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5205U -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5205U
CN218915205U CN202223002691.8U CN202223002691U CN218915205U CN 218915205 U CN218915205 U CN 218915205U CN 202223002691 U CN202223002691 U CN 202223002691U CN 218915205 U CN218915205 U CN 218915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clamping
sensor module
plat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26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荣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26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5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5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5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传感器模块适于设于辐射空调系统的辐射板,传感器模块包括:壳体和监测组件,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第二壳体部内限定出第二容纳腔,监测组件包括电源板以及与电源板均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电源板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设于第二壳体部,第二壳体部形成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通气结构,通气结构包括设在第二壳体部的正面的第一通气结构以及设于第二壳体部的侧面的第二通气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可以使第二壳体部外侧的正面和侧面气体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内,提高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

Description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辐射空调技术的发展,辐射空调通过辐射板辐射传热或辐射制冷,以调节环境的温度,在辐射制冷时,尤其是夏季,会出现辐射板凝露滴水现象,为避免辐射板出现凝露现象,辐射空调系统需要在辐射板附近安装传感器模块。
传感器模块中露点传感器检测的是辐射板附近的露点温度,相关技术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壳体上设置的通气结构,使得位于壳体内的露点传感器与外部空气接触较少,不利于露点传感器对辐射板附近空气露点温度的检测,影响露点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从而影响防凝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传感器模块,通过在第二壳体部正面设有的第一通气结构和侧面设有的第二通气结构,可以使第二壳体部外侧的气体从第二壳体部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增加了第二容纳腔的通气量,从而使位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传感器对辐射板附近露点温度的检测更加准确,提高传感器模块的防凝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传感器模块的辐射空调末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辐射空调末端的辐射空调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用于辐射空调系统,所述传感器模块适于设于辐射空调系统的辐射板,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部内限定出第二容纳腔;监测组件,包括电源板以及与所述电源板均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辐射板的温度;其中,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正面的第一通气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侧面的第二通气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通过在第二壳体部正面设有的第一通气结构和侧面设有的第二通气结构,可以使第二壳体部外侧的气体从第二壳体部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增加了第二容纳腔的通气量,从而使位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传感器对辐射板附近露点温度的检测更加准确,提高传感器模块的防凝露效果。另外,通过使得电源板与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减少电源板对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影响,进一步地提高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气结构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气结构形成为一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等效直径的范围为1mm-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通气结构形成为沿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周向延伸且呈环形的通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气口在所述第二壳体部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不小于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辐射板,所述电源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壳体部的部分适于穿设于所述辐射板且另一部分适于位于所述辐射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壳体部适于位于所述辐射板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感器呈板状且平行于所述辐射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邻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插入口,所述电源板适于通过所述插入口安装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电源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以对所述电源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与所述插入口相对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结构形成为限位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和盖壳,所述底壳和所述盖壳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壳体部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一体成型,所述插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底壳,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盖壳,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底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壳与所述底壳通过第一旋转式卡接结构卡接连接,所述盖壳的内周壁设有卡凸,所述底壳的外周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导向段、滑动段和卡合段,所述导向段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底壳的邻近面盖板的端面,所述