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8712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8712U
CN218938712U CN202223183162.2U CN202223183162U CN218938712U CN 218938712 U CN218938712 U CN 218938712U CN 202223183162 U CN202223183162 U CN 202223183162U CN 218938712 U CN218938712 U CN 218938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device
array substrate
color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31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远生
杨杰
张恒
许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31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8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8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8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的阵列基板位于彩膜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阵列基板在壳体的正投影覆盖彩膜基板在壳体的正投影,使得阵列基板能够作为盖板与壳体相配合,相较于相关显示装置而言,能够节省盖板,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在显示装置工作过程中,从彩膜基板入射至阵列基板中的部分光线会沿平行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传播,使得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的整个侧面均有光出射,从而能够在视觉上保障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显示设备的外观和重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为了实现全面屏设计,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通常是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最外侧增设一层钢化盖板,钢化盖板的尺寸大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以在视觉上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效果。
但是,钢化盖板的增加的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以及重量的增加,这不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窄边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以及重量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
胶框,设置于壳体内;
背光模组,设置于胶框远离壳体的一侧;
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阵列基板位于彩膜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阵列基板在壳体的正投影覆盖彩膜基板在壳体的正投影,阵列基板作为盖板与壳体相配合。
可选地,胶框包括底板和环设底板的周壁;
阵列基板在胶框的正投影覆盖部分周壁。
可选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彩膜基板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部相重叠,第一子部位于正投影的范围之外;
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件;至少部分遮光件,设置于第一子部、部分第二子部与背光模组之间。
可选地,遮光件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胶带,遮光件的一侧与第一遮光胶带连接,第一遮光胶带远离遮光件的一侧与彩膜基板的部分周边区域接触。
可选地,第一遮光胶带包括遮光胶带本体层;
彩膜基板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片,第一偏光片与遮光胶带本体层同层设置。
可选地,遮光胶带本体层包括遮光基材层和第一遮光胶层,第一遮光胶层和遮光基材层依次叠置于遮光件的一侧;
第一遮光胶带还包括第二遮光胶层,设置于遮光胶带本体层远离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二遮光胶层第一子部的部分周边区域连接,第二遮光胶层在遮光基材层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一遮光胶层在遮光基材层的正投影面积;沿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第二遮光胶层的厚度不小于彩膜基板的厚度。
可选地,周壁包括第一台阶部;
遮光件呈板状,遮光件远离阵列基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遮光胶带层,遮光件通过第二遮光胶带层与第一台阶部连接。
可选地,周壁还包括第二台阶部,沿平行于底板的方向,第二台阶部设置于第一台阶部远离彩膜基板的一端;
第二台阶部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胶带层,第一子部与第二台阶部通过第三遮光胶带层连接。
可选地,沿垂直于底板的方向,第二台阶部凸出于第一台阶部。
可选地,周壁包括第二台阶部;第二台阶部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胶带层,第一子部与第二台阶部通过第三遮光胶带层连接;
遮光件在底板的正投影与第二台阶部在底板的正投影相分离。
可选地,在垂直于底板的方向上,遮光件的截面形状为U形,U形遮光件的开口朝向背离第二台阶部的一侧。
可选地,遮光件包括直板部和弯折部;弯折部设置于底板的一侧,直板部与弯折部远离底板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
光源和导光板同层设置,光源和部分导光板设置于U形遮光件内。
可选地,第二子部的边缘与彩膜基板的边缘齐平。
可选地,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第二偏光片的边缘与阵列基板的边缘齐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的阵列基板位于彩膜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阵列基板在壳体的正投影覆盖彩膜基板在壳体的正投影,使得阵列基板能够作为盖板与壳体相配合,相较于相关显示装置而言,能够节省盖板,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而且,在显示装置工作过程中,从彩膜基板入射至阵列基板中的部分光线会沿平行于阵列基板的方向传播,使得阵列基板远离彩膜基板的整个侧面均有光出射,从而能够在视觉上保障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显示效果。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A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第一遮光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A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A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20-胶框;21-底板;22-周壁;221-第一台阶部;222-第二台阶部;
