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9939U -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9939U
CN218969939U CN202320209830.XU CN202320209830U CN218969939U CN 218969939 U CN218969939 U CN 218969939U CN 202320209830 U CN202320209830 U CN 202320209830U CN 218969939 U CN218969939 U CN 218969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nting area
storage channel
permeable
water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098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忠伟
刘伟
王宇俊
王彬霄
黄帅锋
栗子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ens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Hohai University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ens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Hohai University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ens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Hohai Universit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ens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Hoha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20983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9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9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9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包括蓄水渠、可渗透格栅、水平盲管和竖向集水井;所述蓄水渠设置在种植区的外围,将种植区与外部的外围区隔开;所述蓄水渠位于种植区的一侧,开有排水口,所述可渗透格栅设置在该排水口处;所述水平盲管沿着蓄水渠内侧设置,并与可渗透格栅紧密接触;所述竖向集水井挖设在水平盲管的底部。竖向集水井顶部紧贴水平盲管底部,井中设置筛管,目的是避免沉淀物的高密度堆积以及保证水资源过滤的流畅,下部到达不透水层,竖向集水井的修建可有效降低种植区外侧的水压力,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洪除涝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种植区因地势较低,导致大量地下水向园区内汇集,加之园区排水不良,造成地下水位长期偏高,引发土壤板结和土壤盐渍化,甚至在丰水年导致种植园区内长期积水,被迫放弃农业种植。造成种植园区内地下水位偏高和长期积水的主要原因包括:(1)种植园区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漫灌模式灌溉,除植被吸收和地表蒸发消耗,多余水分进入地下含水层,抬高地下水位;(2)由于园区地势较低,含水层透水性弱或存在弱透水层,地下水排涝不畅,导致地下水位长期偏高,引起土壤盐渍化和土壤板结现象;(3)丰水年或汛期雨量偏多,降雨入渗后补给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加之园区内排涝系统不畅时易导致雨洪水量集聚,造成种植园区内部积水成泽,影响种植。
因此,控制降低种植园区内的地下水位、建立除洪排涝网络,是使园区种植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和基本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种植园区地下水水位过高,排涝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实现种植园区水位控制与排涝抗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包括蓄水渠、可渗透格栅、水平盲管和竖向集水井;
所述蓄水渠设置在种植区的外围,将种植区与外部的外围区隔开;所述蓄水渠位于种植区的一侧,开有排水口,所述可渗透格栅设置在该排水口处;
所述水平盲管沿着蓄水渠内侧设置,并与可渗透格栅紧密接触;所述竖向集水井挖设在水平盲管的底部。
具体地,所述竖向集水井为一组,沿着水平盲管设置;每个竖向集水井垂直挖设在种植区内部边缘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集水井内,分别竖向插接有一组筛管,所述筛管的两端开口,管身上留有筛孔;筛管的顶部插接至水平盲管内。
具体地,所述蓄水渠的两侧均为混凝土墙,靠近外围区的一侧为外围混凝土墙,靠近种植区的一侧为种植区混凝土墙;所述外围混凝土墙向下延伸至外围区的粘土层;所述种植区混凝土墙向下延伸至蓄水渠渠底。
进一步地,所述可渗透格栅包括中部的透水土工布,以及位于透水土工布两侧的两层格栅。
