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60254U - 一种速开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速开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60254U
CN218960254U CN202223337451.3U CN202223337451U CN218960254U CN 218960254 U CN218960254 U CN 218960254U CN 202223337451 U CN202223337451 U CN 202223337451U CN 218960254 U CN218960254 U CN 218960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ick
opening
bag body
backpack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74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焕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33374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60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60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60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速开背包,涉及背包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包身全开的背包无法兼容背负系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包身,包身在关闭状态时包括内腔和形成于内腔周围的正面、背面、侧面、底面和顶面;所述包身的正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向下翻折于所述正面中部的第一翻折片和向上翻折于所述正面中部的第二翻折片;所述第一翻折片能上翻至超出所述包身的顶部,所述第二翻折片能下翻至超出所述包身底部;所述包身的正面设置有自所述第一翻折片延伸至所述第二翻折片的第一开合带,所述第一开合带打开时,所述包身的内腔能够从所述正面被完全暴露。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让包身从正面全开,能利用不打开的背面兼容背负系统的放置。

Description

一种速开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速开背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速开登山包和速开多功能包有包身全开的类型,此类型的背包往往无法兼顾包顶全开与包身正面全开的功能。比如专利公布号为CN109936990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背包,该背包具有一个在其背部上的面,该背部上的面由延长盆形基体的超出部通过对应翻入或翻开超出部或至少一个翻折片形成,背部上的面设置有沿其纵向设置的拉链,拉链完全拉开时可以让包身背面全开,但是,该背包无法实现包顶全开的功能,如果要拿取包内物品时只能取下背包拉开包背拉链拿取,十分不便,同时这种从背部打开的方式会导致背包无法兼容背板、折弯铝条等在内的背负系统,无法提供更舒适的背负效果。
另外,腰封可以将背包重量均匀地分散在腰胯处,所以市面上所有的重装登山包以及部分多功能包都有腰封。有的背包腰封是固定缝制在背包上的不可拆卸,有的背包的腰封是可以拆卸的,比如某品牌的“开拓者”战术背包在其包背设置有腰封夹层,腰封从夹层内穿过后即可安装到背包上使用,又比如有的背包通过包侧连接的D扣等扣具或是吊点与腰封上设置的相应连接器具可拆卸连接。
以上的背包在将腰封固定在背包上或是从背包上拆下的过程都较为繁琐,如果要拿取包内物品时,要么需要打开腰封后将背包连同腰封一起取下后开包,要么需要打开腰封后将背包转到胸前开包。如果用户在使用腰封的情况下将背包转到身前,受摩擦力影响,与腰封接触的上衣下摆也会被牵扯移动,造成衣物不服帖的现象。当腰封上挂载较重物品时,打开的腰封失去了束缚力,会因背包的活动而甩动,可能导致物品在腰封上剧烈晃动或脱落而造成物品损坏。
如果能够在不打开腰封的情况下能够将其与背包快速地拆卸开来便能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
专利公告号为CN11486904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背包,其包括有背包本体、框架、背副结构和腰带(即腰封),框架设于背包本体的背侧上,背副结构设于框架远离背包本体的一侧并可拆卸地连接在框架上,腰带与背副结构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背副结构的两条左右对称的支撑条的下端之间转动连接有安装件,安装件中部开设有用于插设腰带的安装孔。虽然该种多功能背包的腰封与背包主体的安装比较方便,但是,腰封在安装状态下,其位于背副结构的下方,背包是压在腰封上的,要将腰封与背包主体拆开是十分不便的,因此无法在使用腰封的同时方便地、快速地将其与背包主体拆开,无法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设计出一种速开背包,用以解决包身全开的背包无法兼容背负系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速开背包,包括包身,所述包身在关闭状态时包括内腔和形成于所述内腔周围的正面、背面、侧面、底面和顶面;所述包身的正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向下翻折于所述正面中部的第一翻折片和向上翻折于所述正面中部的第二翻折片;所述第一翻折片能上翻至超出所述包身的顶部,所述第二翻折片能下翻至超出所述包身底部;所述包身的正面设置有自所述第一翻折片延伸至所述第二翻折片的第一开合带,所述第一开合带打开时,所述包身的内腔能够从所述正面被完全暴露。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包身的正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的第一翻折片和第二翻折片,能够在展开时扩展包身的纵向尺寸,突破包身主体尺寸限制,在打开第一开合带后可以完全将包身的整个包括四角的内腔于正面暴露出来,实现正面全开的功能,可以很方便地从正面拿取包内物品,同时能够利用不打开的背面兼容背负系统的放置,提供舒适的背负效果。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顶面设置有沿其左侧边经前侧边至右侧边走向的第二开合带,所述顶面通过所述第二开合带分别与所述包身的左右两侧边和所述第一翻折片的顶边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开合带打开时,所述顶面能关于其后侧边翻开将所述包身的内腔从所述包身的顶部完全暴露。