30-背光模组;31-光源;32-导光板;33-反射片;34-光学膜组;35-散热片;
40-显示模组;41-阵列基板;411-第一子部;412-第二子部;42-彩膜基板;43-第一偏光片;44-第二偏光片;
50-遮光件;51-直板部;52-弯折部;
61-第一遮光胶带;611-遮光胶带本体层;6111-遮光基材层;6112-第一遮光胶层;612-第二遮光胶层;
62-第二遮光胶带层;63-反光件;64-第三遮光胶带层;65-控制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和/或操作,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等。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目前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的彩膜基板,彩膜基板设置于阵列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即彩膜基板的出光侧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侧。
由于阵列基板需要与控制芯片绑定,因此,阵列基板远离背光模组的一侧需要预留出绑定区域,导致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的绑定区域存在段差,为了实现全面屏效果,相关技术通常是在彩膜基板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增设钢化盖板,钢化盖板会遮挡阵列基板的绑定区域,保障显示侧的平整度,同时,彩膜基板入射至钢化盖板的部分光线会沿平行于钢化盖板的方向传播,进而实现窄边框显示效果。
但是,增设钢化盖板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以及重量的增加,这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同时,会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生产效率降低,增大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制程良率降低的几率,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旨在相关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0、胶框20、背光模组30和显示模组40。
本申请实施例中,胶框20设置于壳体10内;背光模组30设置于底板21的一侧;显示模组40包括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阵列基板41位于彩膜基板42远离背光模组30的一侧;阵列基板41在壳体10的正投影覆盖彩膜基板42在壳体10的正投影,阵列基板41作为盖板与壳体10相配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40的阵列基板41位于彩膜基板42远离背光模组30的一侧,阵列基板41在壳体10的正投影覆盖彩膜基板42在壳体10的正投影,使得阵列基板41能够作为盖板与壳体10相配合,相较于相关显示装置而言,能够节省盖板,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而且,在显示装置工作过程中,从彩膜基板42入射至阵列基板41中的部分光线会沿平行于阵列基板41的方向传播,使得阵列基板41远离彩膜基板42的整个侧面均有光出射,从而能够在视觉上保障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装置,可选地,壳体10包括A壳;可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10的截面形状为槽形。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胶框20、背光模组30和显示模组40均位于壳体10的围合腔内。胶框20设置于壳体10内,如图1所示,胶框20的截面形状也为槽形。背光模组30位于胶框20的围合腔内,设置于底板21的一侧。
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40位于背光模组30的一侧,显示模组40包括叠置的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且阵列基板41位于彩膜基板42远离背光模组30的一侧,阵列基板41在壳体10的正投影覆盖彩膜基板42在壳体10的正投影,使得阵列基板41复用为盖板与壳体10相配合,相较于相关显示装置而言,从而无需设置额外的钢化盖板,能够有效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同时,能够减小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制程良品率,进而能够降低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由于阵列基板41位于彩膜基板42远离背光模组30的一侧,在显示装置工作过程中,从彩膜基板42入射至阵列基板41中的部分光线会沿平行于阵列基板41的方向传播,使得阵列基板41中未与彩膜基板42正对的部分也会有光线,从而使得阵列基板41远离彩膜基板42的整个侧面均有光出射,进而能够在视觉上保障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显示效果。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胶框20包括底板21和环设底板21的周壁22;阵列基板41在胶框20的正投影覆盖部分周壁22。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显示装置中壳体10用于容纳、保护胶框20、背光模组30和显示模组40,胶框20用于连接固定背光模组30和显示模组40。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胶框20包括底板21和周壁22,底板21与槽形壳体10的槽底连接,周壁22环绕底板21设置,周壁22用于连接固定显示模组40。可选地,底板21可以为一个整体的板状结构,即背光模组30在底板21的正投影位于底板21的范围内,使得底板21可以整体支撑背光模组30;底板21也可以为一个环状结构,即背光模组30的周边部分被底板21直接支撑。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阵列基板41在胶框20的正投影覆盖部分周壁22,从而使得周壁22能够连接固定阵列基板41。
应该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直观了解胶框20的底板21和周壁22,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用虚线表示底板21和周壁22的分界,实际产品中,胶框20为一体结构,胶框20中并不存在虚线。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阵列基板41包括第一子部411和第二子部412;彩膜基板42在阵列基板4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部412相重叠,第一子部411位于正投影的范围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阵列基板4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部411和第二子部412,第一子部411包括用于与控制芯片64绑定连接的区域,即第一子部411为阵列基板41的Pad部。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彩膜基板42在阵列基板4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部412相重叠,即第二子部412包括有效显示区域。