滑动段和所述卡合段沿所述底壳的周向排布且所述滑动段位于所述卡合段和所述导向段之间,所述卡合段的邻近所述滑动段的一侧设有限位筋,所述卡凸适于通过导向段导入所述滑动段、适于沿所述滑动段滑动以越过所述限位筋并容纳至所述卡合段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面盖板和盖框,所述盖框连接在所述面盖板的邻近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侧且所述盖框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面盖板形成有所述第一通气结构,所述面盖板与所述盖框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通气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面盖板与所述盖框通过第二旋转式卡接结构卡接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式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面盖板的第一卡扣、第二卡扣以及设于所述盖框的第一卡孔结构和第二卡孔结构,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在所述面盖板的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孔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孔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相连的第一卡板和第一扣部,所述第一卡孔结构包括沿所述盖框的周向设置且连通的第一卡孔和限位槽,所述第一卡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盖框,所述限位槽形成在所述盖框的背离所述面盖板的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不贯穿所述盖框,所述第一卡板穿设于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一扣部容纳于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相连的第二卡板和第二扣部,所述第二卡孔结构包括沿所述盖框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卡孔和限位孔,所述第二卡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盖框,所述第二卡板穿设于所述第二卡孔,所述第二扣部的部分插入所述限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朝向所述辐射板的外表面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槽且适于与所述辐射板的外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辐射板;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设于所述辐射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辐射空调末端,通过在第二壳体部正面设有的第一通气结构和侧面设有的第二通气结构,可以使第二壳体部外侧的气体从第二壳体部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增加了第二容纳腔的通气量,从而使位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传感器对辐射板附近露点温度的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传感器模块的防凝露效果。另外,通过使得电源板与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减少电源板对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影响,进一步地提高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辐射板构成天花板的至少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辐射空调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辐射空调末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辐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辐射空调末端,通过在第二壳体部正面设有的第一通气结构和侧面设有的第二通气结构,可以使第二壳体部外侧的气体从第二壳体部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增加了第二容纳腔的通气量,从而使位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传感器对辐射板附近露点温度的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传感器模块的防凝露效果。另外,通过使得电源板与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壳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减少电源板对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影响,进一步地提高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传感器模块的主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的第一壳体部和底壳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的面盖板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面盖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3中的面盖板和第一传感器的装配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的面盖板和第一传感器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图3中的盖框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的盖框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D处的放大图;
图15是图3中盖壳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中的传感器模块的剖视图;
图17是图3中的电源板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中的传感器模块安装在辐射板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传感器模块;
10、壳体;1、第一壳体部;11、第一容纳腔;111、导向筋;12、插入口;2、第二壳体部;21、第二容纳腔;211、限位结构;212、螺纹孔;22、底壳;221、卡槽;2211、导向段;2212、滑动段;2213、卡合段;2214、限位筋;23、盖壳;231、盖框;2311、第一框板;2312、第二框板;232、面盖板;233、安装结构;2331、限位卡扣;2332、限位筋板;2333、支撑凸筋;234、卡凸;235、第一卡扣;2351、第一卡板;2352、第一延伸部;2353、第一限位部;2354、第一扣部;236、第二卡扣;2361、第二卡板;2362、第二延伸部;2363、第二限位部;2364、第二扣部;2365、凸台;237、第一卡孔;2371、限位槽;238、第二卡孔;2381、限位孔;239、加强筋;24、过线孔;25、第一通气结构;26、第二通气结构;27、安装槽;3、第一传感器;31、检测元件;4、电源板;41、外部接线端子;42、第一传感器第一连接端子;43、第二传感器第二连接端子;44、焊脚;
200、辐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100。
如图1-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100,用于辐射空调系统,传感器模块100适于设于辐射空调系统的辐射板200,传感器模块100包括:壳体10和监测组件。
壳体10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第一壳体部1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11,第二壳体部2内限定出第二容纳腔21。
