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6087U - 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 Google Patents

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6087U
CN218936087U CN202223353985.5U CN202223353985U CN218936087U CN 218936087 U CN218936087 U CN 218936087U CN 202223353985 U CN202223353985 U CN 202223353985U CN 218936087 U CN218936087 U CN 218936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light
elastic piece
desk lamp
fixe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539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曼纯
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lei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Zhongshan Aol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light eCommer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light eCommer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light eCommer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539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6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6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6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一发光部、连接杆、导电组件以及第一铰接部,铰接轴的中部外侧设有凸台,铰接轴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铰接端以及第二铰接端,第一铰接端与第一发光部铰接,第二铰接端与连接杆铰接;其中,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彼此抵接且均套设于第一铰接端,第一铰接螺母与第一铰接端的端部螺纹连接且按压第一弹片,第一发光部包括第一固定环片,第一固定环片套设于第一铰接端,且一侧受第二弹片按压、另一侧受凸台按压,第一固定环片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端转动。该方案中,第一发光部的转动范围大,第一发光部的发光角度更大,第一发光部的活动更方便。同时,导电线电连接更方便。

Description

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台灯已经成为了家庭或学校的必备用品。市面上现有的台灯一般采用以下结构:包括一底座,底座上铰接有一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铰接有一安装座,安装座安装有通电可发光的光源。使用时,用户可以推动连接杆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座摆动,从而调节光源的高度,进而调节光源的照射范围。
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便于调整台灯的光线方向,台灯的发光部分能够转动设置。然而,当发光部分转动时,若需要方便将电力传导至发光部分,则需要对发光部分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若需要发光部分的远动不受限制,则利用导电线将电力传输至发光部分后,导电线在跟随发光部分转动的同时易受到疲劳破坏,从而降低台灯的使用寿命。因此,亟待一种即能够方便发光部分活动,又便于对发光部分进行电连接的台灯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方便电连接的台灯,能够在台灯具有活动的发光元件时,便于发光元件活动的同时,方便对发光元件进行电连接,且能够提升台灯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包括:
第一连接座;
第一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产生的光线由自身下端的端口位置朝外发射;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横向的一侧、且铰接轴线横向布置;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发光部的横向的一侧、且铰接轴线横向布置;
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线,所述导电组件配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座内的电力经由所述导电线而导向所述第一发光部;
第一铰接部,包括铰接轴、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第一铰接螺母,所述铰接轴中空设置,所述导电线穿设于所述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中部外侧设有凸台,所述铰接轴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铰接端以及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第一发光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彼此抵接且均套设于所述第一铰接端,所述第一弹片朝向所述第二弹片凸起,所述第二弹片朝向所述第一弹片凸起,所述第一铰接螺母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端部螺纹连接且按压所述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发光部包括第一固定环片,所述第一固定环片套设于所述第一铰接端,且一侧受所述第二弹片按压、另一侧受所述凸台按压,所述第一固定环片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部还包括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以及第三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一铰接螺母与所述第一弹片之间,所述第二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片之间,所述第三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片与所述凸台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端具有第一切面,所述第一垫片内孔具有第一平面壁,所述第二垫片的内孔具有第二平面壁,所述第三垫片的内孔具有第三平面壁,所述第一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切面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垫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转动,所述第二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切面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垫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转动,所述第三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切面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三垫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转动;
