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22889U -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2889U
CN218922889U CN202222474451.1U CN202222474451U CN218922889U CN 218922889 U CN218922889 U CN 218922889U CN 202222474451 U CN202222474451 U CN 202222474451U CN 218922889 U CN218922889 U CN 218922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lant
implant body
anchor
state
valve annu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744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祥
孙睿奎
李磊
何东
魏勇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en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744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2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2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2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及植入物的输送装置。所述植入物包括植入物本体,植入物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沿轴向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两个自由端相分离,以使得植入物本体形成非闭环结构,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的所述两个自由端相连接,以使得植入物本体形成封闭环结构;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的形状与原生二尖瓣环解剖构造相匹配,且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的锚固可靠性高,不易松脱,而且在心动周期内不易引起瓣膜局部应力集中,瓣膜修复效果好。

Description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含有四个腔室,右心房(RA)、右心室(RV)、左心房(LA)和左心室(LV)。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左、右两侧的泵送作用一般同步发生。将心房与心室分开的瓣膜被称为房室瓣,房室瓣起到单向阀的作用,保证心腔内血液的正常流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房室瓣是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的房室瓣是三尖瓣。肺动脉瓣将血流导向肺动脉,并从那里流向肺部,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主动脉瓣引导血流通过主动脉并从那里流向周边。通常在心室之间或心房之间没有直接连接。
在心室充盈(舒张)开始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以防止血液从动脉进入心室的回流。而后,房室瓣打开以允许血液从心房进入相应心室的无阻碍流动。在心室收缩期(即心室排空),三尖瓣和二尖瓣正常关闭,从而形成防止从心室回流进入相应心房的密封。当房室瓣结构出现异常时,瓣膜不当关闭,导致房室瓣无法正常发挥功能。房室瓣是复杂的结构,通常包括瓣环、瓣叶、腱索和支持结构,各心房通过心房前庭与相应瓣膜连接。二尖瓣具有两个瓣叶,各瓣叶的相应表面彼此间的附着或接合有助于瓣膜的关闭或密封,从而防止血液在错误的方向上流动。在心室收缩期间瓣叶不能密封被称为接合不良,导致血液通过瓣膜反向流动(返流)。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可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后果,往往导致心脏衰竭、减少血流量、降低血压,和/或减少到达人体组织的氧流量。二尖瓣关闭不全还可引起血液从左心房流回肺静脉,从而造成充血。严重的瓣膜关闭不全,如果不进行治疗,可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缺血性心脏疾病通过存在于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乳头肌缺血性功能异常和左心室扩张的组合以及随后的乳头肌移位和二尖瓣环扩张而引起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环的扩张阻碍瓣叶在瓣膜闭合时充分接合。血液从左心室到左心房的二尖瓣反流导致总搏出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减少,以及左心房容量超负荷和压力超负荷继发的最终左心室弱化。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手术就是采用导管介入的方法,将人工瓣环通过输送装置,沿着血管路径或穿心尖,送达人体二尖瓣环处,并将人工瓣环释放锚固在二尖瓣环处以重塑瓣环,达到在保留原生瓣膜组织的情况下消除返流的目的。与外科手术相比,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无须体外循环辅助装置,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二尖瓣环修复技术在飞速发展,修复器械种类繁多,但是在产品的设计上仍然存在一些公认的难题,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锚固性差:如人工瓣环为柔性非闭环结构,其锚固可靠性较低、易松脱;
(2)重塑效果差:柔性非闭环结构对瓣环的重塑效果弱于刚性封闭环结构,但是刚性封闭环结构为二维形态并且整体为刚性体,使得刚性封闭环结构在心动周期内易引起瓣膜局部应力集中,造成瓣膜撕裂,从而导致瓣膜修复失败;同时,还易导致左室流出道阻塞;
(3)器械操作繁琐:目前的瓣环修复产品在锚固操作、锚固定位、植入物操控等方面的操作过于繁琐,对手术操作者要求较高,增加了手术难度;
(4)适用范围受限:人工瓣环只能进行确定尺寸的调节,而不能在术中根据心动图实时调整环缩尺寸,使用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及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中植入物的锚固可靠性高,不易松脱,而且在心动周期内不易引起瓣膜局部应力集中,瓣膜修复效果好,并且在输送植入物时,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降低了手术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包括植入物本体,所述植入物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沿轴向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两个自由端相分离,以使得所述植入物本体形成非闭环结构;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所述两个自由端相连接,以使得所述植入物本体形成封闭环结构;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形状与原生二尖瓣环解剖构造相匹配,且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收缩状态下为空间三维形态,所述第二部分在收缩状态下为平面二维形态,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刚度;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两段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两段的两个自由端在收缩状态下相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占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总长度的1/3~1/2,所述第二部分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占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总长度的1/2~2/3。