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458U -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5458U
CN218915458U CN202223216640.5U CN202223216640U CN218915458U CN 218915458 U CN218915458 U CN 218915458U CN 202223216640 U CN202223216640 U CN 202223216640U CN 218915458 U CN218915458 U CN 218915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engine
thermoacoustic
refrigerato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66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二仓
胡易伟
罗开琦
徐静远
吴张华
张丽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232166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5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5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5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包括:热声发动机、热声制冷机以及气液谐振器,热声发动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热声发动机回热器、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热声发动机缓冲管;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与气液谐振器的第一出口连通,热声发动机缓冲管与气液谐振器的第一进口连通;热声制冷机的出口与气液谐振器的第二进口连通,热声制冷机的进口与气液谐振器的第二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缓解现有的双效热驱动热声斯特林制冷机系统中,采用传统机械自由活塞所带来的加工难度高、装配精度要求高的缺陷,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大提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热声效应的定义为可压缩流体往复振荡过程中和固体介质之间由于热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时均能量效应。根据能量转换的方向,热声效应可分为利用热能产生声能的热致声效应和利用声能逆温度梯度泵送热量的声致冷效应。
在双效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中,在双效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中,发动机的热端换热器从外部吸收热量,室温端换热器通过水冷等方式维持在室温温度,从而在发动机内部产生温度梯度,产生自发的热声震荡,在发动机回热器内部实现热能向声功的转化。声功通过谐振活塞传递至制冷机/热泵侧,实现制冷/泵热效应。发动机与制冷机中的排出器起到声场调节的作用。双效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可以采用低品位热源作为加热热源,热能利用效率较高,具有实现高效率转换的潜力和优点。
然而,目前双效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由于存在多个机械运动部件(例如:排出器与谐振活塞),多个机械运动部件均需要间隙密封,因此,现有的热驱动自由活塞制冷热泵系统对加工精度和装配的要求都比较高,且多个机械运动部件需要支撑、气缸活塞表面还需要自润滑处理,导致现有的热驱动自由活塞制冷热泵系统的设备成本高、加工难度高、可靠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双效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中,采用传统机械自由活塞所带来的加工难度高、可靠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包括:热声发动机、热声制冷机以及气液谐振器;所述热声发动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热声发动机回热器、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热声发动机缓冲管;所述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与所述气液谐振器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热声发动机缓冲管与所述气液谐振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热声制冷机的出口与所述气液谐振器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热声制冷机的进口与所述气液谐振器的第二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热声发动机包括: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缓冲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热声制冷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热声制冷机回热器、热声制冷机冷端换热器、热声制冷机缓冲管以及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所述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气液谐振器包括气液谐振管和液体振子,所述液体振子设置于所述气液谐振管;所述液体振子包括: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发动机液体排出器、液体谐振活塞、制冷机液体排出器及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设置于所述气液谐振管的一端;发动机液体排出器与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连通,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发动机的一端连接,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发动机的另一端连接;液体谐振活塞的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发动机的一端连接,液体谐振活塞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制冷机的一端连接;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制冷机的一端、所述液体谐振活塞的另一端连接,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制冷机的另一端连接;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设置于所述气液谐振管的一端,且与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液体谐振活塞的两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7~1.5。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的端面面积与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01~0.1,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的端面面积与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01~0.1。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所述液体谐振活塞连接,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连接,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的端面面积与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9~0.99;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所述液体谐振活塞连接,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连接,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的端面面积与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9~0.99。