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57747U - 一种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57747U
CN218957747U CN202223298507.9U CN202223298507U CN218957747U CN 218957747 U CN218957747 U CN 218957747U CN 202223298507 U CN202223298507 U CN 202223298507U CN 218957747 U CN218957747 U CN 218957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battery
glass
edge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85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迎利
黄世亮
郭志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Jinko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ko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85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57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57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57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叠层设置的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和背板;电池串包括至少两片电池片,两相邻电池片通过焊带连接;多条焊带通过汇流条连接;沿汇流条的轴线方向,电池片的边缘与玻璃的边缘之间的第一间距S1不小于15mm;沿焊带的轴线方向,汇流条的边缘与玻璃的边缘之间的第二间距S2不小于15mm,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具有更大的爬电距离,可以增加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适用于长版半片组件、叠瓦组件或拼片组件等;还可以承受2000V系统电压,直流端系统电压的升高可以使每串的光伏组件数量增多,可降低系统中所用直流线缆的使用量,减少直流端线缆的发电损失,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可持续能源,利用光伏组件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应人类使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组件大多为1000V/1500V系统电压,现有的光伏组件的长汇流条离玻璃边缘比较近,距离余量比较小,一旦发生位移或人为操作失误,爬电距离就会过短,造成产品不良,并且每串光伏组件的连接数量有限,在系统中使用的直流线缆、汇流箱、逆变器等数量较多,直流端线缆较多时,会损失较多的电能,减少光伏系统的收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具有更大的爬电距离,可以增加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叠层设置的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和背板;所述电池串包括至少两片电池片,两相邻所述电池片通过焊带连接;多条所述焊带通过汇流条连接;沿所述汇流条的轴线方向,所述电池片的边缘与所述玻璃的边缘之间为第一间距S1,所述第一间距S1不小于15mm;沿所述焊带的轴线方向,所述汇流条的边缘与所述玻璃的边缘之间为第二间距S2,所述第二间距S2不小于15mm。
可选的,沿所述汇流条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间距S1与所述玻璃的宽度W的比值范围为0.01-0.03。
可选的,沿所述焊带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间距S2与所述玻璃的长度L的比值范围为0.005-0.025。
可选的,15mm≤S1≤20mm。
可选的,15mm≤S2≤20mm。
可选的,所述电池片的至少一侧表面印刷有多条主栅和多条细栅;所述主栅和所述细栅相交,所述主栅数量为12-20;所述细栅数量为70-130。
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汇流条连接的旁路二极管。
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池串和多个第二电池串,多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串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串联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与多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之间并联连接;所述并联位置处设置所述旁路二极管。
可选的,所述汇流条的焊接处与所述接线盒的盒体之间为第三间距S3,第三间距S3不小于15mm。
可选的,所述接线盒的所述盒体内成型有灌胶腔,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灌胶腔中,所述灌胶腔内注入有凝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电池片边缘与玻璃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15mm,两端汇流条边缘与玻璃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15mm,即爬电距离为15mm,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具有更大的爬电距离,可以增加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适用于长版半片组件、叠瓦组件或拼片组件等;还可以承受2000V系统电压,直流端系统电压的升高可以使每串的光伏组件数量增多,降低系统端BOS成本(BOS成本是指除了光伏组件以外的系统成本),可降低系统中所用直流线缆的使用量,减少直流端线缆的发电损失,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串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串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叠层设置的玻璃1、第一封装胶膜2、电池串3、第二封装胶膜4和背板5;本实施例中玻璃1可以为镀膜玻璃材质,背板5可以为玻璃材质,背板5的有效绝缘厚度大于等于450微米,加厚的背板5可以改善组件的耐老化性能,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组件的度电成本。采用玻璃材质,具有较低的水汽透过率,绝缘性能较高,可应用于大规模电站中可以明显降低度电成本,较少线缆损失,提高组件发电性能,成本较低适用于批量生产。第一封装胶膜2和第二封装胶膜4可以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POE(乙烯与高碳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弹性体)材质。电池串3包括至少两片电池片6,两相邻电池串3之间的间距和两相邻电池片6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电池片6可以为半片、整片或1/3片。