所述第一固定环片的内孔呈圆孔状,所述第一弹片的内孔呈圆孔状,所述第二弹片的内孔呈圆孔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环片靠近所述第三垫片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三垫片的外周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环片能够转动至使所述限位凸起抵接所述卡接部的位置,以限制所述第一固定环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转动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部还包括第三弹片、第四弹片以及第二铰接螺母,所述第三弹片与所述第四弹片彼此抵接且均套设于所述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三弹片朝向所述第四弹片凸起,所述第四弹片朝向所述第三弹片凸起,所述第二铰接螺母与所述第二铰接端的端部螺纹连接且按压所述第三弹片,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二固定环片,所述第二固定环片套设于所述第二铰接端,且一侧受所述第四弹片按压、另一侧受所述凸台按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部具有工作状态以及非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连接杆横向布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发光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沿横向的旁侧,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所述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连接杆竖向布置,所述第一发光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发光部的下端的端口隐藏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所述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绕竖向轴线布置的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发光部包括绕竖向轴线布置的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一发光部经由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朝外发射光线,所述第一外周壁的上端端口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的形状大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周壁为圆周壁,且沿竖向,所述第一外周壁的各处的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二外周壁为圆周壁,且沿竖向,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各处的截面大小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部包括泛光板以及发光元件,所述泛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的上方,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泛光板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之间的铰接轴线以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的铰接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发光部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沿第一方向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台灯,导电线穿设于铰接轴,从而实现将电力传输至第一发光部的目的,方便了导电线与第一发光部之间电连接。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彼此抵接且均套设于第一铰接端。第一弹片朝向第二弹片凸起,第二弹片朝向第一弹片凸起。第一铰接螺母与第一铰接端的端部螺纹连接且按压第一弹片,第一发光部包括第一固定环片,第一固定环片套设于第一铰接端,且一侧受第二弹片按压、另一侧受凸台按压,第一固定环片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端转动。该方案中,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共同提供给第一固定环片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环片能够通过摩擦力而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换句话说,第一固定环片与第一铰接轴之间能够仅通过摩擦力进行限位,故第一发光部能够相对铰接轴几乎定位在铰接轴的周向的任意位置,第一发光部的转动范围大,第一发光部的发光角度更大,第一发光部的活动更方便。同时,由于导电线穿设于铰接轴,当第一发光部转动时,导电线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自身的长度方向(即铰接轴的轴向),该转动方向相对于导电线弯折(转动轴线垂直于长度方向)而言,导电线自身更不易产生疲劳破坏,从而提升了台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第一发光部、第二发光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台灯处于工作状态时从另一个方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台灯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第一发光部、第二发光部另一个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台灯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剖切面横向剖开连接杆;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中例提供的第一铰接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台灯的剖视示意图的局部视图;其中剖切面竖向布置。