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包身顶面与两侧面和第一翻折片的顶面连接可以在第二开合带打开后将包身的内腔从包顶处完全暴露,兼顾了包顶全开与包身正面全开的功能。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开合带采用拉链结构,所述第二开合带采用拉链结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二翻折片的其中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开合带,所述第三开合带采用拉链结构。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二翻折片的一侧设置的第三开合带可以在第二翻折片处于折叠状态时作为临时副包来使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包身的背面的底部的中部位置连接有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所述速开背包还包括腰封,所述腰封的中段位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朝下与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此时,所述腰封能整体位于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上方使所述包身的底部悬吊于所述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上。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包身与腰封通过快拆扣具可以方便地连接和拆卸,同时,在腰封与包身通过快拆扣具连接后,腰封能整体位于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上方使包身的底部悬吊于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上,因此,在用户背着背包且穿戴上腰封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将包身与腰封分离,使用户可以不打开腰封直接取下背包拿取物品,在临时取用包内物品时且腰封挂载重物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优势。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包身连接有沿横向依序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所述腰封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的所述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包身和腰封底部采用多个快拆扣具进行连接,可以适合承重较大的背包。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的尾部通过织带与所述包身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的尾部通过织带与所述腰封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包身的两侧面各连接有一重心调节织带,所述腰封的左右两段各连接有一织带扣,所述重心调节织带的自由端朝相应侧的所述织带扣延伸并系于其上,其中,能通过调节所述重心调节织带的自由端伸出所述织带扣的长度来调节所述包身的背面具所述腰封的水平距离。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包身通过重心调节织带与腰封上的织带扣可调连接,可以通过调节包身与腰封的距离来调节包身的重心,以稳定包身与腰封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包身的正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的第一翻折片和第二翻折片,能够在展开时扩展包身的纵向尺寸,突破包身主体尺寸限制,在打开第一开合带后可以完全将包身的整个包括四角的内腔于正面暴露出来,实现正面全开的功能,可以很方便地从正面拿取包内物品,同时能够利用不打开的背面兼容背负系统的放置,提供舒适的背负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速开背包的背面结构;
图2示出了速开背包的侧面结构;
图3示出了速开背包的正面结构;
图4示出了翻折片展开时的包身结构;
图5示出了只打开顶面时的包身结构;
图6示出了翻折片展开且打开顶面时的包身结构。
图中标记为:
1、包身;1a、正面;1b、顶面;11、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2、重心调节织带;13、第一翻折片;14、第二翻折片;15、第一开合带;16、第二开合带;17、第三开合带;18、第三快拆扣具连接部;19、第四快拆扣具连接部;
2、腰封;21、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2、织带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速开背包,用户可以从正面将包身全部打开拿取物品,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速开背包包括包身1和腰封2,在包身1上连接有背带,包身1上还可以连接其他所需的配件等。
包身1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在关闭状态时,包身1包括一基本定型的内腔和形成于内腔周围的正面1a、背面、侧面、底面和顶面1b。正面1a、背面、侧面、底面和顶面1b都是由布料通过缝线或者是连接布料或是拉链相互连接的。
如图3所示,包身1的正面1a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向下翻折于包身1的正面1a中部的第一翻折片13和向上翻折于包身1的正面1a中部的第二翻折片14,第一翻折片13的端部和第二翻折片14的端部分别通过织带连接有第三快拆扣具连接部18和第四快拆扣具连接部19,第一翻折片13与第二翻折片14通过第三快拆扣具连接部18和第四快拆扣具连接部19可拆卸连接在一起以保持折叠在包身1正面1a中部的状态。
如图4所示,在解开第三快拆扣具连接部18和第四快拆扣具连接部19的连接时,第一翻折片13能上翻至超出包身1的顶部,第二翻折片14能下翻至超出包身1底部,形成一个纵向(速开背包的高度方向)加长面,其中,第一翻折片13和第二翻折片14的内部与内腔是连通的。在包身1的正面1a设置有一条自第一翻折片13的端部附近朝第二翻折片14纵向延伸至第二翻折片14端部附近的第一开合带15,该第一开合带15将正面1a分为左右两片。第一开合带15打开时,正面1a的左右两片分离,使得包身1的内腔能够从正面1a被完全暴露出来,使用户可以从整个包括包身四角的内腔中拿取物品。