两相邻电池片6通过焊带7连接;多条焊带7通过汇流条8连接;沿汇流条8的轴线方向,电池片6的边缘与玻璃1的边缘之间为第一间距S1,第一间距S1不小于15mm,也就是说,电池片6的边缘与玻璃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mm,即此处的爬电距离为15mm;沿焊带7的轴线方向,汇流条8的边缘与玻璃1的边缘之间为第二间距S2,第二间距S2不小于15mm,也就是说,汇流条8的边缘与玻璃1的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5mm,即此处的爬电距离为15mm。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电池片6边缘与玻璃1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15mm,两端汇流条8边缘与玻璃1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15mm,即爬电距离为15mm,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具有更大的爬电距离,可以增加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适用于长版半片组件、叠瓦组件或拼片组件等;还可以承受2000V系统电压,直流端系统电压的升高可以使每串的光伏组件数量增多,降低系统端BOS成本(BOS成本是指除了光伏组件以外的系统成本),可降低系统中所用直流线缆的使用量,减少直流端线缆的发电损失,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所示,沿汇流条8的轴线方向,第一间距S1与玻璃1的宽度W的比值范围为0.01-0.03。
具体的,若沿汇流条8的轴线方向,第一间距S1与玻璃1的宽度W的比值小于0.01,则爬电距离过小,容易导致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不够;若沿汇流条8的轴线方向,第一间距S1与玻璃1的宽度W的比值大于0.03,则爬电距离过大,玻璃1的两侧宽度较大,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减小,浪费光伏组件空间,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增大生产成本;因此,沿汇流条8的轴线方向,第一间距S1与玻璃1的宽度W的比值范围为0.01-0.03,既能够保证光伏组件具有足够的耐压性能,又能避免玻璃1的宽度过大,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减小,浪费光伏组件空间,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增大生产成本。沿汇流条8的轴线方向,第一间距S1与玻璃1的宽度W的比值可以为0.01、0.02或0.03。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所示,沿焊带7的轴线方向,第二间距S2与玻璃1的长度L的比值范围为0.005-0.025。
具体的,沿焊带7的轴线方向,第二间距S2与玻璃1的长度L的比值小于0.005,则爬电距离过小,容易导致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不够;若沿焊带7的轴线方向,第二间距S2与玻璃1的长度L的比值大于0.025,则爬电距离过大,玻璃1的两侧宽度较大,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减小,浪费光伏组件空间,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增大生产成本;因此,沿焊带7的轴线方向,第二间距S2与玻璃1的长度L的比值范围为0.005-0.025,既能够保证光伏组件具有足够的耐压性能,又能避免玻璃1的宽度过大,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减小,浪费光伏组件空间,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增大生产成本。沿焊带7的轴线方向,第二间距S2与玻璃的长度L的比值可以为0.005、0.01、0.015、0.02或0.025。
当S1=S2=17mm,即爬电距离为17mm时,光伏组件采用的玻璃1的宽度为1136mm,长度为2280mm;当S1=S2=15mm,即爬电距离为15mm时,光伏组件采用的玻璃1的宽度为1132mm,长度为2276mm;当S1=S2=20mm时,光伏组件采用的玻璃1的宽度为1142mm,长度为2286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所示,15mm≤S1≤20mm。
具体的,若第一间距S1小于15mm,则爬电距离过小,容易导致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不够;若第一间距S1大于20mm,则爬电距离过大,玻璃1的两侧宽度较大,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减小,浪费光伏组件空间,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增大生产成本;因此,15mm≤S1≤20mm,既能够保证光伏组件具有足够的耐压性能,又能避免玻璃1的宽度过大,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减小,浪费光伏组件空间,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增大生产成本。第一间距S1可以为15mm、16mm、17mm、18mm、19mm或20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所示,15mm≤S2≤20mm。
具体的,若第二间距S2小于15mm,则爬电距离过小,容易导致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不够;若第二间距S2大于20mm,则爬电距离过大,玻璃1的两侧宽度较大,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减小,浪费光伏组件空间,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增大生产成本;因此,15mm≤S2≤20mm,既能够保证光伏组件具有足够的耐压性能,又能避免玻璃1的宽度过大,光伏组件的有效面积减小,浪费光伏组件空间,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增大生产成本。第二间距S2可以为15mm、16mm、17mm、18mm、19mm或20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电池片6的至少一侧表面印刷有多条主栅9和多条细栅10;主栅9和细栅10相交,主栅9数量为12-20;细栅10数量为70-130。
具体的,若主栅9数量小于12,则主栅9数量过少,会导致有些电流收集不到,降低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若主栅9数量大于20,则主栅9的数量过多,会增加银浆耗量,增加银浆的成本,减小电池片6的有效面积,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因此,主栅9数量为12-20,既可以保证电流的收集,还可以减少银浆耗量,进而减小银浆成本,增大电池片6的有效面积,提高转换效率。主栅9的数量可以为12、14、16、18或20。
若细栅10数量小于70,则细栅10数量过少,会导致有些电流收集不到,降低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若细栅10数量大于130,则细栅10的数量过多,会增加银浆耗量,增加银浆的成本,减小电池片6的有效面积,电池片6的转换效率降低;因此,细栅10数量为70-130,既可以保证电流的收集,还可以减少银浆耗量,进而减小银浆成本,增大电池片6的有效面积,提高转换效率。细栅10数量可以为70、90、110或13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和图5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路排布方式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盒14,接线盒14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汇流条8连接的旁路二极管11。光伏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池串12和多个第二电池串13,多个第一电池串12串联连接;多个第二电池串13串联连接,多个第一电池串12与多个第二电池串13之间并联连接;并联位置处设置旁路二极管11。旁路二极管11的正极和负极对应设置有锡块15,汇流条8和锡块15连接,锡块15的长度和宽度均为3-8mm,高度为0.5-3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汇流条8的焊接处与接线盒14的盒体之间为第三间距S3,第三间距S3不小于15mm。具体的,若第三间距S3小于15mm,则爬电距离过小,容易导致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不够。因此,第三间距S3不小于15mm,即爬电距离不小于15mm,提高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
