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1389U -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 Google Patents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1389U
CN218911389U CN202223333975.5U CN202223333975U CN218911389U CN 218911389 U CN218911389 U CN 218911389U CN 202223333975 U CN202223333975 U CN 202223333975U CN 218911389 U CN218911389 U CN 218911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body
hole
connecting cylinder
side wal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39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荣平
关云飞
管中林
钟志强
齐虎
陈盛原
苏兴悦
邱成龙
潘卓杰
敬元旭
李广
季鑫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outh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outh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South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No 5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Transport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iority to CN2022233339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1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1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1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包括内连接筒,顶部位于上桩体内,底部位于下桩体内,内连接筒的底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下桩体固定连接,内连接筒的顶端通过第一固定机构与上桩体固定连接;外连接筒,滑动连接在上桩体的外侧壁上,用于触发第一固定机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外连接筒与下桩体之间通过第三固定机构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以及第三固定机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需要焊接和螺栓连接,操作方便,降低了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和劳动强度,同时接桩速度快,时间短。

Description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背景技术
砼芯砂桩是一种复合桩型,采用刚度较大的预制芯桩和外部砂石料组成的砂石桩外壳相组合成桩,是一种刚性桩和柔性桩组合的桩型。刚性桩砼芯桩截面尺寸较小,长细比较大,为保证吊装过程中断面面积较小的预制砼桩不断裂和运输方便,预制砼桩分节制作、运输和吊装。
砼芯桩的接头部位是确保桩身顺利传递上部荷载的重要部位,也是在地基应力环境中受力复杂易出现受损的薄弱部位。接桩是砼芯砂石桩施工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和工序,接桩的快慢和质量对于施工进度和砼芯砂石桩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出一种砼芯砂桩接桩结构,以便于快速高效接桩,减少焊接、降低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和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砼芯砂桩接桩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包括:
内连接筒,顶部位于上桩体内,底部位于下桩体内,所述内连接筒的底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下桩体固定连接,所述内连接筒的顶端通过第一固定机构与上桩体固定连接;
外连接筒,滑动连接在所述上桩体的外侧壁上,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所述外连接筒与所述下桩体之间通过第三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以及所述第三固定机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一固定组件,两第一固定组件沿所述上桩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横孔内,所述第一横孔水平开设在所述上桩体的侧壁上;
第一限位杆,固接在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上桩体内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杆穿出所述上桩体的内侧壁且穿入第一限位孔内,所述第一限位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内连接筒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限位孔位于所述内连接筒的顶端;
第一连接杆,固接在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横孔的孔底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穿出所述上桩体且伸入第一竖直槽内,所述第一竖直槽开设在所述上桩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槽内的一端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摩擦连接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一销钉的底端伸出所述第一通孔且固接有第一触发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二固定组件,两第二固定组件沿所述下桩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横孔内,所述第二横孔水平开设在所述下桩体的侧壁上;