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气液谐振器还包括两个气体振子,两个所述气体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气液谐振管的两个端部;两个所述气体振子当中的一个、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依次连接;两个气体振子当中的另一个、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依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还包括:直流抑制件;所述直流抑制件设于所述气液谐振器与所述热声发动机之间;所述直流抑制件还设于所述气液谐振器与所述热声制冷机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所述直流抑制件为弹性阻挡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双效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而言,通过设置气液谐振器来代替传统机械自由活塞和排出器结构,以液体振子代替原本的固体谐振子和固体排出器结构,以气体振子代替原本的固体弹簧,取消了传统结构中的机械运动部件,能有效缓解现有的热驱动热声斯特林制冷机系统中,采用传统机械自由活塞所带来的加工难度高、装配精度要求高的缺陷,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大提升使用寿命;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双效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低频率工作,且热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110:热声发动机;111: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112:热声发动机回热器;113: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114:热声发动机缓冲管;115: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120:热声制冷机;121: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122:热声制冷机回热器;123:热声制冷机冷端换热器;124:热声制冷机缓冲管;125: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131:气液谐振管;1321: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2: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3:液体谐振活塞;1324: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5: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液体振子;133:气体振子;140:第一连接管;150:第二连接管;160:直流抑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包括:热声发动机110、热声制冷机120以及气液谐振器,热声发动机110包括依次相连的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111、热声发动机回热器112、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113、热声发动机缓冲管114;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111与气液谐振器的第一出口连通,热声发动机缓冲管114与气液谐振器的第一进口连通,热声制冷机120的出口与气液谐振器的第二进口连通,热声制冷机120的进口与气液谐振器的第二出口连通。
其中,气液谐振器与热声发动机110的进口和出口连通,在运行过程中,热声发动机110的内部能够产生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达到一定值时,系统内部会产生自发的热声振荡,声功会沿着逆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并通过液体谐振活塞1323传递到热声制冷机120中被消耗,从而获得冷量,剩余声功则通过气液谐振器传递到热声发动机110中被回收,参与到下一个循环中。
传统的自由活塞双效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核心单元、制冷机核心单元和谐振结构单元。其中发动机核心单元包括室温端换热器、回热器、热端换热器、排出器;制冷机核心单元包括室温端换热器、回热器、冷端换热器、排出器;谐振结构单元一般为固体谐振活塞或谐振电机。其虽然制冷效率较高,但是由于系统中存在多个固体机械运动部件,因此系统振动幅度大振动频率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受到限制,同时加工难度加大。
相对于传统的双效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通过设置气液谐振器来代替传统机械自由活塞和排出器结构,以液体振子代替原本的固体谐振子和固体排出器结构,以气体振子代替原本的固体弹簧,取消了传统结构中的机械运动部件,能有效缓解现有的热驱动热声斯特林制冷机系统中,采用传统机械自由活塞所带来的加工难度高、装配精度要求高的缺陷,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大提升使用寿命;同时,相对于传统的双效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低频率工作,且热转换效率高。
进一步的,热声发动机110还包括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115;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115的一端与第一进口连通,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115的另一端与热声发动机缓冲管114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111通过风冷、水冷等方式维持在一定的室温温度,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113与其连接的热源的热量形成高温端,进而在热声发动机回热器112上形成温度梯度,当温度梯度达到一定值的情况下产生自发的热声振荡,在热声发动机回热器112内部热能转化成声功,声功沿着逆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并通过液体谐振活塞1323传递到热声制冷机120中产生制冷效应。
可以理解的是,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113的温度可达到600℃,若高温进入气液谐振器,不可避免的会对气液谐振器中的液体振子132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系统的制冷效率。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热声发动机缓冲管114和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115,能够有效对来自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113高温进行降温,避免来自热声发动机110的热能进入气液谐振器,同时提高制冷效率。
进一步的,热声制冷机120包括依次相连的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121、热声制冷机回热器122、热声制冷机冷端换热器123、热声制冷机缓冲管124以及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125;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125与第二出口连通,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121与第二进口连通。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热声发动机110的声功会沿着逆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具体地,声功依次传递至热声发动机缓冲管114、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125、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121进入到热声制冷机120中,声功在热声制冷机120中被消耗,从而获得冷量,剩余声功一部分则通过气液谐振器传递至热声发动机110中被回收,参与到下一次的循环,另一部分直接进入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121中被消耗,进而得到优化,提高了声功转化效率,也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制冷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管140和第二连接管150,第一连接管140的一端与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113连通,第一连接管140的另一端与热声发动机缓冲管114连通;第二连接管150的一端与热声制冷机冷端换热器123连通,第二连接管150的另一端与热声制冷机缓冲管124连通。
其中,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113通过第一连接管140与热声发动机缓冲管114连通,热声制冷机冷端换热器123通过第二连接管150与热声制冷机缓冲管124连通,一方面延长了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113的热量、热声制冷机冷端换热器123的冷量的流动路径,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结构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气液谐振器包括气液谐振管131和液体振子132;液体振子132设置于气液谐振管131。
液体振子包括: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1、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液体谐振活塞1323、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及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5。