监测组件包括电源板4以及与电源板4均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辐射板200的温度。电源板4上设有外部接线端子41、第一传感器3第一连接端子以及第二传感器第二连接端子43等元器件,电源板4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器3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传感器3电连接,通过第二传感器第二连接端子43与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电源板4为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提供电源,使其能够正常工作,第一传感器3用于检测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辐射板200的温度,监测组件将检测出的数据反馈给辐射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辐射空调系统根据检测数据调节系统温度,从而避免辐射板200出现凝露现象。例如第一传感器为露点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
其中,电源板4设于第一容纳腔11内,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均设于第二壳体部2,第一传感器3位于第二容纳腔21内,第二壳体部2形成有与第二容纳腔21连通的通气结构,通气结构包括设在第二壳体部2的正面的第一通气结构25以及设于第二壳体部2的侧面的第二通气结构26。第二壳体部2具有与第二容纳腔21连通的通气结构,可以使辐射板200附近的空气进入第二容纳腔21,便于第二容纳腔21内的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的检测。
第二壳体部2的正面与辐射板200所在平面平行且在第一方向(例如参照附图中的e1方向)上与辐射板200距离最远,第一通气结构25设于第二壳体部2的正面,可以使辐射板200附近且位于传感器模块100正面外侧的空气能够从第一通气结构25进入第二壳体部2的第二容纳腔21内,便于第二容纳腔21内的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的测量。
第二壳体部2的侧面可以呈环形且在第一方向上与辐射板200所在平面垂直,第二壳体部2的侧面沿第二壳体部2的正面周向延伸,第二通气结构26设于第二壳体部2的侧面,可以使辐射板200附近且位于传感器模块100侧面的空气能够从第二通气结构26进入第二壳体部2的第二容纳腔21内,便于第二容纳腔21内的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的测量。
在第二壳体部2上第一通气结构25和第二通气结构26的共同作用下,位于辐射板200附近的空气均可以从传感器模块100的正面和侧面进入第二壳体部2的第二容纳腔21内,并且可以增加辐射板200附近的空气在第二容纳腔21内的流动性,从而使第二容纳腔21内的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测量的更准确。
另外,通过使得电源板4与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壳体10的不同部分,可以减少电源板4对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影响,进一步地提高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100,通过在第二壳体部2正面设有的第一通气结构25和侧面设有的第二通气结构26,可以使第二壳体部2外侧的气体从第二壳体部2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21,增加了第二容纳腔21的通气量,从而使位于第二容纳腔21的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露点温度的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传感器模块100的防凝露效果。另外,通过使得电源板4与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壳体10的不同部分,可以减少电源板4对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影响,进一步地提高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1,第一通气结构25与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元件31相对设置。第一传感器3上设有检测元件31,第一传感器3可以通过检测元件31检测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设于第二壳体部2正面的第一通气结构25与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元件31相对,可以使第一传感器3与第一通气结构25的距离更短,有利于第一传感器3测出更精确的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从而使辐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更加准确,提高防凝露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图6、图11和图15-图17,第一通气结构25形成为一个通气孔,通气孔的等效直径的范围为1mm-6mm。通气孔等效直径的范围可以在保证第一传感器3检测准确度的同时,避免空气中的灰尘附着在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元件31上,从而影响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准确度。例如,通气孔的等效直径的取值可以为1mm、2mm、3mm、4mm、5mm或6mm等。
需要解释的是,在通气孔的横截面为圆形时,通气孔的等效直径为通气孔的直径;在通气孔的横截面为非圆形时,通气孔的等效直径是指横截面积与之相同的圆形的通气孔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和图16-图17,第二通气结构26形成为沿第二壳体部2的周向延伸且呈环形的通气口。第二通气结构26设于第二壳体部2的侧面,第二通气结构26的通气口且呈环形,可以使第二壳体部2的第二容纳腔21与其外部的连通面积更大,从而使传感器模块100侧面的各个方向的空气均能进入第二壳体部2的第二容纳腔21,
增加第二容纳腔21内空气的通气量,便于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的测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和图16-图17,通气口在第二壳体部2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不小于1mm。可以使传感器模块100侧面更多的空气进入到第二容纳腔21,从而使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测量的更精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参照图1-图4和图16,第一壳体部1和第二壳体部2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一方向垂直于辐射板200,电源板4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电源板4所在平面与第二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3垂直设计,可以使第二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3与电源板4的距离较短,便于第二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3与电源板4的电连接,使壳体10内部结构紧凑,并且能够使位于辐射板200外侧的第二壳体部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较小。从而可以减少传感器模块100占用辐射板200外侧的室内空间。