第二限位杆,固接在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下桩体内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杆穿出所述下桩体的内侧壁且穿入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内连接筒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孔位于所述内连接筒的底端;
第二连接杆,固接在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横孔的孔底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穿出所述下桩体且伸入第二竖直槽内,所述第二竖直槽开设在所述下桩体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竖直槽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槽内的一端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摩擦连接有第二销钉,所述第二销钉的底端伸出所述第二通孔且固接有第二触发片。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三固定组件,两所述第三固定组件沿所述下桩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
第三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三横孔内,所述第三横孔水平开设在所述下桩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滑块靠近所述下桩体内侧壁的一端固接有第三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三横孔的孔底;
第三限位杆,固接在所述第三滑块靠近所述下桩体外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三限位杆穿出所述下桩体的内侧壁且伸入第三限位孔内,所述第三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壁上;
第四限位杆,滑动连接在竖直滑孔中,所述竖直滑孔位于所述第三横孔的下方,所述竖直滑孔开设在所述上桩体内,所述竖直滑孔与所述第三横孔连通,所述竖直滑孔的孔底固接有第四弹簧的一端,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限位杆固接,所述第四限位杆的顶端穿入第四限位孔内,所述第四限位孔开设在所述第三限位杆的底端;
第三触发杆,竖直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竖直滑孔连通,所述第三触发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竖直滑孔内且与所述第三触发杆的侧壁固接,所述第三触发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滑槽。
优选的,所述下桩体的顶端固接有若干定位凸起,所述上桩体的底端开设有若干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桩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桩体滑槽,所述桩体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桩体滑块,所述桩体滑块的一侧伸出所述桩体滑槽且与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壁固接。
优选的,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触发槽组,两所述触发槽组沿所述外连接筒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触发槽组包括:
底槽,开设在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壁底端,所述底槽与所述第三触发杆相适配;
中槽,竖直开设在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壁上,所述中槽的底端与所述底槽的顶端连通,所述中槽与所述第二触发片相适配,所述中槽的顶端和所述底槽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触发片和所述第三触发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槽,竖直开设在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壁上,所述上槽的底端与所述中槽的顶端连通,所述上槽与所述第一触发片相适配,所述上槽的顶端和所述中槽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触发片与所述第二触发片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内连接筒置于上桩体与下桩体的连接处,然后使外连接筒沿上桩体下滑,依次触发第一固定结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从而使上桩体以及下桩体均与内连接筒固定,然后外连接筒继续下滑,此时外连接筒触发第三固定机构,第三固定结构将外连接筒的底端与下桩体固定连接,安装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需要焊接和螺栓连接,操作方便,降低了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和劳动强度,同时接桩速度快,时间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扩孔钢管;2、下桩体;3、钢筋;4、上桩体;5、外连接筒;6、桩体滑块;7、限位环;8、上槽;9、中槽;10、底槽;11、定位凸起;12、第一销钉;13、第一连接杆;14、第一弹簧;15、第一滑块;16、第一限位杆;17、内连接筒;18、第三弹簧;19、第三滑块;20、第三限位杆;21、第四限位杆;22、第四弹簧;23、第三触发杆;24、第二销钉;25、第二连接杆;26、第二弹簧;27、第二滑块;28、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包括:
内连接筒17,顶部位于上桩体4内,底部位于下桩体2内,内连接筒17的底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下桩体2固定连接,内连接筒17的顶端通过第一固定机构与上桩体4固定连接;
