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9003U - 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9003U
CN218969003U CN202223308873.8U CN202223308873U CN218969003U CN 218969003 U CN218969003 U CN 218969003U CN 202223308873 U CN202223308873 U CN 202223308873U CN 218969003 U CN218969003 U CN 218969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tland
stage
filler
oxygenation pond
suspended fi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88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军
陈兴旺
李秀芝
孔令宏
张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yuzhix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yuzhix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yuzhix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yuzhix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88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9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9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9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包括湿地进水渠,湿地进水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解调节湿地,水解调节湿地的外侧设置有一级悬浮填料湿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一级增氧塘,一级增氧塘的外侧设置有二级悬浮填料湿地。通过污水经水解调节湿地依次进入一级悬浮填料湿地、一级增氧塘、二级悬浮填料湿地、二级增氧塘、三级悬浮填料湿地、三级增氧塘、四级悬浮填料湿地、四级增氧塘、五级悬浮填料湿地、五级增氧塘、六级填料湿地、六级增氧塘,污水中有机物与氨氮主要在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和增氧塘内完成降解,同时通过增氧塘提高湿地出水DO,进而提高河道溶解氧考核指数。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在土地处理、稳定塘、生物滤池等污水处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构建并控制的主要利用天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利用了微生物、水生植物等一系列生物的代谢活动,综合了物理的、化学的、生化的复杂过程,使污水中污染成分得以降解,无害化或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能有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废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地面径流雨水、合流制下水道暴雨溢流水等。
表面流人工湿地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类似,污水从湿地表面流过,在流动的过程中废水得到净化。水深一般0.3~0.5米,水流呈推流式前进。污水从入口以一定速度缓慢流过湿地表面,部分污水或蒸发或渗入地下。近水面部分为好氧层,较深部分及底部通常为厌氧层。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氧的来源主要靠水体表面扩散、植物根系的传输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传输能力十分有限。
常规表面流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较大,水力负荷较小,去污能力有限的缺点,一般表流湿地为好氧环境,很难形成厌氧与好氧的交替运行,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相对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具备通过悬浮填料与增氧塘人工湿地使人工湿地形成了六级分级处理,处理效率得到提高等优点,解决了很难形成厌氧与好氧的交替运行,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相对有限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包括湿地进水渠,所述湿地进水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解调节湿地,所述水解调节湿地的外侧设置有一级悬浮填料湿地,所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一级增氧塘,所述一级增氧塘的外侧设置有二级悬浮填料湿地,所述二级悬浮填料湿地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二级增氧塘,所述二级增氧塘的外侧设置有三级悬浮填料湿地,所述三级悬浮填料湿地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三级增氧塘,所述三级增氧塘的外侧设置有四级悬浮填料湿地,所述四级悬浮填料湿地的外侧固定连通有四级增氧塘,所述四级增氧塘的外侧设置有五级悬浮填料湿地,所述五级悬浮填料湿地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五级增氧塘,所述五级增氧塘的外侧设置有六级悬浮填料湿地,所述六级悬浮填料湿地的外侧固定连通有六级增氧塘。
优选的,所述湿地进水渠与水解调节湿地之间为互通结构,所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二级悬浮填料湿地、三级悬浮填料湿地、四级悬浮填料湿地、五级悬浮填料湿地、六级悬浮填料湿地的内部均设置有微生物。
优选的,该人工湿地内部等距设置有柔性隔水墙,且该人工湿地整体呈U形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二级悬浮填料湿地、三级悬浮填料湿地、四级悬浮填料湿地、五级悬浮填料湿地、六级悬浮填料湿地以及一级增氧塘、二级增氧塘、三级增氧塘、四级增氧塘、五级增氧塘和六级增氧塘均呈阶梯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二级悬浮填料湿地、三级悬浮填料湿地、四级悬浮填料湿地、五级悬浮填料湿地、六级悬浮填料湿地的顶部均设置有景观苗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通过污水经水解调节湿地依次进入一级悬浮填料湿地、一级增氧塘、二级悬浮填料湿地、二级增氧塘、三级悬浮填料湿地、三级增氧塘、四级悬浮填料湿地、四级增氧塘、五级悬浮填料湿地、五级增氧塘、六级填料湿地、六级增氧塘,污水中有机物与氨氮主要在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和增氧塘内完成降解,同时通过增氧塘提高湿地出水DO,进而提高河道溶解氧考核指数。
2、该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来完成的。矿化、生物吸收、硝化和异化是使氮的一种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这些过程是物质平衡过程,N在同一个系统内循环,反硝化和氨氮的挥发是物质去除的过程,从而致使N从系统中得到去除,由六级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六级增氧塘人工湿地使组成,悬浮填料与增氧塘人工湿地使人工湿地形成了六级分级处理,六级处理极大的强化了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湿地进水渠;2、水解调节湿地;3、一级悬浮填料湿地;4、一级增氧塘;5、二级悬浮填料湿地;6、二级增氧塘;7、三级悬浮填料湿地;8、三级增氧塘;9、四级悬浮填料湿地;10、四级增氧塘;11、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2、五级增氧塘;13、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4、六级增氧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包括湿地进水渠1,湿地进水渠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解调节湿地2,水解调节湿地2的外侧设置有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一级增氧塘4,一级增氧塘4的外侧设置有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二级增氧塘6,二级增氧塘6的外侧设置有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三级增氧塘8,三级增氧塘8的外侧设置有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的外侧固定连通有四级增氧塘10,四级增氧塘10的外侧设置有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五级增氧塘12,五级增氧塘12的外侧设置有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的外侧固定连通有六级增氧塘14,湿地进水渠1与水解调节湿地2之间为互通结构,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的内部均设置有微生物,该人工湿地内部等距设置有柔性隔水墙,且该人工湿地整体呈U形结构设置,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以及一级增氧塘4、二级增氧塘6、三级增氧塘8、四级增氧塘10、五级增氧塘12和六级增氧塘14均呈阶梯状分布,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的顶部均设置有景观苗木。
