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8637U - 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8637U
CN218928637U CN202222190292.2U CN202222190292U CN218928637U CN 218928637 U CN218928637 U CN 218928637U CN 202222190292 U CN202222190292 U CN 202222190292U CN 218928637 U CN218928637 U CN 218928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hell
printer
dust
shell body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02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刚
阮志
黄宇
唐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rui United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rui Unite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rui United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rui Unite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029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8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8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8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通过安装板、缓冲板和顶部限位单元可将打印机快速的安放于外壳体的内部且具备快速辅助固定功能,通过散热单元可对安放于外壳体内部的打印机进行散热处理,进而可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在具备散热功能的同时还兼备良好的抑尘功能,通过排尘槽可将散热单元中换气腔中的灰尘进行直接的排放,由此可避免外部灰尘进入外壳体的内部对打印机的工作产生影响,通过安装槽和散热扇可提升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的散热效果,通过防尘罩可避免外部灰尘经安装槽进入外壳体的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3D打印的人工皮肤组织可以替代动物,用于化妆品的测试。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进入了商业化阶段。近年来,随着动物福利观念与替代性实验科技的发展,在美妆领域已经逐渐取消动物实验。虽然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美妆用品已不再需要动物实验,但是美妆制造商仍有必要开展确保产品安全性的替代性实验。生物3D打印的人工皮肤组织成为一种新兴的替代性实验方式。而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在工作时,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通常从打印设备上的散热孔,为加快打印设备的散热速度,通常向打印设备内通风,但是直接通风的方式也会将外部空气中的灰尘引入打印机的内部,对打印机的打印效果产生影响,故我们提出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外壳体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内孔、外孔、换气腔和抑尘板,所述换气腔开设于外壳体的内腔侧壁内部,所述内孔均匀开设于外壳体的内侧壁且所述内孔与换气腔连通,所述外孔均匀开设于外壳体的外侧壁前后两端且所述外孔与换气腔连通,所述抑尘板安装于换气腔的内部且所述抑尘板的顶端与换气腔的内腔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L”形板,所述安装板的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打印机且所述打印机与所述缓冲板配合安装,所述外壳体的内腔上表面均匀安装有顶部限位单元,所述顶部限位单元与打印机的上表面配合安装,所述外壳体的下表面四角均安装有支撑单元,所述打印机与单片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块、支撑杆和缓冲弹簧,所述支撑杆均匀固定安装于外壳体的下表面四角,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支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所述缓冲弹簧套于支撑杆的外部,通过支撑单元可对外壳体进行固定支撑进行振动削减,由此可提升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的安放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部限位单元包括连接杆、限位罩和压缩弹簧,所述连接杆均匀固定安装于外壳体的内腔上表面,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限位罩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所述限位罩的底端与打印机的上表面配合安装,所述压缩弹簧套于连接杆的外部,通过限位单元可对打印机于外壳体的内部进行顶部位置限制,进而避免打印机产生上下晃动,进而提升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对打印机的保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散热扇,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安装槽连通,所述散热扇与单片机电性连接,通过固定安装于安装槽内部的散热扇,可对外壳体内部的打印机进行散热处理,通过防尘罩可避免外部灰尘经安装槽进入外壳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手持杆,所述手持杆的外侧壁中部固定安装有防滑条纹,所述外壳体的下表面中部开设有排尘槽,所述排尘槽与换气腔连通,通过手持杆可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具备手持功能,通过防滑条纹可提升操作者的手持稳定性,通过排尘槽可对换气腔内部的灰尘进行排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一端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面转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外壳体配合安装,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拉柄,通过转动安装于转轴外侧面的挡板,可对外壳体进行封闭设置,通过拉柄可使挡板于转轴外侧面的转动调节更为便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的上表面一端中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挡板的外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固定孔之间通过固定螺栓配合安装,通过固定螺栓将安装孔与固定孔之间进行配合安装,可通过卡板对挡板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可提升挡板与外壳体之间配合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板、缓冲板和顶部限位单元可将打印机快速的安放于外壳体的内部且具备快速辅助固定功能,通过散热单元可对安放于外壳体内部的打印机进行散热处理,进而可