应该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直观了解阵列基板41的第一子部411和第二子部412,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用虚线表示第一子部411和第二子部412的分界,实际产品中,阵列基板41为一体结构,阵列基板41中并不存在虚线。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底板21的方向上,至少部分遮光件50设置于第一子部411、部分第二子部411与背光模组30之间。也即遮光件50在阵列基板41的正投影覆盖部分第一子部411和部分第二子部411。
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件50能够遮挡部分背光模组30的出光,通过设置遮光件50在阵列基板41的正投影覆盖部分第一子部411和部分第二子部411,能够避免背光模组40的出光直接入射至第一子部411,能够避免第一子部411亮度过大的情况,从而能够保障阵列基板41整个出光侧的出光亮度的均一性,能够保障显示效果。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件50朝向阵列基板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胶带61,遮光件50的一侧与第一遮光胶带61连接,第一遮光胶带61远离遮光件50的一侧与彩膜基板42的部分周边区域接触。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件50为刚性件,可选地,遮光件50为金属材质制成,可选地,彩膜基板42的主要材质是玻璃。如彩膜基板42直接与遮光件50接触,在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时,彩膜基板42和遮光件50的形变空间较小,从而容易导致彩膜基板42和遮光件50出现损坏的情况,同时,在彩膜基板42和遮光件50的变形过程中,彩膜基板42和遮光件50之间容易出现缝隙,使得部分光线会沿缝隙射出,出现侧面漏光,出现第一子部411亮度过大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遮光胶带61设置于遮光件50朝向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一遮光胶带61与遮光件50黏连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遮光胶带61,使得第一遮光胶带61远离遮光件50的一侧与彩膜基板42的部分周边区域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彩膜基板42直接与遮光件50接触,在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遮光胶带61受到挤压会容易发生形变,从而能够为彩膜基板42和遮光件50提供形变空间,能够降低彩膜基板42和遮光件50损坏的几率,能够避免漏光问题。同时,柔性的第一遮光胶带61能够填充彩膜基板42和遮光件50之间缝隙,能够进一步降低光线从彩膜基板42和遮光件50之间缝隙射出的几率,从而能够保障阵列基板41整个出光侧的出光亮度的均一性,能够保障显示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遮光胶带61远离遮光件50的一侧与彩膜基板42的部分周边区域过盈接触,能够避免光线从第一遮光胶带61远离遮光件50之间射出。
可选地,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遮光胶带61相对于遮光件50与彩膜基板42重叠的一端的边缘凸出,使得第一遮光胶带61与彩膜基板42的重叠面积大于遮光件50与彩膜基板42的重叠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侧向漏光的几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光胶带61包括遮光胶带本体层611。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遮光胶带61包括遮光胶带本体层611,结合图2可知,遮光胶带本体层611直接与遮光件50粘结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彩膜基板42远离阵列基板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片43,结合图3可知,第一偏光片43与遮光胶带本体层611同层设置,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应该说明的是,第一偏光片43与遮光胶带本体层611同层设置指的是,第一偏光片43和部分遮光胶带本体层611均位于彩膜基板42的同一侧,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偏光片43和部分遮光胶带本体层611存在交叠部分。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胶带本体层611包括遮光基材层6111和第一遮光胶层6112,第一遮光胶层6112和遮光基材层6111依次叠置于遮光件50的一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遮光胶带本体层611包括叠置的遮光基材层6111和第一遮光胶层6112,即遮光胶带本体层611只有一面具有粘性,另一面不具有粘性,以避免彩膜基板42与遮光胶带本体层611粘结固定,能够防止遮光件50变形引起彩膜基板42的变形,进而能够降低遮光件50与彩膜基板42之间出现漏光的问题。
可选地,遮光基材层6111的制作材料包括不透光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第一遮光胶层6112的制作材料包括不透光的粘结剂,可选地,可以通过在粘结剂中掺杂炭黑以降低粘结剂的透光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光胶带61还包括第二遮光胶层612,第二遮光胶层612设置于遮光基材层6111远离第一遮光胶层6112的一侧,第二遮光胶层612与第一子部411的部分周边区域连接,即阵列基板41的第一子部411通过第一遮光胶带61与遮光件50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遮光胶层612在遮光基材层6111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一遮光胶层6112在遮光基材层6111的正投影面积,从而能够避免彩膜基板42与第一遮光胶带61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由于阵列基板41设置于彩膜基板42远离背光模组30的一侧,因此,第一子部411至遮光件50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彩膜基板42至遮光件50的垂直距离,为了消除第一子部411与彩膜基板42之间的段差,使得第一子部411能够与遮光件50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沿垂直于阵列基板41的方向,第二遮光胶层612的厚度不小于彩膜基板42的厚度,从而能够通过第二遮光胶层612弥补第一子部411与彩膜基板42之间的段差。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遮光胶层612的厚度不小于0.2毫米且不大于0.5毫米;可选地,遮光基材层6111的厚度不小于0.1毫米且不大于0.2毫米;可选地,第一遮光胶层6112的厚度不小于0.05毫米且不大于0.15毫米。