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物还包括与所述植入物本体连接的收放部件,所述收放部件用于调整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径向和周向尺寸。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收放部件包括收放件和收放控制件;所述植入物本体的一个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收放件;所述收放控制件设置在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植入物本体连接;所述收放件的一端与所述植入物本体的一个所述自由端连接后,所述收放件的本体穿过所述植入物本体后与所述收放控制件连接;所述收放控制件用于驱动所述收放件移动,以使得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径向和周向尺寸产生变化。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收放控制件为线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物本体包括弹性骨架、外套管以及锚固部件;所述弹性骨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中;所述锚固部件、所述弹性骨架和所述外套管相互连接;所述锚固部件具有约束状态和非约束状态;约束状态下的所述锚固部件整体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中;非约束状态下的所述锚固部件部分地穿过所述外套管并刺入目标组织,以用于将所述植入物固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骨架包括多个弹性件,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上依次布设,相邻两个所述弹性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锚固部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物还包括接头部分,两个所述自由端上均设置有所述接头部分,在收缩状态下,所述两个自由端的两个所述接头部分配合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自由端的两个所述接头部分卡合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固部件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锚定件,所述壳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贴合并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锚定件被配置为受到束缚时相对于所述壳体保持静止,并整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锚定件还被配置为解除束缚后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并部分地穿过所述壳体和所述外套管以刺入所述目标组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定件为弹性结构,在受到束缚时产生弹性变形,在解除束缚后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定件为线条状结构或片状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固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锚定件抵接,并用于在所述锚定件解除束缚后驱动所述锚定件向所述外套管的外部运动。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为弹性元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物还包括至少两个锚定释放控制件,至少两个所述锚定释放控制件的一端与所述植入物本体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穿过所有所述锚固部件并同时束缚所有所述锚定件,每个所述锚定释放控制件的所述另一端能够被拉动以依次解除对所有所述锚定件的束缚。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固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阻挡部,至少两个所述锚定释放控制件在所述锚定件的内侧阻止所述锚定件的两相对部分相向运动,所述阻挡部在所述锚定件的外侧阻挡所述锚定件的所述两相对部分背向运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用于输送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控弯导管、操作导管和姿态控制导管;所述操作导管用于插入所述控弯导管的内腔中,并用于推动所述植入物沿所述控弯导管的轴向移动;至少两个所述姿态控制导管穿过所述操作导管,且部分地从所述操作导管的侧壁伸出以抵靠收缩状态时的所述植入物本体,且至少两个所述姿态控制导管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抵靠。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多腔管和至少两根姿态控制导引丝,所述多腔管置于所述操作导管的内腔中;每根所述姿态控制导引丝的一端在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外部与所述植入物本体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所述操作导管的侧壁进入所述多腔管内对应的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多腔管的近端;每个所述姿态控制导管沿对应的一根所述姿态控制导引丝移动,至少两根所述姿态控制导引丝与所述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多腔管、驱动工具和收放导引丝;所述多腔管置于所述操作导管的内腔中;所述收放导引丝的一端在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外部与所述植入物中收放控制件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所述所述多腔管的远端进入所述多腔管内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多腔管的近端;所述驱动工具用于沿所述收放导引丝移动,并与所述收放控制件可解脱地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多腔管和合拢控制丝,所述多腔管置于所述操作导管的内腔中;所述合拢控制丝的一端在