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1设置于气液谐振管131的一端;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与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1连通,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一端通过气液谐振管131与热声发动机110的一端连接,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另一端通过气液谐振管131与热声发动机110的另一端连接;液体谐振活塞1323的一端通过气液谐振管131与热声发动机110的一端连接,液体谐振活塞1323的另一端通过气液谐振管131与热声制冷机120的一端连接;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一端通过气液谐振管131与热声制冷机120的一端、液体谐振活塞1323的另一端连接,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另一端通过气液谐振管131与热声制冷机120的另一端连接;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5设置于气液谐振管131的一端,且与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连通。
其中,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一端与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111连通,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另一端与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115连通,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一端与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121连通,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另一端与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125连通,以实现热声发动机110的声功回收和声场调节。
在热声发动机110与热声制冷机120中,分别通过热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和热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进行声场调节,从而提高系统整机的制冷效率。热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通过热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1与一个气体振子133连接,热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通过热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5与另一个气体振子133连接,为液体排出器结构提供弹力刚度。
其中,液体振子132中的液体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液体种类的选择,例如可以选择水、油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振子132中的液体可以为水,采用水做自由液体活塞谐振子,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体谐振活塞1323的两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7~1.5。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1的端面面积与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01~0.1,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5的端面面积与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0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一端与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111、液体谐振活塞1323连接,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另一端与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115连接,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一端的端面面积与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9~0.99;
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一端与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121、液体谐振活塞1323连接,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另一端与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125连接,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一端的端面面积与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9~0.99。
其中,热声发动机110、热声制冷机120与气液谐振器至少包括以下两种连接方式。
其一、如图1所示,第一进口和第一出口之间设有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之间设有液体谐振活塞1323,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之间设有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液体谐振活塞1323以及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相间隔。
其中,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和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起到调相作用,液体谐振活塞1323起到谐振作用。
在本设置方式中,分别代表主谐振活塞的液体谐振活塞1323、代表排出器的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和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通过连接管相连,增强制冷效率。
其二、如图2所示,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和液体谐振活塞1323的一端耦合,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和液体谐振活塞1323的另一端耦合。
液体谐振活塞1323同时起到调相、谐振作用,降低系统结构的复杂度。
进一步地,气液谐振器还包括两个气体振子133,两个气体振子133分别设置于气液谐振管的两个端部;两个气体振子133当中的一个、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1、发动机液体排出器1322依次连接;两个气体振子133当中的另一个、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1325、制冷机液体排出器1324依次连接。
气体振子133为氦气、氢气、氮气、氩气、空气、二氧化碳、氙气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气体。
其中,气体振子133设置于气液谐振管131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体和液体作为谐振器的振子,有效利用液体振子132的高质量惯性声感和气体振子133的高可压缩性声容,强化声振荡,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还包括直流抑制件160;直流抑制件160设于气液谐振器与热声发动机110之间;直流抑制件160还设于气液谐振器与热声制冷机12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热声系统呈现环形结构,可能会产生直流从而对系统的制冷效率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通过设置直流抑制件160,起到抑制直流的作用,避免直流对系统制冷效率产生的影响,防止液体溅出影响机器性能。
进一步的,直流抑制件160为弹性阻挡件,抑制直流的产生,提高系统的制冷效率。
进一步地,弹性阻挡件为弹性膜或非对称流道阻力元件。
本实用新型以双效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为基础,采用新型液体活塞代替固体活塞和排出器结构,提出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本实用新型以双效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为基础,采用新型液体活塞代替固体活塞和排出器结构,提出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后期通过合理调节液体活塞的长度、直径和液体比例,能有效降低热声系统的工作频率,实现良好的声场匹配;同时以液体振子代替原本的固体谐振子和固体排出器结构,以气体振子代替原本的固体弹簧,取消了原结构中的机械运动部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安装过程中的加工难度,有效提高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极大提升使用寿命;且该制冷系统为热驱动,且使用环保工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促进了热驱动热声斯特林制冷技术的发展;采用水作为做自由液体活塞谐振子,成本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声发动机、热声制冷机以及气液谐振器;