第一壳体部1的部分适于穿设于辐射板200且另一部分适于位于辐射板200的内侧,第二壳体部2适于位于辐射板200的外侧。可以使得安装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第二壳体部2更靠近辐射板200,使得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更为准确,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辐射板200上的凝露问题。并且,可以将第一壳体部1进行隐藏,在保证整体监测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传感器模块100占用辐射板200外侧的室内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和图16-图17,第一传感器3呈板状且平行于辐射板200设置。通过将第一传感器3呈板状且平行于辐射板200设置,可以使得第一传感器3在第一方向上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可以使得第二壳体部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较小,从而可以减少传感器模块100的位于辐射板200的外侧的部分(即第二壳体部2以及安装于第二安装体部的零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凸出高度,减少对室内空间的占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和图16。第二壳体部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壳体部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壳体部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可以便于电源板4装入第一壳体部1的第一容纳腔11,第二壳体部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较小,使传感器模块100外凸出于辐射板200的凸出高度较小,从而可以减少传感器模块100占用辐射板200外侧的室内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和图16。第一壳体部1在参考面的投影可以为第一投影,第二壳体部2在参考面的投影可以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位于第二投影内且第一投影的外轮廓线与第二投影的外轮廓线间隔开,参考面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例如,第二投影在参考面上的投影面积可以大于第一投影在参考面上的投影面积。第一投影位于第二投影内且第一投影的外轮廓线与第二投影的外轮廓线间隔开使得位于第二壳体部2的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有充足的空间垂直第一方向设置,并且便于设置其他结构。第一投影在参考面上的投影面积较小,可以便于将第一壳体部1沿第一方向伸入至辐射板200的内侧,并且能够减小辐射板200的开孔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4和图16。第一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投影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过壳体10的中心轴线且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截壳体10所得的纵截面为“T”字型。例如,电源板4可以平行于第二方向且垂直于第三方向设置。由于电源板4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电源板4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第一投影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其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在便于电源板4沿第一方向完全装入第一壳体部1的第一容纳腔11内的同时,使第一壳体部1的第一容纳腔11的体积较小,结构紧凑,节省了该传感器模块100整体的空间。
过壳体10的中心轴线且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截壳体10所得的纵截面为“T”字型,使第一壳体部1的横截面较小,可以便于将第一壳体部1伸入至辐射板200的内侧,便于传感器模块100的安装,并且可以减小辐射板200的开孔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4,第一容纳腔11的邻近第二容纳腔21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二容纳腔21连通的插入口12,电源板4适于通过插入口12安装至第一容纳腔11内。插入口12可以将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容纳腔21连通,便于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的连接线束穿过插入口12与电源板4的电连接。电源板4可以通过插入口12安装至第一容纳腔11内或从第一容纳腔11内取出。例如插入口12在参考面的投影形状可以与第一壳体部1在参考面上的投影形状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第一容纳腔11的内壁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筋111,电源板4适于在导向筋111的引导下安装至第一容纳腔11内。导向筋111可以对电源板4的插入或取出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当电源板4完全装入第一容纳腔11后,导向筋111的位置设计可以使电源板4沿第三方向具有元器件的一侧与第一容纳腔11内壁之间留有足够的接插线距离,以便能容纳第一传感器3的连接线束插接在电源板4上的第一连接端子上,并且可以使电源板4沿第三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一容纳腔11内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间,防止电源板4的焊脚44与第一容纳腔11的内壁发生碰撞,以免损坏电源板4。例如第一容纳腔11的内壁可以设有两条导向筋111,两条导向筋111沿第二方向分布在第一容纳腔11内壁的相对两侧,两条导向筋11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电源板4通过第一容纳腔11的内壁以及导向筋111共同限位。当电源板4安装在第一容纳腔11中时,导向筋111与第一容纳腔11的内壁可限制电源板4在第三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导向筋111与第一容纳腔11的内壁相配合,对电源板4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电源板4在第三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增加电源板4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导向筋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向筋111相间隔,多个导向筋111可以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相邻的两个导向筋111形成有导向槽,电源板4的侧边插接在导向槽内。电源板4可以沿导向槽装入第一容纳腔11内,相邻的两个导向筋111可限制电源板4在第三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对电源板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防止在传感器模块使用过程中电源板4在第三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增加电源板4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5-图16,第二容纳腔21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211,限位结构211与电源板4在第一方向上抵接以对电源板4在第一方向上限位。第一容纳腔11在第一方向上与插入口12相对的内壁与限位结构211分别与电源板4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抵接,共同限制电源板4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实现对电源板4的限位作用,防止电源板4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增加电源板4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5-图16,限位结构211设在第二容纳腔21的与插入口12相对的内壁上,限位结构211形成为限位柱。当传感器模块100整体安装完成时,限位柱的中心位置可以与电源板4相抵接,可以防止在传感器模块100在使用过程中,电源板4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对电源板4起到限位作用。例如,在保证限位柱的刚度和强度的情况下,为节省材料,限位柱可以为具有一定壁厚的空心圆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图4和图16,第二壳体部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22和盖壳23,盖壳23与底壳22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传感器模块100内部的安装与拆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底壳22与第一壳体部1相连且与第一壳体部1一体成型,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零件数量。插入口12沿第一方向贯穿底壳22,可以使第一容纳腔11与第二壳体部2的底壳22相连通,有利于电源板4的安装,并且便于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与第一容纳腔11内电源板4的电连接。第一传感器3设于盖壳23,第二传感器设于底壳22,可以使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均与辐射板200距离相近,便于对辐射板200附近的露点温度以及辐射板200温度的测量。
