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3112U - 按摩背带 - Google Patents

按摩背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3112U
CN218923112U CN202222795717.2U CN202222795717U CN218923112U CN 218923112 U CN218923112 U CN 218923112U CN 202222795717 U CN202222795717 U CN 202222795717U CN 218923112 U CN218923112 U CN 218923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module
massage module
user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957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绪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Delm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957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3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3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3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背带,按摩背带包括:背带主体;第一按摩模块,第一按摩模块设置于背带主体,第一按摩模块用于与用户的肩部相对应;第二按摩模块,第二按摩模块用于与用户的肩胛骨相对应;第三按摩模块,第三按摩模块与第二按摩模块在背带主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三按摩模块用于与用户的脊椎相对应;第四按摩模块,第四按摩模块用于与用户的命门穴相对应。由此,通过在背带主体上设置第一按摩模块、第二按摩模块、第三按摩模块和第四按摩模块分别对应人体背部的肩部、肩胛骨、脊椎以及命门穴,从而可以使按摩背带上按摩模块的分布更加合理,可以提升按摩背带的按摩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按摩背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按摩背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逐渐增加,导致人们经常会出现背部疲劳酸痛的问题。按摩背带可以用于缓解人们背部的疲劳酸痛,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在现有技术中,按摩背带对用户背部的按摩通常为整体式按摩,这种按摩背带无法为背部的具体位置进行精确按摩,从而无法对人的背部更易劳累的部位进行精准放松,会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按摩背带,该按摩背带对用户背部的按摩效果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背带,包括:背带主体;第一按摩模块,所述第一按摩模块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所述第一按摩模块用于与用户的肩部相对应;第二按摩模块,所述第二按摩模块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按摩模块的下方,所述第二按摩模块用于与用户的肩胛骨相对应;第三按摩模块,所述第三按摩模块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且位于所述第一按摩模块的下方,所述第三按摩模块与所述第二按摩模块在所述背带主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按摩模块用于与用户的脊椎相对应;第四按摩模块,所述第四按摩模块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且位于所述第三按摩模块或所述第二按摩模块的下方,所述第四按摩模块用于与用户的命门穴相对应。
由此,通过在背带主体上设置第一按摩模块、第二按摩模块、第三按摩模块和第四按摩模块分别对应人体背部的肩部、肩胛骨、脊椎以及命门穴,从而可以使按摩背带上按摩模块的分布更加合理,可以提升按摩背带的按摩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按摩模块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按摩模块在所述背带主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第一按摩模块包括一个第一中按摩模块和第一侧按摩模块,所述第一侧按摩模块分别设置于第一中按摩模块的两侧,所述第一中按摩模块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侧的所述第一侧按摩模块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按摩模块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按摩模块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按摩模块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两侧的第一侧按摩模块之间的夹角为α,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按摩模块之间的夹角为β,α和β满足关系式:α>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按摩模块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按摩模块之间,所述第三按摩模块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且下端向下超出所述第二按摩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按摩模块与所述第一中按摩模块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和/或所述第四按摩模块在所述背带主体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按摩模块与所述第三按摩模块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按摩模块、所述第二按摩模块和所述第四按摩模块均包括:振动按摩模块和第一加热模块,所述振动按摩模块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与所述振动按摩模块相接触且位于所述振动按摩模块朝向用户背部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三按摩模块包括支撑主体和第二加热模块,所述支撑主体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且设置有发热区域,所述发热区域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中部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加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发热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振动按摩模块包括:外壳、振动电机和振动块,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内,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振动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振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加热模块与所述外壳相接触且位于所述外壳朝向人体背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加热模块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块均包括:发热件和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件朝向人体背部的一侧;或所述发热件嵌设于所述导热件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按摩模块、所述第二按摩模块和所述第四按摩模块均呈跑道形,所述第三按摩模块呈长条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背带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背带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背带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加热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按摩模块的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背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按摩背带;