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外部与输送状态时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远端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多腔管的远端进入所述多腔管对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多腔管的近端;所述合拢控制丝用于控制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所述两个自由端的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多腔管和转弯控制丝,所述多腔管置于所述操作导管的内腔中;所述转弯控制丝的一端与展开状态时的所述植入物本体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多腔管的远端进入所述多腔管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多腔管的近端,在所述植入物本体形成封闭环结构之前,所述转弯控制丝控制所述操作导管转动至与所述植入物的主平面相垂直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以上植入物的植入物本体在收缩状态下的形状与原生二尖瓣环解剖构造相匹配,使得植入物能够适应于心动周期的收缩期的二尖瓣原生瓣膜的形态,使得修复后的二尖瓣在整个心动周期内应力更为均匀的分布,从而降低瓣膜、瓣环撕裂的风险,并最大化瓣叶的对合,优化了二尖瓣的血流动力学,提高了瓣环修复后原生瓣膜的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可重塑其三维几何构型,提高瓣膜修复效果。此外,也有利于降低左室流出道阻塞的风险。同时,植入物三维几何构型还可以防止瓣膜撕裂,增加瓣膜修复的成功率。
(2)以上植入物的植入物本体于收缩状态在周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以适配原生二尖瓣环的生理特点,从而在重塑瓣环的基础上,为瓣环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同时,对瓣环在心动周期内的运动构成的影响小,确保了左心室功能的正常运行。而且植入物的锚固可靠性高,不易松脱。
(3)以上输送装置通过控弯导管、操作导管和姿态控制导管的配合,可以实现植入物稳定且精准的定位,而且整个操控过程更加简单和方便。
(3)以上植入物优选设置收放部件,能够调整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的径向和周向尺寸,从而使植入物的适用范围更广,使用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在展开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应用在二尖瓣的场景图;
图3是图2中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形成封闭环结构后定位在二尖瓣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形成封闭环结构后具有对应前瓣环的空间三维形态以及对应后瓣环的平面二维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具有刚度不同的两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锚定释放控制件被牵拉以释放锚定件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锚固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锚固部件中的锚定件受到束缚时的结构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锚固部件中的锚定件解除束缚后部分地刺入目标组织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与植入物的输送装置配合时的结构原理图;
图11为图10中沿B-B连线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0中沿C-C连线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被推出控弯导管逐步合拢的状态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即将合拢的状态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已合拢的状态图;
图16至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在形成封闭环结构之后进行定位放置的状态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在完成定位后释放锚定件的状态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利用驱动工具来调整径向和周向尺寸的状态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在调整径向和周向尺寸后撤离驱动工具后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植入物本体;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弹性骨架;111-弹性件;2、锚固部件;210、锚定件;220、阻挡部;240、驱动件;250、壳体;3、外套管;4、接头部分;41、第一接头;42、第二接头;6、收放部件;61-收放件;62-收放控制件;7、锚定释放控制件;51、后瓣环;52、前瓣环;53、左室流出道;H1、凸起高度;P、植入物的主平面;S-目标组织;310、输送鞘管;320、控弯导管;330、操作导管;340、姿态控制导管;350、驱动工具;301、姿态控制导引丝;302、收放导引丝;303、合拢控制丝;304、转弯控制丝;331、多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但这些示意图仅为了便于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不应对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中,“周向”为对应于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的环绕方向;“径向”对应于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的直径方向;“轴向”对应于外套管的轴线方向;术语“近端”通常指的是输送过程中植入物或输送装置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指的是输送过程中植入物或输送装置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还需理解,“径向尺寸”指的是径向直径;“周向尺寸”指的是周长。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应用在二尖瓣的场景图,图3是图2中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形成封闭环结构并定位在二尖瓣处的局部放大图。为清楚起见,以下描述中,将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简称为植入物。