在使用时,污水处理厂尾水进入人工湿地后先进入水解调节湿地,水解调节湿地起到调节水量、均衡水质的作用,同时对来水进行水解酸化以提升污水的可生化性,污水经水解调节湿地依次进入一级悬浮填料湿地、一级增氧塘、二级悬浮填料湿地、二级增氧塘、三级悬浮填料湿地、三级增氧塘、四级悬浮填料湿地、四级增氧塘、五级悬浮填料湿地、五级增氧塘、六级填料湿地、六级增氧塘,污水中有机物与氨氮主要在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和增氧塘内完成降解,同时通过增氧塘提高湿地出水DO,进而提高河道溶解氧考核指数。
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途径包括填料的吸附作用、微生物作用及植物的吸收和少部分以NH3形式挥发,但植物直接吸收和挥发的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主要的去除途径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来完成的。矿化、生物吸收、硝化和异化(硝态氮到氨氮DNRA)是使氮的一种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这些过程是物质平衡过程,N在同一个系统内循环。反硝化和氨氮的挥发是物质去除的过程,从而致使N从系统中得到去除。
本人工湿地主体处理工艺由六级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六级增氧塘人工湿地使组成,悬浮填料与增氧塘人工湿地使人工湿地形成了六级AO系统,六级AO系统极大的强化了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人工湿总氮的去除能力。
尽管已经显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包括湿地进水渠(1),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进水渠(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水解调节湿地(2),所述水解调节湿地(2)的外侧设置有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所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一级增氧塘(4),所述一级增氧塘(4)的外侧设置有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所述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二级增氧塘(6),所述二级增氧塘(6)的外侧设置有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所述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三级增氧塘(8),所述三级增氧塘(8)的外侧设置有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所述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的外侧固定连通有四级增氧塘(10),所述四级增氧塘(10)的外侧设置有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所述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的外侧固定连通有五级增氧塘(12),所述五级增氧塘(12)的外侧设置有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所述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的外侧固定连通有六级增氧塘(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进水渠(1)与水解调节湿地(2)之间为互通结构,所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的内部均设置有微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该人工湿地内部等距设置有柔性隔水墙,且该人工湿地整体呈U形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以及一级增氧塘(4)、二级增氧塘(6)、三级增氧塘(8)、四级增氧塘(10)、五级增氧塘(12)和六级增氧塘(14)均呈阶梯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悬浮填料湿地(3)、二级悬浮填料湿地(5)、三级悬浮填料湿地(7)、四级悬浮填料湿地(9)、五级悬浮填料湿地(11)、六级悬浮填料湿地(13)的顶部均设置有景观苗木。
CN202223308873.8U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Active CN218969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8873.8U CN218969003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8873.8U CN218969003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9003U true CN218969003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3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8873.8U Active CN218969003U (zh) 2022-12-10 2022-12-10 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9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3081B (zh) 立体生态除臭除磷脱氮方法及装置和应用
US8021551B2 (en) Eco-treatment system
He et al. Algal-based immobilization process to treat the effluent from a secondary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WTP)
CN101357812B (zh) 一种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01357813B (zh) 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203768124U (zh)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CN1277768C (zh) 垃圾渗滤液组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265145B (zh) 利用自然生物膜反应器净化低负荷低温河水的方法
CN104556391A (zh) 一种废水的人工湿地净化方法
CN107043197A (zh) 一种蓝藻联合canon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
CN112919732A (zh) 一种基于硫自养的uad生物滤塔系统及脱氮方法
Gupta et al. Conven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CN102476863A (zh) 高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方法
Banat et 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algal productivity in an integrated ponding system
CN108017234B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Wang et al.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pond–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a case study
CN218969003U (zh) 一种微生物强化悬浮填料人工湿地
Nanayakkara Floating wetlands for management of algal washout from waste stabilization pond effluent: Case study at hikkaduwa waste stabilization ponds
CN218642562U (zh) 一种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9534489A (zh) 一种高效硝化细菌的培养方法
CN105668937B (zh) 生态蠕动床反应器及利用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Borkar et al. 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An overview
KR100510975B1 (ko) 과립담체가 충전된 간헐폭기 공정을 이용한폐·하수고도처리방법
CN205773887U (zh) 生态蠕动床反应器
CN219709324U (zh) 一种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