附图标号说明:
第一连接座100;连接块110;环形凸起111;第一电路板120;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第一磁性件130;
电极组件200;电极盖210;环形槽211;电极柱230;导电柱240;第一容纳槽250;
第一发光部300;滑块310;
第二发光部400;第二电路板410;第二磁性件420;发光孔430;
连接杆500;
导电组件600;导电线610;
铰接轴710;凸台711;第一切面712;第一弹片720;第二弹片730;第一固定环片740;限位凸起741;第一垫片750;第一平面壁751;第二垫片760;第二平面壁761;第三垫片770;第三平面壁771;卡接部772;第一铰接螺母780;第二铰接螺母791;第三弹片792;第四弹片793;第二固定环片79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的台灯包括第一连接座100、第一发光部300、连接杆500和导电组件600。第一发光部300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第一发光部300位于工作状态时,导电组件600将第一连接座100内的电力经由连接杆500导向第一发光部300,第一发光部300产生的光线由自身下端的端口位置朝外发射,光线发射时受到自身下端的端口位置的限制,使发射出来的光线具有指向性。
连接杆500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座100的横向的一侧,连接杆500的第二端铰接于第一发光部300的横向的一侧,连接杆500的铰接轴线横向布置。第一发光部300位于工作状态时,连接杆500横向布置,即第一发光部300位于第一连接杆500沿横向的旁侧。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500横向布置指连接杆500的轴线与水平方向直线的夹角在45°范围内,即第一发光部300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发光部300可绕第一连接座100或连接杆500在与水平方向夹角45°范围内进行转动,故可以调整第一发光部300发出光线的照射方向,方便使用。
第一发光部300位于非工作状态时,连接杆500竖向布置,第一发光部300位于第一连接座100上端,且第一发光部300的下端端口隐藏于第一连接座100的顶壁。具体的,置第一发光部300于非工作状态,首先连接杆500和导电组件600停止给第一发光部300供电,发光部绕第一连接座100旋转,转动至连接杆500竖向布置,此时第一发光部300位于第一连接座100的上端,且第一发光部300的下端的端口隐藏于第一连接座100的顶壁。
由于第一发光部300产生的光线由自身下端的端口位置朝外发射,即第一发光部300的泛光板距离第一发光部300的端口有一定距离,所以第一发光部300的端口隐藏于第一连接座100的顶壁时,第一发光部300的泛光板被隐藏,从而避免泛光板长时间暴露在外导致氧化加剧、灰尘堆积或划伤等情况,进而延长台灯使用寿命,并且非工作状态下第一发光部300、第一连接座100和连接杆500位于一条直线上,方便收纳。
参见图9-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台灯还包括第一铰接部,第一铰接部包括铰接轴710、第一弹片720、第二弹片730以及第一铰接螺母780。铰接轴710中空设置,导电组件的导电线610穿设于铰接轴710。铰接轴710的中部外侧设有凸台711,铰接轴710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铰接端以及第二铰接端,第一铰接端以及第二铰接端分布于凸台711的相对的两侧。第一铰接端与第一发光部300铰接,第二铰接端与连接杆500铰接。其中,第一弹片720与第二弹片730彼此抵接且均套设于第一铰接端。第一弹片720朝向第二弹片730凸起,第二弹片730朝向第一弹片720凸起。第一弹片720于第二弹片730之间大致呈圆环形的线接触。当第一弹片720与第二弹片730相互挤压时两者变形,从而产生朝彼此背离的方向运动的弹性力。第一铰接螺母780与第一铰接端的端部螺纹连接且按压第一弹片720(可以直接按压也可以间接按压)。第一发光部300包括第一固定环片740,第一固定环片740套设于第一铰接端,且一侧受第二弹片730按压(可以直接按压也可以间接按压)、另一侧受凸台711按压(可以直接按压也可以间接按压),第一固定环片740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端转动。安装时,可以使第一铰接螺母780旋紧按压第一弹片720,第一弹片720按压第二弹片730,第二弹片730按压第一固定环片740,从而实现第一固定环片740的固定。
该方案中,第一弹片720与第二弹片730共同提供给第一固定环片740的压力,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环片740能够通过摩擦力而与第一铰接轴71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换句话说,第一固定环片740与第一铰接轴710之间能够仅通过摩擦力进行限位,故第一发光部300能够相对铰接轴710几乎定位在铰接轴710的周向的任意位置,第一发光部300的转动范围大,第一发光部300的发光角度更大,第一发光部300的活动更方便。同时,由于导电线610穿设于铰接轴710,当第一发光部300转动时,导电线61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自身的长度方向(即铰接轴710的轴向),该转动方向相对于导电线610弯折(转动轴线垂直于长度方向)而言,导电线610自身更不易产生疲劳破坏,从而提升了台灯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还包括第一垫片750、第二垫片760以及第三垫片770,第一垫片750夹设于第一铰接螺母780与第一弹片720之间,第二垫片760夹设于第二弹片730与第一固定环片740之间,第三垫片770夹设于第一固定环片740与凸台711之间。第一垫片750、第二垫片760以及第三垫片770可以均为金属垫片或橡胶垫片等。
参见图1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端具有第一切面712,第一垫片750内孔具有第一平面壁751,第二垫片760的内孔具有第二平面壁761,第三垫片770的内孔具有第三平面壁771。第一平面壁751与第一切面712抵接,以限制第一垫片750相对于第一铰接端的转动。第二平面壁761与第一切面712抵接,以限制第二垫片760相对于第一铰接端的转动。第三平面壁771与第一切面712抵接,以限制第三垫片770相对于第一铰接端转动。第一固定环片740的内孔呈圆孔状,第一弹片720的内孔呈圆孔状,第二弹片730的内孔呈圆孔状。该方案中,第一垫片750、第二垫片760以及第三垫片770均无法相对第一铰接端转动。第一固定环片740能够相对于第一铰接端转动。
