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34064U - 把手、锁具及门 - Google Patents

把手、锁具及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34064U
CN218934064U CN202222930503.1U CN202222930503U CN218934064U CN 218934064 U CN218934064 U CN 218934064U CN 202222930503 U CN202222930503 U CN 202222930503U CN 218934064 U CN218934064 U CN 218934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assembly
shielding
area
clamp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305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菊元
段江勇
游延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305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34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34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34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把手、锁具及门,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该把手包括本体组件及遮蔽组件。其中,本体设有功能区域和连接区域。遮蔽组件与连接区域可拆连接,以能够显露或遮蔽功能区域。由于功能区域和连接区域错开设于本体组件上,使得遮蔽组件与连接区域可拆连接时,连接区域不在功能区域上,如此能够避免在功能区域上开设安装槽等安装结构,进而能够保证外观一致性。

Description

把手、锁具及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手、锁具及门。
背景技术
把手在门锁产品上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智能门锁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把手除了具备常规驱动门体功能外,还会在其上设置密码按键区、指纹输入区、机械钥匙孔等功能区域,以增加把手功能。但功能区域裸露在外,容易影响把手的外观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把手、锁具及门,旨在解决现有把手上设置功能区域而影响把手的外观一致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把手,包括:
本体组件,设有功能区域和连接区域,所述功能区域和所述连接区域错开设于所述本体组件上;及
遮蔽组件,与所述连接区域可拆连接,以能够显露或遮蔽所述功能区域。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区域和所述遮蔽组件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区域和所述遮蔽组件中的另一者;
所述遮蔽组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区域滑动,所述遮蔽组件的滑动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遮蔽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本体组件移动,以与所述本体组件分离;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以使所述本体组件能够限制所述遮蔽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滑动路径之间呈夹角设置。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域和所述遮蔽组件中的一者设有凹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容置于所述凹槽;
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凹槽,以使所述遮蔽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凹槽内沿所述滑动路径移动,以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遮蔽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壳体、固定架和第一连接架,所述固定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收容于所述壳体,且通过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连接架之间形成所述凹槽。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组件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遮蔽组件设有第二卡接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以限制所述遮蔽组件相对所述本体组件滑动。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滑动路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接部外凸于所述本体组件,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滑动路径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卡接部外凸于所述遮蔽组件,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滑动路径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还包括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连接于所述本体组件和所述遮蔽组件之间。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组件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柔性件。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背离所述遮蔽组件设于所述本体组件,所述柔性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组件上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沿所述滑动路径开设,所述柔性件插设于所述插接槽。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容置于所述插接槽且设于所述遮蔽组件,所述柔性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柱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在所述把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和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设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本体组件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柱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架,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插接槽连通的插设槽,所述第二连接柱部分插设于所述插设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锁具,包括:
锁面板;及
如上所述的把手,所述把手设于所述锁面板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三为:
门,包括:
门体:及
