基础平台3上的安装槽内,安装后通过灌浆加固,方便进行定位,同时增加了内柱2和外柱1与基础平台3的整体性,提高了抗震和抗撞击能力;防护机构设置在外柱1的下部,主要防止车辆或者其他结构对外柱1的撞击,当受到撞击时,内防护筒4和外防护筒5之间的抗冲击组件吸收撞击的冲击力,降低对外柱1的影响;同时内防护筒4和外防护筒5也增加了外柱1与基础平台3的结合紧密程度,提高了桩柱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内防护筒4和外防护筒5均为两个半环形的结构,方便安装。
进一步优化方案,安装槽包括开设在基础平台3上的第一凹槽6,外柱1插接在第一凹槽6内与第一凹槽6相适配;第一凹槽6的底端中心开设有第二凹槽7,内柱2插接在第二凹槽7内并与第二凹槽7相适配;第一凹槽6与外柱1的间隙之间和第二凹槽7与内柱2的间隙之间均填充有混凝土填料8;位于第一凹槽6内的加固组件与外柱1固接,位于第二凹槽7内的加固组件与内柱2固接。内柱2安装在第一凹槽6内,外柱1安装在第二凹槽7内,第二凹槽7位于第一凹槽6的底部且同轴,使得内柱2和外柱1定位方便,同时保证内柱2和外柱1在垂直时同轴;同时内柱2和外柱1插入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内,然后通过加固组件和灌浆加固,相比于平面安装的形式,其抗水平冲击的能力更高,抗震性和抗撞性更强。
进一步优化方案,加固组件包括垂直固接在第二凹槽7内的连接筋9,连接筋9的顶端伸入内柱2内并与内柱2固接;内柱2内嵌设有若干与连接筋9相适配的连接管10,连接筋9伸入连接管10内;连接筋9与连接管10的间隙之间通过混凝土填料8灌浆。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在制作基础平台3时即可预制好,降低混凝土消耗,废料少,同时连接筋9预制在第一凹槽6和第二凹槽7内,安装时将连接管10对准连接筋9插入即可;然后从连接管10的顶端灌浆,增加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柱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环形设置的加固槽11,加固槽11位于第一凹槽6内,混凝土填料8填满加固槽11。加固槽11在第一凹槽6灌浆时,增加了灌入的混凝土填料8与外柱1的结合紧密性。
进一步优化方案,抗冲击组件包括安装在内防护筒4外壁的缓冲套筒12,缓冲套筒12远离内防护筒4的一端开设有缓冲腔13,缓冲腔13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杆14,缓冲杆14伸出缓冲腔13的一端安装在外防护筒5的内壁;缓冲杆14与缓冲腔13之间固接有缓冲弹簧15。当受到外界的撞击时,撞击作用在外防护筒5上,外防护筒5将受到的撞击力分散传递给各个缓冲杆14,缓冲杆14向内防护筒4滑动,压缩缓冲弹簧15,吸收撞击力,降低撞击力对内防护筒4的冲击,进而起到保护外柱1的作用。
进一步优化方案,缓冲套筒12朝向内防护筒4的一端固接有与内防护筒4外壁相适配的第一垫板16,第一垫板16远离缓冲套筒12的一端固接有第一插接头17,内防护筒4的外壁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头17相适配的第一插接孔18,第一插接头17插接在第一插接孔18内;缓冲杆14朝向外防护筒5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垫板19,第二垫板19上固接有第二插接头20,第二插接头20插接在外防护筒5内壁的第二插接孔21内。安装后缓冲弹簧15处于半压缩状态,使抗冲击组件方便定位且稳定。
进一步优化方案,吸能机构包括连接板22,连接板22通过预制螺栓23固接在内柱2顶端,连接板22上固接有支撑柱24,支撑柱24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盒25,连接盒25的四周固接有若干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与外柱1固接;连接盒25的顶端固接有吸能杆26,吸能杆26外话筒套设有吸能套筒27,吸能套筒27插接在外柱1内腔顶端的让位槽28内;吸能杆26的顶端与吸能套筒27内腔之间固接有吸能弹簧29。当受到地震冲击时,内柱2和外柱1之间发生错动,吸能杆26在吸能套筒27内滑动,吸能弹簧29变形,起到降低位移量的作用,防止位移过大导致的折断;让位槽28的作用是方便吸能套筒27定位,同时防止吸能套筒27受压发生水平滑动。
进一步的,预制螺栓23在内柱2制作时即预制安装好,其位于内柱2的内的部分固接有有若干的抗拔齿,提高与内柱2的结合性。
进一步优化方案,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连接盒25侧壁的连接套筒30,连接套筒30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31,连接螺杆31伸出连接套筒30并从连接孔32内伸入外柱1,连接孔32与开设在外柱1外壁的连接槽33连通,连接槽33的底端抵接有挡片34,连接螺杆31穿过挡片34并螺纹连接有螺母35,螺母35与挡片34抵接。安装时,先将内柱2和外柱1安装好,然后将连接螺杆31从连接孔32伸入外柱1内腔,然后旋入连接套筒30内,再将挡片34套在连接螺栓杆上后通过螺母35顶紧;从各个方向完成连接盒25与外柱1的连接,使二者形成一个整体,不会轻易发生错动。