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在具备散热功能的同时还兼备良好的抑尘功能,通过排尘槽可将散热单元中换气腔中的灰尘进行直接的排放,由此可避免外部灰尘进入外壳体的内部对打印机的工作产生影响,通过安装槽和散热扇可提升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的散热效果,通过防尘罩可避免外部灰尘经安装槽进入外壳体的内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单片机、3支撑单元、31支撑块、32支撑杆、33缓冲弹簧、4散热单元、41内孔、42外孔、43换气腔、44抑尘板、5安装板、6打印机、7缓冲板、8顶部限位单元、81连接杆、82限位罩、83压缩弹簧、9安装槽、10散热扇、11防尘罩、12手持杆、13防滑条纹、14转轴、15挡板、16拉柄、17卡板、18安装孔、19固定孔、20排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2,单片机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外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单元4,散热单元4包括内孔41、外孔42、换气腔43和抑尘板44,换气腔43开设于外壳体1的内腔侧壁内部,内孔41均匀开设于外壳体1的内侧壁且内孔41与换气腔43连通,外孔42均匀开设于外壳体1的外侧壁前后两端且外孔42与换气腔43连通,抑尘板44安装于换气腔43的内部且抑尘板44的顶端与换气腔43的内腔上表面固定连接,外壳体1的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5,安装板5为“L”形板,安装板5的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板7,安装板5的上表面安装有打印机6且打印机6与缓冲板7配合安装,外壳体1的内腔上表面均匀安装有顶部限位单元8,顶部限位单元8与打印机6的上表面配合安装,外壳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安装有支撑单元3,打印机6与单片机2电性连接,通过内孔41、外孔42和换气腔43可使外壳体1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交互,进而完成对安装于外壳体1内部的打印机6的散热处理,通过抑尘板44可在内孔41与外孔42之间进行隔断,进而避免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经外孔42进入换气腔43的内部后又直接经内孔41进而外壳体1的内部,进而可在完成打印机6散热工作的同时还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具备抑尘功能,通过顶部限位单元8可对打印机6于外壳体1的内部进行位置限制,进而避免打印机6在手持过程中发生晃动现象,通过支撑单元3可在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在进行安放时,对外壳体1进行固定支撑,且可对打印机6因工作产生的晃动进行吸收削减,由此实现对打印机6的辅助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单元3包括支撑块31、支撑杆32和缓冲弹簧33,支撑杆32均匀固定安装于外壳体1的下表面四角,支撑杆32的另一端与支撑块31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杆32为伸缩杆,缓冲弹簧33套于支撑杆32的外部,通过为伸缩杆的支撑杆32和套于伸缩杆32外部的缓冲弹簧33可对外壳体1的底端进行固定支撑及缓冲保护,通过支撑块31可提升支撑杆32对外壳体1的支撑效果,由此可提升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的安放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顶部限位单元8包括连接杆81、限位罩82和压缩弹簧83,连接杆81均匀固定安装于外壳体1的内腔上表面,连接杆81的另一端与限位罩82的顶端固定连接,连接杆81为伸缩杆,限位罩82的底端与打印机6的上表面配合安装,压缩弹簧83套于连接杆81的外部,通过为伸缩杆的连接杆81和套于连接杆81外部的压缩弹簧83可对限位罩82进行配合位置固定,进而使限位罩82能够始终与打印机6的上表面进行配合安装,完成对打印机6的顶部限位工作,从而进而避免打印机6在手持过程中于外壳体1的内部发生晃动,进而提升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对打印机6的保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壳体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内均固定安装有散热扇10,外壳体1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防尘罩11,防尘罩11与安装槽9连通,散热扇10与单片机2电性连接,通过固定安装于安装槽9内部的散热扇10,可对外壳体1内部的打印机6进行散热处理,通过防尘罩11可避免外部灰尘经安装槽9进入外壳体1的内部,由此可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在具备较好散热效果的同时还兼备良好的抑尘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壳体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手持杆12,手持杆12的外侧壁中部固定安装有防滑条纹13,外壳体1的下表面中部开设有排尘槽20,排尘槽20与换气腔43连通,通过手持杆12可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具备手持功能,通过防滑条纹13可提升操作者的手持稳定性,通过排尘槽20可对换气腔43内部的灰尘进行排放,从而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的手持效果更佳,且可避免外部灰尘囤积于换气腔43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壳体1的侧壁一端固定安装有转轴14,转轴14的外侧面转动安装有挡板15,挡板15与外壳体1配合安装,挡板15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拉柄16,通过转动安装于转轴14外侧面的挡板15,可对外壳体1进行封闭设置,通过拉柄16可使挡板15于转轴14外侧面的转动调节更为便捷,由此可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得到提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外壳体1的上表面一端中部开设有固定孔19,挡板15的外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卡板17,卡板17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8,安装孔18与固定孔19之间通过固定螺栓配合安装,通过固定螺栓将安装孔18与固定孔19之间进行配合安装,可通过卡板17对挡板15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可提升挡板15与外壳体1之间配合安装的稳定性,从而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的工作安全性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操作者通过手持杆12和防滑条纹13对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进行手持,当需要打印时,通过拉柄16拉动挡板15,使挡板15于转轴14的外侧面进行转动调节,进而取消挡板15与外壳体1的配合封闭安装,然后通过单片机2启动打印机6,由此进行打印工作,同时通过内孔41、外孔42和换气腔43可使外壳体1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交互,进而完成对安装于外壳体1内部的打印机6的散热处理,通过抑尘板44可在内孔41与外孔42之间进行隔断,进而避免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经外孔42进入换气腔43的内部后又直接经内孔41进而外壳体1的内部,进而可在完成打印机6散热工作的同时还使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具备抑尘功能,同时通过单片机2启动散热扇10,使散热扇10对外壳体1的内部进行散热处理,通过为伸缩杆的连接杆81和套于连接杆81外部的压缩弹簧83对限位罩82进行配合位置固定,进而使限位罩82能够始终与打印机6的上表面进行配合安装,通过支撑块31和支撑杆32可在本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在进行安放时,对外壳体1进行固定支撑,且通过为伸缩杆的支撑杆32和缓冲弹簧33可对打印机6因工作产生的晃动进行吸收削减,由此实现对打印机6的辅助保护。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路连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惯用手段,可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到技术启示,属于广泛使用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打印机6可选择