10、背带主体;
20、第一按摩模块;21、第一中按摩模块;22、第一侧按摩模块;
30、第二按摩模块;40、第三按摩模块;41、支撑主体;411、发热区域;42、第二加热模块;50、第四按摩模块;
60、振动按摩模块;70、第一加热模块;71、发热件;72、导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背带100。
结合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背带100可以主要包括:背带主体10、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其中,背带主体10不仅可以为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四按摩模块50提供安装位置,可以保证按摩背带100具有正常的按摩功能,而且还可以便于用户通过背带主体10将按摩背带100固定在背部,可以使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背部进行按摩的同时,方便按摩背带100便于用户携带,可以使按摩背带100的使用不受空间限制,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使用便利性。另外,背带主体10可以固定于用户背部,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使按摩背带100中的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四按摩模块50与人体皮肤紧密贴合,从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按摩效果,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按摩模块20设置于背带主体10,第一按摩模块20用于与用户的肩部相对应。具体地,第一按摩模块20设置于背带主体10,背带主体10可以为第一按摩模块20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可以保证第一按摩模块20在按摩背带100上安装位置稳固的同时,使第一按摩模块20运行稳定,可以保证第一按摩模块20的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另外,第一按摩模块20用于与用户的肩部相对应,可以使第一按摩模块20在背带主体10上的位置与用户的肩部位置相对应,当按摩背带100固定在背部时,第一按摩模块20可以对用户的肩部进行按摩,可以使第一按摩模块20对用户的肩部位置进行精准按摩,可以提升第一按摩模块20的按摩效果,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肩部的按摩效果,进而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二按摩模块30设置于背带主体10,并且位于第一按摩模块20的下方,第二按摩模块30用于与用户的肩胛骨相对应。具体地,第二按摩模块30设置于背带主体10,背带主体10可以为第二按摩模块30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可以保证第二按摩模块30在按摩背带100上安装位置稳固的同时,使第二按摩模块30运行稳定,可以保证第二按摩模块30的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另外,第二按摩模块30位于第一按摩模块20的下方,可以便于第二按摩模块30在背带主体10上的位置对应用户的肩胛骨,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二按摩模块30与第一按摩模块20的作用位置相互独立,可以保证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一按摩模块20在用户背部的作用区域不同,从而可以实现按摩背带100的分区按摩。
进一步地,第二按摩模块30用于与用户的肩胛骨相对应。具体地,第二按摩模块30用于与用户的肩胛骨相对应,可以使第二按摩模块30在背带主体10上的位置与用户的肩胛骨位置相对应,当按摩背带100固定在背部时,第二按摩模块30可以对用户的肩胛骨进行按摩,可以使第二按摩模块30对用户的肩胛骨位置进行精准按摩,可以提升第二按摩模块30的按摩效果,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肩胛骨的按摩效果,进而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肩宽的用户,第二按摩模块30与肩胛骨内侧相对应,对于肩窄的用户,第二按摩模块30与肩胛骨相对应。
进一步地,第三按摩模块40设置于背带主体10,并且位于第一按摩模块20的下方。具体地,第三按摩模块40设置于背带主体10,背带主体10可以为第三按摩模块40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可以保证第三按摩模块40在按摩背带100上安装位置稳固的同时,使第三按摩模块40运行稳定,可以保证第三按摩模块40的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另外,第三按摩模块40位于第一按摩模块20的下方,可以便于第三按摩模块40在背带主体10上的位置对应用户的脊椎,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三按摩模块40与第一按摩模块20的作用位置相互独立,可以保证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一按摩模块20在用户背部的作用区域不同,从而可以实现按摩背带100在用户背部进行分区按摩。
进一步地,第三按摩模块40用于与用户的脊椎相对应。具体地,第三按摩模块40用于与用户的脊椎相对应,可以使第三按摩模块40在背带主体10上的位置与用户的脊椎位置相对应,当按摩背带100固定在背部时,第三按摩模块40可以对用户的脊椎进行按摩,可以使第三按摩模块40对用户的脊椎位置进行精准按摩,可以提升第三按摩模块40的按摩效果,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脊椎的按摩效果,进而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三按摩模块40与第二按摩模块30在背带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三按摩模块40与第二按摩模块30在背带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可以保证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二按摩模块30共同在第一按摩模块20下方时,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二按摩模块30的作用位置相互独立,可以使第三按摩模块40与第二按摩模块30分别对用户的脊椎和肩胛骨进行精准按摩,可以保证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二按摩模块30在用户背部的作用区域不同,进而可以使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三按摩模块40在用户背部的作用区域不同,可以实现按摩背带100在用户背部进行分区按摩。