参见图1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片740靠近第三垫片770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741,第三垫片770的外周设有卡接部772,第一固定环片740能够转动至使限位凸起741抵接卡接部772的位置,以限制第一固定环片740相对于第一铰接端的转动角度。该方案中,利用第三垫片770来限制第一固定环片740的转动,一方面能够使得第一发光部300的转动角度能够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发光部300三百六十度循环转动。另一方面,限制第一发光部300转动的结构也十分简单,方便加工。
参见图10-11,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还包括第三弹片792、第四弹片793以及第二铰接螺母791,第三弹片792与第四弹片793彼此抵接且均套设于第二铰接端,第三弹片792朝向第四弹片793凸起,第四弹片793朝向第三弹片792凸起,第二铰接螺母791与第二铰接端的端部螺纹连接且按压第三弹片792,连接杆500包括第二固定环片794,第二固定环片794套设于第二铰接端,且一侧受第四弹片793按压、另一侧受凸台711按压。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部300在非工作状态下,第一连接座100包括绕竖向轴线布置的第一外周壁,第一发光部300包括绕竖向轴线的第二外周壁。第一发光部300经由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朝外发射光线,第一发光部300发射的光线在第二外周壁下端的端口作用下,具有定向性,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向,便于使用。
第一外周壁的上端端口的形状大小与第二外周壁下端端口的形状大小相同,故非工作状态下,第一发光部300的下端的端口隐藏于第一连接座100的顶壁,此时第一发光部300的泛光板可被完全保护住,从而避免第一发光部300的泛光板长时间暴露在外导致氧化加剧、灰尘堆积或划伤等情况,进而延长台灯使用寿命。
考虑到第一发光部300在工作状态下位于第一连接座100旁侧,第一发光部300产生的光线容易照射到第一连接座100的第一外周壁,发生反光。故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连接座100的第一外周壁和第一发光部300的第二外周壁采用磨砂材质,以减少台灯在实际使用中自身出现的反光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周壁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第二外周壁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仅需满足第一外周壁的上端端口的形状大小与第二外周壁下端端口的形状大小相同即可。
参照图1、图2以及图4和图5,第一外周壁为圆周壁,且竖向,第一外周壁的各处截面大小相同,即第一连接座100的形状为圆柱型。第二外周壁为圆周壁,且沿竖向,第二外周壁的各处截面大小相同,即第一发光部300的形状为圆柱型。
第一连接座100的形状为圆柱型,第一发光部300的形状为圆柱型,且第一连接座100和第一发光部300的形状大小相同,故非工作状态下,第一发光部300、第一连接座100和连接杆500位于一条直线上,即非工作状态下的台灯整体为圆柱型,方便收纳。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外周壁为方形周壁,且竖向,第一外周壁的各处截面大小相同,即第一连接座100的形状为长方体。第二外周壁为方形周壁,且沿竖向,第二外周壁的各处截面大小相同,即第一发光部300的形状为长方体。非工作状态下,第一发光部300、第一连接座100和连接杆500位于一条直线上,即非工作状态下的台灯整体为长方体,可以避免收纳后台灯滚动的现象。
具体的,第一发光部300包括泛光板以及发光元件,泛光板设置于第一发光部300的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上方,发光元件设置于放光板上方。第一发光部300经由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朝外发射光线,第一发光部300发射的光线在第二外周壁下端的端口作用下,具有定向性,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向,便于使用。
参照图1至图5,连接杆500与第一发光部300之间的铰接轴线以及连接杆500与第一连接座100之间的铰接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即第一发光部300和第一连接座100位于连接杆500的同侧。连接杆500与第一发光部300沿第一方向布置,连接杆500与第一连接座100沿第一方向布置,故第一连接座100可以绕连接杆500与第一发光座的铰接处转动,第一发光部300可以绕连接杆500与第一发光部300的铰接处转动,从而实现工作状态下连接杆500横向布置,第一发光部300位于沿第一连接座100的横向布置的旁侧,非工作状态下第一发光部300经连接杆500转动至第一发光部300位于第一连接座100的上端,且第一发光部300的下端端口隐藏于第一连接座100的顶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连接杆500连接第一发光部300的连接处平行的指向第一发光部300的轴线的方向,或连接杆500连接第一安装座的连接处平行的指向第一连接座100的轴线的方向。第一发光部300与连接杆500铰接,第一安装座与连接杆500铰接,第一发光部300可绕第一发光部300与连接杆500铰接处转动,第一安装座可绕第一安装座与连接杆500铰接处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发光部300工作时横置于第一连接座100旁侧的状态和第一发光部300停止工作时第一发光部300的下端的端口隐藏于第一连接座100的顶壁的状态。
为了便于置非工作状态下的第一发光部300于第一连接座100的顶壁,参照图6以及图1、和图2,第一发光部300的第二外周壁设置第一滑块310,第一滑块310能够相对于第二外周壁沿平行于第二外周壁的轴线方向滑动,即当第一发光部300工作完毕后,第一发光部300位于第一连接座100的正上方,第一发光部300通过第一滑块310的作用可以下滑至贴合于第一连接座100的顶壁,从而实现对第一发光部300泛光板的隐藏,使第一发光部300处于非工作状态。
连接杆500与滑块310铰接,滑块310可围绕滑块310与连接杆500铰接处转动,由于滑块310设置于第一发光部300的第二外周壁,故第一发光部300可滑块310与连接杆500铰接处转动,实现台灯照射多个方向的功能。
参照图1至图5以及图6至图8,台灯还包括第二发光部400,第一连接座100可拆卸的连接于第二发光部400,第一连接座100由第二发光部400从而获取电力。台灯的第二发光部400直接获得电力,第一连接座100间接地从第二发光部400获取电力,由于第一连接座100和第二发光部400为可拆卸式连接,需要对台灯进行检修时可分离第一连接座100和第二发光部400,方便工作人员操作。
第二发光部400还设置灯带,以使台灯适用于各种工作场合,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第二发光部400包括呈圆柱状的第三外周壁以及设于第三外周壁内的竖向布置的灯带,第二发光部400的第三外周壁设有多个发光孔430,第二发光部400直接获取电力,第二发光部400获取电力使第三外周壁内竖向布置的灯带发光,第三外周壁内竖向布置的灯带发出的光通过第二发光部400第三外周壁设置的通光孔发射到外部环境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外周壁内竖向布置的灯带可以设置为氛围灯,例如第三外周壁内竖向布置的灯带设置为蓝色灯带或第三外周壁内竖向布置的灯带设置为紫色灯带。第三外周壁内竖向布置的灯带也可以设置成为发光程度更亮的灯带作为背光灯,例如使用电脑时将第二发光部400第三外周壁布置的灯带打开,使灯带发出的光照射于电脑屏幕后方作为背光,可起到护眼作用。