如上所述的锁具,所述锁具设于所述门体。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把手应用装备于锁具及门中,除了使锁具同时具有锁闭和方便驱动门体的功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避免在把手的功能区域开设安装槽等安装结构,造成外观一致性较差。具体而言,该把手包括本体组件及遮蔽组件。其中,本体设有功能区域和连接区域。遮蔽组件与连接区域可拆连接,以能够显露或遮蔽功能区域。由于功能区域和连接区域错开设于本体组件上,使得遮蔽组件与连接区域可拆连接时,连接区域不在功能区域上,如此能够避免在功能区域上开设安装槽等安装结构,进而能够保证外观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把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把手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C-C向剖视图;
图6为图5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把手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E-E向剖视图;
图9为图8中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H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7中F-F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把手在门锁产品上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智能门锁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把手除了具备常规驱动门体功能外,还会在其上设置密码按键区、指纹输入区、机械钥匙孔等功能区域,以增加把手功能。但功能区域裸露在外,容易影响把手的外观一致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把手、锁具及门。该门包括门体及锁具。锁具设于门体。其中,门可为普通门或智能门。相对应的锁具为普通锁具或智能锁具。
请一并结合图1、图4、图5和图7,锁具包括锁面板及把手。把手设于锁面板。具体地,把手包括本体组件10及遮蔽组件20。其中,本体组件10设有功能区域100。在一个实施例中,功能区域100包括机械钥匙孔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功能区域100可以包括密码按键区、指纹输入区、机械钥匙孔区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进一步地,本体组件10还设有连接区域200。功能区域100和连接区域200错开设于本体组件10上。其中,错开指功能区域100和连接区域200可以紧邻和间隔设置,但功能区域100和连接区域200之间不具有重合区域。进一步地,遮蔽组件20与连接区域200可拆连接,以能够显露或遮蔽功能区域100。
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把手应用装备于锁具及门中,除了使锁具同时具有锁闭和方便驱动门体的功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避免在把手的功能区域100开设安装槽等安装结构,造成外观一致性较差。具体而言,该把手包括本体组件10及遮蔽组件20。其中,本体设有功能区域100和连接区域200。遮蔽组件20与连接区域200可拆连接,以能够显露或遮蔽功能区域100。由于功能区域100和连接区域200错开设于本体组件10上,使得遮蔽组件20与连接区域200可拆连接时,连接区域200不在功能区域100上,如此能够避免在功能区域100上开设安装槽等安装结构,进而能够保证外观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2、图5、图6、图11和图12,把手还包括第一限位件30和第二限位件40。第一限位件30设于连接区域200和遮蔽组件20中的一者上。第二限位件40设于连接区域200和遮蔽组件20中的另一者。遮蔽组件20能够相对连接区域200滑动,遮蔽组件20的滑动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滑动路径平行于图1中X所指方向。进一步地,在第一位置,遮蔽组件20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本体组件10移动,以与本体组件10分离。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图1中Y所指方向。进一步地,在第二位置,第一限位件30和第二限位件40连接,以使本体组件10能够限制遮蔽组件20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滑动路径之间呈夹角设置。如此使得在第一位置,遮蔽组件20能够沿第一方向与本体组件10分离,并在第二位置与本体组件10限位连接,从而实现遮蔽组件20与本体组件10之间的可拆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垂直于滑动路径。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遮蔽组件20和本体组件10之间还可通过磁吸连接或卡接实现可拆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滑动连接能够提升遮蔽组件20与本体组件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减少连接时遮蔽组件20和/或本体组件10的变形量,保证遮蔽组件20和本体组件10之间的配合精度不受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进而提升把手的寿命。本实施例中,把手在使用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沿重力方向设置,其中,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沿重力方向的上方,以方便遮蔽组件20自动滑至第二位置或节省遮蔽组件20滑至第二位置的驱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6和图12,连接区域200和遮蔽组件20中的一者设有凹槽300。第一限位件30容置于凹槽300。第二限位件40设于连接区域200和遮蔽组件20中的另一者上。第二限位件40能够沿第一方向插入凹槽300,以使遮蔽组件20处于第一位置。第二限位件40能够在凹槽300内沿滑动路径移动,以与第一限位件30限位配合,以使遮蔽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如此通过第二限位件40和凹槽300的配合能够在第一位置实现本体组件10和遮蔽组件20的定位,提升装配效率。第二限位件40能够沿滑动路径沿凹槽300滑动,以与第一限位件30限位配合,以使遮蔽组件20处于第二位置。如此通过第二限位件40沿凹槽300滑动能够对遮蔽组件20相对本体组件10的滑动提供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装配效率。进一步地,凹槽300的设置能够至少将第二限位件40部分收容,减少第一限位件30和第二限位件40配合增加的空间,使得把手整体更小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6、图11和图12,本体组件10包括壳体11、固定架12和第一连接架13。固定架12收容于壳体11内且与壳体11连接。具体地,固定架12与壳体11之间可为一体成型,或通过超声波焊接、热熔等方式连为一体。或者,固定架12与壳体11之间可为可拆连接,方便对设置在壳体11内的部件进行更换或维护。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2与壳体11之间通过螺纹件实现可拆连接。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架12与壳体11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实现可拆连接。进一步地,固定架12的设置还能够防止壳体11内部完全外露,起到对位于壳体11内部的部件进行防护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具有与门体连接的固定端111和悬置于门体的悬置部112,以形成把手结构。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架13收容于壳体11,且通过固定架12与壳体11连接,以在壳体11和第一连接架13之间形成凹槽300。同样的,第一连接架13与固定架12之间也可通过一体成型连为一体。此外,第一连接架13与固定架12之间可为分体式连接,通过超声波焊接、热熔等方式连为一体,或通过螺纹件、卡接等方式连接,方便第一连接架13和固定架12分别建模制备,降低模具的设计难度。