具体地,所述可渗透格栅为一组,分别安装在种植区混凝土墙的上部排水口处;所述可渗透格栅的高度为1.5~1.8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系统蓄水渠根据种植区和外围区的土质进行设计,两侧均由混凝土墙构成,靠近外围区混凝土墙深度到达粘土层,靠近种植区混凝土墙深度到达蓄水渠渠底,能够有效切断种植区地下水与外围地下水的联系,防止过多地下水进入蓄水渠,造成排水压力。
(2)本实用新型水平盲管可将集水井中多余的水通过可渗透格栅排到蓄水渠中。竖向集水井顶部紧贴盲管底部,井中设置筛管,能够避免沉淀物的高密度堆积以及保证水资源过滤的流畅,下部到达不透水层,集水井的修建可有效降低种植区外侧的水压力,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可渗透格栅中土工布和双层格栅可以有效的截流土颗粒、细沙,同时将土体中的地下水排向蓄水渠,既满足了排涝的需求,还可以保持整个水土工程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该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该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可渗透格栅、水平盲管和集水井三者连接的三维模型图。
图4是可渗透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
10蓄水渠;101外围混凝土墙;102种植区混凝土墙;20可渗透格栅;201透水土工布;202格栅;30水平盲管;40竖向集水井;401筛管;100外围区种植区;200种植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和图2所示,种植区200地处洼地,本身地势较低,容易汇集雨水与地下水,不易将多余的水排出。其次,种植区200内多为下挖式大棚,棚内的地面高程进一步下降,远低于地面高程,若无人为干预排水、抽水,棚内的水根本无法自行排出。
本实用新型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包括蓄水渠10、可渗透格栅20、水平盲管30和竖向集水井40。
蓄水渠10设置在种植区200的外围,将种植区200与外部的外围区100隔开。蓄水渠10位于种植区200的一侧,开有排水口,所述可渗透格栅20设置在该排水口处。通过竖向集水井40将种植区200汇集,通过水平盲管30导流至可渗透格栅20,经渗透过滤后通过蓄水渠10外排出去。
水平盲管30沿着蓄水渠10内侧设置,并与可渗透格栅20紧密接触;所述竖向集水井40挖设在水平盲管30的底部。为了降低外围区100的水压力,防止出现工程事故,需要在蓄水渠10右侧修建竖向集水井40,在可渗透格栅20右侧设置水平盲管30,紧贴可渗透格栅20,水平盲管30下端与可渗透格栅20底端齐平,水平盲管30底部为竖向集水井40。水平盲管30可将竖向集水井40中多余的水通过可渗透格栅20排到蓄水渠10中,如图3所示。而对于整个工程的稳定安全性来说,竖向集水井40的修建是重中之重,在该工程中,修建的竖向集水井40顶部紧贴水平盲管30底部,井中设置筛管401,目的是避免沉淀物的高密度堆积以及保证水资源过滤的流畅,下部到达不透水层,竖向集水井40的修建可有效降低种植区200外侧的水压力,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竖向集水井40为一组,沿着水平盲管30设置;每个竖向集水井40垂直挖设在种植区200内部边缘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集水井40内,分别竖向插接有一组筛管401,所述筛管401的两端开口,管身上留有筛孔。筛管401的顶部插接至水平盲管30内。
蓄水渠10的两侧均为混凝土墙,靠近外围区100的一侧为外围混凝土墙101,靠近种植区200的一侧为种植区混凝土墙102。外围区100对地下水水位的要求不高,所以蓄水渠的外围混凝土墙101向下延伸至外围区100的粘土层。种植区200的土层特征,上层为透水性较好的种植壤土,下层为透水性较差的粘土,种植区混凝土墙102向下延伸至蓄水渠渠底。蓄水渠10的深度和宽度应该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用水需求确定。为了切断种植区地下水与外围地下水的联系,混凝土墙的深度应到达下层透水性较差的粘土层或者设置阻渗墙防渗墙或防渗帷幕,防止过多地下水进入蓄水渠,造成排水压力。
如图4所示,可渗透格栅20包括中部的透水土工布201,以及位于透水土工布201两侧的两层格栅202。
具体地,所述可渗透格栅20为一组,分别安装在种植区混凝土墙102的上部排水口处,两侧嵌入在蓄水渠10的混凝土墙内;所述可渗透格栅20的高度为1.5~1.8m。在地下水工程中,地下水的流动主要以渗透作用为主要运动形式,由水压力大的地区流向水压力较小的区域,可渗透格栅20的应用可以在土体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将土体中的地下水外排,流向外面的蓄水渠10,将种植区200内的水位降低。在地下水向蓄水渠10渗透的过程中,格栅202和透水土工布201可以有效的截流土颗粒、细沙,同时将土体中的地下水排向蓄水渠10,既满足了排涝的需求,还可以保持整个水土工程的稳定。
由于地下水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其水位变化无法直接观察,因此可以在蓄水渠10及外围区100、集水井40上部合适位置分别安装水位计,用以检测各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应开启还是关闭闸门。其次,由于在实际情况下,该工程应面对各种不同的水位情况,如果降雨量过大,导致蓄水渠10水位过高,种植区200中的水无法流向蓄水渠10时,应用水泵及时抽出蓄水渠10及种植区200中多余的水,防止出现种植区200内存水过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6)