进一步地,第四按摩模块50设置于背带主体10,并且位于第三按摩模块40或第二按摩模块30的下方。具体地,第四按摩模块50设置于背带主体10,背带主体10可以为第四按摩模块50提供稳定的安装位置,可以保证第四按摩模块50在按摩背带100上安装位置稳固的同时,使第四按摩模块50运行稳定,可以保证第四按摩模块50的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另外,第四按摩模块50位于第三按摩模块40或第二按摩模块30的下方,第四按摩模块50位于第三按摩模块40或第二按摩模块30的下方,可以便于第四按摩模块50在背带主体10上的位置对应人体的命门穴,如此设置,可以使第四按摩模块50与第三按摩模块40或第二按摩模块30的作用位置相互独立,可以保证第四按摩模块50和第三按摩模块40或第二按摩模块30在用户背部的作用区域不同,从而可以实现按摩背带100在用户背部进行分区按摩。
进一步地,第四按摩模块50用于与用户的命门穴相对应。具体地,第四按摩模块50用于与用户的命门穴相对应,可以使第四按摩模块50在背带主体10上的位置与用户的命门穴位置相对应,当按摩背带100固定在背部时,第四按摩模块50可以对用户的命门穴进行按摩,可以使第四按摩模块50对用户的命门穴位置进行精准按摩,可以提升第四按摩模块50的按摩效果,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对用户命门穴的按摩效果,进而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按摩背带100可以对用户背部的肩部、肩胛骨、脊椎和命门穴进行按摩,人体的肩部、肩胛骨、脊椎和命门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疲劳的人体部位,按摩背带100可以对这些部位进行精准分区按摩,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可以帮护用户缓解身体疲劳并且放松。
由此,通过在背带主体10上设置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分别对应人体背部的肩部、肩胛骨、脊椎以及命门穴,从而可以使按摩背带100对人的背部进行分区按摩,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按摩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一按摩模块20为多个,多个第一按摩模块20在背带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个按摩模块为多个,多个第一按摩模块20在背带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可以使第一按摩模块20对应用户肩部多个位置,可以使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肩部的多个位置进行按摩,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肩部按摩的灵活性,从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对肩部的按摩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多个第一按摩模块20包括一个第一中按摩模块21和第一侧按摩模块22,第一侧按摩模块22分别设置于第一中按摩模块21的两侧,第一中按摩模块2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侧的第一侧按摩模块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具体地,多个第一按摩模块20包括一个第一中按摩模块21和第一侧按摩模块22,可以使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肩部的多个位置进行独立按摩,可以提升第一按摩模块20的工作灵活性,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使用舒适度。
进一步地,第一侧按摩模块22分别设置于第一中按摩模块21的两侧,第一中按摩模块21可以对用户肩部进行按摩,第一中按摩模块2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可以增大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肩部中间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接触面积,可以提升第一中按摩模块21对用户肩部中间位置的按摩作用,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侧的第一侧按摩模块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以使两侧的第一侧按摩模块22在用户肩部的两侧逐渐向下靠拢,可以使两侧的第一侧按摩模块22对用户肩部的按摩作用更加符合人体肩部的构造,可以使第一按摩模块20对用户肩部起到很好的按摩效果,进而可以提升用户对按摩背带100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二按摩模块3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按摩模块3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具体地,第二按摩模块3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按摩模块3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可以保证第二按摩模块30对用户的两侧肩胛骨进行按摩,可以保证按摩背带100对用户肩胛骨的按摩作用,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可以使两个相邻的第二按摩模块30在用户两侧的肩胛骨逐渐向下靠拢,可以使两个相邻的第二按摩模块30对用户肩胛骨的按摩作用更加符合人体肩胛骨部位的构造,可以使第二按摩模块30对用户肩胛骨部位起到很好的按摩效果,进而可以提升用户对按摩背带100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7所示,两侧的第一侧按摩模块22之间的夹角为α,两个相邻的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的夹角为β,α和β满足关系式:α>β。具体地,将按摩背带100上两侧的第一按摩模块20之间的夹角设置小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的夹角,可以在保证第一侧按摩模块22和第二按摩模块30的按摩功能在按摩背带100上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第一侧按摩模块22和第二按摩模块30在按摩背带100上的设置更加符合人体背部的部位设置,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对用户的按摩效果,进而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三按摩模块40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第三按摩模块4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下端向下超出第二按摩模块30。具体地,第三按摩模块40设置于至少两个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可以保证第三按摩模块40在按摩背带100上的位置可以对应用户的脊椎部位,可以使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三按摩模块40在按摩背带100上的位置设置更加符合人体部位的设置。