本实施例的植入物是经由导管介入的方式送达人体二尖瓣环处,从而将植入物释放锚固在二尖瓣环处以重塑瓣环,达到在保留原生瓣膜组织的情况下消除返流的目的。与外科的开胸手术相比,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无需体外循环辅助装置,因而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如图1所示,所述植入物包括植入物本体10。植入物本体10具有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植入物本体10沿轴向具有两个自由端,此时,两个所述自由端相分离而未连接,使得植入物本体10整体形成非闭环结构,即,植入物本体10未形成环。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便于在输送装置中输送,且植入物本体10几乎以直线形态进行输送。如图2和图3所示,植入物本体10还具有收缩状态。在收缩状态下,植入物本体1的两个所述自由端相连接,以使得植入物本体10整体形成封闭环结构,该封闭环结构的形状类似于D形。
应当理解,二尖瓣环是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心肌间的纤维结缔组织,提供心房肌和心室肌的起点,其中,前外侧交界和后内侧交界将二尖瓣环分为后瓣环51和前瓣环52。可以理解,前瓣环52为前瓣叶的附着部,即是左、右纤维三角和主动脉瓣环的共同延续部分,前瓣环52位于左、右纤维三角之间,在心动周期中其形态和长度无明显改变。后瓣环51为后瓣叶的附着部,与前瓣环52相比,后瓣环51的伸展性较大,在心动周期中其形态和长度变化明显,而二尖瓣关闭不全主要是因为后瓣环51的扩张,因而环缩后瓣环能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而且软环较硬环更符合生理特点,有利于左心功能的恢复,效果更好。
因此,植入物本体10被配置为收缩状态下的形状与原生二尖瓣环解剖构造相匹配,也即,收缩状态下,植入物本体10对应于前瓣环52的第一部分11为空间三维形态(即曲面),植入物本体10对应于后瓣环51的第二部分12为平面二维形态(即平面)。这样设置,使得植入物本体10的形态适配于后瓣环51和前瓣环52。如此一来,使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能够适应于心动周期的收缩期的二尖瓣原生瓣膜的形态,使得修复后的二尖瓣在整个心动周期内应力更为均匀的分布,从而降低瓣膜、瓣环撕裂的风险,并最大化瓣叶的对合,优化了二尖瓣的血流动力学,提高了瓣环修复后原生瓣膜的寿命。因此,对于因瓣环扩张从而失去了原有三维形态的情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物可重塑其三维几何构型,提高了瓣膜修复效果。此外,植入物本体10在前瓣环52位置的空间三维形态,也有利于降低左室流出道53阻塞的风险。同时,植入物的三维几何构型还可以防止瓣膜撕裂,增加瓣膜修复的成功率。
更详细地,如图3和图4所示,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在周向上具有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在收缩状态下的形状与前瓣环52相匹配,因此,第一部分11为空间三维形态,而第二部分12在收缩状态下的形状与后瓣环51相匹配,因此,第二部分12为平面二维形态。故而在收缩状态下,第一部分11为两头低落、中间高起的三维“马鞍”形态。如图4所示,在收缩状态下,第一部分11的最高点应对应于前瓣环52的中央位置最高点,而植入物本体10的两个自由端的接合部位应对应于后瓣环51的中央位置。第一部分11的凸起高度H1应根据需要设置。第一部分11的最高点相对于植入物10的主平面P的高度定义为第一部分11的凸起高度H1,该凸起高度H1随植入物规格的不同而变化,以适应于不同的患者。在一实施方式中,凸起高度H1为1.5mm~6mm,该高度范围可适应于大部分患者。这里,主平面P可以理解为第二部分12所在的平面。
此外,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还被配置为在周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以适配原生二尖瓣环的生理特点。此时,应理解,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在轴向上对应有不同的刚度。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的轴向对应于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的周向。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部分11的刚度大于第二部分12的刚度。刚度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如此设置时,对应后瓣环51的第二部分12(即柔性段)通过对应前瓣环52的第一部分11(即刚性段)连接于心脏相对刚性的纤维框架结构的左、右三维三角区域,即,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的分界部位分别处于左、右三维三角区域,从而将扩张的原生瓣环牵拉回合适的位置上,并锚固于心脏相对刚性的部位,在重塑了瓣环的基础上,为瓣环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和支撑性。同时,对应后瓣环51的第二部分12的柔性对瓣环在心动周期内的运动构成的影响较小,确保了左心室功能的正常运行。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全柔性非闭环结构(如C形的人工瓣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的锚固可靠性高,不易松脱,而与现有技术中的全刚性封闭环结构(如D形的平面型人工瓣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对瓣环的修复效果好。还应理解,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部分11设置在第二部分12的两段之间,第二部分12的所述两段的两个自由端在收缩状态下相连接。
作为一具体实施例,第一部分11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占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总长度的1/3~1/2,第二部分12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占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总长度的1/2~2/3。优选地,第一部分11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占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总长度的1/3,第二部分12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占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总长度的2/3。这里,在展开状态下,植入物本体10、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长度应理解为线性长度,即沿植入物本体10的轴向的长度。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植入物本体10包括弹性骨架1、锚固部件2和外套管3。弹性骨架1整体可弹性变形,其设置在外套管3中。外套管3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材料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料。外套管3可以以覆膜的形式包覆在弹性骨架1上。外套管3也可以以管子的形式套设在弹性骨架上1。锚固部件2具有约束状态和非约束状态。约束状态下的锚固部件2整体设置在外套管3中。非约束状态下的锚固部件2部分地穿过外套管3并刺入目标组织(即心肌组织),以用于将植入物固定,从而将整个植入物定位固定在二尖瓣环处。锚固部件2、弹性骨架1和外套管3三者是相互连接的。