1.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渠(10)、可渗透格栅(20)、水平盲管(30)和竖向集水井(40);
所述蓄水渠(10)设置在种植区(200)的外围,将种植区(200)与外部的外围区(100)隔开;所述蓄水渠(10)位于种植区(200)的一侧,开有排水口,所述可渗透格栅(20)设置在该排水口处;
所述水平盲管(30)沿着蓄水渠(10)内侧设置,并与可渗透格栅(20)紧密接触;所述竖向集水井(40)挖设在水平盲管(30)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集水井(40)为一组,沿着水平盲管(30)设置;每个竖向集水井(40)垂直挖设在种植区(200)内部边缘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集水井(40)内,分别竖向插接有一组筛管(401),所述筛管(401)的两端开口,管身上留有筛孔;筛管(401)的顶部插接至水平盲管(3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渠(10)的两侧均为混凝土墙,靠近外围区(100)的一侧为外围混凝土墙(101),靠近种植区(200)的一侧为种植区混凝土墙(102);所述外围混凝土墙(101)向下延伸至外围区(100)的粘土层;所述种植区混凝土墙(102)向下延伸至蓄水渠渠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格栅(20)包括中部的透水土工布(201),以及位于透水土工布(201)两侧的两层格栅(20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渗透格栅(20)为一组,分别安装在种植区混凝土墙(102)的上部排水口处;所述可渗透格栅(20)的高度为1.5~1.8m。
CN202320209830.XU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Active CN218969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9830.XU CN218969939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09830.XU CN218969939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9939U true CN218969939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52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09830.XU Active CN218969939U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9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3320B (zh) 一种lid型雨水沟渠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CN206681119U (zh) 一种用于下凹绿地的排水结构
CN102031768B (zh) 一种新型农田涝渍防治装置及其应用技术
CN108867806B (zh)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的雨水花园
CN106818280A (zh) 一种盐碱地乔木种植池
CN113187068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CN206245444U (zh) 雨水渗透系统
CN211143522U (zh) 一种便于排水和灌溉的种植屋面
CN218969939U (zh) 一种种植区排涝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08618528U (zh) 一种防治黄土区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结构
CN113073706B (zh) 一种截潜流取水口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658561U (zh) 盐碱地绿化结构
CN214938891U (zh) 一种稳定的路基结构
CN212153625U (zh) 一种城市建设雨水花园
CN101353892B (zh) 重力场的三度空间排水方法及其结构
CN211353029U (zh) 一种利用局部地形控返盐的滨海盐碱地绿化结构
CN208844710U (zh) 一种下凹式绿化带雨水收集渗透排水箱涵
CN210797471U (zh) 含生物滞留池的盐碱地域水资源调蓄利用系统
CN208152189U (zh)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
CN106436820A (zh) 一种市政雨水渗透排放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11721238U (zh) 一种景观广场的生态植草沟
CN112252343A (zh) 一种兼具排水和景观绿化灌溉的边坡马道及其施工方法
CN213741140U (zh) 一种兼具排水和景观绿化灌溉的边坡马道
CN220564976U (zh) 一种渗水段路基施工排水结构
CN214061895U (zh) 一种盐碱地排水沟内集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