外连接筒5,滑动连接在上桩体4的外侧壁上,用于触发第一固定机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外连接筒5与下桩体2之间通过第三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以及第三固定机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内连接筒17置于上桩体4与下桩体2的连接处,然后使外连接筒5沿上桩体4下滑,依次触发第一固定结构以及第二固定机构,从而使上桩体4以及下桩体2均与内连接筒17固定,然后外连接筒5继续下滑,此时外连接筒5触发第三固定机构,第三固定结构将外连接筒5的底端与下桩体2固定连接,安装完成。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一固定组件,两第一固定组件沿上桩体4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滑块15,滑动连接在第一横孔内,第一横孔水平开设在上桩体4的侧壁上;
第一限位杆16,固接在第一滑块15靠近上桩体4内侧壁的一端,第一限位杆16穿出上桩体4的内侧壁且穿入第一限位孔内,第一限位杆16与第一限位孔相适配,第一限位孔开设在内连接筒17的外侧壁上,第一限位孔位于内连接筒17的顶端;
第一连接杆13,固接在第一滑块15远离第一限位杆16的一端,第一连接杆13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位于第一滑块15与第一横孔的孔底之间,第一连接杆13远离的一端穿出上桩体4且伸入第一竖直槽内,第一竖直槽开设在上桩体4的外侧壁上,第一连接杆13位于第一竖直槽内的一端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摩擦连接有第一销钉12,第一销钉12的底端伸出第一通孔且固接有第一触发片。
外连接筒5下滑时,与第一触发片抵接,然后外连接筒5通过第一触发片带动第一销钉12在第一竖直槽内滑动并脱离第一通孔,此时第一滑块15在第一弹簧14的作用下滑动,带动第一限位杆16伸出第一横孔并伸入第一限位孔内,从而将上桩体4与内连接筒17固定。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二固定组件,两第二固定组件沿下桩体2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第二滑块27,滑动连接在第二横孔内,第二横孔水平开设在下桩体2的侧壁上;
第二限位杆28,固接在第二滑块27靠近下桩体2内侧壁的一端,第二限位杆28穿出下桩体2的内侧壁且穿入第二限位孔内,第二限位杆28与第二限位孔相适配,第二限位孔开设在内连接筒17的外侧壁上,第二限位孔位于内连接筒17的底端;
第二连接杆25,固接在第二滑块27远离第二限位杆28的一端,第二连接杆25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位于第二滑块27与第二横孔的孔底之间,第二连接杆25远离的一端穿出下桩体2且伸入第二竖直槽内,第二竖直槽开设在下桩体2的外侧壁上且与第一竖直槽同轴设置,第二连接杆25位于第二竖直槽内的一端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摩擦连接有第二销钉24,第二销钉24的底端伸出第二通孔且固接有第二触发片。
外连接筒5与第二触发片抵接,外连接筒5通过第二触发片带动第二销钉24在第二竖直槽内滑动并脱离第二通孔,此时第二滑块27在第二弹簧26的作用下在第二横孔内滑动,带动第二限位杆28伸出第二横孔并伸入第二限位孔内,从而将内连接筒17与下桩体2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三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三固定组件,两第三固定组件沿下桩体2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三固定组件包括:
第三滑块19,滑动连接在第三横孔内,第三横孔水平开设在下桩体2的外侧壁上,第三滑块19靠近下桩体2内侧壁的一端固接有第三弹簧18的一端,第三弹簧18的另一端固接在第三横孔的孔底;
第三限位杆20,固接在第三滑块19靠近下桩体2外侧壁的一端,第三限位杆20穿出下桩体2的内侧壁且伸入第三限位孔内,第三限位孔开设在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上;
第四限位杆21,滑动连接在竖直滑孔中,竖直滑孔位于第三横孔的下方,竖直滑孔开设在上桩体4内,竖直滑孔与第三横孔连通,竖直滑孔的孔底固接有第四弹簧22的一端,第四弹簧22的另一端与第四限位杆21固接,第四限位杆21的顶端穿入第四限位孔内,第四限位孔开设在第三限位杆20的底端;
第三触发杆23,竖直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第一滑槽与竖直滑孔连通,第三触发杆23的一端伸入竖直滑孔内且与第三触发杆23的侧壁固接,第三触发杆23的另一端伸出第一滑槽。
外连接筒5与第三触发杆23抵接,外连接筒5带动第三触发杆23在第一滑槽内滑动,从而带动第四限位杆21在竖直滑孔内滑动,使第四限位杆21与第四限位孔脱离,此时第三滑块19在第三弹簧18的作用下在第三横孔内滑动,从而带动第三限位杆20伸出第三横孔且伸入第三限位孔内,从而将外连接筒5与下桩体2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方案,下桩体2的顶端固接有若干定位凸起11,上桩体4的底端开设有若干定位凹槽,定位凸起11与定位凹槽一一对应设置。定位凸起11优选为两个,两个定位凸起11对称设置,从而对上桩体4进行定位。
进一步优化方案,下桩体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桩体滑槽,桩体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桩体滑块6,桩体滑块6的一侧伸出桩体滑槽且与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固接。如此设置,使外连接筒5只能在竖直方向上滑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触发槽组,两触发槽组沿外连接筒5的轴线对称设置,触发槽组包括:
底槽10,开设在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底端,底槽10与第三触发杆23相适配;
中槽9,竖直开设在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上,中槽9的底端与底槽10的顶端连通,中槽9与第二触发片相适配,中槽9的顶端和底槽10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与第二触发片和第三触发杆23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槽8,竖直开设在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上,上槽8的底端与中槽9的顶端连通,上槽8与第一触发片相适配,上槽8的顶端和中槽9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触发片与第二触发片之间的距离。