进一步地,第三按摩模块4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下端向下超出第二按摩模块30,可以增大第三按摩模块40在上下方向上与用户背部的贴合位置,可以使第三按摩模块40在工作过程中与用户的脊椎尽可能地贴合,从而可以提升第三按摩模块40在用户背部的按摩效果,可以使第三按摩模块40对用户脊椎进行有效按摩和放松,进而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三按摩模块40与第一中按摩模块2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具体地,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一中按摩模块2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可以使第三按摩模块40和第一中按摩模块21在按摩背带100上的位置设置符合人体背部的脊椎和肩部中间的位置设置,可以在保证按摩背带100上对人体背部分区按摩的同时,使按摩背带100作用在人体背部上的按摩位置符合人体部位的位置,从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按摩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四按摩模块50在背带主体10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第四按摩模块50与第三按摩模块4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具体地,第四按摩模块50在背带主体10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可以增加第四按摩模块50与人体命门穴位置的接触面积,可以提升第四按摩模块50对人体命门穴位置的按摩效果,第四按摩模块50与第三按摩模块4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可以使第四按摩模块50和第三按摩模块40在按摩背带100上的位置设置符合人体背部脊椎和命门穴的位置设置,可以在保证按摩背带100上对人体背部分区按摩的同时,使按摩背带100作用在人体背部上的按摩位置符合人体部位的位置,从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按摩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4和图5所示,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均包括振动按摩模块60和第一加热模块70,振动按摩模块60设置于背带主体10,第一加热模块70与振动按摩模块60相接触,并且位于振动按摩模块60朝向用户背部的一侧。具体地,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均包括振动按摩模块60和第一加热模块70,可以使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均具有振动功能和加热功能,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按摩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振动按摩模块60设置于背带主体10,可以使振动模块在按摩背带100上的工作环境稳定可靠,可以保证振动按摩模块60为用户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第一加热模块70与振动按摩模块60相接触,可以提升第一加热模块70和振动按摩模块60的结构紧凑型,可以减小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在按摩背带100上的尺寸,从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携带便利性,第一加热模块70位于振动按摩模块60朝向用户背部的一侧,可以在保证第一加热模块70为用户提供加热按摩功能的同时,防止第一加热模块70将用户的皮肤烫伤,进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结合图6所示,第三按摩模块40包括支撑主体41和第二加热模块42,支撑主体41设置于背带主体10,并且设置有发热区域411,发热区域411位于支撑主体41的中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二加热模块42设置于发热区域411。具体地,第三按摩模块40包括支撑主体41和第二加热模块42,支撑主体41设置于背带主体10,可以使支撑主体41在按摩背带100上的位置固定,可以保证第二加热模块42的工作稳定性,可以使第二加热模块42在第三按摩模块40上对用户脊椎部位进行加热按摩。
进一步地,第三按摩模块40设置有发热区域411,发热区域411位于支撑主体41的中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二加热模块42设置于发热区域411。具体地,发热区域411位于支撑主体41的中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可以增大发热区域411与用户脊椎中部贴合的面积,可以提升发热区域411对用户脊椎中部的发热按摩效果,从而可以提升第三按摩模块40对用户的按摩效果,可以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第二加热模块42设置于发热区域411,可以使第二加热模块42发出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发热区域411,可以减少热量从第二加热模块42至发热区域411的损失,可以保证第三按摩模块40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振动按摩模块60包括外壳、振动电机和振动块,外壳设置于背带主体10内,振动电机设置于外壳内,振动块设置于外壳内,并且与振动电机传动连接。具体地,振动电机设置于外壳内,振动块设置于外壳内,外壳可以对振动电机和振动块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提升振动按摩模块60的工作可靠性,振动电机与振动块传动连接,振动电机可以向振动块输出动力,可以使振动块工作,从而可以使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对人体背部起到振动按摩的作用,可以保证按摩背带100的震动按摩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加热模块70与外壳相接触,并且位于外壳朝向人体背部的一侧。具体地,第一加热模块70与外壳相接触,可以使外壳对第一加热模块70起到限定位置的作用,可以保证第一加热模块70的工作稳定性,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的加热按摩效果,第一加热模块70位于外壳朝向人体背部的一侧,可以在保证第一加热模块70为用户提供加热按摩功能的同时,防止第一加热模块70将用户的皮肤烫伤,进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结合图4-图5所示,第一加热模块70和第二加热模块42均包括发热件71和导热件72,导热件72设置于发热件71朝向人体背部的一侧。具体地,第一加热模块70和第二加热模块42均包括发热件71和导热件72,发热件71产生的热量可以为按摩背带100的加热功能提供热能,可以缓解用户的疲劳,导热件72可以将发热件71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按摩背带100与用户接触的位置,可以使用户感受到按摩背带100产生的热量,可以使按摩背带100对人体背部起到加热按摩的作用。
另外,导热件72可以设置于发热件71朝向人体背部的一侧,也可以使发热件71嵌设于导热件72,可以在保证第一加热模块70和第二加热模块42为用户提供加热按摩功能的同时,防止第一加热模块70将用户的皮肤烫伤,进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使用安全性。
结合图4-图7所示,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均呈跑道形,第三按摩模块40呈长条形。具体地,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均呈跑道形,可以使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的表面设置有跑道形状的凸起,不仅可以增加按摩背带100上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的表面流畅性,而且还可以提升第一按摩模块20、第二按摩模块30和第四按摩模块50对人体背部按摩的舒适性,可以增加用户的按摩体验,可以提升按摩背带100的按摩效果。另外,第三按摩模块40呈长条形,可以使第三按摩模块40更加符合人体脊椎的形状,可以提升第三按摩模块40的按摩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带主体(10);
第一按摩模块(20),所述第一按摩模块(20)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10),所述第一按摩模块(20)用于与用户的肩部相对应;
第二按摩模块(30),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10)且位于所述第一按摩模块(20)的下方,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用于与用户的肩胛骨相对应;