例如,底壳22上可以形成有贯穿第二容纳腔21内壁的螺纹孔212,当传感器模块100内部结构安装完成时,可以将底壳22与辐射板200通过紧固件穿设于螺纹孔212并穿设于辐射板200,使得底壳22与辐射板200进行螺纹连接,当底壳22固定在辐射板200后,再将盖板与底壳22组装在一起,整体传感器模块100安装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图5、图13-图15,盖壳23与底壳22通过第一旋转式卡接结构卡接连接,可以便于传感器模块100内部的安装与拆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盖壳23的内周壁设有卡凸234,底壳22的外周壁设有卡槽221,可以通过卡凸234与卡槽221的配合实现盖壳23与底壳22的卡接连接。
卡槽221包括导向段2211、滑动段2212和卡合段2213,导向段2211沿第一方向贯穿底壳22的邻近面盖板232的端面,导向段2211可以对卡凸234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导向段2211的开口端可以设置倒圆角,能够便于引导卡凸234沿第一方向插入。滑动段2212和卡合段2213沿底壳22的周向排布且滑动段2212位于卡合段2213和导向段2211之间,滑动段2212可以将卡凸234引导至卡合段2213。卡合段2213的邻近滑动段2212的一侧设有限位筋2214,卡合段2213对卡凸234具有限位作用,可以将卡凸234固定,避免传感器模块100在使用过程中,卡凸234与卡槽221脱离,造成盖壳23与底壳22的意外分离。卡凸234适于通过导向段2211导入滑动段2212、适于沿滑动段2212滑动以越过限位筋2214并容纳至卡合段2213内。
例如卡凸234可以为多个卡凸234,多个卡凸234沿盖壳23内周壁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卡槽221可以为多个卡槽221,多个卡槽221沿盖壳23内周壁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卡凸234与多个卡槽221在数量和位置上一一对应。卡凸234截面可以为矩形,卡凸234的宽度L可以小于导向段2211的宽度H,以便卡凸234在导向段2211的移动。卡凸234的厚度可以小于卡槽221的深度,可以使卡凸234能够被完全容纳在卡槽221内,便于卡凸234与卡槽221的安装与拆卸。在限位筋2214的限定下,卡合段2213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可以与卡凸234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相互适配,以便卡凸234能够与卡槽221紧密配合,防止卡凸234与卡槽221在使用过程中意外分离。
当需要组装盖壳23和底壳22时,将盖壳23内周壁的卡凸234与底壳22外周壁的卡槽221在第一方向上相对后,卡凸234沿着第一方向进入导向段2211,当移动到导向段2211的末端时,可以旋转盖壳23,使卡凸234沿着滑动段2212移动,当卡凸234越过限位筋2214时,移动到卡合段2213,盖壳23完成与底壳22的安装过程。限位筋2214可以对卡凸234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卡凸234在传感器模块100使用过程中脱离卡合段2213,避免盖壳23和底壳22意外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15,盖壳23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面盖板232和盖框231,盖框231连接在面盖板232的邻近第一壳体部1的一侧且盖框231与底壳22可拆卸连接,盖框231与面盖板232和底壳22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传感器模块100内部的安装与拆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面盖板232形成有第一通气结构25,面盖板232与盖框231之间限定出第二通气结构26,可以使第二壳体部2外侧的气体从第二壳体部2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21,增加了第二容纳腔21的通气量,从而使位于第二容纳腔21的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露点温度的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传感器模块100的防凝露效果。
面盖板232朝向第一壳体部1的表面设有限位结构211和加强筋239。限位结构211和加强筋239均可以与面盖板232一体成型,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零件数量。加强筋239可以在不增加面盖板232厚度的情况下,提高面盖板232的刚度和强度。例如加强筋239可以为圆弧状加强筋239和射线状加强筋239。
盖框231可以包括相连且互成角度的第一框板2311和第二框板2312,第一框板2311呈环形且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框板2312连接在第一框板2311的外周沿,并沿第一框板2311的周向延伸呈环形,第二框板2312连接在第一框板2311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在第一方向上远离盖体的一侧。卡凸234设于第二框板2312,盖壳23通过盖框231上的卡凸234与底壳22上的卡槽221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5,面盖板232朝向第一壳体部1的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传感器3的安装结构233,第一传感器3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结构233。安装结构233可以对第一传感器3起到限位和定位作用,防止第一传感器3在传感器模块100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置的改变,避免影响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精度。第一传感器3与安装结构233可拆卸连接,可以便于第一传感器3的安装与拆卸,以及便于更换与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5,安装结构233包括位于第一传感器3沿第一传感器3长度方向相对两侧的限位筋2214板以及位于第一传感器3沿第一传感器3宽度方向相对两侧的限位卡扣2331,限位筋2214板与第一传感器3在第一传感器3长度方向抵接,限位卡扣2331与第一传感器3在第一传感器3宽度方向抵接,且限位卡扣2331与第一传感器3的背离面盖板232的一侧抵接。
限位筋2214板与第一传感器3在第一传感器3长度方向上抵接,可以限制第一传感器3在第一传感器3长度方向上的移动。限位卡扣2331与第一传感器3在第一传感器3宽度方向抵接,且限位卡扣2331与第一传感器3的背离面盖板232的一侧抵接,限位卡扣2331可以限制第一传感器3在第一传感器3宽度方向以及第一方向上的移动。限位筋2214板与限位卡扣2331相配合共同限制第一传感器3的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传感器3的限位作用。例如,限位筋板2332可以为两个限位筋板2332,限位卡扣2331可以为四个限位卡扣2331。
在安装第一传感器3时,可以将第一传感器3具有检测元件31的一侧在第一方向上与面盖板232相对,在第一传感器3长度方向相对两侧限位筋板2332的定位作用下,可以先将第一传感器3沿第一传感器3宽度方向的一侧装入对应的限位卡扣2331,再将第一传感器3沿第一传感器3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沿第一方向向面盖板232靠近并卡入另一侧的限位卡扣2331中,两侧限位卡扣2331均与第一传感器3的背离面盖板232的一侧抵接,第一传感器3完成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5,限位卡扣2331为弹性卡扣,可以便于第一传感器3的安装与拆卸。沿第一传感器3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限位卡扣2331朝向彼此的一侧形成有导向面,导向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第一传感器3适于在导向面的导向下安装至安装结构233。导向面与第一方向在远离面盖板232的一侧夹角可以为锐角,限位卡扣2331的导向面可以在第一传感器3安装的过程中,起到导向和引导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5,安装结构233还包括支撑凸筋2333,第一传感器3支撑于支撑凸筋2333以与第一通气结构25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支撑凸筋2333在第一传感器3安装在安装结构233上时,可以对第一传感器3起到支撑作用,使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元件31与第一通气结构25间隔开,防止第一传感器3上的检测元件31与面盖板232发生挤压或碰撞,以免损坏元件,影响检测数据的精确度。