可选地,如图2所示,遮光件50远离第一子部411的一侧与胶框20的周壁2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阵列基板41通过遮光件50与胶框20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周壁22包括第一台阶部221。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胶框20的周壁22设置有第一台阶部22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41的方向上,第一台阶部221的上表面低于周壁22的顶面。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遮光件50呈板状,遮光件50远离阵列基板4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遮光胶带层62,遮光件50通过第二遮光胶带层62与第一台阶部221连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41的第一子部411通过第一遮光胶带61与遮光件50固定连接,遮光件50又通过第二遮光胶带层62与第一台阶部221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阵列基板41与胶框20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遮光件50远离阵列基板41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反光件63,反光件63与第二遮光胶带层62同层设置,可选地,反光件63为白反,用于反射背光模组30中光源的出光、提升背光模组30的光源利用率以及提升背光模组30的出光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板状的遮光件50与胶框20和阵列基板41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在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能够便于反光件63与遮光件50连接,从而有助于提高显示装置的组装效率。
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周壁22还包括第二台阶部222,沿平行于底板21的方向,第二台阶部222设置于第一台阶部221远离彩膜基板42的一端;第二台阶部222远离底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胶带层64,第一子部411与第二台阶部422通过第三遮光胶带层64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胶框20的周壁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台阶221和第二台阶222,沿平行于底板21的方向,第二台阶部222位于第一台阶部221远离彩膜基板42的一端,即第二台阶部222设置于第一台阶部221的外端。
如图4所示,遮光件50呈板状,遮光件50朝向阵列基板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胶带61,第一遮光胶带61包括遮光胶带本体层611,遮光胶带本体层611与遮光件50粘结固定,遮光胶带本体层611远离遮光件50的一侧与彩膜基板42的部分周边区域接触。遮光件50远离阵列基板4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遮光胶带层62,遮光件50通过第二遮光胶带层62与第一台阶部221连接。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台阶部222远离底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胶带层64,使得阵列基板41的第一子部411与第二台阶部422通过第三遮光胶带层64连接,即在图4所示结构中,阵列基板41直接通过第三遮光胶带层64与胶框20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如图4所示结构中,遮光件50与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均没有固定连接关系,从而能够降低遮光件50形变引起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形变、甚至引起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损坏的几率,能够降低因阵列基板41和彩膜基板42形变导致漏光的几率。
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底板21的方向,第二台阶部222凸出于第一台阶部221。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台阶部222凸出于第一台阶部221,第二台阶部222也能够阻挡部分漏光,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侧向漏光的几率。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周壁22包括第二台阶部222;第二台阶部222远离底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胶带层64,第一子部411与第二台阶部22通过第三遮光胶带层64连接;遮光件50在底板21的正投影与第二台阶部222在底板21的正投影相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胶框20包括底板21和周壁22,周壁22包括用于与阵列基板41固定连接的第二台阶部222。可选地,第二台阶部222远离底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胶带层64,使得阵列基板41的第一子部411与第二台阶部422通过第三遮光胶带层64连接。
可选地,如图5所示,遮光件50在底板21的正投影与第二台阶部222在底板21的正投影相分离,如图5所示,遮光件50与胶框20的周壁22没有连接关系,即如图5所示的结构中,遮光件50与阵列基板41没有固定连接关系,从而能够降低遮光件50形变引起阵列基板41形变、甚至引起阵列基板41损坏的几率,能够降低因阵列基板41形变导致漏光的几率。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底板21的方向上,遮光件50的截面形状为U形,U形遮光件50的开口朝向背离第二台阶部222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U形遮光件50的开口朝向背离第二台阶部222的一侧,遮光件50朝向阵列基板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胶带61,第一遮光胶带61包括遮光胶带本体层611,遮光胶带本体层611与遮光件50粘结固定,遮光胶带本体层611远离遮光件50的一侧与彩膜基板42的部分周边区域接触。即如图5所示的结构中,遮光件50与彩膜基板42也没有固定连接关系,从而能够降低遮光件50形变引起彩膜基板421形变、甚至引起彩膜基板42损坏的几率,能够降低因彩膜基板42形变导致漏光的几率。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件50包括直板部51和弯折部52;弯折部52设置于底板21的一侧,直板部51与弯折部52远离底板21的一端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U形遮光件50包括直板部51和弯折部52,直板部51和弯折部52相互连接。应该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直观了解遮光件50的直板部51和弯折部52,如图5所示,用虚线表示直板部51和弯折部52的分界,实际产品中,遮光件50为一体结构,遮光件50中并不存在虚线。