弹性骨架1可以由弹簧、编织物、波纹管或切割管材等结构构成,具体不限定。且弹性骨架1可以采用弹簧、编织物、波纹管及切割管材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此外,为使植入物本体10在周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可以调整弹性骨架1的自身结构来实现。如调整编织密度来调整刚度,编织密度大的区域,刚度相对较大,编织密度小的区域,刚度相对较小,又如调整弹簧的螺距来调整刚度,弹簧绕制紧密的区域,刚度相对较大,绕制稀疏的区域,刚度相对较小。当然刚度的调整不限于此处举例的情形。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弹性骨架1包括多个弹性件111,多个弹性件111在外套管3的轴向上依次布设,相邻两个弹性件1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锚固部件2。如此设置后,可以在外套管3的轴向上布设足够数量的锚固部件2,从而形成分段锚固,最终将植入物稳定且牢固地定位固定在二尖瓣环处,锚固效果好。此处,需理解,在展开状态下,多个弹性件111在外套管3的轴向上依次布设,而在收缩状态下,多个弹性件111在外套管3的周向上依次布设。弹性件111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有弹性件111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优选所有弹性件111的结构是相同的。每个弹性件111可以采用以上所述的弹簧、编织物、波纹管或切割管材来实现。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物还包括接头部分4,两个所述自由端上均设置有接头部分4,在收缩状态下,所述两个自由端的两个接头部分4配合连接。接头部分4用于锁紧植入物本体10的两个自由端,以将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束缚成封闭环结构。
作为一具体实施例,两个接头部分4分别为第一接头41和第二接头42,第一接头41设置在植入物本体10的一个自由端上,第二接头42设置在植入物本体10的另一个自由端上。第一接头41用于与第二接头42配合连接。第一接头41与第二接头42之间的配合连接方式不作特别的限定,优选卡合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可选地,第一接头41和第二接头42均与锚固部件2连接,或者第一接头41和第二接头42中的一个与锚固部件2连接,另一个与弹性骨架1连接。第一接头41和第二接头42之间的卡合连接方式可以是弹性卡合。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物还包括与植入物本体10连接的收放部件6,收放部件6用于调整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的径向和周向尺寸,以便于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心动图实时调整环缩尺寸,从而增大植入物使用的灵活性和应用范围。径向尺寸为封闭环结构的直径,周向尺寸为封闭环结构的周长。
作为一优选实施方式,收放部件6包括收放件61和收放控制件62。可参阅图20和图21,收放件61的一端与植入物本体10的一个自由端连接。收放控制件62设置在植入物本体10的外部并与植入物本体10连接。收放控制件62在植入物本体10上的位置应该选择在能够收紧收放件61的位置,如收放控制件62设置在植入物本体10的另一个自由端或靠近另一个自由端设置。收放件61的一端与植入物本体10的一个自由端连接后,收放件61的本体穿过植入物本体10后与收放控制件62连接。收放控制件62用于驱动收放件61移动,以收紧或放松收放件61,使得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的径向和周向尺寸能够产生变化,但是径向和周向尺寸可以变大或变小,具体根据心动图来调整环径和环长。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收放控制件62为线轴,所述线轴能够被输送装置中驱动工具350(见图20)所驱动而转动,所述线轴可以仅正转来收紧收放件61,线轴也可以反转来放松收放件61。一般情况下,所述线轴只需要正转来收紧收放件61,而减小环径和环长即可,此时,可以在收放部件6上设置阻止线轴反转的装置,或者在输送装置的手柄上设置阻止驱动工具350反转的装置。本申请对正转的方向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收紧收放件61即可。可选地,所述线轴具有与驱动工具350匹配的接口,通过接口,将线轴与驱动工具350可解脱地连接。所述线轴可以缝合在外套管3的外周面上。为了便于经导管操作,线轴的转动轴线与植入物的主平面P可以垂直设置。收放件61诸如为丝、线、绳等牵引体。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锚固部件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锚固部件2在植入物本体10的轴向上依次间隔设置,可以是均匀或非均匀布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锚固部件2包括壳体250以及与壳体250连接的锚定件210。壳体250的外壁与外套管3的内壁贴合并连接,壳体250与弹性件211连接。锚定件210被配置为受到束缚时相对于壳体250保持静止,并整体设置在壳体250中,此时,锚定件210没有显露在外套管3的外部,既可以避免输送时损伤控弯导管320(参见图10),还可以避免植入物脱离控弯导管320后损伤人体组织。锚定件210还被配置为解除束缚后能够相对于壳体250运动,并部分地穿过壳体250和外套管3以刺入目标组织。因此,利用锚定件210,可以将整个植入物定位固定在二尖瓣处。锚定件210优选为线条状结构或片状结构等外表面面积较小的结构,以减小定位固定时对人体的损伤。线条状结构可以是螺旋状结构或者是交叉的线条状结构。图1便显示了锚定件210部分地伸出外套管3的情形,锚定件210可具有两个相对的端部以刺入目标组织,锚定件210的端部可以设置为容易刺入组织的结构。锚定件210优选为弹性结构,在受到束缚时产生弹性变形,在解除束缚后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相对于壳体250运动。锚定件210的弹性设置,使得锚定件210的释放过程更加简单和方便。
优选地,锚固部件2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50中的驱动件240,驱动件240与锚定件210抵接(抵接可以是连接或者仅抵靠),并用于在锚定件210解除束缚后驱动锚定件210向外套管3的外部运动,以辅助锚定件210释放,使锚定件210能够更快速且精准地刺入目标组织,不仅增加固定的牢靠性,并且使锚定件210的定位和释放更加精准,释放效率也更高。驱动件240优选为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诸如为弹簧或弹片等结构,优选为弹片。弹片可以设计得较小,以便在较小的壳体250中设置。驱动件240在锚定件210受到束缚时也一同被压缩,压缩方向为外套管3的直径方向;驱动件240在锚定件210解除束缚后需要恢复原始形状而产生弹性力,从而驱动件240的弹性力推动锚定件210沿外套管3的直径方向朝外部运动。驱动件240的一端与壳体25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锚定件210抵接。壳体250上可设置允许锚定件210通过的缺口。束缚锚定件210的方式可以是各种合适的,如由壳体250对其直接或间接地进行阻挡,和/或增加锚定释放控制件7来对其进行阻挡。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锚固部件2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50中的阻挡部220,阻挡部220在锚定件210的一侧阻挡锚定件210的运动。在一实施例中,锚定件210的外侧设置阻挡部220,阻挡部220阻止锚定件210的两相对部分背向运动。背向运动是远离目标组织的方向。阻挡部220可以是阻挡块,阻挡块与壳体250分体成型,阻挡块在壳体250的内壁上延伸凸出,并在锚定件210的外围进行限位。进一步地,阻挡部220设置有允许驱动件240通过的通道,该通道优选能够限制驱动件240的运动方向,避免驱动件240的运动方向产生偏移。