进一步的,挡片34上贯穿开设有长条孔36,长条孔36的长边纵向设置,长条孔36的短边与连接螺杆31外径相适配,连接孔32的截面与长条孔36相适配;连接槽33通过封堵材料37填充;当发生震动时。挡片34的外壁与连接槽33相适配,当内柱2与外柱1发生滑动时,连接盒25带动连接螺杆31滑动,长条孔36和与之适配的连接孔32作为连接螺杆31的位移空间;安装完成后,连接槽33通过封堵材料37填平,防止外漏,减少生锈的概率,同时提高美观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有用起到缓冲、减振作用的部件均配合设置有阻尼机构(图中未显示),此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柱(1),所述外柱(1)垂直安装在基础平台(3)的安装槽内,所述外柱(1)底端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固组件;
内柱(2),所述内柱(2)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内柱(2)嵌设安装在所述外柱(1)内腔并同轴设置;所述内柱(2)与所述安装槽之间设置有若干所述加固组件;
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设置在所述内柱(2)顶端与所述外柱(1)内腔顶端之间;
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外柱(1)外壁的内防护筒(4),所述内防护筒(4)底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内防护筒(4)外套设有外防护筒(5),所述外防护筒(5)安装在所述基础平台(3)上;所述内防护筒(4)与所述外防护筒(5)之间设置有若干抗冲击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开设在所述基础平台(3)上的第一凹槽(6),所述外柱(1)插接在所述第一凹槽(6)内与所述第一凹槽(6)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端中心开设有第二凹槽(7),所述内柱(2)插接在所述第二凹槽(7)内并与所述第二凹槽(7)相适配;所述第一凹槽(6)与所述外柱(1)的间隙之间和所述第二凹槽(7)与所述内柱(2)的间隙之间均填充有混凝土填料(8);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内的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外柱(1)固接,位于所述第二凹槽(7)内的所述加固组件与所述内柱(2)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垂直固接在所述第二凹槽(7)内的连接筋(9),所述连接筋(9)的顶端伸入所述内柱(2)内并与所述内柱(2)固接;所述内柱(2)内嵌设有若干与所述连接筋(9)相适配的连接管(10),所述连接筋(9)伸入所述连接管(10)内;所述连接筋(9)与所述连接管(10)的间隙之间通过所述混凝土填料(8)灌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柱(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环形设置的加固槽(11),所述加固槽(1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内,所述混凝土填料(8)填满所述加固槽(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内防护筒(4)外壁的缓冲套筒(12),所述缓冲套筒(12)远离所述内防护筒(4)的一端开设有缓冲腔(13),所述缓冲腔(13)内滑动连接有缓冲杆(14),所述缓冲杆(14)伸出所述缓冲腔(13)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外防护筒(5)的内壁;所述缓冲杆(14)与所述缓冲腔(13)之间固接有缓冲弹簧(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筒(12)朝向所述内防护筒(4)的一端固接有与所述内防护筒(4)外壁相适配的第一垫板(16),所述第一垫板(16)远离所述缓冲套筒(12)的一端固接有第一插接头(17),所述内防护筒(4)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17)相适配的第一插接孔(18),所述第一插接头(17)插接在所述第一插接孔(18)内;所述缓冲杆(14)朝向所述外防护筒(5)的一端固接有第二垫板(19),所述第二垫板(19)上固接有第二插接头(20),所述第二插接头(20)插接在所述外防护筒(5)内壁的第二插接孔(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机构包括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通过预制螺栓(23)固接在所述内柱(2)顶端,所述连接板(22)上固接有支撑柱(24),所述支撑柱(24)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盒(25),所述连接盒(25)的四周固接有若干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