如图5所示,直板部51远离底板2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胶带61,反光件63设置于直板部51远离阵列基板的一侧。
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30包括光源31和导光板32;光源31和导光板32同层设置,光源31和部分导光板32设置于U形遮光件50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背光模组30的光源31和部分导光板32设置于U形遮光件50内,从而通过遮光件50能够遮挡背光模组20的侧向出光。而且,遮光件50与彩膜基板42和阵列基板41均没有连接关系,能够避免三者发生变形导致的漏光问题。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31包括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30还包括:反射片33、光学膜组34和散热片35。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散热片35设置于底板21的一侧,光源31和导光板32设置于散热片35远离底板21的一侧,用于将光源31和导光板32积聚的热量及时导走,降低显示装置内部的温度。可选地,散热片35为铜箔。反射片33设置于导光板32朝向散热片35的一侧,光学膜组34设置于导光板32远离反射片33的一侧,可选地,光学膜组34为多层结构,包括多层光学膜层。可选地,如图2所示,反光件63与光学膜组34连接,从而能够避免导光板32的光从反光件63与光学膜组34之间射出,进一步降低漏光出现的几率。可选地,部分反光件63可以夹设于光学膜组34的任意两层光学膜层之间。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遮光件50和第一台阶部221的组合能够形成一个保护光源31的结构,以降低光源31被损坏的几率。
可选地,如图5所示,背光模组30中各个部件的设置关系与图2和图4所示的背光模组30存在一些不同。可选地,散热片35设置于底板21的一侧,U形遮光件50设置于散热片35远离底板21的一侧,光源31和导光板32设置于底板21远离散热片35的一侧,且光源31和部分导光板32位于U形遮光件50中直板部51和部分弯折部52形成的U形槽内。反射片33和光学膜组34的设置情况可以参考上述关于图2和图4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光源31和导光板32同层设置指的是,光源31和导光板32同层设置均位于直板部51的同一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子部412的边缘与彩膜基板42的边缘齐平。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图4以及图5可知,阵列基板41中除第一子部41外的部分的边缘与彩膜基板42的边缘齐平,从而能够有效保障显示模组40的有效显示区域,能够保障显示效果。
可选地,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阵列基板41的第一子部411绑定有控制芯片65。可选地,控制芯片65包括驱动功能。
可选地,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阵列基板41远离彩膜基板4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44,第二偏光片44的边缘与阵列基板41的边缘齐平。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第二偏光片44设置于阵列基板41远离彩膜基板42的一侧,第二偏光片44的边缘与阵列基板41的边缘齐平,从而能够进一步保障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显示效果。
可选地,为了便于加工,第二偏光片44和阵列基板41的边缘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差距。
可选地,第二偏光片44的边缘和阵列基板4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0毫米且不大于80微米。
可选地,第二偏光片44的边缘和阵列基板4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0毫米且不大于50微米。
可选地,第二偏光片44的边缘和阵列基板4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0毫米且不大于30微米。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装置。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A壳、装饰盖以及铰链等结构,可选地,装饰盖与A壳连接,且装饰盖在A壳的正投影与胶框20在A壳的正投影存在重叠部分,胶框20的周壁21中设置有凹部以避让装饰盖。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模组40的阵列基板41位于彩膜基板42远离背光模组30的一侧,阵列基板41在壳体10的正投影覆盖彩膜基板42在壳体10的正投影,使得阵列基板41能够作为盖板与壳体10相配合,相较于相关显示装置而言,能够节省盖板,从而能够降低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发展。
而且,在显示装置工作过程中,从彩膜基板42入射至阵列基板41中的部分光线会沿平行于阵列基板41的方向传播,使得阵列基板41远离彩膜基板42的整个侧面均有光出射,从而能够在视觉上保障显示装置的窄边框显示效果。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相关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词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示例性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胶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胶框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
显示模组,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壳体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彩膜基板在所述壳体的正投影,所述阵列基板作为盖板与所述壳体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底板和环设所述底板的周壁;
所述阵列基板在所述胶框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所述周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彩膜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子部相重叠,所述第一子部位于所述正投影的范围之外;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件;至少部分所述遮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部、部分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遮光胶带,所述遮光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连接,所述第一遮光胶带远离所述遮光件的一侧与所述彩膜基板的部分周边区域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胶带包括遮光胶带本体层;