如图7和图19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植入物还包括至少两个锚定释放控制件7,至少两个锚定释放控制件7的一端与植入物本体210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穿过所有锚固部件2并同时束缚所有锚定件210,每个锚定释放控制件7的另一端能够被拉动以依次解除对所有锚定件210的束缚。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锚定释放控制件7在锚定件21的内侧阻止锚定件210的两相对部分相向运动。相向运动是靠近目标组织的方向。锚定释放控制件7可以是丝、线、绳等牵引体。释放控制件7的所述另一端能够延伸至体外,便于操作者抽离锚定释放控制件7。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22上可设置定位孔,锚定释放控制件7穿过所述定位孔。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锚定件210为线条状的弹性结构。如图8所示,两个锚定释放控制件7未抽走之前,会撑开锚定件210的两相对部分,阻止锚定件210的两个端部刺入目标组织S。如图9所示,当植入物形成封闭环结构并完成定位后,再释放锚定件210,此时,向图6箭头所示方向牵拉锚定释放控制件7,锚定件210即因为失去锚定释放控制件7的约束作用,而在自身弹性恢复力(即两侧箭头方向的弹性力)以及驱动件240的弹性压力(即向下的箭头方向)作用下,将两个端部刺入目标组织S,直至完成锚固、锁定动作。
接下去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物的输送和释放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植入物与其输送装置配合时的状态,图11为图10中沿B-B连线的剖面图,图12为图10中沿C-C连线的剖面图。
如图10~图18所示,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鞘管310、控弯导管320、操作导管330和姿态控制导管340,优选还包括多腔管331。从里到外依次设置多腔管331、操作导管330、控弯导管320和输送鞘管310,其中姿态控制导管340设置在多腔管331的其中一个腔道中。输送鞘管310用于首先在体内建立输送通道,然后控弯导管320沿着输送鞘管310建立的输送通道行进。操作导管330插入控弯导管320的内腔中,并用于推动植入物沿控弯导管320的轴向移动,以控制植入物的输送和释放,还可控制植入物的姿态。操作导管330是植入物方位调整的支点,完成植入后,操作导管330的远端可与植入物解脱连接,解脱连接的方式一般为机械解脱。至少两个姿态控制导管340用于穿过操作导管330,且部分地从操作导管330的侧壁伸出以抵靠收缩状态时的植入物本体10。优选地,输送过程中,多腔管331插入操作导管330的内腔中,且至少两个姿态控制导管340从多腔管331其中两个独立的腔道中穿过。至少两个姿态控制导管340与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抵靠。从而由至少两个姿态控制导管340对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进行控制,使植入物本体10稳定且精准地定位释放在二尖瓣环处,并定型成与原始二尖瓣环解剖构造相匹配的形态,并且整个操控过程更加简单和方便。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根姿态控制导引丝301,每根姿态控制导引丝301的一端在植入物本体10的外部与植入物本体10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操作导管330的侧壁进入所述多腔管331内对应的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多腔管331的近端。每个姿态控制导管340用于沿对应的一根姿态控制导引丝301移动。具体地,姿态控制导管340从多腔管331的近端进入多腔管331并沿姿态控制导引丝301行进,直至姿态控制导管340的远端从操作导管330的侧壁伸出,使姿态控制导管340的远端抵靠在收缩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上。
至少两根姿态控制导引丝301相互独立地布置,并与植入物本体10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连接。姿态控制导引丝301的数量优选为两根,如果姿态控制导引丝301的数量太多,虽然对植入物成环后的姿态控制更为有利,但同时也会增加输送装置的复杂性,因此优选两根姿态控制导引丝301和两个姿态控制导管340。以两根姿态控制导引丝301为示意,一根姿态控制导引丝301连接在距离植入物本体10上接合点的1/3长度的位置,另一根姿态控制导引丝301连接在距离植入物本体10上接合点的2/3长度的位置。这里,接合点指的是植入物本体10的两个自由端相连接的部位。
如图20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驱动工具350。如图10所示,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收放导引丝302,收放导引丝302的一端在植入物本体10的外部与收放控制件62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多腔管331的远端进入多腔管331内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多腔管331的近端。驱动工具350用于沿收放导引丝302行进,以精准地与收放控制件62连接。更具体地,驱动工具350从多腔管331的近端进入多腔管331并沿收放导引丝302行进,直至驱动工具350的远端从多腔管331的远端伸出,使驱动工具350的远端与收放控制件62连接。驱动工具350与收放控制件62是可以机械解脱的。收放导引丝302可以实现驱动工具350精准地与收放控制件62相对接,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难度。
如图11至图15所示,所述输送装置优选还包括合拢控制丝303。合拢控制丝303的一端在植入物本体10的外部与输送状态时的植入物本体10的远端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多腔管331的远端进入多腔管331内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多腔管331的近端。当植入物至少部分地脱离控弯导管320后,操作者只需拉动合拢控制丝303的另一端,即可拉动植入物本体10的远端向近端方向靠拢,直至展开状态下的植入物本体10沿轴向的两个自由端成功对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转弯控制丝304。转弯控制丝304的一端与展开状态时的植入物本体10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多腔管331的远端进入多腔管331内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多腔管331的近端。在植入物本体10合拢形成封闭环结构之前,操作导管330会在转弯控制丝304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植入物的主平面P相垂直的位置,而后撤离转弯控制丝304,这样做,便于后续姿态控制导管340的操作。
如图13所示,植入物被推出控弯导管320后,植入物的近端还尚未从控弯导管320中暴露出,此时,姿态控制导引丝301和合拢控制丝303均处于张紧状态。随着植入物的不断向前输送推进释放,利用合拢控制丝303拉动植入物的远端,从而使得植入物逐渐成环。
参见图14和图15,植入物被完全推出控弯导管320后,在其形成环的过程中,先牵拉转弯控制丝304,控制植入物转弯到极限位置,然后牵拉合拢控制丝303,使植入物的两个自由端扣合,组成完整的封闭环结构,此时,姿态控制导引丝301保持张紧状态,且操作导管330的远端部分与主平面P垂直。
