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8828U -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8828U
CN218958828U CN202222922934.3U CN202222922934U CN218958828U CN 218958828 U CN218958828 U CN 218958828U CN 202222922934 U CN202222922934 U CN 202222922934U CN 218958828 U CN218958828 U CN 218958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mounting
sub
hol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229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辉
陆永
范建桥
毛尚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aba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aba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abai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abai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229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8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8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8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包括安装板体、连接件以及连接架体,安装板体包括若干子板、安装件、第一紧固件以及第二紧固件,子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邻子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安装件夹设于相邻子板的连接位置上,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光伏组件安装于安装件上,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架体包括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架体上,并通过第三紧固件紧固,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呈钩状,且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内,连接架体设置于载体上,并通过第四紧固件紧固;通过子板组合的形式能够使屋面板组件与光伏组件有效衔接,也便于日后加装光伏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背景技术
在3060碳中和政策下,光伏成为新能源建设的主力,光伏发电吃上应用的发展,经历了冲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为主到共同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与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共同发展的格局。对于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来说,对屋面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节能环保标准,现有的屋面光伏组件安装方式较为单一,不便于建筑物营造时的光伏组件安装,以及不便于日后对建筑物加装光伏板。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板体通过若干子板组合成型,通过不同数量的子板的组合能够使屋面板组件与光伏组件有效衔接,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加装光伏板。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包括安装板体、连接件以及连接架体,所述安装板体包括若干子板、安装件、第一紧固件以及第二紧固件,所述子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邻子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所述安装件夹设于相邻子板的连接位置上,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光伏组件安装于安装件上,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所述连接架体包括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架体上,并通过第三紧固件紧固,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呈钩状,且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内,所述连接架体设置于载体上,并通过第四紧固件紧固;安装板体通过若干子板组合成型,通过不同数量的子板的组合能够使屋面板组件与光伏组件有效衔接,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加装光伏板,通过连接件加固安装板体与连接架体的连接,提升光伏组件的抗风性能。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设置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外径,相邻子板的第一连接部套设于第二连接部上;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与圆弧状的第二连接部能够形成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上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向上凸起。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上设置有弧形部,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一连接部配合,所述第二夹板与第二连接部配合;通过所述安装件进一步加固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所述安装板靠近连接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通孔上,所述安装板靠近光伏组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第二通孔与光伏组件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所述连接架体靠近安装板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槽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上,所述连接架体远离安装板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四紧固件穿设于第五通孔上;通过所述第四紧固件进一步加固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所述子板设置呈V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设置于子板的分叉端部;通过V型空腔满足光伏组件的布线要求、光伏组件的背面散热要求以及日常对空腔的清洗维护要求。
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所述子板上设置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设置于子板的斜腹部,能够减小子板的宽厚比,防止子板局部失去稳定而降低承载力。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子板的一端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有圆弧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呈钩状结构,通过第一连接部、钩状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部套设于一体,加固了连接架体与安装板体的连接,进而提升光伏组件的抗风性能。
2.相邻子板可拼接组成,安装件可连续或间隔地设置于相邻子板的连接位置上,使屋面板组件便于安装多种型号的光伏组件,同时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加装光伏板。
3. V型结构的子板组合后可形成安装板体,V型腔便于光伏组件的布线、光伏组件的背部散热以及清洗维护;子板的斜腹部设有加劲肋,通过所述加劲肋减小子板的宽厚比,防止子板局部失去稳定而降低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板体1、子板11、第一连接部111、第二连接部112、加劲肋113、安装件12、第一夹板121、第二夹板122、第一紧固件13、第二紧固件14、连接件2、连接架体3、第三紧固件31、第四紧固件32、连接槽33、光伏组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包括安装板体1、连接件2以及连接架体3,所述连接架体3固定于屋面主体结构上,所述安装板体1通过连接件2安装于连接架体3上,光伏组件4安装于安装板体1上。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所述安装板体1包括若干子板11、安装件12、第一紧固件13以及第二紧固件14,所述子板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1,所述第一连接部111向上凸起,便于安装件12的设置,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12,所述第二连接部112向上凸起,便于安装件12的设置;相邻两块子板11中的一块子板11的第一连接部111与另一块子板11的第二连接部112配合,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配合后形成一凸起部,如图5所示,所述安装件12夹设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第一紧固件13用于紧固安装件12与子板11,光伏组件4安装于安装件12上,第二紧固件14用于紧固安装件12与光伏组件4,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紧固件13采用螺栓与螺母,所述第二紧固件14采用螺栓与螺母。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设置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部112的外径,相邻子板11的第一连接部111套设于第二连接部112上,圆弧状的结构能够加固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连接部11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呈圆弧状。