除此之外,包身1的顶面1b也是可以打开的,其打开后可以让内腔从包身1顶部被暴露出来。具体的,如图3所示,顶面1b的片形与包身1的顶部开口和第一翻折片13的形状匹配,顶面1b设置有沿其左侧边经前侧边至右侧边走向的第二开合带16,顶面1b通过该第二开合带16分别与包身1的左右两侧边和第一翻折片13的顶边连接。第二开合带16打开时,顶面1b与第一翻折片13以及包身1的左右两侧面分离,此时顶面1b可以关于其与包身1的背面的顶边相连接的后侧边翻开,使包身1的顶部形成一个顶部开口,该顶部开口将包身1的内腔从包身1的顶部完全暴露。
本实施例中,包身1的正面1a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的第一翻折片13和第二翻折片14能够在展开时扩展包身1的纵向尺寸,突破包身1主体尺寸限制,在打开第一开合带15后可以完全将包身1的整个包括四角的内腔于正面暴露出来,可以很方便地拿取包内物品,由于打开方式是包身1的正面打开,不会影响包身1背部的结构,可以在包身1背部安装背负系统,提供舒适的背负效果。包身1顶面1b与两侧面和第一翻折片13的顶面连接可以在第二开合带16打开后将包身1的内腔从包顶处完全暴露,兼顾了包顶全开与包身正面全开的功能。
包身1除了可以单独将正面1a打开外,还可以单独将顶面1b打开,或者是将正面1a与顶面1b同时打开。第一开合带15和第二开合带16可以采用魔术贴,但优选采用拉链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速开背包还于正面1a处具有副包功能。
如图3所示,第二翻折片14的其中一侧边设置有一第三开合带17,该第三开合带17可采用魔术贴,但优选采用拉链结构。第三开合带17打开后,可以在第二翻折片14的一侧边形成开口,可以向处于折叠状态的第二翻折片14内放入一些物品。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二翻折片14处于展开状态时,副包的功能基本上就已经丧失了,想要具备副包功能一般只能将第二翻折片14折叠在正面1a的中部位置,时第二翻折片14的内部空间与包身1的内腔形成一定的阻隔。
图3-6中,粗实线则表示第一开合带15、第二开合带16和第三开合带17的设置路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本实施例中,该种速开背包在包身1上连接有腰封2。
包身1与腰封2之间通过一个快拆扣具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快拆扣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和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如图1所示,包身1的背面的底部的中部位置通过一个较短的织带或者说是吊点连接有一个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的尾部,同时,腰封2的中段位置的底部通过一根较短的织带或者说是吊点连接有一个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的尾部。图1中,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的头部朝下与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朝上的头部相互配合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此时,腰封2整体位于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上方,使得包身1的底部处于悬吊于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的一个状态,此状态与用户在背着背包且佩戴腰封2时的状态一致。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和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分别通过短的织带与包身1和腰封2连接可以让快拆扣具具有一个可活动的量,不会因为用户前倾或后仰使快拆扣具受力损坏。
包身1与腰封2之间的连接点位可以根据背包的承重定位进行设计,比如设计承重较低的背包只需要在包身1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快拆扣件与腰封2连接即可;对于设计承重较大的背包可以在包身1与腰封2之间设置多个快拆扣件进行连接,比如在包身1上连接沿横向(速开背包的宽度方向)依序排布的两个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同时在腰封2的中段上也同时连接沿横向依序排布的两个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这样,便能在包身1与腰封2之间形成左右分布的两个连接点位,可以提高重载背包的稳定性。另外,快拆扣件的选择是比较灵活的,可以根据设计承重选择不同现有产品。
如图2所示,包身1与腰封2之间通过织带连接,用以让用户可以调节包身1的重心。包身1的左右两侧面的下部位置各固定连接有一重心调节织带12,同时,在腰封2的左右两段的外侧面上各连接有一织带扣22,重心调节织带12的自由端朝相应侧的织带扣22延伸并以一定的系法系于其上,该系法允许重心调节织带12调节其伸出织带扣22的长度,以让用户能够将通过调节重心调节织带12的自由端伸出织带扣22的长度将包身1拉进或者拉远其后背,以此来调节包身1的重心,稳定包身与腰封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包身1与腰封2通过快拆扣具可以方便地连接和拆卸,同时,在腰封2与包身1通过快拆扣具连接后,腰封2能整体位于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上方使包身1的底部悬吊于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上,因此,在用户背着速开背包且穿戴上腰封2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将包身1与腰封2分离,使用户可以不打开腰封2直接取下速开背包拿取物品,在临时取用包内物品时且腰封2挂载重物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身(1),其在关闭状态时包括内腔和形成于所述内腔周围的正面(1a)、背面、侧面、底面和顶面(1b);所述包身(1)的正面(1a)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向下翻折于所述正面(1a)中部的第一翻折片(13)和向上翻折于所述正面(1a)中部的第二翻折片(14);
所述第一翻折片(13)能上翻至超出所述包身(1)的顶部,所述第二翻折片(14)能下翻至超出所述包身(1)底部;