第三按摩模块(40),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10)且位于所述第一按摩模块(20)的下方,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与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在所述背带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用于与用户的脊椎相对应;
第四按摩模块(50),所述第四按摩模块(50)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10)且位于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或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的下方,所述第四按摩模块(50)用于与用户的命门穴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模块(2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按摩模块(20)在所述背带主体(1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按摩模块(20)包括一个第一中按摩模块(21)和第一侧按摩模块(22),所述第一侧按摩模块(22)分别设置于第一中按摩模块(21)的两侧,所述第一中按摩模块(2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侧的所述第一侧按摩模块(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在从上向下的方向上,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两侧的第一侧按摩模块(22)之间的夹角为α,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的夹角为β,α和β满足关系式:α>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之间,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且下端向下超出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与所述第一中按摩模块(21)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和/或
所述第四按摩模块(50)在所述背带主体(10)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四按摩模块(50)与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模块(20)、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和所述第四按摩模块(50)均包括:振动按摩模块(60)和第一加热模块(70),所述振动按摩模块(60)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10),所述第一加热模块(70)与所述振动按摩模块(60)相接触且位于所述振动按摩模块(60)朝向用户背部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包括支撑主体(41)和第二加热模块(42),所述支撑主体(41)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10)且设置有发热区域(411),所述发热区域(411)位于所述支撑主体(41)的中部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加热模块(42)设置于所述发热区域(4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按摩模块(60)包括:外壳、振动电机和振动块,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背带主体(10)内,所述振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振动块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振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加热模块(70)与所述外壳相接触且位于所述外壳朝向人体背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加热模块(70)和所述第二加热模块(42)均包括:发热件(71)和导热件(72),所述导热件(72)设置于所述发热件(71)朝向人体背部的一侧或嵌设于所述导热件(72)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背带(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模块(20)、所述第二按摩模块(30)和所述第四按摩模块(50)均呈跑道形,所述第三按摩模块(40)呈长条形。
CN202222795717.2U 2022-10-21 2022-10-21 按摩背带 Active CN218923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5717.2U CN218923112U (zh) 2022-10-21 2022-10-21 按摩背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95717.2U CN218923112U (zh) 2022-10-21 2022-10-21 按摩背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3112U true CN218923112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94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95717.2U Active CN218923112U (zh) 2022-10-21 2022-10-21 按摩背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3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64303U (zh) 颈部按摩器
CN218923112U (zh) 按摩背带
CN109806127A (zh) 一种紧凑型颈椎按摩器
CN112870049A (zh) 颈部按摩仪及其按摩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21303A (zh) 用于智能按摩仪的按摩装置和智能按摩仪
CN211097030U (zh) 颈部按摩器及其电极组件
CN217793770U (zh) 颈部按摩仪
CN109966135A (zh) 一种多功能颈椎按摩仪
CN218923183U (zh) 按摩背带
CN219538850U (zh) 按摩背带
CN112675016A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327787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1327777U (zh) 颈部按摩器及其按摩主体
CN211097028U (zh) 颈部按摩器及其电极组件
CN215740381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311499U (zh) 颈椎按摩仪的壳体结构
CN219050113U (zh) 一种热敷按摩头及筋膜枪
CN21340650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护颈仪
CN215900316U (zh) 一种佩戴于手部的人体按摩器
WO2021103587A1 (zh) 颈部按摩仪
CN219184377U (zh) 颈椎理疗装置
CN218922910U (zh) 按摩背带
CN211245197U (zh) 按摩仪
WO2021103586A1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822437U (zh) 颈部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