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13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400,固定架12上设有与第一卡接结构400卡接的第二卡接结构121,如此在方便第一连接架13与固定架12连接的同时,第一卡接结构400与第二卡接结构121的卡接配合还能够方便第一连接架13与固定架12定位,提升装配效率和精度。进一步地,第一卡接结构400位于第二卡接结构121和壳体11之间,使得第一卡接结构400和第二卡接结构121的配合位置在第一连接架13和固定架12整体的内部,起到防拆的效果。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架13的周向设有向壳体11一侧延伸的折边131,以防止外界杂质从第一连接架13与壳体11之间进入壳体11内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0设于第一连接架13上。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0还可以设于壳体11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2和图6,本体组件10设有第一卡接部132,遮蔽组件20设有第二卡接部221,在第二位置,第一卡接部132与第二卡接部221卡接,以限制遮蔽组件20相对本体组件10滑动。如此通过第一卡接部132和第二卡接部221的卡接固定,使得本体组件10和遮蔽组件20之间的位置能够相对固定,同时起到对遮蔽组件20移至第二位置的到位提醒。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32设于第一连接架13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6,第一卡接部132和第二卡接部221沿滑动路径相对设置。第一卡接部132外凸于本体组件10。第一卡接部132沿滑动路径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面1321。第二卡接部221外凸于遮蔽组件20。第二卡接部221沿滑动路径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导向面1321配合的第二导向面2211。如此通过第一导向面1321和第二导向面2211的设置能够方便第一卡接部132和第二卡接部221之间的相对滑动,方便遮蔽组件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进一步地,为了提升遮蔽组件20在第二位置的稳定性,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导向面1321和第二导向面2211贴合的一侧相对滑动路径的倾角更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8至图10,把手还包括柔性件50,柔性件50连接于本体组件10和遮蔽组件20之间。如此通过柔性件50的设置能够避免遮蔽组件20与本体组件10分离后丢失。同时,利用柔性件50的柔性特点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遮蔽组件20的移动造成干涉,方便遮蔽组件20相对本体组件10滑动和分离。进一步地,柔性件50可为柔性线缆。柔性件50还可采用硬质橡胶/塑胶或软质橡胶/塑胶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5、图8和图9,本体组件10上设有容纳空间500。容纳空间500用于容纳柔性件50。如此在遮蔽组件20与连接区域200连接时,柔性件50能够收容于容纳空间500,进而在此时避免柔性件50的设置影响把手整体外观。本实施例中,遮蔽组件20与连接区域200连接时,遮蔽组件20能够将容纳空间500盖合。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遮蔽组件20与连接区域200连接时,容纳空间500还可以位于遮蔽组件20遮蔽区域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功能区域100为机械钥匙孔区域,且与容纳空间500连通。遮蔽组件20与本体组件10分离后,机械钥匙孔区域能够通过容纳空间500露设于本体组件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0所示,把手包括第一连接柱60。第一连接柱60背离遮蔽组件20设于本体组件10。柔性件50上设有第一连接孔600,第一连接柱60穿设于第一连接孔600。由于第一连接柱60是背离遮蔽组件20设置的,当遮蔽组件20与本体组件10分离时,遮蔽组件20对柔性件50的拽拉能够增加柔性件50与第一连接柱6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上述拽拉造成柔性件50与第一连接柱60分离,同时,能够简化柔性件50与本体组件10之间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柱60与柔性件50之间为止转连接,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柔性件50相对第一连接柱60旋转。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600为方孔,第一连接柱60与第一连接孔600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3和图9,遮蔽组件20上设有插接槽700,插接槽700沿滑动路径开设,柔性件50插设于插接槽700。如此通过插接槽700的设置能够方便柔性件50与遮蔽组件20连接。且,插接槽700沿滑动路径开设,在增加柔性件50与遮蔽组件20之间连接面积的同时,避免插接槽700在遮蔽组件20的开设位置过薄。此外,插接槽700沿滑动路径开设还能够限制柔性件50的弯折方向,保证遮蔽组件20能够顺畅地相对本体组件10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9,把手包括第二连接柱70,第二连接柱70容置于插接槽700且设于遮蔽组件20,柔性件50上设有第二连接孔800,第二连接柱70穿设于第二连接孔800。如此通过第二连接柱70的设置能够限制柔性件50相对遮蔽组件20移动,增加柔性件50与遮蔽组件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连接柱70与柔性件50之间为止转连接,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柔性件50相对第二连接柱70旋转。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800为方孔,第二连接柱70与第二连接孔800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9,遮蔽组件20面向容纳空间500一侧设有导向槽900,且导向槽900位于插接槽700的槽口一侧。如此通过导向槽900的设置能够对柔性件50的弯折提供导向,使得柔性件50能够沿预设方向弯折。进一步地,导向槽900的槽壁能够与柔性件50相贴合,进一步提升弯折方向的精度,避免柔性件50相对遮蔽组件20扭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图3和图9,遮蔽组件20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21和第二连接架22。第二连接架22设于盖板21面向本体组件10一侧。第二连接柱70和导向槽900设于第二连接架22。盖板21上设有与插接槽700连通的插设槽1000,第二连接柱70部分插设于插设槽1000。插设槽1000的设置增加了对第二连接柱70的收容空间,使得遮蔽组件20更加紧凑,同时,盖板21形成插设槽1000的内壁对第二连接柱70起到止挡作用,进一步提升柔性件50与遮蔽组件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40和第二卡接部221设于第二连接架22上。盖板21和第二连接架22之间通过23粘结。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21和第二连接架22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接、超声波焊接等方式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组件,设有功能区域和连接区域,所述功能区域和所述连接区域错开设于所述本体组件上;及
遮蔽组件,与所述连接区域可拆连接,以能够显露或遮蔽所述功能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区域和所述遮蔽组件中的一者上,所述第二限位件设于所述连接区域和所述遮蔽组件中的另一者;