参照图1和图2以及图4和图5,第一外周壁、第二外周壁、第三外周壁的外径尺寸大小相同,具体的,第一外周壁、第二外周壁、第三外周壁均为圆周壁,设置第一外周壁、第二外周壁、第三外周壁的外进尺寸大小相同,台灯非工作状态下即为一个圆柱体,便于台灯处于非工作状态下的收纳。
参照图3、图7和图8,第一连接座100包括位于下端的连接块110,连接块110包括位于下端的环形凸起111,第一连接座100内设有第一磁性件130。第二发光部400的上端设有电极组件200,电极组件200包括电极盖210,电极盖210设有开口朝上的环形槽211以及开口朝下的第一容纳槽250,第一容纳槽250位于环形槽211内部位置,电极盖210中心设有与第一容纳槽250贯通的中心孔,电极组件200还包括电极柱230,电极柱230穿朝上穿设出中心孔。第二发光部400内设有第二磁性件420。其中,环形凸起111配置为能够嵌入环形槽211内,并使得第一磁性件130与第二磁性件420磁吸,且使得第一连接座100能够分别与电极盖210以及电极柱230电连接,以将第二发光部400内的电力传输至第一连接座100。该方案中,电极盖210既用于定位第一连接座100(具体通过定位环形凸起111从而定位第一连接座100),又用于传输电力,减少了零部件,节省了成本,同时也提升了第一连接座100与第二发光部400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100内设有第一电路板120,第一电路板120设于连接块110的上方,第一电路板120电连接第一电极121以及第二电极122,环形凸起111内侧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第一电极121穿出第一通孔而电连接电极柱230,第二电极122穿出第二通孔而电连接电极盖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410与电极盖210电连接,第二电路板410与电极柱230之间设置弹簧,第二电路板410电连接导电柱240,在第一连接座100连接于第二发光部400后,第一连接座100能够向下推动电极柱230至与导电柱240电连接的位置,从而使得电极柱230与第二电路板410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二电路板410上的电力能够被传输至第一电路板120上。当第一连接座100与第二发光部400分离后,弹簧推动电极柱230朝上运动从而与导电柱240分离,使得导电柱240不带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410背离电极柱230的一侧设置安装座,安装座内设置弹簧,弹簧的上端抵接导电柱240,导电柱240穿设于第二电路板410并与第二电路板410滑动电连接,在电极柱230抵压导电柱240的过程中导电柱240能够朝下弹性运动,从而形成缓冲,提升了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座;
第一发光部,所述第一发光部产生的光线由自身下端的端口位置朝外发射;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横向的一侧、且铰接轴线横向布置;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发光部的横向的一侧、且铰接轴线横向布置;
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线,所述导电组件配置成用于将所述第一连接座内的电力经由所述导电线而导向所述第一发光部;
第一铰接部,包括铰接轴、第一弹片、第二弹片以及第一铰接螺母,所述铰接轴中空设置,所述导电线穿设于所述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中部外侧设有凸台,所述铰接轴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铰接端以及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第一发光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二弹片彼此抵接且均套设于所述第一铰接端,所述第一弹片朝向所述第二弹片凸起,所述第二弹片朝向所述第一弹片凸起,所述第一铰接螺母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端部螺纹连接且按压所述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发光部包括第一固定环片,所述第一固定环片套设于所述第一铰接端,且一侧受所述第二弹片按压、另一侧受所述凸台按压,所述第一固定环片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接部还包括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以及第三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一铰接螺母与所述第一弹片之间,所述第二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片之间,所述第三垫片夹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片与所述凸台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接端具有第一切面,所述第一垫片内孔具有第一平面壁,所述第二垫片的内孔具有第二平面壁,所述第三垫片的内孔具有第三平面壁,所述第一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切面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垫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转动,所述第二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切面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垫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转动,所述第三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切面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三垫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转动;