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与所述遮光胶带本体层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胶带本体层包括遮光基材层和第一遮光胶层,所述第一遮光胶层和所述遮光基材层依次叠置于所述遮光件的一侧;
所述第一遮光胶带还包括第二遮光胶层,设置于所述遮光胶带本体层远离朝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遮光胶层与所述第一子部的部分周边区域连接,所述第二遮光胶层在所述遮光基材层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遮光胶层在所述遮光基材层的正投影面积;沿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遮光胶层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彩膜基板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包括第一台阶部;
所述遮光件呈板状,所述遮光件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遮光胶带层,所述遮光件通过所述第二遮光胶带层与所述第一台阶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还包括第二台阶部,沿平行于所述底板的方向,所述第二台阶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部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端;
所述第二台阶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胶带层,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通过所述第三遮光胶带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所述第二台阶部凸出于所述第一台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包括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二台阶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遮光胶带层,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台阶部通过所述第三遮光胶带层连接;
所述遮光件在所述底板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台阶部在所述底板的正投影相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方向上,所述遮光件的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U形遮光件的开口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台阶部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包括直板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直板部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源和导光板;
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板同层设置,所述光源和部分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U形遮光件内。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的边缘与所述彩膜基板的边缘齐平。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阵列基板的边缘齐平。
CN202223183162.2U 2022-11-28 2022-11-28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8938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3162.2U CN218938712U (zh) 2022-11-28 2022-11-28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3162.2U CN218938712U (zh) 2022-11-28 2022-11-28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8712U true CN218938712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6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3162.2U Active CN218938712U (zh) 2022-11-28 2022-11-2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8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01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structures
US963223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9442316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having a lens portion
US7969539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10045624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616448B2 (ja) 表示装置
EP237573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20106197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168767A1 (en) Display device
US7710519B2 (en)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9122655A (ja) 表示装置
US2014024096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6060052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7102386A (ja) 表示装置
KR101378344B1 (ko) 영상표시장치
CN214540302U (zh) 显示装置
KR2018007161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218938712U (zh) 显示装置
US10649254B2 (en) Display
US10353140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70117054A (ko) 액정 표시 모듈
KR101200885B1 (ko) 액정 표시 모듈
KR10175391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314014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719360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