接线盒14的盒体内成型有灌胶腔16,旁路二极管11设置在灌胶腔16中,灌胶腔16内注入有凝胶。凝胶灌注进入接线盒14的盒体后可以隔绝空气和水汽,进而提高接线盒14的耐压性能。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电池片边缘与玻璃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15mm,两端汇流条边缘与玻璃边缘之间距离不小于15mm,即爬电距离为15mm,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具有更大的爬电距离,可以增加光伏组件的耐压性能,适用于长版半片组件、叠瓦组件或拼片组件等;还可以承受2000V系统电压,直流端系统电压的升高可以使每串的光伏组件数量增多,降低系统端BOS成本(BOS成本是指除了光伏组件以外的系统成本),可降低系统中所用直流线缆的使用量,减少直流端线缆的发电损失,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叠层设置的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和背板;所述电池串包括至少两片电池片,两相邻所述电池片通过焊带连接;多条所述焊带通过汇流条连接;沿所述汇流条的轴线方向,所述电池片的边缘与所述玻璃的边缘之间为第一间距S1,所述第一间距S1不小于15mm;沿所述焊带的轴线方向,所述汇流条的边缘与所述玻璃的边缘之间为第二间距S2,所述第二间距S2不小于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汇流条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间距S1与所述玻璃的宽度W的比值范围为0.01-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焊带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间距S2与所述玻璃的长度L的比值范围为0.005-0.0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15mm≤S1≤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15mm≤S2≤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的至少一侧表面印刷有多条主栅和多条细栅;所述主栅和所述细栅相交,所述主栅数量为12-20;所述细栅数量为70-1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汇流条连接的旁路二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电池串和多个第二电池串,多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串联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串联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电池串与多个所述第二电池串之间并联连接;并联位置处设置所述旁路二极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的焊接处与所述接线盒的盒体之间为第三间距S3,所述第三间距S3不小于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的所述盒体内成型有灌胶腔,所述旁路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灌胶腔中,所述灌胶腔内注入有凝胶。
CN202223298507.9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光伏组件 Active CN218957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8507.9U CN21895774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8507.9U CN21895774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57747U true CN218957747U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08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8507.9U Active CN218957747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577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22933U (zh) 光伏组件
JP3219129U (ja) ソーラーモジュール
CN110649118B (zh) 一种拼片光伏组件
CN213071154U (zh) 光伏组件
CN21895774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5645839U (zh) 一种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模组
CN115260922B (zh) 胶膜及光伏组件
CN114388641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组件阵列
CN216565071U (zh) 一种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模块
CN212062454U (zh) 一种具有反光贴膜的光伏组件
CN211480061U (zh) 光伏组件
CN108258076A (zh) 一种采用异形焊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9434207U (zh) 一种高效率光伏组件
CN207425873U (zh) 一种双面光伏电池组件
CN208315570U (zh) 一种采用异形焊带的太阳能电池片组件
JP5916605B2 (ja) 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14759109A (zh) 一种叠片太阳能组件
CN1092164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CN110829976A (zh) 一种光伏组件汇流带安装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18073453A (zh) 一种光伏电池阵列及光伏组件
CN219979564U (zh) 一种二极管、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110854224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17719617U (zh) 背接触电池片和背接触组件
US20230387341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CN219800876U (zh) 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