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元件31与第一通气结构25间隔开,还能够有利于检测元件31的多个表面均能与空气接触,从而保证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精度。例如,支撑凸筋2333沿第一传感器3长度方向位于两个限位筋板2332之间,支撑凸筋2333在第一方向上长度小于限位筋板233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图15,面盖板232与盖框231通过第二旋转式卡接结构卡接连接,可以便于面盖板232与盖框231的安装与拆卸,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第二旋转式卡接结构包括设于面盖板232的第一卡扣235、第二卡扣236以及设于盖框231的第一卡孔237结构和第二卡孔238结构,第一卡扣235和第二卡扣236在面盖板232的周向交替设置,第一卡扣235与第一卡孔237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二卡扣236与第二卡孔238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第二旋转式卡接结构的第一卡扣235和第二卡扣236设于面盖板232上,且可以与面盖板232一体成型,第二旋转式卡接结构的第一卡孔237结构和第二卡孔238结构设于盖框231的第一框板2311,第一卡孔237结构和第二卡孔238结构在第一框板2311的周向交替设置,组装面盖板232和盖框231时,面盖板232上的第一卡扣235与第一框板2311的第一卡孔237结构在位置和数量上一一对应,面盖板232上的第二卡扣236与第一框板2311上的第二卡孔238结构在位置和数量上一一对应。
其中,第一卡扣235包括相连的第一卡板2351和第一扣部2354,第一卡孔237结构包括沿盖框231的周向设置且连通的第一卡孔237和限位槽2371,第一卡孔237沿第一方向贯穿盖框231,限位槽2371形成在盖框231的背离面盖板232的表面且沿第一方向不贯穿盖框231,第一卡板2351穿设于第一卡孔237,第一扣部2354容纳于限位槽2371,第一扣部2354与限位槽2371通过摩擦力紧密贴合,第一卡板2351靠近面盖板232且不能通过第一卡孔237的部分可以为第一限位部2353,第一卡板2351上与第一扣部2354相连且能够穿设于第一卡孔237的部分可以为第一延伸部2352。第一卡孔237的尺寸可以使第一延伸部2352穿过,第一扣部2354容纳于限位槽2371时,限位槽2371可以利用与第一扣部2354的摩擦力,对第一扣部2354起到限位作用。
第二卡扣236包括相连的第二卡板2361和第二扣部2364,第二卡孔238结构包括沿盖框23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卡孔238和限位孔2381,第二卡孔238沿第一方向贯穿盖框231,第二卡板2361穿设于第二卡孔238,第二扣部2364的部分插入限位孔2381。限位孔2381可以沿第一方向贯穿盖框231,与第一卡扣235的第一扣部2354相比,第二卡扣236的第二扣部2364设有凸台2365,第二扣部2364通过使凸台2365卡入限位孔2381,来实现第二卡扣236的限位。第二卡板2361靠近面盖板232且不能通过第二卡孔238的部分可以为第二限位部2363,第二卡板2361上与第二扣部2364相连且能够穿设于第二卡孔238的部分可以为第二延伸部2362。第二卡孔238的尺寸可以使第二延伸部2362穿过,第二扣部2364的部分卡入限位孔2381时,限位孔2381可以对第一扣部2354起到限位作用。
当组装面盖板232与盖框231时,先将面盖板232的第一卡扣235和第二卡扣236在第一方向上与盖框231第一框板2311上的第一卡孔237和第二卡孔238的位置一一对应,沿第一方向将第一卡板2351上的第一延伸部2352穿过第一卡孔237,第二卡板2361上的第二延伸部2362穿过第二卡孔238,当第一延伸部2352和第二延伸部2362分别完全穿过第一卡孔237和第二卡孔238时,第一卡板2351的第一限位部2353和第二卡板2361的第二限位部2363均与第一框板2311抵接,然后旋转面盖板232,使第一卡扣235的第一扣部2354移动至限位槽2371中的同时,使第二卡扣236的第二扣部2364卡入限位孔2381中,面盖板232与盖框231的组装完成。
第一卡扣235与第二卡扣236的交替设置可以便于面盖板232的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第一卡扣235的第一限位部2353和第二卡扣236的第二限位部2363可以使面盖板232与盖框231之间限定出第二通气结构26,使辐射板200附近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通气结构26进入第二容纳腔21,从而保证第一传感器3的检测准确度,提高防凝露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4,第二壳体部2的朝向辐射板200的外表面为安装面,安装面形成有安装槽27,第二传感器设于安装槽27且适于与辐射板200的外表面接触。第二传感器位于安装槽27内,安装槽27可以对第二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第二传感器发生损坏。并且,安装槽27还可以对第二传感器起到固定作用,有利于提高传感器模块100的可靠性。
第二传感器与辐射板200的外表面直接接触,可以使第二传感器测出的辐射板200的温度更加准确,从而提高整体的防凝露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传感器与辐射板200接触的表面为检测面,检测面与安装面齐平或是凸出于安装面。第二传感器的检测面与安装面齐平,可以使传感器模块100安装在辐射板200上时,第二传感器的检测面与辐射板200抵接,从而使第二传感器测量出的辐射板200的温度更加准确。第二传感器的检测面凸出于安装面,可以使第二传感器的检测面与辐射板200的接触更紧密,提高第二传感器对辐射板200温度的检测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检测面凸出于安装面的高度不大于0.5mm。当传感器模块100安装在辐射板200上时,可以保证安装在壳体10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面与辐射板200紧密贴合的同时,使安装面与辐射板200之间的间隙较小,有利于第二传感器更加准确地测量辐射板200的温度,从而提高整体的防凝露效果。例如检测面凸出于安装面的高度可以取值为0mm、0.1mm、0.2mm、0.3mm、0.4mm或0.5mm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槽27呈矩形,在安装槽27的宽度方向上第二传感器与安装槽27过盈配合,可以对第二传感器起到固定作用,避免在传感器模块100安装过程中,第二传感器意外脱落。安装槽27的长度大于第二传感器在安装槽27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便于将第二传感器从安装槽27中取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槽27的内侧壁形成有凸起结构,第二传感器与凸起结构抵接。第二传感器安装入安装槽27内,并与安装槽27内侧壁的凸起结构抵接,凸起结构可以对第二传感器起到固定作用,同时可以减少第二传感器在安装或取出时受到的摩擦,结构简单,便于第二传感器的安装与拆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凸起结构包括多个凸筋,多个凸筋沿安装槽27的周向间隔设置,凸筋沿安装槽27的深度方向延伸。凸筋可以对第二传感器起到限位和固定的作用。沿安装槽27深度方向延伸的凸筋还可以对第二传感器起到导向作用,第二传感器可以在凸筋的引导下安装至安装槽27内或从安装槽27内取出。例如多个凸筋之间的间隔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槽27呈矩形,安装槽27的可以形状与第二传感器相同,便于第二传感器的安装,沿安装槽27的宽度方向安装槽27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均设有凸筋,凸筋可以为多个,多个凸筋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可以间隔均匀排布,第一侧壁上的凸筋与第二侧壁上的凸筋在安装槽27的宽度方向上的间距为d,第二传感器在安装槽27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为W,W大于d且W与d的差值不大于0.2mm,可以使安装槽27内的多个凸筋与第二传感器在安装槽27的宽度方向过盈配合,同时可以保证第二传感器能够顺利安装在安装槽27内,可以对第二传感器起到固定作用,防止在传感器模块100在安装过程中第二传感器的移动,提高传感器模块100的可靠性。例如,第一侧壁上的凸筋朝向第二侧壁一侧的表面与第二侧壁上的凸筋朝向第一侧壁一侧的表面的垂直距离为d,W大于d且W与d的差值可以取值为0mm、0.1mm或0.2mm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壳体部1形成有出线孔和工具口,出线孔和工具口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电源板4的外部接线端子41与工具口相对,工具适于穿过工具口以调节外部接线端子41,连接于外部接线端子41的线束从出线孔出线。出线口和工具口形成在第一壳体部1上沿第一方向第二壳体部2的一端,出线口的开口方向为第一方向,工具口的开口方向为第三方向,例如工具可以为螺丝刀等。