所述包身(1)的正面(1a)设置有自所述第一翻折片(13)延伸至所述第二翻折片(14)的第一开合带(15),所述第一开合带(15)打开时,所述包身(1)的内腔能够从所述正面(1a)被完全暴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合带(15)采用拉链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1b)设置有沿其左侧边经前侧边至右侧边走向的第二开合带(16),所述顶面(1b)通过所述第二开合带(16)分别与所述包身(1)的左右两侧边和所述第一翻折片(13)的顶边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开合带(16)打开时,所述顶面(1b)能关于其后侧边翻开将所述包身(1)的内腔从所述包身(1)的顶部完全暴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合带(16)采用拉链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片(14)的其中一侧边设置有第三开合带(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合带(17)采用拉链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身(1)的背面的底部的中部位置连接有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
所述速开背包还包括腰封(2),所述腰封(2)的中段位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其中,所述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朝下与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可拆卸连接,此时,所述腰封(2)能整体位于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上方使所述包身(1)的底部悬吊于所述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身(1)连接有沿横向依序排布的两个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所述腰封(2)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的所述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拆扣具连接部(11)的尾部通过织带与所述包身(1)的背面连接;所述第二快拆扣具连接部(21)的尾部通过织带与所述腰封(2)的底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速开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身(1)的两侧面各连接有一重心调节织带(12),所述腰封(2)的左右两段各连接有一织带扣(22),所述重心调节织带(12)的自由端朝相应侧的所述织带扣(22)延伸并系于其上,其中,能通过调节所述重心调节织带(12)的自由端伸出所述织带扣(22)的长度来调节所述包身(1)的背面具所述腰封(2)的水平距离。
CN202223337451.3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速开背包 Active CN218960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7451.3U CN218960254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速开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7451.3U CN218960254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速开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60254U true CN218960254U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61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7451.3U Active CN218960254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速开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60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57184A (en) Back pack with resilient bands for spacing the pack from the wearer
JP3856625B2 (ja) 対面・前向きだっこ兼用ベビーキャリア
US5407112A (en) Convertible backpack
US6179175B1 (en) Child's knapsack harnes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for
US5407111A (en) Sports accessory bag with convertible suspension means
US4491258A (en) Convertible backpack
US3938716A (en) Convertible back-pack pannier
US20180014614A1 (en) Modular bag
US20030185465A1 (en) Vertically expandable bag
CA2643250A1 (en) Adaptable coat
US8123093B2 (en) Book sling
CN218960254U (zh) 一种速开背包
CN215347108U (zh) 一种多功能巡逻战术背心
CN207236140U (zh) 一种可调节口袋和具有可调节口袋的卫衣
CN213308068U (zh) 一种多功能通用勤务背包
US20020053583A1 (en) Motorcycle pack with integral support structure, and attachment system for modular bags
JP6840177B2 (ja) 背負い袋兼用ウエストポーチ
JP4558666B2 (ja) リュックサック
CN220141030U (zh) 一种可拼接组合的挎包
CN218278944U (zh) 一种曲面翻盖书包
CN214230181U (zh) 一种收纳包
CN217243076U (zh) 一种变形背包
CN219382134U (zh) 一种便于使用拖车绳揽旗包
CN213030442U (zh) 一种西装套转换包
JP3215666U (ja) ランドセル取付用着脱式収納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