所述热声发动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热声发动机回热器、热声发动机热端换热器、热声发动机缓冲管;
所述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与所述气液谐振器的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热声发动机缓冲管与所述气液谐振器的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热声制冷机的出口与所述气液谐振器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热声制冷机的进口与所述气液谐振器的第二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声发动机还包括:
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一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缓冲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声制冷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热声制冷机回热器、热声制冷机冷端换热器、热声制冷机缓冲管以及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
所述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谐振器包括气液谐振管和液体振子,所述液体振子设置于所述气液谐振管;
所述液体振子包括:
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设置于所述气液谐振管的一端;
发动机液体排出器,与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连通,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发动机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发动机的另一端连接;
液体谐振活塞,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发动机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制冷机的一端连接;
制冷机液体排出器,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制冷机的一端、所述液体谐振活塞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气液谐振管与所述热声制冷机的另一端连接;
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设置于所述气液谐振管的一端,且与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谐振活塞的两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7~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的端面面积与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01~0.1,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的端面面积与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01~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室温换热器、所述液体谐振活塞连接,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热声发动机次级水冷器连接,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的端面面积与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9~0.99;
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室温换热器、所述液体谐振活塞连接,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热声制冷机次级水冷器连接,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一端的端面面积与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的另一端的端面面积之比为0.9~0.9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谐振器还包括两个气体振子,两个所述气体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气液谐振管的两个端部;
两个所述气体振子当中的一个、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连杆、所述发动机液体排出器依次连接;两个气体振子当中的另一个、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连杆、所述制冷机液体排出器依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还包括:直流抑制件;
所述直流抑制件设于所述气液谐振器与所述热声发动机之间;所述直流抑制件还设于所述气液谐振器与所述热声制冷机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抑制件为弹性阻挡件。
CN202223216640.5U 2022-11-30 2022-11-30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Active CN218915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6640.5U CN218915458U (zh) 2022-11-30 2022-11-30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6640.5U CN218915458U (zh) 2022-11-30 2022-11-30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5458U true CN218915458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4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6640.5U Active CN218915458U (zh) 2022-11-30 2022-11-30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5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30168A1 (zh) 一种双作用多级行波热声系统
CN108167147A (zh) 一种串级冷热电联产装置
CN110701822B (zh) 一种热能驱动的热声与电卡耦合制冷系统
WO2012130169A1 (zh) 一种双作用热驱动行波热声制冷系统
CN108180673B (zh) 一种环路热驱动热声制冷系统
CN218915458U (zh)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CN109974324B (zh) 一种可用作发电、制冷或热泵的热声环路系统
CN112303953A (zh) 一种余热驱动制冷机
CN118111135A (zh) 双效液体自由活塞热声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CN111271189B (zh) 基于热声效应和正逆电卡效应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13137779B (zh) 无运动部件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CN218895542U (zh) 阶梯活塞分流型热驱动热声制冷机/热泵系统
CN218895541U (zh) 气液耦合型热声制冷系统
CN218065412U (zh) 基于高温热源驱动的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CN218915457U (zh) 气液耦合型热驱动热声制冷机
CN114688759B (zh) 一种气液热声转换系统
CN219264611U (zh) 热驱动热声制冷机/热泵系统
CN114688758B (zh) 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的热声制冷系统
CN117628728A (zh) 基于高温热源驱动的自由活塞斯特林制冷/热泵系统
CN118089272A (zh) 阶梯活塞分流型热驱动热声制冷机/热泵系统
CN117948732A (zh) 气液耦合型热声制冷系统
CN117663518A (zh) 具有旁通通道的热驱动热声斯特林制冷系统
CN212657910U (zh) 一种余热驱动制冷机
CN117450686A (zh) 热声制冷系统
CN113137778B (zh) 无运动部件的冷热电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