所述第一固定环片的内孔呈圆孔状,所述第一弹片的内孔呈圆孔状,所述第二弹片的内孔呈圆孔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环片靠近所述第三垫片的一侧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三垫片的外周设有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环片能够转动至使所述限位凸起抵接所述卡接部的位置,以限制所述第一固定环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铰接端的转动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铰接部还包括第三弹片、第四弹片以及第二铰接螺母,所述第三弹片与所述第四弹片彼此抵接且均套设于所述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三弹片朝向所述第四弹片凸起,所述第四弹片朝向所述第三弹片凸起,所述第二铰接螺母与所述第二铰接端的端部螺纹连接且按压所述第三弹片,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二固定环片,所述第二固定环片套设于所述第二铰接端,且一侧受所述第四弹片按压、另一侧受所述凸台按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部具有工作状态以及非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连接杆横向布置,以使得所述第一发光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沿横向的旁侧,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所述非工作状态下,所述连接杆竖向布置,所述第一发光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上端,且所述第一发光部的下端的端口隐藏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所述非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绕竖向轴线布置的第一外周壁,所述第一发光部包括绕竖向轴线布置的第二外周壁,所述第一发光部经由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朝外发射光线,所述第一外周壁的上端端口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的形状大小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周壁为圆周壁,且沿竖向,所述第一外周壁的各处的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二外周壁为圆周壁,且沿竖向,所述第二外周壁的各处的截面大小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光部包括泛光板以及发光元件,所述泛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周壁的下端端口的上方,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泛光板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便电连接的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发光部之间的铰接轴线以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的铰接轴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发光部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沿第一方向布置。
CN202223353985.5U 2022-12-14 2022-12-14 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Active CN218936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3985.5U CN218936087U (zh) 2022-12-14 2022-12-14 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53985.5U CN218936087U (zh) 2022-12-14 2022-12-14 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6087U true CN218936087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53985.5U Active CN218936087U (zh) 2022-12-14 2022-12-14 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6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0555B (zh) 灯头旋转组件及照明装置
TWI412692B (zh) 可透過旋轉方式來調整光投射方向之燈頭組件及照明燈管
JP2009505873A (ja) 携帯型赤色ランプ
CN107980088B (zh) 照明装置
US20210215325A1 (en) Split-type ceiling lamp
CN107690553B (zh) 照明灯头
CN201827727U (zh) 节能型led玉米灯
WO2016090709A1 (zh) 一种磁性安装元件及光学模组、照明模组及照明灯具
CN107690554B (zh) 灯杆及照明装置
CN218936087U (zh) 方便电连接的台灯
CN211316106U (zh) 万向筒灯
CN210267154U (zh) 连接结构及灯具
CN113685790A (zh) 灯具
CN111156437A (zh) 一种多功能手持电灯
CN210373188U (zh) 一种led台灯
CN110056805B (zh) 一种分体式筒灯
CN203273340U (zh) 一种led灯管
CN117072918A (zh) 可切换状态的台灯
CN212361656U (zh) 手电筒
CN108870135B (zh) 一种照明设备
CN215185957U (zh) 无线充电装置、灯具及照明组件
CN213333910U (zh) 万向筒灯
CN214119724U (zh) 一种便携式旋转结构的手电筒
CN220582338U (zh) 便携式照明设备
CN221301249U (zh) Led镜子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Cuiheng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No. 21 Beichen Road, Cuiheng New Distric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604

Patentee after: Aolei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27, Unit 1, Building 2, Qian'an Garden, No. 18 Cuicheng Road, Cuiheng New District, Nanlang Stree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Aol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Room 527, Unit 1, Building 2, Qian'an Garden, No. 18 Cuicheng Road, Cuiheng New District, Nanlang Stree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Aol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2 fifth floor, Fuhai information port, Qiaotou community, Fuhai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light E-Commerc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