Figure BDA0003806772800000071
HB型号,散热扇11可选择TD3510-S型号。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7)

1.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单片机(2),所述单片机(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散热单元(4),所述散热单元(4)包括内孔(41)、外孔(42)、换气腔(43)和抑尘板(44),所述换气腔(43)开设于外壳体(1)的内腔侧壁内部,所述内孔(41)均匀开设于外壳体(1)的内侧壁且所述内孔(41)与换气腔(43)连通,所述外孔(42)均匀开设于外壳体(1)的外侧壁前后两端且所述外孔(42)与换气腔(43)连通,所述抑尘板(44)安装于换气腔(43)的内部且所述抑尘板(44)的顶端与换气腔(43)的内腔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为“L”形板,所述安装板(5)的内腔侧壁固定安装有缓冲板(7),所述安装板(5)的上表面安装有打印机(6)且所述打印机(6)与所述缓冲板(7)配合安装,所述外壳体(1)的内腔上表面均匀安装有顶部限位单元(8),所述顶部限位单元(8)与打印机(6)的上表面配合安装,所述外壳体(1)的下表面四角均安装有支撑单元(3),所述打印机(6)与单片机(2)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3)包括支撑块(31)、支撑杆(32)和缓冲弹簧(33),所述支撑杆(32)均匀固定安装于外壳体(1)的下表面四角,所述支撑杆(32)的另一端与支撑块(3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2)为伸缩杆,所述缓冲弹簧(33)套于支撑杆(32)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限位单元(8)包括连接杆(81)、限位罩(82)和压缩弹簧(83),所述连接杆(81)均匀固定安装于外壳体(1)的内腔上表面,所述连接杆(81)的另一端与限位罩(82)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81)为伸缩杆,所述限位罩(82)的底端与打印机(6)的上表面配合安装,所述压缩弹簧(83)套于连接杆(81)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内均固定安装有散热扇(10),所述外壳体(1)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防尘罩(11),所述防尘罩(11)与安装槽(9)连通,所述散热扇(10)与单片机(2)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手持杆(12),所述手持杆(12)的外侧壁中部固定安装有防滑条纹(13),所述外壳体(1)的下表面中部开设有排尘槽(20),所述排尘槽(20)与换气腔(4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侧壁一端固定安装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的外侧面转动安装有挡板(15),所述挡板(15)与外壳体(1)配合安装,所述挡板(15)的上表面均匀固定安装有拉柄(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上表面一端中部开设有固定孔(19),所述挡板(15)的外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卡板(17),所述卡板(17)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8),所述安装孔(18)与固定孔(19)之间通过固定螺栓配合安装。
CN202222190292.2U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Active CN218928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0292.2U CN218928637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0292.2U CN218928637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8637U true CN218928637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66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0292.2U Active CN218928637U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8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43759U (zh) 一种可调式机器人散热支撑结构
CN113067430A (zh) 一种电动车电机用防护方法及其防护设备
CN218928637U (zh) 一种手持式皮肤3d打印设备
CN207972429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打印机散热座
CN206389631U (zh) 一种通信机柜
CN211238881U (zh) 一种散热型配电柜底座
CN212846225U (zh) 一种基于液晶显示屏加工用烘烤固化设备
CN104970941A (zh) 电动妇产科综合手术床
CN213520844U (zh) 一种污水处理智慧用电管理系统配电柜
CN210202258U (zh)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电子通信装置结构
CN208108250U (zh) 一种多功能取暖换气主机
CN209016713U (zh) 一种全自动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CN217406914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电源适配器
CN211181657U (zh) 一种多功能测控仪器集成箱
CN221102737U (zh) 一种施工用防触电装置
CN216648968U (zh) 一种便捷式配电箱
CN213119858U (zh) 一种大气氟化物治理用石灰乳吸附后废渣干燥设备
CN218955044U (zh) 一种低噪音型恒温恒湿空调装置
CN211791595U (zh) 一种多功能的网络安全主机
CN215934532U (zh) 一种电力信息监控装置
CN215835704U (zh) 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
CN212133154U (zh) 一种全自动离心烘干装置
CN213215587U (zh) 一种头戴式防护罩
CN211209437U (zh) 一种三相异步电机用隔离防尘罩
CN220292489U (zh) 一种大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