当电源板4沿第一方向从第一容纳腔11内壁的导向筋111装入第一容纳腔11后,电源板4上的外部接线端子41与工具口相抵接,工具口可以对电源板4起到部分限位作用,外部线束从出线口装入外部接线端子41的压线槽内,再使用工具从工具口穿过以调节外部端子上的螺栓,直到压线槽内的外部线束与外部接线端子41连接稳固,从而使外部控制器与电源板4的连接更加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壳体部1形成有散热孔,第一方向为上下方向,第一壳体部1位于第二壳体部2的上方,散热孔形成在第一壳体部1的上端,例如散热孔形成在第一壳体部1的顶部。散热孔可以用于电源板4的散热,防止第一容纳腔11温度过高,降低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从而影响整体的防凝露效果。
当电源板4工作时,根据电流热线应,电源板4会产生热量,使第一容纳腔11温度升高,由于散热孔形成在第一壳体部1的上端,热空气上升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部1上端的散热孔散发出去,达到降低第一容纳腔11温度的效果,安装了第一传感器3的第二容纳腔21位于第一容纳腔11的下方,由于电源板4产生的热量向上升,也可以减少对第一传感器3测量精度的影响。例如散热孔可以为多个,多个散热孔可以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可以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传感器模块1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辐射空调末端,包括:辐射板2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传感器模块100,传感器模块100设于辐射板200。传感器模块100可以通过紧固件与辐射板200紧固连接。
辐射空调通过辐射板200为室内供冷或供热,辐射空调系统通过控制器控制传感器模块100电路的通断,并用于采集第二传感器测出的辐射板200的温度,以及第一传感器3测出的辐射板200附近的温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后,调节辐射空调温度,从而改变辐射板200的温度,避免辐射板200出现凝露现象。
第一壳体部1的另一部分可以隐藏于辐射板200的内侧,第二壳体部2位于辐射板200的外侧,可以使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与辐射板200的距离最小,便于检测辐射板200的露点温度和辐射板200附近的温度,使得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更为准确,由此,可以减少传感器模块100占用辐射板200外侧的室内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辐射空调末端,通过设置上述的传感器模块100,通过在第二壳体部2正面设有的第一通气结构25和侧面设有的第二通气结构26,可以使第二壳体部2外侧的气体从第二壳体部2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21,增加了第二容纳腔21的通气量,从而使位于第二容纳腔21的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露点温度的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传感器模块100的防凝露效果。另外,通过使得电源板4与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壳体10的不同部分,可以减少电源板4对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影响,进一步地提高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7,辐射板200构成天花板的至少部分。也就是说,辐射板200可以为天花板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天花板均可以为辐射板200。这样设置便于辐射板200的安装,将辐射板200作为天花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减少辐射板200对室内空间的占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辐射板200也可以构成墙壁的至少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辐射空调系统,辐射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辐射空调末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辐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辐射空调末端,通过在第二壳体部2正面设有的第一通气结构25和侧面设有的第二通气结构26,可以使第二壳体部2外侧的气体从第二壳体部2的正面和侧面均能进入第二容纳腔21,增加了第二容纳腔21的通气量,从而使位于第二容纳腔21的第一传感器3对辐射板200附近露点温度的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传感器模块100的防凝露效果。另外,通过使得电源板4与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设置在壳体10的不同部分,可以减少电源板4对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影响,进一步地提高第一传感器3以及第二传感器的检测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适于设于辐射空调系统的辐射板,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
壳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壳体部内限定出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部内限定出第二容纳腔;
监测组件,包括电源板以及与所述电源板均电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其中,所述电源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壳体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通气结构,所述通气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正面的第一通气结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侧面的第二通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结构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检测元件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结构形成为一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等效直径的范围为1mm-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结构形成为沿所述第二壳体部的周向延伸且呈环形的通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在所述第二壳体部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不小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辐射板,所述电源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壳体部的部分适于穿设于所述辐射板且另一部分适于位于所述辐射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壳体部适于位于所述辐射板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呈板状且平行于所述辐射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邻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插入口,所述电源板适于通过所述插入口安装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电源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抵接以对所述电源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与所述插入口相对的内壁上,所述限位结构形成为限位柱。