所述遮蔽组件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区域滑动,所述遮蔽组件的滑动路径上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遮蔽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本体组件移动,以与所述本体组件分离;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以使所述本体组件能够限制所述遮蔽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滑动路径之间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域和所述遮蔽组件中的一者设有凹槽,所述第一限位件容置于所述凹槽;
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入所述凹槽,以使所述遮蔽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在所述凹槽内沿所述滑动路径移动,以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遮蔽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壳体、固定架和第一连接架,所述固定架收容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收容于所述壳体,且通过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连接架之间形成所述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遮蔽组件设有第二卡接部,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以限制所述遮蔽组件相对所述本体组件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滑动路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接部外凸于所述本体组件,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滑动路径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二卡接部外凸于所述遮蔽组件,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滑动路径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配合的第二导向面。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连接于所述本体组件和所述遮蔽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上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柔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背离所述遮蔽组件设于所述本体组件,所述柔性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组件上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沿所述滑动路径开设,所述柔性件插设于所述插接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容置于所述插接槽且设于所述遮蔽组件,所述柔性件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柱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和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设于所述盖板面向所述本体组件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柱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架,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插接槽连通的插设槽,所述第二连接柱部分插设于所述插设槽。
13.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面板;及
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把手,所述把手设于所述锁面板上。
14.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及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具,所述锁具设于所述门体。
CN202222930503.1U 2022-11-03 2022-11-03 把手、锁具及门 Active CN218934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0503.1U CN218934064U (zh) 2022-11-03 2022-11-03 把手、锁具及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30503.1U CN218934064U (zh) 2022-11-03 2022-11-03 把手、锁具及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34064U true CN218934064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2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30503.1U Active CN218934064U (zh) 2022-11-03 2022-11-03 把手、锁具及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34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6024213A (ja)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のラッチ装置
US20130099644A1 (en) Housing for optical elements
CN108322230B (zh) 插卡装置及电子设备
FI81054C (fi) Kombinerad handtags- och laosmekanism foer panelmonterade apparater saosom bilradioapparater.
WO2020113915A1 (zh) 一种拉手组件和淋浴房
US6913395B2 (en) Assembly including an optical fiber socket and an optical fiber plug
CN218934064U (zh) 把手、锁具及门
US20230279695A1 (en) Lock shielding structure having fingerprint module and smart lock
CN102536008B (zh) 锁装置以及门窗
CN209067038U (zh) 锁具安装组件及智能锁驱动器
US11692570B2 (en) Pin and grommet fastener accommodating two directional offset and related methods
EP3644104B1 (en) Adapter with lc-type two-core shutter
WO2020062990A1 (zh) 一种空调器
US6669042B1 (en) Integrated positioning and locking device
JP4312098B2 (ja) 車両用室内照明灯
JP2016084583A (ja) フレーム部材
CN217080083U (zh) 一种滑轮组件及淋浴房
CN113685092A (zh) 锁持结构及具有该锁持结构的伺服器机箱
TWI416018B (zh) 電池蓋卡鎖結構及該攜帶型電子裝置
CN218547872U (zh) Led显示装置及其定位组件
CN219451764U (zh) 便于组装的通用式门窗锁结构
CN221430863U (zh) 显示组件及包括该显示组件的净饮设备
CN210118011U (zh) 门的安全锁定装置
CN219913663U (zh) 储物盒及冰箱
CN220889832U (zh) 钥匙接口模块以及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