如图16至图18所示,植入物形成封闭环结构后,需要将其稳定且精准地释放在二尖瓣环处,因此在植入物放置过程中,通过输送装置的控弯以及手柄操控,使植入物的环面大致与瓣环平行,植入物的平面中心大致位于瓣环的中央位置,此时,姿态控制导引丝301保持适度张紧状态,即如图16所示。如图17所示,植入物大致定位好后,再使用姿态控制导管340,将姿态控制导管340沿姿态控制导引丝301推进,直至如图18所示,使姿态控制导管340的远端伸出操作导管330而与植入物本体10抵靠,此时,两个姿态控制导管340分别抵靠在植入物本体10的不同周向位置,而操作导管330抵靠在植入物的接合处,形成三点支撑。因此,通过姿态控制导管340和操作导管330,并结合控弯及手柄操作,可以实现植入物的精细化调整,直到植入物的中心位于瓣环中央位置,且植入物的接合处紧压在二尖瓣环的后瓣环51的中央位置,而与接合处相对的部分紧靠在前瓣环52的中央位置,使得植入物的形态匹配于原生二尖瓣环并且稳定且精准地定位在二尖瓣环好处。
如图19所示,通过姿态控制导管340和操作导管330完成植入物在二尖瓣环处的定位后,便释放锚定件210。在锚固过程中,沿一定方向依次牵拉释放控制件7,即可将所有锚定件210依次释放,每一个锚定件210依靠自身弹性恢复力以及驱动件240的弹力作用而刺入心肌组织进行锁定,依次将相应位置段的植入物锚固在对应位置的心肌组织上。因此,通过牵拉释放控制件7,释放位于植入物内部的自收缩锚定件210,并且分段锚固植入物,操作方便,锚固可靠,大大缩短了锚固时间,而且可实现植入物稳定且精准的定位。
如图20和图2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收放件61依次穿过所有锚定件210,纵贯整个植入物本体10,最终可以从植入物本体10的侧面穿出与收放控制件62连接。当需要调整植入物的环径时,可使用驱动工具350,如图20中箭头方向旋动收放控制件62,便可将收放件61部分绕制在收放控制件62上,实现植入物径向和周向尺寸的缩小,有效地修复了扩张的瓣环,实现二尖瓣环重塑,修复效果更好。该径向和周向尺寸的调整为动态调整,并可通过超声实时确认调整后的结果,直到返流消除或处于合理范围内。修复完成后,输送装置即撤离人体。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操作导管330的内腔中设置有多腔管331,将姿态控制导引丝301、合拢控制丝303、转弯控制丝304和释放控制件7在植入物的近端通过多腔管331进行排布,防止各控制丝彼此交缠、干涉。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取消多腔管331,而是直接在操作导管330中布设姿态控制导引丝301、合拢控制丝303、转弯控制丝304和释放控制件7。多腔管331的设置,除了隔开姿态控制导引丝301、合拢控制丝303、转弯控制丝304和释放控制件7外,还可以提升输送装置的柔顺性,确保输送装置的过弯性能。多腔管331由较为柔软的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植入物合拢后呈三维整环,其中对应前瓣环52的第一部分11呈立体“马鞍”形态,不同于常规的平面形态和开环结构,并且具有不同的刚度,可重塑二尖瓣环,在重塑二尖瓣环的同时,可优化瓣膜动力学,实现较好的修复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植入物的使用范围广,使用灵活,如通过纵贯于植入物内部的收放件,并配置线轴,使得植入物在重塑二尖瓣环的基础上可在术中依据瓣膜的差异化解剖特征进行实时调整,使瓣环的修复更为灵活和可控,也可缩减植入物的规格配置,降低成本。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内容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物本体,所述植入物本体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沿轴向具有两个自由端,所述两个自由端相分离,以使得所述植入物本体形成非闭环结构;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所述两个自由端相连接,以使得所述植入物本体形成封闭环结构;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形状与原生二尖瓣环解剖构造相匹配,且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收缩状态下为空间三维形态,所述第二部分在收缩状态下为平面二维形态,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刚度;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两段之间,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两段的两个自由端在收缩状态下相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占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总长度的1/3~1/2,所述第二部分在展开状态下的长度占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总长度的1/2~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植入物本体连接的收放部件,所述收放部件用于调整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径向和周向尺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部件包括收放件和收放控制件;所述植入物本体的一个所述自由端连接所述收放件;所述收放控制件设置在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外部并与所述植入物本体连接;所述收放件的一端与所述植入物本体的一个所述自由端连接后,所述收放件的本体穿过所述植入物本体后与所述收放控制件连接;所述收放控制件用于驱动所述收放件移动,以使得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径向和周向尺寸产生变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控制件为线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本体包括弹性骨架、外套管以及锚固部件;所述弹性骨架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中;所述锚固部件、所述弹性骨架和所述外套管相互连接;所述锚固部件具有约束状态和非约束状态;约束状态下的所述锚固部件整体设置在所述外套管中;非约束状态下的所述锚固部件部分地穿过所述外套管并刺入目标组织,以用于将所述植入物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骨架包括多个弹性件,多个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上依次布设,相邻两个所述弹性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锚固部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物本体还包括接头部分,两个所述自由端上均设置有所述接头部分,在收缩状态下,所述两个自由端的两个所述接头部分配合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自由端的两个所述接头部分卡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部件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锚定件,所述壳体的外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壁贴合并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锚定件被配置为受到束缚时相对于所述壳体保持静止,并整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锚定件还被配置为解除束缚后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并部分地穿过所述壳体和所述外套管以刺入所述目标组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