底槽10、中槽9、上槽8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竖直的直线上,第一触发片、第二触发片、第三触发杆23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的平面上,第三触发杆23的长度大于第二触发片的长度大于第一触发片的长度,当外连接筒5下滑时,第一触发片落在上槽8内且与上槽8的顶端抵接,第二触发片落在中槽9内且与中槽9的顶端抵接,第三触发杆23落在底槽10内且与底槽10的顶端抵接,然后外连接筒5继续下滑,同时带动第一触发片、第二触发片以及第三触发杆23向下滑动。
下桩体2上开设有水平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扩孔钢管1上开设有水平贯穿的第二安装孔,使用时,首先将下桩体2穿入扩孔钢管1内,然后使钢筋3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将下桩体2与扩孔钢管1固定,然后在下桩体2的顶端开口处放置内连接筒17,下桩体2的内缘处固接有限位环7,限位环7对内连接筒17进行限位,使第二限位孔与第二横孔正对设置,且第二限位孔与第二横孔同轴设置;然后放入上桩体4,内连接筒17的顶端伸入上桩体4的底端开口,通过定位凸起11与定位凹槽配合,使第一限位孔与第一横孔正对设置,第一限位孔与第一横孔同轴设置,然后使外连接筒5下滑,使内连接筒17与上桩体4以及下桩体2固定,并使外连接筒5与下桩体2固定,安装完成。其中,外连接筒5与上桩体4之间存在摩擦力,使外连接筒5只有在外部作用力的作用下才能够沿上桩体4下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连接筒(17),顶部位于上桩体(4)内,底部位于下桩体(2)内,所述内连接筒(17)的底端通过第二固定机构与下桩体(2)固定连接,所述内连接筒(17)的顶端通过第一固定机构与上桩体(4)固定连接;
外连接筒(5),滑动连接在所述上桩体(4)的外侧壁上,用于触发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所述外连接筒(5)与所述下桩体(2)之间通过第三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以及所述第三固定机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一固定组件,两第一固定组件沿所述上桩体(4)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第一滑块(15),滑动连接在第一横孔内,所述第一横孔水平开设在所述上桩体(4)的侧壁上;
第一限位杆(16),固接在所述第一滑块(15)靠近所述上桩体(4)内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杆(16)穿出所述上桩体(4)的内侧壁且穿入第一限位孔内,所述第一限位杆(16)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适配,所述第一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内连接筒(17)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限位孔位于所述内连接筒(17)的顶端;
第一连接杆(13),固接在所述第一滑块(15)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杆(16)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3)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位于所述第一滑块(15)与所述第一横孔的孔底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13)远离所述第一滑块(15)的一端穿出所述上桩体(4)且伸入第一竖直槽内,所述第一竖直槽开设在所述上桩体(4)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连接杆(13)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槽内的一端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摩擦连接有第一销钉(12),所述第一销钉(12)的底端伸出所述第一通孔且固接有第一触发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二固定组件,两第二固定组件沿所述下桩体(2)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第二滑块(27),滑动连接在第二横孔内,所述第二横孔水平开设在所述下桩体(2)的侧壁上;
第二限位杆(28),固接在所述第二滑块(27)靠近所述下桩体(2)内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杆(28)穿出所述下桩体(2)的内侧壁且穿入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第二限位杆(28)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相适配,所述第二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内连接筒(17)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孔位于所述内连接筒(17)的底端;
第二连接杆(25),固接在所述第二滑块(27)远离所述第二限位杆(28)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25)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6),所述第二弹簧(26)位于所述第二滑块(27)与所述第二横孔的孔底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25)远离所述第二滑块(27)的一端穿出所述下桩体(2)且伸入第二竖直槽内,所述第二竖直槽开设在所述下桩体(2)的外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竖直槽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25)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槽内的一端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摩擦连接有第二销钉(24),所述第二销钉(24)的底端伸出所述第二通孔且固接有第二触发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机构包括两第三固定组件,两所述第三固定组件沿所述下桩体(2)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固定组件包括:
第三滑块(19),滑动连接在第三横孔内,所述第三横孔水平开设在所述下桩体(2)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滑块(19)靠近所述下桩体(2)内侧壁的一端固接有第三弹簧(18)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18)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三横孔的孔底;
第三限位杆(20),固接在所述第三滑块(19)靠近所述下桩体(2)外侧壁的一端,所述第三限位杆(20)穿出所述下桩体(2)的内侧壁且伸入第三限位孔内,所述第三限位孔开设在所述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上;
第四限位杆(21),滑动连接在竖直滑孔中,所述竖直滑孔位于所述第三横孔的下方,所述竖直滑孔开设在所述上桩体(4)内,所述竖直滑孔与所述第三横孔连通,所述竖直滑孔的孔底固接有第四弹簧(22)的一端,所述第四弹簧(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限位杆(21)固接,所述第四限位杆(21)的顶端穿入第四限位孔内,所述第四限位孔开设在所述第三限位杆(20)的底端;
第三触发杆(23),竖直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竖直滑孔连通,所述第三触发杆(23)的一端伸入所述竖直滑孔内且与所述第三触发杆(23)的侧壁固接,所述第三触发杆(2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体(2)的顶端固接有若干定位凸起(11),所述上桩体(4)的底端开设有若干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11)与所述定位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桩体(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桩体滑槽,所述桩体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桩体滑块(6),所述桩体滑块(6)的一侧伸出所述桩体滑槽且与所述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砼芯砂桩接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触发槽组,两所述触发槽组沿所述外连接筒(5)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触发槽组包括:
底槽(10),开设在所述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底端,所述底槽(10)与所述第三触发杆(23)相适配;
中槽(9),竖直开设在所述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上,所述中槽(9)的底端与所述底槽(10)的顶端连通,所述中槽(9)与所述第二触发片相适配,所述中槽(9)的顶端和所述底槽(10)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触发片和所述第三触发杆(23)之间的距离相等;
上槽(8),竖直开设在所述外连接筒(5)的内侧壁上,所述上槽(8)的底端与所述中槽(9)的顶端连通,所述上槽(8)与所述第一触发片相适配,所述上槽(8)的顶端和所述中槽(9)的顶端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触发片与所述第二触发片之间的距离。
CN202223333975.5U 2022-12-12 2022-12-12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Active CN218911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3975.5U CN2189113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3975.5U CN2189113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1389U true CN218911389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08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3975.5U Active CN2189113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1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35417U (zh) 全液压煤矿钻机自动上下杆装置
CN218911389U (zh) 砼芯砂桩接桩结构
CN201133218Y (zh) 三铰点三角形连接架桅杆运动杆系
CN203080510U (zh) 套销式桩接头
CN218912366U (zh) 一种可加强支撑强度的钢结构部件
CN208072990U (zh) 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CN216713582U (zh) 双竖腹杆空腹格构梁
CN109610537A (zh) 一种工程车辆铲斗调平机构
CN214362660U (zh) 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CN205557822U (zh) 预制框架柱的纵向连接结构
CN213105259U (zh) 路桥钢筋笼主筋同轴搭接焊施工装置
CN211817362U (zh) 一种工程建筑装配实心网墙固定结构
CN211524318U (zh) 一种用于帐篷支设的加强结构
CN210086296U (zh) 地铁侧墙施工对顶支撑系统
CN208366658U (zh) 一种湖库水质、沉积物采样平台
CN201297131Y (zh) 一种旋挖钻机桅杆顶部滑轮支架的变幅机构
CN207314524U (zh)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链式组合结构
CN203977701U (zh) 一种结构柱
CN213626807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用支架
CN219219050U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加固装置
CN204138100U (zh) 施工升降机的笼顶围栏
CN211438736U (zh) 一种建筑用钢筋笼焊接固定装置
CN219671734U (zh) 一种便于定位吊装的装配式建筑预制件
CN214462636U (zh) 一种可拆卸式混凝土浇筑辅助工具
CN214574685U (zh) 结构柱与内墙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