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和盖壳,所述底壳和所述盖壳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底壳与所述第一壳体部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壳体部一体成型,所述插入口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底壳,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盖壳,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底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壳与所述底壳通过第一旋转式卡接结构卡接连接,所述盖壳的内周壁设有卡凸,所述底壳的外周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导向段、滑动段和卡合段,所述导向段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底壳的邻近面盖板的端面,所述滑动段和所述卡合段沿所述底壳的周向排布且所述滑动段位于所述卡合段和所述导向段之间,所述卡合段的邻近所述滑动段的一侧设有限位筋,所述卡凸适于通过导向段导入所述滑动段、适于沿所述滑动段滑动以越过所述限位筋并容纳至所述卡合段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面盖板和盖框,所述盖框连接在所述面盖板的邻近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侧且所述盖框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面盖板形成有所述第一通气结构,所述面盖板与所述盖框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二通气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板与所述盖框通过第二旋转式卡接结构卡接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式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面盖板的第一卡扣、第二卡扣以及设于所述盖框的第一卡孔结构和第二卡孔结构,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在所述面盖板的周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孔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孔结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相连的第一卡板和第一扣部,所述第一卡孔结构包括沿所述盖框的周向设置且连通的第一卡孔和限位槽,所述第一卡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盖框,所述限位槽形成在所述盖框的背离所述面盖板的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不贯穿所述盖框,所述第一卡板穿设于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一扣部容纳于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相连的第二卡板和第二扣部,所述第二卡孔结构包括沿所述盖框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卡孔和限位孔,所述第二卡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盖框,所述第二卡板穿设于所述第二卡孔,所述第二扣部的部分插入所述限位孔。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感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部的朝向所述辐射板的外表面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形成有安装槽,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槽且适于与所述辐射板的外表面接触。
16.一种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辐射板;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模块,设于所述辐射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辐射空调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板构成天花板的至少部分。
18.一种辐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辐射空调末端。
CN202223002691.8U 2022-11-10 2022-11-10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Active CN218915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2691.8U CN218915205U (zh) 2022-11-10 2022-11-10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2691.8U CN218915205U (zh) 2022-11-10 2022-11-10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5205U true CN218915205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50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2691.8U Active CN218915205U (zh) 2022-11-10 2022-11-10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5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915205U (zh)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CN218915204U (zh)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CN218915206U (zh)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CN218672474U (zh)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CN106440211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8049707A (zh) 传感器模块、辐射空调末端和辐射空调系统
CN210241894U (zh) 新风机
CN215982924U (zh)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0320518U (zh) 一种传感器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2511702U (zh) 电控盒及天花机
CN216454664U (zh) 烹饪电器
CN210514021U (zh) 一种车载双通道灰尘传感器
CN221040742U (zh) 电抗器组件及空调器
CN107421084B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感温包支架以及空调室内机
CN219433446U (zh) 人体检测装置和空调器
CN210241899U (zh) 新风机
CN216557392U (zh)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CN219345035U (zh) 滤网检测装置及风扇
CN218097863U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空气检测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216281741U (zh) 一种窗式空调器
CN217357439U (zh) 感温线安装结构及空调
CN216557393U (zh) 灰尘检测设备及空调器
CN210602134U (zh) 新风机
CN215637550U (zh) 面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379848U (zh) 换热器支架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