件为弹性结构,在受到束缚时产生弹性变形,在解除束缚后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件为线条状结构或片状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锚定件抵接,并用于在所述锚定件解除束缚后驱动所述锚定件向所述外套管的外部运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弹性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锚定释放控制件,至少两个所述锚定释放控制件的一端与所述植入物本体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穿过所有所述锚固部件并同时束缚所有所述锚定件,每个所述锚定释放控制件的所述另一端能够被拉动以依次解除对所有所述锚定件的束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阻挡部,至少两个所述锚定释放控制件在所述锚定件的内侧阻止所述锚定件的两相对部分相向运动,所述阻挡部在所述锚定件的外侧阻挡所述锚定件的所述两相对部分背向运动。
17.一种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输送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控弯导管、操作导管和姿态控制导管;所述操作导管用于插入所述控弯导管的内腔中,并用于推动所述植入物沿所述控弯导管的轴向移动;至少两个所述姿态控制导管用于穿过所述操作导管,且部分地从所述操作导管的侧壁伸出以抵靠收缩状态时的所述植入物本体,且至少两个所述姿态控制导管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抵靠。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腔管和至少两根姿态控制导引丝,所述多腔管置于所述操作导管的内腔中;每根所述姿态控制导引丝的一端在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外部与所述植入物本体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所述操作导管的侧壁进入所述多腔管内对应的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多腔管的近端;每个所述姿态控制导管沿对应的一根所述姿态控制导引丝移动,至少两根所述姿态控制导引丝与所述植入物本体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腔管、驱动工具和收放导引丝;所述多腔管置于所述操作导管的内腔中;所述收放导引丝的一端在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外部与所述植入物中的收放控制件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多腔管的远端进入所述多腔管内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多腔管的近端;所述驱动工具用于沿所述收放导引丝移动,并与所述收放控制件可解脱地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腔管和合拢控制丝,所述多腔管置于所述操作导管的内腔中;所述合拢控制丝的一端在所述植入物本体的外部与输送状态时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远端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多腔管的远端进入所述多腔管对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多腔管的近端,所述合拢控制丝用于控制展开状态下的所述植入物本体的所述两个自由端的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腔管和转弯控制丝,所述多腔管置于所述操作导管的内腔中;所述转弯控制丝的一端与展开状态时的所述植入物本体可解脱地连接,另一端从所述多腔管的远端进入所述多腔管对应的一个腔道并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多腔管的近端,在所述植入物本体形成所述封闭环结构之前,所述转弯控制丝控制所述操作导管转动至与所述植入物的主平面相垂直的位置。
CN202222474451.1U 2022-09-19 2022-09-19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Active CN218922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4451.1U CN218922889U (zh) 2022-09-19 2022-09-19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4451.1U CN218922889U (zh) 2022-09-19 2022-09-19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2889U true CN218922889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74451.1U Active CN218922889U (zh) 2022-09-19 2022-09-19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28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826A1 (zh) * 2022-09-19 2024-03-28 江苏臻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0826A1 (zh) * 2022-09-19 2024-03-28 江苏臻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50038B2 (ja) 弁逆流症を経カテーテル治療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2566728B1 (ko) 심장 판막 밀봉 장치 및 그를 위한 전달 장치
US11974921B2 (en) Mitral valve impla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valvular regurgitation
US20220331102A1 (en) Delivery system for replacement heart valve
EP3442469B1 (en) Minimally invasive atrio-ventricular valve treatment by choedae adjustment
JP6484613B2 (ja) 弁逆流の治療のため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CN117959037A (zh) 用于重塑心脏瓣膜环的递送系统和方法,包括使用磁性工具
US10799358B2 (en) Catheter system for selectively manipulating and connecting cardiac tissues
US11806235B1 (en) Prosthetic heart valves
CN218922889U (zh)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CN117752464A (zh) 用于心脏瓣环修复的植入物和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CN115844592A (zh) 心脏瓣膜定位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系统、植入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