外柱(1)固接;所述连接盒(25)的顶端固接有吸能杆(26),所述吸能杆(26)外话筒套设有吸能套筒(27),所述吸能套筒(27)插接在所述外柱(1)内腔顶端的让位槽(28)内;所述吸能杆(26)的顶端与所述吸能套筒(27)内腔之间固接有吸能弹簧(2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连接盒(25)侧壁的连接套筒(30),所述连接套筒(30)内腔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杆(31),所述连接螺杆(31)伸出所述连接套筒(30)并从连接孔(32)内伸入所述外柱(1),所述连接孔(32)与开设在所述外柱(1)外壁的连接槽(33)连通,所述连接槽(33)的底端抵接有挡片(34),所述连接螺杆(31)穿过所述挡片(34)并螺纹连接有螺母(35),所述螺母(35)与所述挡片(34)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60279.8U CN21897043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60279.8U CN21897043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70432U true CN218970432U (zh) | 2023-05-05 |
Family
ID=86151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60279.8U Active CN218970432U (zh) | 2022-12-30 | 2022-12-30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970432U (zh) |
-
2022
- 2022-12-30 CN CN202223560279.8U patent/CN2189704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58851B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 | |
KR101112577B1 (ko) | 이중 철골프레임 내진보강장치 | |
CN111851757B (zh) | 带金属圆棒消能阻尼器的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 | |
KR101019060B1 (ko) | 상하 철골프레임이 구비된 지진에너지 감쇠장치 | |
CN111218998A (zh) | 一种金属与复合材料层叠阻尼器 | |
CN215483553U (zh) | 一种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 | |
CN218970432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 |
CN113957997A (zh) | 一种抗震钢结构建筑 | |
KR101827200B1 (ko) | 상부의 단절된 구간에 에너지 소산수단이 설치된 철골프레임을 이용한 기존 건물의 내진보강방법 | |
CN213014779U (zh) | 一种金属与复合材料层叠阻尼器 | |
CN211596791U (zh) | 一种铁路桥梁用基坑防护装置 | |
CN111364507A (zh) | 一种摩擦耗能装置及自复位式摩擦延性分体柱 | |
CN216340069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抗震柱 | |
CN212506857U (zh) | 一种金属与弹簧橡胶复合阻尼器 | |
CN212026849U (zh) | 一种震后自恢复埋入式耗能钢柱脚 | |
EP4179158A1 (en) | Seismic isolation found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ildings | |
CN221193682U (zh) | 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 | |
CN216893725U (zh) |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连接结构 | |
CN115748693B (zh) | 一种具有抗震防裂效果的预制方桩 | |
CN115787927B (zh) | 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 | |
CN215106438U (zh) | 一种能保证连梁阻尼器正常运行的楼板连接结构 | |
CN212801397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 |
CN220167228U (zh) | 一种装配式屈曲约束阻尼墙结构 | |
CN116517382B (zh) | 一种人防出入口防倒塌护栏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5106440U (zh) | 一种能保证连梁阻尼器正常运行的楼板连接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