进一步的,如图2、6所示,所述连接架体3包括第三紧固件31与第四紧固件32,所述连接架体3靠近安装板体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槽33,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插设于连接槽33内,所述连接槽33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件2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紧固件31穿过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紧固连接架体3与连接件2,所述第三紧固件31采用螺栓与螺母;所述连接件2的另一端设置呈钩状,且嵌设于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之间,通过钩状的连接件2加固连接架体3与安装板体1的连接,所述连接架体3远离安装板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四紧固件32采用自攻螺钉,所述第四紧固件32穿过第五通孔将连接架体3固定与屋面主体结构上。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安装件12包括第一夹板121与第二夹板122,所述第一夹板121与第二夹板122上设置有弧形部,所述第一夹板121上的弧形部与第一连接部111贴合,所述第二夹板122上的弧形部与第二连接部112贴合;所述安装板靠近连接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即第一夹板121与第二夹板122靠近连接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1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紧固第一夹板121与第二夹板122;相应的,光伏组件4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上开设有第六通孔,所述安装板靠近光伏组件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即第一夹板121与第二夹板122靠近框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14穿过第二通孔与第六通孔紧固框架与安装件12。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子板11设置呈V型,V型腔便于光伏组件4布线、光伏组件4背部散热以及清洗维护,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设置于子板11的分叉端部,可以理解的是,相连两个子板11可拼接呈W型,安装件12设置于相邻子板11的连接位置的上方,连接架体3设置于相邻子板11的连接位置的下方,所述安装件12与连接架体3可加固相邻子板11的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子板11上设置有加劲肋113,所述加劲肋113设置于子板11的斜腹部,能够减小子板11的宽厚比,防止子板11局部失去稳定而降低承载力。
屋面板组件与光伏组件4的安装方法为,在屋面主体结构上确定安装位置,通过第四紧固件32将安装架体紧固于所述安装位置,如图5所示,将连接件2的一端插设于安装架体的连接槽33内,通过第三紧固件31紧固安装架体与连接件2,将一子板11的第二连接部112与钩状连接件2的内侧贴合,将另一子板11的第一连接部111套设于第二连接部112与钩状连接件2上,将第一夹板121与第二夹板122夹设于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12的两侧,通过第一紧固件13紧固第一夹板121与第二夹板122,进而起到紧固安装件12、相邻子板11以及连接件2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实施情况,所述第一夹板121与第二夹板122可连续或间隔地设置于子板11的连接位置上,后续将光伏组件4的框架置放于安装件12上,通过第二紧固件14紧固框架与安装件12。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将实施例一中的光伏组件选用W765型光伏太阳能面板进行实施,实施示意图如图1所示,W765型光伏太阳能面板是宽度为765毫米的光伏组件4的总称,其具有较高的使用率,相应的,子板11宽度为402毫米,每两块子板11可安装一组光伏太阳能面板,此处,安装件12间隔一个安装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12可间隔两个或多个安装位置,相邻两组光伏太阳能面板之间设置35毫米的间距,便于安装件12的设置和安装,子板11的高度为134毫米,能够提高屋面板组件整体的抗弯能力;子板11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子板11的厚度范围为0.54毫米至1.2毫米,子板11的最低处与光伏太阳能面板背部的间距为167毫米,有利于光伏太阳能面板背部散热,同时有利于对子板11空腔进行清洗与维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包括安装板体、连接件以及连接架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体包括若干子板、安装件、第一紧固件以及第二紧固件,所述子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其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邻子板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所述安装件夹设于相邻子板的连接位置上,并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光伏组件安装于安装件上,并通过第二紧固件紧固;
所述连接架体包括第三紧固件与第四紧固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连接架体上,并通过第三紧固件紧固,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呈钩状,且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内,所述连接架体设置于载体上,并通过第四紧固件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设置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径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外径,相邻子板的第一连接部套设于第二连接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上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向上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上设置有弧形部,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一连接部配合,所述第二夹板与第二连接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靠近连接位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通孔上,所述安装板靠近光伏组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于第二通孔与光伏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体靠近安装板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连接槽内,所述连接槽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上,所述连接架体远离安装板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第四紧固件穿设于第五通孔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板设置呈V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设置于子板的分叉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板上设置有加劲肋。
CN202222922934.3U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Active CN218958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2934.3U CN218958828U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22934.3U CN218958828U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8828U true CN218958828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0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22934.3U Active CN218958828U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8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34770U (zh) 一种无边框光伏组件安装装置及光伏屋面组合系统
CN218958828U (zh) 一种用于光伏系统的屋面板组件
CN213340391U (zh) Bipv瓦型板、光伏组件的边框、安装结构及光伏设备
CN114351954A (zh) 一种压型金属屋面光伏系统
CN216215224U (zh) 一种弱电工程设备安装架
CN111806636A (zh) 一种漂浮式水上浮体及浮体阵列
CN211457042U (zh) 一种平铺式太阳能光伏组件固定装置
CN216016812U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光伏板连接机构
CN220067284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支撑架
CN216122291U (zh) 一种双层结构光伏支架
CN219740258U (zh) 一种光伏系统及其单元模块
CN214477742U (zh) 一种电池类模组限位装置
CN217282788U (zh) 一种光伏支架及应用该光伏支架的水上光伏发电系统
CN219420637U (zh) 一种用于光伏支架的导轨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17984908U (zh) 光伏一体化建筑墙体结构
CN216356616U (zh) 引流板
CN218526261U (zh) 一种光伏板放置组件
CN216356603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的加强结构
CN214329641U (zh) 一种集成有太阳能应用系统安装构件的楼面板及建筑体
CN220857967U (zh) 一种分布式光伏混凝土固定墩
CN219277732U (zh) 一种浮标式水环境原位监测系统
CN217000544U (zh) 一种彩钢瓦屋顶用光伏支架
CN217623426U (zh) 一种固定支架、线束系统及车辆
CN216699927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分布式光伏组件
CN217984915U (zh) 光伏组件支撑结构及屋顶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